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历史文化资料

合集下载

安福崇德楼简介

安福崇德楼简介

安福崇德楼简介摘要:一、引言二、安福崇德楼的历史背景三、安福崇德楼的建筑特点四、安福崇德楼的现状与功能五、安福崇德楼的文化价值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安福崇德楼,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建筑。

它见证了福州地区的历史变迁,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文将对安福崇德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现状与功能以及文化价值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安福崇德楼的历史背景安福崇德楼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它最初是福州地区一座用于抵御外敌侵略的军事设施,名为“镇海楼”。

后来,清朝时期进行了重建和修缮,将其改名为“安福楼”。

在民国时期,安福楼再次得到重修,并增设了崇德堂,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安福崇德楼。

三、安福崇德楼的建筑特点安福崇德楼占地面积约2000 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的楼阁建筑。

楼高三层,呈方形,飞檐翘角,琉璃瓦顶,显得雄伟壮观。

建筑内部采用传统的穿斗式木构架,结构稳固,抗震性能强。

此外,楼内还保存有大量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技艺。

四、安福崇德楼的现状与功能如今,安福崇德楼已不再承担军事防御功能,成为了一座集观光、游览、研究、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景点。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福州古城的美丽景色,了解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同时,安福崇德楼也是福州市的一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安福崇德楼的文化价值安福崇德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一处具有观赏价值的古建筑,更是福州地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体验古老的中华文明。

安福崇德楼的保护和利用,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深远意义。

六、结论安福崇德楼是我国古建筑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

通过对安福崇德楼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龙泉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古窑址的保护与开发

龙泉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古窑址的保护与开发

龙泉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古窑址的保护与开发徐华颖【摘要】文章论述了龙泉古窑址的学术价值与保护意义,通过分析龙泉青瓷文物性古窑遗址和历史性龙窑窑址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程度保护与开发的想法,从而促进龙泉青瓷文化得以完整的活态性保护.【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年(卷),期】2011(024)002【总页数】4页(P135-138)【关键词】龙泉青瓷;龙窑;保护;发展【作者】徐华颖【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浙江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社会上引起一股青瓷文化热,使人们对龙泉青瓷产生巨大的文化兴趣。

龙窑是烧制龙泉青瓷的窑炉,是龙泉青瓷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龙泉青瓷古窑址是历代龙泉青瓷艺人从事青瓷生产活动的产物,凝聚着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科学内涵与青瓷文化历史发展的时代标志。

因此,笔者考察了龙泉青瓷古窑址的现存状况,将其分为文物性古窑遗址和历史性龙窑窑址两大类,并根据其不同特点提出一些保护和开发、发展的想法。

一、龙泉古窑址的现状龙泉青瓷烧制肇始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时期,是中国青瓷在古代的重要产地,当时青瓷窑址在龙泉比比皆是。

现已于龙泉境内发现古窑址380多处,占全部龙泉窑遗存的70%,主要分布在小梅镇、安仁镇、道太乡等乡镇,分别被列入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小梅乡大窑村古遗址、安仁乡古窑遗址等。

在龙泉还保留有大量“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龙窑窑址。

现存共有龙窑36条,其中八都镇6条,上垟镇18条,宝溪乡12条。

龙窑长度为10至35米。

窑炉结构均为分室龙窑 (阶级窑)。

36条龙窑中现仍在使用的只有6条:上垟镇木岱村口曾芹记古窑坊龙窑;上垟镇木岱村口原龙泉瓷器一厂龙窑;上垟镇木岱村麻垟龙窑;八都镇原龙泉瓷器二厂C号龙窑;宝溪乡溪头村先明瓷厂龙窑;上垟镇木岱口原龙泉瓷器五厂B号龙窑。

但在烧制青瓷的仅有上垟镇木岱口村“曾芹记古窑坊”已被确定为浙江省非物质遗产传承保护基地。

常德市历史沿革简介

常德市历史沿革简介

常德市历史沿革简介30万年前,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

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

原始人利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

澧县城头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距今9000年前,常德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原始人已掌握了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

距今7000多年的石门皂市下层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时期生产工具已有河卵石加工磨制的斧、凿等砍伐用具和鱼网坠,并已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生产简单的饮食器皿。

距今6500多年的安乡汤家岗遗址,反映了常德当时以母性为主导地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生活。

距今5000多年的安乡划城岗遗址,是常德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有力证明。

这时期生产工具大为改进,石器钻孔、切割和抛光技术比较成熟,陶器普遍采用慢轮修整。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设黔中郡,迄今2200多年历史。

秦代,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

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光武帝恢复武陵郡,建武26年公元50年郡治从义陵今溆浦县又迁往临沅县。

顺帝阳嘉3年公元134年,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

三国时,常德市归吴国管辖,仍名武陵郡,隶属荆州。

西晋,常德市分属武陵、天门、南平三郡。

唐代,武陵、澧州隶属江南西道。

北宋,改朗州为鼎州,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均隶属荆湖北路。

常德之名始于北宋;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

元代,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澧阳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

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澧阳路改为澧阳府,皆隶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

洪武9年公元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

清代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

江西吉安安福县民俗文化

江西吉安安福县民俗文化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安福垇云火把节,中国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民俗,江西省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之一。
火把节,多在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流传,而安福县彭坊乡垇云村的 火把节习俗,蕴涵了安福县南乡片汉民族聚居地的生活习俗、祭祀习俗, 实属罕见。其节庆仪程繁复、民俗内涵丰富,是当地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 重要节日。垇云火把节于每年六月初六举行。当日,家家户户备好祭品, 制作祭祀法器,相邀山下亲朋好友来山里。他们白天在自家田里祭拜山神、 土地,并点起火把向田埂里四下燎虫;晚饭后,全村男女老小敲锣打鼓, 燃起熊熊篝火,隆重祭拜各路神灵,祈求神灵驱魔消灾,保佑来年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期间,他们还打着火把游垅,围着篝火唱山歌。
所属地区:江西 ·吉安 ·安福县 文化遗产名称:安福火腿的制作技艺遗产 编号:Ⅷ-31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吉安市安福县 遗产级别:省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安福武功山传说,中国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民间文学,江西省省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武功山,原名泸潇山,山脉连绵起伏,浩浩荡荡,奇峰嵯峨,怪石林 立,幽谷沟壑,飞瀑流泉,景观壮丽。主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境内第 一高峰。
江西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安福县民俗文化
中秋节(吉安中秋烧塔习俗),流行于江西省安福县的地方传统民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每年中秋农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会指派人员砌塔,塔高一般1.5 米不等,村庄大则塔大.塔底要用砖块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约占 塔高的3/4,然后再用瓦片园叠砌封顶,塔底须前后各留一个塔门,前门 用于投放燃料用,后门用于拔出火灰。晚上便点火燃烧(大村庄可连续烧 三晚,小村庄至少会烧中秋夜),燃料为稻草及谷壳等,主要由年青人敲 着锣鼓到各家收集。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场面壮观。

江西吉安市各县刘氏字辈

江西吉安市各县刘氏字辈

江西吉安市各县刘氏字辈一、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刘氏字辈1、安福王屯江边刘氏:“诗书启厚,礼义成仙”。

