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灌肠法ppt课件
注意事项
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 肛管插深度。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 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15~20厘米为 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 入深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 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减轻肛门刺激,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 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插入不能太浅,操作前须 嘱排空大便。 一般用量50-100ML,小于200ML,小剂量药液灌肠时 应加倍稀释,以增加吸收率。 慢性肠道疾患病人应在晚间睡前灌入,灌肠后药液 保留时间越长越好,并减少活动。
中药灌肠法
中药灌肠法
定义
中药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并将药液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 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中药直肠给药的历史沿革
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 辨 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 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 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 创了中药肠道给药的先河。至今已发展 应用多个临床科室 。
注意事项
一。灌肠液应温度适宜:一般为39℃~40℃。可根据药性、 年龄及季节作适当调整。清热解毒药温度宜偏低,以 10℃~20℃之间为宜;清热利湿药则稍低于体温,以 20℃~30℃为宜;补气温阳,温中散寒之药温度以38℃~ 40℃之间为宜。老年人药温宜偏高。冬季药温宜偏高,夏 季可偏低。 二。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病人,不宜保 留灌肠。 三。向病人及家属宣讲中药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 及肠道 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中药灌肠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课件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应留意患 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 、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处理 。
控制滴入速度和量
在滴入药物时,应控制好滴入 速度和量,避免过量或过快导 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时, 应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按量 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或更改用药方式。
04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内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中药 直肠滴入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调节内分泌水平。
05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疗效评估方法
1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疗效,如 疼痛减轻、食欲增加等。
2 实验室指标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疗效,如 疼痛减呼吸道感染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如发热 、咳嗽、流涕等,缩短病程。
支气管肺炎
通过直肠滴入中药,可辅助西药治疗,减轻 咳嗽、气喘等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腹泻病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小儿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可缓解腹泻症状,减少并发症。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01
02
03
慢性盆腔炎
来,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药物剂型优化
未来中药直肠滴入制剂的剂型将更 加多样化,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和患者的用药体验。
临床应用拓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在临床应用范围 将进一步扩大,不仅限于消化系统 疾病,还将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研究方向
药效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直肠滴入制 剂的药效机制,以提高药 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1
02
03
04
清热解毒药
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 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中药直肠滴入》课件
直肠黏膜吸收能力强,能够迅速吸收中药有效成分。
2 直接作用
中药直接作用于肠壁,起到直接治疗疾病的效果。直肠Leabharlann 入的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
准备所需中药制剂和滴管。
2
体位
采取合适的体位,通常为侧卧位。
3
滴入
将中药制剂缓慢滴入直肠内。
直肠滴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慢性病、痔疮、肠胃疾病等。
