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工程监测实施方案
危大工程基坑监测方案
![危大工程基坑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7b0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c.png)
危大工程基坑监测方案一、引言基坑工程是指在市区内进行的土方开挖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土木工程,通常伴随着工程地下空间的利用、建筑物的修建等工程。
基坑开挖是土建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需要对基坑开挖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基坑工程案例,介绍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工程案例,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从而为类似工程的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基坑工程案例介绍某市中心区域将进行一项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建设工程,预计将占地10000平方米,地下室将设置3层,地下室深度为15米。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必须对基坑开挖进行全程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表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周边建筑物变形等。
监测需要覆盖整个开挖阶段,并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期间进行持续监测。
三、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1. 监测技术选型在进行基坑监测方案的制定之前,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
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建筑物变形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由于本工程对监测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选择高精度、实时性好的监测技术。
具体技术包括全站仪、GNSS、水平测量仪等。
2. 监测方案制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基坑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内容、监测点布设、监测频率、数据传输和处理等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建筑物变形等。
监测点布设应尽量覆盖整个基坑范围,并考虑到周边建筑物对基坑影响较大的地点。
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在基坑开挖和支护阶段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数据传输和处理应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自动处理。
3. 监测人员培训在制定监测方案的同时,还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监测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考核,确保监测人员具备监测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9314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7.png)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一、前言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施工和监测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结构稳定。
本文将针对基坑工程的监测检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监测检测的目的基坑工程监测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变化规律,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同时也是为了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以保护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三、监测检测的内容1. 地表沉降监测:通过设置地表沉降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地表变形情况。
可以采用测量仪器,如沉降仪、倾斜仪等进行监测,并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
2. 基坑轴线监测:针对基坑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全站仪、GPS等工具进行轴线监测,实时记录基坑的变形情况。
3. 支护结构受力监测: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可以采用应变计、位移计等仪器进行实时监测。
4. 地下水位监测:对基坑附近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
5.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对基坑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可以采用地质雷达、声波检测等技术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四、监测检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采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GPS、沉降仪、倾斜仪、应变计等。
这些仪器可以准确监测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并且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分析。
2. 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存储。
可以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等进行布设,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全方位监测。
3. 遥感监测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基坑工程的监测,减少人工操作和提高监测效率。
可以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进行监测,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大范围监测。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7813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9.png)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一:(详细版)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一、前言本旨在规划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本方案详细介绍了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具体实施步骤,以供参考。
二、监测目的基坑工程的监测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预测和评估可能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监测内容1. 地面沉降监测地面沉降监测旨在记录基坑周围地面的垂直位移情况,以评估基坑开挖对周边建造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
2.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旨在记录基坑各个部位的水平位移情况,以评估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3.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旨在记录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评估基坑排水系统的效果。
4.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旨在记录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五、实施步骤1. 建立监测点根据监测内容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记和记录。
2. 部署监测仪器根据监测内容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并按照要求进行部署和安装。
3. 数据采集和处理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监测报告。
