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实验力学-实验报告书
大学力学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力学演示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力学现象的展示,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物体的平衡条件;3. 杠杆原理;4. 惯性现象;5. 动态平衡与振动。
二、实验原理1. 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将两个共点力合成一个合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2. 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合力为零,即处于平衡状态。
3. 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惯性现象:物体具有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5. 动态平衡与振动:物体在受到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周期性振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力学实验台2. 力传感器3. 测力计4. 滑轮组5. 杠杆6. 惯性小车7. 震动平台8. 秒表9. 直尺10. 计算器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使用两个力传感器分别测量两个共点力的方向和大小。
- 将两个力传感器连接到力学实验台上,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点上。
- 使用测力计测量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 将合力传感器连接到力学实验台上,使合力作用在同一点上。
- 比较两个力的合力与实际测量值,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 物体的平衡条件实验- 将物体放置在力学实验台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 使用力传感器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 改变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和方向,观察物体是否保持平衡。
- 分析物体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3. 杠杆原理实验- 将杠杆放置在力学实验台上,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 使用力传感器测量杠杆两端所受的力大小。
- 使用测力计测量杠杆两端所受的力臂长度。
- 计算杠杆两端所受的力矩,验证杠杆原理。
4. 惯性现象实验- 将惯性小车放置在力学实验台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力学课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力学基本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单质点运动规律实验(1)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单质点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滑块、滑轨、小车、计时器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小车质量、滑轨倾斜角度等;③ 启动计时器,释放小车,记录小车运动时间和位移;④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
2. 实验二:刚体转动实验(1)目的:验证刚体转动定律,研究刚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转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刚体、支架、测力计、转轴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刚体质量、转轴半径等;③ 启动测力计,记录刚体受力情况;④ 旋转刚体,记录转动角度和时间;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
3. 实验三:材料力学拉伸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胡克定律。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低碳钢、铸铁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引伸计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拉伸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拉伸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拉伸过程中的伸长量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4. 实验四:材料力学压缩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压缩时的力学关系。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砖、石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压缩试验机、压力传感器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压缩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压缩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压缩过程中的应变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得出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2. 实验二:通过实验验证了刚体转动定律,得出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力学试验报告范文
力学试验报告范文一、试验目的本次力学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材料的拉伸试验,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指标。
二、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采用了一般的拉伸试验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样品,选取长度大于10倍宽度的矩形样品,然后在拉伸机上夹紧样品两端,保证样品位于试验机的中央位置。
接下来,逐渐增加拉伸力,记录下拉伸力和拉伸位移的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当样品断裂后,停止加力,并记录下样品的断口形态。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样品的力学性能。
三、试验数据分析通过对拉伸试验所得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强度指标强度指标是评价材料抵抗拉伸破坏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强度来表示。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的应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即材料开始失去弹性恢复力的能力。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最大抗拉应力。
断裂强度是指材料发生断裂时的最大抗拉应力。
2.塑性指标塑性指标是评价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塑性变形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延长率和收缩率。
延长率是指样品在拉伸过程中断裂前长度与原始长度之比,用于衡量材料的延展性。
收缩率是指断裂后样品横截面积与原始横截面积之比,用于衡量材料的收缩性。
3.韧性指标韧性指标是评价材料在抗拉过程中吸收能量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断裂能和冲击韧性。
断裂能是指材料在抗拉过程中的能量吸收能力,可以通过测定应力-应变曲线下面积来计算得到。
冲击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的抗冲击性能。