禁忌症
急性疾病、直肠感染等。
案例三
中药直肠滴入帮助一位患者调节了睡眠, 缓解了焦虑和失眠。
总结和展望
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功效。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它在更多领域中的作用。
直肠滴入的功效和效果
清热解毒
中药可以清除体内湿热,消除疲 劳。
调理肠胃
中药直接作用于肠壁,有助于消 化和吸收,改善肠胃问题。
舒缓压力
中药的香味和温热感有助于放松 身心,缓解压力。
直肠滴入案例分享
1
案例二
2
一位中年女性通过直肠滴入调理了子宫
寒凉的问题,成功怀孕。
3
案例一
患者通过直肠滴入缓解了慢性便秘的症 状,并改善了肠胃功能。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滴入中药制剂进入直肠,以起到治 疗疾病和保健作用。本课件将介绍中药直肠滴入的原理、步骤、适应症以及 其功效和效果。
课程介绍
本节课将带您深入了解中药直肠滴入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原理和优势,以及 它在中医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直肠滴入的原理和作用
1 理论基础
2 直接作用
中药直接作用于肠壁,起到直接治疗疾病的效果。直肠Leabharlann 入的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
准备所需中药制剂和滴管。
2
体位
采取合适的体位,通常为侧卧位。
3
滴入
将中药制剂缓慢滴入直肠内。
直肠滴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慢性病、痔疮、肠胃疾病等。
禁忌症
急性疾病、直肠感染等。
案例三
中药直肠滴入帮助一位患者调节了睡眠, 缓解了焦虑和失眠。
总结和展望
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功效。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它在更多领域中的作用。
直肠滴入的功效和效果
清热解毒
中药可以清除体内湿热,消除疲 劳。
调理肠胃
中药直接作用于肠壁,有助于消 化和吸收,改善肠胃问题。
舒缓压力
中药的香味和温热感有助于放松 身心,缓解压力。
直肠滴入案例分享
1
案例二
2
一位中年女性通过直肠滴入调理了子宫
寒凉的问题,成功怀孕。
3
案例一
患者通过直肠滴入缓解了慢性便秘的症 状,并改善了肠胃功能。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滴入中药制剂进入直肠,以起到治 疗疾病和保健作用。本课件将介绍中药直肠滴入的原理、步骤、适应症以及 其功效和效果。
课程介绍
本节课将带您深入了解中药直肠滴入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原理和优势,以及 它在中医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直肠滴入的原理和作用
1 理论基础
儿童中药灌肠ppt课件
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儿病情、年龄、合作程度等, 准备灌肠所需的药物、器具和材料。
02
体位选择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 ,如仰卧位、俯卧位或左侧卧位等。
01
03
灌肠前准备
将中药煎煮后,用纱布过滤去渣,保 持药液温度适宜。
观察与记录
观察患儿灌肠后的反应,如面色、呼 吸、体温等,记录灌肠时间、药液量 、患儿反应等信息。
02
03
04
抗炎作用
中药灌肠可减轻肠道炎症,缓 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免疫调节作用
中药灌肠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
抑菌作用
中药灌肠可抑制肠道内有害菌 的生长,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
修复作用
中药灌肠可促进肠道黏膜的修 复,缓解溃疡、糜烂等症状。
03
中药灌肠的实践操作
中药灌肠的操作步骤
儿童中药灌肠的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禁忌症
对中药成分过敏者禁用;肛门、直肠严重畸形或急性炎症者禁用;重度脱水者禁 用。
慎用情况
对于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的患儿,应谨慎使用中药灌肠,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儿童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与风险评估
注意事项
灌肠前应排空大便,以免影响药物吸收;灌肠时应缓慢注入药液,避免过快引起不适;灌肠后应保留 一定时间,让药物充分吸收;灌肠时应保持药液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中药灌肠通过直肠 给药,直接作用于肠道, 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 因素,采用不同的中药配 方进行灌肠,以达到最佳 治疗效果。
阴阳平衡
中药灌肠优质ppt课件
中药灌肠优质ppt课件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中药灌肠基本概念与原理 • 中药灌肠常用药物及配方 • 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临床效果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 中药灌肠在各类疾病中应用举例 • 现代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2
01
中药灌肠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26
3
中药灌肠定义及作用
新型制剂技术的研发
针对现有制剂技术的不足,未来将致力于研发更 高效、安全、便捷的中药灌肠制剂。
多学科交叉融合
3
中药灌肠研究将更多地与西医学、生物学、药学 等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
2024/1/26
25
创新思路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灌肠作用机制研究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研究中药灌肠方剂中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为药物优化 和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操作方法
中药灌肠的操作方法包括直肠滴入法、直肠注入法和结肠灌洗法等。具体操作 步骤包括准备药液、选择合适的灌肠器具、患者准备、灌肠操作及灌肠后处理 等。