2、安福长沙定王系刘氏(通用):“国泰民安康,盛世显贤良。

诗书育孝悌,荣华富贵长”。

3、安福山庄刘氏:“巨族同修谱,迎祥列彦英。

光前后裕清,礼乐振家声。

有仁多发富,美事全孝忠。

长谟苟读耕,和善自成名。

相传千万代,先远绍彭城”。

4、安福石屋刘氏:“著籍安成,世显文望。

积厚笃庆,悠久炽昌”。

5、安福严田土桥刘氏:“厚金生苗佳”。

6、安福寮塘渡头刘氏:“教孔为师金书束,国家诗礼振乾坤”。

7、安福泱塘刘氏:“达宣韫能克天,士道应廷受秩。

扬声播惠兴家,益国功立宏建。

仁厚垂业衍庆,明光延年科甲”。

8、安福思塘文岭上刘氏:“山昌声盛”。

9、安福甘洛小湖刘氏:“阜元向,玉定发,才秀家声”。

10、安福三舍刘氏:“廷培良器,家裕学行。

人文振启,锦彩辉名”。

11、安福洲湖北山王垄坑刘氏:“洪才立浪标”。

12、安福诸桥下村刘氏:“龄国生,顺珍祖,民文武”。

13、安福塘田材家岭刘氏:“光之鉴临远,贤哲开群蒙。

西江本祖一,北庸支自同。

育才乐以道,有子养惟中。

时雍关德化,山海尽淳风”。

14、安福塘田睦家刘氏:“有伸洋祖德,发祥复宗立”。

15、安福沛溪下官田刘氏:“德龙都,合秀兴,生明华”。

16、安福高洲车头刘氏:“兆开初神,云香生芳”。

17、安福上街刘氏:“有声扬祖德,发祥扩宗烈。

文明开新运,雍熙乐和康。

钟毓安济士,宏启华汉光”。

18、安福北棠北村刘氏:“生兴钦才明”。

19、安福泰山下老刘氏:“山瑞章,远知华”。

20、安福钱山长源刘氏:“绩善克笃,其庆永锡,鼎丰太有,启汝世家,景运祖德,添福攸寿,久世泽长”。

21、安福钱山何家刘氏:“绵远昌泰,德行高肇。

贤良方正,俊杰英豪”。

22、安福坛州迁莲花樊溪刘氏:“遵礼诚信孝,友睦姻任卹。

智仁圣义忠,和乐众心同。

桂兰皆贤良,簪缨耀龙云”。

23、安福荆山迁永新樟枧刘氏:“大宗开启,原自陶诏。

走近红色江西·安福篇

走近红色江西·安福篇

走近红色江西·安福篇 安福县委党史办安福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

三女跳崖遗址1934年9月,国民党军发现湘赣苏区仍有红军活动,遂实行大规模联合“清剿”。

10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安福县苏区,中共安福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及莲花县、萍乡县的党政机关相继转移到泰山区。

当时洋溪区妇女干部郁怡花和安福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代理部长李发姑(又名李珊)负责安置和疏散转移这一带的群众,并组织妇女成立服务队和宣传队,慰问红军。

不久,李发姑率安置工作组前往武功山下白竹坪疏散群众。

一天晚上,李发姑、郁怡花、刘断英在开展工作时被敌人包围。

为了不暴露群众,她们叫喊着故意将敌引开,后退至一悬崖边,在这紧要关头,她们下定宁死也不当俘虏的决心,携手纵身跳下悬崖。

刘断英当场牺牲,李发姑、郁怡花身负重伤。

伍中豪烈士墓1930年9月,按照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攻打吉安的命令,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率领部队负责由西路攻打吉安,他们由萍乡出发,取道莲花,经安福,直下吉安。

部队日夜兼程,奔赴前线。

途中,伍中豪不幸身患重病,在安福作短暂养病。

10月初,伍中豪病情好转,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司令部写信通知他赶赴攻吉前线指挥战斗。

这一消息被反革命分子密告给安福县反动武装靖卫团。

敌人得此消息如获至宝,立即布下伏兵进行阻截。

伍中豪接通知后,于10月3日率领警卫部队20多人,从安福出发,准备往西路分委所在地永阳镇去,部队行至安福县城南距县城约5华里的五里亭处,遭遇反动武装靖卫团和守望队三四百人的袭击,因寡不敌众,队伍被打散,伍中豪在战斗中弹尽力竭,最后在附近的亮家山村后的一个破砖瓦窑洞里被敌人残酷杀害,年仅25岁。

后被当地村民安葬在亮家山上。

彭德怀率部激战寅陂桥战地遗址1929年7月中旬,红五军为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长彭德怀率领部队冒雨从永新出发,经莲花向安福进军。

湖南临澧安福蒋姓家谱字辈

湖南临澧安福蒋姓家谱字辈

湖南临澧安福蒋姓家谱字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湖南临澧安福蒋姓家谱字辈蒋姓始祖蒋师傅,字景福,安福人,为明代官员,后裔多聚居于湖南临澧安福一带,因此得名“湖南临澧安福蒋姓”。

蒋师傅之子蒋子仪,字德平,为明代进士,官至都督。

其子蒋宏,字家恪,为明代诗人,多次登科。

蒋宏之子蒋文斌,字翔宇,为明代武将,参与平定辽东叛乱。

蒋文斌之子蒋继忠,字义修,为明代书法家,擅长行书。

蒋继忠之子蒋康德,字世祖,为明代学者,编纂《临澧文大全》等重要著作。

蒋康德之子蒋忠义,字信成,为清代科举大贡士,任职礼部尚书。

蒋忠义之子蒋庆民,字敬仲,为清代名将,曾参与抵抗侵略者的战斗。

蒋庆民之子蒋德华,字升平,为清代诗人,被誉为“湘江诗圣”。

蒋德华之子蒋春雷,字明峰,为清代书法家,其楷书《春雷真迹》为后人所传颂。

蒋春雷之子蒋冠军,字康复,为清代教育家,创建学堂数所,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蒋冠军之子蒋国栋,字立言,为清代政治家,参与起义军的组织和领导。

蒋国栋之子蒋建中,字定国,为民国时期政治家,参与筹建新军,推进改革。

蒋建中之子蒋顺志,字和平,为民国时期学者,任教于各大学,著有《湘江文选》等重要著作。

蒋顺志之子蒋守诚,字忠诚,为民国时期医生,创建了安福地区第一家医院,为当地群众健康造福。

蒋守诚之子蒋鸿涛,字隽山,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家,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蒋鸿涛之子蒋明远,字德扬,为当代企业家,创建了多家知名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明远之子蒋博文,字承志,为当代学者,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事业,著有多部学术著作。

蒋博文之子蒋朝霞,字家饶,为当代官员,担任多个地方领导职务,努力为民众谋福祉。

蒋朝霞之子蒋铭邦,字光耀,为当代医生,为地方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湖南临澧安福蒋姓家谱字辈自蒋师傅至蒋铭邦,代代传承,秉承“忠诚、仁爱、奉献、博学”家训,为家族荣耀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他们以勤劳、诚实、孝敬见称,为当地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安福概况

安福概况

安福概况安福,历史悠久,为江西18个文明古县之一。

秦以前,先后隶属吴、越、楚。

秦王蠃政二十四年(前223),王翦灭楚,今安福之地遂入秦国版图。

二十五年(前222)臵安平、安成二县。

三国吴宝鼎二年设臵安成郡,辖宜春、萍乡、新余、平都、安成、永新6县,隶扬州。

这是安福历史上版图最大、建臵规格最高的一个历史时期,其疆域几乎曩括了整个赣中西部。

唐武德七年(624)改名安福县,安福之名自此始。

清乾隆八年(1743)将安福上西乡12个都划给莲花厅管辖。

从秦到清,安福县先后别称过安平县、安成县、安宁县、思成县、平都县、安复县、颖州、安福州。

中华民国时期的1930-1934年,安福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赣西南、湘赣省苏维埃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安福一直属吉安市(吉安专区、井冈山专区)管辖。