4. 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及时将监测报告反馈给相关责任方,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基坑工程监测点位置图2. 基坑工程监测仪器说明书3. 基坑工程监测数据报告样本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造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
2.《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施工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
二:(简洁版)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一、前言本为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详细介绍了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实施步骤。
二、监测目的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工程变形和破坏情况,预测风险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三、监测内容1. 地面沉降监测2.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3. 地下水位监测4.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五、实施步骤1. 建立监测点2. 部署监测仪器3. 数据采集和处理4. 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六、附件1. 基坑工程监测点位置图2. 基坑工程监测仪器说明书3. 基坑工程监测数据报告样本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造法》2.《施工安全管理条例》。
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c612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9.png)
6基坑监测施工方案基坑监测在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监测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形情况,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确保基坑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详细的监测施工方案。
一、监测设备的选择1.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基坑监测设备,如倾斜仪、位移仪、桩身位移仪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灵敏度、稳定性和耐用性,以保证设备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3.可以选择具有实时数据传输功能的监测设备,方便监测人员及时获取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监测方案的编制1.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人员的职责分工、监测设备的布设位置、监测频率、监测数据的处理方式等内容。
2.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基坑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地下水位、土体性质、周边建筑物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需要定期对监测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方案,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监测过程的操作1.在监测过程中,需要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时维护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监测人员需要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操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四、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监测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性。
2.监测数据的处理需要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监测结果。
3.需要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报告,及时汇总监测结果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五、监测结果的应用1.监测结果可以为基坑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及时发现基坑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2.监测结果也可以为基坑周边建筑物提供参考,及时发现地基沉降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监测结果可以为基坑施工的后续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
六、监测工作的总结与改进1.在监测工作结束后,需要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检测方案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检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d0fa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f.png)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检测方案一、前言建筑工程中的基坑支护检测是为了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保障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基坑支护检测方案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且需要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监测。
本文将对基坑支护检测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检测的内容、方法和定期检测的频率等。
二、基坑支护检测的内容1. 基坑支护结构的材料检测:包括支撑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等。
需要检测支撑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是否具有相应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土体力学性质的检测:包括土壤的含水量、密度、压缩性和黏性等。
需要检测土体的力学性质是否符合预期,并且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 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检测:包括支护结构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平整度等。
需要检测支护结构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且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质量标准。
4. 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包括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地表下沉和结构变形等。
需要监测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
三、基坑支护检测的方法1. 材料检测:可以采用化学分析、质量检测和力学测试等方法进行材料的检测。
化学分析可以对支撑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质量检测可以对支撑材料的外观和表面质量进行检测,力学测试可以对支撑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检测。
2. 土体力学性质的检测:可以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测试等方法进行土体力学性质的检测。
原位测试可以通过现场取样和测试来获取土体的力学性质,室内测试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来获取土体的力学性质。
3. 施工质量检测:可以采用现场测量和实验室测试等方法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测。
现场测量可以对支护结构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平整度进行检测,实验室测试可以对支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进行检测。
