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词语运用
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指导: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分析及备考策略
总之,无论高考语言运用题如何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理解 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平时教学中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守住语文教 学之根的着力点。
语言文字运用Ⅱ 【真题再现】 2023年全国卷的语用II试题汇总如下:
【题型变化】 1.稳中有变
从题型结构上看,语用部分保持了“稳中有变”的特点,“稳”表 现在新课标I、II卷和全国乙卷上,这三套试卷的语用试题依旧是传统 的题型模式,即分为语用一和语用二两部分,“变”表现在全国甲卷 上,甲卷把两部分合二为一,变成了一则小语段。
【试题详解】 新课标I卷语用二试题详解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 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 染强化、描摹性,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处处”,意思是“到 处”“各个地方”“所有地方”,文中“处处显出干燥,结实”是说便 道上到处都是干燥、结实的,而“处”意为某个地方,“处处”显然比 “处”的范围广。如“微微”,意思是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是程度副词,两个“微”叠用形容程度更轻,文中“黑土的颜色已微微 发些黄”是说黑土发黄的色彩很浅,在程度上比“微”更轻。如“早 早”,比常时为早,很早,是时间副词,文中“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 一趟”是说祥子拉车的时间很早,两个“早”叠用比“早”更能凸显时 间之早。
专题03词语辨析词义辨析与词语赏析-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
方 面
口语,有的是书面语;有的是政论用语,有 的是描写性用语。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
辨
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 不协调。
析
4.面目一新/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指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一新”,明显表明为褒义词。 “面目全非”指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全非”,明显表明为贬义词。
示例:①一排排崭新的高楼大厦沿国道平行竖立,房前屋后停放着三三两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 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 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 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
了?
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
一点点快乐?(《我与地坛》)
肆 伍
摆正位置
虚
词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摆放。
有的关联词语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
辨 “由于”;有的关联词语只能用于后一分
句,比如“却”“至于”“以致”。
辨明关系
示例:①张秉贵22年来,没有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那
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②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
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
糖果……”(《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7.诞生/诞辰
“诞生”指(人)出生,动词;“诞辰”指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名词。
示例:①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 疆》)
第一部分 专题三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10+词语辨析(虚词辨析表)-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词语
诚然 固然 大力 大举 大肆
词义
表示肯定语气,语气重;表示让步,语气比较轻 表示肯定语气,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示让步,语气也较轻。
侧重指尽最大的力量,适用范围较广,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 侧重指大规模的行动,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
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
词语
词义
虽然
“虽然”侧重于表让步,语气较重;表肯定语气最轻
不然
表示如果不是前面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后面所说的情况
否则
“如果不这样”的意思
固然 不与其他连词连用,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表示“本来、当然”的意思。
即使
既表示让步,也表示假设。
词语
词义
尚且
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与之呼应, 表示进一层之意;
词语
词义
常常 往往 经常 不免
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 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
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 现的情况
也表示“常常”“往往”的意思,但还有“连续不断、经久常行”的意思, 可以构成“经常性”“经常不断”等
口语色彩浓 富有文言色彩 作副词时,表示最高的程度
词语
词义
与其
用于取舍关系的复句中,常和“不如”一词相呼应,表示舍此取彼
宁可
相当于“宁愿”,常和“决不”相呼应,表示取此舍彼。
由于
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相当于“因为”
自从
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表示时间的起点。
一直 一向
2024高考备考:语言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语序不当-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6. 并列短(词)语位置不当 在一个句子中,要注意并列短(词)语中各项的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 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现位置不当的现象。 辨析时应重点注意以下技巧的应用: (1)认真分析并列短(词)语之间的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 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 关系,看有无违反逻辑关系。
边练边悟6 辨析下面句子是否有语病,并加以修改。 (11)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
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答案】 应为“企业、商家”。
(12)从“生产锈带”到“生态绣带”,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中 国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决心之大、成效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答案】 改为“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
(2)倒序检查。对句中并列短(词)语问题如一时无法判断,可将语序前后调 换一下,如通顺,则说明原顺序有问题;反之,则无问题。因为在组织并列短 (词)语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惯。
如: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 辨析:并列短语位置不当。按照事理、逻辑次序,应改为“引人深思,促 人警醒,催人进取”。
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答案】主客体颠倒。主体“大多数中学生”和客体“鸦片战争以
来的中国近代史”颠倒了,应改为“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以来 的中国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
6.修改下面病句: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
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答案】并列词语顺序不当。应为“理解、接受”。
7.修改下面病句: 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准确辨析近义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实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