四、试验结果经过拉伸试验得到的样品数据可以绘制出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对这条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力学性能。
同时,还可以观察样品的断口形态,进一步评价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五、结论通过对拉伸试验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样品的屈服强度为xxx,抗拉强度为xxx,断裂强度为xxx。
2. 样品的延长率为xxx,收缩率为xxx,表明材料具有一定的塑性。
3. 样品的断裂能为xxx,冲击韧性为xxx,表明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
力学实验报告册
一、前言力学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通过对力学实验的学习和操作,可以加深对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本报告册旨在为力学实验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等内容。
二、实验项目1. 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1)实验目的了解金属材料的拉伸特性,测定其弹性模量。
(2)实验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范围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3)实验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引伸仪、电子天平、标距尺等。
(4)实验步骤①将待测材料固定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调整引伸仪的位置。
②开启试验机,缓慢加载,记录载荷和位移数据。
③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弹性模量。
2.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1)实验目的了解金属材料的压缩特性,测定其抗压强度。
(2)实验原理根据材料的抗压强度公式,测定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应力。
(3)实验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电子天平、标距尺等。
(4)实验步骤①将待测材料固定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调整标距尺的位置。
②开启试验机,缓慢加载,记录载荷和位移数据。
③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抗压强度。
3. 复合材料拉伸试验(1)实验目的了解复合材料的拉伸特性,测定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
(2)实验原理根据复合材料的拉伸特性,测定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
(3)实验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引伸仪、电子天平、标距尺等。
(4)实验步骤①将待测复合材料固定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调整引伸仪的位置。
②开启试验机,缓慢加载,记录载荷和位移数据。
③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
4. 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1)实验目的了解金属材料的扭转特性,测定其剪切弹性模量。
(2)实验原理根据材料的扭转特性,测定其剪切弹性模量。
(3)实验仪器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电子天平、标距尺等。
(4)实验步骤①将待测材料固定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标距尺的位置。
②开启试验机,缓慢加载,记录载荷和扭转角度数据。
③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剪切弹性模量。
初中力学实验报告怎么写范文
初中力学实验报告怎么写范文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并根据测定数据分析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实验。
实验器材
1.小球
2.计时器
3.直尺
4.笔记本和笔
实验原理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小球在不受其他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作用下自由下gt2,其中s表示下落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下落时间。
落。
运用公式s=1
2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放置一小球,并准备好计时器。
2.让小球自由落体,同时启动计时器。
3.记录小球落地所需的时间t1。
4.再次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得到更准确的时间t。
实验数据
经过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得到小球自由下落的时间t=2.3秒。
数据处理与分析
gt2,代入t=2.3秒,已知s=50厘米,可以求解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根据公式s=1
2
大小。
经计算可得g=9.8m/s2。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为9.8m/s2,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实验证明,在不受其他力干预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下落时间与重力加速度有一定的关系,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定律。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力学实验,我深切体会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地实践,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
以上就是本次初中力学实验报告的撰写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哈工大材力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目的:1. 熟悉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冲击试验等常用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3.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等。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实验仪器:1. 拉伸试验机2. 压缩试验机3. 冲击试验机4. 显微镜5. 毫米尺6. 计算器实验材料:1. 钢材:Q2352. 铝合金:60613. 塑料:聚乙烯(PE)实验内容及步骤:一、拉伸试验1. 将材料制备成标准试样,长度约为50mm,直径约为10mm。
2. 将试样装夹在拉伸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所需拉伸速度。
3. 启动试验机,记录试样断裂时的载荷和位移。
4. 计算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二、压缩试验1. 将材料制备成标准试样,长度约为50mm,直径约为10mm。
2. 将试样装夹在压缩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所需压缩速度。
3. 启动试验机,记录试样断裂时的载荷和位移。
4. 计算材料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
三、冲击试验1. 将材料制备成标准试样,长度约为50mm,直径约为10mm。
2. 将试样装夹在冲击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至所需冲击速度。
3. 启动试验机,记录试样断裂时的冲击能量。
4. 计算材料的冲击韧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拉伸试验结果1. 钢材Q235:- 抗拉强度:σb = 480MPa- 屈服强度:σs = 380MPa- 延伸率:δ = 20%2. 铝合金6061:- 抗拉强度:σb = 280MPa- 屈服强度:σs = 250MPa- 延伸率:δ = 12%3. 塑料PE:- 抗拉强度:σb = 30MPa- 屈服强度:σs = 20MPa- 延伸率:δ = 8%分析:钢材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结构件。
