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经论治偏头痛
偏头痛诊断及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中医药治疗7.1分型论治7.1.1瘀阻脑络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现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健忘心悸,妇女有月经失调,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则:通窍化瘀,止痛。
拟方:通窍活血汤(郁金、菖蒲、当归、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菊花、白芷、甘草)。
7.1.2风客脑络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或全头痛,呈现痛因风寒而诱发,呈跳痛或掣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紧。
治则:通窍疏风,活络止痛。
拟方:通窍疏风汤(郁金、菖蒲、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木瓜、秦艽、白芷、甘草)。
7.1.3肝气郁结型: 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伴眩暈,心烦失眠,两胁串痛,每因情绪激动、恼怒而诱发,口苦,舌淡紅苔白,脈弦。
治则:通窍解郁,止痛。
拟方:通窍解郁汤(郁金、菖蒲、当归、柴胡、香附、夏枯头、白芍、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7.1.4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或抽掣痛,痛时面红耳鸣,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则:通窍潜阳,熄风止痛。
拟方:通窍熄风汤(郁金、菖蒲、当归、石决明、生龙牡、白芍、川芎、蔓荆子、天麻、菊花、夏枯草、甘草)。
7.1.5痰浊上蒙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沉重而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纳呆,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通窍化痰,降逆止痛。
拟方:通窍祛痰汤(半夏、胆南星、茯苓、陈皮、白术、天麻、郁金、菖蒲、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7.1.6肝肾阴虚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现时轻时重,脑空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通窍益阴,止痛。
拟方:通窍益阴汤(郁金、菖蒲、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枸杞、丹参、赤芍、川芎、蔓荆子、天麻、菊花、甘草)。
7.1.7气血两虚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痛而乏力,遇劳加剧,汗出气短,畏风怕冷;痛而且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益气养血,固本止痛,拟方:通窍双补汤(郁金、菖蒲、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黑水城出土3则偏头痛西夏文古医方考释
①偏 头痛之方。② 细辛 、 黄 、 叶 、 芦各一 钱数 。 雄 荆 藜
③右捣 为细粉 , 左痛则 吹右鼻 内。④ 右痛则吹左鼻 内。⑤ 偏 头痛之方 。⑥ 荜拨 数 。捣 为细 粉 , 吹 为 , 使 显效 。⑦ 偏
头 痛之 方。⑧ 大食食盐 、 香双数 。⑨ 右捣 为细粉 , 乳 口含 水 。④ 吹鼻 内二三次。 偏 头痛 , 头痛之 偏于一 侧者 也 , 又名 偏头 疼 、 头病 。 偏
方 只单捣藜 芦 取细 末 , 每少 许作 嚏 药 , 亦妙 。 ④ 《 济 ” 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 卷四六“ 门” 载 “ 卧 散 ” : 不 卧 散 出德 生堂 。 头 所 不 “ 治偏 正 头风 疼痛 , 浑身 壮热 , 风 肿牙 疼 , 宜服之 。细 及 并 辛、 甘草 、 人参 、 藜芦 、 川芎各一钱 、 膏半两水飞研末 。右 石 为细末 , 口噙水 , 手捻药末少许 , 鼻中。 ”
21 0 2年 3月第 3 4卷 第 3期
Hee JT M , rh2 1 , o 3 N . b i C Mac 0 2 V l 4, o3
43 9
羹囊
黑 水 城 出 土 3则 偏 头 痛 西 夏 文 古 医方 考 释
梁松 涛
( 北 大学 宋史 中心 科技 史研 究所 ,河北 河
关 于偏 头痛病机的论述 , 医书 多有记 载。如《 诸 太平 圣惠
方》 卷四 o“ 头偏 痛诸 方” “ 头偏 痛者 , 治 载 夫 由人气 血俱
虚, 客风人于诸 阳之 经 , 偏伤 于脑 中故也 。又有 因新 沐之 后, 露卧 当风 。或读学 用心 , 劳细视 , 牵 经络 虚损 , 风邪 人
【 关键词 】 中医药学文献 ; ; 经方 头痛 ; 考证 ; ; 荜茇 黑水城
头痛
病
机
• 4.病机转化:头痛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 虚,不养头窍,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肝阳、肝火日 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 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 人络,又可转变为瘀血头痛。5.预后:外感头痛之病 性属表属实,病因是以风邪为主的六淫邪气,一般病程 较短,预后较好,经祛邪治疗后,多数向愈。若头痛进 行性加重,“脑膜刺激征”伴颈项强直,呕吐,甚则神 昏、抽搐者,病情危急凶险。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 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病情较为复杂,大多经治疗后, 可逐渐好转,甚至痊愈;若头痛进行性加重,或伴视力 障碍,或伴肢体半身不遂者,多预后不良;若头痛伴头 晕、肢麻者,当注意中风先兆,以防中风发生。
诊断和鉴别诊断
• 1.临床特征:以头痛为主症。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 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 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 可为突然发作,也可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 疼痛的持续时间也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 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外感头痛多伴有外感表证。 2.病史: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或有饮食、 劳倦、房室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 3.辅助检查: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 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以明 确诊断。
• 3.辨头痛部位: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 经均循头面,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故 头痛的部位亦不相同。太阳头痛,在头后部, 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 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厥 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二)治疗原则
