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川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

合集下载

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方向研究

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方向研究

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方向研究————————————————————————————————作者:————————————————————————————————日期: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方向研究-旅游管理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方向研究李盈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对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强调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休闲的乡村旅游受到追捧,可以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成都市三圣乡“五朵金花”是四川省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的典型,近年来随着三圣乡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利益群体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本文立足于三圣乡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访问对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质性研究分析,从而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的转型升级策略,旨在对三圣乡和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一、引言在中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对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强调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休闲的乡村旅游受到追捧。

来自国家旅游局最新的数据测算表示,目前中国关于乡村旅游的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30千万人次每年,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已超400亿元,游客总数占全国总量的将近三分之一,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GDP的有力增长点。

在此大背景之下拥有“休闲之都”称号的成都市作为全国的农家乐发源地,被评为我国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其中成都市三圣乡“五朵金花”作为四川省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的典型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尤其是这几年随着三圣乡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也表现了出来,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对三圣乡乡村旅游的未来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

本文对三圣乡“五朵金花”的存在问题和转型升级方向的研究不仅会对三圣乡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而且可以对全国的乡村旅游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相关研究综述本篇论文是对三圣乡的五朵金花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转型升级方向的研究,涉及到经济、社会、心理及人类学等多相关个综合学科。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五朵金花”_,对成都农户家乐的探索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五朵金花”_,对成都农户家乐的探索

东篱菊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代诗人陶渊明《饮
酒》诗中的意境,如今正在“天府之国”成都变为 现实。

继成功推出红砂村、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后,锦江 区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又有新亮点 -----东篱菊园.

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紧临幸福梅林,江家菜园地, 菏塘月色,从成龙路到到东篱菊园的路程仅1000米, 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内地形以浅丘台地为主,当地 的村民世代都靠种植菊花为生,春夏秋冬四季菊花, 形成了菊园独有的四季菊园景观。


“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种植欣赏, 形成销售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周末市民们早上出城来,或开私车,或乘公交, 寻一山居农舍,院坝头支两张桌子,放几把椅子, 三五亲朋好友,或打扑克,或搓麻将,或摆龙门 阵(成都人摆龙门阵“有瘾”那是出了名的)。喝 几杯农家清茶,嗑两碟花生瓜子。时近中午,农 舍主人会按传统做法,弄出一桌农家菜肴,什么 麻辣鸡、回锅肉啦、白水兔、水煮鱼啦,再来一 碗豆腐青菜汤,保证原汁原味,绝对绿色食品, 真是要多巴适(舒服)有多巴适!酒饱饭足之余, 再四处看看梅花,观观山景,待到夕阳西下,四 五点钟,这才心满意足,打道回府。

东篱菊园主要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驸马村菊花种 植的传统和规模优势,挖掘菊花的观赏、文化、 经济价值,依托省农科所的技术力量,引导和鼓 励农民规模化、多样化大田种植菊花,引进盆栽 菊花新品种和切花类菊花优势品种,形成1000余 亩、品种100余个,120余万盆的种植规模。同时 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异地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 对区域内农房、景观进行生态打造,完善园区内 水、电、气、光纤电视、道路、污水管网、村卫 生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鼓励 农户依托改造后的农房,自主经营、联营、出租, 引进“赏菊吃蟹”等特色餐饮和多种形式的休闲 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延伸菊花产业链,多 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模式与启示——以成都市三圣乡观光农业发展为例

