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 解三角形 讲义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1.1正弦定理3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1.1正弦定理3

所以 cos B=cos 105°=cos(45°+60°)=
2- 4
6,
b=cssiinnCB= 2ssinin4150°5°=2sin 105°=2sin(45°+60°)

6+ 2
2 .
解析:选 C.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 B=sinc C,又coas A=cobs B
=cocs C,得csions AA=csions BB=csions CC,即 tan A=tan B=tan C,
所以 A=B=C,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
2.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是 a,b,c,若 c
C.2<x<2 2
D.2<x<2 3
解析:选 C.由 asin B<b<a,得 22x<2<x,所以 2<x<2 2.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已知在△ABC 中,角 A,B 所对的边分别是 a 和 b,若
acos B=bcos A,则△ABC 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cos B=bcos A⇒sin Acos B=sin Bcos A⇒sin(A-B)=0,由于-π<A-B<π,故必有 A-B =0,A=B,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 A
1.若把本例条件变为“bsin B=csin C”,试判断△ABC 的形 状. 解:由 bsin B=csin C 可得 sin2B=sin2C,因为三角形内角和 为 180°, 所以 sin B=sin C.所以 B=C.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
3.正弦定理的变形
若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则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本章整合讲义 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本章整合讲义 新人教A版必修5

(2)在△ABC
中,A+B+C=π,A+B=π-C,������+2 ������
=
π 2

���2���,则
cos(A+B)=-cos C,sin(A+B)=sin C,sin ������+2������=cos ���2���.
(3)在△ABC 中,a2+b2<c2⇔cos C<0⇔π2<C<π,a2+b2=c2⇔cos
所以sin(A-B)=0.
又0<A<π,0<B<π,则-π<A-B<π.
所以有A=B,则△ABC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A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应用5在△ABC中,若
������cos������ ������cos������
=
11++ccooss22������������,
试判断△ABC的形状.
∴△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规律总结
判断△ABC形状的两种方法的核心是将角化为边或将边化为角,这种转化是借 助正、余弦定理来完成的,至于选择“角化为边”还是“边化为角”,要根据题目给出 的条件.若题目的条件仅是边的形式或仅是角的形式,则较简单,因为无需转化;若 题目的条件是边角混合的式子,则需要转化.
C=
1
260
63
×
45=1
040(m).
所以索道AB的长为1 040 m.
65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 sin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A B C A B C A B C +++===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 C===A B .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7、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 abc 4=2)(c b a r ++=))()((c p b p a p p ---8、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9、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 10、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知识点讲义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知识点讲义

第一章 解三角形A B C π++=一、基本公式()()()sin sin sin cos 22cos cos cos sin 22tan tan A B C A B CA B C A B CA B C+⎛⎫+== ⎪⎝⎭+⎛⎫+=-= ⎪⎝⎭+=-,cos cos sin sin tan ,tan A B A BA B A BA B A B ∆>⇔<>⇔>>⇔在中无关二、面积公式1,21112s i n s i n s i n 222S a h S a b C a c B b c A ====1、、∆三、同中13.π、个内角和等于 2.、大边对大角,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正弦定理()2s i n s i n s i n a b c R R A B C ===∆为外接圆半径()1111sin sin sin 222sin sin sin S ab C ac B bc A a b c A B C===∴==方法用面积公式:再由图:2sin 2sin sin sin b R B a b c R A B C =∴===得出()2方法用向量:如图:()(),cos cos sin sin 0.BA BD DC c B b C a c B b C +=-=由+=得射影定理,正弦定理五、余弦定理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b ac ac Bc a b ab C =+-=+-=+-公式:证明:()()222222222cos 2cos AB BC ACAB BC AC c a ac B b b c a ac Bπ+=∴+=∴++-=∴=+-如图,6,,,,,.ABC a b c A B C ∆说明:①在中,个元素若已知条件的三角形确定,则可解.通常“知三求三”.⇒⇒②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或两角一边正弦定理.知三边或两边夹角余弦定理.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变形:。