2024/1/26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2024/1/26
适应症
中药灌肠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梗阻、便秘、 高热等。同时,对于某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附件炎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中药灌肠治疗策略
探讨中药灌肠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2024/1/26
中药灌肠与现代医学技术的结合
探索中药灌肠与现代医学技术(如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的结合点,创新中药灌肠的治 疗手段和方法。
26
THANKS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中药灌肠基本概念与原理 • 中药灌肠常用药物及配方 • 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临床效果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 中药灌肠在各类疾病中应用举例 • 现代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2
01
中药灌肠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26
3
中药灌肠定义及作用
新型制剂技术的研发
针对现有制剂技术的不足,未来将致力于研发更 高效、安全、便捷的中药灌肠制剂。
多学科交叉融合
3
中药灌肠研究将更多地与西医学、生物学、药学 等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
2024/1/26
25
创新思路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灌肠作用机制研究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研究中药灌肠方剂中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为药物优化 和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操作方法
中药灌肠的操作方法包括直肠滴入法、直肠注入法和结肠灌洗法等。具体操作 步骤包括准备药液、选择合适的灌肠器具、患者准备、灌肠操作及灌肠后处理 等。
2024/1/26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2024/1/26
适应症
中药灌肠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梗阻、便秘、 高热等。同时,对于某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附件炎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中药灌肠治疗策略
探讨中药灌肠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2024/1/26
中药灌肠与现代医学技术的结合
探索中药灌肠与现代医学技术(如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的结合点,创新中药灌肠的治 疗手段和方法。
26
THANKS
直肠给药ppt课件
13
直肠给药的原理
14
直肠给药——传承与创新医疗技术
东汉-张仲景 首创肛门栓剂和灌肠术
东晋-葛洪 首创了灌肠器械
唐-孙思邈 最早的保留灌肠技术
15
直肠给药的中医概念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肺与大肠 通过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形成 “肺与大肠相表 里”的关系,而“手阳明大肠经”下和于“足阳明胃 经”。
31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一.儿童直肠给药时的体位;
技术要领
二.儿童直肠给药的药液温度; 三.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
四.儿童直肠给药时的给药管插入的深度。
32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参考: 1、肌肉针剂:按照成人剂量的1/2—1/4量给予; 2、静脉针剂:按药品儿童的公斤计算,取最大剂量的1/2; 3、小儿口服药物:一般取儿童应用剂量的平均值。
5. 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 6. 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
22
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
首选注射剂型, 其次悬浊液, 片剂最不适合
23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参考: 1、肌肉针剂:按照成人剂量的1/2—1/4量给予; 2、静脉针剂:按药品儿童的公斤计算,取最大剂量的1/2; 3、小儿口服药物:一般取儿童应用剂量的平均值。
2,操作安全,时间短,孩子耐受好,不适感小。 3,遇到药物的反应,可以在20分钟内及时冲洗出来。 4,工具价格低廉。 缺点,所用药物要求是小剂量的针剂,中药的汤剂及散剂
不适合,适应病种有限。
28
各种直肠给药的优缺点
(其他2种直肠给药)
1,直肠滴注和大剂量直肠推注,不是给药到结肠里,而 是给到结肠里,现在叫灌肠疗法的比较多。结肠吸收要进 入肝脏,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受限 制,所用药物量大。
直肠给药的原理
14
直肠给药——传承与创新医疗技术
东汉-张仲景 首创肛门栓剂和灌肠术
东晋-葛洪 首创了灌肠器械
唐-孙思邈 最早的保留灌肠技术
15
直肠给药的中医概念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肺与大肠 通过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形成 “肺与大肠相表 里”的关系,而“手阳明大肠经”下和于“足阳明胃 经”。
31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一.儿童直肠给药时的体位;
技术要领
二.儿童直肠给药的药液温度; 三.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
四.儿童直肠给药时的给药管插入的深度。
32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参考: 1、肌肉针剂:按照成人剂量的1/2—1/4量给予; 2、静脉针剂:按药品儿童的公斤计算,取最大剂量的1/2; 3、小儿口服药物:一般取儿童应用剂量的平均值。