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模式与启示——以成都市三圣乡观光农业发展为例
田园风光 , 体验 淳朴 的乡风 民情 。观光农 业 的 出现
个新的亮点。成都市政府对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
科学 、 定位准 确 、 管“ 三圣 花 乡 ” “ 县 友 爱 镇 农 科 、郫 村” 等全 国有名 的农 业 旅游 景 点 , 其 是 “ 家 乐 ” 尤 农 发展 规模及水 平均走 在 了全 国前列 , 开创 性 走 出 了
特别 是都 市型观光 农业 在 区位 条 件 的优越 性 、 交通 条件 的 便 利性 、 源 市场 的稳 定性 、 业 资 源 的丰 客 农 富性 等方 面具 有 比较发展 优势 。
通 网络 体 系 ; 是 特 色 资源 突 出 , 二 三圣 乡 花 卉种 植
历史 悠久 , “ 是 中国花 木 之乡 ” 全 乡 9 %农 户从 事 , 0
( ) 筹规划 布局 一 统
的必然要求 。三圣 乡 观 光农 业 的发 展更 加 注 重 个
农 业观光 景 区 布 局 的合 理性 与 否 是 决 定其 生 命力 的关键 。三 圣 乡 观 光农 业 坚 持政 府 统 筹 规划
的发展 战略 。一是科 学定位 , 深入 调研考 察 的基 在 础上 , 合 区域 农业 特 色 优势 资 源 , 结 确定 观 光农 业 发展 定位 ; 二是 统 筹 规划 , 请 各方 面 专家 进 行项 聘 目论证 , 制定 观光农业 发 展构架 ; 三是 严 格审批 , 杜 绝景 点重 复 及 雷 同建 设 ; 四是 分 类 指导 , 因地制 宜 打造风 格各异 、 特色鲜 明 、 位发展 的“ 错 五朵 金花 ” 。
结合 的休 闲观 光 产业 已成 为 成都 市 经 济 增长 的一
作者简介 : 王永志 , l l l  ̄J 省农村科技 发展 中心研究人员 ; 郭红 ,lJ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  ̄l tl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近年来,休闲农业逐渐为人们所熟识,并与旅游、度假、游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相互结合,由提供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转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从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据农业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8月,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14个省市区,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4303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823家,年实现收入806.7亿元,带动就业近200万人,其中农民就业达159.5 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2 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5亿元。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社会富。

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不仅能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还是提供休闲体验最适当的旅游资源。

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因此,生产、生态、生活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实践准则,传统农业也正一改以往的掠夺式生产模式,逐渐向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向转型,日益成为农村二、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

休闲农业是根植于农业、农村、农民并服务于城乡居民的产业。

欧美等国家已发展农业旅游100多年,我国已发展了20多年。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步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并已逐步形成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共同推进的格局。

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产、学、研等各方面的关注。

一、国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1、韩国——周末农场型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

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及相关案例

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及相关案例

②生活舒适——参考案例: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以“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 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为内容建设美丽乡村。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达成村容整洁环境美。按照“绿色、 生态、人文、宜居”的基调,高淳区2019 年以来集中开展 “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 设。对250 多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处理设施、 道路、河道、桥梁、路灯、当家塘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改 造农村道路 190 km,建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112套,铺设污水管网超过 540 km,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3770 t / 天,形成 COD 减排能力 480 t / 年、氨氮 47t / 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63% ,农村生活污水集 中处理率达到 30% 以上。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 转运、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新增垃圾中转站34 座、垃圾分类收集桶 6600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达 85% 以上。
-------建设美丽乡村的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 标,加强工作指导,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科学、量化的评价目标体系,建设一批 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树立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 标杆模式,推动形成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农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加快我 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滕头村曾经是一个“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穷苦农 村。在乡村干部的领导下,努力坚持“艰苦创业,永不满足,一犁耕到 头,实现新跨越”的滕头精神,不断发展休闲农业与绿色生态游,如今 的滕头村是一个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生态发展良好、科教水平不 断提升、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近年来,滕头村先后实施改土造田、旧 村改造、兴办企业和发展三大产业等措施,基本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继获得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生态第一村、世界 十佳和谐乡村和联合国“全球生态 500 佳”等荣誉称号。

成都五朵金花

成都五朵金花

4.“五朵金花” 4.“五朵金花”发展路径
“五朵金花”的构建开始是以花卉产业基地红砂村为切入点,继而通过横向一体 化向花香农居附近的村落拓展,变一朵金花为五朵金花; 后又通过纵向一体化使产业化不断得以拓展,在发展花卉产业的基础上又激发了 乡村旅游产业,同时为积攒发展后劲也在尝试发展现代服务业(如打造成都金港 汽车赛道,培育汽车赛事关联产业和汽车后端市场)。
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是一个 复杂个体,有各种不同属性。 如果企业家能充分挖掘每个 利益相关者各种属性之间的 关系,在设计和重构商业模 式的过程中适当演绎,往往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的经济效益
花卉产值增长 三产收入飙升
国资溢价退出
农业产值上升 农民自产增值
成都“五朵金花”案例解析与报告
1.“五朵金花” 1.“五朵金花”的地理位置
成都“五朵金花” 指的是东 郊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子 ,位于成都市东南,距市区 二环路5公里,占地约12平方 公里:
•红砂村的“花乡农居” •幸福村的“幸福梅林” •驸马村的“东篱菊园” •万福村的“荷塘月色” •江家村的“江家菜地”
“花乡农居” 成为以发展盆 花、鲜花和旅 游业为主导的 “幸福梅林” 国家级风景区 围绕梅花文化 和梅花产业链, 发展旅游观光 “江家菜地” 业 以认种的方式, 把传统种植业 变为体验式休 闲产业,实现 城乡互动
3.“五朵金花” 3.“五朵金花”发展模式