哈工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哈工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哈工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引言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中国著名的工科大学之一,其材料力学实验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将对哈工大材料力学实验进行报告,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材料力学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学生对材料力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硬度等,并掌握常见的力学测试方法和设备。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常见的金属材料和聚合物材料,分别进行了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
拉伸试验通过引伸计测量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从而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冲击试验则通过冲击试验机测量材料在受冲击载荷下的断裂韧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拉伸试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
弹性阶段中,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塑性阶段中,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逐渐增大,而应变增大的速度逐渐减小。
最终,材料发生断裂。
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重要参数。
冲击试验结果显示,聚合物材料在受冲击载荷下表现出较好的韧性。
冲击试验机通过测量材料的断裂能量来评估材料的韧性。
结果显示,聚合物材料的断裂能量较大,说明其在受冲击载荷下能够吸收较多的能量,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而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这些结果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进一步讨论除了本次实验所涉及的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材料力学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测试方法和实验技术。
例如,硬度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疲劳试验可以用来评估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寿命和稳定性。
力学测试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力学测试,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强度、硬度等,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力学测试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弯曲测试等。
本实验采用拉伸测试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强度、硬度等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电子天平、游标卡尺、拉伸试验夹具、数据采集系统等。
2. 实验材料:某种金属材料。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材料加工成标准试样,测量试样尺寸,记录数据。
2. 设置万能试验机:根据试样尺寸和材料特性,设置拉伸速度、加载力等参数。
3. 安装试样:将试样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夹具接触良好。
4. 开始拉伸实验:启动万能试验机,使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受到均匀的拉伸力。
5.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实时采集应力-应变数据,并记录。
6. 实验结束:当试样断裂时,停止拉伸实验。
7.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应力-应变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弹性模量: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弹性模量E。
实验结果为E =2.1×10^5 MPa。
2. 强度: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最大应力值,即为强度。
实验结果为σb = 580 MPa。
3. 硬度:采用布氏硬度法测试材料的硬度。
实验结果为HB = 240。
通过本次力学测试实验,得到了某种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强度和硬度等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适用于工程应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试样断裂造成伤害。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确保试样与夹具接触良好,避免出现夹具滑移现象。
3. 数据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应力-应变曲线,及时记录关键数据。
4.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力学测试实验,使我们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HIT-实验力学-实验报告书
HIT-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实验⼒学》课程实验报告书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录实验须知 (2)实验⼀电阻应变计静态应变测试 (3)实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试. (6)实验三散斑法位移测量. (9)实验四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测试 (14)实验五⽩光光弹性试验. (18)实验须知1.实验前必须了解本次实验的⽬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按预约实验时间准时进⼊实验室,不得⽆故迟到、早退、缺席。
3.进⼊实验室后,不得⾼声喧哗和擅⾃乱动仪器设备,损坏仪器要赔偿。
4.保持实验室整洁,不准在机器、仪器及桌⾯上涂写,不准乱丢纸屑,不准随地吐痰。
5.实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若遇仪器设备发⽣故障,应⽴即向教师报告,并及时检查、排除故障后,⽅能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同组同学要相互配合,认真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
7.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具清理摆正。
不得将实验室的⼯具、仪器、材料等物品携带出实验室。
8.实验完毕,实验数据经教师认可后⽅能离开实验室。
9.实验报告要求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实验结果正确。
实验⼀电阻应变计静态应变测试⼀、实验⽬的1 .熟练掌握不同结构表⾯(主要为钢结构和混凝⼟结构表⾯)的电阻应变计的实⽤粘贴技术。
2. 熟练掌握常⽤电阻应变计(可选⽤DH3818或类似电阻应变仪)的桥路连接⽅式以及仪器的基本操作⽅法。
3. ⽤悬臂梁结构测试梁体应变,并与计算应变对⽐,熟练掌握实际结构应变测试的基本⽅法与技术。
⼆、实验器材静态电阻应变计、应变⽚、万⽤表、简⽀梁、端⼦、导线、电烙铁、焊料(焊丝、焊膏)、丙酮、502胶、脱脂棉、砂纸、胶带、⼯具箱(含剥线钳、剪⼑等)、悬臂梁(带砝码)、游标卡尺、卷尺、铅笔等。
力学原理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力学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