•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 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 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 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 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 头痛的治疗应根据头痛的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如太阳头痛选羌活、防风;阳明头痛选白芷、葛 根;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太阴头痛选用苍 术;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 蒿本等。
中药辨证治头痛
中药辨证^头痛根据中医理论,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脉和主一身之阳的肾脉均上至头部,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而一旦外感诸邪、内伤诸疾,则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于头,以致清阳郁滞,脉络痹阻而发生头痛。
临床上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头痛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如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偏头痛和颈椎病等,临床较为常见。
从中医角度来说,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使气血运行受阻;或内伤病久,气血不足,失于充养;或痰浊淤血,阻于经络,都可导致头痛。
三大病因细分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头痛也不例外,临床上,中医辨证头痛主要在于区别外感、内伤与外伤3种。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于头部。
第1页共6页其中以风邪为主,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头痛以风邪所致的居多。
但风邪多兼挟他邪,如风寒头痛,常见到头痛,痛连项背,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状;如风热头痛,常见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欲裂,出现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等症状;风湿头痛,常见到头痛如裹,畏风,出现肢体困重、胸闷、食欲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溏(编者注:便溏指大便稀薄不成形)等症状等。
内伤头痛多因肝、脾、肾三脏的病变以及气血失调所引起。
起于肝者,或因情志不和或因肝阴不足或肾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编者注:肝阳上亢为中医术语,指肾阴不足,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旺而上亢,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眼胀痛、面红耳赤、急燥易怒、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飘、舌红、脉紧如按琴弦等,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又因肝经寒气上逆,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口苦、夜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状。
起于肾者,多因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或因肾阳衰微致清阳不展,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西藏医药2020年第41卷第3期(总150期)鲁汫座■综述鲁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朱家义太湖县中医院内科安徽太湖246400偏头痛是一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该病发生没 有任何年龄限制,一般是20岁至50岁女性多见。
本 病临床可仅表现为单一的头痛症状,而无其他疾病表 现,也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比如:高血压、脑血管 意外,肿瘤,肺源性心脏病,脑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疼痛表现临床轻重不一,该病多发,临床上虽治疗方 法多种多样,有中医方法,西医方法,中西医结合方 法、内治方法,外治方法,均难以完全治愈。
本病虽 临床后果并不严重,但对患者工作,生活,心理健康 影响很大,临床上必须高度重视。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几千年来通过历代医家不断努力,对偏头痛的治疗与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各流派医家运用中医经方,中医 经方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治法治疗,内服法与 外治法结合治疗偏头痛均疗效显著,笔者搜集并整理 了近些年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各种方法,现将结果分述 如下:偏头痛,古有“脑风”、“首风”之称。
《伤寒 论》将头痛按阴经,阳经分论,而其中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则没有提及^疼痛一般表现为跳痛、烧灼 痛、隐隐作痛、昏痛、空痛感,患者明显痛苦与烦恼,但是头部从外观上无异常改变,用手触摸也难以发现 疼痛部位。
潘智敏将偏头痛分为肝风内动和风痰阻络 两型,提出治疗以止痛为主,配合平肝息风,活血祛疲, 清热与燥湿相结合等方法,随访多年疗效很好[1]〇1病因病机的认识1.1外邪头痛违反四时节气,生活饮食起居不当,感受六淫邪 气,以风邪为主。
侵犯人体肌表,经络血脉,气血运 行不畅引起头痛,风善行为百病之长,可夹多种邪气 而犯病。
偏头痛以感受风邪为主'1.2瘀血头痛因工作生活不当致外伤或久病卧床欠活动,体质 严重下降,气血亏虚致经络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中 医认为“痛者不通”而致偏头痛,该头痛的特点是痛 处固定不移。
1.3血虚头痛血虚则脑失所养,表现为头昏头晕而痛,可同时 伴有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口唇及指甲淡白等贫血症状。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转载)发表者:赵东奇347人已访问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聂娅【关键词】头痛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从医50年,始终坚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
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学习,受益匪浅。
现择其辨治头痛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辨外感内伤熊教授认为治头痛当首辨外感内伤。
