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空气》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讲稿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认识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63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空气》。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是: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本节课要落实的是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的特点,为学生理解纸风车的转动和3-4年级更深入的研究空气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周围处处有空气,对于空气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特点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空气能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特点缺少实际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空气的特点。
1/ 51科学态度目标:能在探究空气特点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乐于合作、尊重事实、愿意倾听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难点:理解空气能向四面八方流动。
五、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借助物体或使用简单实验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塑料袋,杯子等分组实验材料和蚊香、火机学生准备:塑料袋七、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老师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万物生存离不了。
学生猜到是空气。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
随机板书:2.认识空气2/ 52(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空气有什么特点?(1)探究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教师出示有空气的烧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怎样研究空气有什么特点呢。
青岛版科学 一年级下册:1.2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教案设计意图:平时,我们常常提到空气。
那空气到底在哪儿呢?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
让学生动手反复地实践,通过捕捉空气、手帕不会湿、吹泡泡、捏鼻子等游戏,把抽象的空气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作用很大,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它。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到处都有空气,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操作用品:(1)方形金鱼缸一个,透明水杯一个,手帕两条。
(2)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两个,蜡烛两支。
2、学生实验用品:每个学生一个塑料袋,一个装有水的杯子,一只吸管。
步骤: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1、捕捉空气游戏。
(1)给每个学生一个塑料袋,让学生想办法让塑料袋鼓起来。
感知教室里面有空气。
刘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塑料袋变得大大的、胖胖的,好吗?(学生动手操作,在教是室里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怎样让袋子变胖的呢?(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反复实验,让学生感知教是室里到处是空气。
(2)老师和学生再到室外找空气。
让学生感知到处都有空气。
教室里面有空气,那走廊上有没有空气呢?(学生回答)请小朋友把袋子里的空气放掉,到走廊上找一找,看看走廊上到底有没有空气。
以此类推,带学生到操场上、大型玩具里、树下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空气的?(学生回答)让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提问:看一看,空气看得见吗?摸一摸,空气摸得着吗?尝一尝,空气有味道吗?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味道,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躲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做游戏。
2、教师演示小魔术——手帕为什么不会湿?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1)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让学生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2)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2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2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热情。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了解认识空气的特点,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知道空气的传播方向。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找空气。
教学难点:2.学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1.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纸杯,气球、蚊香,蜡烛。
2.教学准备:袋子人手一个,气球,瓶子,蚊香,蜡烛没组一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周围有空气,今天我们来认识空气。
二、讲授新课(一)空气有什么特点1.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牛奶和空气有什么区别,并完成如下表格。
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观察并完成表格,老师总结空气的特点:空气没有颜色。
2.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怎么知道空气的味道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讨论验证空气味道的方法。
学生回答验证空气味道的方法:闻。
老师总结:你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们就用手来轻轻的煽动空气到自己的鼻子旁边,来闻闻空气是什么气味,并完成实验表格的填写。
学生自己验证空气的气味,老师随堂指导。
3.老师提问:同学们,空气能不能流动呢,我们怎么验证呢?学生分小组讨论验证空气流动的方法:用塑料袋验证,用瓶子,气球验证。
老师小结,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对,现在拿出你的塑料瓶,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去验证空气能否流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结论反馈。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的填写。
老师提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观察空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回答,可以通过看、闻等方法认识空气的颜色,气味等。
