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视距测量

合集下载

视距测量的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的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的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的实验报告》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视距测量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测量方法。

视距测量是通过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视线距离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距离,这种方法
在地理测量、建筑设计、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
际操作,验证视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开阔的场地作为实验地点,以确保视线距离不受障碍物
的影响。

然后,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测距仪器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接着,我们选择了两个固定的点作为测量对象,分别设置在场地的两端,确保
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被准确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测量,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规范要求。

我们使用了高精度的测距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测量完成后,
我们对结果进行了多次验证,以确保其可靠性。

最终,我们得到了实验结果:通过视距测量,我们成功地确定了两个点之间的
距离,并且验证了视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视距测量是一
种非常有效的测量方法,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视距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相信在未
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视距测量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
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距离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和测量视距对空气中灰尘取样装置的影响。

视距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一个物体的形状和色彩在多大距离和角度上是显而易见的。

这项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1)测量和记录空气中灰尘取样装置可在何种距离和角度可见;
(2)记录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3)比较不同环境参数对空气中灰尘取样装置视距的影响;
(4)比较不同用途的空气中灰尘取样装置视距的差异。

实验现场用到的主要设备有:距离测量仪、角度测量仪、空气中灰尘取样装置,以及各类环境监测仪器,其中距离测量仪和角度测量仪用来测量不同环境条件下空气中灰尘取样装置的视距,其他仪器用于记录不同环境参数。

实验进行了一周时间,先进行了相关知识学习。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测量了空气中灰尘取样装置的视距,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环境参数下,视距有一定差异,而且不同用途的取样装置视距也有一定差异,可以为以后灰尘取样装置的使用和安装提供参考。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

第四章→第二节→视距测量一、视距测量的概念视距测量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利用仪器望远镜筒内的视距丝在标尺上截取读数,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距离,可同时测定地面上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

视距测量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观测快捷,一般不受地形影响。

其缺点是,测量视距和高差的精度较低,测距相对误差约为1/200~1/300。

尽管视距测量的精度较低,但还是能满足测量地形图碎部点的要求,所以在测绘地形图时,常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距离和高差。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一)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计算公式如图4-7 所示,测地面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在点安置仪器,在点竖立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水平视线与标尺垂直,中丝读数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位置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用表示。

1、水平距离计算公式设仪器中心到物镜中心的距离为,物镜焦距为,物镜焦点到点的距离为,由图4-7可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根据图中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关系得两点间水平距离为:(4-7)式中:为视距乘常数,用表示,其值在设计中为100。

为视距加常数,仪器设计为0。

则视线水平时水平距离公式:(4-8)式中—视距乘常数其值等于100。

—视距间隔。

2、高差的计算公式:两点间的高差由仪器高和中丝读数求得,即:(4-9)式中:—仪器高,地面点至仪器横轴中心的高度。

(二)望远镜视线倾斜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公式在地面起伏比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望远镜倾斜才能照准视距标尺读取读数,此时视准轴不垂直于视距标尺,不能用式4-8计算距离和高差。

如图4-8所示,下面介绍视准轴倾斜时求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公式。

视线倾斜时竖直角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标尺上所截的位置为,,视距间隔为,求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首先将视距间隔换算成相当于视线垂直时的视距间隔之距离,按式4-8求出倾斜视线的距离′,其次利用倾斜视线的距离′.2和竖直角计算为水平距离。

因上下丝的夹角很小,则认为∠和∠为90°,设将视距尺旋转角,根据三角函数得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计算式为式(4-10),两点高差计算公式为式(4-11)。

