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概况
2011年陕西省概况
![2011年陕西省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1a46aff7f61fb7360b4c6581.png)
2011年陕西省概况第一节陕西地理及气候一、陕西地理位置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二、陕西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三、陕西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
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第二节陕西人口与民族一、陕西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陕西常住人口为37327378,占全国比重为2.79%(不包括港澳台)。
柞水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柞水旅游攻略景点必去](https://img.taocdn.com/s3/m/b9d657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8.png)
柞水旅游攻略景点必去一、柞水简介柞水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
柞水拥有众多独特的景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本文将介绍柞水的几个必去景点,以帮助游客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程。
二、府谷古镇府谷古镇是柞水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距离柞水市区约30公里。
这里保存着许多明清古建筑和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了解柞水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游客可以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欣赏古建筑的美丽和古镇的宁静氛围。
古镇还有一些小吃摊位,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深入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
此外,在府谷古镇附近还有著名的太白山,是一个理想的登山胜地。
三、柞水博物馆柞水博物馆是柞水市的重要文化场所,位于市区中心。
这里陈列着大量关于柞水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的展品,向游客展示了柞水的传统文化和独特风情。
在博物馆内,游客可以了解柞水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和传统手工艺品等。
博物馆内还设有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柞水的游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四、黄河壶口瀑布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最大的黄河瀑布,位于柞水市北部,距离市区约60公里。
这个宏伟壮观的瀑布群由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瀑布组成,水声雷霆般的声音使人震撼。
游客可以在观景台上近距离欣赏到壮丽的瀑布景色,也可以乘坐游船深入瀑布中心,感受水花飞溅的刺激和黄河的魅力。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附近的龙门石窟,欣赏到保存完好的古代石刻艺术品。
五、神木神木位于柞水市东北部,是陕北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
游客可以参观神木海和神木山,欣赏到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
神木海是一个天然湖泊,被群山环绕,湖水清澈见底,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而神木山则是一个奇特的山峰,形状独特,如同一个巨大的乌木,因此得名。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神木市区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六、茯茶古镇茯茶古镇是柞水的一个独特景点,位于市区南部。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以种植和制作茯茶而闻名。
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c211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4.png)
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尹颖;李征;杨智慧;周辉;王文赫;郝兆磊【摘要】Miaogou Au deposit was located in the Daxigou-Yindongzi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of Zhashui county.Two large-scale (Daxigou siderite deposit,Yindongzi Ag-Pb deposit),and several small-scale (Jiu caigou Au deposit,Mujiazhuang Cu deposit,Heigou siderite deposit and so on)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s were also found inside the metallogenic belt.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this mining area were favorable:the ore-bearing strata was the middle horizon of upper D2 d 1-23 of Devonian Daxigou For-mation,and ore-bearing rocks were altered ankerite quartz veins and calcite quartz veins,and in spatial terms orebodies were controlled by NW-SE trending interbeddedly developed ankerite quartz veins and several small-scale interbedded compression structural fracture belts,and the alteration types included ankeritiza-tion,silicification,sericitization,pyritization and so on.This paper summarize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ues for prospecting and discussed on genesis of the deposit.Based on results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and comparison with hydrothermal deposits,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the deep part of this mining area had a favorable prospecting potential.%庙沟金矿床位于柞水县大西沟―银洞子多金属成矿带上。
柞水县概况
![柞水县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769dddc3b9f3f90f76c61bb6.png)
柞水县概况一、地理位置柞水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南坡,与西安直距70公里。
全县辖十镇六乡。
柞水县呈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地势。
气候为暖温带间凉亚热带过渡性气候。
二、概况介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年均降雨量742mm,年均气温12.4℃,森林覆盖率78%,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小,中药材野生和人工化种植适生范围广,自古被誉为"天然药库"。
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37种,矿床矿点213处中菱铁储量3.02亿吨,约占全省的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
县境内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有80多处,其中北部乾佑河源头的山、水、林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西沟峡、大甘沟、铁索沟等,极富观赏性和避暑消夏休闲功能;南部的柞水溶洞,被誉为"北国奇观",有大小溶洞上百个,是全国十大名洞和陕西省十大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
秦岭铁路公路特长隧道、乾佑河四十公里绿色长廊、园林式旅游山城等景观也极具开发价值。
全县现有公路23条,其中省道1条,外与毗邻五县互连,内与乡材及厂矿企业相通,纵横成网,八路出境。
已经完工的西康铁路和即将开工西柞二级公路途经县城及一乡四镇,穿跨半县,使交通状况再上新台阶。
电力方面,1986年与西北电网并网,现有110kv输变电站1座,35kv输变电站若干座,加上水电,全县发展和生产的用电非常富裕,实现了村村通电。
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生物、水力和旅游等资源享有盛名。
柞水县是陕西省林业县之一。
森林覆盖率高,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大,用途广泛板栗、核桃、木耳、香菇、香椿等林特产品畅销全国而驰名各地。
同时柞水县是天然“药仓”,中草药分布广,品种多,数量大,质量高。
柞水县又是“自然博物馆”,到处是“天然公园”。
有“聚集人间千幅画,呼出玉宇万家仙”,“终南胜景知多少,柞水别开一重天”之说。
柞水县气候条件
![柞水县气候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58506ef121dd36a22d824b.png)
柞水县气候条件1、柞水渔鼓的地理环境柞水地处陕西南抄部,商洛市西北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之南麓。
北接长安县、蓝田县,东邻商州区、山阳县,南连镇安县。
县域面积2332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有人口16.5万人。
柞水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为南北自然过渡带,气候、植物有着明显的垂直差异。
县境内北部的秦岭山系牛背梁主峰一揽柞水全境,横亘绵延百余公里,境内林丰木盛,水资源充盈。
中部多为喀斯特地貌,石瓮溶洞景观堪称“北国奇观”,小岭等地矿藏资源丰富。
南部社川河谷,有江南水乡之韵致。
自秦岭南麓境内发源的乾佑河为汉江的主要源头水系。
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多次移民的迁徙为居,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形成了南北交融又不失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音乐文化,文化兼秦蓄楚,既有大量楚文化细赋温婉的特色,又有北方文化粗犷豪放的特点。
柞水渔鼓分布在柞水县内全境,尤以乡村最为兴盛,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丰收庆贺,农闲之时均以此为乐。
2、商洛的环境怎么样说点实在的,我在商洛市生活了9年,感觉比较适合人居住,城市虽然有点落后,但是发展很快,这几年搞创建卫生城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有闲暇游玩的地方,出门公交及出租很便利,房租也不是很贵,本市人民都比较直率,极少数人素质较差,逛街及超市随心所欲,通火车和汽车,市内人流量很高。
3、西安的主要地形气候环境风俗习惯一、西安地形西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
大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