现辖17个乡,7个镇,4个国营林场,351个行政村,2234个村民小组,14个居委会。

安福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地理位臵在东经114°-114°47′、北纬27°4′-27°36′之间。

东邻吉安县,南靠永新县,西和萍乡市的莲花县、芦溪县交界,北与宜春市、分宜县接壤。

县城所在地平都镇距省会南昌市278公里,距吉安行署所在地吉安市59公里。

县工业园位于安福县枫田镇,离县城6KM,距吉安市海关、市区50KM,高速公路出口3KM,交通便利,安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

武功山脉屹立于县境西北部,雄伟峻峭,主峰金顶(又称白鹤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省境内(不与邻省交界)最高峰。

陈山山脉自湘赣边界的永新、莲花进入安福西南,向东偏北延伸,止于县境中部,走向与武功山大致平行。

县境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形。

东南地势低平。

竹江乡洋口村附近泸水可面,海拔57.5米,为全县最低点。

县内大小河流纵横,主要的有泸水、陈山河和同江。

安福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地表水人均占有量达7152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量达3960立方米,不仅高于全国平均值,也高于长江流域水平。

安福发展历程

安福发展历程

安福发展历程
安福是一个位于中国福建省的县级行政区,下辖15个乡镇,
是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下面将介绍安福的发展历程。

安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当时这里是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在明代,安福成为一个重要的县镇,吸引了许多商人和移民来到这里。

然而,在清朝时期,安福受到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安福的发展带来
了新的机遇。

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吸引了外国投资和企业来到这里。

安福开始建设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安福在旅游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里有许多自然景点和历史遗迹,如大小河湖和岭南文化村等。

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政策和支持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此外,安福在教育、医疗和交通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修建了高速公路和铁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在教育方面,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建设了新的学校和图书馆,提高了教育水平。

总的来说,安福经历了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到改革开放和
经济发展的转变。

如今,安福正朝着现代化和繁荣的方向前进,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江西安福简介及安福南乡话

江西安福简介及安福南乡话

安福南乡简介2008-12-10 22:29 安福南乡地处江西省安福县南部,东接竹江、吉安县固江镇,南依吉安县天河镇,西邻永新县怀忠镇、莲花县,北靠严田、洋溪。

罗霄山脉东中段的南山和北山一南一北像一双温暖有力的巨手,将安福南乡紧紧地抱在怀中,而涓涓东去的泸水(上游为陈山河)则像一位矜持贤淑的少女,静静地滋润着这片古老、神秘、美丽而又充满活力的沃土……安福南乡以洲湖镇为中心,洲湖古称舟湖,习称洲坞,作为江右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宋时即为江南古道旁的物资集散重镇,明代设漕运卫所,清代制道南镇,新中国成立后为洲湖人民公社,后设洲湖乡,1992年改乡建镇。

洲湖自古以来是安福南乡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这里是安福县重要的产粮基地,盛产水稻、大豆、油茶、,兼种花生、烤烟、瓜果、蕃薯、黄姜等,豆腐乳、南条、黄豆、茶油、火腿、家猪、黄牛肉为南乡的传统土特产。

安福县南乡区域所使用的语言是“南乡话”。

“南乡话”隶属于南方土著语系,袭吴蛮之风、纳越楚之意,其话语特别、腔音圆润丰厚、嗓音清脆有力、表达准确简洁。

据有关考证,“南乡话”是全国上千种方言中唯一两个经数千年承传而语音丝毫未变的本土乡音之一。

已故国学大师王泗原先生是安福县南乡洲湖镇人,曾用安福方言与《楚辞》进行对比研究,解决了《楚辞》研究中的一些难题,独树一帜,为学术界所瞩目。

《离骚》第15节“羌内恕已以量人兮,各兴而嫉妒?”这里面的“羌”字,到汉代,东方朔就不明白了,在《七谏》中,他把“羌”字当成“竟”义讲。

王泗原先生通过研究,认为“羌”字,就是安福南乡方言中的常用字“羌”,相当于北京话中的“怎么”,如“病羌哪?”即“病怎样哪?”,“羌病哪?”即“为什么病哪?”等,还有“掔木根以结茞兮”中的“掔”(音坚),安福南乡现在仍在使用,如“掔柴”,“掔板子”等。

“循绳墨而不颇”?“颇”即偏,安福方言还在使用,如说“颇脑”,即头的形状是扁圆的。

《招魂》中“稻粢穱麦”中的“粢”字,旧注皆以为是禾部的“粢”,误,其实“稻粢”,即安福人所说“麻粢”,一种用糯米蒸熟舂打而成的米果。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而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博大且浑厚的文化。

因此,从古至今就流传下不少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深感自豪,这些传统节日牵动着我们的心,激励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

值此清明之际,我们小组开展了有关重阳节的一些调查。

一、调查目的: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及民族文化含义2、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程度、态度3、培养对老人的敬老之情,弘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文化。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对象: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部分学生2、调查方法:①上网查阅重阳节相关资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

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重阳节问卷调查》三、调查结果分析及收获与反思1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中国政府在19__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从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重阳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当代大学生都知道它是农历九月九日,可是对于它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的却不太了解,对于这种小节日关注度不够,不像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一样重视。

对于重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如登高,赏菊,插茱萸或是别称敬老节或是它的针对群体老年人等知识,学生们就更是不懂。

看来,重阳节在社会群体中,至少可说在大学生中重视程度很不够。

2,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重阳节当天关爱老人最有意义的活动是去敬老院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聊天、唱歌、打扫卫生、做饭。

这确实是个关爱老人的好方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院的老人不也是相当于我们自己的老人吗?用这种方式,既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同时又能让老人们感觉到温暖,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孤独可怜的,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

共和国的八个革命老区

共和国的八个革命老区

共和国的八大革命老区陕西老区: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陕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辛亥革命中,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之一。

陕西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地方组织和开展农民运动较早的省份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举行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邑起义。

三十年代前期,在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下,创建了渭北游击队,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建立了渭北、陕甘边、陕北根据地。

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革命的指挥中心。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摇篮。

陕西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延安和陕西的名字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陕西省的革命根据地,分布在陕北全地区,陕南大部地区和关中少数县乡。

全省革命老区县(市)50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46.7%,老区乡(镇)972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7.9%,面积达1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5.1%。

建国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陕西老区的建设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国务院每年以5000万元款项支援老区,并将陕北21个老区县(市)列入国定贫困县,9个列入省级贫困县,予以支持。

陕西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主任的“陕北老区建设委员会”,以省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老区建设的领导。

革命圣地延安,在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60周年前夕,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三通”目标。

现在,西部大开发和《新世纪十年扶贫纲要》为陕西老区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江西老区:中国革命的摇篮江西省简称赣。

全省土地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有汉、回、苗、畲、瑶等民族。

现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个县级市,73个县,15个市辖区,1833个乡镇。

江西省革命老区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中央、闽浙赣、湘鄂赣根据地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现属江西行政辖区部分,全省分布有老区乡镇的县(市)共81个,所辖乡镇共1684个,其中老区乡镇为1374个,占75%。