视距测量实验记录表

视距测量实验记录表

视距测量实验记录表视距测量实验记录仪器水准仪水准尺观测者日期 2012.6.24 记录者视距测量记录测站:A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水平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离l L α h H 视距间隔 D2349I 2500 2?8’40” 30.16 265130223542650 B 2500 2?28’50” 29.54296测站: B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水平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离l L α h H 视距间隔 D2353A 2500 1?7’30” 29.59 26492962319C 2660 2500 1?54’27” 34.06341班级小组三姓名11工管测量实习视距测量实验记录仪器水准尺观测者日期记录者视距测量记录测站:C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水平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离l L α h H 视距间隔 D2320B 2500 1?47’20” 34.27 266334324172587 D 2500 3?6’50” 16.95170测站: D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水平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离l L α h H 视距间隔 D2408C 2500 3?57’30” 17.11 25801722380E 2609 2500 2?36’40” 22.85229班级小组姓名11工管测量实习视距测量实验记录仪器水准尺观测者日期记录者视距测量记录测站:E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水平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离l L α h H 视距间隔 D2381D 2500 2?6’16” 22.75 260922823992601 F 2500 2?15’20” 20.17202测站: F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水平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离l L α h H 视距间隔 D2401E 2500 2?9’00” 19.97 26012002320G 2678 2500 1?47’30” 35.77358班级小组姓名11工管测量实习视距测量实验记录仪器水准尺观测者日期记录者视距测量记录测站: G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水平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离l L α h H 视距间隔 D2321F 2500 1?45’00” 35.87 268035923902610 H 2500 2?56’00” 21.94220测站: H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水平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离l L α h H 视距间隔 D2391G 2500 3?2’00” 21.84 26102192401I 2599 2500 3?21’50” 19.73198班级小组姓名11工管测量实习视距测量实验记录仪器水准尺观测者日期记录者视距测量记录测站:I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水平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离l L α h H 视距间隔 D2400H 2500 3?20’10” 19.93 260020023502652 A 2500 3?9’50” 31.10302测站: 测站高程: 仪器高:下丝读数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垂直角水平距离高差高程照准点号上丝读数l L α D h H 视距间隔班级小组姓名11工管测量实习。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距离测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不同距离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比较它们的精度和适用范围,并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钢尺量距钢尺量距是利用具有标准长度的钢尺直接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

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一般采用整尺法,即先丈量整尺段的长度,再加上不足一整尺的余长。

为了提高量距精度,需要进行往返丈量,并对丈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

2、视距测量视距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中的视距丝及视距标尺,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仪器上视距丝在视距标尺上的读数,以及仪器的视线水平时的竖直角,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差。

3、光电测距光电测距是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往返时间来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常见的光电测距仪有红外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

测距时,仪器发射出电磁波,经反射器反射后被仪器接收,通过测量电磁波的往返时间和光速,计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和工具1、钢尺:50m 钢尺一把。

2、经纬仪:DJ6 经纬仪一台。

3、水准仪:DS3 水准仪一台。

4、视距标尺:一副。

5、光电测距仪:一台。

6、记录板、铅笔、计算器等。

四、实验步骤1、钢尺量距(1)在平坦地面上选择一段直线,定出起点和终点,并在直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打上木桩作为丈量点。

(2)用钢尺沿着直线从起点开始逐段丈量,丈量时要拉紧钢尺,使钢尺处于水平位置,并准确读出钢尺在每个丈量点上的读数。

(3)进行往返丈量,即从终点向起点丈量一次,记录下往返丈量的长度。

(4)对往返丈量的结果进行精度评定,计算相对误差,若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往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1)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将望远镜瞄准视距标尺,读取上、下丝在视距标尺上的读数。

(2)测量竖直角,读取竖盘读数。

(3)根据视距测量公式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

3、光电测距(1)在测站上安置光电测距仪,对中、整平后,打开电源,设置仪器参数。

视距测量实训总结

视距测量实训总结

视距测量实训总结视距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眼对物体的视觉距离来计算物体的实际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视距测量常用于测量建筑物、电线杆、树木等高大物体的高度和距离,以及开展地形测量、气象观测等工作。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对视距测量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熟悉使用仪器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操作,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实验方法1.测量工具本次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包括:测距仪、三角架、测量杆、水平仪等。

2.测量步骤(1)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将三角架放置到地面上,使用水平仪调整三角架水平。

(2)在三角架上安装测距仪,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3)将测量杆立在需要测量的目标物体旁边,调整测量杆的高度和角度,使其与目标物体的上边缘水平。

(4)通过测距仪测量出目标物体顶部到三角架的距离,再通过测量杆测量出目标物体顶部到地面的高度,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目标物体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5)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出目标物体各个位置的高度和距离,计算出目标物体的实际高度和距离。

三、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视距测量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测量工具的精度、目标物体的高度和距离等。

因此,在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以及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

2.在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杆的选用和使用。

测量杆的高度应适当,杆上的刻度应清晰可见,使用时应保持垂直和水平。

3.视距测量还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物体的影子长度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度和距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但需要注意避免影子和目标物体之间的阴影干扰。

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掌握了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操作的技能。

在实际应用中,视距测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为各种测量和观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在测量科学中,视距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通常表示为观察者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测量视距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如建筑物、道路、桥梁、机场等建设工程中的测量问题,以及在森林、农业、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气候观测等领域的应用。

因此,这次我参加的视距测量实验对我来说,具有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实验前我们需要了解视距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望远镜和测距仪对视距进行测量。