老师总结:用看、闻等方法认识空气的颜色,气味等,这就是在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空气的特点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二)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同学们,同过学习,我们知道空气能流动,哪空气到底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怎么流动的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验证空气流动的实验方案。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时《认识空气》。
旨在学生找到空气以后,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本环节有一个活动:空气有什么特点?首先通过与牛奶对比着看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然后用闻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没有气味的;又通过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捏矿泉水瓶,气球鼓起来了,体验到空气是会流动的。
再吹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变化,观察烟的流动,进一步观察空气的流动;借助装玩具、装空气的塑料袋,认识到空气和玩具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和玩具一样,能把空气鼓起来。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空气和水在轻重方向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
2.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提出问题,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能力。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四、说学情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五、说教法和学法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2:认识空气
2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2 .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3 .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4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会流动的。
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难点: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水槽、水、蜡烛、蚊香、牛奶、醋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知识解析】空气能被压缩.mp4。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r展示】展示准备的素材。
【展示】展示谜语,聚焦问题。
说个宝,道个宝,动物植物离不了。
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预设】空气。
【过渡】同学们问答的非常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空气,知道了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存在于固体里,那么空气有什么特点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空气的特点。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空气有什么特点?【组织活动】同学们,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塑料袋去教室门口、教室外面或座位上方捕捉一袋空气。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活动。
【展示】展示一瓶醋,并打开让同学们闻一闻。
【提问】刚才老师打开了一瓶醋,同学们闻到什么气味儿了吗?【预设】酸味。
【提问】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现在请你闻一闻,你手中塑料袋中的空气有什么味道?【预设】没有味道。
【总结】通过我们用鼻子闻,我们发现空气没有味道。
【展示】展示牛奶,并让学生观察。
【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瓶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呢?【预设】白色或乳白色。
【提问】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现在请你看一看,你手中塑料袋中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呢?【预设】没有颜色。
【总结】通过我们用眼睛进行对比观察,我们发现空气没有颜色0【展示】展示气球和塑料瓶。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空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气球上升或下降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空气的奥秘。
2.气压是指气体对于物体表面的压力,它是由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产生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与气压相关的现象是水壶烧开时水蒸气的压力导致壶盖跳起。
3.空气在生物呼吸中起到提供氧气、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例如,当人们呼吸空气时,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参与新陈代谢。
4.实验设计: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气压计。将气球吹满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气球的出口,观察气球的变化。当气球内的空气被封闭时,气球会因为内部气压的增加而变得坚硬。移开手指,气球内的空气逸出,气球变软。这个实验展示了气压的原理,即气压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碰撞有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空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空气》这一课是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体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气压的概念、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等。
认识空气说课稿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空气的组成
介绍空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 气、二氧化碳等。
空气的特性
讲解空气的密度、压力、温度等物 理特性。
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阐述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重 要性。
教学方法
01
02
03
实验法
通过实验演示空气的特性, 如用气球和吸管演示压力 差。
讲解法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和特 性,以及与生活实际的关 系。
03
总结词:引导思考
04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让他们意识到空气的 存在以及它的重要性。
展开阶段
总结词:传授知识 总结词:互动讨论
详细描述: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向学生传授有关空 气的基本知识,如空气的成分、特性等。
详细描述:鼓励学生提出他们对空气的疑问或想法,进 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性。
认识空气说课稿
• 主题介绍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效果评估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主题介绍
主题背景
空气是地球上所有生 物生存的必需品,对 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空气的组成、 性质和功能,有助于 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 的意识。