安福崇德楼简介

安福崇德楼简介

安福崇德楼简介摘要:1.安福崇德楼的背景和历史2.安福崇德楼的建筑特点3.安福崇德楼的文化价值4.安福崇德楼的保护和利用正文:安福崇德楼位于我国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

本文将从安福崇德楼的背景和历史、建筑特点、文化价值以及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安福崇德楼的背景和历史。

安福崇德楼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是由当时的地方官员为倡导儒家文化、崇敬先贤而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在古代,这里是学子们求学、考试的场所,也是当地儒家文化的传播中心。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安福崇德楼的建筑特点。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 平方米。

建筑风格古朴、庄重,体现了明代建筑的特点。

楼的主体建筑分为前后两进,前进为大成殿,后进为崇圣祠。

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的地方,崇圣祠则是祭祀历代先贤的地方。

此外,楼内还有许多精美的石刻、木雕和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安福崇德楼的文化价值也不容忽视。

作为一处历史悠久的文化场所,它见证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同时,它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雕刻艺术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实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安福崇德楼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保护这座古建筑,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日常维护、进行定期修缮等。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里的文化,安福崇德楼还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等,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

总之,安福崇德楼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江西历史文化

江西历史文化

江西是文化大省在古代,江西文化发达;从全国看,江西是文化大省;说江西是文化大省,这是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又是革命发源地的缘故;清道光二丨十年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遭受战乱和帝国主义侵略,江西文化受到破坏,损失惨重;在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下,还保存着相当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现从总体上看,分如下十二个方面作简略的介绍:一读书成风江西古代形成了读书成风的优秀传统;不读书,就不能传承历史文化;这种读书的传统起于何时呢相传最早在江西传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他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他的品德才学都好,但貌不扬,孔子不喜欢,于是离开孔子,“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孔子知道后,作了自我批评,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后来,江西人建友教书院纪念他,他的坟墓在南昌二中校园内,文革时被毁据史记正义说子羽墓在山东邹城县,待考;至今,南昌二中仍然是全省最好的学校;江西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化名人是陶潜,即陶渊明,他的品德操行才学都非常好,鲁迅称誉他是“伟大的作家”;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读书马虎;他的意思是指汉代经学家们大搞训诂学,作繁琐的考证,浪费大量精力时间,没有必要,提出批评;他如果不“好读书”,不认真读书,怎么能够写出那么多好诗好文来呢一篇桃花源记没有人能超过,包括苏轼这样的大家,模仿的文章,都达不到他的意境;而全国仿制的世外桃源胜境,竟有14处之多,还有人在继续仿制;至于学习、模仿他的诗,那就更多了;陶潜读书,有优良的家庭传统;他的高祖母湛氏,新干人,陶侃的母亲,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母亲之一;陶侃父亲早逝,她教育陶侃成才,“停杼教子”、“削发留宾”、“土碗送子”、“归还干鱼”等,都是感人的故事;陶侃、陶潜都有珍惜寸阴的精神和传统;陶侃常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潜在一道杂诗中也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欧阳修的母亲,也是中国四大母亲之一,欧阳修父亲早逝,欧母“画荻教子”,成为千古佳话;清代诗人、剧作家蒋士铨的母亲,“鸣机夜课”,也是教子成龙的贤母;宋代时,饶州人读书,蔚然成风,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的记载:饶州“为父兄者,以其子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明代时,在吉州,“序塾相望,弦诵相闻”,“人无贵贱,无不读书”,以至“三尺童子,稍知文章”;母亲督促儿子勤奋读书的风气,一直世代相传;至今高考成绩,江西青少年仍居全国前茅,继承了二千多年读书成风的优良传统; 二科举成名中国从隋唐以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安置官吏;科举制规定:读书数年的生员,在县一级考试及格者为秀才,在州郡、随后为在省一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在京城由礼部主持考试及格者为进士,其中由皇帝亲试,确定为进士中的前三名者,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秀才、举人、进士考试,原则上三年一轮,所以民俗有“状元三年一个”的说法;考丨中进士者,一般可获得知县的职务,也即有七品官衔;通过文化考试,出任封建社会的官职,比由官员乡绅推荐出任官职,显然是一种进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下诏,从光绪三十二年起停止科举考试,改由学校教育代替科举制度;由隋至清,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全国状元724人,江西状元41人,占5.6%;江西另有武状元6人;进士最多的县是吉安县,有500余名,拥有400名进士以上的县有南昌、吉水、丰城、安福、婺源等县;这些县在全国一直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化县; 三作家成派在历代读书成风的基础上,江西的诗人、词人、作家、戏剧家、文章家众多;如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174人,占全书作者的12%,居全国第二位,略少于浙江;在众多的作家中,开基立派的有:以陶潜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隐逸诗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江西词派,由欧阳修、王安石奠基的主张以理入诗的宋诗派;由黄庭坚开创的倡导言必的据的江西诗派,由杨万里首创的致力清新自然的诚斋诗体,由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的爱国诗体,由汤显祖开创的以情代道的临川剧派,由杨士奇等兴起的整洁端正的馆阁书体,由陈三立等兴起的不推崇盛唐诗而模仿江西诗派的同光体等;这些文学方面的派别,各有优劣长短,但在历史上影响很大,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 四学者成林首先是哲学家多,在哲学大辞典中收入江西宋明时期哲学家50人,占全国同期哲学家的16%以上;理学是儒家哲学的新发展;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者,又是教育家,原为湖南道县人;他长期在江西从政为官,后隐居庐山北麓莲花峰下,创濂溪书院讲学,他自认为是江西九江人;理学两大派的开创者朱熹、陆九渊,都是江西人;宋、元、明三代,追随他们的学者很多,形成理学的强大阵营;其次是史学家多,在二十四史中,江西人欧阳修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揭斯、欧阳玄主修宋史、辽史、金史,江西人共主修五史;大型史学着作三通,即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江西乐平人马端临的文南通考,三通的三位作者,江西占了一位;还有好几位作者有重要的史学着述;宋、元、明有三部大类书册府元龟、经世大典、永乐大典,主编王钦若、欧阳玄、解缙都是大学者,都是江西人;再次是文学家多,前面已有介绍,这里补充一句的是,唐宋八大散文家江西有三家,即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文、史、哲是古代的三大学科;在其他学科也都有许多杰出人才,如自然科学家奉新人宋应星,天文学家婺源人齐彦槐,地理学家崇仁人乐史、吉水人罗洪先,农学家泰和人曾安止,医学家乐安人董起潜、安福人王以斌、南昌人喻昌、新干人洪金鼎,建筑学家永修人雷发达,书画家进贤人董源、徐熙、南昌人朱耷,音乐家永新人许禾子,风水学家宁都人曾文口、廖、廖均卿,空想社会主义学家永丰人何心隐原名罗汝元等等,在全国都是各学科的第一流人物,甚至是开创性的人物; 五仕宦成群在隋唐以前做官,要靠推荐;被推荐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须要有相当的地位、身世和声誉;江西那时世家大族少,做高官显宦的也就少;如东晋陶侃出身贫民,做到大司马兼八州刺史,是靠个人奋斗,是乱世出英雄;隋唐以后,科举代替推荐,由科举选拔人才,江西士人奋发,在朝中和地方上做官的渐次增多;自唐至清,江西人任宰相的28位,任副宰相的62位;任尚书、巡抚、翰林、御史的数以百计,在二十四史上列传的有500余人;上述人物中,当然也有不足称道者,如严嵩等人,既贪污,又做了许多坏事,但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能奉公守法、清廉勤政,许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所贡献,不少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如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这些杰出人物;先贤、先哲、先烈们留下的文化遗存,虽经历次浩劫,仍然保存了大量着述、文物、建筑和遗迹,供后人学习和凭吊; 