4. 周边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下沉监测和结构变形监测等方法进行周边环境的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通过现场测量和实验室测试来获取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表下沉监测可以通过现场测量和实验室测试来获取基坑周边地表下沉的情况,结构变形监测可以通过现场测量和实验室测试来获取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基坑工程的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的施工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1baa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4.png)
基坑工程的施工监测方案一、前言基坑工程是市政工程和房地产工程中常见的一种重要施工项目。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土壤及相邻结构体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
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对象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1. 基坑开挖的变形及沉降监测:包括基坑边坡、支撑体系、相邻建筑结构等的变形和沉降监测。
2.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土壤压力、地下管线变形等的监测。
3. 基坑开挖过程施工监测:包括土体开挖过程、支护结构施工过程等的监测。
4. 基坑安全监测:包括基坑周边环境和结构安全性的监测。
三、监测手段基坑工程施工监测主要采用以下手段进行:1. 变形监测:通过安装变形测点,包括测斜仪、水准仪、位移计等,对相关结构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2. 沉降监测:通过设置沉降点,使用水准仪、测距仪等设备,对土体和结构体的沉降进行监测。
3. 地下水监测:在基坑周边设置地下水位监测井,并配备相应的地下水位监测设备,以便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监测。
4. 土压力监测:在基坑周边设置土压力监测点,并采用合适的土压力计进行监测。
5. 环境监测:对基坑周边的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进行实时监测。
6. 安全监测:通过设置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基坑施工安全进行实时监控。
四、监测方案1. 监测方案的编制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基坑工程所处的地质情况、环境影响、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确保监测手段和监测频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监测方案的实施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应实行全过程监测,即对基坑开挖前、开挖过程和开挖后三个阶段进行监测。
并在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监测点,并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进行监测。
3. 监测方案的调整在监测过程中,如发现某些监测数据异常或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bbf78cd5bbfd0a795673c9.png)
施施工工监监测测方方案案1 施工监测目的及意义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将不可避免地对地层、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安全,做到信息化安全施工,必须对地表、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
通过监控量测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了解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2、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位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
3、了解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周边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确保它们仍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4、了解施工降水效果对周围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
5、将量测结果反馈到施工中,及时修改施工参数和步骤进行信息化施工。
2仪器选择和精度要求1、基坑位移监测采用拓普康TKS-202全站仪,精度2秒。
仪器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并在作业期间进行检查校核。
2、沉降观测使用徕卡N2精密水准仪(带测微器)及2米铟钢水准标尺。
仪器最小分辨率为0.01mm 。
仪器及标尺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并在作业期间进行检查校核。
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行观测,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下:等级 仪器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距差视线高度 二等DS0.5≤30m≤1.0m≤0.5m>0.3m项目 等级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基辅尺分划读数差≤0.3mm,闭合差≤±0.3√N mm(N代表测站数)。
3监测项目及控制标准3.1监测项目1、本次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监测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执行。
2、本次监测可分为基坑工程主体监测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监测,施工监测项目和内容有:3、水位观测、钢筋应力等监测见第三方监测方案。
3.2监测控制标准1、基坑监测控制标准及报警指标如下表所示:2、水位变化控制标准为:要求水位变化值累计值不大于1m或每天变化值不大于0.50m。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e799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0.png)
基坑监测方案一、基准网的建立为了科学地预测基坑支护的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预报和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因此建立基坑支护施工变形与沉降观测网,定期进行变形沉降观测。
二、基坑支护变形观测(1)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在基坑边坡顶上布置基线(每基坑边一条),每条基线上设4个变形观测点,同时又作为沉降观测点。
(2)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利用远离场区的城市高程系水准控制点或独立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与以上点联测,构成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网。
四面围墙周边附近各布置四个沉降观测点,与基坑周边浅埋基础建(构)筑物、重要管线监测点一起构成监测周边环境的沉降观测网。
三、观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分别在基线点四个角上设站,用J2型经纬仪观测四边网的水平角度(四边形内角),并与城市的大地控制网三角点联测水平夹角,检查基线点是否发生位移,在基线点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同时在四角测端上分别以对应的相邻角点定向,并观测定向基线上各预埋点的水平位移量初始读数。
(2)沉降观测对基坑边上的各点及周边点建立的沉降观测网的测量方法为:首先自远离基坑的城市水准控制点开始观测,引测至基坑周围后,按编定的各点观测次序依次观测,最后测至另一水准控制点符合,观测仪器采用S3型精密水准仪。
四、基坑周围建(构)筑物等的监测措施工程对基坑周边50米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并特别对临近坑边1.5H~2.0H范围内建(构)筑物,包括道路、市政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管网等加强监测力度。
具体监测措施是:(1)对建(构)筑物,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2)施工前,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对整个场地的地下管线进行摸底,并在地面投影其轴线走向,布置变形观测点进行监测;对某些变形要求较高及紧邻基坑开挖边缘的重要管线,预先做好加固处理措施。