我们需要注意望远镜的校准和调焦、测距仪的精度和定位等问题。

我们将实验地点移到了一个公园,准备进行实测。

首先,我们需要选定测量的目标。

我们选择了公园内高达20米的塔作为目标。

然后,我们固定了测距仪,按照设备说明进行校准,并使用地面标志物将其精确定位。

接下来,我们用目测法大致测量了塔与测量器的距离,以此作为初步测量数据。

然后,我们开始用望远镜观测塔顶并记录刻度值,再用测距仪对点到仪器的实际距离进行测量。

最后,我们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出了最终的视距值。

在实验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测量误差问题。

视距测量误差主要由目标高度、仪器高度、位置和望远镜误差等因素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校正,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视距的测量方法和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意识到了视距在现代测量科学中的重要性。

视距测量的应用不仅在公共建筑和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同时涉及到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对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到了新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也感受到科学实验对我们学习的重要价值。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深入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测量技术,为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实验10视距测量

实验10视距测量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 —20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造价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授课教师缪健军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间实验:视距测量一、目的和要求1.学会视距测量的测量方法。

2.学会视距测量的记录、计算方法。

二、计划和设备(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实验小组由3~4人组成,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1人立尺。

(2)每组的实验设备为DJ6经纬1台,水准尺1支,记录板1块。

三、方法和步骤视距测量是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图4-12),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面高低起伏限制等优点。

虽然精度较低,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碎部测量中。

视距测量所用的主要仪器工具是经纬仪和视距尺。

一、视距测量原理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如图所示,欲测定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可在A点安置经纬仪,B 点立视距尺,设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B点视距尺,此时视线与视距尺垂直。

若尺上M、N点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上的两根视距丝m、n处,那末尺上MN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

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

图中l为视距间隔=(4-10)D+CKl式中K 、C ──视距乘常数和视距加常数。

现代常用的内对光望远镜的视距常数,设计时已使K =100,C 接近于零,所以公式(4-10)可改写为 Kl D = (4-11)同时,由图4-13可以看出A 、B 的高差v i h -= (4-12) 式中i ──仪器高,是桩顶到仪器横轴中心的高度;v ──瞄准高,是十字丝中丝在尺上的读数。

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读取视距间隔,如图4-14。

由于视线不垂直于视距尺,故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

如果能将视距间隔MN 换算为与视线垂直的视距间隔''N M ,这样就可按公式(4-11)计算倾斜距离D ′,再根据D ′和竖直角α算出水平距离D 及高差h 。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距离下的视距,探究视距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实验
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简单的测量工具,如直尺、测量尺和激光测距仪,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开阔的场地作为实验地点,确保没有遮挡物影响视距的
测量。

然后,我们设置了不同的距离,分别是10米、20米、30米和40米,并在
每个距离上进行视距的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现象,比如在较远的距离上,由于大气折射的影响,视距会有所偏差,需要进行修正计算。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视距与距离之间呈现出一
定的关系,随着距离的增加,视距也会相应增加。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大气折射对视距的影响,这为我们在实际测量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测量工具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定期校准测量工具,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进行测量等。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成功地探究了视距与距离之间的
关系,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视距测量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视距测量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后的科研工
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视距测量的相关问题,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

实验指导目录测量实践须知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实验二、等外水准测量实验三、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四、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实验五、经纬仪的认识实验六、水平角测量(测回法)实验七、水平角测量(全圆测回法)实验八、视距测量实验九、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实验十、全站仪认识及使用实验十一、距离丈量与磁方位角的测定实验十二、碎部测量实验十三、经纬仪极坐标法放样实验十四、全站仪放样实验十五、路线纵断面测量测量实践须知一、实践目的使学员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性环节中,养成学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二、实践要求1.实验实习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实习大纲,明确其目的与要求、方法与步骤、记录与计算规则,以保证按时完成测量任务。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同组学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代替缺课者完成本次实验和实习任务。

实验因故缺课者,另找时间自动补作,并由实验室老师签字方能认可。

实习超过3个单元不参加者,不给实习成绩。

3.实验实习记录必须用HB的铅笔认真填写。

要随测随记,字迹工整,不准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誊入记录表格中,更不准随意涂改或伪造数据。

