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和标准》2008年版本-中文
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的发布及意义
2 0 年 4 制 订 了 “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支 持 的 地 质 公 园 网 络 工 作 指 02 月 联
南 ” 简 称 世 界 地 质 公 园 网络 ) 为 有 意 申请 加 入 由联 合 国 教科 文 组 织 ( , 支 持 的 地 质 公 园 网络 的 国 家 地 质 公 园 提 供 原 则 指 导 , 已 由 中 国 国 现
的支 撑 点 。
场 所 ; 时 借 重 其 优 美 地 质 生 态 环 境 和 引 人 人 胜 的 自然 景 观 及 不 可 同 再 生 的 稀 世 遗 迹 , 以成 为 人 们 休 闲 度 假 的 场 所 和 健 身 娱 乐 的 区域 。 可 即使 是 已知 名 的 风 景 名 胜 区 , 可 增 加 旅 游 内 容 , 高 科 技 含 量 。 也 提 特 别 是 旅 游 业 方 兴 未 艾 的 今 天 , 能 成 为 支 撑 地 方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可 新 增 长 点 , 当 地 居 民就 业 提 供 新 的 机 会 。 因 为 其 社 会 、 境 、 济 为 正 环 经 效 益 显 著 , 石 激 起 千 层 浪 , 质 公 园 一 经 提 出 , 即 引 起 了社 会 的 一 地 立 强 烈 反 响 , 政 府 到 民 众 , 界 都 十 分 关 注 这 一 新 生 事 物 的 健 康 发 从 各
展 。
( )地 方 经 济 的 支撑 作 用 和 地 方 居 民就 业 是 工 作 指 南 所 特 别 强 4 调 的 。 质 公 园 的 生 命 力 在 于 所 在 地 方 政 府 和 居 民 的 热 情 支 持 , 质 地 地 遗 迹 的 保 护 需 要 经 费 , 园 开 展 面 向 市 场 的 旅 游休 闲 活 动 取 得 回 报 , 公 支 持保 护 , 些 效 益 好 的 地 质 公 园还 对 地 方 经 济 的 发 展 提 供 支 撑 , 有 特 别 是一些贫 困地 区, 乏经济 发展 的动力 , 有新 的经济 增长 点 , 缺 没 这 些 地 区很 难 脱 贫 , 当地 居 民 也 难 以就 业 , 学 旅 游 业 的 开 展 提 供 了 大 地 量 就业 机 会 , 方 财 政 增 加 了 收 入 , 改 变 当地 经 济 落 后 面 貌 能 收 到 地 对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七、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一法律法规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8-0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三地质公园所在地的相关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等;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一合理划定、明确界定地质公园范围1.范围划定的原则地质公园的范围划定要以能够包含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并能实施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方便管理,避免公园规划面积过大,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避免公园内设置矿业权,要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2.范围的表述地质公园的范围除文字描述外,同时要用边界控制点拐点坐标标注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公园范围如有变动必须标明变动情况,并说明变动的理由和原因;3.土地权属及使用地质公园的土地权属应清晰;公园内的土地权利人应服从地质遗迹保护的管理要求,其土地用途应符合地质公园规划,必要时以“契约”“协议”等形式约定;4.勘界地质公园边界及地质公园内的功能区界线,必须使用测绘仪器或GPS定位仪注明误差进行准确勘界,测定边界的重要拐点坐标,并标注在以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的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上根据规模按规划图件要求确定比例尺;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应依照边界类型,设立明确的界线标示碑或标示牌;地质公园勘界的图形与实测数据应建库存档;为便于管理,在保证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边界划定可充分利用山脊线、山谷线、河流中线、水岸、陡崖边线、道路、行政区边界、土地权属边界等具有明显分界特征的地形、地物界线;二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区1.园区、景区在公园范围内,按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地貌的自然分区、交通连通状况,特别是行政辖区的因素,可将地质公园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园区和园区之下的景区;为便于公园统一管理,一个公园的园区应相对集中,数目不宜过多;2.功能区划分功能区的划分应依据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别、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并结合旅游活动的要求,在公园或独立的园区范围内,可酌情划分出如下功能区: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游览区包括地质、人文、生态、特别景观游览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其中:地质遗迹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可划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要有重要拐点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特级保护区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可以安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要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二级、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学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在公园园区范围内,依据地质公园设立前批准的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等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补充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建设单位应确保其建设活动不得破坏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内禁止开山、开荒等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工业开发区;科普教育区:公园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地质科普广场一般设于此区;要考虑景区已有的建设,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开辟专项科普旅游路线等;游客服务区: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服务区的面积可控制在地质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以内;三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应开展对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地质遗迹类型划分可参照附表1;规划应说明公园内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工作现状,并确定近期、中期、长期的工作目标和计划;1.地质遗迹的调查地质遗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公园内应当予以保护的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空间分布;地质遗迹的地质地貌背景,例如构成地质遗迹的岩石、地层,控制地质遗迹形成的构造与外营力作用,地质遗迹所处的地貌类型单元等;能描述和分析地质遗迹形态和性状特征的各种参数;地质遗迹受到破坏与保护的现状;对地质遗迹产生破坏或威胁的自然与人为的影响因素;地质遗迹野外调查的信息与数据采集,应能满足地质遗迹评价和建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的要求;地质遗迹调查应以已完成的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实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载体,以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控制程度;2.地质遗迹的评价与登录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为主并参考有关因素对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将地质遗迹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及省以下级四个等级;按类按级编列公园全部地质遗迹名录,并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档案登录和数据库录入,为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质遗迹数据库办法另订;3.地质遗迹的保护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别划入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中,并有针对性地分别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及保护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与保护措施,使园中地质遗迹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特级、一级地质遗迹的保护责任要落实到人;四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说系统科学解说系统是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其内容包括:户内外解说设施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公园与园区主副碑,解说碑、牌、栏,交通指示牌等,解说员与解说设备的配备,解说出版物公园科学导游图、地质公园丛书、地质公园解说词及主要地质科普路线解说词,科普音像出版物等;要求:地质博物馆:各地质公园都要建立以普及本园区地质景物知识为主,面积相应的博物馆;独立的园区应当建立相应的展室;科普电影馆影视厅:是以科普电影方式向游客介绍公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各公园都要建立适当规模及技术等级的科普电影馆;解说牌:主要地质遗迹景物点都要设立科学、通俗、直观的中英文对照或因地增加其它语种解说牌;每个国家地质公园应不少于50块;有多个独立园区的地质公园,其每个独立园区应不少于30块;导游词:要将编写导游员专用的公园、园区、景区、特设旅游路线的解说词,地质博物馆讲解词列入规划针对不同讲解对象应当编写不同的版本;导游员配备:每个独立园区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导游员,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并订出定期地学知识培训计划及要求每年不少于一周,世界地质公园还要增设外语培训;要编制导游员配备计划和近期实施方案;地质公园丛书:是一套具有地质公园自助导游性质的丛书,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套,公开出版发行;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计划公开出版发行的一套以数字地图为底图、直观显示地质地貌特色的游客用导游图;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张要求另订;五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提升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必须强化;各地质公园必须按要求制定科学研究计划;1.科学研究的原则以提高园区地质、人文、生物资源研究水平,提高地质公园的管理及政策水平,更好地实现地质公园“三大任务”为基本原则;2.科学研究选题的依据紧密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益、保障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主要针对以下领域提出研究课题:园区主要地质遗迹形成原因及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园区主要地质地貌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及评价准则及国内外对比研究等园区主要人文、生物景观资源研究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解说碑牌,导游词编写、科学导游图的编制、科普音像读物编制等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与措施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数字地质公园建设其它3.