5. 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 6. 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
22
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
首选注射剂型, 其次悬浊液, 片剂最不适合
23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参考: 1、肌肉针剂:按照成人剂量的1/2—1/4量给予; 2、静脉针剂:按药品儿童的公斤计算,取最大剂量的1/2; 3、小儿口服药物:一般取儿童应用剂量的平均值。
2,操作安全,时间短,孩子耐受好,不适感小。 3,遇到药物的反应,可以在20分钟内及时冲洗出来。 4,工具价格低廉。 缺点,所用药物要求是小剂量的针剂,中药的汤剂及散剂
不适合,适应病种有限。
28
各种直肠给药的优缺点
(其他2种直肠给药)
1,直肠滴注和大剂量直肠推注,不是给药到结肠里,而 是给到结肠里,现在叫灌肠疗法的比较多。结肠吸收要进 入肝脏,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受限 制,所用药物量大。
中药灌肠疗法ppt课件
慢性肾衰竭
灌肠治疗可延长透析间隔时间,减少 透析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应用案例
肝性脑病
中药灌肠可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症状。
肿瘤化疗引起的腹泻
中药灌肠可缓解化疗药物对肠道的刺激,减轻腹泻症状。
外科手术后恢复
灌肠治疗可促进术后胃肠蠕动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
05
CATALOGUE
中药灌肠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评估
独特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独特优势
中药灌肠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不宜口服药 物的患者。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药灌肠疗法的广泛应用和研究深入,未来将有更多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应用于该 领域,进一步提高中药灌肠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灌肠疗
法的操作将更加简便、安全和舒适。
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中药灌肠疗法既可以发挥局部的治疗作用,又可以发挥全身 的治疗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避免口服药物副作用:中药灌肠疗法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副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灌肠疗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操作简便易行:中药灌肠疗法操作简便易行,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方便快捷。
肠易激综合征
灌肠治疗可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 部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通过中药灌肠,可迅速缓解盆腔炎症,减轻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慢性盆腔炎
灌肠治疗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下腹痛和腰骶痛等症状。
治疗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
中药灌肠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减轻 肾脏负担,改善肾功能。
中药灌肠疗法的历史和发展
中药灌肠疗法的历史
中药灌肠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 汉代就有相关记载,如《伤寒论》中 就有用蜜煎导法治疗便秘的记载。
灌肠治疗可延长透析间隔时间,减少 透析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应用案例
肝性脑病
中药灌肠可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症状。
肿瘤化疗引起的腹泻
中药灌肠可缓解化疗药物对肠道的刺激,减轻腹泻症状。
外科手术后恢复
灌肠治疗可促进术后胃肠蠕动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
05
CATALOGUE
中药灌肠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评估
独特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独特优势
中药灌肠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不宜口服药 物的患者。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药灌肠疗法的广泛应用和研究深入,未来将有更多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应用于该 领域,进一步提高中药灌肠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灌肠疗
法的操作将更加简便、安全和舒适。
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中药灌肠疗法既可以发挥局部的治疗作用,又可以发挥全身 的治疗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避免口服药物副作用:中药灌肠疗法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副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灌肠疗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操作简便易行:中药灌肠疗法操作简便易行,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方便快捷。
肠易激综合征
灌肠治疗可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 部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通过中药灌肠,可迅速缓解盆腔炎症,减轻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慢性盆腔炎