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中国的大地原点和国家授时中心就在西安。
二、西安气候环境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
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 4℃(长安1966年6月19日)。
柞水县概况讲解
![柞水县概况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69485773c1ec5da50e270c5.png)
柞水县概况一、地理位置柞水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南坡,与西安直距70公里。
全县辖十镇六乡。
柞水县呈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地势。
气候为暖温带间凉亚热带过渡性气候。
二、概况介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年均降雨量742mm,年均气温12.4℃,森林覆盖率78%,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小,中药材野生和人工化种植适生范围广,自古被誉为"天然药库"。
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37种,矿床矿点213处中菱铁储量3.02亿吨,约占全省的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
县境内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有80多处,其中北部乾佑河源头的山、水、林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西沟峡、大甘沟、铁索沟等,极富观赏性和避暑消夏休闲功能;南部的柞水溶洞,被誉为"北国奇观",有大小溶洞上百个,是全国十大名洞和陕西省十大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
秦岭铁路公路特长隧道、乾佑河四十公里绿色长廊、园林式旅游山城等景观也极具开发价值。
全县现有公路23条,其中省道1条,外与毗邻五县互连,内与乡材及厂矿企业相通,纵横成网,八路出境。
已经完工的西康铁路和即将开工西柞二级公路途经县城及一乡四镇,穿跨半县,使交通状况再上新台阶。
电力方面,1986年与西北电网并网,现有110kv输变电站1座,35kv输变电站若干座,加上水电,全县发展和生产的用电非常富裕,实现了村村通电。
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生物、水力和旅游等资源享有盛名。
柞水县是陕西省林业县之一。
森林覆盖率高,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大,用途广泛板栗、核桃、木耳、香菇、香椿等林特产品畅销全国而驰名各地。
同时柞水县是天然“药仓”,中草药分布广,品种多,数量大,质量高。
柞水县又是“自然博物馆”,到处是“天然公园”。
有“聚集人间千幅画,呼出玉宇万家仙”,“终南胜景知多少,柞水别开一重天”之说。
土石山区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土石山区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25eb8bbceb19e8b9f6ba04.png)
土石山区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摘要:在陕南土石山区选取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柞水县作为小流域治理单元,结合水土保持学、系统工程学、生态经济学,以三道防线为主,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模式的综合治理,通过治理,以提高当地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石山区;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境内沟壑纵横,坡陡沟深,河流交错,发育着几千条侵蚀性河沟,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
全县辖13个镇,总人口1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总土地面积236446.7hm2,农业用地13240hm2,耕地面积10880hm2,基本农田面积9666.7hm2,农业用地占总面积的5.6%,林牧业用地207673.3hm2,占总面积的87.8%,其他各业用地共占6.6%,是典型的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山区县。
1 治理单元基本概况柞水县境内地质大部分由岩石构成,大部分岩石破碎疏松,结构紊乱,易于崩塌。
并且由于人类活动比较频繁,自然植被受人为活动因素的破坏较为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剥蚀现象严重,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到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和水资源利用。
实施水土保持的生态清洁型治理模式,可以起到有效控制和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促进流域内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2 土石山区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方向根据柞水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地形、降水条件,结合水土流失的不同影响因素,考虑到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承载力等,突出人的活动,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实施有重点、有计划的科学治理。
在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支撑下,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循环流域系统,以充分利用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1 科学、合理分区,构筑三道防线结合柞水县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特点、植被覆盖特点、水文环境特点,按照“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原则,围绕小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土资源保护工作的实际进展状况,对于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商洛市情概况
![商洛市情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2f1dee0a5901020206409c02.png)
商洛市情概况商洛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2002年撤地设市,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和柞水1区6县,98个镇办,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1万。
商洛的市情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人文历史悠久。
商洛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重镇,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商洛就有先民活动。
公元257年,晋泰始二年设上洛郡,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仓颉造字、夏禹治水、“四皓”隐居之地,是商鞅改革创新精神、法治精神的重要见证地。
商洛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刘邦因取道商洛先于项羽而得咸阳,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曾屯兵商洛,商南县至今仍保存有闯王寨遗址。
革命战争年代,商洛是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李先念、徐向前、贺龙、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
区位条件优越。
商洛地处成渝、江汉、中原和关-天四大经济区中心位置,是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中心城区距西安仅120公里。
境内西康、宁西铁路、包茂、沪陕、福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9公里,形成西北各省到华东、华中、东南、长江三角洲等区域最经济便捷的交通大通道。
即将开工建设的西武、西渝高铁,将使商洛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生态环境优美。
商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保护区和关中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高达67%,丹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市区年均二级以上空气良好天数300天以上,素有“天然氧吧、城市绿肺”之美誉,被誉为“秦岭里最美的地方”。
境内有各类自然及珍稀动物保护区4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3A级以上景区34家,陕南金丝峡为陕南首家5A级景区,镇安木王、山阳天竺山、柞水牛背梁等旅游景点具有较高知名度。
朱家湾、前店子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清洁的水质、翠绿的青山、最美的蓝天,成为商洛的最靓名片。
自然资源富集。
商洛位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半湿润山地气候。
商洛市泥沙变化分析
![商洛市泥沙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e48ae34693daef5ef73d5b.png)
商洛市泥沙变化分析摘要:本文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商洛市的泥沙特性、泥沙年季变化、为商洛市水土保持和经济建设服好务,为分析研究泥沙规律提供依据。
关键词:含沙量、输沙量、侵蚀模数、代表性。
1概况1.1 自然地理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08°34′20″~111°01′25″,北纬33°02′30″~34°24′40″之间。
东与河南相邻;东南与湖北接壤;西和西南与安康毗连;北和西北与关中以秦岭为界。
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总面积为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36%。
境内以蟒岭为界,蟒岭以北属黄河流域,面积为26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7%;蟒岭以南为长江和汉江流域,面积为1665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6.3%。
全市由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组成。
1.1.1 地形地貌秦岭主脉横卧于我市西北部边境,河流走向一般是西北至东南或南部,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
柞水县境内的牛背梁,海拔2802.1米,为我市的最高峰;东南边境梳洗楼附近的丹江河谷,绝对高程仅为215.4米,为我区的最低处。
1.1.2 岩石、土壤我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按构造特征及发育的差异性,大致以铁炉子——楼村——灵口一线为界,可将我市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
其以北属华北准地台南缘的商渭台缘褶皱带;以南属秦祁地槽的东秦岭褶皱带。
北部以太古介、古生介、震旦亚介和寒武系地层分布广泛,岩石主要有花岗、石英、大理、片岩等。
南部以古生介、奥陶、志留系分布广泛。
岩石以灰岩、泥灰岩、板岩、页岩等为主。
中部以中、上泥盆统和下古炭统分布广泛。
岩石主要是各种片岩、板岩、大理岩、灰岩和泥灰岩等。
我市土壤分布自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具有水平地带分布的规律。