六着述成山江西是文献之邦;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宿贤,或称文章节义之邦;江西有古籍1万余部,有许多着名的文集、专集、全集传世;据四库全书记载,吉安、丰城、泰和、安福、临川等县,均有文集一二千部之多;有许多全国第一流的作品;至今中学、大学语文课本,所选江西人的优秀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 七志士成山江西有一大批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汉晋以来,即拥有众多的慷慨节义之士;宜春的陈重、鄱阳的雷义、南昌的徐稚,是其中的着名者;唐宋以后,节义之士更多;高尚的士风,必然影响民风、官风;各州县方志,普遍反映“民风强悍”,影响所及,历代农民暴动此起彼伏,绵延不断;近现代参与太平天国起义和红军革命战争的人士也特别多,以致有名有姓的红军烈士有近25万人; 八佛道成宗江西是佛道两教的源流之地,形成宠大的宗教派别;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和他的曾孙张盛;张道陵被张盛尊为掌教、正一天师,因而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为中国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后,正一派与全真派南北对峙,正一派在中国南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诸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晋代的许逊,在道教中形成万寿宫系统,成为独树一帜的道门分支;许逊实际上是位治水专家,受到江西老百姓爱戴,各处建万寿宫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凡有江西人到的地方,就有万寿宫的存在,尤其明清时期,随着江西商人的脚迹,万寿宫遍布全国,它几乎成了江西的象征;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宗教;道教主张修今生,希望长生不老;佛教主张修来世,希望转生西方极乐世界;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十派之一净土宗的发源地,创始人是晋代慧远和尚,他放弃繁琐的念经礼佛,提出“口念弥陀,心注西方,坐禅修定,息心忘知”十六字真言,代替念经礼佛,用简单方法修行,从而使佛教普及化、大众化,使佛教由上层人士传入普通平民;至今,国内及日本、韩国仍有众多净土宗信徒;中国佛教最大的派别是禅宗,他们使佛教普及化、群众化的步子走得比净土宗更远,他们既放弃念经礼佛,也不要坐禅修行,提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在江西获得很大发展;禅宗尊印僧达摩为第一代祖师,其驻锡地为河南嵩山少林寺,至唐代武则天时,第六代分为渐悟派的北方神秀和顿悟派的南方慧能;江西安福人行思和尚,到广东韶州曹溪南华寺,拜六祖慧能为师,成为他的大弟子,被称为七祖;行思回到吉安青原山静居寺传法,后分为三宗,他五传至宜丰洞山良价,六传至宜黄曹山本寂,称为曹洞宗;七传至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文偃,称云门宗;九传至金陵清凉院法眼大禅师文益,称法眼宗;另有禅宗第八代马祖道一,本为四川什邡人,师从六祖慧能另一位大弟子南岳衡山怀让,得法后,至江西传法,庐山马祖洞、靖安宝丰寺、鹰潭马祖岩、赣州马祖岩等,都是他传法修行的场所,他创立的门派称为洪州宗,其后分为沩仰、临济二宗;禅门五宗曹洞、云门、法眼、仰、临济广为传播,为中国佛教主流;云门、法眼二宗,至南宋时逐渐衰落,但却传入日本、朝鲜;时至今日,中国和东亚的佛教徒,仍多出自禅门五宗之下;因此,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庐山东林寺,吉安净居寺,云山真如寺,九江能仁寺一直是全国重点寺院,受到国家保护,多年前即对外开放;近年来,宜丰洞山,宜黄曹山,宜春仰山,靖安宝峰寺等,多有外地和日本、韩国佛教徒前来朝拜; 九古村成片江西古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马克思解剖商品,弄清楚了资本主义;我们要解剖古村,才能弄清封建主义;封建社会建立的基础,尤其是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基础,包括小农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儒家思想等,及以此为前提的建筑、艺术、雕刻、书画、习俗等等,都在古村中有集中、完整、生动、具体的表现;解剖古村,就使我们更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了解它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特别是了解它为什么延续那么长久和那么顽固;当我们解剖那些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文化发达、积淀深厚、世家巨姓的村落,就了解、认识得更清楚;就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更清醒的认识;而江西因属文献之邦,鸿儒巨宦、达官富贾特别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典雅壮观的村落,在全省犹如星罗棋布,比比皆是,它们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又是中国第一流民居建筑的典范;江西古村与北方四合院、西北窑洞、西南吊脚楼截然不同,与东南沿海因防备台风袭击而建得低矮的民居也迥然有异;它们多为两层,上层藏物,下层住人,大都青砖灰瓦,木架结构,石料为门,附设庭院,富豪者还横联纵进,至少旁加侧屋,后带倒厅;明式建筑的大门设在一旁,成品字形厅,清式建筑的大门改置中央,成口字形厅;先搭屋架,后建屋墙,因而有“墙倒屋不倒”的优点;大多马头墙高耸,或四周高墙,以天井采光;它完全可与徽派建筑媲美;它们除许多分散的、较小的、单纯务农的村落建筑略为一般的以外,凡稍大稍好的村落,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前人攻读致仕的古村,多有巍峨宏伟的祠堂,宽敞精美的宅第,装饰优雅的书院、学馆、花园,还有庄重的塔、桥、牌坊、牌楼、旗杆石,以及匾联、石刻、名树、墨迹和文物等如乐安的流坑,婺源的理坑,吉州的卢家洲,泰和的爵誉、蜀口,安福的三舍,进贤的艾溪,新建的大塘等;二是经商致富的古村,它们建有大小、风格、式样、规制一致的住宅,这是富商大贾为家人、甚至为族人统一兴建的,有的四栋、六栋、八栋,多的达三、四十栋,纵横交错,联成一体,宏大壮观;而且都是双数,并有围墙联接,自成院落,前后多半附有美丽宽阔的花园;有的还建筑村墙,绕以溪水,既宽又深,如护城河,村庄内外广植林木,浓荫遮天;如青原的美陂,吉水的桑园,婺源的延村、安福的塘边,吉安的唐贤坊,丰城的白马寨、厚板塘等;当然,也有一、二两类同处一村的,如上述远近闻名的流坑村、美陂村,甚至是仕、农、工、商四者并存又相互结合的古村;三是聚族而居的古村;江西古村一般都是聚族而居,这里仅是从建筑角度来讲,即一个大门进去,周遭高大围墙,里面千门万户、四通八达;围墙之内,住着一个祖宗所生的数十百户人家,说是一村,实为一家;有的以天井计算单位,如36个天井,48个天井,一个天井周围边有若干房间,可住一二户,房间之多,如同蜂巢蚁穴一般,称为某某大屋;而围屋却是中间一个特大的天井,四周建有住房、厨房、厅堂、仓库等,一大家族住在其中,外面以高大的围墙保护;前者如吉水的邓家大屋,永丰的罗家大屋,奉新的岳家大屋,后者如安远的东生围,龙南的关西围等,往往就是这类古村;它们外观有圆形、方形、长方形、不规则形,以方形居多;大屋、围屋的四角建有望楼、碉堡,屋外多有溪水或挖掘水沟环绕,以加强保护;采取这种封闭式很强的模式,一般为避战乱从中原南迁和为逃倭寇从闽浙西迁的两部分客家人所建,也有因靠近山区,为防盗所需的本地人和外来人所建;这三类古村的民居和一些建筑物,有许多已是“县保”“省保”“国保”单位,或国家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的还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既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的历史遗存,又是需要加强保护的珍贵文物,还是今天旅游观光的古老家园; 十故居成千江西是革命圣地、革命摇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习场;以毛丨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在这里开辟了中国民丨主革命的胜利道路,创造了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绝大多数的共和国创始人都在江西活动过,他们的脚迹踏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留下的任何痕迹,都是珍贵的革命文物,领袖们的旧居就有数百上千处,萍乡、南昌、井冈山、瑞金、弋阳、兴国等地,是革命遗址比较集中的地方,有许多纪念性的场馆、祠宇、房舍和战场;当年土地革命和红军战争留下的井冈山精神,一直在鼓舞江西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奋勇前进;江西还是近代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战场和辛亥革命二次起义的发源地,留下的近代革命的故居、旧址、遗迹、战场等,同样是革命文化的宝贵财富; 十一陶瓷成都江西产瓷有三千年历史;古瓷窑遍布全省,南昌洪州窑、吉州永和窑、抚州白舍窑、赣州七里窑等自古有名;景德镇窑更天下闻名,青花、玲珑、粉彩、色釉,称四大名瓷,其各类陶瓷产品,垄断全国市场,达七八百年之久,并远销海外;在欧洲,中世纪的景瓷与黄金等价,尤其是御窑产品,更为珍贵;当时景德镇市场还有外币流通;景德镇不仅是中国的瓷都,而且是世界的瓷都;国外将中国称为瓷器之国;景瓷的畅销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说中国有“四大发明”,其实应该是五大发明,这就是要加上瓷器; 十二青铜成王江西的青铜文化和遗存,为南方之首,可与北方媲美;瑞昌铜岭,樟树吴城,新干大洋洲,三次发掘,震惊中外;许多珍品,举世瞩目;瑞昌铜岭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矿,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新干大洲发现的窑藏,有475件青铜器,有许多珍贵和稀有的礼器、乐器、兵器、工具、杂器等,其中尤以伏鸟双尾虎和双面神人像为历来所仅见;中国古代使用的铜钱,很大的份额,在江西铸造;宋代江西饶州永平监铸造的铜钱达61万贯,占全国总额的12%,加上江州广宁监、抚州裕国监、临江军丰余监和赣州铸钱院等处所铸的钱币,则为数更多;宋代的铅山场,是全国三大铜场之一;至明代初年,江西铸钱数占全国总额的37%以上;至今,德兴、铅山、东乡等铜矿,仍全国有名,而贵溪冶铜厂,在铜业界,更是独占鳌头; 江西文化遗存,远不止上述这些方面;祖传各类文物、古董、字画、赣剧、采茶、傩舞、山歌、灯彩、建筑以及风土民情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有待我们去发掘、整理,并加以利用、继承和发扬; 总之,江西有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大省;我们的任务是需要了解它,学习它,认识它,保护它,宣传它,利用它,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继承它的优良传统,发挥它的教育、感化、观赏、激励的重大作用;。

