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知识点检测

合集下载

《师说》《劝学》同步练习

《师说》《劝学》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师说》测试练习一、基础选择题(85分,每小题5分)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其.如土石何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也,道相似也..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C.吾从而..贤于弟子..师之 D.师不必6.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8.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9.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向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比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A.吾从而师.之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吾师.道也D.犹且从师.而问焉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②彼童子之.师的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标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士大夫之.族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A.①和③相同B.②和⑤相同C.①和⑥相同D.②和④相同14.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

《劝学》《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检测

《劝学》《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检测

《劝学》《师说》知识点检测一、课内知识检测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劝.学( )②学不可以已.( )③金就.砺则利( )④声非加疾.也( )⑤而闻者彰.( )⑥而绝.江河( )⑦故不积跬.步( ) ⑧风雨兴焉.( )⑨驽马十驾.( ) ⑩锲.而不舍( )11 今之众人..( )12 小学而大遗.( )13 不耻.相师( )14 君子不齿..( )2.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异也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天下云.集响应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下列句子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下列句子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忌不自信C.微斯人,吾与谁归 D.求人可使报秦者6.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吾从而师之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D、则.群聚而笑之官盛则.近谀9.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句子的朗读。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各种工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书和传记。

10.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称代“知识和道理”)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称代前文的“其子”。

《劝学》《师说》课后检测题及答案

《劝学》《师说》课后检测题及答案

《劝学》《师说》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默写1.【2020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

2.【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3.【2022新高考卷Ⅰ江苏版】《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4.【2014全国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016全国1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6.【2017全国3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7.【深圳2020届高三年级质检】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8.【河南安阳2019届高三调研考试】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劝学师说知识点检测

劝学师说知识点检测

《师说》知识点学习一.虚词1. 之(1)作师说以贻之(2)人非生而知之者(3)郯子之徒(4) 古之学者必有师(5)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8)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其皆出于此乎(5)其可怪也欤3.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而耻学于师(3)于其身也(4)皆出于此乎(5)不拘于时4.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其可怪也欤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5)吾从而师之古义:(6)今之众人古义:(7)小学而大遗古义:3. 一词多义(1)师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吾从而师之d吾师道也(2)传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道a传道受业解惑也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道相似也(4)惑a惑之不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惑而不从师(5)所以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4.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而耻学于师(4)孔子师郯子(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6)小学而大遗(7)吾未见其明也(8)惑而不从师(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 重要字词1.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3.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5.士大夫之族()6.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7.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8.术业有专攻()()()9.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0.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三、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而耻学于师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师不必贤于弟子6.不拘于时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8.吾从而师之四、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劝学 基础检测

《师说》劝学 基础检测

《劝学》《师说》基础检测二1、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2、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3、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师者,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C 圣人之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为圣 D 此所以4、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 .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5、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D.或师焉,或不焉6、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9.“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劝学》《师说》复习检测题

《劝学》《师说》复习检测题

《劝学》《师说》复习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2021·北京师大附中月考]下列加下划线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木直中绳(zhòng) 虽有槁暴(gǎo pù)B. 假舟楫者(jí) 不积跬步(kuǐ)C. 驽马十驾(nú) 锲而不舍(qì)(正确答案)D. 金石可镂(lòu) 蛇鳝之穴(xué)2.下列加下划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正确答案)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D. 锲而不舍锲:刻3.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与“吾尝跂而望矣”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B. 蟹六跪而二螯C. 吾尝终日而思矣(正确答案)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4.下列对“之”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恻隐之心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④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⑤以子之矛陷子之盾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A. ①②③/⑤/④⑥B. ①⑤/②③④/⑥C. ①/②③⑤/④⑥(正确答案)D. ①⑥/②③/④/⑤5.[2021·浙江岱山月考]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尊还酹江月“尊” 同“樽”,酒杯。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见识。

C. 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性格。

(正确答案)D. 輮以为轮 “揉”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6.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筋骨之强(正确答案)B. 金就砺则利C. 輮以为轮D. 蚓无爪牙之利7.[2021·浙江嘉兴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正确答案)8.[2021·浙江嘉兴期中]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正确答案)D.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9.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师说知识点汇总及测验

师说知识点汇总及测验

师说韩愈1. 师者,。

2. ,孰能无惑?3. 吾师道也,?4.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5.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6.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7. 爱其子,;于其身也,,惑矣。

8. 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 ,惑之不解,或师焉,,,吾未见其明也。

10.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1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13.,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师说》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韩愈《师说》中提出相同观点的两句,。

2.韩愈《师说》中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指出从师标准的四句是:,,,。

3.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韩愈《师说》中描述相同现象的三句是,,。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两句是,。