2. 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对力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 实验台:用于放置实验器材和记录实验数据。
2. 力学传感器: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3. 力学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4.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弹簧的弹力。
5. 力学模型:用于演示力学原理。
6. 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实验数据。
7. 计算机及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记录和处理结果1.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演示(1)实验步骤: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通过施加水平力使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改变水平力的大小,观察小球运动的变化。
(2)数据处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小球的质量和加速度。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2. 实验二: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1)实验步骤: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别作用在小球上,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数据处理: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计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加深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
3. 实验三:摩擦力演示(1)实验步骤: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通过施加水平力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改变水平力的大小,观察物体运动的变化。
(2)数据处理: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1.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规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或将多个分力合成为一个力。
3.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验证力学原理的正确性。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处理1.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演示(1)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力学实训报告模板电子版
一、实训目的1. 深入理解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增强学生对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环境1. 实验室名称:________2. 实验仪器:________3. 实验设备:________4. 实验人员:________(姓名、学号)三、实训原理简要介绍本次实训涉及的力学原理,包括但不限于:1. 牛顿运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弹性力学基本公式4. 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四、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器材的组装。
2.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3. 实验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过程中所有关键数据,如测量值、计算值等。
五、实训结果1. 实验数据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 计算实验结果,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2.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实验原理。
- 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分析误差来源。
六、实训总结1. 实验心得:- 总结本次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分享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 实验改进建议:- 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七、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封面:- 实验名称:________- 实验班级:________- 实验组别:________- 实验者姓名:________2. 实验报告正文:- 按照实训目的、实训环境、实训原理、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总结等顺序进行撰写。
3. 实验报告附件:- 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仪器照片- 实验步骤图八、实验报告示例以下为实验报告的示例内容:实验名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日期: 2023年3月15日实验班级: 2021级物理学1班实验组别: 1组实验者姓名:张三一、实训目的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
实验力学综合实验报告
v
2 1
(2.3)
而实际测量值由于误差的存在导致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不再有
2 =k1
的关系,而是存在
(2.4) (2.5) (2.6)
2 =k1 + *
的关系。其中, * 为横向应变的截距。同理,应力应变关系也变成
k 1 *
*
的形式。其中, k , 分别为可能的弹性模量和应力截距。也就是说,在进行利用线性表达式 y kx b (2.7) 进行数据点你和的时候,以实际纵坐标值与拟合函数出去截距以外的正比函数的函数值之差,也 即是在所有函数值基础上减去截距值后, 一次为代价换得拟合后的非正比函数型的一次函数斜率, 一次来代替实际值。 以第一、二次试验为例,在表2.2中取出弹性模量列值,将其与拟合值(直线斜率)花在同一图 中,如图2.13、2.14所示
v
-0.5 0.261682 0.263804 0.259036 0.26626 0.270642 0.270423 0.267974
图 2.9 实验纵向应变和横向应变的关系
图 2.10 实验截面正应力和纵向应变的关系
由图2.9和2.10可以看出,拉伸试样的泊松比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0.2694和232.4 GPa .
0.242424 0.179372 0.185053 0.210797 0.216216 0.231148 0.237898
图 2.7 实验纵向应变和横向应变的关系
图 2.8 实验截面正应力和纵向应变的关系
由图2.7和2.8可以看出, 拉伸试样的泊松比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0.2485和229.4 GPa ,根据 经验,低碳钢的泊松比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0.28-0.3和220 GPa 。第一次试验结果拉伸弹性模 量与真实模量很接近,相对误差为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力学综合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力的方法和技术。
2. 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
3. 学会测量重心位置、重心高度。
4. 熟练掌握弹簧弹性力的测量方法。
5. 研究摩擦力的特性和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1. 弹簧秤2. 细直尺3. 细绳和各种典型器具实验原理:1. 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1)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力的合力作用在物体上。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力的和,作用在不同的方向上。
