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例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心理成长教育案例 幼儿园心理教育

幼儿园心理成长教育案例 幼儿园心理教育

幼儿园心理成长教育案例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幼儿园作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心理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心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幼儿园心理成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案例背景小明,3岁,来自单亲家庭。

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小明情绪不稳定,经常表现出焦虑、愤怒、自卑等负面情绪。

在幼儿园中,小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不愿意与他人共享玩具,缺乏合作意识。

小明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经常因为无法专心而被老师批评。

3. 问题分析小明所表现出的问题反映了他在家庭和社交方面所受到的影响。

幼儿园的心理教育在这个阶段尤为关键。

对于小明来说,他需要学会接纳自己,树立信心,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认知水平,提升自身能力。

4. 解决方案a. 个体化教育小明的案例需要个体化的心理教育方案。

针对小明的焦虑和自卑情绪,老师可以采用自我肯定、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小明树立自信。

对于小明的学习问题,可以通过个体辅导的形式,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b. 社会情感教育小明在社交方面存在较大障碍,需要加强社会情感教育。

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小明逐渐融入集体,培养他的合作意识。

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帮助小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c. 家校合作对于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可以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小明家庭情况,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家庭中给予相应的引导与支持。

d. 心理疏导针对小明的焦虑和愤怒情绪,可以引入专业的心理疏导师,帮助小明调节情绪,寻找问题根源,给予正确的心理引导。

5.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个体化教育、社会情感教育、家校合作以及心理疏导,小明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逐渐学会了接纳自己,改善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家长反馈也表明,小明在家庭中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一、什么是健康?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传统的健康概念就是没病没灾。

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合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但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简单地说,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的一撇一捺,两者缺一不可。

二、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五条:(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合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三、儿童心理有问题表现在哪里?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的场所。

有些家长可能会想:小孩子天真烂漫,不会有心理问题。

其实,因为受到生物、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儿童期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至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2%左右。

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相关常见心理障碍的知识,即时识别儿童心理问题。

很多孩子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仅仅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儿童心理有问题表现在哪里呢?一般来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能够看作心理求助信号。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

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寡言,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度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幼儿园大班心理教育案例剖析 幼儿园大班心理教育

幼儿园大班心理教育案例剖析 幼儿园大班心理教育

幼儿园大班心理教育案例剖析一、案例背景1.1 案例描述在某幼儿园大班班级中,出现了一起学生心理问题。

其中一名学生小明在上学期很活泼开朗,但是在下学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动,甚至在上课时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问题,频频发脾气,情绪波动较大。

1.2 班级情况介绍该班级有25名学生,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学生芳龄在5-6岁之间。

教师团队由一名班主任和两名助教共同负责,教学环境良好,课程设置合理,班级管理相对有序。

二、案例分析2.1 学生个体因素小明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是在上学期之后却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可能与他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有关。

或许是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负面的体验,导致了他心理上的变化。

2.2 家庭环境因素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小明的家庭状况如何?家庭对他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父母对他的关注和陪伴是否足够?这些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小明的心理状态。

2.3 班级集体环境因素除了个体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外,班级集体环境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整个班级中,是否存在着针对小明的排斥与歧视?是否有其他学生对他进行了言语上或行为上的攻击?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小明心理问题产生的外部因素。

2.4 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是否及时发现了小明的问题并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帮助?这些都需要得到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三、案例解决方案3.1 学生个体问题的解决针对小明的个体问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专业的心理测试,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3.2 家庭环境的干预学校可以积极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庭中的情况和家长对他的教育方式,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鼓励家长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

3.3 班级集体环境的改善学校需要对整个班级的集体环境进行调查,制定相应的方案来调整,使得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避免因为集体环境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小明的快乐成长》
小明是一名幼儿园的孩子,经常在幼儿园里表现出孤独和内向的状态。

他经常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甚至在有游戏时间的时候也选择独自坐在角落里。

老师们对他的这种情况感到很担忧,于是决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首先,老师们与小明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试图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通过和小明的交谈,老师们发现小明常常感到孤独,因为他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没有朋友。

于是老师们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小明重建自信,增强与其他孩子的交流。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老师们为小明创造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

他们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鼓励小明参与其中,并与其他孩子一同完成任务。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明开始逐渐融入集体中,学会与其他孩子交往和沟通。