五、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不仅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程序,保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施工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强化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杜绝不合格和返工。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要点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fe4dc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f.png)
基坑⽀护监测⽅案要点中航紫⾦·云熙基坑⽀护监测⽅案技术负责⼈:项⽬负责⼈:审核:审定:福建岩⼟⼯程勘察研究院2014年4⽉30⽇⽬录⼀、⼯程概况⼆、监测⽬的和依据三、监测内容及项⽬四、基准点、监测点布设及保护五、监测⽅法及精度六、监测期间⼯作安排与监测频率要求七、预警指标及应急⽅案⼋、监测组织措施九、报表、报告提交⼀、⼯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龙岩⼤道东侧,双龙路南侧,与龙岩万达⼴场隔路相望。
周边条件:场地北侧为双龙路,与龙岩万达⼴场隔路相望;场地东侧现为隔壁在建⼯地活动房;场地西侧为⾼速路接驳⼝,场地南侧现为空地,局部堆⼟较⾼。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建筑设计±0.00=342.30,现地⾯平整后标⾼340.00m~342.00m(黄海),设⼆层地下室,计算底标⾼详平⾯图,基坑计算深度为9.00~10.30m,基坑开挖⾯积约50000m 2 ,基坑周长约900m。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级,重要性系数r=1.0。
⽀护形式:基坑北侧、西侧、东北侧采⽤灌注桩+2道锚索⽀护,其余侧采⽤锚管⼟钉墙的⽀护⽅式。
地质条件:⾃上⽽下揭露⼟层特征如下:杂填⼟、填⼟、耕⼟、粉质粘⼟、细砂、含卵⽯粗砂、含泥质粉质粘⼟、含卵⽯粉质粘⼟、粉质粘⼟、含⾓砾粉质粘⼟、含碎⽯粉质粘⼟、粉砂岩残积粘性⼟。
⽔⽂条件:地下⽔位埋深1.0-5.1m,标⾼334.32-338.75m ,地下⽔主要接受⼤⽓降⽔的下渗及外围含⽔层地下⽔的侧向渗透补给。
⼆、监测作业实施规范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筑⼯程基坑⽀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4、《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基坑⼯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有关设计施⼯图纸7、其他技术要求:三、监测⽬的基坑⼯程的围护设计虽能够⼤致描述正常施⼯条件下,围护结构与相邻环境的变形规律和受⼒范围,但因其涉及众多岩⼟⼯程问题且围护周期较长,因此必须在基坑开挖和⽀护施⼯期间开展严密的现场监测,以保证⼯程的顺利进⾏。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0276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3.png)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坑的建设和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的关键步骤,也是保障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安全的重要措施。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基坑监测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基坑监测实施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进行基坑施工之前,必须对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监测。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基坑监测实施方案也是对施工单位的一种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其次,基坑监测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多方面内容。
首先是地质勘察和地下管线调查,通过对基坑周边地质情况和地下管线的调查,可以为后续的监测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其次是监测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具体内容和监测点位,以及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最后是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及时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总之,基坑监测实施方案是基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实施不仅可以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还可以保护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希望各相关单位在进行基坑施工时,能够认真制定和执行基坑监测实施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2f75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7.png)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一、背景与目的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基坑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土层不稳、地下水位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基坑工程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基坑监测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土层稳定性监测:采用地面测斜仪对基坑周边土层的变形进行监测,以及使用倾斜计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进行监测。
如果发现土层发生变形或建筑物倾斜超出了允许范围,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固土层或修复建筑物。
2.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在基坑内安装水位计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监测地下水位是否超过了设计要求的安全范围。
如若超出,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控制地下水的涌入。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包括监测附近地表的沉降情况、环境噪声、震动等因素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通过这些监测指标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施工过程监测:对基坑的开挖、土方填筑、支护结构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监测设备和技术1.地面测斜仪:地面测斜仪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面上各个点的变形量来判断土层稳定性的仪器。
它能够实时监测土层的变形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给出预警。
2.倾斜计:倾斜计能够测量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以及墙体的变形情况。
通过倾斜计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墙体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3.水位计:水位计是监测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设备,通过实时测量地下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基坑周边的地下水变化情况。
4.环境监测仪器:包括沉降监测仪、噪声监测仪、震动监测仪等,用于监测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四、监测频率与执行机构1.土层稳定性监测:根据施工进度和土层情况的变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并由相关专业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2.地下水位监测:根据地下水位变化的情况,每日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并由相关专业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基坑工程内力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内力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770b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6.png)