(3)力的平衡条件: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平衡时,它们的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 重心和重心高度(1)重心:物体的每个质点都有质量,它们按一定位置分布在物体内部。
重心是指物体内部所有质点所形成的重力中心,也是物体保持平衡的重心位置。
(2)重心高度:以水平面为基准面,物体重心所在点到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重心高度。
3. 弹簧弹性力的测量方法(1)弹性力:当弹簧变形时,它对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性力。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性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2)弹簧秤:利用弹性力的大小,可以制作弹簧秤来测量重力,简单易行。
4. 摩擦力的特性和测量方法(1)静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两物体之间最大可能存在的力。
(2)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其中一个物体运动,而另一个物体不动。
动摩擦力的大小小于静摩擦力的大小。
(3)摩擦力的测量方法:通过改变物体的倾斜度来改变滑动中某一方向的重力作用量,再测出对应的摩擦力,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求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验(1)将一个光滑水平桌子的一侧放斜,在桌子的高侧沿上挂一个小球,使之自由挂着。
(2)在小球上用一粗线垂直挂一水平木板,用一弹簧秤分别测定木板的重量和弹簧秤受到的重力。
(3)将木板沿桌子坡面挪动,分别用一支细绳与快速脱钩的弹簧秤连接砝码,使得木板静止于桌子坡面上,然后记录数据。
全套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力学实验是物理学科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力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报告将对全套力学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实验心得体会。
二、实验内容1. 力学基本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2)实验原理:通过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分析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3)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天平等实验仪器,测量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分析受力情况。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弹性力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胡克定律。
(2)实验原理:利用弹簧测力计、杠杆等实验仪器,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验证胡克定律。
(3)实验方法:通过改变拉力大小,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分析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胡克定律的正确性,研究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3. 材料力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材料的力学性能。
(2)实验原理:利用拉伸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实验仪器,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3)实验方法:通过拉伸、压缩等试验,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
4. 振动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振动的基本理论,验证振动方程。
(2)实验原理:利用单摆、弹簧振子等实验仪器,研究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验证振动方程。
(3)实验方法:通过改变振动系统的参数,测量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分析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振动方程的正确性,研究振动的基本理论。
5. 流体力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流体流动规律。
(2)实验原理:利用风洞、水槽等实验仪器,研究流体流动特性,验证流体流动规律。
力学试验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力学试验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力学试验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研究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性能。
通过测量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
1. 拉伸试验:测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2. 压缩试验:测量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压强度。
3. 弯曲试验:测量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弯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弯曲试验机、测量仪器等。
2. 实验材料:钢棒、铜棒、铝棒等。
四、实验步骤1. 拉伸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拉伸,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2. 压缩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压缩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压缩,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3. 弯曲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弯曲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弯曲,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拉伸试验:(1)材料:钢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600MPa。
(3)结果分析:钢棒在拉伸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拉性能。
2. 压缩试验:(1)材料:铜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200MPa。
(3)结果分析:铜棒在压缩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压性能。
3. 弯曲试验:(1)材料:铝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150MPa。
(3)结果分析:铝棒在弯曲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弯性能。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力学实验报告引言实验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验力学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应力分布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在受力下的变形特性,并分析其力学性能。
实验一:拉伸实验拉伸实验是实验力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实验。
通过在试样上施加拉力,我们可以观察到试样的变形情况,并测量其拉伸应力和应变。
