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整理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和个体差异,以便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中,皮亚杰的理论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则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描述了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面临的主要冲突和发展任务。
例如,在学龄期,儿童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他们会感到勤奋,否则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在情感发展方面,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发展出同理心。
社会性发展包括形成自我概念、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规范等。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他通过狗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正强化会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为,而惩罚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对整体情境的顿悟。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学生应该主动地探索知识。
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应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发展心理学自我整理
发展心理学自我整理一章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发展心理学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发展:指个体在生命期间,因年龄与经验的增加,所发生的有规律有层次的行为变化过程。
)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于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The mind of the child)最具价值,被看作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3、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研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4发展心理学的四个研究问题关于遗传与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问题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的划分⏹年龄特征的研究5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和研究霍林沃斯,1930年,《发展心理学概论》,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古德伊洛弗,1935年,《发展心理学》。
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了“儿童心理学”习题:1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2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三研究方法:1横向研究是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优点:获得信息量大,研究时间短,花费少缺陷: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s)----(指由于出生时代不一样,使得对每一年龄段被试观测的结果不一定是由于年龄差异或发展的结果,其间混淆着社会历史与文化变量)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变化的数据资料2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个(或一组)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年龄)上反复地进行观测,从而取得相继年龄上的变化资料。
优点:能够更加确切或精确地揭示心理发展的过程与规律能够看到心理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消除横向研究中的世代效应主要缺陷:研究时间长,花费大,被试流失,时代效应3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整理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研究人们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教学和教育管理等心理过程,为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的心理过程和规律,包括记忆、思维、感知等学习活动的心理机制。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为教育提供相应的指导。
•评价与测量: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考试评价、课堂评价、综合评价等,以及测量工具的设计和使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 奥索伊德原理奥索伊德原理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也被称为适应性原理。
它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认知取决于其与环境的适应程度。
换句话说,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环境。
2. 发展迟滞原理发展迟滞原理是指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应该根据个体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不同学生之间的发展速度和潜力都有所不同,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并给予适当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不仅应该关注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还应考虑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的社会和文化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内在的动机和自我决定能力。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学心理学大家对于这个名词肯定不陌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必考的两个科目,但也只是被当做两个科目来对待,这里所说的教育学心理学显然只是狭义上的,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和更风度的研究对象,以至于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甚至延伸至科学的范畴。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欢迎阅读!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学习信任阶段;成为自主者的阶段;发展主动性阶段;变得勤奋的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显示充沛感的阶段;达到完善的阶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教育心理学:学生自我管理技巧
教育心理学:学生自我管理技巧1. 引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学科。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以实现目标并适应环境。
在教育中,学生自我管理技巧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促进个人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学生自我管理技巧的重要性2.1 提高学习效果•自我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并通过制定目标来增加动力和集中注意力。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从而提高记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可以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以提升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坚持性,让他们习惯于按时完成任务,并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2.3 促进个人成长•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个人成长的方向,并制定行动计划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自我管理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情绪的技巧和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从而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方面取得成功。
3. 学生自我管理技巧的要点3.1 目标设定和时间规划•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小目标,以便更好地追踪进展。
•学生需要合理规划时间,设置每天或每周固定的学习时间,并避免拖延行为。
3.2 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应该掌握不同学科领域中适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记忆技巧、概念图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还应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导图和总结笔记等技能,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3 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应该辨别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利用自我评价工具进行定期反思。
•学生可以通过问题解答、小组讨论、教师反馈等方式来获取他人意见,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不足之处。
3.4 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学生需要学会有效管理情绪,例如通过放松和调节呼吸来缓解紧张和焦虑。
个人整理的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个人整理的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2.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时间观等心理成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4.认知过程是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5.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意志,“知之深,爱之切”,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会付出意志努力;另一方面,情绪和意志又影响人的认知,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对情绪认知的影响,坚强的意志能促进认知的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认知成效。
情绪可以加强或减弱意志,而意志也可以控制情绪。
6.心理状态时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时间。
7.人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总是由注意状态相伴随。
注意作为一种比较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使人对注意的事物进行清晰的反映。
8.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9.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10.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如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这些特征与生俱来,很少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
11.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
人的绝大多数活动是有意识支配的,也有一些是无意识的(如笔误、做梦等)。