数学必修5人教B版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1.1第2课时

数学必修5人教B版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1.1第2课时
思考1 在△ABC中,已知acos B=bcos A.你能把其中的边a,b化为用角 表示吗(打算怎么用上述条件)? 答案 可借助正弦定理把边化成角:2Rsin Acos B=2Rsin Bcos A,移项 后就是一个三角恒等变换公式sin Acos B-cos Asin B=0. 思考2 什么时候适合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答案 尽管正弦定理给出了三角形的边与对角的正弦之间的联系,但毕 竟不是边等于对角正弦,这里还涉及到外接圆半径.故使用时要么能消掉 外接圆半径(如思考1),要么已知外接圆半径.
第一章 正弦定理
第2课时 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及应用
学习目标
1.熟记并能应用正弦定理的有关变形公式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 2.能根据条件,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 3.能利用正弦定理、三角变换解决较为复杂的三角形问题.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
1.sin A∶sin B∶sin C= a∶b∶c ;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csoins AA=csoins BB=csoins CC, ∴tan A=tan B=tan C, 又∵A,B,C∈(0,π), ∴A=B=C,故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1234
解析 答案
3.在Rt△ABC中,C=90°,且A,B,C所对的边a,b,c满足a+b=cx, 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c=a=1.
解答
反思与感悟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首先求出另一边 的对角的正弦值,根据该正弦值求角时,要根据已知两边的大小情况来 确定该角有一个值还是两个值.或者根据该正弦值(不等于1时)在0°~180° 范围内求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只要不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就是所求.

数学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1第2课时

数学必修5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1第2课时
思考 在△ABC中,已知acos B=bcos A.你能把其中的边a,b化为 用角表示吗(打算怎么用上述条件)?
答案 可借助正弦定理把边化成角:2Rsin Acos B=2Rsin Bcos A(R为 △ABC外接圆半径),移项后就是一个三角恒等变换公式sin Acos B- cos Asin B=0. 梳理 一个公式就是一座桥梁,可以连接等号两端.正弦定理的本 质就是给出了三角形的边与对角的正弦之间的联系.所以正弦定理 主要功能就是把边化为对角的正弦或者反过来,简称边角互化.
2 ∴sin C=1,∴C=90°.
解析 答案
类型三 用正弦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例4 如图所示,D,C,B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10 m,从D,C两 地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则A点离地面的高AB为 5( 3+1) m.
解析 答案
反思与感悟 在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都根据题意,从 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出 实际问题的解.和高度有关的问题往往涉及直角三角形的求解.
12345
解析 答案
规律与方法
1.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并特别注 意诸如“仰角”、“俯角”之类术语的准确理解.然后分析解三角形已 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还缺什么,如何利用正弦定理及三角知识达 到目标. 2.当条件等式中边的次数、角的正弦次数相同时,或已知三角形外接 圆半径时,可以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3.三角形面积公式要根据条件灵活选择.
知识点三 三角形面积公式 思考 在△ABC中,已知a=1,b=2,C=30°.BC边上的高AD是多 少?△ABC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 AD=bsin C=2·sin 30°=1. S△ABC=12a·AD=12absin C=12×1×1=12. 梳理 在△ABC 中,内角 A,B,C 的对边为 a,b,c,则△ABC 的面积 S△ABC=12absin C=12bcsin A=12casin B.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课件PPT

探究1:如图,设
那么向量c的平方是
AB c,AC b,BC a,
什么?表示为对应的边可以得到什么式子?
提示:c=b-a,|c|2=(b-a)·(b-a)=b·b+a·a-2a·b =a2+b2-2abcosC,所以c2=a2+b2-2abcosC.
探究2:利用探究1的结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a,b,c,如何表示cosC.
注意:(1)正弦定理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对应角
的正弦之间的一个关系式.由正弦函数在区间上的 单调性可知,正弦定理非常好地描述了任意三角形 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
2 a b c 等价于
sin A sin B sin C a b , b c ,a c . sin A sin B sin B sin C sin A sin C
180°-(40°+ 64°)= 76°,
c
=
asinC sinA
=
20sin76° sin40°
30(cm).
注意精确度
(2)当B 时,C=180 (A+B)
180 (40 116)=24,
c=
a sin C sin A
=
20sin 24 sin 40
1(3 cm).
【变式练习】
在△ABC中,b= 3 ,B=60°,c=1,则此三角形有
其他推导方法
(1)因为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 此问题.
提示:
作单位向量j⊥AC,j与AB夹角为锐角. j
由向量的加法可得AB = AC + CB, a
C b
则j·AB = j·(AC + CB),
B