基坑工程内力监测方案一、基坑工程内力监测的意义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的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基坑工程的内力状况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土体变形、墙壁倾斜、水平位移等情况。
因此,基坑工程内力监测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基坑工程的内力变化趋势,为施工方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基坑工程内力监测方案的内容1. 监测对象基坑工程内力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土体变形、墙壁倾斜、水平位移等情况。
其中,土体变形主要指土体的沉降、变形和收缩,墙壁倾斜主要是指各种支护结构的倾斜情况,水平位移主要是指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水平位移情况。
2. 监测方法基坑工程内力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两种。
传统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测量孔、水准测量、定位测量等;现代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全站仪监测、GPS监测、遥感监测等。
3. 监测频率基坑工程内力监测的频率主要根据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环境变化情况确定。
一般情况下,基坑工程内力监测的频率为每天一次或者每周一次。
4. 监测技术基坑工程内力监测的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其中,传感器技术主要是通过安装传感器来监测土体变形、墙壁倾斜、水平位移等情况;数据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设备来采集监测数据;数据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处理监测数据。
5. 监测报告基坑工程内力监测的报告主要包括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和监测建议三部分。
其中,监测数据主要是监测设备采集到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主要是基于监测数据得出的基坑工程内力情况;监测建议主要是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的相应建议。
三、基坑工程内力监测方案的实施步骤1. 制定监测计划首先,需要根据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的对象、方法、频率、技术和报告内容等。
2. 安装监测设备其次,需要安装监测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等,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进行监测然后,需要进行监测工作,采集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基坑工程的内力变化趋势。
竖井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竖井基坑施工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b16cc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c.png)
竖井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在深基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他条件的影响,以及当前土压力计算理论和边坡模型的局限性,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所以需对基坑开挖施工中及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支护结构、周围土体等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必要的监测。
一.监测的目的
1.解基坑开挖引起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变形情况;
2、止基坑四周土体破坏或发生极限状态,造成围护结构侧向变形;
3、止围护结构支撑不当导致土体丧失静力平衡,造成基底隆起;
4、通过了解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位,决定进一步需采取的措施。
5、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建设物的沉降及倾斜。
二.监测的基本要求
1.监测方法、监测精度、测点布置、观测周期,上报监理审批后实施;
2、观测工作应及时,数据必须可靠;
3、对于观测的项目,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当发现监测值超过预警值的异常情况,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4、基坑支护监测,必须有完整的观测记录、形象图表、曲线和观测报告。
基坑检测的实施方案
![基坑检测的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f7207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2.png)
基坑检测的实施方案一、基坑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基坑检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基坑的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审查,了解基坑的设计要求和技术参数。
其次,要对基坑周边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情况等重要信息。
最后,要对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案和应急措施的制定。
二、基坑检测的实施方案。
1. 地质勘察。
在进行基坑检测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工作。
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的测定、土层的分析、地质构造的调查等。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基坑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基坑检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基坑支护结构的检测。
基坑支护结构是基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基坑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因此,在进行基坑检测时,必须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变形情况、裂缝情况等方面的检测。
3. 地下水位的监测。
地下水位是影响基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基坑检测时,必须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进行持续的监测。
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在进行基坑检测时,必须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影响分析。
主要包括基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周边建筑物对基坑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影响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为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
在进行基坑检测时,必须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和部署。
主要包括对基坑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等方面的监测与控制。
通过监测与控制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三、基坑检测后的总结与分析。
在进行基坑检测后,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
主要包括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总结与分析。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内容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e274b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1.png)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内容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内容摘要: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内容。