大致以西起镇安的东河,经云镇——凤镇——两岔河至商南的富水联线为介,此线以北为褐土(板土),以南为黄褐土(黄泥土)。
商洛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商洛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3b1da3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6.png)
商洛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商洛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商洛始名于汉朝,指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
因地处秦岭山地,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商洛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商洛的气候特点商洛市位于陕西东部秦岭南麓,属季风气候区,南部属北亚热带气候,北部属暖温带气候。
全市冬春多旱,夏秋多雨、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降雨量为700毫米左右,日照2000小时,无霜期200天,年平均气温12.8℃。
干旱、连阴雨、暴雨、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3月到5月的春季和9月至10月秋天是去商洛旅游的最好时节。
商洛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与河南省南阳市、灵宝市、卢氏县、西峡县、淅川县等县交界;东南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相邻;西和西南与安康市宁陕县、旬阳县接壤;北和西北与渭南市的潼关县、华州区、华阴县及西安市的蓝田县、长安区毗连。
介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总面积19851平方千米。
距西安110千米;距洛南县48千米;距丹凤县51千米;距商南县117千米;距山阳县62千米;距镇安县174千米;距柞水县146千米。
地质构造商洛市地质构造复杂。
按构造特征及发育的差异性划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铁炉子—楼村—灵口一线为界,以北属华北准地台南缘的商渭台缘褶皱带,以南属秦祁地槽的东秦岭褶皱系。
北部商渭台缘褶皱带,由太华下元隆起和石门下古凹陷两个三级单元组成,基底为太古界太华群深变质岩,盖层为震旦亚介、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以火成岩、浅海相泥页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为主,与组成古老基底的太华群地层呈明显的区域性不整合。
南部东秦岭褶皱系,由加里东褶皱带、华力西褶皱带和印支褶皱带所组成,其中间以营盘——杨斜——商州——商南复合断裂及两河——凤镇——牛耳川——高坝——竹林关复活断裂相隔,呈东西向展布,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性变化大,地层出露较齐全,与北部的商渭台缘褶皱带在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和成矿过程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7f99caa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1.png)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赵凌波1,2 钟鑫锋1 任嘉豪1 张方茹1 霍礼威1(1.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2.陕西高校新型智库“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咸阳 712046)摘 要: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之瑰宝,记录和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公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增加,传统的中医药文化逐渐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本文聚焦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分别从中药材资源、中医药文物资源、中医药非遗资源及中医药康养资源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地在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网络宣传、产业融合、产品创新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促进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不仅可以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更能传播中医药文化。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柞水县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行业与服务行业紧密联系,能够充分发挥文化行业在调整行业布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领域的核心作用。
将中医药文化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服务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是“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正在努力打造以休闲度假、自然观光、康养旅游、人文体验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着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
柞水县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中药材资源、中医药文物资源、中医药非遗资源及中医药康养资源四大类。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期间全国旅游发展方针,积极响应《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部署安排,促进商洛文化和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首先,陕西省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挖掘。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了解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推动陕西省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柞水介绍
![柞水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96722f59e3143323968931c.png)
柞水地处秦岭南麓,商洛西部,山峰奇险,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历来都是西安市民比较向往的周边旅游度假胜地之一。
但由于以往西安前往柞水交通不便,公路盘山而建,开车需翻越两道山岭,路程较长且对于普通车主而言相对难走,而一到冬季大雪封山,想要自驾或乘车前往柞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前往柞水自驾出游对于很多西安人来说始终难以成行。
好在上个月西柞高速公路正式开通,西安至柞水县的行车距离缩短为65公里,行车时间也从原来的三四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一小时左右,且全程以高速公路为主,适合自驾前往,观赏奇秀的自然风光,体验当地不同于关中风情的秦楚民俗。
下面向读者提供一些西安至柞水自驾游的信息,以便大家利用春节假日去那里休闲放松。
■清晨出发一日往返从西安到柞水,如果清晨走早一些,从市区出发大约一个多小时便抵达柞水县城。
稍作停留,简单逛逛这个山区小县城,购买一些山货特产,便可以出发前往溶洞景区。
游玩一两个小时后,继续驱车可前往月老祠,停留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该吃午饭了。
在当地吃上一顿绝对绿色的农家饭之后,沿省道返回柞水县城的途中游览凤凰古镇,简单参观具有徽派民居特色的院落,看看古老的钱庄,再买点土特产就可以返回西安了。
算下来,一天时间往返柞水还是比较充裕的。
■西柞高速来回收费百元西安市民自驾车前往柞水,须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曲江立交往南走,或是经西延路、三兆路至西柞高速起点驶上高速,途经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大约一小时左右便可抵达群山环绕的柞水县城。
而全长18.02公里的秦岭终南山隧道作为中国自行设计施工、世界最长的双洞单向公路隧道,可让有车一族15分钟穿越秦岭这一天然屏障。
而西安至柞水的通行费用包括高速公路和隧道两部分,普通小型乘用车从西安绕城高速曲江立交出发,行至柞水的通行费总共50元。
■隧道内不要擅自停车西柞高速开通以来,很多司机朋友为更好地观赏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内别样的“风景”,经常擅自停车。
公路管理部门提醒驾驶员,如无紧急情况,车辆不要擅自在隧道内停车,以免造成事故。
柞水经济报告2023
![柞水经济报告2023](https://img.taocdn.com/s3/m/15e52c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4.png)
柞水经济报告2023引言柞水市位于中国陕西省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位置优势的地区。
柞水市作为辖区内的重点经济发展区域,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稳步的经济增长。
本报告将分析柞水市在2023年的经济表现,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望。
柞水市总体经济概况柞水市的经济在过去的几年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2023年,柞水市的GDP预计将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据了柞水市GDP的X%、X%和X%。
第一产业柞水市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和相关服务业。
2023年,柞水市的农业产值预计将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柞水市的农产品主要以粮食、水果和蔬菜为主,其中柞水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柞水市也积极发展农业旅游业,通过农家乐、采摘园等方式吸引游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产业柞水市的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柞水市的工业产值预计将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柞水市的工业主要以煤炭、化工和建材等行业为主,其中煤炭产业一直是柞水市的支柱产业。
柞水市也积极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产业柞水市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和旅游业。
2023年,柞水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将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柞水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许多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如黄帝陵、太白山等。