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意义辨析【辨析方法】“语素区分法”。
所谓“语素”,就是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单个字。
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语素,而它们意义的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语素上。
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语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两词的区别。
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的相异语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语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表“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辨析角度】:(1)词义侧重点。
例如“冷僻”与“冷落”,“冷僻”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冷落”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2)词义轻重。
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词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词义较重。
(3)词义范围大小。
例如“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色彩辨析【辨析角度】:(1)感情色彩分褒、中、贬三种,如“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2)语体色彩分口语与书面语,如“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等。
用法辨析【辨析角度】:(1)适用对象是用于自己还是他人,是谦称还是敬称,是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主动性还是被动性。
例如“爱护(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爱戴(与‘爱护’相反)”,“启用(用于物)—起用(用于人)”,“接受(被动性)—接收(主动性)”。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词语含义用法辨析考点解析(课件)
• 二.题干解析 • 下列句子中的“××”和文中画横线(或加点)处的“××”,含义(用法 /含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比较点:含义、用法或含义和用法 • 三.解题方法 • 1.掌握多义词的义项,能结合语境巧妙分析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 • 2.掌握词性,从语境的结构中分析词语的词性,一般词性不同,用法不同, 意义也不同。 • 3.比较语境,分析结构。确定成分,明确用法和意义。 • 4.比较语境,确定语义的范围和对象,弄清特指和泛指。
• 2.引申义 • 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 • a.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 c.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 • d.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 切。 • e.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2023新高考Ⅱ卷20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 扰也很容易,只需戴上耳机。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 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 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应该把握什么“度”呢?医学研究告诉 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 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 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 实上,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还可能逐渐升级。 1.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答案】B
2024高考备考正确使用成语(成语辨析)含俗语高考真题(上)-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4.把握成语的侧重点,切忌语意不合
释义 示例
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成语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 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会导致用词不当。如:只要 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被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所感动。句中“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 的语境是“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设身处地”用得不合 语境,应该用“身临其境”。如“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侧重于因恐惧心理 引起的惊抖,若用于因天冷引起的发抖就使用错误。再如“视而不见”偏重于不 注意、不留心,“视若无睹”偏重于不重视、不关心。“称心如意”偏重于称心, “心满意足”偏重于满意、满足。“举棋不定”偏重于行为,“犹豫不决”偏重 于思想。“不约而同”偏重于行动,“不谋而合”偏重于见解。辨析成语时,应 仔细分析成语的侧重点与具体的语境是否相合。
。
然而,制订太空莱谱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
持两天鲜度,空间站中新鲜食品
,绝大多数食品只能脱水或加工成罐头运上
太空。目前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望而却步 不胜枚举 不言而喻 寥寥无几
B. 踌躇不前 不可低估 心照不宣 寥寥无几
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
,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
豆在釜中泣’的句子,
,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
‘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
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
(四)从运用上辨析
1、适用的对象不同
•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 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 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 奉养:用于晚辈对长辈。
2、词性的不同
• 阻碍:动词 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 排除一切障碍。
• 强大:形容词 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 ⑴他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大家
。
• ⑵我14岁就离开
,参加了革命。
• ⑶年轻人,你应该走出去
一番。
• A.效尤 故乡 经历 B. 效仿 故乡 经历 • C.效尤 家乡 阅历 D. 效仿 家乡 阅历
Hale Waihona Puke 答案:D(二)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
•
①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
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范围最大)
• 饲养:喂养牲畜,可与“员”、“场”组成词 组。
• 喂养:多用于牲畜,用于人时,只限于婴儿。
3、词义轻重不同
• 请求——恳求 • 批评——批判 • 担心——担忧 • 努力——竭力 • 希望——期望——渴望 • 轻视——蔑视——藐视
(三)从搭配习惯上辨析
词语习惯搭配不同
• 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 东西搭配(阳光充足,水源充足)。
乞求:向人讨要(施舍、宽恕) 祈求:恳切希望
个体户应当文明经商,不得(牟取、谋 取)暴利。
厂工会主席为了为职工(牟取、谋取) 更多利益,常常与厂长争得面红耳赤。
牟取:谋取利益,贬义词 谋取:设法获得正当利益,中性词
在美国的默许和(纵容、怂恿)下,沙 龙政府把阿拉法特封锁在斗室之中,切断他 和其他巴勒斯坦官员及国际社会的联系。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词语辨析讲义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词语辨析第一大技巧:辨别词义的轻重考生应辨别词语的轻重程度来适应语义和语境。
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其表现的程度就层层升级,依次加重。
再如:“陌生”与“生疏”,两个词都有“不熟悉”的意思。