通过对六个标题的阐述,分别从基坑开挖前后的地质勘探、监测点布置、监测参数的选择、监测仪器的选用、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监测报告编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监测,制定一个全面合理的基坑工程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基坑开挖前的地质勘探1.1 目的基坑开挖前的地质勘探旨在了解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地质构造等,以确定基坑开挖的桩基与土方开挖的方法,并为后续的基坑工程监测提供依据。
1.2 内容地质勘探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土质测试、地质构造调查等。
通过地下水位监测,了解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基坑降水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土质测试主要包括取样、实验室试验以及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
地质构造调查则包括地质图解读、现场勘查等,旨在了解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1.3 方法地下水位监测可采用井点法、水位计法等。
土质测试可采用标贯试验、取样分析等方法。
地质构造调查可采用地质图解读、现场勘查等方法。
第二部分:监测点布置2.1 目的监测点布置旨在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以覆盖整个基坑工程区域,实现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的实时监测。
2.2 内容监测点布置应覆盖土方开挖区域、桩基施工区域以及基坑支护结构区域。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并合理布置监测仪器。
2.3 方法监测点布置可采用经验法、数值模拟法等。
根据施工工艺和工程结构,合理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第三部分:监测参数的选择3.1 目的监测参数的选择是为了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变形、应力、水位等重要参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
3.2 内容监测参数的选择包括基坑变形与沉降、土体应力、地下水位、支护结构应力等参数。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进行监测。
3.3 方法监测参数的选择可参考相关规范和经验,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
![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660496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a.png)
(一)基坑监测方案及技术措施1、监测目的1.使参建各方能够彻底客观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掌握工程各部份的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安全;2.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工程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及时改进施工技术或者调整设计参数以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3.对可能发生危机基坑工程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确保基坑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安全;4 .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监测原则(1)基坑工程监测基本原则1.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正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者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任何人不得篡改、删除原始记录;2.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发生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做到当天测、当天反馈;3.对所有检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体系包括变形或者内力积累值及其变化速率;4.监测应整理完整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3、监测基点的布设及仪器配备(1)变形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要求1.至少有3 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
2 .工作基准点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
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
3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
(2)监测仪器与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2》(以下简称《规范GB50026-2022》)中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造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22》(以下简称《规程JGJ/T 8-2022》)中的有关内容,选择安全监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1 .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采用测斜仪监测;2.建造物及地面(路面)的沉降监测采用DS05 级水准仪、测微器,配合铟钢尺,按测微法施测;3.地下水水位应经过检定的长度量具施测,执行《建造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22) 8.3.9 条有关规定;观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b33c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3.png)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_____,位于_____,基坑开挖深度为_____米。
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有_____等建筑物和市政设施。
为确保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的1、及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变形及受力情况,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验证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为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三、监测内容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在围护结构顶部设置监测点,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观测。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情况确定,一般在开挖期间每天观测1-2 次,在底板浇筑后逐渐减少观测频率。
2、围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与水平位移监测点共用,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同样根据施工情况调整观测频率。
3、支撑轴力监测在支撑结构上安装轴力计,实时监测支撑轴力的变化。
重点监测受力较大的支撑构件。
4、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周边设置水位观测井,通过水位计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
密切关注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5、周边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在周边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和倾斜观测点。
定期观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确保其安全。
6、周边道路和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在道路和管线上布置监测点,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保障道路和管线的正常使用。
四、监测点布置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沿基坑周边每隔_____米设置一个监测点,在阳角、阴角等特殊部位适当加密。
2、支撑轴力监测点选择典型的支撑构件,每隔_____米设置一个监测点。
3、地下水位监测点在基坑四周每隔_____米布置一个水位观测井。