灌肠治疗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下腹痛和腰骶痛等症状。
治疗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
中药灌肠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减轻 肾脏负担,改善肾功能。
中药灌肠疗法的历史和发展
中药灌肠疗法的历史
中药灌肠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 汉代就有相关记载,如《伤寒论》中 就有用蜜煎导法治疗便秘的记载。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ppt课件
成人: 100ml---300ml/次
儿童: 6个月---1岁-----10ml/次 1岁-- -2岁-----15ml/次 2岁-------3岁-- ---20ml/次 3岁----- -4岁-----25ml/次 4岁----5岁-----30ml/次 5岁------15岁-----35ml/次
13
2019
小结
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的 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直肠 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 疗,
2019
-
14
直肠滴入疗法适应症
1 昏迷病人 2 呕吐病人 3 禁食病人 4 便秘病 人 5 儿科疾病:如小儿上感、小儿肺炎、小儿肠炎、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6 盆腔疾病:泌尿系感染、急慢性盆腔炎、急慢性 阑尾炎、前列腺炎、结肠炎等
现代医学研究
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 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 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 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 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 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 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 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直肠滴入与临床应用
2019
-
1
直肠的解剖
上端相当于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下至齿线处与肛管相连,长 12~15cm。下端扩大的部分为直肠壶腹,具有储存粪便的生理功能。 直肠与骶前关系密切,与骶骨有相同的曲度。直肠在额面有向左、右方 向凸出的弯曲直肠上l/3前面和两侧面有腹膜覆盖位于腹膜之间,中1/ 3前面有腹膜,向前反折成直肠膀胱陷窝或直肠子宫陷窝。直肠下l/3全 部位于腹膜外。直肠为腹腔内外各半的肠道。直肠无肠系膜,但在其上 端背侧面,腹膜常包绕直肠上血管和蜂窝组织,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 直肠系膜。两侧有侧韧带将直肠固定于骨盆侧壁。直肠壶腹部牯膜有上、 中、下3个皱襞,内含环肌纤维,称直肠瓣。中瓣常对应于腹膜反折平 面。但直肠瓣的数目往往有变异,多者有4~5个。直肠膨胀时直肠瓣消 失,直肠瓣有阻止粪便排出的作用。
中药直肠滴入ppt课件
6
5 物品准备
◆ 中药100-200ml,一次性灭菌灌肠袋,治 疗盘,弯盘,石蜡油,棉签,止血钳,镊 子,纱布,水温计,一次性治疗单,卫生 纸,治疗卡,屏风。
7
6 操作程序
◆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 名,告知治疗的目的和操作流程,解除顾 虑取得患者配合,嘱病人排二便,必要时 屏风遮挡。 ◆ 2)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松开 衣着,将裤脱至大腿上12。将小枕,一次 性治疗单垫于患者臀下,抬高臀部10cm暴 露肛门。弯盘放于臀旁。
9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 1)、直肠给药的温度严格控制在35~42℃之间(特殊药物除外) ◆ 2)、直肠滴入每日1~2次或遵医嘱,直肠滴入总液体量不应超过 120毫升 ◆ 3)、直肠滴入给药后,患者出现轻微腹泻,属正常现象, 腹泻较严 重的,可暂不直肠给药,也可减少给药的液体量,由直肠滴入改为直肠 注入给药 ◆ 4)、直肠给药后,10分钟内排出者,让患者休息10分钟后,将药 液和药物减半,再直肠给药一次(也可在直肠给药药液中加入2%利多 卡因1-2ml或654-2针1-2mg以减少肠蠕动) ◆ 5)、直肠滴入的速度一般根据患者年龄,体质进行调节,一般在 每分钟100滴左右,儿童稍慢 ◆ 6)、临床所用片剂、散剂、针剂、中药煎出液、口服液都可用于 直肠滴入用药
11
谢谢
4
3 禁忌症
◆ 1)重度水肿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 2)年老体弱,孕妇,严重痔疮,下消化道 出血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 3)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 病人。
5
4 告知
◆ 1)灌肠前嘱病人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药 物吸收。 ◆ 2)治疗中病人有便意,应嘱病人深呼吸, 勿用力,以减慢药液灌入速度,减低腹压, 以保证药液保留时间。 ◆ 3)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臀部适当抬高,勿过 度变换体位,尽量保留1小时以上。
直肠给药 PPT
药物的直肠吸收
主要由经典细胞转移理论所支配。根据其化学结 构, 药物可直接经上皮细胞( 穿过细胞) 或经紧 密连接处(细胞间质) 通过直肠壁吸收。是一种单 纯扩散,浓度高向浓度低扩散,所以能够冲洗出 来,保证安全。
直肠给药——六大临床优点
➢ 避免了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消除效应,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同时减低了对 肝脏的副作用。
2,基层医生没有接受正规的直肠给药培训,对于直肠给药的原理和 方法不懂,而且直肠给药有些讲师都没有经验,连简单的操作都不敢 做,造成对直肠给药没信心,自己摸索时间长,由于处方混乱,大包 围处方,不规范操作给患者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引起医患恐惧。
