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教案-第二章生命元素-4学时
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81fb422b160b4e767fcfeb.png)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例如:mmol、mL、cm等
35
1.3 有效数字
4.58 mL
有效数字=全部确定的数字+一位可疑数字
(正负一个单位的误差)
36
1.3 有效数字
1. 有效数字位数包括所有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可 疑数字; 例:滴定读数20.30mL,最多可以读准三位 第四位欠准(估计读数)±1% 2. 在 0~9中,只有 0既是有效数字,又是无效数字; 例:0.06050 四位有效数字 定位 有效位数 例:3600 → 3.6×103 两位 → 3.60×103 三位
39
1.3 有效数字
2. 禁止分次修约
只允许对原测量值一次修约到所需位数, 不能分次修约。
例:6.5349× (修约为三位) →6.535 →6.54 6.53 →2.55 →2.6 例:2.546 × (修约为两位)
2.5
40
1.3 有效数字
运算规则
1. 加减法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 绝对误
1911年由波兰化学家芬克在谷物中分离出维生素 B1,命名为Vitamin ,意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 13
1.1 医用化学概述
盘尼西林 Penicillin 青霉素
1928年,由英国的Alesander Fleming(弗莱明) 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
14
1.1 医用化学概述
盘尼西林 Penicillin
电动势,电位
摄氏温度
伏 [特 ]
摄氏度
V
℃
1 V = 1 W/A
T/K = T/℃ + 273. 15
34
1.2 法定计量单位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5ccf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2.png)
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可加工性以及生物降解性等特性,广泛应 用于医疗器械、药物载体、组织工程、生物诊断等领域。
典型医用高分子材料举例
聚乙烯醇(PVA)
一种水溶性合成高分子材料,具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 性,可用于制作药物载体、人工 器官等医疗器械。
聚乳酸(PLA)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指
06
导
实验安全规范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规范
熟悉实验室安全标识,了 解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禁 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 行实验。
实验安全规范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01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严禁私自拆卸、改装实验设备 。
02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03
在使用仪器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性 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化学知识回顾 • 生物体内化学过程探讨 • 药物设计与合成原理剖析 • 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用前景展望 •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指导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医用化学概述
医用化学的定义
医用化学是医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以及 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
药物合成路线选择及优化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推 导可能的合成路线,选择 最优路径。
绿色合成
遵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优化合成路线,减 少废弃物排放。
合成方法学
研究和开新的合成方法 和技术,提高药物合成的 效率和选择性。
药物活性评价与结构优化
01 体外活性评价
利用细胞或生物大分子实验模型,评价药物的生 物活性。
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1节构成生命的元素》533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1节构成生命的元素》533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0d23572cc58bd63186bdf3.png)
构成生命的元素一、教材分析《构成生命的元素》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
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内容。
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内容,一开始就指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紧接着以人体细胞为例,将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以及各种元素的含量制成图形。
通过对图形内容的分析,概括出两点:一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O、H、N;二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相差很大,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并且强调指出在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首先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接着指出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及各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从而说明它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四、学情分析对于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的认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都已有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知道瘦肉含有蛋白质较多,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等。
如何定性地区分这些常见的有机物,可通过实验教学来进行。
该实验最主要是要规范实验过程,可通过分组分别来完成一个实验,然后每一组选出一人来介绍该实验的过程以及要注意的事项,学会展示成果及共享成果。
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以元素周期表教学为例
![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以元素周期表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8bb4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d.png)
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以元素周期表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06-23T07:23:43.41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期第56卷作者:罗支书[导读]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作为中职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课程能够将传统与创新进行完美融合,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框架罗支书工作单位: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开州 405400摘要: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作为中职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课程能够将传统与创新进行完美融合,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框架,其发展目标为培养更多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能够将教育与育人进行统一协调。
本文对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元素周期表教学为案例对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医用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分析医用化学基础作为专业医学教育标准中的自然学科之一,是医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后必修的基础课程。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思政能够有利于医学专业人才的专业性培养,提升医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一、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一)重要性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医用化学基础的教学目标在于学习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具备基础实验操作能力,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自身思维能力,能够从全面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来为社会及人民服务。
通过对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可行性医学的基础是化学,无论是疾病的检测还是药物的治疗,医学领域当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化学基础知识,以化学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引导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元素组成了世间万物,元素是万物中最小的粒子,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元素知识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人生哲学,在学习中累积点点滴滴最终达到成功的目标。
医用化学教案-绪论-2学时