外感头痛以风邪所致者最多,因风性轻扬,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李中梓亦云:“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且风为百病之长,故常兼寒、热、湿邪致病。
风寒头痛者,其痛常连及项背,畏风怕冷,川芎茶调散主之;若寒甚而见肢厥、背冷、脉沉细,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风热头痛者,其痛胀甚,恶风或发热,芎芷石膏汤主之。
风湿头痛者,其痛如裹,身困、苔腻,羌活胜湿汤主之。
然临床常有风寒头痛而兼见苔黄、口苦等热象者,是风寒与风热夹杂头痛,可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之。
1.1 外感风寒兼热头痛典型病案:患者,男,48岁,2005年9月4日初诊。
诉右侧头痛连及项部,吹风受凉或劳累加重,患者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予清上蠲痛汤加减:川芎20g, 白芍10g, 荆芥10g, 蔓荆子10g,防风10g,薄荷10g,羌活10g, 白芷20g, 僵蚕20g, 黄芩10g, 法夏10g, 细辛3g, 甘草6g。
服上方15剂而愈。
按:清上蠲痛汤出自《寿世保元》,称“能治一切头痛,不论偏正皆效。
”熊教授常用于治疗风寒兼热的头痛而效佳,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且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白芷,辛温散寒,菊花、蔓荆子,辛凉散热,均能疏风止痛;黄芩清热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清热止痛之功。
若兼湿邪可加苍术;防辛温过于伤阴,可配伍麦冬。
1.2 内伤头痛内伤头痛则应分清虚实。
虚证主要责之气虚与肾虚,盖“头者,精明之府”,而“脑为髓之海”,故气血不足及肾虚均可致头痛。
中医如何调理头痛和偏头痛的根本原因
中医如何调理头痛和偏头痛的根本原因头痛和偏头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认为头痛和偏头痛并非单纯的症状,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
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恢复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中医认为,头痛和偏头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外感六淫是常见的诱因。
风邪为百病之长,常夹寒、热、湿等邪侵袭人体,导致头部气血不畅,从而引发头痛。
比如,在秋冬季节,外感风寒,寒主收引,经脉拘急,气血凝滞,就容易出现头痛,这种头痛往往遇寒加重,得温则减。
而在夏季,外感风热,热邪上扰清空,也会导致头痛,此类头痛多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
其次,情志失调也是导致头痛和偏头痛的重要原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气的疏泄。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头目,就会引发头痛。
尤其是女性,在月经前后或更年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易出现因情志因素导致的头痛。
再者,饮食不节也会引起头痛。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容易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阻遏清阳,从而引发头痛。
另外,饮酒过度也会损伤脾胃,导致湿热内生,上蒙清窍,引发头痛。
此外,劳逸失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都会损伤人体的正气。
正气不足,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就会出现头痛。
而过度安逸,缺乏运动,气血运行不畅,也容易导致头痛的发生。
从中医的辨证论治角度来看,头痛和偏头痛可分为多种证型。
常见的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阳头痛、血虚头痛、血瘀头痛等。
风寒头痛,表现为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遇风寒则疼痛加重。
调理时应以疏风散寒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川芎茶调散。
其中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芷、羌活、细辛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同时,可配合针灸治疗,选取风池、风府、列缺等穴位,以疏散风寒,通络止痛。
风热头痛,症状为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
黄银兰分经辨证论治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黄银兰分经辨证论治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曹丽翠;王磊;代阳倩;姚辉洁;黄银兰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黄银兰老师认为偏头痛针刺的治疗以经络辨证为核心,结合八纲辨证,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其辨治思路清晰,处方少而精,便于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曹丽翠;王磊;代阳倩;姚辉洁;黄银兰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1
【相关文献】
1.黄银兰教授火针治验举隅 [J], 王磊;曹丽翠;金莲
2.黄银兰老师应用火针的临床经验撷要 [J], 曹丽翠;王磊;黄银兰
3.黄兰珍:我爱我“家”——记成都理工学院归侨、致公党员黄兰珍 [J], 唐诗敏
4.黄银兰副教授应用放血疗法验案举隅 [J], 李玲;黄银兰;马腾
5.美的追求新的收获——读谭力、昌旭的新作《黄果兰,更娇艳的黄果兰》 [J], 陈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为头痛。
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根据头痛病因、病机的不同历代有不同的名称。
《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
《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属本虚标实头痛。
《难经》进一步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
《伤寒论》明确提出六经中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少阴则无。
晋·王叔和指出,肝胆气逆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外台秘要》提出了脾虚生湿,痰湿上蒙所致头痛的理、法、方、药,对认识和治疗头痛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宋·严用和提出"偏正头风”,以区别头痛的部位及程度。
《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
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还在《内经》和《伤寒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了太阳头痛和少阴头痛。
还根据头痛异同而分经遣药,这样便成为头痛分经用药的开始。
《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
有可吐者,可下者”。
故又有痰厥头痛,气滞头痛之名。
《普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