若发现有记录错误时,应将该数据用直线划去,然后将正确数据写在其上方。

为了避免听错或记错,记录者在记录时应向观测者复诵一遍。

绘图时,应用3H的铅笔绘制;图纸必须准确、整齐,力求美观。

4.数据取位,应严格按其观测精度执行。

若要求读至毫米,必须记录到毫米,比如1.340m不能记为1.34m。

数据凑整,应严格按“四舍六入、逢五单进双不进”的原则进行。

比如要求取位至毫米,则1.5625m应记为1.562m,1.2635m应记为1.264m。

5.每个小组应根据实验实习任务有计划地做好轮换,使每个同学都能亲自参加实验实习中的各人环节。

注意搞好团结配合,遇到困难或发生问题要互谦、互让,不要互相埋怨。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视距测量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测量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视距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提高实际测量的技能和精度,同时加深对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为:$D =K × l × cos^2α$ ,其中$D$ 为水平距离,$K$ 为视距乘常数(通常为 100),$l$ 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读数差,$α$ 为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竖直角)。

高差的计算公式为:$h =D × tanα + i v$ ,其中$h$ 为高差,$i$ 为仪器高,$v$ 为中丝在视距尺上的读数。

三、实验仪器和工具1、经纬仪或全站仪 1 台2、视距尺 1 把3、记录板 1 个4、铅笔、计算器等四、实验步骤1、在测站点 A 安置仪器,对中、整平。

量取仪器高$i$ ,并记录。

2、在待测点 B 处竖立视距尺。

3、盘左位置,瞄准视距尺,读取上、中、下三丝在视距尺上的读数,分别记为$a$、$b$、$c$ 。

4、转动望远镜,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L$ ,计算竖直角$α_{左}$。

5、盘右位置,重复步骤 3 和 4,读取相应读数并计算竖直角$α_{右}$。

6、计算平均竖直角$α =\frac{α_{左} +α_{右}}{2}$。

7、计算上下视距丝读数差$l = a c$ 。

8、根据公式计算水平距离$D$ 和高差$h$ 。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以下是本次实验的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过程:|测站|仪器高$i$ (m)|上丝读数$a$ (m)|中丝读数$v$ (m)|下丝读数$c$ (m)|竖盘读数$L$ (°)|竖盘读数$R$ (°)|竖直角$α_{左}$(°)|竖直角$α_{右}$(°)|平均竖直角$α$ (°)|视距间隔$l$ (m)|水平距离$D$ (m)|高差$h$ (m)|||||||||||||||A|1520|2120|1680|1240|85 30'|274 30'|4 30'|4 30'|4 30'|0880|8800|1264|1、计算平均竖直角:$α_{左} = 90° 85°30' = 4°30'$$α_{右} = 274°30' 270°= 4°30'$$α =\frac{4°30' + 4°30'}{2} = 4°30'$2、计算视距间隔:$l = a c = 2120 1240 = 0880$ (m)3、计算水平距离:$D =K × l × cos^2α =100 × 0880 × cos^2 4°30' ≈ 8800$ (m)4、计算高差:$h =D × tanα + i v = 8800 × tan 4°30' +1520 1680 ≈ 1264$ (m)六、实验误差分析1、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精度和校准情况会影响测量结果。

视距测量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视距测量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视距测量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目的与要求1、掌握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采用三种方法对同一测点进行观测。

3、精度要求:往返测得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K≤1/300,高差之差Ah≤6mm/100m.二、仪器和工具经纬仪(配三脚架)1台、视距尺(水准尺)1把,自备铅笔、计算器。

三、观测方法1、将经纬仪安置于测站点A上(假定A点高程HA=100.00m),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读至cm):在B点竖立视距尺。

2、水平视线法(1)用盘左位置瞄准B点上的视距尺,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同时调望远镜微动螺旋使竖盘读数为视线水平时的固定读数(90°或270°),这时望远镜视线水平。

(2)读取视距丝上丝、下丝读数(读至mm),求尺间隔l﹔读中丝读数v(或取上丝、下丝读数的平均值,读至cm)。

(3)计算:D=100 l,h=i一v13、仪器高法(1)盘左,用望远镜中横丝瞄准视距尺上读数为i的位置,读取上丝、下丝读数,求得尺间隔(2)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L(读至′),求竖直角αz(3)计算:D=100 l cos2az,h=Dtanaz4、任意倾角法(1)盘左,望远镜瞄准视距尺任意读数v(最好使倾角大些),读取视距丝上丝、下丝读数(读至mm),求尺间隔:读中丝读数v(或取上丝、下丝读数的平均值,读至cm)。

(2)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L(读至’),求竖直角a3(3)计算:D=100 l3 cos2a3,h=Dtana,+i一v35、返测:将仪器安置于B点,重新量取仪器高,在A点竖立视距尺,按上述方法观测、计算两点间水平距离D和高差h。

检查往返测得水平距离和高差是否超限。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标题:视距测量实验报告摘要:该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视距来了解不同条件下物体的可见性。

通过设立不同距离的观察点,并结合光学仪器进行测量,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物体的最远可见距离。