计划编制要求按规划年限要求编制远期、中期及近期计划,近期3-5年计划要编列研究课题名录并提出实施行动方案包括人员、经费投入等;4.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配备整合现有各方面的研究资源,制定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的合作计划,以及地质公园自身科技人才的配置计划;5.科学研究的经费保障计划要提出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主要渠道、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筹措方式;提出保障研究经费的措施和方案;如以不低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并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争取进入国家科研计划或国际地质研究合作项目以获得资助;6.科研成果的出版、交流与转化要提出主要科研成果的出版途径与方式,提出研究成果转化为本公园建设与管理服务的要求,制定出利用成果参与或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计划,建立姊妹公园的计划等;六科学普及工作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是地质公园设立的三大任务之一;应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基本原则;各地质公园应制订科学普及工作方案;1.乡土科普活动制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乡土科普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组织青少年春、秋游园、夏令营、冬令营及其它专题性科学普及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2.教学实习活动制定面向大中专学生及科研机构在公园内科研教学实习编写论文等活动计划并提出近期3-5年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3.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对客源构成、活动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编制活动计划;七地质公园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用现代科技完善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和管理地质公园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地质公园数据库、监测系统、网络系统的建设;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在公园各景点及重点位置安装监测仪器,建立监测中心,加强对园区的监控管理,确保游客安全,及时发现地质遗迹损毁事件以及地质灾害和火灾隐患等;建立全园的信息网络系统,包括设立在信息中心的主机,设立于公园各处的终端机、信息自动服务台、触摸屏、电子导游系统、大屏幕、虚拟现实系统、面对面信息服务台等设施;实行信息互通,向游客及时提供游览信息、游览指南,引导游客游览、疏导客流等;建立地质公园网站,沟通与各个方面的信息联系,要具有公园及地质遗迹展示、科普教育和地质公园研究平台、远程票务住宿预订服务等功能;通过WebGIS的技术手段将地质公园数据库、地质公园网站和地质公园展示系统、地质公园监测系统整合起来;实现远程科研数据获取,数据检索查询,公园网络营销与服务等功能;八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与人才规划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有序的管理体制,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保障;规划时必须做好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应把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的名称、级别、二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职能等编列清楚,并以公园上一级政府正式批件为据;如公园管理机构与其他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相互重叠时,必须设立专门管理地质公园日常业务的科室;地质公园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特别是地学专业人才,要求世界地质公园5-8人,国家地质公园3-5人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重要保障,必须将公园的人才结构和配备途径、培训计划纳入地质公园的规划;四、规划的成果要求地质公园规划应提交以下成果:一规划文本规划文本是实施地质公园规划的行动指南和规范,应以法规条文的方式、简明扼要地直接表述地质公园规划的结论,规定做什么和怎么做,体现规划内容的指导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文本的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提纲附件1;二规划编制说明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是对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主要内容、编制过程、初审情况等方面的简要说明,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1.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着重说明规划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特点;2.规划编制过程、规划研究情况;3.规划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及主要内容的确定过程与依据;4.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5.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规划的审核情况;6.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专家等意见的情况以及协调、论证情况;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三规划图件及编制要求1.主要附图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地质公园地质图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地质公园规划总图地质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分区图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2.相关图件比例尺原则按如下要求选择小型地质公园:面积≤20km2,图纸比例为1/5000-1/10000 中型地质公园:20<面积≤100km2,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大型地质公园:100<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特大型地质公园: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1/50000-1/1000003.地质公园规划图件基本内容编制要求1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用不同比例的几张图如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组合起来,将本地质公园在全国、全省区、市、全市中的位置和大致范围表示清楚,并在公园所在市的道路交通图上,将距公园最近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以及市中心区到本地质公园大门的联接道路表示清楚;如果是世界地质公园还应用世界地图示意其位置;2地质公园地质图以地形图为底图,按相应比例尺地质图编制要求编制;3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根据面积的大小按规定选用相应比例的地形图,将公园全部范围边界和各园区的界线用测绘仪或GPS进行实测,重要拐点坐标进行编号并标注在图上;测点坐标资料造册存档;此图是政府批准公园面积的依据,也是用图纸计算公园和园区面积的依据;4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是资源现状图,用不同的图例将调查到的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点、水域景点、生物景点、人文景点,分类、分等级标示在相应比例尺的底图上;5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按地质遗迹保护区进行分级如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并用不同的色彩区分表示,特级和一级保护区边界的重要拐点必须用GPS实测,并编号标注在图上,测点资料造册存档;6地质公园规划总图包括所规划的地质公园各园区、主要景区、重要景点以及各园区内的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大门、停车场、标志碑、游客中心、博物馆、重点公共卫生间、餐饮购物场所、观景台等、主要游线道路或其它交通设施的位置、范围、走向等;7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分区图对公园各园区的不同功能进行区划,各不同功能区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人文景观区、自然生态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要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公园建设规划详细规划;8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按附表3将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成图;9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按规划图件比例尺精度要求编制,图面上要有公园范围及有关地物内容的文字标示;10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游客了解公园主要地质景物、安排食宿、交通等的自助导游图;科学导游图以遥感影像图为底图转换成地貌晕渲图,直观地将主要地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重要人文景物的位置,观景点以及博物馆、食、宿、医疗、救护场所的位置表示出来,并将到达这些景点或观景点的交通线路和步行线路表示出来;图面应设计为折叠页形式,以便于游客携带;4.编制规划图件注意事项针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图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注意事项:1在图框内的右下角绘制图栏,图栏内要注明:规划名称、该图纸名称、比例尺、编制单位名称、图号和编制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要有规划项目负责人和制图人签字;2规划正式图纸必须在图框内右上角标注指北针和比例尺;3在目前没有统一图例的情况下,为方便使用,建议所有自然景点景物和天然地物均用小圆圈图例,所有人工设施和建筑物均用小方框图例;四专项研究报告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是从研究角度为规划编写提供更加准确、详尽的理论和实际分析论证依据;其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2;五基础资料汇编主要是规划编制中形成的基础调查资料、资料辑录、数据统计、重要的参考文献等;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国家地质公园;原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试行停止执行;六、附则规划工作由地质公园属地地方政府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合主持,以委托或招标方式进行;由于地质公园规划是一项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承担规划工作的单位必须熟悉地质公园规划的技术要求、具有编制地质公园规划的实际经验,规划编制组成员必须由多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除地质专家外,还应包括相关规划专业城市规划、风景区规划、工程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技术人员,必要时可邀请生态学、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规划单位应将相关工作经历与成果、人员的专业与职称构成、管理体系等材料,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认定;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由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并实施;附件: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2.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自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位置、地理坐标;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指经过当地政府确权的公园范围、边界含主要拐点坐标和面积;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发展规划5年以内、中期发展规划6-10年和远期发展规划11-20年,年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第四条规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公园及公园所在地区已批准的相关规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地质公园文件等;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公园建设史及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第七条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分项目标、分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回顾与展望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回顾与展望2009-04-16 | 作者:骆团结李慧赵逊 | 来源:国土资源情报 | 【大中小】【打印】【关闭】关于如何有效、持续地保护遗迹,长期以来各国地学界的同仁进行了各种思考和探索。
