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湖口县舜德中心小学:刘艳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笑话:一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抽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希望孩子能够寻求更多的学习路径,于是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天真的孩子回答说:“是老师你给我讲的。”那位上课的教师顿时语塞。姑且不论这个笑话的真假,笑过之后却引人深思:我们的教育似乎习惯了“作秀”,习惯了形式;为了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效果不择手段,我们的课堂太需要真实的东西。很多人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忘记了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也曾经问过学生类似的问题,回答是五花八门。有说父母教的,这种学生我告诉他不光是书本上能学到知识,表扬他懂得向别人学习;有说自己在书上看到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表扬他乐于学习,博览群书;也有一次,有个学生对我说是老师你给我讲的。当然我清楚我没有私底下对他说什么答案,但这件事却让我反思了很久:课堂是学生的,过多的提示只会让学生成为一头被人牵着鼻子走的驴,没有主见。只有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自我体验出发,从孩子发展需要出发,以人为本,才会让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从这两个事例中不难看出我们今天的话题: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我们的教学体现人文性。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身上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的特殊场所,使学习活动深入生活、溶入社会,真正实现由“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转变。

一、“乐学”——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前提

课堂教学落实”“以人为本”精神,首先应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乐学、爱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根本内驱力,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推动学生去探究和学习。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必然想去认识它、研究它、占有它,从而获得与它有关的知识、技能,并使自己的智力、创造力得到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学”。

要让学生“乐学”,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课前教师轻松地与学生交谈:“我带来了两块饼,平均分给小华和小明两位小朋友吃,每人分几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1块。”接着教师又问:“如果我只带来1块饼,你们怎样把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人分到的饼能用学过的整数表示吗?那该怎么办?”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地探索新知。

要让学生“乐学”,还应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探索就会有成功,学习的真正兴趣还在于经过艰苦探索获得成功的体会。成功的愉悦是维持兴趣的保证,是培养兴趣的催化剂。探索的乐趣、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答案的正确、教师的赞扬都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种体验,以致把学习当作苦差事,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获取成功。如教学“圆与周长”是放手让学生量一

量几个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与直径,并讨论归纳,教师再介绍有关事迹,使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得出的结果竟与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终生研究的成果差不多,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

二、“会学”——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根本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目前的学生所面对的未来,是科技、人才竞争的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将要被现代信息社会所淘汰。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使学生由“学会”成为“会学”的人,是我们小学教师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根本。

1、指导阅读教材。读书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书本是教师教学是主要依据。学生学会了自觉看书,就能够离开教师的辅导独立获取课内外跟丰富的知识,把握学习的主动权。首先,粗读。如计算法则一般按照准备题、例题、旁注说明算理算法,练一练,想一想,总结计算法则等。其次,教学生读懂字面含义,抓文字中的关键词语。教学新知识或指导学生预习,要边读边问几个为什么,做到读懂。再次,精读。深入思考,品味,推敲其中的重要问题和结论。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2、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自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可以独立进行的有效学习能力。教师要抓教材的重、难点,设计迁移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看书过程中解决矛盾。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时,,在复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后,在乘数上添数百位数,使学习出现矛盾。接着教师提出了看书自学的思考题:⑴乘数的百位上的数是在什么情况下去乘的?⑵它和用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⑶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到积的末位要和百位对齐?在教师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展开讨论,动手演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验到看书获得成功的愉快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教会学生思考。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不仅要有“乐于思考”的习惯,还要有着“善于思考”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教会学生思考,就要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随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把听讲、思考、记忆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三、“创新”——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重点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教师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重点。教师要教育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开拓,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1、加强创造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过程实际上创造思维激发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指导学生广开言路,在进行集中思维和正向思维的同时,多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运用不同的知识善于发现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工程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设计练习题:师傅和徒弟合作加工一批零件,徒弟单独做要15天完成,师傅单独做要10天完成,————————?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练习中得到了培养。

2、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三角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