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 重,对人类生活和环 境造成严重影响。
深入阶段
01 02 03 04
总结词:深入探究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空气的应用,如呼吸、燃烧、风力发电 等,让他们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词:培养能力
详细描述: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空气的理解。
总结阶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空气,了解它的存在形式;2.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了解空气的运动轨迹;3.了解空气的作用,了解人与空气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空气的存在形式;2.空气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空气的存在形式与运动轨迹;2.空气的作用。
四、教学方式及方法1.情景教学法结合实验教学法;2.图片、实物展示法;3.定向提问法。
五、教学内容1. 通过实物掌握空气的存在形式使用气球,引导学生识别气球的形状与大小,并提供足够的氧气使气球充满空气,鼓励学生触摸气球,感知气球中的“东西”。
2. 了解空气的运动轨迹通过烟雾、泡沫、灰尘等物质展示空气的运动轨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思考:空气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看到它呢?3. 了解空气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了解空气的作用,如呼吸、保持生态平衡、形成风、支撑飞行等方面,让他们意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老师放一段视频,让学生看看关于自己呼吸到的空气是什么,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上认识到空气的存在。
2.表征空气的形式在学生对空气存在的形式有了初步认识后,老师可以出示有关气球和风筝的图片,并在窗外放上一只风筝和一只气球,让学生观察图片,看看气球和风筝中的是不是同样的物体。
3.演示空气运动为更形象地表征空气的运动,老师可以用大型烟笔,敲出烟雾,并使用灰尘、泡沫等辅助道具,让学生看到空气如何动态地在我们身边流动。
4.学习空气的作用在已经了解空气存在的形式和运动轨迹之后,老师可以采用地理教材或其他科技实验,向学生演示一个简单的空气循环过程。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从感性教学推向了直观概念形成,避免了过多文字的阻碍,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同时用生动的教学法和学生交流,更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
但是,在探究空气的作用及它的构成方面,内容不够深入、精确,因此有待改进。
一年级青岛版科学《认识空气》教案
一年级青岛版科学《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
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
学会描述空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特征。
掌握感受空气存在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塑料袋、气球、扇子、水槽、水、粉笔、土块、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风吹动树叶的视频,提问学生:“是什么让树叶动起来了呢?”引出空气的话题。
2.感受空气的存在(10分钟)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打开袋口,在空中挥舞几下,然后迅速扎紧袋口。
提问学生:“塑料袋里有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袋里装的是空气,从而感受空气的存在。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塑料袋,感受空气的存在。
3.用不同方法找空气(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气球、扇子、水槽等物品。
让学生用这些物品尝试寻找空气,并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找到空气。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法,如用气球吹起来感受空气、用扇子扇风感受空气、把水槽倒扣在水中观察气泡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方法找到的空气的特点。
4.认识空气的特征(15分钟)教师拿出粉笔、土块等物品,与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进行比较。
提问学生:“空气与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形状等特点。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如气球飘起来、风车转动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空气特征的理解。
5.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空气,你们学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存在和特征。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认识空气》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空气的味道、颜色和存在方式2.能够用幼儿语言表述空气的重要性3.能够简单地解释空气对人们的作用教学重点能够说出空气对人们的作用教学难点能够用幼儿语言表述空气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课件2.白板、粉笔3.试演工具材料教学过程1. 切入主题1.老师找出教室里最空旷的地方,让学生们来到这个地方,告诉学生:“现在我们来到了最空旷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水,没有土地,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串串没有空气,大家感觉怎么样呢?”2.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2. 导入知识1.老师板书“什么是空气?”,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呼吸,你们知道吗?我们仰望蓝天,看到云彩,感受到着风,这些都是空气在给我们提供服务,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空气吧!”2.老师播放《认识空气》视频,通过图像、文字介绍空气的味道、颜色、存在方式,学生们跟随视频学习3. 实践操作1.老师出示试演工具材料,让学生动手取一袋氧气,一袋氮气,并出示一张燃烧纸片,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两袋气体都用来做什么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将燃烧纸片点燃,并将氧气和氮气分别吹向燃烧纸片,让学生们观察差异,感受氧气和氮气的不同表现2.老师出示几张有空气的图片,让学生们安装自己的感受,用幼儿语言描述空气的作用,例如:“空气可以让我们呼吸,让花草长大”等等4. 总结回顾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回答以下问题:1.空气很重要,为什么呢?2.空气对我们是有好处的5. 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家自己制作一张空气的插画,可以画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个趣味的实践操作和发散思维的导入,让学生们从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科学知识,增强其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认识空气 一年级下册科学 青岛版
合作探究
观察空气的特点并记录
空气可以流动
空气没有颜色
空气没有气味
合作探究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
质疑点拨
拓展提升
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拓展提升
空气和水有什么不
教学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作
用及特征。
2、了解空气污染的危险性,培养学 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
动物植物都需要。
空气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空气有什么特点?