同时,幼儿园还组织了健康心理教育课程,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的心态。

小明在这些课程中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了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不同并不是坏事。

通过这些课程,小明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内心的孤独感也逐渐减少。

在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明的心理健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变得开朗而积极,和其他孩子们建立了更多的友谊,
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小明得以快乐成长,体验到了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在幼儿园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共10个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共10个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共10个)一年级开学了,我班有一个小女孩,她小小的个子,每天来上学时,总是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

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

个案处理: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

一、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

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

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

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

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如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

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

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同学、老师都会帮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

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第1页共26页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她看到希望,增强自信。

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幼儿园心理健康谈话记录40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谈话记录40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谈话记录40篇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我园开设了《快乐小天使》和《我是大朋友》两个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

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我应该了解心理学原理。

我了解心理学从自己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教师如何让孩子学这样做?通过这些活动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好的情绪、生活和学习方式还有一些方法等。

一、在游戏活动中我发现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游戏中的规则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识,例如:有时把自己玩得很好是因为它有趣或有挑战性,有时把自己玩得很差是因为它枯燥乏味。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应该对游戏规则给予一定的重视以提高幼儿规则意识还应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比如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的执行等。

例如:在“和别人一起吃饭”的游戏中,我让小朋友在和别人一起吃饭时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不帮助别人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并及时改正,还可以帮助别人洗碗或刷牙;如有人和别人打架或大声地喊人时,可让他站起来进行游戏;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将学习到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所必需并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当孩子有了良好意识时就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如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坚持自我约束;遇事不哭、不发脾气。

当出现不良行为时能积极地进行自我纠正教育。

二、课堂上幼儿的表现都是积极的在课堂上,老师会注意到孩子们的情绪。

有的孩子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而有的孩子也会认真听老师讲,但是他们是否会积极地参与听课活动呢?我带孩子去看音乐教室,在这里孩子们能看到自己的表现,他们都很积极,并很认真地听着音乐。

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情。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得到了充分地锻炼。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们总是在认真地学习,他们都能说出正确的语言。

三、在家长会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孩子就因为自己的任性或者是对父母撒谎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此,我向家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我觉得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最终五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最终五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最终五篇)第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一】蒙蒙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孩,她的性格也向她的人一样,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哭。

为了搞清她哭的原因,笔者对她进行了跟踪调查。

第一次哭,问起原因是凡凡带糖来吃,没分给她,她就哭了。

凡凡呢,见老师来了,就立刻拿了一块糖给她,她就停住了哭声。

第二次哭,发生在厕所里,经询问,原来是他要上厕所,有人跟她抢第一,她不肯,然后就哭起来,别人见她哭,就让给了她。

第三次哭,在绘画活动中,凡凡因没带画笔,就向她借一支用,她不肯,就哭起来,嘴中还念道:“妈妈不让。

”【分析】该案例中的蒙蒙,第一次哭后,她得到了一块糖;第二次哭后,她争得第一个上厕所的机会;第三次哭后,别人不敢拿她的东西。

渐渐地,哭变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武器。

也因为如此,让她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爱哭。

据了解,蒙蒙在家也是如此,只要不合她意,她就哭,父母怕烦,就总是一味儿地满足她。

【对策】1、冷处理在活动中,每当发现她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哭时,老师不是立刻去解决她哭的问题,而是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适当地将与她冲突的小朋友拉开解决问题,渐渐地,她发现,她哭时,没人站在她那一边,也就不傻哭了。

2、创改设情境,进行友爱教育蒙蒙的自私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克服她的缺点也需要一个过程。

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共同分享等良好的品德。

如过新年时,我们让幼儿各自带来食品,一起品尝,共同分享快乐。

游戏区里,请小朋友从自家带了来玩具,大家一起玩。

在这样的活动里,我们尤其关注像蒙蒙这样自私的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以帮助教育。

3、家长配合蒙蒙爱哭,与家庭的宠爱是分不开的。

我们请家长配合,在家不要因为怕她哭得心烦,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要让她懂得,是你需要的东西,不哭,妈妈也会买给你的;不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再哭,也是不行。