但“陌生”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因初次接触而不熟悉;“生疏”则可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以前熟悉或曾经有过接触,因相隔时间长变得不熟悉了,或者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所以不熟悉。
第二大技巧:限定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是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
“边界”仅指一条界限,范围最小。
再如:“年纪”与“年龄”。
“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
如:(1)校园里的两棵银杏树,看上去它们的年龄足有千年。
(2)你这把年纪还带头干活,我们这些年青人哪敢怠慢?这里的例(1)的“年龄”就不能换成“年纪”。
第三大技巧:揣摩词义侧重有些近义词虽指意义相似,但由于词素构成不同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就有所不同。
例如:“景色”与“景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
再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第四大技巧:分清词性和语法功能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例如“诞生”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
202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7:词语搭配运用讲解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7:词语搭配运用讲解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了相当高的分量。
其中,语文词语搭配运用的讲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词语选择、语法结构、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7的相关内容,为大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运用方法1.名词+动词名词+动词的结构在语法中非常常见,例如“战斗指挥”、“音乐教育”、“对话互动”等。
这种结构通常起到一种强化表达的作用,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富、更具体化。
2.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动词的搭配也是经常出现的。
例如“突然惊醒”、“肆意折磨”、“精益求精”等。
这种结构在构成完整的句子时,常常起到一种修饰性的作用,强调形容词的程度、方向、态度等。
3.副词+动词副词+动词结构与形容词+动词结构类似,都是在句子中起到修饰作用的。
例如“迅速抵达”、“大胆探索”、“持续防护”等。
在运用这种结构时,需要注意副词的选择与位置。
4.动词+名词动词+名词结构在散见诸于各种文章中,例如“暴力伤害”、“贫困困扰”、“生命教育”等。
同样地,它们也起到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的作用。
5.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结构不仅在语法中出现频率很高,而且也非常常见。
例如“峻峭险峻”、“灼热辉煌”、“轻盈跳跃”等。
在运用这种结构时,需要注意形容词的选择,以及仔细考虑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6.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名词结构也经常出现。
例如“幸福生活”、“丰富阅读”、“充满活力”等。
这种结构通常用来修饰名词并增强其表达效果。
二、注意重点问题及解决方法1.机械下意识搭配很多同学在写作中会流于惯性,使用机械下意识的搭配方式,例如“积极进取”、“大力开展”等。
这些搭配大多已经陈旧,少了一份新意。
为了避免机械下意识搭配这种问题,同学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词语搭配,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从而让文章更加独具一格、生动有趣。
2024高考备考:语言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考点与真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答案】 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才能有可能保住 自己的视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句式杂糅或不合逻辑,“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最迟”后面必须跟确定的 数字,而不能是一个范围,因此可将“内”删掉; “并”表示并列关系,而前后句子是承接或者条件关系,把“并”改为“才”; 前面句子主语是“患者”,而“尽可能保住视力”的是医生,可将“尽可能” 改为“有可能”。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 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 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 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 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 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 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是搭配不当,“形成”与“听力下降”不搭配,可改为“导致暂时 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克服拖延呢?答案就是,制订明确 具体的计划,将一个困难的大任务分解为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例如, 你要写一篇报告,就可以把你的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 记、撰写报告三个小任务,并且计划好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 告这三个小任务将来的完成时间,这样,你要完成的写一篇报告的大 任务就变得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而小任务具有线索作用,更容易 让你产生行动的欲望,一旦开始行动,完成任务也就不再遥不可及了 。
2024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语 言 运 用 : 辨析并修改病句
考点分析,真题剖析
目标定位
1.了解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 2.真题比较剖析命题特点。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词语辨析与运用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词语辨析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B.爸爸居然答应给我买盼望已久的飞机模型,这让我喜出望外....。
C.这盘歌碟里的歌曲旋律优美,音调柔和,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D.元宵节到了,越秀公园里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答案】C【解析】A.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这里形容民族自豪的情感在我们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使用正确;B.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这里形容我知道爸爸答应买飞机模型后的意外和高兴,使用正确;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这里用来形容歌声,对象不当;D.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这里形容人很多,很热闹,使用正确;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听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
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C.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作业。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答案】C【解析】A.恍然大悟: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符合语境,正确;B.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符合语境,正确;C.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大词小用,错误;D.各得其所:意思是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符合语境,正确;故选C。
3.下列句中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风柔软了起来,柳条也翠绿了,街头上渐渐地多了一群群花枝招展....的年轻人。
B.毒日头烤着大地,蝉都懒得鸣叫,人们躲到绿茵茵...的树下,也感觉不到一丝凉爽。
【全文】语言文字运用之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统编版)