必修五-解三角形-讲义

必修五-解三角形-讲义

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 重难点解析【重点】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2、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3、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4、结合实际测量工具,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高度问题。

5、能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特点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角的关系。

6、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解决简单的相关题目。

【难点】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2、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3、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能观察较复杂的图形,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

4、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关于角度的问题。

5、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求证简单的证明题。

【要点内容】 一、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即A a sin =B b sin =Cc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1.直角三角形中:sinA=c a ,sinB=cb, sinC=1 即 c=A a sin , c=B b sin , c=Ccsin . ∴A a sin =B b sin =Cc sin 2.斜三角形中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 S △ABC =A bc B ac C ab sin 21sin 21sin 21==a bcOCAD两边同除以abc 21即得:A a sin =B b sin =C csin证明二:(外接圆法) 如图所示,∠A=∠D ∴R CD DaA a 2sin sin === 同理B b sin =2R ,Ccsin =2R 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可以用来解两种类型的三角问题: 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数学必修5人教B版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1.1第1课时

数学必修5人教B版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1.1.1第1课时

故sina A=sinb B=sinc C.
证明
反思与感悟 用正弦函数的定义沟通边与角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这些 联系可以使你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跟踪训练1 如图,锐角△ABC的外接圆O半径为R,角A,B,C所对的 边分别为a,b,c.求证:sina A=2R. 证明 连接BO并延长,交外接圆于点A′,连接A′C, 则圆周角∠A′=∠A. ∵A′B为直径,长度为2R, ∴∠A′CB=90°,
答案
a sin
A=sinb
B=sinc
C=c.
思考 2 在一般的△ABC 中,sina A=sinb B=sinc C还成立吗?课本是如何
说明的?
答案 在一般的△ABC 中,sina A=sinb B=sinc C仍然成立,课本采用边 AB
上的高 CD=bsin A=asin B 来证明.
梳理 正弦定理
A.asin A=bsin B
B.acos A=bcos B
√C.asin B=bsin A
D.acos B=bcos A
解析 由正弦定理sina A=sinb B,得 asin B=bsin A,故选 C.
1234
解析 答案
2.在△ABC中,sin A=sin C,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跟踪训练2 在△ABC中,角A,B,C分别对应边a,b,c,已知a=18, B=60°,C=75°,求b的值. 解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A=180°-(B+C)=180°-(60°+75°)=45°. 根据正弦定理,得 b=assiinnAB=18sisnin4650°°=9 6.
解答
类型三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跟踪训练3 已知△ABC,角A,B,C分别对应边a,b,c,根据下列条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教学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教学资料

第一章 解斜三角形 1.1.1正弦定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中的一类简单问题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即理解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sin sin sin abcABC==,接着就一般斜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也有这一关系;分别利用传统证法和向量证法对正弦定理进行推导,让学生发现向量知识的简捷,新颖。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2[探索研究] (图1.1-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C c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A B C==(图1.1-2)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bAB=, C同理可得sin sin cbC B =, b a从而sin sin abAB=sin cC=A c B(图1.1-3) 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课件
解析: (1)由正弦定理得sin C=c·sinb B=8sin430°=1.
∵30°<C<150°,∴C=90°,
从而A=180°-(B+C)=60°,
a= c2-b2=4 3.
(2)∵A+B+C=180°, ∴A=180°-(B+C) =180°-(75°+45°)=60°. 又∵sina A=sinb B, ∴a=bssiinn AB=2×ssiinn 6405°°= 6, 同理,c=ssiinn CBb=ssiinn 7455°°×2= 3+1.
4.已知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先判断 三角形是否有解,有解的作出解答.
(1)a=7,b=8,A=105°; (2)a=10,b=20,A=80°; (3)b=10,c=5 6,C=60°.
解析: (1)∵a=7,b=8,∴a<b, 又∵A=105°>90°,∴本题无解. (2)a=10,b=20,a<b,A=80°<90°, ∵bsin A=20·sin 80°>20·sin 60°=10 3, ∴a<b·sin A,∴本题无解.
【正解】 由正弦定理sina A=sinb B得
sin
B=bsian
A=6sin 2
30°= 3
2+ 4 2
6 =4(
3+1).
2
∴A=45°,b=4 6,c=4( 3+1).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已知△ABC中,a=2 3 ,b=6,A=30°,求B,C 及c.
• [思路点拨] 由题目已知条件,选用正弦定理 求出另一边对角的正弦,然后求解其他边、角.
[规范解答] a=2 3,b=6,a<b,A=30°<90°.
[提示] ∠C=90°,∠B=30°,a=2 3,b=2.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精品讲义(教师版)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精品讲义(教师版)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精品讲义(教师版)一、知识点总结1.正弦定理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1)a∶b∶c=sin A∶sin B∶sin C;(2)a=2Rsin A,b=2Rsin B,c=2Rsin C;(3)sin A=a2R,sin B=b2R,sin C=c2R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2.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12absin C=12bcsin A=12acsin B=abc4R=12(a+b+c)·r(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r.3.余弦定理:222222222a b c2bccos A b a c2accos B c a b2abcos C =+-,=+-,=+-.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222b c a2bc+-,cos B=222a c b2ac+-,cos C=222a b c2ab+-.4.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角;(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情况(2)中结果可能有一解、二解、无解,应注意区分.余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及夹角或两边及一边对角的问题;(2)已知三边问题.二、知识点识记1.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其他形式:①a=2R sin A,b=,c=;第1 页共35 页。