【案例二】朵朵是个性情孤僻、不大合群的小女孩。

幼儿园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教育

幼儿园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教育

幼儿园心理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心理上健康成长。

心理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通过案例分析幼儿园心理教育的实施情况,以期为幼儿园心理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一、案例背景分析该幼儿园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公立幼儿园,拥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

该幼儿园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心理教育方面,该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一些问题。

二、案例分析1.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该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幼儿的情感健康。

幼儿园为了追求升学率,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导致幼儿的心理健康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对幼儿情感态度和性格品质的培养,只是简单地强调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幼儿心理需求的多样性。

2.心理辅导师资力量在该幼儿园的心理辅导师资力量方面,学校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心理辅导老师,但由于工作量过大,导致心理辅导师的辅导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应该静心倾听、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但由于工作量过大,导致心理辅导师难以做到细致入微,从而影响了心理辅导的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在该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方面,虽然学校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幼儿心理健康,但由于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存在认知偏差,导致了学校、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教育观念的冲突。

在学校和家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导致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持怀疑的态度,从而影响了学校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三、案例启示1.重视幼儿情感需求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重视幼儿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教育、性格品质培养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培养其发展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心理辅导力量幼儿园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师资力量,提高心理辅导师的素质和水平,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心理辅导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更好地为幼儿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幼儿园心理素质教育案例 幼儿园心理教育

幼儿园心理素质教育案例 幼儿园心理教育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幼儿的心理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要求高的教育工作,对幼儿的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培养,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义务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幼儿园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案例背景某幼儿园的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很多幼儿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依赖、情绪波动大等表现。

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给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问题分析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重要影响,一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过分保护,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另一些家庭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孩子内心世界的不稳定。

2.教育环境部分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存在方法不当、态度粗暴等问题,导致幼儿情感受到伤害,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

3.社会环境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对幼儿的学习与成长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幼儿受此影响,也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三、解决措施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幼儿园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学会正确的教育方式。

2.培训教师心理素质幼儿园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应对幼儿心理问题。

3.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自信心、强健的人格,培养他们对未来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4.加强家校合作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情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协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预期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预计可以改善幼儿的心理问题,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一.案例介绍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幼儿园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咨询

幼儿园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咨询

案例分析幼儿园心理交流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

在幼儿园,孩子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都需要得到专业的引导和帮助。

在心理交流方面,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幼儿园心理交流方面的一些案例。

一、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是一名3岁的幼儿园新生,他在入学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分离焦虑。

每当他的父母送他到幼儿园门口,他都会开始大哭,死死地抱住父母的腿不放。

这让他的父母和老师们非常着急。

1.1 问题分析小明的行为表现出了典型的分离焦虑症状,这在幼儿园中并不罕见。

分离焦虑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离开父母或者离开熟悉环境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

1.2 解决方法针对小明的分离焦虑问题,幼儿园的老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他适应新环境。

他们安排了专门的老师负责照顾小明,让他感到温暖和安全;并且在逐渐增加家长在幼儿园陪同的时间,让小明慢慢适应新的环境;老师们还通过给小明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在幼儿园也能感到快乐和愉悦。

1.3 效果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照顾,小明的分离焦虑症状逐渐得到缓解,他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也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这个案例表明,对于分离焦虑问题,及时的干预和专业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二、案例二:小红的攻击行为小红是一名4岁的幼儿园学生,她在幼儿园中经常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比如推搡同学、打架斗殴等。

这给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1 问题分析小红的攻击行为可能与她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方面有关。

攻击行为在幼儿园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行为,但需要引起重视和及时干预。

2.2 解决方法针对小红的攻击行为,幼儿园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他们首先进行了对小红的个案分析,了解她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特点;他们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小红学会合作、共享和交流,提升她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2.3 效果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的攻击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她学会了更好地与同学相处,也变得更加乐于共享和帮助他人。

幼儿园心理健康谈话记录100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谈话记录100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谈话记录100篇快乐和不快乐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意图如何让孩子赢在健康起跑线上,怎么样能够吃得健康,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问题现在有逐年低龄化的倾向,并且不容乐观。

80后有可能是独子,但不是独套公寓里的,而现在的90后和更小的孩子基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他内心里的感受大人能体验吗?这种问题很少能引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了解。

孤独的孩子怎么样来带,教育环境是不是给他们带来的结果是让他们倍加孤独呢?活动目标:1.使幼儿知道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良的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引导幼儿寻找正确渲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