4、周边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点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距离基坑的远近,在建筑物的四角、长边中点等位置设置监测点。
5、周边道路和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沿道路和管线每隔_____米设置一个监测点。
五、监测方法及仪器1、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_____毫米。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ecb80de87101f69e3195b6.png)
1、编制依据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工程概况L形地库三个角高层建筑下,地下二层普遍深度-9.0m(地下二层底板标高),局部深度-13.8m(电梯井底板标高),基坑支护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土钉墙喷锚系统,深基坑位置土方开挖至-4.0m左右,留出支护桩作业面,即进行支护桩及喷锚系统施工,同步进行深基坑支护系统监测。
3、监测目的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基坑变形,为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和工程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基坑边坡变形动态,便于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我们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沉降等变形进行监测。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
4、监测项目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沉降、裂逢;周边建筑物。
4.1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4.1.1监测点设置深基坑每边设置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在基坑四周冠梁上设置监测点,基坑各边每隔10-15m设置一个监测点,且每边中点、阳角必须有点,每边不少于3点,水平及竖向监测点为共用点。
基坑周边建筑物(4#楼及13#楼)、地下管线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围建筑物四角、拐角、管线井口设置一组监测点,监测其沉降。
4.1.2监测点制作施工灌注桩时将一根1m长的Ф18钢筋突出固定在冠梁与灌注桩交接处,要求钢筋端部平整并刻有十字丝,钢筋的端部突出冠梁上表面20cm。
4.1.3 监测点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破坏。
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5、仪器设备为确保本工程支护结构的安全,精确提供观测数据,本次监测主要采用监测仪器有:a、自动安平水准仪型号:DSA320 , 出厂编号:****。
b.全站仪型号: GTS-332W,出厂编号:托普康*****。
6、监测方法监测方法采用极坐标法。
监测项目初始值在深基坑土方开挖(-4.0m以下)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基坑监测方案2024
![基坑监测方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d390c5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3.png)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 地质勘察与监测1.1. 地质调查与分析:对基坑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地层结构、土壤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为后续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1.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对基坑所处地区的地质灾害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监测的重点和方向。
1.3.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布置地下水位监测孔,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基坑水平。
1.4. 地质灾害预警: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害。
2. 土体变形监测2.1. 支撑结构监测:对基坑周边支撑结构进行安装应变计、水平位移仪等监测设备,监测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确保其稳定性。
2.2. 土体位移监测:通过安装监测孔和地表应变测量点,实时监测土体位移的情况,及时掌握基坑变形情况,确保工程的稳定进行。
3. 土体力学参数监测3.1. 土压力监测:通过安装土压力计,实时监测基坑周边土体的压力变化情况,判断土体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3.2. 土体力学参数测试:采集土体样本,进行室内试验,获取土体的力学参数,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3.3. 强度指标监测:对于基坑周边土体的强度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强度问题。
4. 建筑物变形监测4.1. 建筑物结构监测:通过安装挠度计、应变计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建筑物结构的变形情况,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4.2. 建筑物沉降监测:通过设置沉降点,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掌握建筑物沉降的速度和变化趋势。
5. 施工期基坑开挖监测5.1. 土方开挖监测:通过地下位移监测仪和支护结构监测点,实时监测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情况,预测土方塌陷风险。
5.2. 施工振动监测:通过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情况,确保施工振动对周边建筑物和土体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总结:基坑监测方案是保障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工程监测实施方案共页监测单位:编制:审核:编制日期:XX年XX月XX日联系电话: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监测作业实施规范 (3)三、监测目的 (3)四、监测内容 (4)五、实施监测工作流程 (4)六、监测频率要求 (10)七、预警指标及应急预案 (11)八、监测组织实施 (12)九、提交监测成果资料 (14)十、监测单位相关资质材料 (14)XXXXXXXXX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工程监测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XXXXXXXXX建设项目2、工程地点:XXXXXXXXXXXXXXXXXX以南、XXXXXXXXX路以北、XXXXXXXXX路以西。
3、支护形式:XXXXXXXXX建设项目工程场地基本上为平地建筑,在用地红线内没有排水管、电缆等管道。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6.6~7.9m,安全等级为一、二级,采用单排桩+放坡、放坡+单排桩+锚索和土钉墙支护形式,使用期限X个月,超过X年后应加强土钉、锚索的监测。
4、本工程基坑开挖范围土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如下:1) 根据勘察报告在基坑开挖范围内,主要涉及到以下土层:素填土:灰褐、灰黑、红褐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风化岩、生活垃圾及混凝土碎块等建筑垃圾组成,建筑、生活垃圾含量在10~20%,混凝土碎块粒径多为5~10cm,大可达100cm,为近3~5年堆填,呈松散状,尚处于欠固结状。
本层土在场区内全场分布,分布不均匀,勘探孔揭露层厚0.50~12.90m,层顶面标高27.97~30.88m。
粉质粘土:灰褐、青灰色,可塑状,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土在场区内西侧及南侧分布,分布不均匀,勘探孔揭露层厚为加0.00~7.40m,层顶面标高17.81~22.97m,层顶埋深6.50~11.70m。
含砾粉质粘土:黄褐、棕红色,稍湿,硬塑状,局部可塑状,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及石英颗粒,颗粒含量约15%,粒径多为0.5~ 1cm,最大可达2cm。
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土在场区内东侧及北侧分布,分布不均匀,勘探孔揭露层厚为0.00~7.60m,层顶面标高20.41~29.32m,层顶埋深0.50~8.80m。
全风化千枚岩:灰黄、红棕色,局部夹有浅黄色条纹,稍湿,上部已风化成可塑~硬塑的粘土状,原岩结构已破坏,手撵触有滑感,水稳性极差,遇水即崩解,往下风化程度渐低、硬度渐增,向强风化层过渡。
本层土全场地分布,分布不均匀,钻孔揭露层厚为0.90~ 18.30m,层顶面标高14.89~28.65m,层顶埋深0.50~15.80m。