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解三角形复习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解三角形复习课课件

(6)ABC 中,A、B、C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是B=60
(7) ABC为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B、C成等差数 列,a、b、c成等比数列.
(8)在ABC中,A B a b sinA sinB.
(9)sin sin 或 若、是 三角 形 的内 角 则有
正余弦推论的应用
sinA
sinA sinB
b
2
2
又b a, B A, A 60或120
当A 60时 ,C 75 c b sinC s i nB
2 sin75 sin45
6 2
2
当A 120时 ,C 15 c b sinC s i nB
2 sin15 sin45
6 2
2
方 法 二用 余 弦 定 理
k k 1 2k
与 第 三 边 得k 1 2k k k 2k k 1
解 得k 1 由 两 边 2
之 差 小 于 第 三 边 解 得k 1 k范 围 是( 1 , )
2
2
例3. 钝 角ABC中 ,a 1, b 2,则 最 大 边c的 取 值 范围是 5 c3
解:由余弦定理得cosC a2 b2 c2 5 c2
2ab
4
C是最大角钝角 5 c2 0c 5 4
a b c c 3 5 c 3
二、三角形解的个数的确定
解斜三角形有下表所示的四种情况:
已知条件 应用 定理
一般解法
一边和两角 正弦 由A+B+C=180求出角A;根据正弦
(如a、B、C)
定理求出b与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两边和夹角 余弦 由余弦定理求出c;由正弦定理求 (如a、b、C) 正弦 出A、B;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完整版)解三角形完整讲义

(完整版)解三角形完整讲义

正余弦定理知识要点:3、解斜三角形的常规思维方法是:(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 A 、 B 、 C ),由 A+B+C = π求 C ,由正弦定理求 a 、b ; (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 a 、b 、c ),应用余弦定理求 c 边;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边所 对的角,然后利用 A+B+C = π,求另一角;(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 a 、b 、A ),应用正弦定理求 B ,由 A+B+C = π求 C , 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 c 边,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4)已知三边 a 、b 、c ,应余弦定理求 A 、B ,再由 A+B+C = π,求角 C 。

4、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5、解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 理及几何作图来帮助理解” 。