实验结果表明,视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条件、地形起伏等。

在相同条件下,可见距离随观察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视距、可见性、观察点距离引言:视距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眼能够观察到物体的最远距离。

视距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条件下物体的可见性,并在军事、交通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观察点距离,并利用光学仪器进行测量,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的物体最远可见距离。

方法:实验所用设备包括测距仪、光学仪器等。

首先在实验区域设置了不同的观察点距离,然后使用测距仪测量物体的实际距离,并利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的可见范围。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视距。

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视距。

观察点距离越大,视距越小,这是由于大气的折射和散射导致的。

在相同条件下,地形起伏也会影响视距,高地能够提高视距,而低地则会降低视距。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视距与观察点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建立了一个视距预测模型。

讨论:实验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并与现有的理论模型相吻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视距,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实验中的设备和方法也可以在其他领域的可见性测量中得到应用。

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视距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建立了一个视距预测模型。

视距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于军事、交通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实验报告概述:视距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

本实验以简单的装置和方法,探讨了视距测量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设备与原理:实验所需设备包括:测量尺、直角镜、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原理基于激光束的反射和接收时间的差异,通过计算差异时间推导出距离值,使用简单灵活。

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区域,将被测物体(例如建筑物)设定在一定距离以内;2. 将激光测距仪放置在视距范围之外,确保不受干扰;3. 使用直角镜将激光束反射至被测物体上的目标点;4. 使用激光测距仪记录反射激光的时间差;5.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精确度。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经过一系列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组数据,下面是部分结果:测量次数距离(米)1 12.52 12.33 12.44 12.65 12.4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该建筑物与实验设备的平均视距为12.44米。

这个结果仅代表一次实验的推论,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实验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误差,例如环境光线强度变化、设备故障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在进行测量前,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并进行校准;2. 对于环境光线强度变化较大的情况,增加屏蔽或使用其他保护措施;3. 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应用与意义:视距测量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地理测量、建筑设计、环境监测等领域。

通过测量建筑物之间的视距,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宝贵的数据,从而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提高可持续性。

此外,视距测量还对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确测量的数据可以更好地评估不同区域的可利用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视距测量的原理和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视距测量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测量方法,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视距测量实验心得

视距测量实验心得

视距测量实验心得“视距”一词来自于地理,而地球本身也是个大圆盘。

在这样的条件下测量出所谓的“视距”有点不合实际。

但是在我看来,以另外一种方式去观察它们或许会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古时候的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现代科学表明,地球是扁平状态的;古时候的人类又相信太阳是巨型的,月亮是跟地球差不多大小的星体。

如今,那些“神秘”的物质已经被解开了,可以从微观上研究其构成,而且还发现原子、分子和粒子等并非最基础的东西,比它们重要百倍千倍万倍甚至亿倍的物质还存在着。

就拿我国近几年的航空技术来说吧!从第一架飞机“完美”落地那刻起,中华民族便迈进了世界先进行列之内。

当然,仅靠技术创新远远不够,同样需要资金支持,也离不开领导者卓越的指挥能力与决策水准。

很显然,“视距”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只有保证每次都做好充足准备才能让我国在未来占据优势位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在形容中国再适合不过了。

尽管没有严格的数字标准衡量它,却仍旧包含了对“视距”定义的诠释——宽阔无边际的胸怀。

即使真有,也绝不是现阶段的任何设施能够达到的高度。

但是,只要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哪怕只剩下1%的希望,也应该付诸全部努力。

毕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法则”。

既然早晚有一天总要面临,倒不如趁现在积极准备好,免得日后仓促忙乱,徒增烦恼罢了。

我觉得,假若没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固执著的精神,单凭运气是根本站立不住脚的。

心灵深处埋藏着惊涛骇浪般的欲念,表面上波澜不兴,眼睛里满是漫不经心。

他把困难踩在脚底下,而命运的车轮转动不息,带给他辉煌。

而光芒背后,却隐匿着怎样的悲哀?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你瞧!白雪覆盖着树枝,可她依然昂首挺立;枯草堆掩盖着黄土,可她仍傲骨凛然。