朵金

景观 错 发 建设 建设
润 产业

发 资金来 、渠道多
农民收入增加
附:三圣花乡旅游区全景图
The End 谢谢!
目前,五朵金花有农家乐300 余家,接待海内外游客近千 万人次,经济收入达2亿元。

国内优秀乡村旅游农家乐经典案例分析

国内优秀乡村旅游农家乐经典案例分析

国内优秀乡村旅游农家乐经典案例分析案例一: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住:超五星级湖景别墅玩: 游乐城、欢乐岛主题乐园赏: 农家五绝表演娱: 度假村KTV、原始部落、瀑布游泳池、药浴温泉购:特色购物一条街,汇聚东西南北地区各种驰名特产案例二: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位于城乡结合部,“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三圣乡的五个小村子。

打造了以“五朵金花”为品牌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占地12平方公里,现已成为国内外享用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

这五个村子,各有特色,形成“一村一品一业”产业:花乡农居――红砂村主要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幸福梅林――幸福村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以认种的方式,将土地给城里人认种,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附马村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万福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

“五朵金花”相距较近,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恶性竞争。

案例三:深圳青青世界青青世界是一家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场,为“鹏城十景”之一。

园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景区为分侏罗纪公园、蝴蝶谷、瓜果园、陶艺馆、园艺馆等,另建有欧陆风情的木屋别墅、酒店客户、中餐厅、游泳池、钓鱼池等。

园中的游乐项目有制陶、垂钓、蜡雕、手工纺织、编织中国结、城市农夫、制做唐山彩陶版画、蜡染等,妙趣横生,很能锻炼人的动手能力。

乡村旅游案例(PPT28页)

乡村旅游案例(PPT28页)

“五朵金花”经济发展模式
打造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项目模式 探索休闲经济、产业支撑的发展模式 开创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的模式 创立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生活模式 搭建融资平台,引导民间积蓄投资模式 实现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飚升“双赢”模式
“五朵金花”发展措施
理念领先,创新务实,重视合力推进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益 营造特色,培植亮点,增强竞争能力 文化搭台,创新品牌,提升品位档次
江家菜地面积约5000余亩,田间地头 还用各种果实、四川农谚点缀,竭力营造出 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外有田园,内有书香,衣 食富足,天人和谐的境界。 城里人说,他们不在乎一年能不能从土地 里收回800元钱,在乎的是收获一家人的 精神享受。 孩子们由此认识了五谷,当过知青的人满 足了自己当年的情结。 有的农户与城里二三十户人家有租地关系, 你来我往,都结成了亲戚、朋友。
第三朵金花:江家菜地瓜果青
李白诗歌进菜地 田间地头有李白诗歌的菜地,中国可能不 会太多。 江家菜地就是这样一块菜地,碧绿的竹丛, 隐藏着菜农的房子,高高的石碑,镶嵌着木 板古诗。
乡村、田园、历史、文化, 定格在江家菜地的天地间。
“江家菜地”的菜地文化
第四朵金花:东篱菊园秋无边
东篱菊园契合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田园的内心愿望,其精美的乡村酒店,形成集居 住、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为城市人、旅游者、退休老人提供一个可供长 期包租亦可短居的“乡村酒店”,让人们更多时间品味快乐的乡村休闲时光。今天的东篱 菊园是一处拥有绚丽菊花美景和丰富菊文化的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渡假胜地。
乡村旅游案例
汪红泉
魅力锦江,五朵金花
三圣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距成都市区二环路约5公里,是一个以观 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 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一、国外经典案例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项目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

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旅游产品: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