最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欧洲和中国在21世纪初率先通过建立地质公园来解决这一问题。
地质公园是以珍贵地质遗迹为主体,以有效保护、传播地学知识、发展当地经济为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自然遗迹保护模式。
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发展中的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激烈冲突(其本质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人与人的冲突),体现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符合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寻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申请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国家地质公园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中对地质公园的定义作了详细描述,概括起来就是:“地质公园”是一个具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并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便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主要是通过旅游)的区域,应当包含若干各种规模且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或者其中包含了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或美丽的地质体的一部分,这些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事件和过程在区域地质历史中具有代表性。
此外,非地质主题是其整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一些具有生态、考古、历史或者文化价值的遗址。
地质公园的英文名称由Geological Park组合缩写而成,为Geopark。
在2002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执行局年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地学部(现为生态与地学部)提出建立地质公园网络,其日标是:①保持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②进行广泛的地球科学教育;③营造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网络计划每年在全球吸收20个地质公园加入,全球共吸收500个成员。
随即,该网络计划得到UNESCO 的正式认同,其英文名称为“Global Geoparks Network”,或者“Global Network of National GeoParks”,缩写为“GGN”。
武当山地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资源条件分析
仅发 现 7个 恐 龙蛋 科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龙 山一 带 仅 青
地表分布恐龙 蛋 化石就 有 20 0多枚 , 0 估计 总 量在
1 0 0 0枚 以上 , 0 是迄 今 为止世 界 上恐龙 蛋 化石 种 群 最 多 、 布最 集 中、 量 最多 、 存 最完 整 、 分 数 保 规模 最 大 的化 石群 落之 一 。其 核 心 区 已被 列 为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
@ q .o q cr n
o武 当山、郧县 、石鼓 、野人谷 、堵河 源等五个地质公 园申报材料中综合考察报告 ,2 0 。 0 7
第 3期
谭秋 明等 : 当山地 区申报世界地质公 园资源条件分析 武
21 8
的晋 宁期 基 性 岩墙 , 与 全球 罗迪 尼 亚 大 陆 裂 解 事 件 可 相对 比。武 当岩 群 中 的顺 层 掩 卧 褶 皱 和 石 香 肠 构 造 ,
一
。
汉 江 武 当 山段 的 流 水 地 貌 表 现 出 系统 性 和 典 型
性, 由典型 的 冲积 阶地 、 漫 滩 、 床 组 成 反 映汉 江 演 河 河 变 历史 的完 整 剖 面 。据 目前 资 料 , 江 至少 发 育 有 五 汉
武 当 山地 区古 生 物 种类 繁 多 , 前 寒 武 纪 的原 始 从
然保 护 区 的各 1处 , 入省 级 重 点 文 物保 护 单 位 和 省 列 级 自然保 护 区各 1处 。 主要 地质 遗 迹 可分 三 大 类 : ① 地 层 、 石 、 造 、 床 类 ( 称 地 质 基 础 类 )② 古 人 岩 构 矿 简 ; 类 化石 及遗 址 、 生物 化石 类 ; 地形 地 貌类 。前两 类 古 ③ 具有 重要 科学 价 值 , 科 研 、 考 、 普 教 育 类 重 要 资 是 科 科 源, 部分 也具 有较 高 的观赏 价值 ; 者 不仅 是 最具 观 赏 后 价值 的地质遗 迹 资 源 , 且 往 往 也包 含 有 重 要 的科 学 而 内涵 。在 区内众 多 的地 质 遗 迹 资 源 中 , 以恢 宏 大 气 尤 的变质 岩峰丛 地 貌 、 世所 罕 见 的青 龙 山恐 龙 蛋化 石 群 、 郧县 学 堂梁子 早 期 古人 类 遗 址 、 江武 当山 段 的流 水 汉 地貌 、 江 口水 库 和绿松 石矿 床等 , 有世 界 级 资源 潜 丹 具 力 。古 老 的武 当岩群 , 南秦 岭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有 是 具
01地质公园的定义及建立的意义
•01地质公园的定义及建立的意义1.1地质公园的定义地质公园,英文名称为Geopark,(geological park),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开展“地质公园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创立的新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中说,“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
它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址(不论其规模大小)或者拼合成一体的多个地质遗迹所组成,它也许不只是具有地质意义,还有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历史或文化价值。
”我国关于地质公园的正式界定是由国土资源部作出的。
国土资源部2000年77号文件对地质公园定义为: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是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而开展的工作。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八条明确指出: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
• 1.2地质公园建立的意义1.2.1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1.2.2地质公园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提供重要场所1.2.3建立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1.2.4建立地质公园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1.2.5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经济的新模式1.2.6建设地质公园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1.2.1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方式,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
浅谈中国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伊娜;张志光【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4(060)005【总页数】3页(P1177-1179)【作者】伊娜;张志光【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北京,100812;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1 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及分布情况1.1 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概念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是笔者根据中国世界地质公园中申报批准后地域分布状况而提出的一个特殊概念。
目前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从地域分布来看有两类,一类是整个公园范围自成一体,只有一个公园边界。
其次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了公园组成部分被分散在互不相连的区域中,形成了多个独立的公园边界,有些甚至还地跨多个行政区域(跨省、跨市)。
后者笔者定义为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
1.2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地域分布状况(以批准时为据)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地域分布状况按照批准时的状态分为整体型和分散型两类,详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共29家世界地质公园中,分散型地质公园有16家之多,占全部建成的世界地质公园一半以上。
2 中国分散型地质公园面临的国际尴尬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边界问题明确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边界问题是有明确的界定的,并且态度明确。
笔者等以四川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在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进行了首次中期评估。
在中期评估期间,中期评估专家对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分散园区组成,并拥有多个独立边界一事提出了质疑,并转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处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秘书长Patrick McKeever教授对公园边界要求的意见(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创建时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球科学处,目前为自然科学部生态与地球科学处,设有地质公园秘书处,负责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管理)。
随后,北京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与Patrick秘书长取得了联系,并获得了正式回复。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保护开发原则解析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保护开发原则解析
李一飞;田明中;王同文
【期刊名称】《资源与产业》
【年(卷),期】2007(9)5
【摘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网络是力图保护具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的全球体系。