柞水市积极发展旅游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柞水市的经济优势和挑战柞水市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位置优势的地区,具有以下经济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柞水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为柞水市的能源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旅游资源丰富:柞水市拥有许多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柞水市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柞水市的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柞水市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限制了柞水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商洛简介新版
![商洛简介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0b19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6.png)
曲道回廊错落有序,被称为“玉皇殿”。 再向前是“蝙蝠堂”堂大可容2023人,内 栖息着成千上万只蝙蝠,一受惊吓,便展 翅乱飞,声音之大,如雷贯耳。
与佛爷洞、风洞、天洞隔乾佑河相对,为3 个突兀旳尖峰,形成笔架状,叫笔架山。 中间一峰叫“对峰台”,山势峥嵘,四壁 悬绝,巍峨壮丽,既像杭州旳“飞来峰”, 又似桂林旳“独秀峰”,故有“西北奇峰” 之称。溶洞区内,乾佑河环山流过,两岸 山青峰峭立,满山草木葱翠;河中卵石堆 砌,砂子细洁如玉,是一处灵境胜地。
翻检《禹贡》得知,丹江始航时间当在春 秋战国之前。《唐书》载丹江为唐“贡道”, 是丹江航运之鼎盛时期。然丹江自古多险 滩,龙驹寨到竹林关,名“流岭峡”或“月日 峡”,谷底狭窄,乱山夹峙,奔流若沸,系 丹江著名旳险段。寨河虽险,然险境自有 历险之情趣,正是弄潮儿大显身手之所,恰 系探险旅游之好去处。何况如今有诸多水 库,以调整水位,绝无大险之虞。
青龙峡,俗称东峡。全长7km,险峻异常。 峡谷两面,绝壁千仞,藤萝摇缀。更为奇 特旳是两面旳悬崖峭壁上,茂密地生长着 海桐、姜木、樟树、铁杉等宝贵旳常绿乔 木,广展绿冠,象厚厚旳墨绿色毡毯,为 人类造就了避暑作休闲旳佳境。
黑龙峡,俗称西峡。沿石燕寨西进,就是 奇险、神秘旳黑龙峡,全程约10km,因峡 谷窄长,水在石槽中湍流,在石潭里回漩, 在阳光旳折射下,闪闪发光,犹如金丝串 珠,人称金丝峡黑龙峡段,集“险、奇、 幽、美”于一处。
金丝峡生物生存条件好,生长旺盛,森林 覆盖率高达89%,有种子植物130多科, 1696种,尤其是气候、土壤、日照等自然 条件宜于兰科植物,因而分布集中。如能 研究开发,可成为兰科主要基地之一。同 步,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三种,二类保护 动物8种,省级要点保护动物多种。属国家 要点保护旳植物就有20余种。诸如:红豆 杉、洪洞、水曲柳、大果青插、鹅掌秋、 秦岭冷杉、青檀等。
柞水概况
![柞水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b7baac3d0912a216147929e4.png)
柞水概况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西部。
东临商州、山阳;南接镇安,西邻宁陕;北依长安、蓝田。
古为京畿长安重要门户,曾是西安通往安康的交通要道,联通雄秦秀楚的天然枢纽,素有“终南首邑”、“秦楚咽喉”之称。
全县辖10镇6乡,120个村,5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8万人,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其中农耕地12.18万亩,人均0.8亩。
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乾佑、金井、社川三大河流贯穿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米,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山青水秀,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柞水县因乾佑河沿线盛产柞树而得名,地处“秦巴文化”区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资源丰富,已探明和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铅等37种,大中型矿床7个。
其中小岭镇大西沟菱铁矿储量3.02亿吨,居陕西之首;银铅储量居全国第二。
全县林业用地282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73.7%,森林覆盖率49.9%,木材蓄积量187.5万立方米,经济林以商洛核桃、柞水板栗、野生猕猴桃、生漆等响誉省内外,属陕西省重点林业县。
生物资源多样,全县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列入国家一类珍稀保护动物10余种,柞水羚牛堪称稀世之宝。
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各种中草药1000余种,载入药典196种,其中扣子七、朴松实、红豆杉等30余种药物属珍惜频危品种,享有“岭南药乡”和“秦巴药苑”之美誉。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北有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的西沟峡、铁索沟等极富观赏和避暑消夏休闲功能的天然景观;南有被誉为“北国奇观”和“西北一绝”的柞水溶洞,1990年和1999年被评为陕西十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十大名洞之一,加之秦岭长遂、百里绿廊和园林式山城等景观,已初步形成“三点一线”的生态旅游格局。
近年来,柞水县紧紧抓住西康铁路建成营运和西柞高速公路上马建设、柞水将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的良好机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飞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柞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柞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a15a0f5b8f67c1cfbd6b819.png)
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柞水县人民政府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柞水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任务 (1)三、规划依据 (2)四、规划范围 (2)五、规划期限 (3)第二章规划背景 (4)第一节县域概况 (4)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7)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10)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2)第三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6)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6)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6)第三节规划原则 (17)第四节规划目标 (18)第四章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 (20)第一节农用地 (20)第二节建设用地 (21)第三节其他土地 (23)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4)第一节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4)第二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5)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29)第四节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30)第五节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 (31)第六节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32)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4)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34)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 (35)第三节限制建设区 (36)第四节禁止建设区 (36)第七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 (38)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8)第二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40)第三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42)第四节加强土地整治 (44)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48)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48)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49)第三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49)第四节独立工矿区 (50)第五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51)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2)第七节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52)第八节林业用地区 (53)第九节牧业用地区 (54)第九章乡(镇)主要用地调控 (56)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方向 (56)第二节乡(镇)主要用地调控指标 (58)第十章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59)第一节交通运输项目 (59)第二节水利项目 (59)第三节能源电力项目 (59)第四节环保项目 (59)第五节生态旅游项目 (59)第六节科教文卫项目 (60)第七节工业项目 (60)第八节其他重点建设项目 (6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1)第一节严格执行规划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体系 (61)第二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行政手段 (61)第三节强化规划实施经济调节机制 (63)第四节完善规划实施技术保障 (64)第十二章附则 (66)附表:附表1:柞水县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 (67)附表2:柞水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8)附表3:柞水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69)附表4:柞水县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70)附表5:柞水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 (71)附表6:柞水县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7)附表7:柞水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78)附图:1、柞水县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2、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3、柞水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4、柞水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5、柞水县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6、柞水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2006-2020年)7、柞水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8、柞水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柞水县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县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机制,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商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柞水县