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

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成都三圣乡花卉市场调查报告

成都三圣乡花卉市场调查报告

成都三圣乡花卉市场查报告2008级环境资源与城乡规划童娟目录引言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三、调查内容与调查方式1.调查对象、调查单位2.调查内容3、调查方式4、问卷调查四、问卷数据分析1、消费者及消费水平方面2.营业主(档主)方面五、就以往数据提出有关花市的相关问题1.花市人均消费三年来的分析2、具体花卉市场问题六、发展对策及措施建议(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花卉产业发展,完善产业政策(二)、合理布局花卉产业,突出成都花卉产业特色,创优品牌(三)、建立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四)、推进科技兴花,培养花卉人才七、参考资料来源“成都三圣乡花卉市场调查报告引言:老成都72行里有:卖盆花卖鲜花。

至今在成都,民间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出售,爱鲜花消费鲜花也是普通市民的习惯。

卖花人自行车载着插满一个个竹筒的鲜花,走街串巷,冬有腊梅银柳,春有玫瑰杜鹃,夏黄果兰茉莉,秋海棠菊花……本文主要是研究成都市三圣花乡花卉市场的总体特征和状况,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主要通过询问业主和消费者自主观察的方式,提出了一点建议和看法。

针对具体的问题,如消费对象、消费者的消费目的、经营者(档主)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推论,并提出该如何更加完善花卉市场。

然后总体分析三圣乡花卉市场的现状。

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的成果得出影响消费者购买花卉的因素和花卉行业环境的总体特征与状况,从而分析得出三圣乡乃至成都市花卉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调查背景三圣乡花卉种植历史源远流长,以花闻名,是成都市政府指定的鲜切花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评为"中国花木之乡"。

2003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在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成功举办,标志着三圣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又迈出了新步伐。

红砂村"花乡农居"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家以川西民居风情与花卉文化为特色的国家从级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辟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观或者在此根抵上开展旅游效劳的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具有普通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1 、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从国民经济开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立,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开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表达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

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造华美,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开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寻觅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 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

徽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表达在建造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造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旅游小城镇开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开展,而经济开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管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味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1 、束河模式—企业参预的旅游小城镇开辟模式案例简介:位于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重要组成局部,于 2005 年入选中国魅力名镇〞。

束河古镇在开辟过程中依靠一个资源、一个企业、一个特色旅游城镇〞的模式,使得得天独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展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小城镇。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范文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范文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刘泽华冉文红陆凯丰玉军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

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一、三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该乡辖区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8347人,其中农业人口16962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

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蔬菜种植6000亩,年产值4000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7306元。

今年4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

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03年10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

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

“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

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

2004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和“花乡农居”,简称“三圣乡——五朵金花”。

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

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朵金花”2005-2006两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4426元增长到目前的7306元。