该网络源于20世纪80—90年代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视,最终形成于21世纪初。
与已发展较成熟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计划和"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相比,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保护地质遗迹与服务当地经济、改善当地人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发挥教育科普功能以及尊重所属国主权相结合的特点。
本文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开发保护原则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等对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协调。
【总页数】5页(P97-101)
【关键词】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开发保护原则;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美国国家公园体系
【作者】李一飞;田明中;王同文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化石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荣县青龙山园区为例 [J], 江山;叶勇;彭光照
2.对新时期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特征与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分析 [J], 李红梅
3.基于地质遗迹的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以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J], 程驰
4.基于地质遗迹的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以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J], 程驰;;
5.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冰川冰缘地貌的科学价值及其保护开发研究 [J], 张成功;宁萌萌;袁茂珂;陈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公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地质公园网络安全管理,保障地质公园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地质公园形象和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地质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地质公园内部所有网络设备和网络用户,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公园官方网站、内部办公网络、移动办公网络等。
三、网络安全责任1. 地质公园网络管理部门负责网络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安全责任。
2. 地质公园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网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 地质公园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及网络用户应积极配合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严格遵守网络安全规定。
四、网络安全管理措施1. 物理安全管理(1)对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对重要网络设备进行备份,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3)对网络设备进行物理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2. 网络设备安全管理(1)对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更新、升级,确保设备安全性能。
(2)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设置合理的密码策略,防止非法访问。
(3)对网络设备进行病毒防范,定期更新病毒库,防止病毒感染。
3. 网络访问安全管理(1)对内部办公网络实行访问控制,限制非法用户访问。
(2)对重要数据实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
(3)对网络访问行为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1)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合法。
(2)禁止传播、下载、存储违法信息。
(3)对网络信息进行备份,防止信息丢失。
5. 应急预案(1)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
(2)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五、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全体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
2. 对网络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网络安全管理能力。
3.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网络安全知识。
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
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1. 前言
1.1 地质公园的概念和意义
1.2 地质公园的分类和特征
2. 地质公园的建立
2.1 选址和评估
2.1.1 地质遗产价值评估
2.1.2 生态环境评估
2.1.3 社会经济评估
2.2 申请程序
2.2.1 申请材料准备
2.2.2 申请流程
2.3 规划和建设
2.3.1 总体规划
2.3.2 基础设施建设
2.3.3 解说系统设计
3. 地质公园的管理
3.1 管理机构和人员
3.2 保护措施
3.2.1 地质遗产保护
3.2.2 生态环境保护
3.2.3 文化遗产保护
3.3 科普教育
3.3.1 解说员培训
3.3.2 科普活动
3.3.3 教育基地建设
3.4 旅游服务
3.4.1 游览路线设计
3.4.2 旅游设施建设
3.4.3 旅游产品开发
3.5 监测与评估
3.5.1 地质遗产监测
3.5.2 生态环境监测
3.5.3 游客满意度评估
4. 地质公园的国际合作
4.1 加入国际地质公园网络 4.2 国际交流与合作
4.3 品牌推广与宣传
5. 案例分析
5.1 国内典型地质公园案例 5.2 国外典型地质公园案例
6. 总结与展望。
地质公园技术规范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2010-06-30 | 作者:| 来源:地质环境司| 【大中小】【打印】【关闭】国土资发〔2010〕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部有关直属事业单位,部有关司局:为了加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部决定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要求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所在地市或县人民政府组织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编制。
规划编制单位要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附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本着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公园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地质公园特色,统筹兼顾,做好与已有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取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的单位,应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编制规划。
世界地质公园编制规划时,应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并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建设指南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二、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遵循的原则地质公园在编制规划时,要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
要严格限制地质公园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公园的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均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工程建设活动;保护区之外的园区,可依据矿产资源规划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开展对地质遗迹资源不会造成破坏或影响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但需经过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
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重点(一)做好与当地相关规划的衔接。
在切实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做好地质公园规划同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协调好与已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相互关系。
地质公园与自然保护体系
第 &期
魏
遐等 ? 地质公园与自然保护体系
Q" > 1 Q
识! " 经 美 国 国 会 批 准’ 在怀俄明州 # $ %年 &月 "日 ’ % 西 北 部 的 黄 石 地 区 范 围 辟 为资源保护 ( 0 # 1 #2 )* + ,. / , 地’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33 黄石国家公园 ’ 并公布
多的保护地类型 ? 首先从地质公园建立的时代背 景 分 析 开 始 ? 对世界自然保护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梳理? 并总结了 地质公园与自然保护体系的关系 ? 认为地质公园是世界自然保护理念在地质遗迹保护领域的扩展与实施 H 关键词 G 地质遗迹 D 地质公园 D 自然保护体系 D 世界遗产 中图分类号 G C * I ’ I " 4 文献标识码 G J 文章编号 G ! ) ) * K # E ) I A " ) ) * F ) # K ) ! + B K ) *
! 地质公园概念及内涵
地质公园A 是以具有特殊地 质 科 学 意 义? 稀有 F 4 % 0 / 0 3 的自然属性< 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 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 ? 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 与 人 文 景 观 既是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 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H 学品位的观光游览< 度假休闲< 保健 疗 养< 文 化 娱 乐 的 场 所? 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 ? 地质科学研究 与普及的基地 H 地质公园应具有如下内涵 G 地质公园是围绕单一或更多具科学重 要 性 地 点 的 空 A ! F 间领域 ? 其重要性不仅源地质学的原因 ? 还包 括 考 古 学 < 生态 学或文化价值方面的优点 H 地质公园必须具备为了加快社会经济 可 持 续 发 展 所 A " F
地质调查规范