生活告诉我们,任何艰苦险阻都挡不住前进的步伐。

我感受到青松般的意志。

勇敢迎接风雨的洗礼,这也算是人生路途必修课程吧。

正因如此,要知道在遇见挫折时请别放弃,调整好情绪继续向目标冲刺,不断追求奋斗,不断超越梦想。

视距测量实习报告.doc

视距测量实习报告.doc

视距测量实习报告篇一:测量实习报告目录第1章前言???????????????????????????1第2章实习内容??????????????????????????32.1 平面控制测量?????????????????????????32.1.1外业导线测量程序与方法以及精度要求?????????????32.1.2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52.1.3图板准备??????????????????????????62.1.4碎部测量与绘图???????????????????????62.2 等高线的测绘?????????????????????????72.3 圆曲线测设??????????????????????????72.4 建筑物水平轴线的测设?????????????????????8第3章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11第4章工作分工??????????????????????????13第5章经验总结??????????????????????????14第6章实习感想??????????????????????????16 实习篇??????????????????????????????16 生活篇??????????????????????????????18 宣言篇??????????????????????????????19第一章前言天津大学07级茅以升班于2009年7月19日——7月28日在河北省昌黎县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进行了为期10天的测量学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1. 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野外作业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 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以及工作原理。

全站仪测量视距实习报告

全站仪测量视距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站仪已成为工程测量中不可或缺的仪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全站仪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视距测量原理的理解,我们于2023年10月在XX大学工程测量实验室进行了全站仪测量视距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实习地点:XX大学工程测量实验室三、实习人员与设备实习人员:XX年级XX班全体学生实习设备:全站仪、棱镜、脚架、水准尺、钢卷尺、记录板等四、实习内容与方法1. 理论讲解实习前,指导教师详细讲解了全站仪的构造、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重点强调了视距测量的精度要求、误差来源及控制措施。

2. 操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包括以下内容:- 全站仪的组装与拆卸- 全站仪的校正与对中- 视距测量的基本操作步骤- 视距测量的误差分析3. 实际测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测站和测点- 视距测量- 数据记录与处理- 结果分析五、实习过程与结果1. 组装与拆卸学生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熟练地完成了全站仪的组装与拆卸,熟悉了仪器的各个部件。

2. 校正与对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校正全站仪,确保仪器精度。

同时,掌握了如何对中,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视距测量学生按照操作步骤,熟练地进行视距测量,掌握了视距测量的基本操作方法。

4. 数据记录与处理学生学会了如何记录数据,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

5. 结果分析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了误差来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六、实习总结与体会1. 提高操作技能通过本次实习,学生掌握了全站仪的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工程测量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加深理论理解实践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视距测量原理的理解。

视距实验报告范文

视距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视距仪进行距离测量的操作技能。

3. 学会分析视距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

二、实验原理视距测量是一种利用视距仪测量两点之间距离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水平视线与目标之间的夹角(垂直角)和目标物上的标志(如标杆)的长度,根据三角函数计算出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三、实验设备1. 视距仪一台2. 标杆两根3. 水准尺一根4. 三脚架一个5. 记录纸若干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检查视距仪的完好性,确保其功能正常。

- 将标杆竖直放置于待测距离的起点,并确保其高度与视距仪视线平行。

- 将视距仪安置在三脚架上,调整其高度和水平度,使其望远镜的十字丝与标杆顶部对齐。

2. 测量阶段:- 观察标杆顶部,调整视距仪望远镜的垂直角微调手轮,使十字丝清晰地对准标杆顶部。

- 读取水平视线与标杆顶部之间的垂直角,记录在记录纸上。

- 调整视距仪望远镜的水平角微调手轮,使十字丝清晰地对准标杆上的标志。

- 读取标志处的水平距离,记录在记录纸上。

- 重复以上步骤,至少测量三次,以减小误差。

3. 数据处理:- 计算每次测量的水平距离,求其平均值。

- 分析测量结果,计算测量误差,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结果:- 水平距离平均值:____米- 测量误差:____米2. 误差分析:- 视距仪本身的误差:视距仪的精度等级决定了其测量误差的大小。

- 观测者的误差:观测者的操作技能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环境因素:大气折射、地球曲率等因素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六、实验结论1. 视距测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距离测量方法。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使用视距仪进行距离测量的操作技能。

3. 了解了视距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学会了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七、实验改进建议1. 提高观测者的操作技能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减小人为误差。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

第四章→第二节→视距测量一、视距测量的概念视距测量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利用仪器望远镜筒内的视距丝在标尺上截取读数,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距离,可同时测定地面上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

视距测量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观测快捷,一般不受地形影响。

其缺点是,测量视距和高差的精度较低,测距相对误差约为1/200~1/300。

尽管视距测量的精度较低,但还是能满足测量地形图碎部点的要求,所以在测绘地形图时,常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距离和高差。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一)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计算公式如图4-7 所示,测地面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在点安置仪器,在点竖立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水平视线与标尺垂直,中丝读数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位置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用表示。