又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头痛。
"《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清代陈士铎提出“非风”之论,认为肾虚可致头痛,不可使用风药。
王清任倡导瘀血头痛,首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头痛之先河。
一、病因病机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祛风散热、平肝潜阳法治疗偏头痛90例
祛风散热、平肝潜阳法治疗偏头痛90例标签:祛风散热;平肝潜阳偏头痛为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痛多呈间歇性发作,偏于一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发作时痛势剧烈,多始于年轻时,又称偏头风,西药对其效果不理想。
笔者自1995-2005年,采用祛风散热、平肝潜阳法治疗该病9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0例均为我院的就诊患者,男38例,女52例;年龄15~69岁;病程10 d~6年。
所有病例均有较典型的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经西医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
1.2 治疗方法内服祛风散热、平肝潜阳中药。
药物组成:川芎15 g、白芷20 g、白僵蚕15 g、天麻10 g、钩藤20 g、刺蒺藜10 g、石决明20 g、全蝎5 g、白芍20 g、甘草10 g、石菖蒲10 g加减,血压增高者加龟板20 g、川牛膝15 g,有头部外伤史者加鸡血藤30 g、红花10 g,伴有心悸者加龙骨20 g、牡蛎20 g。
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7剂为1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间隔1日开始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随访并评价疗效。
1.3 疗效标准痊愈: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内未再反复;显效:偏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但半年内有所反复;有效:偏头痛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2 结果本组90例,痊愈32例,占35.56%;显效41例,占45.56%;有效12例,占13.33%;无效5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
3 讨论中医学认为偏头痛多由肝经郁热、风阳上扰所致,所以治疗宜祛风散热、平肝潜阳。
药用川芎、白芷、全蝎祛风止痛;钩藤、刺蒺藜祛风散热;白僵蚕、天麻、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石菖蒲醒脑开窍,白芍柔肝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
诸药合用使风热得祛,肝阳得平,故偏头痛缓解,收到满意疗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各种头痛的特效穴位
各种头痛的特效穴位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
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
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痞,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
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
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 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
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
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
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
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
有网友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郑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
六经辨证法在针灸治疗头痛中的运用
六经辨证法在针灸治疗头痛中的运用
诸毅晖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1999(015)011
【摘要】针灸治疗头痛、常规方法是病因辨证配以经脉瓣证,笔者在此基础上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起来,根据头痛部位、《伤寒论》六经病脉证提纲、十二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症状3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取穴少而疗效明显。
本文系笔者体会及病案五则。
【总页数】3页(P6-8)
【作者】诸毅晖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唯物主义辨证法在大学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J], 李珠;崔韶华
2.杨世忠教授三定辨证法在汗证中的运用 [J], 袁勇
3.从自然辨证法中的联系性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运用及其启示 [J], 洪峰
4.《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在偏头痛中的应用探究 [J], 张培丽
5.六经辨证结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J], 董慧君;游晓燕;卢小龙;董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述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原理
论述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原理应用原理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颈型头痛等。
引经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头痛治疗的药物,其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血液循环引经药能够通过改善脑血流量、增加微循环、扩张血管等方式,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引经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供应,从而缓解头痛引起的疼痛感。
2. 抑制炎症反应头痛引经药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头痛可能由头部血管炎症引起,引经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减轻头痛引起的炎症症状。
3. 调节神经系统引经药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头痛通常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而引经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引经药的应用方式引经药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口服、外用等。