6、已知三角形两边 a,b,这两边夹角 C ,则 S =1/2 * absinC7、三角学中的射影定理:在△ ABC 中, b a cosC c cosA ,⋯8、两内角与其正弦值:在△ ABC 中, A B sin A sinB ,例题】在锐角三角形 ABC 中,有 (A . cosA>sinB 且 cosB>sinAC . cosA>sinB 且 cosB<sinA正弦定理专题:公式的直接应用1、已知 △ ABC 中, a2,b 3, B 60o ,那么角 A 等于( )A . 135oB . 90oC .45oD .30o2、在△ ABC 中, a = 2 3 ,b = 2 2 , B = 45°,则 A 等于( C )A .30°B . 60°C .60°或 120°D . 30°或 150°3、△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c ,若 c 2,b 6,B 120o ,则 a1、 正弦定理a sin Ab sin B 2R 或变形: a:b:c sinCsin A :sin B :sin C .2a b 22c 2bc cos AcosA2、余弦定理:b 22a 2 c 2accosB 或 cosB2cb 2 2 a 2ba cosCcosCb 22c 2 a2bc222a cb 22ac222b 2a c2abB )B . cosA<sinB 且 cosB<sinA D . cosA<sinB 且 cosB>sinA9、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2S bc,特别地, r 直a b c 斜616、已知 ABC 的内角 A ,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若sin A ,b3sinB ,33则 a 等于 . ( 3 )336 12 6,12 6 24)2、已知 △ ABC 的周长为 2 1,且sinA sinB 2sinC .(1)求边 AB 的长;1(2)若 △ ABC 的面积为 sin C ,求角 C 的度数.专题:三角形个数4、已知△ ABC中,A 30o , C 105o , b 8,则 a 等于(B )A . 4B.4 2C.4 3D.4 55、在△ ABC 中,a=10,B=60°,C=45° ,则 c 等于 ( B)A . 10 3B . 10 3 1C . 3 1D . 10 3C . 3D . 2等于( )A . 6B .27、△ ABC 中, B 45o,C60o , c 1,则最短边的边长等于(B.3: 2两部分,则 cosA ( C )1 13 A .B .C .324cos2Acos2B119、在△ ABC 中,证2222ab 2a 2b 2D .0证明:cos2Acos2B 1 2sin 2 Ab 21 2sin2 Bb 21 1 sin2 A sin 2 B 222 2 2a b a b由正弦定理得:sin 2 Aa 22sinb 2cos2A 2a专题:两边之和1、在△ ABC 中,A =60°, B =45°, cos2B b 21b 2ab 12, a =;b = .8、△ ABC 中,A:B1: 2,C 的平分线 CD 把三角形面积分成1、△ ABC中,∠ A=60°, a= 6 , b=4, 那么满足条件的△ ABC ( C ) A.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C.无解D.不能确定2、Δ ABC中,a=1,b= 3 , ∠ A=30° ,则∠ B等于( B )A.60°B.60°或120° C.30°或150° D.120°3、在△ 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D )A.b = 10,A = 45°, B = 70°B.a = 60,c = 48,B = 100°C.a = 7,b = 5,A = 80°D.a = 14,b = 16,A = 45°4、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的是( D )A.a=1,b=2 ,c=3 B.a=1,b= 2 ,∠ A=30°专题:等比叠加D. 32专题:变式应用1、在△ ABC中,若∠ A:∠ B:∠C=1:2:3,则a : b : c 1: 3:22、已知△ABC中,a∶b∶c=1∶3 ∶2,则A∶B∶C等于( A )A.1∶2∶3B.2∶3∶1C.1:3:2D.3:1:23、在△ ABC 中,周长为7.5cm ,且sinA :sinB:sinC=4:5:6,下列结论:① a:b:c4:5:6② a:b:c 2: 5 : 6 ③a2cm,b 2.5cm,c 3cm④ A: B:C 4:5:6其中成立的个数是( C )A.0 个B. 1 个C.2个D.3个5、C.a=1,b=2,∠ A=100°C.b=c=1, ∠B=45°在△ ABC中,a=12,b=13,C=60°,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A.无解B.一解C.二解B)D.不能确定6、满足A=45 ,c= 6 ,a=2 的△ ABC 的个数记为m, 则 a m 的值为( A )7、8、A.4 B.2 C.1 D.不定已知△ ABC 中,a181,b 209,A 121 ,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无解在△ ABC中,已知50 3 ,c 150 ,B 30o,则边长a。

必修5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1》讲义

必修5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1》讲义

教学内容必修5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正弦定理: = =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1)a ∶b ∶c = ; (2)a = ,b = ,c = ;(3)sin A = ,sin B = ,sin C =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余弦定理:a 2= ,b 2= ,c 2= .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 = ,cos B = ,cos C = . 3、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4、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角;(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 情况(2)中结果可能有一解、二解、无解,应注意区分. 余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及夹角或两边及一边对角的问题;(2)已知三边问题.5、解三角形时,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6、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特征必须从研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入手,充分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即化边为角或化角为边,边角统一. ① 等腰三角形:a =b 或A =B .② 直角三角形: b 2+c 2=a 2或 A =90° . ③ 钝角三角形: a 2>b 2+c 2或 A >90° .④ 锐角三角形:若a 为最大边,且满足 a 2<b 2+c 2或A 为最大角,且 A <90° .7、由正弦定理容易得到: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A >B ⇔a >b ⇔sin A >sin B . 【典型例题讲解】题型一、利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及有关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范围(最值) 【例1】(1)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2)在△ABC 中,a =8,B =60°,C =75°,求边b 和c .(3)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sin A . ① 求角B 的大小; ② 求cos A +sin C 的取值范围.【探究提高】(1)已知两角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2)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 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 【变式训练1】(1)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角A 的大小为(2)在△ABC 中,若tan A =13,C =150°,BC =1,则AB =________;(3)在△ABC 中,若a =50,b =256,A =45°,则B =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 重难点解析【重点】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2、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3、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4、结合实际测量工具,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高度问题。