农家乐案例分析

农家乐案例分析

江家菜地
以时令蔬菜、水果种植为主体,以“休闲、
劳作、收获”为形式,游客到这里认种土地、 认养蔬菜,享受收获的喜悦,体验乡村生活 的惬意与悠闲、辛勤与汗水。游客融入田园, 自得其乐于瓜前李下的自在,纯朴的乡土气 息,令人难忘,令人陶醉。这种“农家生活” 已不在饱含农耕的艰辛,而是超越了种瓜得 瓜、春播秋收的单纯农业产品价值,转变成 为现代都市人体验生活、修身养性的极佳生 活方式。
3、文化润色,产业支撑,推动乡村旅游健康
发展。 是以品质打造品牌 ,是以文化提升产业,三 是以项目促进发展。
THANK
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OU!
阮文佳
贺丹
陈冬梅
荷 塘 月 色
获季节赏画廊、 精品观赏荷塘、 莲花广场、乡 村天空
乡村 天空、 万福 春光 画意 村等
东篱菊园
到东篱菊园不但能赏菊花、品味园中收集的关于菊花的经典 诗句,还能品赏到东篱菊园独特的菊蟹等美食。 景区内满园的菊花配与“红瓦粉墙”的乡村别墅风格的农 居,形成了缤纷的色彩、壮观的场景。 东篱菊园契合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田园的内心愿望,其 精美的乡村酒店,形成集居住、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 特色产业,
老年人可以养生,中年 人可以怡情,青年人可 以养性,小孩儿可以炼 志。今天的江家菜地也 是许多学校的教育基地。
思考
一、三圣乡经营模式 1、“一村一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推进产 业布局特色化。 锦江区充分利用三圣乡花卉种植的传统优势和地处
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抓住花博会的 有利时机,由政府统一规划,打造出“五朵金花”。 2、规划先行,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 村基础设施,把农村建设与发展文化、旅游、观光、 休闲等有机结合起来,多元化投资,适度进行景观 打造,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成都市“五朵金花”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成都市“五朵金花”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川地处长江上游 ,山地和高原 2 %, 川西为高原 , 其余为四川盆
域内气候差异 显著 , ” 十里 不同
多条交通干线通过,形成了成熟的交
具有老成都民居特色的农舍 , 错 致地点缀在花卉生产园中,万亩 与特色农居相得益彰 ,构成一幅/ I 自然和谐相融的绚丽画卷。 3 . 江家菜地 江家菜地位于江复 村, 环境宁静, 乡村景色朴实优雅 耕文化颇为深厚, 原为成都市菜蔬 借助当地蔬菜种植传统,开发蔬 事体验项目。 在这里, 市民可自主 田地进行认种, 休验农耕乐趣, 享 获喜悦, 体验农事劳作。 4 . 东篱菊园 “ 采菊东篱下 , 兜
” 、
化” 有机结合起来, 是人们观赏梅花盆
景、 陶冶品格情操的乡村休闲之所在。 村里的导游小姐 自豪地说 ,幸福村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 以绘画 、 音乐等艺术形态为主题, 地生态 、荷花文化与艺术形式和

“ 东篱菊园” 、 “ 荷塘月色” 等5
的人 口规模 为观 光农业发 展提供 了稳
花” 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以期 项目的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成 都 市锦 江 区“ 五朵 金 花” 休
定的客源市场。
三、 5 个分 景区的景观特点 1 . 幸福 梅林 “ 幸福梅林 ” 位于 幸
项 目建设 背景及思路
朵金花” 的前身是城乡结合部 曼 村” , 也是“ 城中村” 改造的难
实施农机 耕种收 ,可 大大降低 生产成
收 ?作为农业 科技 人员 , 我们有义务结 合落实川农业[ 2 0 1 3 1 1 6 2号《 关于印发四 川省 农业部 I ~ - j ‘ 技术 走基层 ” 活动 实施
方案 的通 知》 的精神 , 为各级领 导和 服 业环境 保护需要 , 以简便高效措施提升 是不错的选择 ; 该区域其他地方 重点打 务基地 当好参谋 。为此 , 就 农业增收的 单位面 积植 物产品生产 , 或以生产布局 路径思考如下。

农业旅游地产开发利益主体关系分析及案例

农业旅游地产开发利益主体关系分析及案例

根据弗里曼(Freeman)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农业旅游地产相关者”可理解为影响农业旅游地产发展或受农业旅游地产发展影响的群体或个体。

农业旅游地产作为农业、地产与旅游相互融合的新型业态,综合型极强,涉及社会经济中的多个行业和部门,其发展每时每刻都关系到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最佳选择是尽一切可能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使其中获益。

农业旅游地产的利益主体一般来说,在农业旅游地产开发阶段主要利益体有三类:政府、企业及原有土地使用人群。

三类利益主体关注目标各不相同,在争取各自利益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影响,最终实现利益的博弈均衡。

利益主体:政府当地政府市农业旅游地产开发中的关键参与者,负责土地资源使用。

征收农民土地获得土地销售权并出售给地产开发商获得土地销售费用,是政府参与与农业旅游土地开发的主要方式。

此外,政府还拥有土地开发与否的决定权,土地资源管理局、拆迁局、城乡建设局、环保局、发改委、规划局、工商局、房土局等政府机构的决策都会影响农业旅游地产在某个阶段的进行与否。

所以开发商需要和各种政府机构进行协商,在获得政府机构的许可之后,方可进行项目开发。

农业旅游地产利益主体的关系综上所述,首先要理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然后才能合理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满足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

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要在农业地产开发中构建利益协调机制,这里包括有效监督与反馈机制、道德约束与合作激励机制、舆论监督机制和诚信评价及居民参与机制。

