【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PPT
小学语文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课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 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 德秀友善。诗属江湖诗派。有《四朝闻见录》《 靖逸小集》。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 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 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 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 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 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 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淡泊名利的人
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 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 、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 不住的。
前两句扫兴、惆怅之感 后两句欢快、喜悦之情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 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 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游园不值
古诗词诵读 小学语文·部编本·六年级下
目录1.创作背景源自3.古诗注释2.古诗译文
4.古诗赏析
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 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 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 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共18张PPT)

诗词 朗读
2 诗词赏析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 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浥】湿润,沾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称渭城,在今陕西咸 阳东北,位于渭水北岸。
诗词 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批注:首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渭城,时间——早 晨 。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的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 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诗词 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思考: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词 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思考: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示例:渭城的早晨,天空中下了一场小雨,湿润了 地面。旅舍旁的柳树,也被雨水冲刷得更加翠色欲滴了。
诗词 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1 诗词朗读
2 送元二使安西①
﹝唐﹞王 维
wèi
yì
渭城②朝雨浥③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④无故人。
【注释】 ①[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位 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阳关】古关名,故 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诗词 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批注:“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诗人与 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
诗词 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考:读一读这两句诗,想想这两句诗描画的离别场面。
诗词 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鸟婉Leabharlann 地鸣叫。借着风势。因,凭借。
《清平乐》
春天去哪里了呢?没有留下任何踪迹,只留下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去了哪里,一定唤它回来,与我同住。没有人知道春去了哪里,或许可以问一问黄鹂,黄鹂鸟的啼声千回百转,可惜无人能解,它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春去自应无觅处,可怜多少惜花人。 ---王安石《惜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相见欢》
核心关键
思考探究
核心关键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离去;下片惜春无踪迹可追寻。诗人用笔委婉曲折,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试着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技巧
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惜春之情。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课后练习
面对春天的离开,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试着用抒情化的语言写下来。
谢谢观看
《清平乐》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诗人知道没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儿,但还是存着最后一丝希望,希望春天的使者黄鹂知道春天去了哪儿。 黄鹂不停地鸣叫,但是诗人又无法理解,这让诗人无比惆怅、遗憾。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到来了。诗人这时才真正明白春天已经走远了, 确实寻不到、追不回了。深切表达出诗人对春天逝去的痛惜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27张PPT)

方法领会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景和情奇妙相 连, 借助于水美山美,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不舍和美好祝福。这是什么方法?
借景抒情
把逼真的感情融入到外界景物中,既含蓄又极富感染力。
方法领会
你还能说出这种借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吗?
句析:作者嘱咐友人如果能赶上江南春光,一定要与 春光同住。
“春”字有什么含义? “春”不仅指美丽温暖的春天,还指的是幸福美好 的生活。作者希望朋友和春天在一起,其实是在表达 什么情感?
下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 那边? 眉眼/盈盈处。
墙角的三角梅 凝聚着汗水的操场Fra bibliotek柔然的草坪
散发芬芳的七里香
笔直的跑道
总是落不完树叶的大树
喧嚣的教室……
最深最真的祝福: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
上阙: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找一找词中写景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想一想 美在哪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句析:这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用女子 的眉眼来赞美山水的秀丽。 女子也暗指思念鲍浩然的远方的爱人,暗 示友人回家的心情很迫切。
眉眼盈盈处。
下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词中的离情别绪表现在哪里呢?用横线画 出有关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颂”三部分。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薇:野豌豆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优秀课件

只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译文: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 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像落叶漂浮在
水面的小船 你
风浪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 儿看不见
译文: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 时现在风浪里。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
小诗,反映了渔民捕鱼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渔民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
诗词链接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 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 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
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有很多著名的诗词。 主要作品:《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严先 生祠堂记》等。
舍青青,柳色如洗,环境越美,越让人不忍离别,也就更衬 出依依惜别的情绪。三、四两句剪取了饯行宴席上一刹那间 的情景,这“一杯酒”代表了自己珍贵的感情,是友谊的象 征,同时多饮一杯,就是多挽留对方一刻。诗人把一种具有 普遍性的感情——友谊,表现得极其饱满深挚,自然朴素, 使这首诗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成为送别曲、友谊曲, 更成为离筵别宴的绝唱。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早春,当时韩愈 任吏部侍郎,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他此时心情很好。 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 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唐穆宗非常高兴, 把他从兵部侍郎调为吏部侍郎。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课件

侧面
拟人 视觉
听觉
压
低
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呀? 说说有你的收获。
2.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点。 3.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 谢 观 赏
再见!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一)
《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
xī
yù
fēi
zài
zhāo
y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没有人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老朋友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 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 老朋友了。
深挚的惜别
王维 地点
唐 环境气氛
清新明朗
劝君更尽一杯酒
D
地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 2.《送元二使安西》PPT课件

