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的地形(2)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

(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下活动。

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1中国的地形说课稿2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1中国的地形说课稿2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中国的地势》选自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学生全面进展,重视对学生进行差不多技能训练和读图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形成对我国地势的空间感。

”本节说课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地位及前后联系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之后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地势》是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之一,又是是学习《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的基础,它初步揭示了地势因素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阻碍,因此学习本节教材意义十分重大。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共需一课时。

内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复杂多样。

教材如此设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教学目标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确立本节教材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多种多样的差不多特点。

(2)了解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我国的要紧山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势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我国地势条件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讲授,加强国情教育,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复杂多样”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它是本节课最差不多、最核心的部分,是学习、明白得本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明白得和把握了它,其它问题就比较容易明白得。

2、难点: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我国的要紧山脉的分布是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理论抽象思维过渡时期,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对要紧山脉的空间分布不易明白得,因而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我准确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地理三板等教法。

其优点是,采纳多媒体教学使演示和讲解更加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义务教育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地形图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山川,激发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我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四、教具PPT、板书、板图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顾地表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宽广平坦。

盆地:四周高、中部低。

师:中国地形状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

板书:2.1 中国的地形师: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络”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要认清我国各大地形区,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骨骼,我国主要的山脉。

板书:一、我国的主要山脉讲授新课:读图:找我国的主要山脉。

十条山脉描述相关资料:师补充:除此之外还能在地图上找到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等。

讲述:在地理上,我们根据山脉总体延伸的方向还可以判断山脉的走向,如何判断呢,先回忆地图上的八个方向,然后将山脉放入“米”字方向盘的中间,即可判断山脉走向。

问:你能判断这些走向的山脉有哪些吗?生读图总结归纳: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天山—阴山、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过渡:我国各大地形区就分布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我们来认识一下。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2.1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我国的长江、黄河,播放歌曲——好汉歌,请同学们在歌词中感受大江大河奔涌东区的气概,激发学生探究大河东流背后的原因,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哪些要素相关,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地势主要特征活动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活动2:比一比对比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图A中,地势西部高缓缓向东部倾斜;图B 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知,三级阶梯分布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图B正确。

活动3: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展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1: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并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第二单元自然环境第一课《地形地势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结构分析本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课,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内容分析课文中“图2.1”和“图2.2”是关系非常密切的两幅图,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把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和各阶梯的分界线,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3.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地形特点,分析对农业、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及各种媒体中收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读图、绘图的方法,完成本节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的地形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难点:阅读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四、教学方法1.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我国的地形形象化、立体化,寓教于乐,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2.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动手绘图。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提问:歌词中提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什么意思?(长江水滚滚向东流)为什么长江水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我国地势和地形。

板书:第二单元自然环境第一课地形地势特征二、讲授新课(一)、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活动一:小组合作学习阅读课本图2.1 中国的地形,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将代表地形区的A、B、C、D、E与对应的①、②、③、④、⑤图片连线。

2、参照地形区景观图片,说说上述五个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分布特点。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中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能够识别中国地形图上的重要地形区;(3)能够分析中国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2)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工具,演示中国地形的形成和演变;(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探讨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与影响。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自然资源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案内容2.1 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中国地形的分布规律、地形区界的识别。

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分布特点。

2.3.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地形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地形分类及特点。

2.3.4 案例分析分析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

2.3.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形影响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第四章:作业设计与评价4.1 作业设计4.2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2)课后作业:地形图绘制、短文质量等;(3)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报告、小组合作等。

2.1地形 第2课时 教案(粤教版八年级上)

2.1地形 第2课时 教案(粤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的走向。

2、掌握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重点:掌握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

难点:我国高原、盆地、平原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2、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情况和主要山脉,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我国的其它地形类型。

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三、出示自学指导1、了解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完成P23活动题2、了解我国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及特点,完成P24活动题四、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五、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六、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P23活动1,先让学生看图分析,然后教师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以帮学生记忆: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形崎岖2、P23活动2,教师从不同角度提问,引导学生看图,以加深学生对四大盆地地理位置的印象。

3、P24活动1,引导学生看地图册P9-P10,(1)找出我国三大平原和丘陵:大平原集中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在三大平原附近,分别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其中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

(2)找出各平原边界附近的山脉。

4、P24活动2、3,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自行完成,要求全班同学把第3题填空题齐读一次,以加深印象。

七、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的地势可分为()A、一级阶梯B、二级阶梯C、三级阶梯D、四级阶梯2、我国各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A、山地B、高原C、盆地D、平原3、我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地势的()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三级阶梯D、第四级阶梯4、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A、平均海拔高度B、相对高度C、地形类型D、山脉走向5、位于我国最东部的山脉是()A、长白山脉B、台湾山脉C、太行山脉D、武夷山脉八、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练习册P15—P19、填充图册P13—P14。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犬牙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驾驭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实力。