介绍安福

介绍安福

老家有好多古樟树,, 估计都有几百年甚至 上千年的历史,枝繁 叶茂,浓荫蔽日,是 每一个村庄的历史见 证者的守护者。前些 年因白蚁其它种种原 因死掉了很多,让人 觉得相当可惜,不过 现在还好,政府和当 地人都有了保护的意 识,损失的情况有所 好转。
我眼中的安福
车田村 东山塔和孔庙 蒙岗岭公园 武功山
樟树之乡
安福县是一个 闻名中国的 “樟树之乡”。千百年来,安福 人世代视樟树为图腾。全县现 有 樟树十一万棵,其中四百年树龄 以上的就有八千七百多棵。“有 树就有 樟,无樟不成村”是安福 的一大特色和景观。国家林业专 家考察后说,安 福樟树不仅多, 而且古、奇、怪、趣也令人叹为 观止。在安福,还有个人人皆知 的“博士樟”的故事。现代著名 爱国“七君 子”之一的王造时先 生,在他离家赴清华大学求学曾 拜樟立志:“男儿立 志出乡关, 学不成功誓不还。”经他拜过的 那棵“博士樟”至今仍枝叶繁 茂。
安福人以樟为荣,以樟为贵, 形成了安福独有的樟树文化。安 福县带 “樟”字的乡、村名就有 百余处,人名中带“樟”字的更 是数不胜数。樟 树被冠以拟人化 名的也很多,诸如寿星樟、夫妻 樟、母子樟、秀才樟、文 公樟、 将军樟、状元樟等等。 近年来,安福在各乡镇都建 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并 把樟树列 入重点保护树种,对所 有樟树都编上号码注册登记。为 发掘樟树文化,安 福还搜集有关 樟树的传说故事,拍摄电视风光 片及出版画册等,以使世世 代代 安福人“樟”情不断。
我的家乡
-
安福
My home , my love... ...
Parts ofImformation About An Fu
安福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 西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形南宽北狭,东短西长。武功山脉主峰金 顶海拔1918.3米,是江西省境内最高峰,可 谓云中草原,人间仙境。主要河流为泸水河 流经县城,沿河建有三个公园,生态优美、 景色宜人。安福之名,取“安宁福祥”之意。 安福县物产丰饶,矿产丰富。是全国闻名的 "火腿之乡"、"古樟之乡"。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兰坪县石登乡住着白族、普米族、僳僳族、彝族、怒族、汉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民居、节日、风情和习俗,给当地增加了绚丽的色彩。

在石登乡生活和繁衍的各民族同胞勤劳勇敢,善良好客,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不仅克服了山高谷深所带来的种种艰难,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在高山峡谷、崇山峻岭之间发展种植、养殖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还在劳动之余将生产生活的感悟溶汇到歌舞、习俗、喜庆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一代代传承至今。

普米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普米族民风朴实,为人善良忠厚,性格刚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米族乐器四弦,称为“比柏”,主要用作普米族集体歌舞“搓蹉”的伴奏,普遍流传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通甸镇、金顶镇、啦井镇、石登乡、营盘镇等普米族地区。

图1石登乡山村老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的方方面面,而石登乡各少数民族的歌舞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普米族的《搓搓》《祭三脚》《给羊子》,僳僳族的《莫广》《优夷》,白族拉玛人的《喔腊喂》《噢开夷》,以及怒族的《阿楼西杯》等。

在石登中学,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酒文化,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时间都会聚集在一起,这里的夜晚才是烂漫与宁静。

石登街上总是有一群人围成一个圈在跳锅庄。

图2石登锅庄独特的地理环境,交通的不便,长期以来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难已与外界沟通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各自适应生存环境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

原始宗教信仰:太阳神崇拜、图腾信仰、神山崇拜、本主崇拜、灵魂观千百年来支撑着当地居民的精神世界全部。

在这雪山纵横、山高谷深、传说弥漫的世界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超自然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叠压、渗透、交错,构成多样、多重、多层的立体文化结构。

基础资料汇编目录

基础资料汇编目录

基础资料汇编目录第一章地理位置 (2)第二章自然地貌 (2)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 (3)第四章历史沿革 (3)第五章谱序选编 (4)第六章文物 (8)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 (9)第八章历史人物 (9)第一章地理位置安福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