赏析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诗中用“浥” 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 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诗的后两句,诗人把深沉的情感 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 诵的名句。
层次梳理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细雨中为 远行的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 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 依惜别之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诗写出了与朋友告别的时间、地 点和环境。时间是清晨,地点是渭城的
旅店,环境清爽宜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诗写出了告别时的情景。诗人 不写饮酒的场面,也不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只写一句酒桌上劝慰的话,来表达对朋友 的留恋,以及对朋友孤身去荒僻之处的同 情、关切,也是劝慰朋友旅途珍重。
2
课前预习
1
王维
出使。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wèi
yì
渭浥
jūn
shè
君舍
旅店。
湿润,沾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再。
本文指饮完,喝干 。
古关名,故 址在今甘肃 敦煌西南。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诗写 了些什么。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 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从渭城到安 西要经过阳关。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译文:渭城的清晨,一场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 土,旅店旁的棵棵杨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青翠欲 滴。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等你西 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拓展延伸
山中送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 》、《泊船瓜洲》PPT(完整版)

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
②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是诗人“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的真实写照。
(√)
二、《泊船瓜洲》——浓浓的乡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宋____代文学家___王__安__石___,诗中抒发了
诗人浓浓的___思__乡___之情。 2.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宋]梅尧臣《陶者》
古诗词诵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
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 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元日》《登飞来峰》《书湖阴先 生壁》等。
课文背景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 事(相当于副宰相)。次年他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 ),开始推行变法。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 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二月, 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为什么诗人觉得是“一水之隔”呢?( A ) A.因为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B.因为过了河诗人就到家了。
3.诗人借春风遥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春__风__又__绿__江__南__岸__,___ _明__月__何__时__照__我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íng yuè hé shí zhào wǒ huán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三、我知道这些地方是现在的哪儿或在现在的哪儿,连
一连。
京口
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瓜洲
南京市紫金山
钟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精美课件(共45张PPT)

题解
早春: 点明季节。 呈: 恭敬地送上。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
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 外郎。
诗文朗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文解读
京城的街道。
京城的街道上,细细 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春雨润滑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远看草色青青,近看
赏析
这首诗刻画细腻,准确地捕捉到了初春小雨的细滑 润泽和青草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清新之美感,所以后 两句的赞美就在意料之中了。
层次梳理
主旨归纳
描写对象,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 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将象征大地回春 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 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表达了作 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后两句诗人为什么说早春的“草色”要 远比皇城的处处“烟柳”好呢?
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 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 勃勃生机,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 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 惹人喜爱了。
写作背景
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 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 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 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为此,穆宗皇帝把他 从兵部侍郎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 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也卓有建树。因 此,虽然年近花甲,还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思考交流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描绘了怎样的美景?
早春 形象地描绘了早春雨后春草初生的景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31张PPT)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谈话导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卜算子: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 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 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的题目。 之:往,去。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初读感知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 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 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宋仁宗时中进 士,宋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其词构思 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初读感知
主要作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临江仙·离杯》 《高阳台》等。
感悟体会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眉眼盈盈处”这句怎样理解?这是什么地方?这句话 说明鲍浩然的家乡美在何处?
浙东——鲍浩然的家乡。 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山清水 秀,秀丽如画,这样一幅美景怎能不令人心神愉悦!
感悟体会
2.读这两句,思考: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初读感知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 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 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 为远山,这里反用。
初读感知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借景抒情;一喜一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清平乐》PPT(完整版)

2.呼唤青春 (1)把词句补充完整。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门__前__流__水__尚__能__西___________! 休将白发__唱__黄__鸡____。 (2)写出上面词句的意思。 __谁__说__人__不__能__再__回__到__少__年__时__代__?__门__前__的__流__水__还__能__向_____ __西__流__呢__!__不__要__在__年__老__的__时__候__,__感__慨__时__光__的__流__逝__。_____ (3)从这几句词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_豁__达__乐__观__的品质。
2.恋春而寻 (1)根据意思写词句。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 黄鹂。
________春__无__踪__迹__谁__知__?__除__非__问__取__黄__鹂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
( √)
②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
二、《清平乐》——惜春恋春 1.惜春之问 春归何处?________寂__寞__无__行__路______。若有人知春去处, ____唤__取__归__来__同__住____。 (1)填空。 (2)前两句运用了___拟__人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因春天 的消逝而感到_____寂__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对__春__天__的__喜__爱____之情。
三、给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下兰芽短浸溪( B )
· 2.潇潇暮雨子规啼( A ) ·· A.形容雨声。 ·· 3.休将白发唱黄鸡( B )
A.黄色的鸡在啼叫。
· 4.百啭无人能解( B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01《采薇(节选)》获奖说课课件ppt