1、水平距离计算公式设仪器中心到物镜中心的距离为,物镜焦距为,物镜焦点到点的距离为,由图4-7可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根据图中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关系得两点间水平距离为:(4-7)式中:为视距乘常数,用表示,其值在设计中为100。

为视距加常数,仪器设计为0。

则视线水平时水平距离公式:(4-8)式中—视距乘常数其值等于100。

—视距间隔。

2、高差的计算公式:两点间的高差由仪器高和中丝读数求得,即:(4-9)式中:—仪器高,地面点至仪器横轴中心的高度。

(二)望远镜视线倾斜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公式在地面起伏比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望远镜倾斜才能照准视距标尺读取读数,此时视准轴不垂直于视距标尺,不能用式4-8计算距离和高差。

如图4-8所示,下面介绍视准轴倾斜时求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公式。

视线倾斜时竖直角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标尺上所截的位置为,,视距间隔为,求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首先将视距间隔换算成相当于视线垂直时的视距间隔之距离,按式4-8求出倾斜视线的距离′,其次利用倾斜视线的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为水平距离。

因上下丝的夹角很小,则认为∠和∠为90°,设将视距尺旋转角,根据三角函数得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计算式为式(4-10),两点高差计算公式为式(4-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 —20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造价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授课教师缪健军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间实验:视距测量一、目的和要求1.学会视距测量的测量方法。

2.学会视距测量的记录、计算方法。

二、计划和设备(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实验小组由3~4人组成,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1人立尺。

(2)每组的实验设备为DJ6经纬1台,水准尺1支,记录板1块。

三、方法和步骤视距测量是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图4-12),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面高低起伏限制等优点。

虽然精度较低,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碎部测量中。

视距测量所用的主要仪器工具是经纬仪和视距尺。

一、视距测量原理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如图所示,欲测定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可在A点安置经纬仪,B 点立视距尺,设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B点视距尺,此时视线与视距尺垂直。

若尺上M、N 点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上的两根视距丝m 、n 处,那末尺上MN 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

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

图中l 为视距间隔C KlD += (4-10)式中K 、C ──视距乘常数和视距加常数。

现代常用的内对光望远镜的视距常数,设计时已使K =100,C 接近于零,所以公式(4-10)可改写为 Kl D = (4-11)同时,由图4-13可以看出A 、B 的高差 v i h -= (4-12) 式中i ──仪器高,是桩顶到仪器横轴中心的高度;v ──瞄准高,是十字丝中丝在尺上的读数。

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读取视距间隔,如图4-14。

由于视线不垂直于视距尺,故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

如果能将视距间隔MN 换算为与视线垂直的视距间隔''N M ,这样就可按公式(4-11)计算倾斜距离D ′,再根据D ′和竖直角α算出水平距离D 及高差h 。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MN 与''N M 之间的关系。

A ,B 的水平距离αα2cos cos Kl D D ='=(4-13)由图中看出,A ,B 间的高差h 为v i h h -+='式中'h 为中丝读数处与横轴之间的高差。

可按下式计算αααsin cos sin 'Kl D h ='=α2sin 21Kl =(4-14) 所以 v i Kl h -+=α2sin 21(4-15) 根据式(4-13)计算出A ,B 间的水平距离D 后,高差h 也可按下式计算:v i Dtg h -+=α (4-16)在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使瞄准高v 等于仪器高i ,以简化高差h 的计算。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施测时,如图4-14所示,安置仪器于A 点,量出仪器高i ,转动照准部瞄准B 点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的读数M、N、V,计算视距间隔l=M-N。

再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如为竖盘指标自动补偿装置的经纬仪则无此项操作),读取竖盘读数,并计算竖直角 。

然后按式(4-13)和式(4-16)用计算器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差。

四、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视距测量的精度较低,在较好的条件下,测距精度约为1/200~1/300。

1.视距测量的误差读数误差:用视距丝在视距尺上读数的误差。

与尺子最小分划的宽度、水平距离的远近和望远镜放大倍率等因素有关,因此读数误差的大小,视使用的仪器、作业条件而定。

垂直折光影响:视距尺不同部分的光线是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到达望远镜的,越接近地面的光线受折光影响越显著。

经验证明,当视线接近地面在视距尺上读数时,垂直折光引起的误差较大,并且这种误差与距离的平方成比例地增加。

视距尺倾斜所引起的误差:视距尺倾斜误差的影响与竖直角有关,竖角越大,尺身倾斜对视距精度的影响越大。

此外,视距乘常数K的误差,视距尺分划的误差,竖直角观测的误差以及风力使尺子抖动引起的误差等,都将影响视距测量的精度。

2.注意事项(1)为减少垂直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尽可能使视线离地面1m以上;(2)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并尽量采用带有水准器的视距尺;(3)要严格测定视距常数,K值应在100±0.1之内,否则应加以改正;(4)视距尺一般应是厘米刻划的整体尺。

