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3年-2023年)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3年-2023年)一、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自2023年起实施。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工作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德育工作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5. 坚持分层分类指导。
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6. 坚持创新发展。
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7. 坚持依法依规。
德育工作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德育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德育内容的系统化、实施途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和民族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身心健康、热爱劳动、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勇担当社会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树立基本道德观念,养成文明礼仪、守纪律、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等良好习惯;培育爱国情怀,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及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篇)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篇)
1.《推进德育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该指南强调了推进德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指南提出,学校要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德育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构建德育新格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该指南提出了构建德育新格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的目标。
指南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德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加强家校共育等方面的工作。
3.《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该指南重点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指南提出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育,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指南着重强调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指南提出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衔接
等方面的工作。
5.《构建德育文化体系,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
该指南强调了构建德育文化体系,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指南提出要加强德育文化建设,构建学生培养规划体系,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建立德育活动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总则一、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指南。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具有道德品质、科学文化、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3. 坚持协同育人,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4. 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3.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 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德育品牌。
四、主要内容1. 德育课程与教学: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2. 德育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实践能力。
3. 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4. 德育科研与评价: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五、实施与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 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3. 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待遇和地位。
5. 强化德育工作评价,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推动德育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道德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 增强法制意识,树立规则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国旗、国歌、国徽、国家版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诚信、友善、尊重、感恩等品质,强化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 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引导中小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5. 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6. 环保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德育实施1. 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注重学科育人价值。
2. 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环境育人:创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发挥环境对学生德育的熏陶作用。
4. 家庭和社会协同: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德育合力。
五、德育评价1. 建立健全德育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德育成果。
2. 强化德育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六、组织保障1. 加强德育工作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责任。
2.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3. 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202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原文
202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原文第一部分:总则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道德行为养成,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4. 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进德育工作。
5. 坚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三、主要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尊重、责任等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 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5. 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6. 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引导健康上网,防范网络风险。
7. 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途径1. 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
2. 活动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
3. 管理育人: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强化德育在日常管理中的渗透。
4. 文化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5. 家庭育人: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6. 社会育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格局。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篇)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这是一本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南,内容涵盖了德育工作的目标、原则、策略、方法等方面。
指南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全面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家庭教育篇》
这本指南侧重于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家庭教育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步骤。
指南中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紧密联系,提供了一些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和方法,对于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班级管理篇》
这本指南主要关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指南中介绍了一些班级德育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班级德育规划的制定步骤,提供了一些班级德育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方案。
对于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课堂教育篇》
这本指南侧重于中小学德育工作在课堂教育中的具体操作和方法。
指南中介绍了一些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实例和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5.《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校本德育计划篇》
这本指南主要关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校本化和系统化建设。
指南中提供了一些校本德育计划的制定方法和步骤,介绍了一些学校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经验,对于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第一部分:德育工作目标与原则一、工作目标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程育人: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协同配合: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实践育人:注重德育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三、具体措施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深入挖掘各学科德育内涵,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德育课程质量。
2.强化德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推进家校共育: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深化德育科研: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推动德育理论创新,为德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7.加强德育工作评价: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评价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四、组织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2.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4.完善保障措施:加大德育工作投入,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引导学生明确德育目标中小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等优秀品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1.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修养。
2.引导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品质。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1.加强德育教育的理论学习,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教育课程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和道德选择。
2.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3.注重发展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四、注重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结合1.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校合作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德育工作。
2.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如志愿者服务、亲子活动等,增强家长对学生德育的关注。
3.配合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确保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得到一致的道德教育。
五、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评价1.建立科学、规范的德育评价体系,通过考察学生的道德行为、日常表现和学习成绩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德育素质。
2.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进行评估和调整,保证德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3.进行德育成果展示,通过宣传报道、成果展示等,展示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果,激励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德育活动。
六、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挖掘1.探索多元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鼓励教师创新,提倡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德育工作的意义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
德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智力、体魄、美育等方面,并以德育为主导,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格力量和社会责任感。
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课程素养培养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公民、法治、国防、文化、生态环保、健康等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实施德育核心内容的重要途径。