![柞水县](https://img.taocdn.com/s3/m/59c0f77c76c66137ee0619a3.png)
柞水县下梁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柞水县下梁镇人民政府柞水县下梁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柞水县下梁镇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任务 (1)三、规划依据 (1)四、规划范围 (2)五、规划期限 (2)第二章规划背景 (3)一、镇域概况 (3)二、土地利用现状 (5)第三章规划目标 (8)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8)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8)三、补充耕地目标 (8)四、土地集约利用目标 (8)五、土地生态环境目标 (8)第四章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调整 (9)一、农用地 (9)二、建设用地 (11)三、其他土地 (14)第五章主要用地安排 (16)一、基本农田保护 (16)二、土地整治 (16)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17)第六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9)一、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19)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5)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9)一、建立目标责任制 (29)二、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29)三、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29)四、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29)五、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30)六、加强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 (30)第八章附则 (31)附表1、下梁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2)2、下梁镇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情况表 (33)3、下梁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 (33)4、下梁镇土地整治规划表 (34)5、下梁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35)6、下梁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39)7、下梁镇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 (40)附图1、下梁镇土地利用现状图2、下梁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下梁镇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4、下梁镇土地整治规划图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耕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促进下梁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本镇实际编制《柞水县下梁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d7cf74ddccda38366baf0c.png)
第29卷第3期V o l.29,N o.3 2015年6月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J u n.2015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尹颖,李征,杨智慧,周辉,王文赫,郝兆磊(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3总队,陕西商洛726000)摘要:庙沟金矿床位于柞水县大西沟―银洞子多金属成矿带上㊂矿带内发现两处大型(大西沟菱铁矿㊁银洞子银铅矿)㊁多处中小型(韭菜沟金矿㊁穆家庄铜矿㊁黑沟菱铁矿等)热(卤)水喷流沉积型矿床㊂矿区成矿条件优越,含矿地层为泥盆系大西沟组D2d1-23上段的中部层位,含矿岩性为蚀变铁白云石石英脉㊁方解石石英脉,矿体在空间上受控于沿层间发育的NW S E走向的铁白云石石英脉以及一些小规模的层间挤压构造破碎带,蚀变类型为铁白云石化㊁硅化㊁绢云母化㊁黄铁矿化等㊂本文总结其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探讨了矿床成因,结合物化探成果及与热液成因矿床类比,认为本矿区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㊂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前景;庙沟;陕西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3-0334-081区域地质概况庙沟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秦岭凤县-柞水-山阳华力西褶皱带(Ⅱ)东段,秦岭泥盆系 山(阳) -柞(水)热水沉积盆地 西部,大西沟菱铁矿㊁银洞子多金属矿㊁韭菜沟金矿成矿带西北端(图1)㊂区内出露地层有中上泥盆统牛耳川组(D2n)㊁池沟组(D2c)㊁青石垭组(D2q)相当于大西沟组(D2d3)㊁桐峪寺组(D3t)和石炭系二峪河组(C1e)㊂区内褶皱构造较发育,总体上为一大型复式向斜构造,核部在黑山街―红岩寺一带,本区处于其西部,并明显有两个次级褶皱构造,总体上为一大型复式向斜及背斜和两个次级向斜组成,分别为下英哥山―穆家庄向斜㊁皂河瓦房子―大牛槽沟长沟背斜㊁肖台―陈家沟向斜㊁万丈沟―张氏沟背斜[1]㊂山阳―凤镇断裂贯穿整个柞山盆地,长度大于130k m,断面呈舒缓波状,北倾,倾角37ʎ~76ʎ㊂其形成的破碎带宽数百余米,主要由糜棱岩㊁碎裂岩㊁角砾岩㊁构造透镜体㊁断层泥等组成,局部破碎带炭化强烈,揉皱发育㊂是一个由韧性―脆韧性―脆性交织的复合性破碎带,为一多期活动的古老断裂,该断裂既控制了盆地内的岩体分布,也控制了断裂两侧的金㊁银㊁铜㊁铁㊁铅㊁锌等矿产[2]㊂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北西部主要为印支期二长-闪长花岗岩大岩基,由东到西依次为沙河湾岩体㊁曹坪岩体㊁柞水岩体和东江口岩体;东部主要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地表出露面积多在1k m2以下,这些小岩体主要受山阳―风镇断裂控制,具有 三五成群,东西成串 的特征,在断裂北侧分布着袁家沟㊁小河口㊁圆子街㊁下官坊㊁池沟㊁土地沟㊁双元沟等小岩体,断裂南侧分布着板板山㊁十里沟㊁黄家槽㊁冷水沟等小岩体㊂区域变质程度较浅,变质作用形成绿泥绢云母千枚岩㊁变余粉砂岩类变质岩㊂西北部柞水周边花岗岩体东南外接触带形成热变质角岩化带等[3]㊂收稿日期:2014-08-03基金项目:陕西财政补助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重点地质勘查项目联合资助㊂作者简介:尹颖(1985-),男,贵州松桃人,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勘查工作㊂E-m a i l:472889336@q q.c o m 引文格式:尹颖,李征,杨智慧,等.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5,29(3):334-341.图1庙沟矿区区域地质图(王瑞廷等,2008)F i g.1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 o fM i a o g o um i n i n g a r e a1 第三系2 上石炭统武王沟组粉砂质板岩夹粉砂岩3 中石炭统铁厂铺组含碳质粉砂质板岩4 下石炭统介河组灰岩夹钙质板岩5 下石炭统二峪河组千枚岩夹灰岩6 上泥盆统桐峪寺组变质细粒石英砂岩7 上泥盆统下东沟组板岩㊁粉砂岩8 中泥盆统青石垭组绢云母板岩9 中泥盆统池沟组粉砂质板岩10 中泥盆统牛耳川组粉砂岩11 寒武 奥陶系12 志留系13 印支期细粒斑状花岗岩14 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㊁角闪黑云花岗岩15 花岗闪长岩16 花岗斑岩17 闪长玢岩18 角度不整合19 地层产状20 断层21 深大断裂22 矿床及矿点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庙沟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中泥盆统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D2d3)中㊁下部地层(图2),据岩石组合分几个亚段㊂以一套浅海相泥质―碳酸盐正常沉积建造,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形成浅变质岩相带,这套沉积建造,具有明显的复理石特征,一般由泥质沉积开始到碳酸沉积告终[4]㊂岩石层理构造发育,一般为具有细纹层状构造的极薄―中厚层状,不同岩石常交替出现组成条纹条带状不完全韵律结构,地层以平行层理为主,少见透镜状层理㊂各层岩相变化显著,尤其中泥盆统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D2d3)中㊁下部岩层,含矿层的岩相变化控制了矿床内矿化的分带性和多样性㊂含矿层处于由泥质沉积向碳酸盐沉积的过程部位㊂在含矿层下部的泥质地层中褐铁矿㊁黄(磁黄)铁矿㊁铁白云石㊁重晶石㊁钠长石增多时出现金矿体㊂由老至新概述如下:D2d3-32:呈NW向展布于工作区西南部,呈带状分布,规模较小,宽40~170m㊂岩性主要有绿泥绢云母千枚岩㊁绢云母铁白云质灰岩㊁薄层状结晶灰岩,少量白云质粉砂岩㊂D2d1-13:呈N NW向展布于工作区中西部,北部呈带状分布,宽1000~1500m,南部呈条带状,规模较小,宽50~300m㊂岩性主要为绢云千枚岩㊁粉砂质千枚岩㊁绿泥绢云千枚岩㊂D2d1-23:呈N NW向带状展布于工作区中部,宽100~1300m,总体倾向N E E,局部倾向N N E㊂岩性主要为菱铁千枚岩夹铁白云质千枚岩㊁绢云千枚岩及菱铁矿薄层或扁豆体,下部层位分布有厚1~10m含层纹条带状㊁浸染状㊁局部见团块状铅(锌)矿化的钙质(菱铁)千枚岩夹层,沿走向呈尖灭再现展布㊂该层为区内金的主要赋矿层位,铅(锌)矿化极不均匀且不稳定㊂D2d1-33:呈N NW向带状展布于工作区中东部,宽300~800m㊂岩性主要为绢云母千枚岩,铁白云质千枚岩㊁绢云母铁白云岩夹凝灰质千枚岩㊁变余粉砂岩㊂D2d2-13:呈N NW向展布于工作区东部,宽300~ 1200m㊂主要岩性为绿泥绢云千枚岩㊁粉砂质千枚岩㊁铁白云质千枚岩㊁铁白云质灰岩组成的韵律层㊂D2d2-23:呈N NW向展布于工作区东部㊂主要岩性为铁白云质千枚岩㊁钙质千枚岩㊁绢云母灰岩组成韵律层㊂533第29卷第3期尹颖等: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图2庙沟金矿区地质简图F i g.2G e n e r a l i z e d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 o fM i a o g o uA um i n i n g a r e a1 大西沟组第二岩性段上部2 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下亚段下部3 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下亚段中部(含矿层位)4 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下亚段上部5 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中亚段下部6 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中亚段中部7 煌斑岩8 钠长岩9 石英闪长岩10 菱铁矿11 磁铁矿12 地质界线13 实推测断层14 水系15 金矿(化)体16 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17 激电中梯视充电率异常2.2构造矿区构造总体为N E―N E E向倾斜的单斜层,地层倾角15ʎ~35ʎ,局部倾角较陡㊂2.2.1断裂断裂构造主要为近S N向的大断裂F673,以及一些小规模的层间挤压剪切破碎带㊂F673断裂分布在关帝庙―马耳峡―冯家沟一带,倾向E,倾角70ʎ~80ʎ㊂断裂长近10k m,宽数十至二百余米,其中常充填有串珠状或羽状石英钠长岩脉㊁煌斑岩脉㊂另外,区内N E向平行断裂构造较发育,大部分规模较小,沿断裂断续充填有煌斑岩脉,其中规模较大的为F4断裂㊂F4断裂发育于庙沟内约1000m处,长约1000余米,呈N E―S W走向,倾向NW,倾角60ʎ~70ʎ,沿断裂断续充填有煌斑岩脉㊁钠长岩脉㊁石英闪长岩脉,以煌斑岩为主㊂据断层两侧岩性对比可判断其为左旋走滑断层㊂从目前工作程度初步可以看出该组断裂构造对矿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特别是Ⅱ-1号金矿体,在断裂即煌斑岩脉上盘控制具有一定延长和延深的矿体,但在断裂下盘地表追索后未见到明显的矿化蚀变㊂2.2.2片理片理构造发育,主要见于各种千枚岩中,片理(千枚理)产状基本一致,走向95ʎ~125ʎ,倾向N N E,倾角30ʎ~45ʎ,局部出现同层理斜交;一般出现在地层转变成或小褶皱发育地段,交角一般在10ʎ~20ʎ左右㊂633矿产与地质2015年2.2.3揉皱层间挤压破碎带,发育于不同岩性层接触界面附近,以千枚岩中最为强烈,顺层展布,产状与地层一致,破碎带长数十米至千余米,宽1~10余米,具挤压片理㊁角砾岩㊁碎裂岩及含硫化物石英铁白云石脉等多期构造特征㊂区内的石英铁白云石脉即金矿(化)体受此组构造控制,为主要的控矿㊁容矿构造㊂2.