5、能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特点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角的关系。

6、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解决简单的相关题目。

【难点】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2、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3、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能观察较复杂的图形,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

4、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关于角度的问题。

5、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求证简单的证明题。

【要点内容】 一、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即A a sin =B b sin =Cc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1.直角三角形中:sinA=c a ,sinB=cb, sinC=1 即 c=A a sin , c=B b sin , c=Ccsin . ∴A a sin =B b sin =Cc sin 2.斜三角形中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 S △ABC =A bc B ac C ab sin 21sin 21sin 21==两边同除以abc 21即得:A a sin =B b sin =C csin a bcOCAD证明二:(外接圆法) 如图所示,∠A=∠D ∴R CD DaA a 2sin sin === 同理B b sin =2R ,Ccsin =2R 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可以用来解两种类型的三角问题: 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见图示)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 ⑴若A 为锐角时:⎪⎪⎩⎪⎪⎨⎧≥<<=<)( b a ) ,( b a bsinA )( bsinA asin 锐角一解一钝一锐二解直角一解无解A b a babab a baa 已知边a,b 和∠A仅有一个解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a ≥b 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AC ACB1ABACB2CHH⑵若A 为直角或钝角时:⎩⎨⎧>≤)( b a 锐角一解无解b a2、余弦定理余弦定理用语言可以这样叙述,三角形一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边与夹角余弦的乘积的2倍.即:Cab b a c B ca a c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 若用三边表示角,余弦定理可以写为余弦定理可解以下两种类型的三角形:(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求出三个内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可求出第三边. 注意:在(0,π)范围内余弦值和角的一一对应性.若cosA >0.则A 为锐角;若cosA=0,则A 为直角;若cosA <0,则A 为钝角.3、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关系、余弦定理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在△ABC 中,c 2=a 2+b 2-2abcosC .若∠C=90°,则cosC=0,于是c 2=a 2+b 2-2ab ·0=a 2+b 2.说明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这与Rt △ABC 中,∠C=90°的锐角三角函数一致,即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三角函数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4、三角形的有关定理:内角和定理:A+B+C=180°,sin(A+B)=sinC, cos(A+B)= -cosC,cos2C =sin 2B A +, sin 2C =cos 2B A + 面积公式:S=21absinC=21bcsinA=21casinB S= pr =))()((c p b p a p p --- (其中p=2cb a ++, r 为内切圆半径)射影定理:a = b cos C + c cos B ;b = a cos C + c cos A ;c = a cos B + b cos A 5、求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和所求; (2)、根据提意,画出示意图;(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写出已知所求; (4)、正确运用正、余弦定理。