3,对于药物的理解不充分,不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乱用(比如:片剂 粉碎),没有发挥直肠给药的优势。
➢ 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 输布全身,从而达到全身或局部的治疗目的;
➢ 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
直肠给药——现代医学研究
下腔静脉
门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中静脉
直肠下静脉
结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 半透膜,具有丰富的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力强。
➢ 不经过上消化道,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还可避免胃酸和各种消化酶对药物 的破坏;
➢ 吸收快、起效快,疗效确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直肠给药与静脉滴注在 起效和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且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率是口服给药的2倍。
直肠给药——六大临床优点
➢ 操作简单快捷,无创伤,无痛苦,病人乐意接受,提 高了给药的顺应性;
中药治疗疾病无耐药性:临床上长期应用 抗生素和化学药品,容易产生抗药性,而 中药就很少出现这一弊端。原因是中药多 为复合作用,一般应用多为复方。
中药保留灌肠 ppt课件
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10cm高的小枕,便盆,必要时备屏风、水温 计,药液(不超过200ml)。 3病人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 4环境关好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
ppt课件
7
(3)实施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取左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垫橡胶单与 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综上所述,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可明显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 存留时间,减少了中药外溢,扩张了肠腔,使药物吸收更充分,减少 了患者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及临床疗效。值得临 床推广。
ppt课件
17
谢谢参观,
感谢西十六欢病迎下区次再所来!有带教老师!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6
优点
1.中药药液保留灌肠采用输液式滴入法,速度缓慢,压力均匀,单位 时间内灌注药液流入直肠肠内减少,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减少 了对肠壁的刺激,使蠕动减慢,患者舒适,无便意。
2.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由于插入长度较浅等原因,很容易引起药液 外溢,另外,拔管时有一部分药液会随之流出。
4急性胰腺炎:大黄(后下)20g 木香10g 延胡索12g 龙胆草10g 白 10g 黄 5g 黄柏10g 黄芩10g 水煎灌肠,1剂/日
ppt课件
3
5胆石症:茵陈 10g 延胡索10g 黄柏10g 川楝子10g 木香12g 栀子 10g 金钱草12g 海金沙(包煎)10g
、 6肝性脑病:水牛角(先煎)20g 川连5g 茵陈 10g 大黄(后下) 12g 白 蔻 仁 10g 石 菖 蒲 15g 黄 芩 10g 郁 金 10g 通 草 10g 滑
ppt课件
7
(3)实施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取左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垫橡胶单与 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综上所述,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可明显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 存留时间,减少了中药外溢,扩张了肠腔,使药物吸收更充分,减少 了患者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及临床疗效。值得临 床推广。
ppt课件
17
谢谢参观,
感谢西十六欢病迎下区次再所来!有带教老师!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6
优点
1.中药药液保留灌肠采用输液式滴入法,速度缓慢,压力均匀,单位 时间内灌注药液流入直肠肠内减少,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减少 了对肠壁的刺激,使蠕动减慢,患者舒适,无便意。
2.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由于插入长度较浅等原因,很容易引起药液 外溢,另外,拔管时有一部分药液会随之流出。
4急性胰腺炎:大黄(后下)20g 木香10g 延胡索12g 龙胆草10g 白 10g 黄 5g 黄柏10g 黄芩10g 水煎灌肠,1剂/日
ppt课件
3
5胆石症:茵陈 10g 延胡索10g 黄柏10g 川楝子10g 木香12g 栀子 10g 金钱草12g 海金沙(包煎)10g
、 6肝性脑病:水牛角(先煎)20g 川连5g 茵陈 10g 大黄(后下) 12g 白 蔻 仁 10g 石 菖 蒲 15g 黄 芩 10g 郁 金 10g 通 草 10g 滑
中药灌肠法(精华) ppt
-
10
操作步骤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
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
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连接肛管,润滑
-
6
-
7
机理
中药灌肠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 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 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可通 过下列三条途径发挥全身疗效:一条是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另 一条是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第三; 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