地质调查规范篇一:区域地质调查行业标准-资源勘探常用资料目录区调队法律法规及技术性文件(2006年4月27)质量技术类区域地质调查1、《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2、《青藏高原艰险区(B类区)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3-01)3、《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1—02)4、《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DD 2001-01)5、《火山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1-1998)6、《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7、《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3-1998)8、《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万)》(DZ/T0179-1997)9、《1:5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1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万)》(DZ/T 0158-95)11、《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DZ/T 0094—1994)12、《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GB/T 14158-1993)13、《1:5万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91)14、《1: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GB/58-89)15、《沉积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6、《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7、《变质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8、《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四川省地矿局,1992矿产勘查19、《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 2004—04)20、《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21、《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22、《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 2000—01))2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8—93)24、《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工程地质勘查25、《1:10万~1:20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DZ/T0096-1994)26、《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DZ/T0097-1994)矿山资源储量核实27、《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DD 2002—01)28、《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2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0、《对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31、《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参考提纲》32、《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有关章节内容和附图要求的说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3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环发[2000]27号文34、《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35、《土地复垦规定》区域矿产规划36、《关于开展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3]108号文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编制37、《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文38、《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39、《关于建设项目压履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27号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0、《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3-141、《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42、《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文区域地质灾害规划4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3-344、地质遗迹景观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45、《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1995-5-446、《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附件:<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表>、<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提纲>、<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组织和工作制度>、<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国土资厅发[2000]77号文47、《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2-448、《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2-10-149、《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2-1150、《关于做好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的通知》(附件:<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书>、<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综合报告>、<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文本>、<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世界地质公园的画册>、<世界地质公园的光盘>、<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科学内容展示方案>、<世界地质公园景区(点)说明及标示集<、<遵循的法律及参考标准>),国土资厅发[2003]4号文51、《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工作指南及附件:<国家矿山公园申报书>、<国家矿山公园综合考察基本要求>、<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工作要点>、<国家矿山公园评价标准>),国土资发[2004]256号文,2004-11-1952、《四川省地质公园申报、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45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5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5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测量5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5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58、《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01-93)5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信息工程60、《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DDB9702 )61、《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DDZ9701 )62、《国土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 )63、《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9649-88 )人力资源64、《工人考核条例》,劳动部65、《四川省地矿局人才引进教育培训暂行规定》66、《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及有关实施意见》环境类67、《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68、《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69、《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70、《国家危险物名录》1999-10-17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7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73、《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7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1996-4-175、《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7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8、《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2-10-179、《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7-180、《环境保护法》1989-12-2681、《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8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篇二: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正文-修改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前言为加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技术管理,统一规范调查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制定本技术要求。
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
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办法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4年第03期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以下简称“世界地质公园”)管理,提升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水平,推动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地质公园,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拥有全球或者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和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边界清晰且面积适当的可持续发展区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
第四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全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并作为国家业务主管部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联络世界地质公园相关事务。
县级以上地方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世界地质公园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世界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负责本世界地质公园的日常管理。
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相关活动。
第五条建设世界地质公园,应当坚持统一管理、科学规划、重点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设立世界地质公园专家库,为世界地质公园管理、评审、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技术支持。
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以捐赠、技术支持、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世界地质公园保护、研究、教育及宣传推广。
第二章申报第八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建立世界地质公园项目预备库(以下简称“预备库”)。