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应当有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素养培养计划。
中小学教育要注重教育学生知道,养成道德、法治乃至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在于养成个人良好品德和全面素质的习惯。
要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善待他人、热爱祖国、有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好习惯和品质。
(二)教师德育和管理教师作为中小学校的重要管理者和传播者,要先行德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除学科课程培养外,还包括教师生涯发展与教学指导。
教育管理者要及时对教师的德育反应与行为进行评估,以便确定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加强德育工作。
(三)家校合作与社会互动家长在子女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注重加强教育信息共享,提供更多的育人知识和指导,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协作与合作。
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与和谐建设,为学生活动提供更开放和公平的环境。
三、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一)德育活动德育活动可以是义务考察、演讲比赛、文艺比赛、运动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德育教育要注重学生制定目标、培养习惯、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教育。
(二)专业培训德育中的专业培训是指通过学习培训班,在总体上掌握德育工作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并了解现代教育管理手段而获得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德育基础、德育管理、德育教材等方面。
(三)请人讲座请人讲座既可以是教育精英,也可以邀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人士。
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1.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强化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德育体系,实现德育工作与学长发展的无缝对接。
3.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成长。
二、具体措施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1)整合德育课程资源,编写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的德育教材。
(2)创新德育课程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
(3)强化德育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2.强化德育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2)建立德育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德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教师队伍。
3.优化德育环境(2)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
4.创新德育教育方法(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德育教育手段。
(2)开展个性化德育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引入德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5.加强德育工作制度建设(1)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确保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德育工作监督,确保德育工作落在实处。
三、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2024年1-3月)(1)组织学习《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德育工作目标。
(2)开展德育工作调研,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3)制定《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24年4-10月)(1)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德育工作。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2)完善德育工作制度,为下一阶段德育工作提供借鉴。
(3)举办德育工作成果展示,推广优秀德育工作经验。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实施。
2.加大投入,保障德育工作所需经费和资源。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范文十三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范文十三篇一、德育指南:如何管理好课堂在德育工作中,管理好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管理好课堂的一些指南:1.明确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确课堂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建立严格的纪律制度:让学生知道违规的后果,做到有错必究,让纪律得到严格执行。
3.保证课堂秩序:积极维护课堂秩序,不断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让课堂变得有序。
4.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能够更好的管理好课堂。
二、德育指南: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指南:1.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分贵贱,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尊重学生:学生是有尊严的个体,师生间互相尽量尊重,使学生成为主体。
3.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校园中的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温暖和关注。
4.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学生积极互动,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价值,获得自信,了解他们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认可。
5.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貌。
三、德育指南: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发展。
以下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些指南: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的学习工作,从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2.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跟踪一些成功人士,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和思维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实现自我管理。
3.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告诉学生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实现自我管理。
4.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学校尽可能地自己独立完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事情,如此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变化。
5.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成为一名更好的人。
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一、指南的背景和意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在国家教育体制的背景下,为了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文件。
指南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突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根本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做法和措施,有助于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指南的主要内容1.明确德育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指南提出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四有明德要求,强调了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求学校要从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2.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南强调了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德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和作用,要求学校要注重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规划了德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指南规划了德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为学校实施德育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方向,要求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4.强化了师生关系和校风建设指南强调了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要求学校要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校风和教育氛围,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5.提出了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手段指南提出了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手段,包括德育主题教育、德育活动、德育实践和德育评价等,要求学校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加强了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指南强调了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学校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全员教育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指南的实施策略和措施1.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和方案学校要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和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和方案,落实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明确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重点任务,确保德育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有效开展。
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总则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指南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和要求,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摆在首位,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6. 坚持依法治教。
遵循法律法规,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全国中小学应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健康心理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包括:(1)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诚实守信、爱国敬业、团结友善、敬老尊贤等优良品质。
(2)文明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
(3)健康心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具备法治观念,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备法治素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情绪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德育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2.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德育合力。
4.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四、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仁爱互助、公平正义等道德品质。
3.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
4. 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5.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
6. 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德育实施途径1. 课程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 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班主任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5. 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6. 社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格局。
六、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3年-2023年)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3年-2023年)第一部分:总则一、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南。
二、指导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
4.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4.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
5.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四、主要内容1. 德育课程与教学。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德育课程质量。
2. 德育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4. 德育科研与评价。
加强德育科研,提高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5.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加强家校合作,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五、实施与保障1. 组织领导。
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制。
2. 条件保障。
加大德育工作投入,保障德育工作所需人力、物力、财力。
3. 师资培训。