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进化心理学(达尔文)。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着严重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7、(P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注意:实例解释)8、教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育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以下是小学教师常用到的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的整理: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学习理论有助于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说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正反馈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策略;社会文化学说认为学习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合作机会。
2. 学生发展心理学学生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学生在身体、智力、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例如,小学生在认知发展方面具有操作思维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操作实物、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材料等方式促进他们的学习;在情感发展方面,小学生处于自我中心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心。
3. 有效教学策略了解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其中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例如,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力有限,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4. 教育评价与反馈教育评价和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如作业、考试、观察记录等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的反馈也应该是积极的、鼓励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5. 学习困难与特殊需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和特殊需求,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干预。
心理学 自己整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
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增加理解:学校教育过程&学生学习过程②是所有教师专业基础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⑤ 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现状和趋势20C80Y 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① 中心问题:学与教的问题 ②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教学过程 ③ 重视课堂教学&因材施教④ 重视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的统一&增加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 ⑤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增加〔罗杰斯、马斯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1、生存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⑤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⑥ 临床个案法:对教育过程中的个案〔超常、智能不足、情绪困扰、贫困儿童等〕观察,测量与操纵。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教育:广义上,只有系统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在课堂情境....中,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① 影响学生的个体的社会化。
〔社会化指人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② 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
教学:引诱..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的相互作用....到达教学目的学生群体③ 教员〔中心角色〕 ④ 学生模仿的榜样 ⑤ 学者与学习者 ⑥ 权威人物 ⑦ 父母 ⑧ 课堂的管理者 ⑨ 团队活动领导者 ⑩ 公关人员 11 办事员12 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
④ 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⑤ 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③ 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④ 理解自己③ “一对多”式交往 防止对学生的偏见②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氛围③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限第三章 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观① 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改良的可能性 ②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③ 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题材 ④ 培养“经济的使用思想” ⑤ 发展“理智上的忠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一是专业素养方面,学科知识和因材施教等;二是综合素养方面,“为人师表”。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和记忆、发展心理学、个体差异、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为您整理一些较为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学习和记忆1. 学习:学习是一种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观点的过程。
学习的种类可分为条件反射学习、概念学习、技能学习等。
学习的影响因素包括动机、意愿、思维方式等。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把经验和信息存储并在需要时再次检索的能力。
记忆的过程包括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
记忆的种类可分为感性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等。
二、发展心理学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变化。
儿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的理论。
2. 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身份认同、自我概念等。
3. 成人发展:成人发展研究成年期及以后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等。
三、个体差异1. 智力:智力是指个体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测试常用的量表包括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内主智力量表等。
2.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学习过程中喜好的方式和方法。
学习风格的分类包括感知取向、处理取向和情绪取向三大分类。
3. 情绪与情绪智力:情绪是个体对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情绪智力是对情绪的理解、表达和调节的能力。
四、教学和评价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常见方法包括考试评价、项目评价和观察评价等。
五、学习困难和特殊教育1. 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常见学习困难有阅读困难、写作困难、数学困难等。
2.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化教育服务的教育形式。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
(2)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标志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知识点:1、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或者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华生,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自己整理资料
4、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5、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2)
动作结构(3)动作控制: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4、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定向是心智活动必不可少的阶段,活动定向的性质、水平对心智活动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了真正的心智活动。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5、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品德的特征: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2品德内容的社会性3品德表现的行为性4品德结构的稳定性5品德抉择的自觉性
品德和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他们最终根源是相同的,他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7、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境界。1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到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的发展趋向成熟。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的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我是整理小能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是整理小能手一、设计背景做事有条理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使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
”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整理的好习惯,让孩子学会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情,体验做事有条理的乐趣,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二、教学目标1、了解学会整理的好处,认识到凌乱的坏处。
2、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等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内心感受到学会整理的重要性。
3、学会整理的方法,养成动手、整理、归类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学会整理的重要性,掌握管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整理的窍门,提高自主自助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动画课件、图片、若干书包、文具等实物五、教学过程1、天真屋(1)出示图片。
你喜欢哪个房间?(2)观看视频。
了解这两个房间小主人的故事。
(3)小结过渡。
这两个房间小主人的表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晚的图片、学生喜爱的动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2、聊天室(1)我有话说。
你喜欢哪个房间?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更像图中的哪个小朋友?(2)交流分享。