预备库申报,由申报区域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填报申请表并向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跨县域的,由市级人民政府向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跨市域的,由相关市级人民政府共同向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当参照上述省内程序,分别向相关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相关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审核后联合报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青海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青海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4-2025)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二零一四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公园位置 (1)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第三条规划期限 (2)第四条规划依据 (2)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4)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5)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5)第七条发展目标 (5)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7)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7)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8)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8)第四章其它景观资源评价 (9)第十一条生物及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9)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 (9)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0)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10)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10)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12)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12)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2)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13)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14)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4)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4)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15)第八章科学研究 (17)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17)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17)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18)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18)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18)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19)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 (19)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及科普影视厅 (19)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19)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20)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20)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21)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21)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2)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 (22)第三十五条科学实践活动 (22)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23)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4)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24)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25)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26)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 (27)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8)第四十一条地质遗迹数据库 (28)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 (28)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 (28)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30)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30)第四十六条环境卫生 (31)第四十七条服务设施规划 (32)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34)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 (34)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37)第四十九条社区行动计划 (3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8)第五十条管理机构设置 (38)第五十一条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39)第五十二条导游员及其培训 (40)第五十三条管理层培训 (40)第五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41)第五十五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4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北缘,行政区划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国家地质公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异同点分析
第6 7卷 第2期2 0 2 1年3月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 V〇l.67 No.2Mar.,2021国家地质公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异同点分析张建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遗迹研究中心,北京,100083W W W. /georev内容提要:地质公园作为21世纪兴起的新生事物,它把地质遗迹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类哦的自然资源加以保护 和利用,是人类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的一项创举,在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知识传播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丫重要的 作用:在中国,地质公园有三个类型:省级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它们之间既有密 切的关联,又各具特征,在理念、管理、标准、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异同 点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过去20年的地质公园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教科 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异同点出发,指出其产生的历史和观念上原因,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关键词: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异同点;对比分析1背景(Background)我国是国际上最早建立地质公园的国家之一, 2000年开始创立国家地质公园随后,参照国家地 质公园的标准和管理,结合本行政区的实际情况,许 多省级行政区在其范围内设立了省级地质公园,到 2019年,已陆续建立了 220多家国家地质公园和大 批省级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在中国的设立,以保护 珍贵的地质遗迹为己任,性质上属保护区,颁布的•系列管理方法和措施与之相对应,使我国许多珍贵 的地质遗迹产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张建 平,2020a),也为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坚 实的基础。
鉴于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国家 地质公园)与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以下简称 世界地质公园)的密切关系但又有较大的不同,本 文将重点分析这两者的异同点。
200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中国 与欧洲地质公园网络联合发起成立了世界地质公园 网络(Globa丨Geoparks Network,GGN),至 2015 年 11月,UNESCO设立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Geoparks Programme, 1GGP),世界地质公园成为UNESCO的一个新的品牌,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U N ESC O Global Geopark,UGGp),同时批准和颁布了 IGGP 章程(S tatu tes of'IGGP)和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操作指南(Operalimial Guideli丨ies for (JGGps).作为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创始国,我国积极开展世界地 质公园的建设,至2020年已建立了 41家(表1),是 目前世界上拥有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 的国家,为世界地质公园在全球发展做出了突出的 贡献。
中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李晓摘要: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保护和发展一、引言(一)地质公园的概念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公园的建立究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地史时期经过地质演化而保存下来的,用于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作为地质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叠加的产物,具有形成的不可逆性,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也是研究和获取地球发展演化历史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唯一来源。