2.培养幼儿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使幼儿知道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良的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引导幼儿寻找正确渲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

活动难点:真正掌握渲泄不良情绪的正确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1、记号笔、情绪记录图。

2、合作活动材料:二人三足、呼啦圈、棋子、扑克、布飞碟、齐拉珠子、象棋拼图、袋鼠相斗、陀螺、拳击手套。

3、活动过程:一、感受快乐的情感,知道知道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良的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1.设问法、讨论法引出游戏内容,你们玩什么游戏的时候总是最开心、最快乐?你们现在最想和老师玩哪个游戏?2.师生同乐游戏(游戏法、情绪体验法)。

3.游戏后讨论:(讨论法、回忆法、比较法)(1)玩游戏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2)除了游戏的时候很快乐,还有什么时候你也觉得很快乐?(3)你有不快乐的时候吗?你遇到过那些不快乐的情绪,不快乐的时候你会作出什么事情?育& 婴……会(4)你们觉得快乐和不快乐哪个对身体健康有帮助?为什么?(5)小结:情绪愉快身体就会好。

二、引导幼儿寻找正确渲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将不快乐转化为快乐的方法,培养幼儿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讨论法、回忆法、评价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与有效性例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与有效性例谈

6FAXIAN JIAOYU 2018/07教育前沿 Jiao Yu Qian Yan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经济来源渠道的拓宽,打工族的剧增,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他们离开了父母的监管,在隔代人的呵护下越发滋生了扭曲的个性,心理出现了亚健康、不健康状态,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加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可推脱的责任。

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必须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贯穿于学科教学和其他活动之中。

配备专职教师,开设常规课程,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必要性;有效性;教师责任————————————————————————————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这个充满竞争意识的社会里,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与成人一样,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

一旦培养与引导失误或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问题就会随即出现,进而影响其学习、生活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我们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因此,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或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的需要。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在个性发展中存在着种种不良倾向,如偏激、敌对、孤僻、怯懦、自卑等,大多数是由家庭环境的影响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引起的。

幼儿园幼儿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健康

幼儿园幼儿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健康

幼儿园幼儿心理疏导案例分析一、引言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其个人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幼儿园心理疏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某幼儿园幼儿心理疏导案例的分析,探讨幼儿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

二、案例分析某幼儿园的小明(化名)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男孩,但最近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有些不同寻常。

他时常一个人呆坐在角落里,不愿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甚至在和老师沟通时也显得沉默寡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教师发现小明之前曾经遭受到同龄幼儿的排斥,使得他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产生了心理问题。

针对此情况,幼儿园决定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

三、心理疏导的重要性1. 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特别关键的成长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对幼儿的终身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心理疏导工作对于保障幼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 塑造正面人格。

心理疏导是通过与幼儿亲密接触、耐心倾听、宽容理解等方式,引导幼儿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出正面人格。

3. 促进幼儿社交能力。

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幼儿的社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疏导师可以通过对幼儿进行心理学辅导、行为指导等方式,促进他们融入园所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1. 倾听与理解。

心理疏导师应当倾听幼儿的内心想法,真正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要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

2. 清晰界定问题。

心理疏导师需要通过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详细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明确问题所在,找出处理问题的合适方式。

3. 提供情感支持。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给予幼儿充分的情感支持,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4. 适时引导。

心理疏导师需要提供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问题的原因,认识自己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

5. 与家长合作。

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一个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该幼儿名为小明,今年三岁,是一名活泼好动的男孩。

在幼儿园的观察中,发现小明有明显的分离焦虑症状。

每当妈妈离开时,小明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其他老师和孩子的安慰,甚至发生发脾气的行为。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给小明和周围人带来了很大困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明分离焦虑的成因。

小明是家里的独生子,平时父母都在家中宠爱他,很少让他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家庭环境中的过度呵护和溺爱,可能导致小明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情绪。

此外,小明的妈妈在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导致小明在家中缺乏安全感和依恋对象,这也是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小明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首先,教师要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小明的分离焦虑问题,并协助家长调整家庭环境,让小明逐渐学会独立和适应分离。

其次,教师在幼儿园中,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帮助他建立对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培养他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在小明出现分离焦虑症状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安抚和支持,帮助他克服焦虑情绪。