地处东经114°-114°47′,北纬27°4′-27°36′之间。

东邻吉安,南接永新,西与莲花、萍乡接壤,北和宜春、分宜交壤。

全县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59千米,总面积2793.15平方千米。

距省会南昌市278千米,距吉安市区59千米。

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2469.96千米,其中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境内段6.62千米,省道166.70千米,县道278.7千米,乡道665.29千米,行政村及自然村水泥公路1352.65千米。

县内公路密度为88千米/百平方千米,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公路61.6千米。

全县县至乡、乡至乡、乡至行政村油(水泥)公路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2.2%,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道为骨架,县道为支撑,乡村公路为纬线,分文铁路横贯南北连通四面八方的交通网络。

全县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59千米,总面积2793.15平方千米。

辖7个镇、12个乡,总人口3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万人。

甘洛乡是安福的重镇之一。

甘洛乡地处安福县东南部,距县城22公里,东南与吉安县交界,西与洲湖镇毗邻,北与寮塘乡接壤,总面积70.5平方公里,2641户,总人口12381人,耕地面积1432公顷,森林面积3200公顷。

陈山河由南向北横穿乡境,安(福)永(新)公路与竹(江)洋(门)公路穿越乡境。

乡人民政府座落在陈山河旁的石陂村村头自然村,离安永公路2公里。

1988年设置行政村10个;2003年合并为9个,84个村民小组,69个自然村。

甘洛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曾孕育了多少志士仁人和名噪一时的豪杰,直到今日仍然是人才辈出。

安福孔庙的介绍

安福孔庙的介绍

安福孔庙的介绍安福孔庙,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孔庙。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安福孔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安福孔庙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如今的规模已经相当宏大。

整个孔庙占地面积达到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5千平方米。

庙宇按照传统的“三进庭院”格局建造,分为外庙、中庙和内庙三个区域。

外庙是孔庙的主入口,也是整个建筑群的起始点。

进入外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书写着“安福孔庙”四个大字,气势非凡。

穿过牌坊,便进入了中轴线上的中庭,中庭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庙”,令人肃然起敬。

中庭两侧是宽敞的展示厅,内展示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家训以及孔庙的历史沿革,让人对孔子及其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进入内庙,便是孔庙的核心区域。

内庙是整个建筑群的最高点,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典雅。

内庙的主要建筑有碑亭、大成殿和明伦堂。

碑亭是一座石制建筑,上面刻有孔子的诸多名言和对学生的教诲,是孔庙中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地方。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神像,殿前还有一座圆形的祭坛。

明伦堂是孔庙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是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也是举行学术讲座和论坛的场所。

安福孔庙不仅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宗教建筑,也是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孔庙内设有孔子文化陈列馆,陈列着大量关于孔子及其思想的文物和资料。

此外,孔庙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孔子诞辰和教师节庆祝活动、传统音乐演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安福孔庙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严谨,装饰精美。

庙宇内的大量石刻、砖雕和木雕等工艺品,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

整个建筑群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点,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安福孔庙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一座优美的旅游景点。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领略到孔子的伟大思想和教育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福历史文化资料彭德怀率部激战地寅陂桥遗址位于横龙镇利田村。

1927年7月中旬,红五军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彭德怀率领部队,从永新经莲花进入安福洋溪、严田。

当部队途径安福县横龙镇利田村时,突遭敌工兵营伏击,红五军在寅陂岭桥下奋勇攻山,发生激战。

该桥梁早已损毁,只剩下4个桥墩。

寮塘桥之战遗址位于寮塘乡寮塘村坪田组,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1931年5月,正值第二次反围剿之际,红七军五十五、五十八团和红二十军一七五团,以及湘东独立师等,在安福县红色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击溃了出城骚扰之敌一个团后,于5月13日乘胜将安福县城包围。

但敌人紧闭城门,不敢迎战。

14日,敌第五十二师一五四旅,从阜田来安福增援。

是日,红军往来路撤10公里,诱敌出城。

红七军、红二十军,湘东独立师等分别埋伏于坪桥、寮塘桥、苦田一带,与敌人五十二师韩德勤部的一五四旅展开交战。

现桥两头均被河水冲毁,仅存中间残桥15米长左右,已废弃。

坪桥之战遗址位于寮塘乡龙佳村坪桥自然村。

1936年12月的一天晚上,湘赣红军游击队第三大队30多名战士,由大队长刘保禄率领,从安福县七都出发,到县城附近十里楼的下路村打土豪筹款时天已微亮,部队不便返回,只好隐蔽在坪桥附近的谷源山上,县保安团接报,派出30多人,准备在坪桥伏击游击队。

次日天刚黑,当游击队行至坪桥时,恰好与前来设伏的保安团300多人相遇。

红军游击队乘保安团立足未稳,发起进攻,并四处吹号迷惑敌人。

敌人仓皇撤退,红军俘保安团20余人,缴枪20余支,子弹数百发。

山庄乡荷溪村毛泽东旧居——“伍氏祠堂”位于山庄乡荷溪村三组,清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378.95平方米。

1930年9月底,毛泽东同志在指挥九打吉安时由分宜县路经此处住一天二夜,并走访贫困农民。

现房屋外观陈旧,内部设施损毁。

毛泽东旧居——“义行定邦公祠”位于枫田镇下店自然村,高8米,建筑占地面积250.8平方米。

1930年9月,毛泽东指挥攻打吉安过程中,从山庄荷溪来此住过一夜。

现旧居内陈列四方桌3个,语录牌1个。

由于年久失修和风化的作用,该旧居屋顶漏水,墙面剥落。

朱德旧居——“仁忠公祠”位于山庄乡荷溪村三组,清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398.82平方米。

1930年9月,朱德同志随毛泽东同志在指挥九打吉安时,由分宜路经此地住二天一夜。

现旧居房屋外墙倾斜、破烂,内部设施损毁。

陈毅收编武功山游击队下山抗日遗址位于彭坊乡陈山村上墩组及附近山峦深处。

遗址包括1937年10月陈毅坐蓬桥到达该村住地寻访村民、步行上山路径、与湘赣红色独立团游击队员李森启和刘别生联系地点以及与刘培善、段焕竞属部宿营会谈地。

经确认身份并达成共识后再辗转送往永新铁境山临时省委驻地与谭余保正式会面。

原有建筑及其它遗址共约1000平方米,现仅存部分墙基。

三女跳崖遗址位于武功山泰山乡三天门正江(四十八湾龙潭)。

1934年10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江西安福县苏区。

由于敌众我寡,中共安福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及莲花县萍乡县的党政机关相继转移到泰山苏区。

当时洋溪区妇女干部郁怡花和安福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代理部长李发姑(又名李珊),负责安置和疏散转移这一带的群众,并组织妇女成立服务队和宣传队,慰问红军。