5.在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

6.韩愈《师说》中批判学习本末倒置的两句是,。

7.没有人是天生就懂道理的,韩愈《师说》中提出相似观点的两句是,。

8.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他人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9.韩愈《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今之众人”错误态度的三句是,,。

【晨读小卷15答案】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6.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劝学》《师说》过关检测卷

《劝学》《师说》过关检测卷

《劝学》《师说》过关检测卷(考试时间约45分钟)Ⅰ卷选择题(总分6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zhòng)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B.輮.(róu)槁.(gǎo)暴.(pù)螯.(áo)骐骥.(j ì)C .虽有.槁暴(yǒu)砺.(lì)驽.马(nǔ)蚯蚓.(yǐ n)D.生.非异(shēng)须臾.(yú)镂.刻(lóu)闻者彰.(zhāng)2、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huán, 流传 B. 作《师说》以贻.之 dài,赠送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ú, 句中的停顿D. 官盛则近谀.yú,阿谀,奉承3、下列各项全都有通假字的是()①虽有槁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金石可镂④金就砺则利⑤君子生非异也⑥徐公来,孰视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A.①②③⑤⑦ B .②⑤⑥⑦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④⑤⑥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C .声非加疾.也(快) 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顺风而.呼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 .其.皆出千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圣人..之所以为圣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 吾从.而师之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8、下列句内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9、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唐代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劝学、师说复习题

劝学、师说复习题

《劝学》与《师说》相关复习题劝学一、解释加点词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②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 )蓝;冰,水为( )之,而( )寒于水。

木直中( )绳,( )以为( )轮,其曲( )中规(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

故( )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 )乎( )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

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 )也。

蟹六跪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疾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草枯鹰眼疾( )③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会长老,问人民所疾苦( ) (2)闻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博闻强志(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 )④闻道有先后( )⑤雪后更闻香( )⑥不求闻达于诸侯( ) (3)而①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于①青,取之于蓝( )②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善假于物也(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⑤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⑥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

《劝学》《师说》检测试题

《劝学》《师说》检测试题

《劝学》《师说》同步检测班级姓名得分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疾病)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准备) 风雨兴.焉(兴起)3.选出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妻之美.我者②非能水.也③晋军.函陵④填然鼓.之⑤树.之以桑⑥既来之,则安.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⑧登泰山而小.天下⑨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A.①⑧/②③④⑤/⑦/⑥⑨B.①②/③④⑤/⑦⑧/⑥⑨C.①③/②④⑤/⑥⑧/⑦⑨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句读之不知6.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于.其身也④不拘于时,学于.余⑤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⑤⑥D.②④⑥7.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金就砺则利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輮以为轮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0.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吾从而/师之1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12.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必有师。

劝学 师说 知识点检测

劝学 师说 知识点检测

• 四、找出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3分钟)
•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水。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 每天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 向上,向 下 • 4、而耻学于师 形作意动,以…为耻 • 5、小学而大遗 形作名,小/大的方面 • 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作动,低于
• 七、翻译下列句子(10分钟) •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译: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 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n
• 二、找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钟)
• 1、輮以为轮 通“煣” 使弯曲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又” • 3、知明而行无过 通“智” 智慧 • 4、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 资质,禀 •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赋 • 6、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受”通“授”,传授
• • • • • • • • • • • •
五、解释下列虚词用法和意义(14分钟) 1、之 代,这类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助,提宾标志 2)句读之不知 动,到、往 3)吾欲之南海 代,我 4)君将哀而生之乎 5)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助,取消独立性 2、其 代,那些。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语气,大概 2)其皆出于此乎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前指士大夫, 后指“真是”。 4)吾其还也 语气,还是
译: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 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有理解性默写)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了) 2.官盛.则近谀(高大)3.君子不齿.(同列)4.作《师说》以贻.之(赠送)5.吾师.道也(学)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哪里、难道)8.今之众人..(一般人)9.圣人无常师..(固定的)10.木直中.绳(符合、合乎)11.声非加疾.也(强,指声音宏大) 12.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13.而寒于.水(比)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之)16.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用来…的)二、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吾从而师.之B、吾师.道也C、而耻.学于师D、不耻.相师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余嘉.其能行古道D、于是从.散约败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虽有.槁暴B、吾尝跂.而望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4.下列各句中“之”用法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之”相同的一项(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取独)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们)D.句读之.不知(助词,宾前标志)5.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A、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D、彼童子之师(助词)6.下列各项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B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猜测语气)C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语气)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7.选出下列句中“.而.”用法与“吾从而.师之”相同的一项(D)A.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地)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但)C.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又)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接,就)8.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劝学师说 文言知识过关检测

劝学师说 文言知识过关检测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过关检测一.文学常识(1)说: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