在实施干预措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有效地表达和处理情绪。

同时,教导小明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明的分离焦虑问题。

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关注和帮助。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辅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辅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辅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辅导。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四岁的男孩,最近在幼儿园中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平时活泼可爱的他突然变得内向沉默,不愿与其他孩子交流,经常哭闹不安。

幼儿园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决定寻求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绪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可能会对其今后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面对情绪,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技巧,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针对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针对小明这一案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首先,与小明建立信任,倾听他的内心需求,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其次,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引导小明表达情感,帮助他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最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使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其健康成长。

结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希望每一个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中都能获得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幼儿心理教育案例文本范文

幼儿心理教育案例文本范文

幼儿心理教育案例文本范文小明是一个三岁的幼儿,他在幼儿园表现出了一些情绪问题。

在与他的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小明屡屡会突然哭泣、发脾气,并且没有耐心等待自己的轮到。

为了救助小明处理这些情绪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心理教育方案。

起首,我们要倾听小明的情绪。

在幼儿园中,我们鼓舞他与老师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

当他哭泣或发脾气时,我们会安抚他,让他知道我们照顾他的感受,并且允诺倾听他的心声。

通过这样的倾听,我们期望让小明感到他的情绪是被接纳和重视的。

其次,我们要指导小明控制情绪。

我们鼓舞小明在遇到困难或不幸福的状况时,学会岑寂深思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为小明提供了一些简易的呼吸和放松练习,救助他缓解紧张和生气的情绪。

我们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教给小明如何应对不同的情绪和冲突,救助他培育情绪管理的能力。

第三,我们要培育小明的耐心。

我们在幼儿园中创设了一些需要等待的活动,如排队、交替玩具等,让小明体验到等待的过程。

同时,我们会赞扬小明在等待中的表现,鼓舞他坚持下去。

我们还为小明提供了一些简易的游戏和绘本,救助他学会耐心等待,并且享受等待的过程。

最后,我们要与小明的家长保持沟通。

我们与小明的家长分享了我们的心理教育方案,并且提供了一些家庭活动的建议。

我们鼓舞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与小明进行情绪教育,例如鼓舞他表达情感、赐予他适当的嘉奖和惩罚等。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我们期望能够给小明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心理教育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看到了小明的进步。

他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控制情绪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他在等待的时候更加耐心,能够乐观参与活动。

这个案例告知我们,幼儿心理教育需要倾听、引导和合作,才能够有效地增进幼儿的情绪进步和成长。

幼儿心里健康教育个案

幼儿心里健康教育个案

幼儿心里健康教育个案
《小明的快乐成长之旅》
小明是一名活泼可爱的四岁男孩,在幼儿园里总是能够和其他小朋友愉快地玩耍。

然而,最近他的家长发现小明似乎并不像以往一样开心快乐,总是情绪低落,有时还会突然大哭起来。

家长开始感到担忧,他们决定带小明去看心理医生了解情况。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小明逐渐透露出自己感到忧郁的原因。

原来,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园里出现了一些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和争执,而小明也受到了影响,感到不安和不愉快。

心理医生通过和小明进行沟通,帮助他理解了自己的情绪,并教他一些应对矛盾和争执的方法。

同时,心理医生还建议小明的家长积极参与他的生活,在家里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包容,让小明感到更加安全和放心。

家长们也在日常生活中和小明进行更多的交流,倾听他的心声,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小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和活力。

他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与别人沟通,解决自己的问题,家庭也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小明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他快乐成长之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幼儿的
情感体验,积极关心和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道路上更加稳健和幸福。

幼儿园心理疏导:安全感培养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疏导:安全感培养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疏导:安全感培养案例分析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离开家庭,独立面对外部世界,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关系,幼儿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挑战,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感,成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有一位幼儿园老师以她精彩的案例实践赢得了家长们的赞誉。

这位老师在幼儿园心理疏导中做出了一系列的成功尝试,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感。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她的案例,并探讨其中的有效方法。

在一个幼儿园班级中,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是一个胆小而敏感的孩子。

每天上学时,他都会因为离开家庭和面对陌生环境而感到焦虑不安。

他总是缠着家长不放,不愿离开。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让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十分焦急。