加强德育师资培训,提高德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3年-2023年)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3年-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3年-2023年)一、指导思想本指南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德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德育教育资源。
二、总体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判断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公民素质。
3.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任务1.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意识。
开展道德讲堂、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
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科技项目研究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工作措施1. 完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德育课程标准,培训德育教师,提高德育教育的专业水平。
2. 构建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德育评价机制。
制定学生德育评价指标,建立学生德育档案,定期进行德育评价。
3.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德育合力。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校合作活动等,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
4. 加强德育资源建设,提供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建设德育图书馆、德育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和资源。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设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德育工作的负责人和工作任务。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德育工作开展。
学校及相关部门加大对德育工作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内容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内容第一部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总体目标与原则一、总体目标本指南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具备以下德育素养:1.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勤俭节约。
3. 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尊重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具有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
4. 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5. 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往,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工作原则1. 系统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涵盖中小学生的全学段,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针对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成长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3. 实践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 协同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5. 激励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6. 持续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指南内容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具体指导,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主要内容与实施策略一、主要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 深化国家历史、地理、文化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
- 开展国家安全、国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 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引言二、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诚实、守信、友善、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
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规范。
三、德育策略1.建立和谐的教师和学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2.营造良好的班级和校园文化氛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4.制定明确的德育计划和行为规范,明确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
四、德育实施1.设置特色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在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先进的道德模范,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2.开展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健康的自我认知。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培养,通过生活制度和规范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纪律意识。
5.注重道德榜样的树立和宣传,通过表彰先进、宣传模范,激励学生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努力。
五、德育评价1.建立科学公正的德育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品德操行、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等方面,不仅关注积极正面的表现,也要关注改进的方向。
2.开展常规的德育评价活动,如道德风采展示、品德测评等,为学生提供发现优点、改进不足的机会。
3.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在明确的标准和目标下,学生要主动思考自己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六、德育资源1.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德育资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2.建立德育专干团队,培训教师和辅导员的德育工作能力,同时邀请社会专家和资源人到学校开展德育讲座和交流活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
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益,不歧视他人的种族、性别、宗教或身体条件,培养学生的宽容与包容心态。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平观。
教育学生要明白平等和公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公正判断力和分配公平的意识,从小培养平等和公平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1.树立正确的爱心观。
教育学生要培养爱护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从小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2.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育学生要追求诚实、守信的态度,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讲信用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诚信行为。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育学生要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1.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教育学生要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和成功。
教育学生要培养正确的失败观念,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思想的开放性。
教育学生要培养宽广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识,让学生习惯于不同观点和观念的存在。
四、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教育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包括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教育学生要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安全是校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3.引导学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
教育学生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媒体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让学生能够主动抵御不良信息和网络暴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文件。
2、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德育工作的构建体系是(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
4、德育工作应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5、德育工作格局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6、德育工作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
8、德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
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9、《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
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
10、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应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指南》倡导构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是( B )
A.领导有力、条件完善、队伍优化
B.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C.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D.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2.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集中体现“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要求的是(A )
A.坚持正确方向
B.坚持协同配合
C.坚持遵循规律
D.坚持常态开展
3.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最直接体现学校德育工作开放性特点的是(C )
A.坚持常态开展
B.坚持遵循规律
C.坚持协同配合
D.坚持正确方向
4.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最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的是(D )
A.坚持正确方向
B.坚持遵循规律
C.坚持协同配合
D.坚持常态开展
5.在高级中学,德育课程是指(C )
A.综合实践活动课
B.道德与法治课
C.思想政治课
D.思想政治理论课
6.《指南》在阐述“优化校园环境”的要求时指出,(B )必须有国旗标识。
A.校内明显位置
B.教室正前上方
C.旗台明显位置
D.学校正门上方
7.在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方面,《指南》提倡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C )
分钟 B.半小时小时小时
8.在高级中学,直接负有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进行指导管理职责的机构是学校的(D )
A.党组织
B.办公室
C.德育处
D.团委
9.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每学年至少安排(B )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
A.三天
B.一周
C.十天
D.两周
10.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是(A )
A.师德
B.学历
C.业绩
D.年龄
二、多选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德育内容有( ABCDE )
A理想信念教育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D生态文明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实施途径有( ABCDEF )
A课程育人 B文化育人
C活动育人 D实践育人
E管理育人 F协同育人
三、简答题:
1、初中学段目标是什么
答: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2.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是什么(6分)
答: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2分)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2分)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
(2分)
5.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意义是什么(8分)
答:《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2分)它可以为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一个基本遵循,也可以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导、评价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个重要依据。
(3分)贯彻实施这一文件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分)
四、分析说明题(15分)
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本立足点,“遵循规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应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答: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1分)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工
作应注重有关常识的传授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分)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到高年级时已经能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
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使他们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
(2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自我意识获得快速发展。
(2分)因此,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3分)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道德意识已经趋于成熟。
(2分)在这一阶段,德育工作应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初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