8
直肠给药的优点
一、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 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
-
1
中药灌肠法
定义
中药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并将药液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 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
2
中药直肠给药的历史沿革
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 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 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 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 创了中药肠道给药的先河。至今已发展 应用多个临床科室 。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
11
注意事项
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如慢 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 15~20厘米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 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现代中医:直肠滴入法.ppt课件
用量:6个月―1岁取配方颗粒溶液10ML
1岁――2岁取配方颗粒溶液15ML 2岁――3岁取配方颗粒溶液20ML 3岁――4岁取配方颗粒溶液25ML 4岁――5岁取配方颗粒溶液30ML 5岁――6岁取配方颗粒溶液35ML 6岁------8岁取配方颗粒溶液50ML 12岁以上用成人量 100ML 成人 每次取配方颗粒溶液100ML, 直肠滴入 每日两次
(1)通过肛门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上 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门静脉 -—- 进入肝脏——循环全身 脉——下腔静脉——肝门静脉。 (3)骼内、外静脉—— 腹壁下静脉、浅静脉— — 脐周。-静脉网——胸外侧静脉——绕过肝脏进 入左右 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心脏——肺循 环。 (减少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
5. 根据资料报道,直肠给药20分钟后, 药物的有效成份已吸收2/3, 一般情况下,直肠给药超过20分钟而排出 药物者,可以不用重复给药。 6. 药物片剂一定要研细,防止堵塞导 尿管(药物越细其生物利用度越高)。
• 7.需要做皮肤过敏实验的药物,必须 在皮肤过敏实验阴性的前提下,才可以使 用该药物。直肠用药后,如果出现过敏反 应,则按药物过敏反应尽快处理。
A、配方药物灌入的温度以35—39度 为宜,(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B、在导尿管插入时动作要轻,进药 液要慢,如使劲过大,挤入过快容 易产生便意和避免肠管损伤
C、为防止药液返流,注药后让患者 调节体位休息5分钟以上。 D、近15天内如做过肛门,直肠,结肠 手术,或疑有肠坏死及坏死性小肠 炎,妇女经期、产褥期等均应禁用,
• 直肠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常见疾病、 多发病的疗治,如:小儿发热,小儿上呼吸 道感染、小儿肺炎、扁桃体炎,胃肠炎,小 儿肠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 急性球菌性痢疾、泌尿系感染、急、慢性盆 腔炎、急、慢性盲肠炎、前列腺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 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 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
中药直肠滴入
◆ 1)重度水肿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 2)年老体弱,孕妇,严重痔疮,下消化道
出血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 3)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
病人。
5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
◆ 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把输液管剪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滤器,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 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中药直肠滴入
◆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 2)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配合能力 ◆ 3)患者的排便情况 ◆ 4)心理状况
3
中药直肠滴入
◆ 1)遵医嘱选择中药,解除或缓解各种因虚 证或实证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以达到祛除 浊毒,活血化瘀,祛湿,温阳的作用。
重的,可暂不直肠给药,也可减少给药的液体量,由直肠滴入改为直肠 注入给药 ◆ 4)、直肠给药后,10分钟内排出者,让患者休息10分钟后,将药 液和药物减半,再直肠给药一次(也可在直肠给药药液中加入2%利多 卡因1-2ml或654-2针1-2mg以减少肠蠕动) ◆ 5)、直肠滴入的速度一般根据患者年龄,体质进行调节,一般在 每分钟100滴左右,儿童稍慢 ◆ 6)、临床所用片剂、散剂、针剂、中药煎出液、口服液都可用于 直肠滴入用药
11
7
中药直肠滴入
◆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 名,告知治疗的目的和操作流程,解除顾 虑取得患者配合,嘱病人排二便,必要时 屏风遮挡。
◆ 2)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松开 衣着,将裤脱至大腿上12。将小枕,一次 性治疗单垫于患者臀下,抬高臀部10cm暴 露肛门。弯盘放于臀旁。