应该向谁学习呢?为什么?学会整理有什么好处?凌乱有什么坏处?(3)总结归纳。
学会整理,不但让房间整洁有序,而且省时方便;否则,凌乱不塂,带来麻烦。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看动画后,有了深刻的体验,产生了说的愿望,此时引导交流分享,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会整理带来的好处及凌乱的坏处。
)3、游戏角(1)书包亮相。
随机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书包里的物品摆放。
(2)说说评评。
哪位同学书包最整洁?对其他几位同学你有什么建议?(3)示范整理。
请书包最整洁的同学上台示范如何整理书包。
(4)总结归纳。
学会整理是有方法的,整理也是一门学问。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的实例开展“书包大检查”活动,既真实有效,又发人深省,让学生认识到整理是有方法、窍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①学生如何学;②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教改和教研成果的价值大小、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
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的。
后他又将其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三卷。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分期:㈠初创时期,1903—20世纪20年代;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我国教育心理学开始兴起;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加涅(《学习条件》,指导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接受学习)。
教育心理学发展现状和趋势:⒈中心问题,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⒉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⒊课堂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⒋学习过程,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条件有较系统的研究;⒌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
(调查法是通过材料间接了解)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人是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心理学的主题。
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也就是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包括: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从过程开展分析,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内容输入、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经验输出。
学生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
学校管理和学与教活动应以科学地学生观为基础。
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正式的学生群体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规范,有集体的活动、共同的感受和一定的组织方式。
也称之为学生集体。
最为重要的学生集体是班集体。
班集体根据性质分为:团结的班集体、聚散的班集体(依靠少数干部维持,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离散的班集体。
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形成阶段、发展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建议教师应在下列各方面指导与运用班集体:利用教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对班级的期望;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与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利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有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多由2—7人组成,表现形式为“团伙”。
在青少年时期,团体的赞成与否往往超过教师和父母的影响。
破坏型非正式群体(即团伙)的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可使用社会测量法来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社会测量法由莫雷诺提出。
怎样看待和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领袖”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发挥积极作用;对于破坏型的学生群体“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
教师的角色包括: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学生模仿的榜样;课堂的管理者;办事员;团队活动领导者;公共关系人员;学者与学习者;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权威人物。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
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讲台效应: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
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是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
课堂师生交往的特点:是一种正式交往、是一种代际交往、是“一对多”式交往。
课堂交往障碍:课堂语言障碍、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角色地位障碍、交往技能障碍。
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珍妮特••沃特认为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能力、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发展理智上的忠诚、促进学生们参加社会生活的意愿和能力。
教师职业专业化不仅是现代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活动现代化的保证和标志,也是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基础。
教师专业化含义:胜任教学工作,具有相关学科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力,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在思想和行为上作学生的典范。
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学习目标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
泰勒史学习(行为)目标之父。
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启动功能(目标对行动有着“引火线”式的引发作用、启动作用)、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
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是:价值性标准、可能性标准、低耗性标准、丰富性标准、就高性标准。
马杰学习目标三要素包括:行为、条件、标准。
布鲁姆将教学目的区分为认知的、情感的与心因动作的三类。
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根据柯拉斯沃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程序:接受(是情感的起点)、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是最高境界,价值成为性格的一部分)。
根据齐卜勒的分类法心因动作的教学目的有四个发展程序:整个身体的动作、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动。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这是一种向着更高级的适应发展的不可逆过程。
疲劳和力衰引起的变化时一种暂时性的变化。
发展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为头—尾梯度;发展是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的叫近末梢梯度。
发展的一般趋势:综合的分化、平衡化、概念化、社会化个性化。
发展的最本质倾向表现为分化与整合的过程。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主观能动因素。
成熟是第一位的决定因素,成熟条件不具备的学习是无效的。
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皮亚杰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了两种基本的行为倾向: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即组织;调节环境的倾向,即适应。
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新的知识、事物的理解和构建依赖旧的知识体系)当遇见的刺激不能与儿童原有的图式配合时,儿童就会求助于顺化。
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的变化,而顺化说明发展,一种质的变化。
认知发展的分期: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主要心智活动为感官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思维准备阶段(形象思维)—2岁至7岁,认知活动为身体的运动与知觉经验;思维阶段—7岁至11岁;抽象思维阶段—11岁至15岁。
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艾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核心原理是新生论原理。
柯尔伯格侧重道德观念或道德判断的发展而非道德行为表现的变换,因此他认为道德发展依赖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柯尔伯格将道德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
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是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
如何理解学习行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所导致的变化不是有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所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外部行为表现或活动却不一定标志着学习的发生,因为他们可能并非学习而致的变化。
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者、刺激情境、反应。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即可包括动物的习得行为,也可以包括小孩学习走路或学习说话,又可以包括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技能、习惯和道德品质等;狭义的学习则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主动积极地去获取个体的经验。
自觉能动性、积极主动性是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
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以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组织计划性;有效性;年龄差异性;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征。
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学习的意义:生物有机体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活,处于和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之中。
为了适应环境求得生存,除了应该具备一些先天的本能行为之外,还要通过学习以求平衡;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但人类的学习不仅是为适应环境);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学习的作用:学习影响成熟;激发智力潜能;促进个人心理发展)。
在我国,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为桑代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