在农业旅游开发中,政府决定项目的开发与否,同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引导;相关企业完成农业旅游地产开发的主要工作,直接影响项目地块的功能布局、物业构成、产品组合及经营模式等,在满足原有土地使用者及政府利益的同时,成为项目开发最大的受益者;原有土地使用人群虽拥有旅游地产开发中关键资源,却通常在三者利益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推进,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并直接参与土地交易,在土地流转中的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成为土地市场的交易主体。

魅力锦江 璀璨金花——成都市锦江区城乡一体化剪影之一

魅力锦江 璀璨金花——成都市锦江区城乡一体化剪影之一

魅力锦江璀璨金花——成都市锦江区城乡一体化剪影之一佚名
【期刊名称】《理论视野》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成都市锦江区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区内农业资源和景观、乡村民俗风情文化等条件,发展具有农业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在三圣街打造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成为远近闻名的“五朵金花”,走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总页数】2页(PF0002,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城乡一体化:“五朵金花”的启示——成都市锦江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生动实践[J],
2.社保花开映锦江——成都市锦江区大力推进农村社保纪实 [J], 倪雨梅
3.锦江区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告诉了我们什么——关于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J],
4.从"五朵金花"看锦江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 [J], 中共锦江区委党校课题组
5.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考察 [J], 张福元;聂顺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三圣乡花卉产业为例

成都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三圣乡花卉产业为例
川省第一位 , 在成都市经 济作物 中仅仅次 于蔬菜和水果 。三圣 乡
花卉产业 已初步形成了一定 的市 场规模 , 花卉生 产“ 龙头” 企业 也 正在逐步做大做强 , 在壮大 自身的 同时 , 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 。
3 . 花卉 的产业化 .2 2
三圣 乡花卉市场发展始终坚持以花卉 为核心 , 以市场为导 向 , 以企业化运作为主体的原则 , 注重产销一体化 , 通过规模经 营扩大 促进花卉产业化发 展 , 形成 自己的运作 模式 , 龙 头企业 ( 并 即“ 公 司) +农户 ” 模式 , 采用股份合作方式 , 运用工业管理理念谋划 农业 发展 , 以农村专业合 作经 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 , 进传统 促 农业 向现代都市农业转 变。通过市场 资源配置 , 引导 大型花 卉龙
头企 业投资 9 这些大型先进企 业在带来资金 的同时也带来 了先进 的管理技术 , 扩大了三圣 乡的种植规模 , 实现 了花卉 的产业化 生产 和销售 。产业化发展作为支撑体 系 , 为规模化奠定了基础 , 模化 规
2O 年 , 13 红砂村通过放 大花卉产业优势为 突破 口, 3 以省花博会
为 契 机 , 功 打 造 了 国家 A 级 风 景 旅 游 区 。锦 江 区 充 分 利 用 三 成 A 圣乡花卉种植 的传统优势和地处城市通风 口背靠大城市 的地缘优
势, 又创造性地打造 了“ 幸福 梅林” “ 、江家菜地” “ 、东篱 菊园” “ 、荷
花卉 产业 为例 , 通过对 其现 状 、 产 经 营模 式 的调 查分 析 , 结三 圣 乡 生 总
发展 都 市农 业 的先进 经验 , 为成都 市 都 市农 业发 展提 供 一 定 的借 鉴和 启示 , 旨在推 动 成都 市早 日实现“ 界 生态 田园城 市” 标 。 世 l f I 【 关键 词】 市农 业 ; 圣 乡; 都 三 花卉产 业

赴成都_五朵金花_考察报告

赴成都_五朵金花_考察报告

第21卷第2期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V o l 21N o 22007年3月Journa l of Beiji ng A gr i cultural V ocati on Co llege M ar .2007收稿日期 2007-03-05作者简介 执笔人:郭子华(1963- ),男,北京人,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村镇建设处处长、市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

研究方向:农村建设。

赴成都!五朵金花∀考察报告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考察组摘 要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的!五朵金花∀,充分发挥城近郊区的地域优势,将花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成功探索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主新农村的典范。

结合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建议政府在郊区农村地区举办大型涉农会议,强化农村产业规划、突出特色化发展,探索!民俗旅游∀新模式,探索农民就地城市化的新途径。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产业规划;成都市中图分类号 F 32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7252(2007)02-0010-05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是成都市东面的一个城近郊区,商业发达,总人口40余万,其中农民3 7万人。