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活动较弱,主要为沿断裂充填的钠长岩㊁煌斑岩㊁石英闪长岩脉均与庙沟金矿无关㊂2.4物化探特征矿区视充电率异常与金次(原)生晕异常分布空间吻合性较好,沿断裂㊁层间构造破碎带呈带状分布;物探电性参数测定结果显示,金矿(化)体充电率 弱高 ,围岩充电率 中-低 ,岩㊁矿石电性差异较明显㊂本区金矿(化)体呈隐伏状且埋深较大,地表所反映的异常特征,多表现为 高阻-弱高充电率 特征,通过对Ⅰ㊁Ⅱ㊁Ⅳ号矿带视充电率异常进行深部坑㊁钻验证,已证实该 高阻-弱高充电率 异常为金矿体所致(如图2)㊂3矿床地质特征庙沟金矿床矿种单一,矿点较密集,多受层面及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沿层间构造破碎带发育宽几米至十几米,长180~1000m的含金矿(化)带,蚀变主要为黄(磁黄)铁矿化㊁铁白云石化㊁方解石化㊁绢云母化㊁重晶石化㊁绿泥石化等㊂矿体呈脉状㊁透镜状㊁网脉状产出㊂矿体产状较缓,倾向60ʎ~80ʎ,倾角16ʎ~ 62ʎ㊂含矿岩石为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脉㊂矿体具膨大㊁收缩㊁尖灭再现的现象(图3)㊂图3庙沟矿区51线剖面图F i g.3 P r o f i l e o fN o.51l i n e i n M i a o g o um i n i n g a r e a1 绿泥石绢云千枚岩㊁白云质粉砂岩2 煌斑岩3 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脉4 金矿体5探槽6 坑探7 钻孔矿区从北至南共发现了数十条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脉,其中在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脉体中圈定了4条含金矿化蚀变带,分别Ⅰ㊁Ⅱ㊁Ⅲ㊁Ⅳ,矿带特征见表1㊂表1庙沟金矿区矿带地质特征一览表T a b l e1 Al i s t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o r eb e l t s i n M i a o g o uA um i n i n g a r e a编号位置长(m)宽(m)产状备注Ⅰ银洞沟两侧>10000.8~8.8倾向65ʎ~70ʎ倾角38ʎ~62ʎ赋存Ⅰ-1号金矿体Ⅱ庙沟北半坡>6005~6倾向60ʎ~70ʎ倾角16ʎ~33ʎ赋存Ⅱ-1号金矿体Ⅲ秋木沟两侧>1803~11.6倾向70ʎ~80ʎ倾角50ʎ~60ʎ赋存Ⅲ-1号金矿体Ⅳ马耳峡河庙沟至秋木沟段东坡>5503~27.63倾向70ʎ~80ʎ倾角30ʎ~40ʎ赋存Ⅳ-1号金矿体733第29卷第3期尹颖等: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3.1矿体特征矿床在4条含金蚀变带中圈定了4条金矿体,编号为Ⅰ-1㊁Ⅱ-1㊁Ⅲ-1㊁Ⅳ-1号,其中以Ⅱ-1㊁Ⅳ-1号金矿化带及其矿体规模最大,为矿区主矿体㊂Ⅰ-1号金矿体:产于Ⅰ号金矿化蚀变带中,层面及受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走向NW―S E,矿体长80余米,宽1.1~2.1m㊂倾向70ʎ,倾角38ʎ~62ʎ,矿体为褐铁矿化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脉组成㊂金品位0.n~n.nˑ10-6㊂Ⅱ-1号金矿:产于Ⅱ号金矿化蚀变带中,受F4和层间构造破带控制,走向NW―S E,矿体长约80m,厚约0.5~2.0m,倾向60ʎ~70ʎ,倾角16ʎ~33ʎ,矿体为黄(褐)铁矿化石英白云石脉组成㊂品位0.n~n nˑ10-6㊂深部由钻孔控制,矿体倾向长240m㊂Ⅲ-1号金矿:体产于Ⅲ号金矿化蚀变带中,受层面及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走向NW―S E,矿体长180余米,宽1.0~3.1m㊂倾向80ʎ,倾角60ʎ左右㊂矿体为褐铁矿化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脉组成㊂金品位nˑ10-6㊂Ⅳ-1号金(化)矿体:产于Ⅳ号金矿化蚀变带中,受F673大断裂及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呈NW―S E 向展布,为本区的主矿体之,长120m,宽1.5~ 3.75m,倾向90ʎ倾角33ʎ左右,矿体为黄(磁)铁矿化石英白云石脉组成㊂金品位0.n~n nˑ10-6㊂深部由坑道和钻孔控制,矿体倾向长160m㊂3.2矿石特征3.2.1矿石矿物矿石类型:褐铁矿化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脉型㊂矿石呈铁锈褐色或灰白色团块状㊁脉状㊂矿石矿物:金属矿物主要有细粒浸染状黄铁矿㊁黄铁矿㊁磁黄铁矿㊁褐铁矿化,其次为黄铜矿和自然金;非金属矿物为石英㊁铁白云石㊁白云石㊁方解石㊁钠长石㊁绢云母等㊂3.2.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呈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次为交代结构㊁交代残余结构㊁包裹结构;矿石构造有脉状㊁细脉―网脉状㊁块状构造,氧化矿石见蜂窝状㊁土块构造㊂3.2.3金的赋存形态庙沟矿区的金多以不同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通过对矿区光片进行高倍镜下扫描,10个光片中见到自然金(照片1㊁2㊁3㊁4)㊂对其赋存状态进行统计:照片1黄铁矿中的包裹金P h o t o1 E n c l o s e d g o l d i n p y r i t e o r e s照片3黄铁矿中的裂隙金P h o t o3 F i s s u r e-f i l l i n gg o l d i n p y r i t e o r e s照片2粒间金P h o t o2I n t e r g r a n u l a r g o l d照片4石英中的包裹金P h o t o4 E n c l o s e d g o l d i n q u a r t z833矿产与地质2015年(1)金的赋存形式:金以自然金形式赋存㊂(2)金的形状:金矿物的形状有粒状㊁不规则粒状㊁弯曲长条状㊁四边形状㊁三角形状㊁圆粒状㊁水滴状㊁椭圆状㊁麦粒状㊁浑圆三角状㊁纺锤形㊁蛇形半环形状㊁哑铃状㊂(3)金的粒度:d =0.01~0.045mm ㊂(4)金以裂隙金㊁包裹金㊁粒间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极少量分布于石英和铁白云石中㊂通过对光片中所见金进行粒度和赋存状态统计,金的粒度以细粒为主(占71.3%),微细粒次之(占19.4%),中粒较少(占9.2%);金的赋存形式,金多赋存于黄铁矿中,极少量赋存于石英和铁白云石中,金赋存形式是以裂隙金为主(占44.4%),粒间金次之(占35.2%),包裹金较少(占20.4%)㊂3.2.4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1)常量元素在含矿脉体与非含矿脉体中的差异,常量元素在含矿脉体和非含矿脉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和图4㊂表2 含矿脉与非含矿脉体常量元素表(%)T a b l e 2 Al i s t o fm a c r o e l e m e n t s i no r e -b e a r i n g a n dn o n -o r e -b e a r i n g v e i nm a t e r i a l (%)成分A uS i O 2A l 2O 3K 2ON a 2OSC a OM gO F e OF e 2O3含矿(12)6.71235.8346.8091.6030.8724.14913.3992.7054.39314.576非含矿(40)0.06849.478.2592.2290.6840.4919.6463.285.0715.754注:A u 的量单位为ˑ10-6图4 常量元素在含矿脉体和非含矿脉体中的分布F i g .4 D i s t r i b u t i o nm a p o fm a c r o e l e m e n t s i no r e -b e a r i n g a n dn o n -o r e -b e a r i n g v e i nm a t e r i a l 由表2和图4可知:含矿脉体中S 和F e 2O 3比非含矿脉体中高得多,其次是C a O ,而S i O 2等其它元素则含量低㊂金与黄铁矿关系密切㊂(2)含矿脉体中金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含矿脉体中金与微量元素的相关系数见表3㊂由表3可知:金与微量元素相关系数大于0.5者为A g㊁C u ㊁P b ㊁N i ㊁B i ㊁W 等,与其它的相关性较差㊂(金成矿与高温元素相关较好,可能为两次成矿)㊂表3 含矿脉体中金与微量元素的关系T a b l e 3 R e l a t i o no f g o l da n dm i c r o e l e m e n t s i no r e -b e a r i n g v e i nm a t e r i a l 元素A gC uP bZ nC oN iB aVT i相关系数0.9206110.748120.7257240.2594660.474320.5269380.196280.165270.185382元素C rM n A s S b B i W M o S nA u相关系数0.03540.35470.48410.28530.3640-0.12130.03900.09741.003.3 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作用较弱,仅在矿体㊁脉体上下盘围岩有绿泥石化㊁绢云母化㊁褪色化现象和弱的硅化㊁钠长石化㊁白云石化㊁黄铁矿化㊁磁黄铁矿㊁褐铁矿化㊁碳酸盐化及重晶石化等㊂硅化㊁钠长石化㊁白云石化㊁重晶石化多呈脉状㊁迷雾状㊁团块状,黄铁矿化呈细脉状㊁团块状㊂硅化㊁铁碳酸盐化㊁黄铁矿化及重晶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㊂以具有蚀变褪色构造及发育顺层㊁穿层㊁不规则石英脉为特征㊂蚀变类型较简单,在黄铁矿化㊁褐铁矿化强弱与金矿化强弱密切相关,往往黄铁矿化㊁褐铁矿化强弱部位是金的富集地段㊂4 矿床成因探讨庙沟金矿带位于大西沟菱铁―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含矿层位泥盆系大西沟组D 2d 1-23上段的中部层位㊂泥盆纪的浅海相热(卤)水喷流沉积作用为成矿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印支―燕山期强烈的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作用对成矿期后迭加改造富集提供了充分的热(液)源㊂在区域构造和岩浆作用下,含矿层发生变形㊁变质,为成矿物质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动热933 第29卷 第3期 尹 颖等: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条件和成矿空间,促使矿源层中金矿质迁移至有利岩性层中富集成矿㊂矿床属热(卤)水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㊂4.1海底热水喷流沉积阶段泥盆纪沉积期间,由于商―丹和山阳―凤镇南北两条岩石圈断裂发生走滑作用,形成一系列次级㊁镶嵌配套的同生断裂体系,其主要方向为N E向㊂同生断裂-古地热体系因压应力减少而导致含矿热水沿同生断裂上升迁移到二级或三级盆地之中㊂由于断陷作用十分强烈,柞―山盆地沉积厚度特别大,在深部构造作用下,下部地壳-盆地内沉积地层柱㊁陆表海域的水-岩界面之间形成了宏大的热流体系㊂另外,区域岩石圈近S