《师说》阐述的是。

(2)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六种经书。

另也指、、、、、六种技能。

传:①。

如“春秋三传”;②。

如《张衡传》。

二.名句默写第一组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第二组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5.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7.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三.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君子生非异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或师焉,或不焉(二)重点实词1.木直中绳:2.声非加疾也:3.假舆马者:4.而绝江河:5.而致千里:6.风雨兴焉:7.功在不舍: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9.用心一也: (三)一词多义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吾师道也: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吾从而师之:6.则耻师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道: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余嘉其能行古道(四)文言虚词而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吾尝终日而思矣:6.人非生而知之者7.惑而不从师8.吾从而师之9.择师而教之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11.小学而大遗12.则群聚而笑之之1.择师而教之2.郯子之徒3.古之学者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句读之不知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7.其可怪也欤乎1.其皆出于此乎2.生乎吾前3.固先乎吾于:1.耻学于师2.其皆出于此乎3.于其身也4.师不必贤于弟子5.不拘于时(五)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5.木直中绳,輮以轮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吾从而师之8.吾师道也9.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0.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1.则耻师焉12.小学而大遗13.吾未见其明也1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四.翻译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师说》基础测验

《劝学》《师说》基础测验

《劝学》《师说》基础测验2018-3-19一、实词释义1。

学不可以已.:_______; 2。

木直中.绳:_______ 3。

輮.以为轮:____________4。

虽有..槁暴:___________ 5。

水为.之: _________ 6.木受绳.则直:_________7.金就.砺则利:_________8.参省..之所学:_________..乎己:_______________9。

须臾10.跂.而望矣:__________ 11.声非加疾.:______________12.而闻者彰.:___________13。

假.舆马者:___________14。

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 15.风雨兴.焉:__________ 16。

不积跬.步:__________17.驽马十驾.:___________18。

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19。

用心..者:______________ ..一也:______________2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21.孰.能无惑:________ 2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_______23.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___________24。

师道..不传也:_______________25。

其出人..之不知:_____________ ..也远矣:___________26。

圣益.圣:________27.句读28。

年相若..也:____________ 29。

君子不齿.:____________30。

位卑则足羞.:________ 31。

官盛则近谀.:________32。

圣人无常.师: _______33。

其贤.不及孔子:________34。

师不必..经传:..贤于弟子:__________35。

术业有专攻.:________36.六艺37六艺经传.. 38.皆通.习之:39。

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 40。

劝学、师说检测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

劝学、师说检测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

部编版高一上册第十课《劝学》《师说》古文两篇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教材第十课,收录了两篇古文,精心整理了三个方面的习题----赏析辨析类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题、理解赏析类简答题,后附有答案。

《劝学》【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行李之往来。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8、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9、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得无衰乎10、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师说劝学测试

师说劝学测试

补课内容测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輮以为轮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D.君子生非异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轮..师之 B.輮以为C.吾尝终日..不如师..而思矣 D.是故,弟子不必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用心..生于吾乎。

..一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C.师者,所以..而日参省乎己。

..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君子博学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B.今之众人C.小学..之所学也..而大遗 D.不如须臾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吾师.道也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B.孔子师.郯子C. 吾从而师.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B.非能水.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君子不齿./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或师.焉 C. 非利.足也 D. 则耻师.焉10、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群聚而.笑之B.择师而.教之C.吾从而.师之。

D.蟹六跪而.二螯。

11、下列各句中的“而”与“而.耻学于师”的“而”用法相同的是()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惑而.不从师。

D.吾尝跂而.望矣。

1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而闻者彰D.而致千里13、找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式不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微斯人,吾谁与归D.何陋之有1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知识点学习
—.虚词
1.之
(1)作师说以贻之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郯子之徒
(4)古之学者必有师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3.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而耻学于师
(3)于其身也
(4)皆出于此乎
(5)不拘于时
4.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可怪也欤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
(5)吾从而师之古义:
(6)今之众人古义:
(7)小学而大遗古义:
3.一词多义
(1)师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吾从而师之
d吾师道也
(2)传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道a传道受业解惑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道相似也
(4)惑a惑之不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惑而不从师
(5)所以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
(3)而耻学于师
(4)孔子师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
(8)惑而不从师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重要字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5•士大夫之族()
6•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8•术业有专攻()()()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三、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而耻学于师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 •师不必贤于弟子
6.不拘于时
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吾从而师之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文学常识积累】
1•“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兀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

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古文:这一概念首先由韩愈提出,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的散文。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笔法。

2•“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比“论”要自由一些。

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3•“六艺” a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
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书:文学。

数:算术与数论知识。

b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
《春秋》。

《劝学》检测荀子
【解释加点字和画线词】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划线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