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背靠城市中心的地域优势,以!五朵金花∀(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为重点,全力发展城郊农村经济,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成功探索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典范。

一、基本情况!五朵金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南锦江区三圣乡,距成都市区二环路约5公里,占地约12平方公里,80%被花木覆盖,村民世世代代以种植花木为生。

2003年9月在锦江区召开!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以后,锦江区为挖掘三圣乡梅、菊、荷等花文化内蕴,将花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三圣乡所辖的5个行政村,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观光区,并命名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

乡村发展案例:成都“五朵金花”

乡村发展案例:成都“五朵金花”

乡村发展案例:成都“五朵金花”一、项目概况五朵金花,指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原三圣乡)的5个乡村,是著名的统筹城乡示范项目,面积12平方公里,距离成都市区二环路5公里,是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包括花乡农居(红砂村)、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东篱菊园(驸马村)、荷塘月色(万福村)等5个景区(村)。

景区先后被国家旅游总局、建设部、文化部、林业局等部门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森林公园”、“省、市首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五朵金花”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二、规划思路与发展方式1.为什么打造“五朵金花”?三圣乡(5个乡村)地处城市通风口绿地,根据规划要求不能作为建设用地,而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粮食产量不高。

因而,锦江区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结合现有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等“五朵金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结合,大力发展都市旅游,整体提升“农家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2.如何打造“五朵金花”?(1)农房改造景观化环境营造上,田园变公园,农村变景区。

以“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理念为指导,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城市通风口的农房,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房屋的外饰改造。

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构成了一道道风景线展现在都市游人的眼前。

(2)基础设施现代化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现代生活设施标准,对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给游人较为舒适的观光、休闲环境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一、基本情况“濯锦之江,源远流长”,以闻名千古的濯锦之江冠名的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人,现辖16个街道办事处。

锦江区至唐宋以来,便因“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而饮誉川西。

近年来,锦江区委、区政府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坚持“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理念,充分利用三圣辖区浅丘地貌的特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性地打造出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为主体的“三圣花乡”。

“五朵金花”占地1万3千余亩,花卉种植面积8千余亩,农户有2821户,农家乐328户,景区内各类旅游景点50余处。

其中,“花乡农居”是西南辖区重要的花卉集散批发地,年销售额达到4亿元以上;“幸福梅林”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梅花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四大梅林之一。

2005年,“五朵金花”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47.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321元。

2004年,“花乡农居”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6年4月,“三圣花乡”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5月,又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其中,“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被评为“2005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朵金花”的成功打造,初步形成了以花卉和新型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为特色的“五朵金花”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主要做法以“五朵金花”为主的三圣花乡景区,是成都市规划的城市通风口、绿化用地,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

过去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景况。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今天的三圣花乡景区已经是“春有百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四季菜花”的优美田园风光、和谐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之路。

(一)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放大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花卉旅游产业。

锦江区立足三圣花乡三百年的种花历史,创新思维,以花为媒,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和城市通风口的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探索了农民不再把离乡进城作为进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新市民”。

如今,“五朵金花”错位发展,竞相开放。

占地4367亩的“花乡农居”,重点发展小盆花、鲜切花,进一步强化作为西南地区重要花卉集散批发地的产业优势。

占地3000亩的“幸福梅林”突出梅花文化,形成梅花食品产业,延伸梅花产业链。

占地3000余亩的“江家菜地”以认种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

占地1700亩的“东篱菊园”突出菊花多品种的种植和大规模的菊园,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

占地1074亩的“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已成为艺术创作、乡村音乐的乐园。

“五朵金花”的竞相开放,形成了锦江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景观。

(二)通过高起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了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变。

锦江区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景观打造,保持了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

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改造农房,对城市通风口的农房以就地改造为主,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进行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为一道道风景线。

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

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建设,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

三是配套设施现代化。

在打造过程中,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终端用户1500户,实现户户通光纤。

四是景观打造生态化。

打造湿地,新建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和迁建牛王庙,形成众多景观、景点,传承人文和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五是开发土地集约化。

对土地严格监管,通过拆院并院、拆企入园、建新拆旧,搞好土地整理,在不减少原有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将集约出的建设用地,用于旅游开发,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

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三)强化文化内涵的注入,大力发展休闲经济,打造以“花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