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经建立了122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其中我国已经申报批准有35个世界级地质公园,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拥有世界级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还分批建立了20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的类型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达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比较侧重地质遗迹的相关学科,归纳为经济地质和采矿遗址、工程地质、地球历史、地貌学、冰川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火山学等大类地质遗迹。
2.对中国已建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起来划分出如下类型:地层学遗迹、古生物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类型地质遗迹(又分为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碳酸盐岩溶洞穴、碳酸盐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花岗岩峰林地貌)、冰川学地质遗迹、火山学地质遗迹、水文地质学遗迹、工程地质学遗迹、地质灾害遗迹(地震崩塌和山体崩滑),还可划分出若干亚类乃至更细的类型。
(完整版)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 (2)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3)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 (5)四、规划的成果要求 (15)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 (20)六、附则 (20)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22)第一章总则 (22)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22)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23)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23)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3)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24)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24)第八章科学研究 (24)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25)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6)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7)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7)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27)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28)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28)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8)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
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
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
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标准
第66卷 第4期 2 0 2 0年7月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 V o l.66 No.4July ,2 0 2 0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标准张建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遗迹研究中心,北京,100083内容提要:2015年11月,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品牌,同时颁布了《国际地球科学和 地质公园计划章程》(U N E S C O, 2015a)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U N E S C O, 20丨5丨)),对世界地 质公园的管理、组织架构、标准、申报、评估和再评估及活动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国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始国之 一,拥有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数量居各国之首。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一些地质公园和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对世 界地质公园的概念和标准的理解尚存在偏差,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局面。
本文基于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实际状况,针对肖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教科文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进行解析,尤其对其范围、边界、品牌叠加等方面进行详细 解读,以期对我国今后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标准;解读现代世界地质公园概念提出于20世纪末(世 界地质公园发展历史将另文叙述)。
本世纪初,中国和欧洲分别开始实施国家/欧洲地质公园计划,受 到广泛关注。
2004年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 下,由8个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17个欧洲地质公园 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正式成立世界地质公 园网络(Global Geoparks Network,GGN),世界地质 公园建设拉开了序幕。
那时起,世界地质公园在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由GGN这个国际组织负 责全球世界地质公园事务,在此期间,教科文组织与 GGN紧密合作并提供部分管理和技术支持。
世界 地质公园一贯秉承“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的理念,以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促进科学普及和区 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 民众生活水准的有效手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 注和高度赞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希望加人世 界地质公园大家庭,世界地质公园在全球内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八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工作的函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八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工作的
函
【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土资厅函[2013]1126号
【发布部门】国土资源部
【发布日期】2013.12.09
【实施日期】2013.12.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八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工作的函
(国土资厅函[2013]1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为做好2015年度和2016年度我国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单位的推荐工作,经研究,决定开展第八批(2015、2016年度)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拟申报2015和2016年度世界地质公园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4号)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寻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申请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国家地质公园工作指南和标准》(20lO年4月)的要求做好各项材料的准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申报材料请登录世界地质公园网站参阅和下载。
寻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申请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国家地质公园工作指南和标准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寻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申请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国家地质公园工作指南和标准(2008年6月)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2008年6月)地质公园–促进地球遗产事业,支持地方持续发展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和持续发展前言地质与自然景观对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多样性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类却没有对各种具有国家或区域意义的地质遗迹达成国际共识,也没有针对地质遗迹出台特别的国际条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关于地质公园的倡议反映了许多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框架来提升生命历史重要见证者——地球遗迹、景观和地质对象价值的强烈愿望。
按照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的决定(161 EX/Decisions, 3.3.1),UNESCO “支持成员国的特别努力”,以促进具有特别地质特征的区域或自然公园的发展。
计划加入UNESCO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的国家地质公园,应当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进步、保护环境的战略目标中,把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保护规划考虑在内。
本文为国家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提供了指南。
这些指南是一套关于地质公园积极自愿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标准,申请者须按此指南执行。
当评审某个地质公园加入GGN的申请时,一个独立的专家组将依据这些指南开展工作。
在地质公园动议的倡导下,保护和促进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议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该科学议程是进入21世纪中针对环境和发展而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里约热内卢,1992)上通过的,在2002年于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得到再次确认。
由于地质公园强调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地质公园动议为1972年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增添了新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寻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申请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国家地质公园工作指南和标准(2008年6月)地质公园 – 促进地球遗产事业,保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 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前言地质与自然景观对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多样性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类却没有对各种具有国家或区域意义的地质遗迹达成国际共识,也没有针对地质遗迹出台特别的国际条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关于地质公园的倡议反映了许多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框架来提升生命历史重要见证者——地球遗迹、景观和地质对象价值的强烈愿望。