针对这种情况,这位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她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了解了小明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老师了解到小明是一个非常依赖家庭的孩子,他在家中得到了充分的爱和关怀,而在外部环境中缺乏安全感。

老师意识到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小明建立起安全感。

这位老师在班级中为小明创造了一个温暖、包容的环境。

她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多次提及班级的“温暖家园”和“大家庭”,帮助孩子们树立集体观念,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老师在班级中营造了一种安全、稳定的氛围,让小明感受到在幼儿园也可以得到家一样的温暖和关怀。

老师还在班级中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建立起友谊和信任,让小明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措施,小明在幼儿园中慢慢地变得开朗、自信,不再焦虑不安。

他开始愿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与老师互动,甚至愿意独立面对挑战。

通过这位老师的案例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心理疏导中,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感非常重要。

而在实际操作中,老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内心情感,通过创造温暖、包容的环境和注重集体意识培养,帮助孩子树立起安全感,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幼儿园中茁壮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今天我想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7个问题。

一、什么是健康?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传统的健康概念就是没病没灾。

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简单地说,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的一撇一捺,两者缺一不可。

二、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五条:(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三、儿童心理有问题表现在哪里?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

有些家长可能会想:小孩子天真烂漫,不会有心理问题。

其实,由于受到生物、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儿童期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至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2%左右。

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有关常见心理障碍的知识,及时识别儿童心理问题。

不少孩子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只是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儿童心理有问题表现在哪里呢?一般来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号。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

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寡言,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没有身体疾病。

数千名患儿心理行为咨询与治疗实践证实,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因此,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

四、孩子最希望得到什么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喜欢说谎,不听话……几乎一无是处。

其实《知心姐姐》杂志最近对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经济条件的家长的调查显示:现在的爸爸妈妈跟孩子经常说的三名话是“听话”、“好好学习”和“没出息”。

而孩子们最希望得到什么呢?在3671名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小学生中,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54.67%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其他孩子比自己强。

在调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原以为“玩的时间多一些”和“多给一些零花钱”这两项承诺会受到孩子们的青睐。

现在才知道,一个人,哪怕他仅仅是一个孩子,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会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再来看看《一个孩子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1.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

2.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

3.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

4.请自觉地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5.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

6.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

7.宠了我就别说把我宠坏了。

8.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扩大化。

9.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

10.请不要第101次告诉我某事该怎么做。

11.我不仅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学习您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坏的习惯。

12.我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学会爱别人。

13.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请你把它们留给我自己做。

14.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孩子们有这些渴望和建议,根源在于父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从而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孩子。

目前家长中存在的不良心态和沟通方式主要有:首先把平常心变成补偿心。

他们想把曾经失去的梦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心要培养孩子上重点大学。

他们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二是把正常心变成超常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些家长羡慕人家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一样,生搬硬套人家教育孩子的方法。

其实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找不出一模一样的两个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进行的一项关于婴儿早期吃奶的研究表明:婴儿一开始就印下了自己的个性标志,他们吃奶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坚定有力,不轻易受外界干扰,有的一边吃一边玩,注意力不集中。

承认孩子之间本来就不相同,去发现你孩子的特征,开发你孩子的潜能,你就能因人而异地塑造自己的孩子。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花园中的一朵朵花,他们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很难说出哪一朵花好看,哪一朵花不好看。

我们的任务是,充分认识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强求一律。

三是保护心变成害怕心。

社会是人与人组成的,学习做社会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从小与人交往,与同龄人交往。

遗憾的是,一部分家长对此有许多顾虑,生男怕出事,生女怕受害,什么都不放心。

担心孩子的伙伴毛病多,带坏了自己的孩子;担心与伙伴发生纠纷,影响与邻居的关系;担心孩子玩得心野了,不想学习等。

于是,一放学,就把孩子关在家中,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孩子被封闭在亲人身边,封闭在玩具堆里,封闭在电视机旁,将来与人交往能力就差。

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更多地与人交往,从小接触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

几种主要的不良沟通方式:1、指责埋怨型比如:“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一天到晚玩,作业不认真,我看你哪天才能长大?”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形成“互相指责黑三角”,比如:母亲说:你成天就知道自己的工作,从来不管儿子,你看看,现在他几门功课不及格。