不久,李发姑率安置工作组前往武功山下白竹坪疏散群众。

晚上李发姑、郁怡花、刘断英在开展工作时被敌人包围。

为了不暴露群众,3人叫喊着将敌引开,后退至一悬崖边。

她们抱定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的信念,纵身跳崖。

刘断英当即牺牲。

李发姑、郁怡花被当地群众救出。

中共江西省委机关驻地--安福南山位于彭坊乡江南村油路组。

1939年,由于国民党匪特的猖狂破坏,党内叛徒的为虎作伥,使中共湘赣特委、赣西北特委、遂(川)万(安)泰(和)中心县委、前委和中共吉安县委相继遭到破坏。

1940年8月,中共江西省委由赣州秘密迁驻安福南山。

同时,中共湘赣边特委为了斗争的需要,也从永新铁镜山迁到安福南山一带,配合中共江西省委开展活动。

由于战争动乱,国民党反动派烧杀抢掠,导致该驻地严重损毁,现只剩下残垣断壁。

湘赣红军独立五团驻地旧址位于泰山乡南沙村龙家、五石里,建筑占地面积540平方米。

1934年下旬,湘赣军区独立第5团随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从永新牛田出发,经安福金田、洲湖、坪桥、严田到达武功山境内泰山地区与独立3团等部会合,驻扎在南沙龙家和五石里。

11月上旬,在粉碎了萍乡保安团的偷袭后,随省委、省军区向泰山区的长源头、芦台村一带转移。

当时驻军所在的南沙村刘岐瑞等农户老宅,均已被拆除,并建成了新房。

中共萍(乡)宜(春)安(福)中心县委遗址位于泰山乡文家村高峰自然村,建筑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1935年,湘赣省委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只好向武功山深山区转移。

期间,撤销了原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组建了湘赣临时省委。

湘赣临时省委为开展宜春、安福等地工作,于12月在安福县境青龙山下的大江(高峰)成立中共湘赣萍(乡)宜(春)安(福)中心县委,同时成立了县游击总队。

原址现被拆除建成了新房。

湘赣游击队三江改编旧址位于章庄乡三江村垇头组,建筑占地面积140平方米。

1936年12月,谭余保在安福县章庄乡三江村召集湘赣游击司令部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将湘赣游击队改编为湘赣红色独立团,段焕竞为团长,刘培善任政委,将原4个大队改编为4个连,有力提高了队伍的作战能力。

该旧址被拆毁了三分之一。

中共安福县第二次党代会旧址——槎江大祠位于洋门乡槎江村3组,坐西朝东,面宽15.6米,进深42.1米,砖木结构,始建于清朝,民国时期维修。

1931年11月,安福县第二次党代会在此召开大会根据中共湘赣省委的指示,对健全、巩固、发展各级党组织、扩军、开展游击战争、查田运动和肃反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决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王正平任县委书记。

中共莲(花)安(福)萍(乡)中心县委遗址位于泰山乡文家村,建筑占地面积700平方米。

1934年夏秋之交,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安福县大部分苏区失陷,只剩下泰山一小块根据地。

1934年7月,莲花、萍乡、安福三县县委负责人在钱山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成立莲安萍中心县委。

8月,中共安福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武装被迫退入泰山,莲安萍中心县委成立,驻文家村。

莲安萍中心县委所在地房屋,被国民党侵占后,主要的一幢房被烧毁,后栋由于年久失修,损毁严重。

湘赣红军独立三团驻地旧址位于泰山乡月家村瓦溪自然村,建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

1934年9月,根据地逐步被白军占领,只剩下永新牛田、安福泰山等十几块被分割的根据地。

在此形势下,省委决定放弃永新、牛田等几小块根据地,将党政军机关和军区所辖的主力部队向武功山转移。

于是,独立第3团从永新石灰桥地区突围,向莲花、萍乡、安福等地转移。

10月下旬,湘赣独立第3团由萍乡青龙山转移到安福泰山根据地,与莲安萍中心县委会合,驻泰山乡月家村瓦溪。

11月上旬,在粉碎了萍乡保安团的偷袭后,随省委、省军区向泰山区的长源头、芦台村一带转移。

当时驻军的老宅,上世纪70年代均被拆除,并建成了新房,后墙大部保持完整,上有十多处枪眼。

安福县革命历史遗址安福县是大革命时期赣西农民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29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将安福划入井冈山根据地;1931年7月至1934年8月,是湘赣革命根据地主要县份;1934年9月至1937年11月,是南方(武功山)三年游击战主要战场;1940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进驻县境南山,指挥江西人民抗日救亡。

毛泽东、彭德怀、陈毅、王震、萧克、陈正人、王首道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与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县有共和国将军7人,革命烈士3098名。

通过2008年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江西试点工作初步认定,全县有革命遗址37处。

其中主要党史事件和主要机构旧址13处,占地面积3662平方米;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2处,占地面积4210平方米;革命领导人故居7处,占地面积1629平方米;革命烈士墓2处;纪念设施3处,占地面积3929平方米。

这些遗址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大革命时期形成的有6处,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有2处;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有革命遗址与革命文物2处,解放初期形成的有3处。

但由于雷电、风灾、火灾、水灾等自然因素和战争动乱、不合理利用、年久失修、管理和保护的缺失等人为因素,不少革命遗址严重损毁,亟待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

一丶革命遗址方志敏指导安福农运工作旧址——复古书院(今安福中学)1927年6月底,省农协执委方志敏同志奉命秘密来到吉安,并于7月初亲临安福指导农运工作。

他一到安福便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代表们对前期全县农运工作基本情况的汇报,并对当时安福农村革命形势以及如何开展农运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7月上旬,在方志敏的直接指导下,在县复古书院(今安福中学)召开了全县农协代表大会。

到会代表40余人,历时2天,方志敏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正式成立了安福县农民协会。

原复古书院院舍在解放前后已拆除,在原址上兴建了安福中学办公大楼。

红五军指挥部旧址——“王屯曹氏祠”位于洲湖镇三湖村曹家组。

1929年11月至12月间,彭德怀率红五军第四、五纵队从吉安县天河及洲湖石门山一带运动至此,在三湖通往吉安官田的“狗爬岭”山上修筑工事,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一天一夜。

大捷后,红五军下山,将军部迁入该祠内休整,并发动群众打土豪。

后该祠成为王屯乡苏维埃政府办公地。

现该旧址门墙及部分标语保存较好,主体建筑遭两次火灾而毁,只剩墙壁。

现存祠旁红五军关押白军俘虏的教化所民房旧址内墙上的标语保存完整。

注:这是代笔搜集的向上级部门起草的报告,后续。

红五军战斗遗址位于洲湖镇三湖村姚岭自然村南面“狗爬岭”山。

遗址面积约二万平方米。

现存军事掩体4处,战壕3条。

另在山南侧吉安县属地山场发现同类遗址数处,保存均较完整。

1929年11月下旬,彭德怀率第四、五纵队运动至该山上构筑工事,设置战场,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分别与山南吉安县官田及山北安福县洲湖两个方向同时进攻的敌人激战一天一夜,重创国民党主力吉安守备十三师、朱耀华十八师成光耀旅及安福工兵营等,取得歼敌三个营、击溃3个靖卫团、缴枪70余支,子弹万发的重大胜利,一举扭转红军在安福、吉安两县的军事局面。

部队下山后,在三湖一带休整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募集物资,建立红色政权。

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机关遗址位于泰山乡文家村。

1934年9月下旬,在国民党军重兵“清剿”下,湘赣军区虽全力抵抗,给敌人以很大杀伤,但终因敌众我寡,根据地逐步被占领,只剩下永新牛田、安福泰山等十几块被分割的根据地。

在此形势下,中共湘赣省委决定放弃永新、牛田等几小块根据地,将党政军机关和军区所辖的主力部队向武功山转移,利用那里的有利地形,与敌周旋,以期打破敌人的“清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