二、近义虚词辨析 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 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边练边悟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很多网友认为某星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溜白菜”是为了哗众取宠,
这种说法不免太________了。
(2)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________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
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3)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超市将_______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他
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
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
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解析 解答本题,主要看搭配情况。第一处,“虽然”表转折,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
近义词
共同义
侧重点
疏离 疏远
“离”只表“疏”的状态 均表示“疏”的结果
“远”则是“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热点。
对词语的考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主要有两种常见题型:一种是根据语境辨析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填空(2022年新高考1卷题型);另一种是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选择题,历年常规题型)。
二题点讲解题点1从三个方面辨析近义词语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辨析:(一)从词义方面辨析(二)从用法方面辨析(三)从感情色彩方面辨析(一)从词义方面辨析1.词义的轻重不同(详见课件)[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1)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的事。
(2)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合作中,中国是值得欧盟的实力伙伴,中欧应携手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3)这位著名导演运用美术中的色彩和构图,表现电影的气氛、意境和思想内涵。
A.称道信赖善于B.称奇信赖擅长C.称奇信任善于D.称道信任擅长小积累:词义前轻后重的近义词组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研究—研讨损坏—破坏固执—顽固希望—期望—渴望轻视—蔑视—藐视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实词有不同的侧重点,近义实词可根据意义侧重点的不同进行辨析。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1)紫禁城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2)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桓着一段古潭般的河湾。
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
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3)校长找到几名同学详细询问,才知道事情的。
原来这些书是一个书贩来推销的,开始同学们都不想买,可是这个书贩说他是大学生,要勤工俭学,大家才买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部分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
数也数不清。此成语不能形容小说数量多。“倚马可待”指靠着即将出征
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不能用于
书法作品。容易张冠李戴的成语还有:行云流水、一挥而就、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破镜重圆、比翼双飞、耳鬓厮磨、相敬
如宾、相濡以沫、汗牛充栋、呼之欲出、韦编三绝、洛阳纸贵、日理万机,
成语意义和语境的意义是否有重复,是否前后矛盾。成语也是词语,
也有一般词语的语法属性,比如修饰语与名词中心语能否搭配,动词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12
和宾语能否搭配,动词后能不能带宾语,等等。如 2010 年江苏卷第 2 题 B 项:“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 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防患未然”指“在 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 盾。再如:“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 要,不必大惊小怪。”“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 意”。既然不认为孩子的毛病是对的,下面就应讲他相应的反对措施,或 批评教育,或纠正其非;但是该句中的“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 大惊小怪”显然并非“不以为然”之后相应的正确态度,而是一种相反 的态度。因此,该成语与语意发生了抵牾,可改用“不以为意”(不把它 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就可消除逻辑事理上的矛盾。两 个成语,一字之差,意思却相去甚远。
B.身处春.秋.鼎.盛.的伟大时代,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积极向上,刻 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实实 在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词语运用
收集和整理了辨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以便高三学生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更好的梳理知识,轻松备战。
词语运用辨析
考点讲解:
高考语文试习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习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考试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点提示:
1、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①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如词义的轻重。
“激动”比“感动”更
强烈。
“蔑视”比“轻视”词义重。
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②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主要表现在:A、感情色彩不同。
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即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
B、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③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A、搭配对象不同。
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
B、语法功能不同。
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
“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2、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习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考查的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分析词语的性质、功能,尤其是用法,对于辨析虚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
①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②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如:小黄对我笑了笑。
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
如,他对工作很负责。
“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
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
“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③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
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等。
④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⑤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
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