2、通过读图干脆获得有关学问,并将已学学问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通过培育学生动手实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相识,就须要我更深化的学习。

今日,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视察,思索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其次级为101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也许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探讨:“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简单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共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终派代表总结发言。

公开课教学设计-中国的地形

公开课教学设计-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XXXX市XX中学XXX一、教材分析(一)结构分析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内容分析课文中“图2.1”和“图2.2”是关系非常密切的两幅图,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要害。

中国地形分布的特点之一:山脉纵横交错,可视情况作出适当的补充。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把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和各阶梯的分界线,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记住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主要丘陵的分布。

3.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4.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地形特点,分析对农业、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及各种媒体中收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读图、绘图的方法,完成本节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的地形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设计思想希望能借助信息技术将我国的地形形象化、立体化,寓教于乐,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本人任教班级共40多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升入初中时起点较低,基础较差,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以后,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把握七年级地理基础知识;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绘图和分析问题,课堂表现活跃,能踊跃发言。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难点: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主要丘陵的分布。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山脉、河流的分布。

- 使学生能够识别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

-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中国地形的特征。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模拟和分析地形对河流、气候、植被等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地形的实践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丰富地形资源的自豪感。

-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地形资源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

2. 教学内容2.1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课件:包括中国地形图、主要山脉、河流分布图等。

- 教学视频:关于中国地形的视频资料。

-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山脉、河流等地形区进行实地考察。

- GIS软件:安装在教室内的GIS软件,用于地形分析模拟。

2.2 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利用教学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分布,以及地形对河流、气候、植被等的影响。

- 实践: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地形分析模拟,如模拟河流在地形上的流向、分析地形对植被的分布等。

- 总结: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践,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对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 GIS软件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GIS软件上的操作技能和对地形分析的理解程度。

4.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共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 实地考察时间:安排1课时,用于学生实地考察地形区。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主要特征。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中的第二课时,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这一节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大势。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大势。

2、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简单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和图片。

同学们,伴随着熟悉的歌曲,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地形类型?又具有哪些特点?我国除了高原、平原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看一看。

二、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目标:1、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

2、会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3、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知道其特点。

三、问题导学:1、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问题(1):请仔细读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获取的信息总结出我国的地形特征。

结论: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然后提供地形扇形统计图表,验证以上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描述五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重点难点预设重点:通过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地形的分布位置,掌握不同代表地形的基本特点;难点:学生地形认知观的塑造以及现实中对不同地形的判断与应用。

学习目标设定(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分布及特征,归纳出我国地形的特点;2.了解山区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2.通过探究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开发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的基本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

方式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探究法。

教学结构流程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五幅地形的基本类型代表图片,让学生读图分析,回答各图片分别代表什么地形,并阐述判断依据。

【评价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摸清了学生对地形的知识储备程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主要内容】1.通过“高原特征连一连”、“盆地特征连一连”、“平原特征连一连”环节,巩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地形特征。

2.在《地理填充图册》12页读图填充,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3.多媒体展示我国三级阶梯的界限,让学生读图,找出图中山脉东西、南北两侧分别是哪些地形区?【评价反馈】1.学生回答迅速、准确,通过连线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2.有利于让学生巩固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当堂知识当堂检测,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3.通过查找山脉东西、南北两侧的地形区,让学生明白这些山脉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主要内容】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本课时所学内容相应的练习。

教学设计《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先特征,认识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理解山脉的走向,并记住我国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理解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并以此认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和位置。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4、讨论分析我国地形地势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地理事物的正确方法,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1、学会阅读和运用相关地图,认识地势西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认识山脉的走向和主要山脉的分布;认识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从地协调的发展观。

教具:课本及地图册相关图片《中国地形图》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板图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介绍山脉的走向,并按走向分组认识主要山脉的名称和位置(可结合P26活动1进行),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板图。

活动2、理解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活动3、进一步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和位置。

(同时在板图中标出)读图2.5,认识四大高原的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沟壑纵横住窑洞,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畜牧业青藏高原白雪皑皑,冰川广布畜牧业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农田多为梯田东部平原、丘陵地区: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P26阅读材料,认识地形和民俗的关系。

三、山区面积广大读图2.8,认识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并指导完成P29活动1。

P30活动2,认识山区的概念和我国山区的比例占2/3,从而认识“山区面积广大”了解山区的常见自然灾害及防治措施。

讨论山区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P30活动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并归纳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3.通过山区发展经济优劣势的学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记住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评价任务】
1.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准确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名称和位置。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准确描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3.能举例说出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劣势,知道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

a
b a
b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特征。

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
收获与反思。

附:板书设计
2.1中国的地形
一、主要地形区名称和位置
二、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特征【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