口服引经药可以通过口腔黏膜吸收,作用于全身,具有较广泛的疗效。
外用引经药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局部,常用于局部头痛治疗。
引经药的常用成分引经药的成分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川芎:有活血祛瘀、舒肝解郁的作用,适用于头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痛。
2.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
3.槐花: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
4.玄参:有清热解毒、滋阴安神的作用,适用于阴虚阳亢、头痛眩晕的患者。
引经药的注意事项使用引经药治疗头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使用:使用引经药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使用。
2.不可滥用:引经药虽然有效,但不可滥用,以免产生依赖性,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3.注意不良反应:使用引经药后如出现过敏、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4.注意禁忌:对引经药存在过敏反应、慢性疾病患者、孕妇等需要特别注意禁忌。
总结引经药是一类常用于头痛治疗的药物,其应用原理主要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神经系统。
中医医案——经前头痛(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上蠲痛汤治愈经前头痛病案:李某,女,42岁。
初诊:1987年6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偏头痛2年,每于月经前发作,每次发作剧烈头痛1~3天,初用咖啡因、麦角胺有效,以后效果不明显,又因有高血压病而停用。
诊查:舌淡苔薄白,脉浮弦。
辨证:由于“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
邪气凑于一边,额连额发,久痛不已”。
治法:清热祛风,蠲邪止痛。
处方:当归12g 川芎6g 白芷12g 细辛3g 羌活6g 独活6g 防风9g 菊花9g 蔓荆子9g 苍术9g 麦冬12g 黄芩9g 甘草6g 水煎服1剂。
二诊:1987年7月22日。
服上药1剂即痛止,此次月经来潮,头痛又作,嘱仍服上药1剂,并继服下方以养血扶正:处方:生地黄18g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6g 黄芩9g 菊花9g 蔓荆子6g 香附12g水煎服日1剂。
1服上药15剂后,经行头痛未再复发。
按语周老用上药治疗经前、经期头痛,灵活化裁,无不奏效,归纳其运用要点:①使用本方药不限于头晕心悸,舌淡及头痛左右、偏正、新久。
②妇女月经来潮前发作,或因气候突变而诱发。
③发作时头痛胀热,加生石膏30g,并增加黄芩用量。
④痛止后,根据病情新久、轻重,继服加味四物汤15至20剂,可以预防复发。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76-77,周次清医案。
周次清,男,山东省青岛市人,1925年生。
1957年参加山东省中医研究班。
1958年调入山东中医学院,历任山东中医学院伤寒、温病和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科技报》社和《山东中医杂志》社编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山东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等职。
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
周氏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医理娴熟,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疾病,特别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经论治偏头痛
偏头痛是由于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头痛多为偏侧,搏动样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恶心、呕吐,对光及声音过敏等特点。
此病病程长、易反复,经年难愈。
目前中医治疗如中药、针灸等传统疗法均取得良好效果。
据头痛部位可进行辨证归经。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
大抵如下:
阳明头痛,痛在前额
阳明头痛,在前额及眉棱骨处。
头痛而胀,面红目赤,口渴喜饮,或伴呕吐,吐后则缓,或大便不畅,舌尖红,苔薄黄,脉浮。
多因阳明经郁热所致。
阳明经系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治当疏风清热和络,方选芎芷石膏汤加减;引经药选用葛根、白芷、知母;针灸治疗主穴取太阳、中脘、足三里;引经穴位加印堂、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痛在两侧
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
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可伴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舍红苔黄,脉弦数。
多因火郁少阳,阳亢风动所致。
少阳经系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治当平肝潜阳息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引经药选用柴胡、黄芩、川芎;针灸治疗主穴取丝竹空、合谷、列缺;引经穴位加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痛在后枕
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头痛连及项背,有拘急收紧感,遇风加重,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多因风寒外袭太阳经所致,痛连项背。
太阳经系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治当疏散风寒止痛,方选川芎茶调散加减;引经药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针灸治疗主穴取百会、太阳、风池、列缺;引经穴位加天柱、后溪、昆仑。
厥阴头痛,痛在巅顶
厥阴头痛,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巅顶头痛,可伴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
多因肝受寒邪,寒凝厥阴,肝胃不和,浊阴循经上逆,直犯颠顶,发为头痛。
厥阴经系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吴茱萸主入肝经,善治厥阴头痛,故可选吴茱萸汤加减;引经药选用吴茱萸、藁本;针灸治疗主穴取百会、合谷;引经穴位加四神聪、太冲、内关。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一般病程长,起病缓,多伴肝、脾、肾诸脏功能失调证候,病性复杂。
治疗应标本兼顾,忌头痛医头,可根据头痛部位选取引经药物及腧穴,以提高疗效。
偏头痛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安静的环境,避免过强光线刺激,禁烟戒酒。
可选择合适穴位自行推拿按摩,如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及阿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