N向收缩导致热流体被挤压排出,同时成为热传输的主要驱动力,使下渗的海水被加热,并萃取前泥盆纪地层中的成矿元素,而后沿同生断裂进入成矿盆地中㊂通过同生断裂的活动及海底喷气和同生热液(热水)成矿作用,从而形成了著名的秦岭泥盆系柞水―山阳铅㊁银㊁铁㊁铜㊁金多金属矿集区㊂在这种成矿作用强烈地区形成以银洞子为代表的S E D E X型矿床,在成矿作用稍弱地区形成矿源层(本矿床),宏观上表现为含矿围岩中发育纹层状黄铜矿㊁黄(磁)黄铁矿及层状㊁条纹状重晶石岩㊁铁白石岩㊁铁方解石岩等,在地质特征上表现为矿石与围岩的一致性和海底喷流特征㊂4.2后期再造-富集成矿阶段本阶段是庙沟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㊂石炭纪时期,佛坪隆升开始加剧,同时秦岭地块和华北板块开始由点碰撞到全面碰撞,由于柞―山地区东面有来自从东到西的剪刀形碰撞的应力作用和西侧佛坪隆升所造成的对盆地的挤压,同时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开始在盆地深部侵入,其上部地层内部温度急剧增高,高温热动力驱动岩浆水加入到地层建造水中并向上两侧运移㊂S N向的挤压使得柞山地区泥盆纪盆地南侧拗曲抬升,层间滑脱断层形成,为该区后生成矿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良好的矿床定位空间㊂后生交代作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深部岩浆侵位,岩浆流体参与到加热的地层水中并向上迁移,由于点碰撞造成柞山地区隆升形成一些隆滑构造(滑脱构造),流体到达这些构造中被快速解压产生沸腾,流体出现分馏,在庙沟地区矿质沿断裂带中的小层间构造破碎带沉淀充填,形成含金铁白云石石英脉㊂第二阶段,岩浆期后热液携带高放射性铅加入到地层流体中混溶,发生同位素交换,这期流体淋滤下伏地层中金等成矿物质,形成携带大量含金等成矿流体,同时柞山地区地壳在隆升的同时由于商丹断裂和风镇―山阳断裂的左行走滑形成近E W向的斜向挤压剪切,形成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在断裂的扩容段,流体被快速减压形成第二次流体沸腾,庙沟地区形成挤压剪切构造,并将前一阶段形成的含矿脉再一次改造形成团块状富矿体㊂5找矿标志与找矿远景5.1找矿标志(1)地层标志: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D2d1-23)菱铁千枚岩夹铁白云质千枚岩㊁绢云千枚岩为区内赋矿层位㊂沿千枚岩层间分布的铁白云石石英脉或透镜体为赋矿岩石㊂(2)岩石标志:区内沿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D2d1-23)菱铁千枚岩夹铁白云质千枚岩㊁绢云千枚岩层间分布的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脉或透镜体为赋矿岩石㊂(3)构造标志:矿区含矿铁白云石石英脉多受千枚岩层间挤压破碎带控制,N N E向和N NW―NWW向层间构造为矿区找矿标志㊂(4)黄铁矿为矿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顺层产出的矿化铁白云石石英脉中黄铁矿有两种形态,一是呈半自形-自形粒状,溶蚀状,裂纹发育,沿裂纹发生褐铁矿化,颜色较黄,呈团块状分布;另一种半自形细粒集合粒状,呈细脉状分布于铁白云石石英脉边部,这两种黄铁矿是矿区内含矿黄铁矿㊂切层产出的铁白云石石英脉中,黄铁矿呈浅淡的黄白色,集合体呈团块状㊁薄膜状,常和磁黄铁矿㊁黄铜矿共生,不含矿㊂(5)常量元素㊁微量元素标志:含矿脉体中S和F e2O3比非含矿脉体中高得多,其次是C a O,而S i O2等其它元素则含量低㊂金与微量元素相关系数大于0.5者为A g㊁C u㊁P b㊁N i㊁B i㊁W等,与其它的相关性较差㊂(6)区内在发育铁白云石石英脉的地段均存在规模或大或小的古采硐,且硐内岩石(脉体)氧化蚀变较为强烈,呈黄褐色粉沫状或团块状,在硐内采样均具有较强的金矿化蚀变,因此古采硐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㊂(7)化探异常标志:金矿与铅锌矿具有时㊁空㊁成因的密切联系㊂从D2d1-23层的底部往上出现铅银矿化与铜㊁金㊁砷矿化的分带现象,铜㊁砷组合异常是金矿的找矿标志㊂化探金异常与矿化体吻合较好,化探异常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㊂(8)物探异常:根据物性参数测定和地表发现的矿化蚀变体特征来看,矿化蚀变体部位均为弱高视充电率异常部位,说明矿化蚀变体部位视充电率均表现为弱高极化现象,视充电率异常可作为矿化的主要标志㊂043矿产与地质2015年5.2 找矿远景分析(1)矿体产出严格受S N 向的大断裂F 673,以及一些小规模的层面㊁层间挤压破碎带控制,成矿期断裂表现为张扭性断裂㊂断裂沿走向和倾向上均变现具有一定的舒缓波状的展布特征,在倾向和倾角变缓及呈见构造破碎带的复合部位有利于成矿热液充填赋存,是成矿的有利部位㊂(2)矿化在层面㊁层间构造破碎带中沿走向分段富集,产状较平缓的的铁白云石石英脉体,矿化蚀变较强,矿化蚀变带延伸较稳定㊂受区域同生断裂的活动及海底喷气和同生热液(热水)作用㊂具较好的岩性组合,视充电率异常明显,极少工程验证深部矿化较强,表现出矿体在深部具有一定延伸现象㊂(3)大西沟组第三岩性段赋矿层位中已经发现多处矿体,区域上断续达数十公里,地表最长的矿体走向延伸达1000m (和大西沟菱铁矿㊁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与韭菜沟金矿等矿床类比,推测庙沟金矿在倾向上也应具有一定的延伸或深部存在盲矿体㊂更重要的是庙沟金矿勘查程度较低,目前勘查深度最深仅200余米㊂在庙沟金矿区深部仍具较大的找矿前景㊂致 谢: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张西社教授级高工㊁樊忠平高级工程师的帮助和指导,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深表感谢!参考文献:[1] 任涛,王瑞廷,王向阳,等.秦岭造山带柞水 山阳沉积盆地铜矿勘查思路与方法[J ].地质学报,科学出版社,2009,83(11):1729-1737.[2] 王瑞廷,李剑斌,任涛,等.柞水 山阳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J ].中国地质,2008,35(6):1291-1298.[3] 王瑞廷,王东生,代军治,等.秦岭造山带陕西段主要矿集区铅锌银铜金矿综合勘查技术研究[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4] 王俊发,张复新,炎金才,等.秦岭泥盆系层控金属矿床[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 曾详涛,王建平,刘必政,等.陕西省双王金矿床五号矿体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J ].地质与勘探,2012,48(1):76-84.[6] 陈克强,韦龙明,周志坚,等.新疆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J ].地质与勘探,2007,43(6):47-51.[7] 任涛,张兴春,韩润生,等.贵州水银洞金矿的几点新认识[J ].地质与勘探,2013,49(2):217-223.[8] 韩秀丽,李昌存,李发兴,等.阿拉善碱泉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小秦岭文峪金矿床的对比[J ].地质与勘探,2010,46(5):880-886.[9] 张国伟,等.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及其演化[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10] 刘新伟,薛杉,汪超,等.陕西省山阳县龙头沟金矿地质体征及控矿因素[J ].云南冶金,2011,40(增刊):97-101.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po t e n t i a l o f M i a o g o uA ud e po s i t i nZ h a s h u i o f S h a n x i Y I N Y i n g ,L I Z h e n g ,Y A N GZ h i -h u i ,Z HO U H u i ,WA N G W e n -h e ,H A OZ h a o -l e i (N o .713T e a mo f N o r t h w e s tM i n i n g a n dG e o l o g i c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B u r e a u f o r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 ,S h a n gl u o ,S h a n x i 726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M i a o g o uA ud e p o s i tw a s l o c a t e d i n t h eD a x i g o u -Y i n d o n g z i p o l y m e t a l l i cm e t a l l o g e n i c b e l t o f Z h a s h u i c o u n t y .T w o l a r g e -s c a l e (D a x i g o us i d e r i t ed e p o s i t ,Y i n d o n g z iA g -P bd e p o s i t ),a n ds e v e r a l s m a l l -s c a l e (J i u c a i g o uA ud e p o s i t ,M u j i a z h u a n g C ud e p o s i t ,H e i g o us i d e r i t ed e p o s i t a n ds oo n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s e d i m e n t a r y e x h a l a t i v e d e p o s i t sw e r e a l s o f o u n d i n s i d e t h em e t a l l o g e n i cb e l t .T h em e t a l l o g e n i c c o n d i t i o n so f t h i sm i n i n ga r e aw e r e f a v o r ab l e :t h e o r e -b e a r i n g s t r a t aw a s t h em i d d l eh o r i z o no f u p p e rD 2d 1-23o fD e v o n i a nD a x i g o uF o r -m a t i o n ,a n do r e -b e a r i n g r oc k sw e r e a l t e r ed a n ke r i t e q u a r t z v e i n s a n d c a l c i t e q u a r t z v e i n s ,a n d i n s p a t i a l t e r m s o r e b o d i e sw e r ec o n t r o l l e db y NW -S Et r e n d i n g i n t e r b e d d e d l y d e v e l o pe da n k e r i t e q u a r t zv e i n sa n ds e v e r a l s m a l l -s c a l e i n t e r b e d d e dc o m p r e s s i o ns t r u c t u r a lf r a c t u r eb e l t s ,a n dt h ea l t e r a t i o nt y p e s i n c l u d e da n k e r i t i z a -t i o n ,s i l i c i f i c a t i o n ,s e r i c i t i z a t i o n ,p y r i t i z a t i o na n ds oo n .T h i s p a p e r s u mm a r i z e d m e t a l l og e n i c c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a n d c l u e s f o r p r o s p e c t i n g a n dd i s c u s s e do n g e n e s i so f t h ed e p o s i t .B a s e do nr e s u l t so f g e o p h y s i c a l a n d g e o -c h e m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h y d r o t h e r m a l d e p o s i t s ,t h e a u t h o rb e l i e v e d t h a t t h ed e e ppa r t o f t h i sm i n i n g a r e ah a d a f a v o r ab l e p r o s p ec t i n gpo t e n t i a l .K e y Wo r d s :A ud e p o s i t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d e p o s i t ,p r o s p e c t i n gp o t e n t i a l ,M i a o g o u ,S h a n x i 143 第29卷 第3期 尹 颖等:陕西省柞水县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柞水县概况一、地理位置柞水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南坡,与西安直距70公里。