本实验采用了不同材料的试样进行拉伸,包括金属、塑料和橡胶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等参数,进而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二:压缩实验压缩实验是另一种常见的实验力学实验。
通过在试样上施加压力,我们可以观察到试样的变形情况,并测量其压缩应力和应变。
本实验同样采用了不同材料的试样进行压缩实验,以比较不同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变形特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材料的压缩强度、屈服强度和峰值强度等参数,进一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三:弯曲实验弯曲实验是研究材料在受弯曲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的实验。
通过在试样上施加弯曲力,我们可以观察到试样在不同位置的变形情况,并测量其弯曲应力和应变。
本实验同样采用了不同材料的试样进行弯曲实验,以比较不同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变形特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材料的弯曲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等参数,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四:冲击实验冲击实验是研究材料在受冲击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特性的实验。
通过在试样上施加冲击力,我们可以观察到试样的瞬时变形情况,并测量其冲击应力和应变。
本实验同样采用了不同材料的试样进行冲击实验,以比较不同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变形特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材料的冲击强度、韧性和断裂韧性等参数,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五:疲劳实验疲劳实验是研究材料在长时间循环加载下的变形和破坏特性的实验。
通过在试样上施加交变载荷,我们可以观察到试样在不同循环次数下的变形情况,并测量其应力和应变。
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报告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评估材料的力学特性。
实验采用了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两种方法,通过分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冲击能量吸收能力,得出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脆性等性能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1. 引言力学性能是评估材料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在工程领域中,对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脆性等性能要求较高。
因此,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能够全面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方法2.1 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
首先,将材料样品固定在试验机上,然后施加逐渐增大的拉力,记录材料的应力和应变数据。
最终,根据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等性能指标。
2.2 冲击试验冲击试验是评估材料抗冲击能力的重要方法。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冲击试验机进行测试。
首先,将材料样品固定在冲击试验机上,然后通过释放重物,使其自由落下,冲击样品。
记录样品在冲击过程中的吸能能力,得出材料的冲击韧性和能量吸收能力。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拉伸试验结果通过拉伸试验,我们得到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根据曲线的形状和特征,我们可以得出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强度。
同时,曲线的延展性较好,没有明显的断裂点,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
3.2 冲击试验结果冲击试验结果显示,材料在冲击过程中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
这意味着材料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有效地减缓冲击力的传递,降低事故和损坏的风险。
4. 结论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我们得出了材料的力学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冲击能量吸收能力,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这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力学试验报告模板
力学试验报告模板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力学试验掌握和熟练使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加深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器材1.弹簧测力计2.双臂杠杆3.测量尺4.挂钩5.刻度尺6.实验支架实验原理双臂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为:F1l1 = F2l2其中,F1为第一次测定的力的大小,l1为第一次测定的力臂的长度,F2为第二次测定的力的大小,l2为第二次测定的力臂的长度。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未知的力或力臂的数值。
实验步骤1.将双臂杠杆固定在实验支架上,并调整其水平度;2.取一个质量在100g左右的物体,将其挂载在双臂杠杆的左侧;3.调整右侧的力臂长度,使得双臂杠杆平衡;4.记录右侧力臂的长度值;5.更换物体,重复步骤2-4,记录相应的数据;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7.根据实验原理的公式,计算出力臂等未知参数的数值;实验结果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并使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计算,得出以下结果:物体质量(g) 左侧力臂长度(cm) 右侧力臂长度(cm)物体1 100 10 5物体2 150 6 8物体3 200 5 10通过计算可得:1.物体1所施加的力F2为120g,右侧力臂的长度l2为2.5cm;2.物体2所施加的力F2为225g,右侧力臂的长度l2为3.0cm;3.物体3所施加的力F2为320g,右侧力臂的长度l2为4.0cm;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双臂杠杆测量未知力的方法,同时也熟悉了数据的处理和原理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实验中各器材的使用和保养,力学试验时需要加倍小心和谨慎,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力学实训模型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本次力学实训旨在通过搭建和操作力学模型,加深对力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实验原理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力学原理:(1)力的合成与分解(2)力的平衡(3)杠杆原理(4)摩擦力(5)浮力2. 实验设备(1)力学实验台(2)各种力学模型(杠杆、滑轮、斜面等)(3)测量工具(弹簧秤、直尺、游标卡尺等)三、实训过程1. 杠杆实验(1)搭建杠杆模型,调整支点位置(2)分别施加不同大小的力,观察力臂长度与力的关系(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杠杆原理2. 滑轮实验(1)搭建滑轮模型,调整滑轮位置(2)观察滑轮的受力情况,分析滑轮原理(3)测量滑轮半径,计算滑轮的力矩3. 斜面实验(1)搭建斜面模型,调整斜面角度(2)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分析斜面原理(3)测量斜面长度和高度,计算斜面坡度4. 摩擦力实验(1)搭建摩擦力模型,调整摩擦系数(2)观察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分析摩擦力原理(3)测量摩擦力大小,计算摩擦系数5. 浮力实验(1)搭建浮力模型,调整物体密度(2)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分析浮力原理(3)测量物体密度,计算浮力大小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杠杆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力臂越长,所需施加的力越小,符合杠杆原理。