8
◆ 3)戴手套,将装有中药的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 肛门不超过30cm,石蜡油润肛肠管。
◆ 4)排尽灌肠袋内空气,关闭灌肠袋。护士用镊子夹取肛 管向患者肛门轻轻出插入15-20cm,插入的同时嘱患者深 呼吸,并注意动作轻柔,观察患者反映。
◆ 5)调整滴速,由慢逐渐调节滴速至60-80滴,不断询问 患者有无异常感觉。
◆ 6)滴毕,及时关闭灌肠袋,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 卫生纸擦拭肛门,清理用物,取下手套。
◆ 1)灌肠前嘱病人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药 物吸收。
◆ 2)治疗中病人有便意,应嘱病人深呼吸, 勿用力,以减慢药液灌入速度,减低腹压, 以保证药液保留时间。
◆ 3)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臀部适当抬高,勿过 度变换体位,尽量保留1小时以上。
6
中药直肠滴入
◆ 中药100-200ml,一次性灭菌灌肠袋,治 疗盘,弯盘,石蜡油,棉签,止血钳,镊 子,纱布,水温计,一次性治疗单,卫生 纸,治疗卡,屏风。
◆ 7)整理床单元,嘱患者臀部适当抬高,勿过度变换体位, 尽量保留1小时以上。
◆ 8)整理用物,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处置,洗手,做 好记录。
9
中药直肠滴入
◆ 1)、直肠给药的温度严格控制在35~42℃之间(特殊药物除外) ◆ 2)、直肠滴入每日1~2次或遵医嘱,直肠滴入总液体量不应超过
120毫升 ◆ 3)、直肠滴入给药后,患者出现轻微腹泻,属正常现象, 腹泻较严
10
中药直肠滴入
◆ 1)对慢性肾衰早、中期患者。如肾衰的脾 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等。
◆ 2)急性高尿酸血症、尿毒症患者等。 ◆ 3)肠道疾病: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 ◆ 4)肝胆疾病:用于黄疸,肝硬化等。 ◆ 5)妇科病:各种妇科炎症、痛经、颜面斑
疹等。 ◆ 6)其他:发热、腹痛、腹泻、便秘等。
4
中药直肠滴入
◆ 1)重度水肿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 2)年老体弱,孕妇,严重痔疮,下消化道
出血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 3)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
病人。
5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
◆ 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把输液管剪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滤器,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 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中药直肠滴入
◆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 2)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配合能力 ◆ 3)患者的排便情况 ◆ 4)心理状况
3
中药直肠滴入
◆ 1)遵医嘱选择中药,解除或缓解各种因虚 证或实证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以达到祛除 浊毒,活血化瘀,祛湿,温阳的作用。
重的,可暂不直肠给药,也可减少给药的液体量,由直肠滴入改为直肠 注入给药 ◆ 4)、直肠给药后,10分钟内排出者,让患者休息10分钟后,将药 液和药物减半,再直肠给药一次(也可在直肠给药药液中加入2%利多 卡因1-2ml或654-2针1-2mg以减少肠蠕动) ◆ 5)、直肠滴入的速度一般根据患者年龄,体质进行调节,一般在 每分钟100滴左右,儿童稍慢 ◆ 6)、临床所用片剂、散剂、针剂、中药煎出液、口服液都可用于 直肠滴入用药
11
7
中药直肠滴入
◆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 名,告知治疗的目的和操作流程,解除顾 虑取得患者配合,嘱病人排二便,必要时 屏风遮挡。
◆ 2)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松开 衣着,将裤脱至大腿上12。将小枕,一次 性治疗单垫于患者臀下,抬高臀部10cm暴 露肛门。弯盘放于臀旁。
8
◆ 3)戴手套,将装有中药的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 肛门不超过30cm,石蜡油润肛肠管。
◆ 4)排尽灌肠袋内空气,关闭灌肠袋。护士用镊子夹取肛 管向患者肛门轻轻出插入15-20cm,插入的同时嘱患者深 呼吸,并注意动作轻柔,观察患者反映。
◆ 5)调整滴速,由慢逐渐调节滴速至60-80滴,不断询问 患者有无异常感觉。
◆ 6)滴毕,及时关闭灌肠袋,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 卫生纸擦拭肛门,清理用物,取下手套。
◆ 1)灌肠前嘱病人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药 物吸收。
◆ 2)治疗中病人有便意,应嘱病人深呼吸, 勿用力,以减慢药液灌入速度,减低腹压, 以保证药液保留时间。
◆ 3)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臀部适当抬高,勿过 度变换体位,尽量保留1小时以上。
6
中药直肠滴入
◆ 中药100-200ml,一次性灭菌灌肠袋,治 疗盘,弯盘,石蜡油,棉签,止血钳,镊 子,纱布,水温计,一次性治疗单,卫生 纸,治疗卡,屏风。
◆ 7)整理床单元,嘱患者臀部适当抬高,勿过度变换体位, 尽量保留1小时以上。
◆ 8)整理用物,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处置,洗手,做 好记录。
9
中药直肠滴入
◆ 1)、直肠给药的温度严格控制在35~42℃之间(特殊药物除外) ◆ 2)、直肠滴入每日1~2次或遵医嘱,直肠滴入总液体量不应超过
120毫升 ◆ 3)、直肠滴入给药后,患者出现轻微腹泻,属正常现象, 腹泻较严
10
中药直肠滴入
◆ 1)对慢性肾衰早、中期患者。如肾衰的脾 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等。
◆ 2)急性高尿酸血症、尿毒症患者等。 ◆ 3)肠道疾病: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 ◆ 4)肝胆疾病:用于黄疸,肝硬化等。 ◆ 5)妇科病:各种妇科炎症、痛经、颜面斑
疹等。 ◆ 6)其他:发热、腹痛、腹泻、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