【典型例题】例1 已知在B b a C A c ABC 和求中,,,30,45,100===∆ 解:030,45,10===C A c ∴0105)(180=+-=C A B由C cA a sin sin =得 21030sin 45sin 10sin sin 00=⨯==C A c a 由CcB b sin sin =得 25654262075sin 2030sin 105sin 10sin sin 000+=+⨯==⨯==C B c b例2 在C A a c B b ABC ,,1,60,30和求中,===∆解:∵21360sin 1sin sin ,sin sin 0=⨯==∴=b B c C C c B b 00090,30,,60,==∴<∴=>A C C B C B c b 为锐角,∴222=+=c b a 例3 C B b a A c ABC ,,2,45,60和求中,===∆解:23245sin 6sin sin ,sin sin 0=⨯==∴=a Ac C C c A a0012060,sin 或=∴<<C c a A c1360sin 75sin 6sin sin ,75600+=====∴CBc b B C 时,当, 1360sin 15sin 6sin sin ,151200-=====∴C B c b B C 时,当或0060,75,13==+=∴C B b 00120,15,13==-=C B b例4 已知△ABC ,B D为B 的平分线,求证:AB ∶BC =A D∶DC 分析:前面大家所接触的解三角形问题是在一个三角形内研究问题,而B 的平分线BD 将△ABC 分成了两个三角形:△ABD 与△CBD ,故要证结论成立,可证明它的等价形式:AB ∶AD =BC ∶DC ,从而把问题转化到两个三角形内,而在三角形内边的比等于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故可利用正弦定理将所证继续转化为DBCDCBDC BC ABD AD ABD AB sin sin ,sin sin ==,再根据相等角正弦值相等,互补角正弦值也相等即可证明结论. 证明:在△ABD 内,利用正弦定理得:ABDADBAD AB ABD AD ADB AB sin sin sin sin ==即 在△BCD 内,利用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sin DBCBDCDC BC DBC DC BDC BC ==即∵BD 是B 的平分线.∴∠ABD =∠DBC ∴sin ABD =sin DBC .∵∠ADB +∠BDC =180°∴sin ADB =sin (180°-∠BDC )=sin BDC∴CD BCDBC BDC ABD ADB AD AB ===sin sin sin sin ∴DCADBC AB = 评述:此题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并且注意互补角的正弦值相等这一特殊关系式的应用.例5在ΔABC 中,已知a=3,b=2,B=45°,求A,C 及边c .解:由正弦定理得:sinA=23245sin 3sin =⋅= b B a ,因为B=45°<90°且b<a, 所以有两解A=60°或A=120°(1)当A=60°时,C=180°-(A+B)=75°, c=22645sin 75sin 2sin sin +=⋅=B Cb , (2)当A=120°时,C=180°-(A+B)=15 °,c=22645sin 15sin 2sin sin -=⋅=BCb 思维点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问题,用正弦定理解,但需注意解的情况的讨论.例6△ABC 中,若22tan tan b a B A =,判断△ABC 的形状。

解一:由正弦定理:B A BAA A AB B A 2sin 2sin sin sin cosA cosB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22=∴==即: ∴2A = 2B 或 2A = 180︒ - 2B 即:A = B 或 A + B = 90︒∴△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解二: 由题设:22222222222222sin cos cos sin ba Rb bc a c b ac b c a R a b a B A B A =⋅-+-+⋅⇒= 化简:b 2(a 2 + c 2 - b 2) = a 2(b 2 + c 2 - a 2) ∴(a 2 -b 2)(a 2 + b 2 - c 2)=0 ∴a = b 或 a 2 + b 2 = c 2 ∴△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思维点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从角或边入手.例7在ΔABC 中,已知A,B,C成等差数列,b=1, 求证:1<a+c ≤2. 解:由正弦定理:Cc B b A a sin sin sin ==,得a+c=B bsin (sinA+sinC)= 232(sinA+sinC)= 332 [sinA+sin(120°-A)]=2sin(A+30°),因为0°<A<120°,所以30°<A+30°<150°,故1<2sin(A+30°)≤2.法二.∵B=60°,b=1,∴a 2+c 2-b 2=2accos60°, ∴a 2+c 2-1=ac, ∴a 2+c 2-ac=1,∴(a+c) 2+3(a-c) 2=4, ∴(a+c) 2=4-3(a-c) 2. ∵0≤a-c<1 ∴0≤3(a-c)2<3, ∴4-3(a-c) 2≤4, 即(a+c) 2≤4, a+c ≤2a+c>1, 1<a+c ≤2. 思维点拨: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手段. 例8已知⊙O 的半径为R ,,在它的内接三角形ABC 中,有()()B b aC A R sin 2sin sin 222-=-成立,求△ABC 面积S 的最大值.解:由已知条件得()()()b a BR B A R -=-2sin 2sin sin2222.即有 2222b ab c a -=-,又 222cos 222=-+=ab c b a C ∴ 4π=c . ∴ B A R ab C ab S sin sin 44242sin 212⋅===()()[]BA B A R --+-=cos cos 222()⎥⎥⎦⎤⎢⎢⎣⎡-+=B A R cos 22222 .所以当A = B 时,2max 212R S +=. 思维点拨::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应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在求值时,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例9AB 是底部B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 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