如果使用塔尺,应注意检查各节尺的接头是否准确;要在成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 —20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造价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授课教师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间实验:DJ6经纬仪+钢尺平面点位放样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放样数据计算方法。

2.学会经纬仪+钢尺测设平面点位方法。

二、计划和设备(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实验小组由3~4人组成,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1人做标志。

(2)每组的实验设备为DJ6经纬1台,钢尺一把,尺钎1根,记录板1块。

三、方法和步骤一、计算测设数据如图所示,A 、B 为已知平面控制点,其坐标分别为A (xA ,yA )、B (xB ,yB ),P 点为建筑物的一个角点,其坐标为P (xP ,yP ),现根据A 、B 两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 点,其测设数据计算如下:(1)计算AB 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 ,和AP 边的坐标方位角αAP 。

根据坐标反算公式有αAB=arctan (△Y AB/ △XAB ) αAP=arcta (△YAP/ △XAP )注意:每条边计算时,应根据∆x 和∆y 的正负情况,判断该边所在象限。

(2)计算AP 与AB 之间的夹角,即 β=αAB −αAP(3)计算A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即DAP=【例3.2-1】如上图7-2-2所示,已知A 点的坐标为(2015.15,1546.37),B 点的坐标为(2025.52,1605.23),P 点坐标为(2035.34,1560.78)。

求测设数据β、DAP 。

【解】将已知数据代入式(3.2-1)和式(3.2-2)可计算得 αAB =80°00′29″αAP= 35°30′58″β=αAB −αAP=80°00′29″- 35°30′58″=44°29′31″DAP= 24.805m 二、点位测设(1)在A 点安置经纬仪,瞄准B 点,按逆时针方向测设β角,定出AP 方向。

(2)沿AP 方向自A 点测设水平距离DAP ,定出p 点,作出标志。

AP AP A P A P y x y y x x 2222)()(∆+∆=-+-(3)用同样的方法测设Q、R、S点,全部测设完毕后,检查建筑物四角是否等于90º,各边长度是否等于设计值,其误差应在规定限差以内。

四、注意事项1、注重计算检核。

两人独立计算,检核。

2、注重测设工作复核。

测设完成后坐标或距离角度检核。

南京工程技术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 —20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造价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授课教师学校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间实验::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一、目的和要求(1)练习水准测量测站和转点的选择、水准尺的立尺方法、测站上的仪器操作。

(2)掌握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的施测、记录、高差闭合差调整和高程计算的方法。

二、计划和设备(1)实验时数安排2学时。

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轮流分工为: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2人立水准尺。

(2)实验设备为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支,尺垫2只,记录板1块。

三、方法和步骤1、了解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两次仪器高法水准测量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仪器两次不同高度(相差10 cm以上),都以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两次测得的高差在理论上应该相等,用来检查每一测站的观测中是否有错误。

2、普通水准测量实习(1)从实习场地的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5个测站、视线长度20~30 m为宜。

立尺点可以选择有凸出点的固定地物或安放尺垫。

(2)在起点(某一水准点)与第一个转点的中间(前、后视的距离大致相等,用目估或步测)安置水准仪并粗平,观测者按下列顺序观测:后视立于水准点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数;前视立于第一个转点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数;改变水准仪高度10 cm以上,重新安置水准仪;前视立于第一个转点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数;后视立于水准点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数。

(3)观测者的每次读数,记录者应当场记下;后视、前视完毕,应当场计算高差,并作测站检核。

本实验记录于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

四、注意事项(1)当水准仪瞄准、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直。

尺子的左、右倾斜,观测者在望远镜中根据纵丝可以发觉,而尺子的前后倾斜则不易发觉,立尺者应注意。

(2)每一测站,两次仪器高测得两个高差值之差不应大于5mm,否则,该测站应重测。

(3)每一测站只有通过上述测站检核合格后,才能搬站;仪器未搬站时,前、后视水准尺的立尺点如尺垫,则均不得移动。

仪器搬站了,说明已通过测站检核,后视的立尺人才能携尺和尺垫前进至另一个转点;前视的立尺人不得移动尺垫,只是将尺面转向,由前视转变为后视。

(4)闭合线路的高差闭合差不应大于12,nmm n为测站总数。

(5)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应全部填写与计算完毕,作为本次实验的成果上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