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有表格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剂的分类

胡九林

杀菌剂按作用原理可分为保护型杀菌剂和治疗型杀菌剂。保护剂在植物体表与病原菌接触,能消灭病原菌或防止病原菌侵入植物体内,使植物免受其害;治疗剂能在植物发病后,通过内吸作用或渗透作用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或杀死病原菌,使病株不再受害。按成分及来源,杀菌剂可分为无机、有机及生物杀菌剂。

一、无机杀菌剂主要有无机硫制剂(硫系列、石硫合剂、多硫化钡等) 和无机铜制剂(波尔多液、络氨铜、硫酸铜等) 。均为保护剂,其中硫制剂还有杀虫和杀螨作用。使用成本低、药效可靠,不产生抗药性,但多数不能与其他的常规农药混用。

二、有机杀菌剂

1.非内吸性杀菌剂,属保护剂。

a.有机硫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代森锰、代森锰锌、安泰生、代森环、福美双、福美锌、福美铁等。三氯甲硫基类:克菌丹、灭菌丹等。氨基磺酸类:敌克松,具有弱的内吸渗透性。

b. 芳香烃、取代苯类。百菌清、五氯硝基苯。

c. 有机铜类。绿乳铜、铜帅、琥胶肥酸铜(DT) 。

d. 有机砷类。福美砷、退菌特等,因易产生药害和造成砷残留,已禁止在果蔬上使用。

e. 吡咯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 是非内吸性的广谱杀菌剂, 对灰霉病有特效。主要品种有两个:拌种咯和氟咯菌睛,吡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 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因其作用机理独特, 故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2.内吸性杀菌剂,为治疗剂。

施用于作物体的某一部位后能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运输到作物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作用,具有这种性能的杀菌剂称为“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虫剂有两种传导方式,一是向顶性传导,即药剂被吸收到植物体内以后随蒸腾流向植物顶部传导至顶叶、顶芽及叶类、叶缘。目前的内吸性杀菌剂多属此类。另一种是向基性传导,即药剂被植物体吸收后于韧皮部内沿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向下传导。内吸性杀菌剂中属于此类的较少,只有乙磷铝。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2.1苯并咪唑类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内吸性杀菌剂,由于该类杀菌剂大量和长期的使用,病原真菌对它的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该类杀菌剂的杀菌机制为:首先结合构成纺锤丝的微管蛋白,使微管的形成受阻,从而破坏纺锤丝的功能,阻碍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产品有苯菌灵、多菌灵、噻菌灵、硫菌灵与甲基硫菌灵等。该类杀菌剂对葡萄孢菌、镰刀菌、小尾孢菌、青霉菌、壳针孢菌、核盘菌、黑星菌、轮枝孢菌、丝核菌

等效果较好。

2.2 二甲酰亚胺类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是20世纪70年代初推出的一类广谱性杀菌剂。这类杀菌剂对真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导致菌体形态改变,菌丝顶端产生了不正常的分枝和肿胀。另外,在该类杀菌剂的处理下,病原真菌细胞内的甘油,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内源物的水平会显著提高。如腐霉利、异菌脲、乙烯菌核利等。该类杀菌剂对于防治灰霉菌、菌核病、核盘菌等有特效。

二甲酰亚胺类与芳烃类杀菌剂在化学结构上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化合物,在防病谱上却是相似的;在杀菌作用机理上二甲酰亚胺除没有使菌体细胞壁加厚外,在许多方面又与芳烃类化合物相同,因而二甲酰亚胺类与芳烃类杀菌剂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抗药性。

2.3 有机磷杀菌剂

有机磷杀菌剂是指在化学结构中含有“C-P”键的抗菌化合物,根据它们的抗菌谱可分为两类:磷酰胺类和硫代磷酸酯。磷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以定菌磷为例,定菌磷在菌体内能够进一步转化成一种更毒的分子,从而抑制真菌对氧分子的吸收。硫代磷酸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以异稻瘟净为例。能够破坏菌体生物膜的结构,抑制菌体的生长。产品如稻瘟净、异稻瘟净、乙磷铝(乙磷铝是第一个双向传导的内吸性杀菌剂,进入植物体内移动迅速并能持久)等。

2.4苯基酰胺类

该类杀菌剂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类新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双向传导作用,但以向顶性输导为主。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止尿苷掺入RNA来干扰核酸的合成(特别是r-RNA的合成)来实现的。苯基酰胺类杀菌剂作为防治霜霉目真菌的专用药剂,具有显著的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该类杀菌剂产品如:甲霜灵、恶霜灵、苯霜灵和甲呋酰胺等。由于该类杀菌剂对病菌作用位点单一(只对卵菌类有高效)。一旦作用位点发生突变,药剂即不能在其位点发挥作用,因而导致病菌易产生抗药性。近年来一些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酰胺类杀菌剂的开发成功。如噻氟酰胺、环丙酰胺、呋吡菌胺,噻唑酰胺,硅噻菌胺,氰菌胺等,使这类杀菌剂呈现美好的发展前景。

2.5抑制甾醇生物合成类杀菌剂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发的一大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施药量低和药效期长等优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

2.5.1唑类杀菌剂

2.5.1.1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化合物是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该类化合物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多数三唑类化合物都具有强内吸性、广谱性、长效性和立体性等特性。也是我们广泛应用的一种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中的活性基为三唑环,三唑环能够进入到真菌体内,和菌中的铁卟啉的中心铁,实行原子配对来阻碍铁卟啉铁氧络合物的形成,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代表性的杀菌剂有:三唑酮、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世高)、氟环唑、戊唑醇等。随着三唑酮等老一代杀菌剂出现的活性和抗性等问题,又一批新的三唑类杀菌剂问世,如拜耳公司在2004年推出的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几乎对所有的病害均有效,这些新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结构已经突破了原有此类杀菌剂的传统结构,十分新颖和有效。

2.5.1.2 其他唑类杀菌剂

最典型的有:恶霉灵(为广普性杀菌剂,具有内吸性和传导性,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极为迅速。对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较高的防治结果)、烯丙异噻唑(该药剂为一抗病激活剂)。

2.5.2吗啉类杀菌剂

吗啉类杀菌剂也属于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主要产品有:氟吗啉、烯酰吗啉、苯锈啶等。

2.5.3其他抑制甾醇生物合成的杀菌剂

主要有:氯苯嘧啶醇、啶斑胺等。

2.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杀菌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来源于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srobilurin A,该杀菌剂是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的杀菌剂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锁住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的A TP合成,从而抑制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该类杀菌剂具杀菌谱广,对4大类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均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而且能够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很快降解。尽管该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但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也很快。

到目前为止,Strobilurin 类杀菌剂已有几个品种商品化: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苯氧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氟醚菌酯和烯肟菌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嘧菌酯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即高尔夫球场常用的阿米西达(Amistar)、绘绿(Heritage),该杀菌剂高效、广谱,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层移和内吸作用,几乎对所有的真菌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醚菌酯:醚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且持效期长。对4大类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产品如德国巴斯夫开发的草坪上使用的翠贝。吡唑醚菌酯,如德国巴斯夫开发的凯润。肟菌酯:拜耳公司刚在农业上推出了50%戊唑醇+25%肟菌脂的产品,在美国登记在草坪上的产品名叫做“COMPASS”。

2.7 其他类杀菌剂

2.7.1嘧啶胺类杀菌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