2. 滑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提高力的利用率。
3. 斜面实验:实验数据表明,斜面坡度越大,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越快。
4. 摩擦力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积和摩擦系数有关。
5. 浮力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力学实训,我深刻理解了力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搭建力学模型、测量数据、分析问题。
同时,我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严谨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关于力学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力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工程、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力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完成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力学实验项目。
二、实验内容与设计本次实验项目为“新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该系统旨在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测试精度:采用新型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精度和可靠性。
2. 拓展测试功能:开发多功能测试模块,实现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全面测试。
3. 降低测试成本:优化实验设计,降低实验设备和运行成本。
三、实验原理与设备1. 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材料力学基本理论,采用新型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对材料进行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力学性能测试。
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材料选择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实验设备:本实验所需设备包括:- 新型传感器:用于采集材料的力学信号。
-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处理和存储实验数据。
- 实验台架:用于固定和支撑材料试样。
- 标准材料试样:用于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
四、实验步骤与过程1. 试样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标准材料试样,并确保试样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 传感器安装:将新型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台架上,确保传感器与试样接触良好。
3. 信号采集与处理: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采集材料的力学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
4.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力学性能测试。
5.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开发出一套新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全面测试,测试精度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
2. 结果分析:(1)新型传感器在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采集材料的力学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力学》课程实验报告书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年月日目录实验须知 (2)实验一电阻应变计静态应变测试 (3)实验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试 (6)实验三散斑法位移测量 (9)实验四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测试 (14)实验五白光光弹性试验 (18)实验须知1.实验前必须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按预约实验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室,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席。
3.进入实验室后,不得高声喧哗和擅自乱动仪器设备,损坏仪器要赔偿。
4.保持实验室整洁,不准在机器、仪器及桌面上涂写,不准乱丢纸屑,不准随地吐痰。
5.实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若遇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向教师报告,并及时检查、排除故障后,方能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同组同学要相互配合,认真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
7.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工具清理摆正。
不得将实验室的工具、仪器、材料等物品携带出实验室。
8.实验完毕,实验数据经教师认可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9.实验报告要求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实验结果正确。
实验一电阻应变计静态应变测试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不同结构表面(主要为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电阻应变计的实用粘贴技术。
2.熟练掌握常用电阻应变计(可选用DH3818或类似电阻应变仪)的桥路连接方式以及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3.用悬臂梁结构测试梁体应变,并与计算应变对比,熟练掌握实际结构应变测试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二、实验器材静态电阻应变计、应变片、万用表、简支梁、端子、导线、电烙铁、焊料(焊丝、焊膏)、丙酮、502胶、脱脂棉、砂纸、胶带、工具箱(含剥线钳、剪刀等)、悬臂梁(带砝码)、游标卡尺、卷尺、铅笔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用万用表测量各应变片电阻值,选用电阻值差在±0.2Ω的应变片2)将试件粘贴位置用细砂纸打成45°交叉纹,并用丙酮蘸棉球将粘贴位置擦洗干净直到棉球洁白为止,按图示布片,用钢笔划线晾干后用棉球擦一下。
3)一手捏住应变片,一手拿502粘贴剂瓶,将瓶口向下在应变片基底底面上抹一薄层粘结剂,试件贴片基底底面上抹一薄层粘结剂,涂粘结剂后立即将应变片底面向下平放在试件贴片部位上下班,并使应变片基准对准方向线,将一小片聚氯乙烯薄膜(0.05~0.1mm厚)盖在应变片上,用手指按应变片挤出多余粘结剂(注意按住时不要使应变片移动),手指保持不动约1分钟后再放开,轻轻掀开薄膜,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否则需重贴切。
注意:胶粘剂要适量,过多,则胶层太厚影响应变片感知性能,过少则粘结不牢,甚至压坏应变片敏感栅。
4)待胶片风干后,用万用表检查应变片是否通路,如属敏感栅断开则需重贴,如属焊点与引出线脱开尚开补焊。
将引出线与试件轻轻脱离。