强风化千枚岩:桔黄、灰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清晰可见,片理及节理裂腺极为发育,裂面呈近90度,岩芯多呈碎片状、碎块状,勘察期间未发现有洞穴、临空面、软弱夹层分布。
该层不规则发育石英脉,厚度约0.2~0.5m,石英颗粒粒径1~5cm,大可达20cm。
本层土在场区内全场分布,钻孔揭露层厚为1.60~19.20m,层项面标高5.42~21.44m ,层顶埋深8.20~24. 70m。
2)地勘报告指出:拟建工程场地上部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赋存于填土层,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下渗补给,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角砾、含砾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层中,下伏基岩层主要为基岩裂缝水。
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稳定水位埋深为3.50~4.40m,高程在24.06~27 16m,水位随季节变化幅度一般为1~2m,综合考虑设计水位考虑为3.0m。
5、建设单位:XXXXXXXXXX6、设计单位:XXXXXXXXXX二、监测作业实施规范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6—2011);2、《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5、《国家一、二级水准测量规范》(GB 1298—2006);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0、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11、其他技术要求。
三、监测目的基坑工程的围护设计虽能够大致描述正常施工条件下,围护结构与相邻环境的变形规律和受力范围,但因其涉及众多岩土工程问题且围护周期较长,因此必须在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期间开展严密的现场监测,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开展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目的主要为:1、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通过监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将监测数据与设计预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2、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地保护提供依据。
通过对相邻土层的现场监测,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4、通过对监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比较、分析,并判定被支护体系的安全状态,可以检验设计的正确性。
四、监测内容根据基坑开挖的深度、支护结构的特点、所处的周边环境条件及设计要求,基坑开挖监测项目设置以下几项: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2、基坑支护结构垂直沉降监测;3、基坑支护结构倾斜位移监测;4、基坑周边道路、周边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5、地下水位监测;6、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7、锚索应力监测。
五、实施监测工作流程1、组织有同类项目监测经验丰富的作业队伍,按本项目的特性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术及安全作业交底,遵守建设单位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
2、仔细阅读设计图纸及其说明,理解设计意图及其技术要求;对项目场地及其周边道路、建筑物等进行现场勘察,与建设、监理单位协商,采纳各方合理建议。
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信息化施工,保证基坑及周边(构)建物的安全,因此,整个监测过程,严格按如下监测流程图进行。
当变形较大或连续雨天,应适当加密监测。
图5.1 监测工作流程图3、布设基准点及监测点(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监测及相关的基准点布设在距基坑开挖深度3倍以外不同的方位且稳定的地点,至少布设3个基准点。
(2)监测点的布设,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16)中6.4条的规定,本基坑支护结构的沉降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分别在基坑支护的拐角处,直线段每隔20米左右处布设一监测点。
暂定布设基坑支护(围护)水平位移监测点及沉降监测点均为38个监测点位。
(3)基坑周边的道路管线每隔20米左右布设一监测点。
暂定布设监测点25个。
(4)基坑支护结构倾斜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测斜)监测点按本项目基坑支护设计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布设监测点位10个。
(5)基坑水位监测点按本项目基坑支护设计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布设监测点位12个。
(6)对需测试的锚索做好标记,监测点布设12个。
具体测试部位根据现场情况布设,与施工单位紧密联系。
在锚索施工期间,将钢筋应力计牢固焊接在钢筋主轴上,并将导线引出地面用钢管保护。
(7)基坑支护工程监测点位布置示意图图5.2基坑支护工程监测点位布置示意图(8)监测点的布点详图及布点准确数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正式布点后与第一次监测成果同时提交。
4、监测点埋设注意事项对于支撑轴力应力埋设,施工单位需协助埋设钢筋应力计。
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小心操作,避免破坏测斜管、水位观测井、应力计等各个监测点。
5、监测方法(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有视准线法、极坐标法、测角交会法、方向线偏移法等多种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适合使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的极坐标法实施监测。
按相关规范要求,在基准点和监测点布设稳定后,在基坑开挖前,先对工作基点进行一级导线测量,确定工作基点坐标,然后测定基坑支护(围护)结构各监测点坐标,取得初始值,作为基坑开挖以后监测各点位移的起算依据。
后续监测,可用两个工作基点分别摆站定向,测定各监测点坐标,通过监测的坐标增量计算出各监测点的位移方向和位移量,并同时定期检测基点的稳定性。
一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测角中误差±5″测距相对中误差≦1/30000方位角闭合差(±10)″相对闭合差≦1/15000(2)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边道路、周边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在基准点和监测点布设稳定后,基坑开挖前对水准基准点与监测点构成的水准路线进行闭合水准线路测量,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测量技术要求往返校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为±4或±0.3,并经严密平差计算,得出各水准基点高程,然后测定基坑支护(围护)结构及道路管线各监测点标高,取得初始值,作为基坑开挖以后监测各点沉降的起算依据。
基坑开挖后,每周期对工作基点与监测点构成的水准路线进行闭合水准测量,方法与精度要求同二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而得出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并定期检测水准基点的稳定性。
(3)基坑支护结构倾斜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PUC 测斜管安放时,测斜管内十字槽方向必须与基坑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
滑动式自动测斜仪分两组小滑轮,距离相隔0.5m,监测时将测头放到测斜管底部,向上提升缆绳每隔0. 5m采集一次数据(A+),把测头取出旋转180°重新放入测管底部重复以前的操作,又可采集第二组数据(A-),采集数据的计算公式由软件自动生成,利用计算得出的数据导入Excel表格并统计出各次位移量及累积位移量。
(4)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开挖及降水前3~5天每天实施水位测量,得出平均自然水位标高值,后续在基坑开挖及降水期间根据施工进度和降雨气候适时实施监测,及时了解水位变化信息。
通过观测数据,当水位达到控制值时,及时预警。
(5)锚索应力监测对锚索应力进行监测时,应在测力计安装前由振弦式频率测试仪测得初值。
通过前后测得数据计算锚索拉力的变化情况,判定锚索的受力状况。
当锚索受力达到控制值时,及时预警。
六、监测频率要求1、本项目基坑地下室工程,从基坑土开挖开始至地下室主体完工(基坑土方回填)止,监测工期约为6个月。
2、基坑开挖卸载急剧阶段1天监测一次;在地下室底板施工阶段,所监测项目的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较稳定期时1天监测一次;底板完工后,3天监测一次;暂定监测总次数为60次。
实际监测次数及每次监测间隔日期,应根据施工开挖进度和监测数据的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