全县辖十镇六乡。
柞水县呈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地势。
气候为暖温带间凉亚热带过渡性气候。
二、概况介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年均降雨量742mm,年均气温12.4℃,森林覆盖率78%,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小,中药材野生和人工化种植适生范围广,自古被誉为"天然药库"。
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37种,矿床矿点213处中菱铁储量3.02亿吨,约占全省的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
县境内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有80多处,其中北部乾佑河源头的山、水、林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西沟峡、大甘沟、铁索沟等,极富观赏性和避暑消夏休闲功能;南部的柞水溶洞,被誉为"北国奇观",有大小溶洞上百个,是全国十大名洞和陕西省十大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
秦岭铁路公路特长隧道、乾佑河四十公里绿色长廊、园林式旅游山城等景观也极具开发价值。
全县现有公路23条,其中省道1条,外与毗邻五县互连,内与乡材及厂矿企业相通,纵横成网,八路出境。
已经完工的西康铁路和即将开工西柞二级公路途经县城及一乡四镇,穿跨半县,使交通状况再上新台阶。
电力方面,1986年与西北电网并网,现有110kv输变电站1座,35kv输变电站若干座,加上水电,全县发展和生产的用电非常富裕,实现了村村通电。
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生物、水力和旅游等资源享有盛名。
柞水县是陕西省林业县之一。
森林覆盖率高,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大,用途广泛板栗、核桃、木耳、香菇、香椿等林特产品畅销全国而驰名各地。
同时柞水县是天然“药仓”,中草药分布广,品种多,数量大,质量高。
柞水县又是“自然博物馆”,到处是“天然公园”。
有“聚集人间千幅画,呼出玉宇万家仙”,“终南胜景知多少,柞水别开一重天”之说。
除享有盛名的柞水溶洞风晾区外,还有牛背梁,香炉海螺,佛洞龙泉,药王庙等。
矿产资源独厚。
初步查明有色金属矿藏量3000万吨、黑色金属矿藏35000万吨、非金属矿藏量584000万吨。
柞水矿产资源不仅量大,而且种类多,品位高,开采开发方便。
经地质部门勘察,国家鉴定大西沟矿床是一个铁藏量居全省之首位,名列全国前茅,银铜藏量名列全国第二的一个多矿种的矿田,被誉为陕西省未来的大型钢铁基地。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柞水县开发历史较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丰富的自然资源,因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6元。
根据柞水的县情实际,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思路是: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发挥资源、生态、区位优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开放带动、城镇带动和人才开发战略,优先培育医药、旅游、矿产三大产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方向与空间;加大本地资源优势的宣传工作,吸引有实力具有开放潜力的投资项目,招商引资聚集可开发项目与资金,促使加快本地城镇规划建设和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推动民生与福利公众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人口分布总人口16.5万人四、自然地理柞水地处西安以南,商州以西,东经108°50′—109°36′;北纬83°25′一36°56′之间,东西长72.7公里,南北宽55.2公里,莽莽秦岭之南坡。
总面积2366.67平方公里。
秦岭横贯北境,林海涛涛的原始森林是国家生物基因库。
地形以西北高,主峰牛背梁海拔2802.1米;东南低,社川河谷最低海拔541米。
从西北向东南,山脉延伸尤如五指,唐代诗人贾岛笔下“一山末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真实的描绘了柞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土石山区地貌。
中部是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川,以乾佑河、社川河两大水系为主,有川道平地及青秀山峦,有地壳运动,海底台升的喀斯特地貌及海底海螺化石沉积。
有金山粮仓著称的鱼米之乡,亦有商贾云集的古镇,还有筹备未开采的铁山、银矿。
从西北主峰的苍松林海到中南的经济林带及茂密的农桑,柞水是绿色的植物库,瑶草山青,琪花药香。
从排水自然地貌特色看,中草药的生成优势优于太白山,更优于关中平原,最主要的一条是柞水处秦岭南坡带,有数次地壳运动变化,年代不同褶皱形态各异,方向不一形成的小区域地形,构成动植物不同生态环境,药物种类繁多。
五、气候特征柞水为中国西北东线内陆地区,兼有南北气候带的特征,北部属暖温带,东南部属北亚热带,整个县域属亚热带和温暖带两个气候的过渡地带,植被繁衍群落差异明显。
人常说,“高一丈不一样”。
“六月太阳晒半边,即气候影响植物带垂直和平行分布特点明显。
适宜多种类植物群,,原始种类保留与繁衍、进化、生长,是有利于各种药物生长的基地,自然形成天然药库。
全年日照1860.2小时,最冷平均气温0.2℃,最热平均气温23.6℃。
极端最高气温37.1℃,最低一13.9℃,无霜期209天,年降水量742mm,最大降水量1225.9mm(83年),最小降水量567.6mm(76年),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宜长、短日照和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植物发育生长。
六、河流分布县境内山青水长,水多药丰。
有溪流大小7320条,水域面积占2.8万亩,河流总长5693.4公里。
其中10公里以上50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有9条。
平水年计算,全县地表水总流量6.54亿。
”,人均占水量4100m3”,为全地区人均3.2倍,是陕西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沣县之一。
主要有乾佑河,金井河,金钱河,社川河,洛河,流域山高谷深,比降大。
如乾佑河,流长131.6公里,年经流量2.51亿m3,汇水面积865.76平方公里,悬落差1037m,最大流量1094m3/S;金钱河,流长133公里,年径流量2.77亿m3,汇水面积1041.46平方公里,悬落差1696。
最大流量1565m3/S,利用水能发电和水力资源丰富。
更有甚者,这丰泞的水源是中草药滋生的优越条件。
水是生物的摇篮,有水才有药,水多药更丰。
如水生药物就有浮萍、水松、耦、鱼类、鳝、鳖、青蛙、檐蜍、娃娃鱼;阴湿地有木贼、九头鸟;溪流沟涧也有卷柏、石泽兰、石针、石茶、老君丹;沼泽地普遍生长莆黄、鱼腥草、灯芯草、夏枯草等等枚不胜举。
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独厚。
初步查明有色金属矿藏量3000万吨、黑色金属矿藏35000万吨、非金属矿藏量584000万吨。
柞水矿产资源不仅量大,而且种类多,品位高,开采开发方便。
经地质部门勘察,国家鉴定大西沟矿床是一个铁藏量居全省之首位,名列全国前茅,银铜藏量名列全国第二的一个多矿种的矿田,被誉为陕西省未来的大型钢铁基地。
八、旅游资源(一)柞水溶洞“西北一绝”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城南15公里处,全景区25平方公里,有大小溶洞118个,已开发了天佛洞、百神洞、风洞、对峰台、千年古银杏树和乾佑河漂流等景点项目,199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评为“中国名洞”。
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令游客惊叹不已,被誉为“西北一绝”。
(二)柞水牛背梁生态旅游区“天然氧吧”柞水牛背梁生态旅游区,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集雄秀幽奥于一身,这里是水的源头、花的海洋、绿的世界、动植物的乐园。
苍山奇峰、清溪碧潭、寂谷密林、峭壁险崖等自然景观比比皆是,被誉为“天然氧吧、城市之肺”,是寻幽探奇、森林疗养、登山科考的理想之地。
(三)终南山秦楚古道终南山秦楚古道,南起柞水境内的花门楼,北至长安辖地天都池,属历史上贯通秦楚咽喉要道——“义谷道”中的一段。
由于此段处于横断南北的秦岭脊背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锻造了十分明显的南北自然风景边际。
走在古道上南北眺望,万亩草甸、十里杜鹃、千亩腰竹、冰川遗迹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加之古道历史悠久,留下了以唐王李世民和诗仙李太白为代表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足迹与传奇,这些丰富的文化积淀,使古道成为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四)旅游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围绕产业要素,初步构建柞水旅游产业体系,经过5年的努力,使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全县GDP以及财政收入占有较大份额。
柞水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依托西安、错位选择、突出特色、借势发展1.依托西安:就是柞水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定位在西安,并把西安做为发展平台,借助西安的资金、人才和经验来发展旅游。
2.错位选择:就是选择的旅游产品,必须是西安及关中一带所没有的,而且难以替代,作为西安及关中一线旅游产品的有效补充。
3.突出特色:就是突出区位、生态、资源特色,以“西安人的度假村”为主题,打造融入自然、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品牌。
4.借势发展:就是主动接受辐射,自觉把柞水的旅游资源置于全市、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大市场中去开发,作为若干市级、省级精品路线上的一个点去开发,融入到西安为中心的全省大旅游循环中去,借助大环境的带动谋求发展。
5.景区景点柞水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一带三区一镇一带:就是北起黄花岭,南至石瓮镇的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
重点抓好的项目主要有乾佑河沿线绿化、民居改造和民俗村建设项目等。
(1)三区:牛背梁景区,重点抓好的项目主要有牛背梁森林公园、林丰锦苑盘古山庄、龙王沟度假山庄、高砭沟休闲度假项目、安沟大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基地项目和秦楚古道项目等。
县城景区,主要有五华山森林公园项目、城区功能配套项目、蓄水游乐等休闲娱乐项目、高客运输公司和盘龙生态产业园等。
溶洞景区,主要有陕西省溶洞地质公园、溶洞深度开发项目等。
(2)一镇:即凤凰古镇,主要有凤凰古镇恢复、保护开发项目等。
柞水对峰台对峰台景区包括:钢钎刺咽喉、仙居处、海拔、天然石观音、定风洞、少林气功、滴水观音等等。
对峰台是柞水久享盛名岿峻壮丽的山峰之一。
来溶洞观光的人,都要行至山下眺望赞赏,它“赛似俄眉,胜似华山”,被当地群众称为“奇峰”。
对峰台,在县城南35里的石瓮乡,奇峰突兀,险峻难攀,峰顶建有娘娘庙。
两傍双峰耸峙,西北侧山下有洞,据百神洞有碑载:相传明代中叶,“洞吼三日,忽然划开,有神水,祈雨多应。
”相传在宋朝的真宗天喜年间,当地名士和群众在对峰台建修祖师庙三年。
到元朝末年的一天,一个樵夫去笔架山砍柴,休息的时候背靠山,面向对峰台,忽然瞧见对峰台的山峁上有一妇人面向东在那里梳头。
他甚感奇怪,梳头不在家里,却到山顶梳什么头。
心里这么想,但并未在意。
第二天吃过早饭拿起砍刀仍到此山砍柴,不停地砍,砍了捆,捆了砍,当他就地休息时,忽然又瞧见那妇人在梳头,他又惊奇又畏惧,便一口气跑回有对众人说:“对峰台有一妇人在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