按照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的决定(161 EX/Decisions, 3.3.1),UNESCO “支持成员国的特别努力”,以促进具有特别地质特征的区域或自然公园的发展。
计划加入UNESCO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的国家地质公园,应当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进步、保护环境的战略目标中,把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保护规划考虑在内。
本文为国家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提供了指南。
这些指南是一套关于地质公园积极自愿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标准,申请者须按此指南执行。
当评审某个地质公园加入GGN的申请时,一个独立的专家组将依据这些指南开展工作。
在地质公园动议的倡导下,保护和促进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议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该科学议程是进入21世纪中针对环境和发展而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里约热内卢,1992)上通过的,在2002年于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得到再次确认。
由于地质公园强调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地质公园动议为1972年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地质遗迹保护中,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运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中心、人与生物圈(MAB)生物圈保护区世界网络、国家和国际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活动紧密协调。
对于欧洲的国家地质公园,UNESCO已经于2001年特许建立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EGN)。
由此,对于欧洲地区,EGN承担了GGN的职能。
UNESCO鼓励在世界的其它地区创建相似的区域性网络,以反映区域状况。
地质公园之间的网络是GGN的重要组成。
UNESCO鼓励任何形式的合作,特别是在网络成员之间的教育、管理、旅游、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等领域。
第一部分:标准1. 规模和设置——如果一个地质公园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之一,就需要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并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便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主要是通过旅游)。
地质公园应当包含若干各种规模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或者其中包含了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或美丽的地质体的一部分。
这些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事件和过程在区域地质历史中具有代表性。
——“地质公园”是一个地理区域,在这里地质遗迹是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整体概念的一部分。
地质公园应当考虑这个地区的整体地理概况,不应当仅仅包含具有地质意义的遗址点。
非地质主题是其完整的一部分,尤其是当它们与景观有关时,地质内容可以展示给游客。
由于这个原因,其中包括一些生态的、考古的、历史的或者文化价值的遗址也是必要的。
在许多地方,自然、文化以及社会历史都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能被分开。
——如果某个地质公园区域完全或者部分与已有的某个区域重叠,如UNESCO世界遗产地或者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在呈送申请前,应当事先取得上述相应机构的许可。
2.管理与地方参与——一个好的地质公园申报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一个管理机构,并有规划。
仅有给人印象深刻和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露头是不够的。
地质公园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必须让游客易于到达,且互相连接,并具有正规公园式管理的安全性。
地质公园应该由指定的地方机构或者一些拥有足够的管理设施、有资质的管理人员和足够财政支持的机构来管理。
——地质公园建设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应该特别强调多个任务组相互协作的理念,并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要有长期的财政支持,要建立专业的管理体系,当然,为了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在地方的政策框架之内进行的。
因此,创建地质公园的动议必须来自地方团体/政府机构,且它们必须有郑重承诺,即制定并实施管理规划,以满足当地人民发展经济的需要,同时保护他们居住地的景观。
如果想得到所在国家的大力支持,让UNESCO的国家委员会了解所有的地质公园提名计划是明智之举。
——地质公园应当做好各项组织安排,这涉及到政府当局、地方团体、私人利益,同时,既包括设计并实施地质公园开发工作的研究和教育机构,也包括所在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计划和活动。
这种合作将促进在这个地区拥有既定利益的不同团体之间的讨论,并鼓励它们建立协作关系;将激发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积极性。
——地质公园的存在对于游客必须是明晰可见的。
这可以通过强化自身的公众宣传理念来实现,包括设计和发布地质公园内遗址的通用商标/标志,发行出版物以及宣传发生在这里的所有活动。
——只有与地方团体开展合作,地质公园内可持续的旅游和其他经济活动才能取得成功。
特别要注意旅游活动必须与当地状况以及自然和文化特征相匹配,必须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传统习惯。
尊重、加强并保护当地文化价值是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许多地区和国家,当建立地质公园时,还要考虑土著居民的习惯。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申报地质公园的准备阶段,要积极征询地质公园秘书处及其地质公园署的建议。
另外,还应当寻求与相关地调局、地方公共与旅游机构、地方团体、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私人利益团体的合作,这样可以拓宽地质公园创建组的成员范围。
这些组织应当在当地科学、保护和社会经济团体中具有代表性。
必须在当地普通民众中进行广泛的民意征询,以提高他们对于地质公园计划的认同,并可以在地质公园申请文件中反映出强大的民意支持。
3. 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 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即:“既能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要的发展”。
——地质公园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经济活动和可持续发展。
寻求UNESCO 帮助的地质公园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这种发展在文化上和环境上是可持续性的。
通过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地区环境,这对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具有直接影响。
同时,将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促进文化繁荣,从而使地质遗迹得到直接保护。
——通常,某个地方的文化遗迹与地质遗迹是有关联的。
例如,在考虑环境的前提下,建立地质公园将刺激地方企业、小公司、房屋建筑业的兴建和发展,开展高质量培训课程,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因为在保护地质公园中的地质资源(如鼓励通过人造化石来代替原生化石进行销售)时,会创造新的税收来源(如地质公园旅游、地质产品等)。
这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附加收入,将吸引私人资本的加入。
“地质公园旅游”是一种与经济有关的、力求成功的、快速发展的学科,是一个旅游业中的新领域,其中涉及密切的多学科合作。
4. 教育——地质公园必须提供和组织各种工具和活动来向公众传播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如通过博物馆、解说和教育中心、地质路线、旅游指南、通俗文学和图件、现代传播媒体等)。
也应当允许开展科学研究,与大学开展合作,以及地质学家与当地居民之间开展交流。
——地质公园教育活动要想取得成功,不仅要依靠旅游计划、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和针对游客的后勤支持,还要依靠与当地居民、媒体记者和决策者的个人交流。
广泛的社团参与合适的能力建设(如游客导游的培训)有助于在普通公众中广泛得到对地质公园理念的接受(以及有助于传播知识和信息)。
当地居民对于建立并维护地质公园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利用各种事件来传播信息,如组织针对学校学生和老师的游览活动、开展学术研讨会,以及面向对环境和文化保护感兴趣的公众和乐于把当地景观介绍给游客的当地居民开展科学演讲活动。
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把地质教育与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因此当地学生必须了解这里的地质遗迹的重要性。
在小学和中学开设地质课程,把当地的地质、地貌和自然地理信息编制其中,将有助于保护地质公园,同时还可增强地区意识、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
地质公园或许就是当地和国家范围内极好的教育工具。
——为了做好地质公园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和开发博物馆、“发现中心”、解说中心和其他创新性新工具,以宣传地质遗迹保护的原理,提升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和将其作为保护地的必要性。
博物馆和中心也应在针对游客和当地参与者开展各种不同教育活动。
——所有教育活动应该围绕整体的环境保护反映出伦理导向。
5. 保护——地质公园并非一定就是一块全新的保护区域或景观地(它可能存在于已有的国家公园或自然公园中),但可以与总体上实行全面保护和管理的国家公园或自然公园有很大差异。
负责任的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要确保其地质遗迹的保护应与地方传统和立法机关的义务协调一致。
是由地质公园所在地国家政府来决定特定地质遗迹或地质露头的保护力度和措施。
——按照国家立法或规定,地质公园应该保护的重要地质特征包括:有代表意义的岩石矿产资源矿物化石地形和景观因为这些地质特征中都包含了各种地学领域的信息,例如:固体地球科学地质经济和采矿工程地质学地貌学冰川地质学自然地理水文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土壤学洞穴学地层构造地质火山地质学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就可以探索和论证保护这些地质遗迹的方法,并可以进行最好的实践。
——地质公园的管理机构要确保有足够的保护措施,通过与相关的法定机构进行协商,要保证能开展有效的保护工作,并提供适当的方法进行自然维护。
对这些遗址的保护要在所在国家单一的管辖范围内。
在符合国家立法或规定的前提下,确定如何保护这些特殊的遗址或地区,正是这个国家应负的责任。
——地质公园必须尊重地区或国家有关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
为了体现出在地质遗迹管理中的公正性,其管理机构不能直接参与地质公园内的地质“产品”的销售(不管这些“产品”是从哪里来的),并且应当从总体上积极抑制那些针对不可持续性的地质材料的交易,包括那些只顾当前利益的地球遗迹、矿物和化石的出售。
在该地质公园内,如果确信无疑属于负责任的活动,以及作为地质遗迹管理的最有效和可持续性的方式,则可允许在自然状态下可以恢复的地质遗迹点,为了科研和教育的需要进行可持续性的地质材料的采集。
在这种原则下进行的地质材料交易(这种交易必须与国家关于地球遗迹保护的立法相一致),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忍受的,当然其前提是,在当地的实际环境下,已经进行了明确的、公开的解释,且能证明对于该地质公园是最好的方式。
这种环境需要GGN一事一例进行辩论和批准。
地质“产品”指的是某种类型的岩石标本、矿物和化石,即一般在所谓的“岩石商店”里进行销售的那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