锦江区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五朵金花”,促进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发展,培植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文化提升产业。

把现代文化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挖掘幸福梅林的梅花传统文化,赋予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内涵,再现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展现东篱菊园“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菊花韵味,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场所,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二是以旅游致富农民。

鼓励支持景区农户依托改造后的农房,采取自主经营、联合经营、出租给有实力的公司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推出赏花、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具备“食、住、行、游、购、娱”功能,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游客的需要。

如今,红砂村、幸福梅林有农家乐近200家,接待海内外游客531万人次,经济收入达1.4亿元。

三是以产业支撑农业。

对花卉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扶持,发展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和1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1个,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3个。

利用幸福梅林种植有230余个品种22万株梅花规模和优势,开发梅花系列旅游产品,形成梅花产业链。

四是以品牌塑造形象。

按照“一村一品”不断推出农业观光新品牌,在保持原生态和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将传统农家乐提升为都市乡村旅游,通过成功举办四川省首届花博会、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申报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不断提升了“五朵金花”旅游环境质量和知名度。

(四)坚持以旅助农、以旅富农,农民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

“五朵金花”的打造,采取了不征地、不拆迁,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经营不进城,就地市民化,保证了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

一是构建农村保障体系。

统一城乡社会保障,把农民全部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2%的失地农民、66%的准失地农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到了“5060”后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养老金,生活困难的农民可享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

二是统筹城乡教育。

取消乡管学校,将乡村学校统一纳入区教育管理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构建了农民就业体系。

把城市就业工作向农村延伸,依托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提供旅游服务型岗位。

今年1—8月,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90人,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76%。

四是构建了农村发展体系。

依托“五朵金花”实现农业产业化,“五朵金花”的土地由每亩种粮食年收入2000~3000元,种花或蔬菜年收入4000~5000元提高到上万元。

农民依托“五朵金花”构建的经营、就业、保障平台,变单一的种植农作物收入为拥有“四金”的多渠道增收,土地流转、农宅出租按年收取租金,经营农家乐、到农业龙头企业等公司打工赚取薪金,参与村集体经济、土地入股建乡村酒店等经营性项目可分享保底分红的股金,达到社保条件后按月领取养老金、低保金,还可报销医疗费的保障金,以“四金”方式保证了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锦江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由2003年的4426元增长到2005年的6321元,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

三、下一步的工作(一)进一步丰富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功能,提高旅游品质。

不断挖掘“五朵金花”文化内涵,把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丰富乡村旅游业的内容和项目,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一是加大水、电、气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配套。

铺设129.4千米的自来水管网,增大城市供水量,以满足不断增多的游客需求;安装8台共2260千伏安变压器,最大限度满足景区用电需求;全面铺设天燃气管道,有效保护景区内优美的田园风光。

二是加快旅游项目的引进和开发。

着力扶持和引进一批重大旅游项目,使景区保持长期、持久的生命力。

在红砂村形成“成都国际花卉交易市场”,在幸福梅林和红砂村各打造一条全新的农家乐特色街区,突出乡村特色,在幸福梅林重建四川文化名人宋育仁先生墓地及晚年居所“东山草堂”等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和观赏性,不断注入文化元素,提高景区品质。

以发展乡村客栈和突出经营特色为载体,实施对农家乐的二次提升,进一步丰富旅游要素,形成特色旅游品牌。

(二)强化宣传推广,搭建全方位旅游营销平台。

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创新宣传促销手段,建立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合宣传促销机制。

在稳定成都客源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四川及周边省份的客源市场,逐渐延伸至省外、境外。

通过制定合作优惠政策,实现与旅行社的联姻,促进旅游景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联手出击,系统性、针对性的拓展客源市场,实现游客结构的合理化。

同时,按照资源的独特性和市场的成熟性进行扶持,通过举办国际、全国性的各种会议和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旅游产品的宣传途径,多层面、多角度、多平台宣传促销,不断优化客源结构,形成广泛的客源市场。

(三)优化旅游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

以AAAA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为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景区管理质量。

加强对景区内农民的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民和经营者牢固树立都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观念,引导他们增强“人人都是旅游主体”的主人翁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不断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改变传统的单家独户、大田种植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花卉生产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工业化,大力发展都市休闲经济,让土地产出更多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