自主学习
回顾观察方法
二闻气味
一看颜色、形状
三尝味道
2认识空气(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2认识空气(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2认识空气》选自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主要围绕空气的基本性质和作用进行教学。
教材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和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了解空气的透明性、流动性、可压缩性和支持物体的能力等基本特性,并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空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本质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学习空气的质量、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学生在知识方面,对于空气的基本性质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但对于空气的具体性质和作用缺乏系统的认识。
其次,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缺乏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不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此外,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也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例如,部分学生可能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这会影响他们对空气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和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管理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通过家校合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知识。
青岛版科学教案 2、认识空气
【一年级科学教案2】第一单元空气:2.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教学准备:塑料袋,气球,烧杯,扇子,粉笔,报纸,水槽。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有一种东西是人们无法离开的,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谜语: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它是什么?(空气)师:关于空气,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
那现在就请你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空气,认识空气。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空气》二、探究过程。
师:空气和水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很重要,对于水我们已经有了了解,那么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又有那些性质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液体。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特征,上节课我们又验证了空气的存在,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水的这些特征,找出空气的特征呢?学生说,师板书。
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能流动透明气体。
三、全课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请你说一下,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又学到了哪些科学探究的好方法,或者还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师: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它。
板书设计:《认识空气》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液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能流动透明气体。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说课试讲).doc(1)
教学设计《认识空气》一课,是青岛版一年级科学《空气》这一单元的重点课,学生经历多种探究活动,体验用感官观察空气的探究过程,认识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3.培养学生爱提出问题,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会流动等特点。
难点: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教学准备:黑色塑料袋、塑料瓶、蜡烛、火柴、杯子、牛奶、蚊香、气球及相关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准备两个黑色袋子,里面分别套两个白袋子,一个装满玩具,一个装满空气。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神秘的袋子,大家来猜一猜它们里面装的是什么呀?生:我猜那个里面装的是羽毛,这个里面有玩具……师:嗯,这是你的猜测,请坐/它确实有这个特点/对,羽毛的确又轻又软,这是你的想法……(总之,要肯定学生的回答)师:好,找两个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到前面来观察。
(前面摆一张桌子,袋子放上面)师:(指一男一女生到前面来)不能打开呦!(两个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顺势提醒他们)可以摸一摸、掂一掂。
师:好,观察结束。
咱们请这两位同学说一说他们的感觉。
来,女生优先。
生:这个有点沉,里面有点硬;那个很轻,里面不硬。
/这个好像是空的,那个里面有玩具……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你说的很清楚(很具体、很完整)/你是一名出色的小小观察员!师:来,你再来说说你的观察结果。
(生重复的情况下)噢,原来你也是这种感觉,看来它们的特点非常明显。
一个又软又轻,一个又硬又重。
(做成两个小标签分别贴到袋子上)一人一枚小奖章请回。
师:这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呢?打开看看?师: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动手拆开)哇,什么呀?生:小汽车,猪爸爸……师:都是你们喜爱的玩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认识空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63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空气》。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是: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本节课要落实的是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的特点,为学生理解纸风车的转动和3-4年级更深入的研究空气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周围处处有空气,对于空气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特点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空气能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特点缺少实际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空气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探究空气特点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乐于合作、尊重事实、愿意倾听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难点:理解空气能向四面八方流动。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借助物体或使用简单实验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袋,杯子等分组实验材料和蚊香、火机
学生准备:塑料袋
七、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万物生存离不了。
学生猜到是空气。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
随机板书:2.认识空气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
)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1:空气有什么特点?
(1)探究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教师出示有空气的烧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怎样研究空气有什么特点呢。
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来观察空气。
教师又给学生提供了装有牛奶的烧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观察。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其它的方法去看、闻,比如说用手往鼻孔轻轻的扇一扇,用塑料袋捉了空气看、闻等,对创意新颖、方法多的孩子给予表扬。
小组同学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教师进行小结:像刚才用看、闻等方法认识空气的颜色、气味等,就是在观察。
(2)探究空气能流动
教师引导学生捉一袋空气,从袋子鼓鼓的让学生感受到空气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教师接着引导:如果松手后,会发生什么样现象。
并请学生多做几次,引导学生得出空气跑进来,再跑出去,空气的这种特点叫做能流动。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观察空气特点的方法,在实际感受中探究出空气的特点。
)
活动2: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师引导: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老师请了一个好朋友来帮忙--蚊香。
虽然我们看不到空气,但可以根据烟飘的方向,就可以知道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了。
教师点燃蚊香,学生仔细观看,发现烟流向上面、下面、左边、右边、门口、窗外等等,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闻到了蚊香的香味。
启发学生发现空气到处流动,流向了四面八方。
(设计意图:借助蚊香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空气是向四面八方流动的)
2.寻找生活中空气的流动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现象,教师通过课件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空气流动特点的认识,用所学知识理解身边的自然现象。
)
3.体会空气重要性
引导学生先捏住鼻子,再闭上嘴巴,体会有什么感觉?注意提醒学生憋不住
时要及时松开手。
(设计意图:感受空气和人类的关系,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
活动3: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三)小结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空气与人类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收获,有意识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升学习能力。
(四)拓展活动: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课下找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满空气,进行观察比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板书设计:
2.认识空气
没有颜色
观察没有气味
能流动四面八方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