父亲:养这个家容易吗?我没日没夜地忙。

为了什么?叫你少打牌,多管管儿子,一上牌桌就下不来。

儿子:别吵了!你们看看人家的爸爸妈妈,谁像你们这样只顾自己!我不及格都是你们害的!大家在互相指责和埋怨中不欢而散,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

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生活危机四伏。

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2、迁就讨好型“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买。

”爱孩子是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讨好孩子。

迁就讨好型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是缺少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软弱、任性等不良性格,孩子的任性主要表现在家庭内部,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个迁就别人的人。

3、罗嗦型孩子:“妈妈,今天学校运动会上,我们班得了第一名,真高兴。

”妈妈:“哎呀,你看你,脸那么脏,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别感冒!”说得很热闹,但各说各的。

好象两只收音机同时播放,根本没有反馈。

再如:“妈妈。

明天我们春游,老师说每人要交5元钱。

”“又要交钱,从你上学到现在,我们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了,我们那时侯春游,就带一瓶白开水,两个饼,自己走到郊外,根本不用买票,你看看,一个月光水电费就是好几十,钱不好挣啊!”罗嗦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听到别人一句话,立刻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孩子真正的情感,家长在喋喋不休,孩子感到烦躁,盼望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

随着年龄增大,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家庭成员的心灵沟通,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方面,家庭沟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的质量。

我们不妨也找个时间,让孩子写写对你的建议,你也写写对孩子的建议,增进相互的了解。

五、当孩子失败时怎么办爱迪生发明蓄电池的实验,到一万次还没有成功,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

失败与成功本身,都是孩子的成长中必须面对的经历,关键是孩子能否从中获取做人做事的教训,从中感悟解决困难、战胜自我的经验,从中增强继续努力争取成功的信念。

当孩子失败时,家长至少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告诉孩子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在现实生活中,因别人的评价而使情绪受影响的人却大有人在。

大家肯定看过哈哈镜,在镜里,你可能细长了,可能短粗了,可能五官不成比例了,其实,对别人的评价大可不必在意,因为别人看你的眼睛也具有哈哈镜的特点。

你可以给孩子讲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老人带着孙子,牵着一头驴子,准备到市场上去卖。

走了一段路,老人听到有个路人说:“这祖孙两人放着驴子不坐,真是傻瓜。

”他们觉得有些道理,祖孙两人便一起骑上驴背,继续赶路。

走了不久,又遇到一个路人,那路人指着他们说:“这祖孙俩真是没人性,两个人压得驴子透不过气来了。

”听路人这么一说,老人赶紧下来,让孙子骑在驴背上,自己牵着驴子步行。

过了不久,经过一问茶楼,茶楼外站着一个妇女,那妇女说:“这是什么时代啊,小孩这样不懂事,自己享受,让老人家走路。

”老人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吩咐孙子下来,自己坐上去。

走着走着,来到一条街道,有三五个妇女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唉,这个老人怎么这样没爱心,自己享受,让小孩受苦。

”老人脸红了。

可是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呢? 最后爷孙俩向人借了大绳和长棍,将驴子四脚绑上,两人抬到市场上去了! 那爷孙俩抬着驴虽然辛苦,还是有人会说他们的。

假如有人说:“他们真是傻瓜,为什么不让驴自己走呢?”或者说:“这不是在虐待驴吗?”他们又该怎么办呢?可以断言,爷孙俩若不改变对别人评价的看法,恐怕他们无论怎么做都不会使所有人满意的。

那么是不是一天到晚拘泥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惶惑不安,左顾右盼,裹足不前,最后一事无成还得个多疑症呢,千万不要。

第二、对孩子多鼓励,培养自信心面对失败,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孩子最期待家长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

家长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的武器,帮助孩子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要把孩子当成孩子来对待,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孩子。

无论何时,不能讽刺、挖苦孩子,不要用不能看电视,不能玩耍,不能早早睡觉等来惩罚孩子,要防止他们形成自卑人格,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反社会的倾向。

日本教育家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他朋友开的小提琴教室里,有位小提琴拉得很差的小孩,老师不知道怎么教他。

有一次,小提琴家铃木正一先生访问该教室,特地请那位学生拉段提琴让他欣赏。

这位小朋友的确琴艺平平,可是铃木先生却直夸他“拉得好,拉得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