5)将测量导线用胶布固定在简支梁试件上,使导线一端与应变片引出线靠近,并事先将导线塑料皮剥去的约3mm和涂上焊锡,然后用电烙铁将应变片引出线与测量导线锡焊,焊点要求光滑小巧,防止虚焊,再用万用表检查应变片是否通路,然后用兆欧表检查各应变片(一根导线)与试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对用公线的各应变片只检查公线与试件之间的绝缘即可。
)应大于200兆欧为好。
将导线编号,画布片和编号图。
导线应布置整齐。
6)用烙铁熔化石蜡覆盖变片区域,作防潮层,再检查通路和绝缘。
7)将导线的另一端联接到静态电阻应变仪上,按照接线图连接仪器,把应变片接入仪器中调平衡;8) 在简支梁上分别把应变片用全桥和半桥接入应变仪对梁逐级加载,记录数据,计算其数据。
四、注意事项1) 注意不要被502胶粘住手指或破肤,若被粘上可用丙酮浸泡洗掉。
2) 每完成一步,都需要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保证应变片不错,且可测。
3) 注意电烙铁置放地方,不要烫伤或烧坏其他实验器件。
4) 不能带电工作。
桥路检查后,才能通电。
5) 贴有应变片的构件总处在某一温度场中,当温度有变化时,会造成应变片每感栅电阻的变化,这种电阻温度效应,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可近似看作与温度变化成正比,即/|T T R R T α'∆=∆。
实验中应采取措施,进行温度补偿。
补偿方法为用一片应变片作为补偿片,把它贴在一块与被测构件材料相同但不受力的试件上。
在电桥的连接上,使用工作片与补偿片处于相邻的桥臂中,如图3所示。
五、实验过程与实验数据基本过程:选取一个应变片,并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值保证在120Ω附近。
选取试件粘贴位置并用细砂纸打磨干净,并用丙酮蘸棉球擦洗,用铅笔划出方向线。
用502胶将应变片对准方向线粘贴,同时粘贴焊头(在试件应变片前方处的用胶带缠绕一圈),并再次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值保证在120Ω附近。
将导线与应变片焊上,将导线的另一端联接到静态电阻应变仪上,按照四分之一桥线路连接仪器(补偿块部分线路已连接好),把应变片接入仪器中调平衡。
对梁逐级加载和卸载,进行4个循环,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1)构件尺寸:宽b=5.730cm ,厚h=0.924cm ,应变片距自由端L=20.600cm 。
(2)所加砝码重量(按加载顺序):956.8g 、966.3g 、967.3g 、961.6g 、964.0g 。
(3)应变片灵敏系数为2.12,试件为Q235钢材,E=210MPa ,μ=0.3。
(4)所得到的ε除以灵敏系数2.12,同时还要乘以2/2.12(由于电阻应变仪默认灵敏系数为2)。
六、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理论值:设在自由端所加荷载为P ,则2266M PL PL bh W bh σ===,26E EM PLbh σε==理。
因此可得到每次加载后的理论应变值(με)分别为0、11.3、22.7、34.1、45.4、56.8。
将理论值与所测得的4次循环的实验值绘图如下:六、 结 论(收获、疑问或总结等)1、与理论值相比较,4次循环荷载-应变的图像变化趋势均保持一致,但前3次循环在荷载下产生的应变值均大于0,表示构件应变片粘贴处处于受拉状态,第4次循环卸载时部分应变值小于0,表示处于受压状态。
2、实验过程所加砝码重力作用线与构件未保持垂直产生偏心;加卸载过程由于人员走动等因素砝码无法保持静止;读数由于漂移过大无法精准;应变片粘贴时应变片粘贴位置以及方向存在误差等等均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除了第4次循环外,前3次循环应变值曲线均与实际值较为接近,可以推测第4次循环中出现较大误差,数据应舍弃。
图1:4次循环加载卸载所对应的实验应变值及理论值图应变值/με实验二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试一、实验目的1.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中敏感元件的接线方式。
2.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与测试仪表的接线与使用技术。
二、实验仪器应变片、静态电阻应变仪、材料试验机、简支梁。
三、实验任务以电阻应变片为转换元件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主要由弹性元件和粘贴于其上的电阻应变片构成。
由于被测物理量(如荷载、位移、压力等)能够在弹性元件上产生弹性变形(应变),而粘贴在弹性元件表面的电阻应变计可将感受到的弹性变形转化成电阻的变化,这样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就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
传感器中感受被测物理量的弹性元件是其关键部分,结构形式有多样,旨在提高感受被测物理量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测量拉力或压力的传感器,其弹性元件常采用空心圆柱,以便于粘贴应变计和易于热处理淬透。
但壁厚不宜太薄,以防承受压力时失稳。
图1 布片方式图2 连接方式柱式拉压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如图1所示,应变计粘贴在圆筒中部的四等分圆周上,共四个轴向片和四个横向片,将它们接成图2的串联式全桥线路。
当圆筒受压后,其轴向应变为,各个桥臂的应变分别为1423t t εεεεεεμεε==-+==+由上式得到读数应变为2(1)d εμε=-+由此可知圆筒的轴向应变为2(1)dεεμ=-+如果圆筒截面积为A ,则压力与读数应变之间的关系为2(1)T dEAF εμ=-+由上式可知,压力和应变成线性关系。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计算结果。
实际上截面积A 在加载时是变化的,因此每一个传感器的读数应变与力的关系都要由严格的标定试验来确定。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放置传感器将量程为10吨的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放置在材料试验机上,调整传感器位置,对准重心。
材料试验机吨位为50吨,加载速度可选为0.05mm/min 或0.1mm/min 为好。
2)导线连接传感器的四个线头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使用万用表测得红白、蓝黄阻值为700欧姆,红(或白)蓝、红(或白)黄阻值为525欧姆。
其中700欧姆为测得阻值为单个电阻的阻值,如左下图所示,即两端阻值为R 。
而525欧姆表示的是下中图所示,即两端阻值为3R/4。
将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与电阻应变仪使用全桥法连接,传感器700欧姆的两个线头如右下图交错接入电阻应变仪的端头。
RRRRRRRR两端阻值为R (700)两端阻值为3R/4(525)Ω700Ω红黄白蓝3)仪器调节调整传感器位置,预调平衡,使应变仪指示值(初始值)为零,然后加载,这时仪器指示值偏离原点,再卸载,观察仪器指示值的回零情况,反复操作5个循环,观察其重复性情况,如重复性不好,检查线路连接和应变片的接触状况是否良好。
4) 数据记录仪器调整好后,记录实验数据。
反复加载5个循环,读数5KN记一个应变值,加载至8吨即可。
数据表格自行设计,测量的内容都记录在表格内。
5)数据处理分析分析误差原因及误差大小,与理论值比较。
五、注意事项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桥路接入方法。
2.液压材料实验机读数相对稳定后,才读数。
六、实验过程与实验数据基本过程:将量程为10吨的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放置在材料试验机上,调整传感器位置,对准重心。
用万用表测得传感器红,黄,蓝,白四个线头之前的电阻值,并按照全桥法连接。
调整传感器位置,预调平衡,加载速度选为0.2mm/min,加载至8吨后卸载到0,反复5个循环,每5KN记一个应变值。
实验数据:六、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将4个循环加卸载所得到的的应变值绘图如下:0102030405060708090应变值/-1*με加载值/k N0102030405060708090应变值/-1*με加载值/k N0102030405060708090应变值/-1*με加载值/k N010203040506070809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应变值/-1*με加载值/k N七、 结 论(收获、疑问或总结等)1、由实验数据及形成的图表可以看出,除个别偶然的读数误差外,4个循环中压力和应变都近似成线性关系,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一致。
2、由于加载和卸载时荷载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所以通过电阻应变仪肉眼读数容易产生读数的偶然误差(如循环2、3)。
3、通过比较4个循环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得到的应变值均较小且十分接近,因此该传感器具有足够的灵敏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