我行今昔 心道我我 伤迟来往 悲迟思矣 ,,,, 莫载雨杨 知渴雪柳 我载霏依 哀饥霏依 !。。。
末章表达了什么情感?
哀伤、悲痛
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借景抒情。 两个画面: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
依惜别;寒冬季节雨雪纷飞。在这里, 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 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 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 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 情,情景交融,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章法特点:
(1)兴:由“薇亦作止”采薇刚 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 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 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 采薇”三次起兴,有一种时光流逝, 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2)重章叠唱:以薇的生长变化, 衬托离家日久期盼早归的心情。
作用: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同时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 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 味。
四、五节: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 情感?
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 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具体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
高大威武的战车,雄壮整齐的战马, 指挥有方的将帅,装备精良的武器。
艺术手法----比兴
(1)“彼尔维何?维常 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 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 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归曰归,心亦忧止。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
来是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 现了······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满园的春色是关也 关不住的,看,一枝粉 红的杏花已伸出墙头来 了。
思考: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
小 结: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开。”
诗人虽然“游园不值”,但已从“一枝红 杏”
看到了“关不住”的春天,这充满勃勃生 机
的浓浓春意让诗人赞叹不已。
小扣柴扉久不开
我轻轻地敲柴 门,敲了很久也不 见主人来开门。
• 思考:
• 现在同学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 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 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 的句式回答吗?
思考: 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
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 如何?
给诗人带来的是什么心情?
快慰、惊喜、感叹·······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逢,遇到 游园未遇到主人,
游园不值
不能进去观赏
·
爱惜 【宋】叶绍翁
应该
木底鞋 踏坏 绿色的苔藓
应怜屐齿印苍苔,
·轻轻·地敲· ·柴门· · ·
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 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
小扣柴扉久不开。 这翠绿的苔藓。
·· ··
春色满园关不住, 满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 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外
部编六年级级语文下册《18.古诗词诵读6 泊船瓜洲》-课件

秋思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读诗我做到:
字音读准确 句子读通顺 句子读停顿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luò
洛 络骆
秋思 唐 张籍
——歌德
晋代张翰说:“因见秋风起,乃思 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 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 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
《晋书 张翰传》
古诗学法
抓诗眼 猜诗情 悟诗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767-830):唐代诗人。 今江苏苏州人。出身贫寒,常 年过着漂泊他乡的生活。唐朝 在安史之乱期间,兵荒马乱, 民不聊生。离家10年的诗人深 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家人 的信息。正在此时62岁的张籍 遇到了洛阳城里的故人,并托 他捎信给家人。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洛阳城里见秋风
见?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飞。 汉 刘彻《秋风辞》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唐 刘禹锡《秋风引》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宋 叶绍翁《夜书所见》
真正会读书的人有两 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 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 看到文字背后。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我以我诗传我 心的时候,是多 么期盼能收到你 们的只言片语啊! 请以张籍亲人的 身份拿起你的笔, 给张籍写一封回 信吧。
思乡会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诗词诵读部编版 (共21张PPT)【推荐】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
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 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 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萧萧细雨 中啼叫。
谁说人生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
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 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 流逝。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诗词诵读部编版 (共21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诗词诵读部编版 (共21张PPT)【推荐】
《春夜喜雨》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 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 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 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 城必将繁花盛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 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 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 柳满城的春末。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 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 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诗词诵读部编版 (共21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诗词诵读部编版 (共21张PPT)【推荐】
《浣溪沙》
想一想
交流讨论: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给人怎样的启示?
(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什 么修辞?有何表达作用?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诗词诵读部编版 (共21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诗词诵读部编版 (共21张PPT)【推荐】
想一想
交流讨论:
(9)《浣溪沙》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读
写作背景
王安石任宰相,他一心想为黎民百姓谋福,大刀阔 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却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最后皇帝对 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 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皇帝又 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 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去京赴任。
古诗词诵读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 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 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 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 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 逝啊!
古诗词诵读
赏析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 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 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他从眼前的 “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 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 作精神。
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 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 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古诗词诵读
清 平 乐
古诗词诵读
黄 庭 坚 (1045-1105) , 字 鲁 直 , 号 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 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后因 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 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 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 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 安(今福建建瓯)。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长 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词诵读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 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古诗词诵读
游 园 不 值
古诗词诵读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 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 开的世界。
古诗词诵读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词诵读
早春呈水部张 十八员外
古朗诗词诵读读 课文 扫清障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 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 /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古诗词诵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 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 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 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 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 墙外来了。
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古诗词诵读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北宋 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 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 (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 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 《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 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 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译文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 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古诗词诵读
泊船瓜洲
古诗词诵读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 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 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唐宋八大家” 之一。今有《王文24),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倡 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 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 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 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译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 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 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 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古诗朗词诵读读 课文 扫清障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词诵读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 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 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 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词诵读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
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 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 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 路再也没有老朋友。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刚刚把春天送走, 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 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 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 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语古文诗六词年诵级读 下册
选读内容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根据内容不 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采薇(节选)
薇:野豌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 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古诗词诵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写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
诗,诗题又名“赠别”。它大约作于安史 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 前往安西的。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 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 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 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古诗词诵读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 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 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 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江 上 渔 者
古诗词诵读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范文 正公集》。他写的《岳阳楼记》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 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 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 的蔷薇。
古诗词诵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 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 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