![医用化学教案-绪论-2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6043ad402cc58bd63186bdb5.png)
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探索生命的奥秘都离不开化学。
综上所述,在新世纪里,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的确,正像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所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方法,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初步了解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领域与化学有关。现在,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4.如何学好化学(重点)
10分钟:新课导入
10分钟:化学发展史
20分钟: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15分钟:同学们讲说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分钟:如何学好化学
5分钟:课后小结
医用化学教案
![医用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3053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2.png)
蛋白质还参与免疫调节、血液凝固、 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是生命活动的 重要承担者。
04 药物化学基础
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01
02
03
药物的分子结构
了解药物的分子组成、官 能团、立体构型等,探究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药物的物理性质
掌握药物的溶解度、熔点 、沸点、密度等物理性质 ,为药物制剂和储存提供 依据。
04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 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 手能力。
02 基础知识回顾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0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核外电子
分层运动。
02 0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放在同 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称为一个族。
医用化学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知识回顾 • 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 药物化学基础 • 临床化学检验基础 • 实验技能培养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医用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医用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 要基础课程,它研究生物体内的 化学过程以及与医学相关的化学
问题。
医用化学为医学生提供了必要的 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助于理 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药
容量瓶
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配制溶液时应用玻璃 棒引流,避免溶液溅出;定容后需摇匀并检查体积是否准确。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结果分析 报告撰写
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现象、测量值、 计算结果等。
对数果。
药物的分析与检测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公开课教案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fdca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3.png)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元素。
教学内容:1. 介绍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讲解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模型,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结构和健康。
2. 讲解:介绍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讲解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人体健康和营养元素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第二章:氧元素与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氧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2. 掌握氧元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讲解氧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2. 解释氧元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呼吸作用的图示,引导学生关注氧元素在呼吸作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氧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解释氧元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氧元素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第三章:钙元素与骨骼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钙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2. 掌握钙元素与骨骼健康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讲解钙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2. 解释钙元素与骨骼健康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骨骼结构的图示,引导学生关注钙元素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钙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解释钙元素与骨骼健康的关系。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钙元素和骨骼健康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第四章:铁元素与血液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2. 掌握铁元素与血液健康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讲解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2. 解释铁元素与血液健康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血液成分的图示,引导学生关注铁元素对血液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解释铁元素与血液健康的关系。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铁元素和血液健康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总结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构成生命的元素
![构成生命的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45ae04cf51e79b896902262b.png)
3. 书P13旁栏思考:有些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非常少,甚至不容易被测出,这是否说明这些元素对生物的意义不大,有没有它都不影响生物的生活?(举例说明)
4分析教材表2—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依据是什么?
知识小结: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8.下列哪一事实能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 )
A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相似的化学反应
B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由相同的化学元素构成
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 生物与非生物都含有水、无机盐等共同的物质
9.组成金鱼和金鱼藻的化学元素的种类 ( ) A.完全相同 B.基本相同 C.不同 D.因为生物种类不同,所以差异很大
10.非生物界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硅、铝、铁,而生物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四种元素是碳、氢、氧、氮,这说明了( )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 D以上皆不正确。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公开课教案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79779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0.png)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内主要元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兴趣。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摄入各种不同的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1.2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人体内主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功能。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章:人体内的主要元素2.1 氧(O)介绍氧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讲解氧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如呼吸作用、氧化作用等。
2.2 碳(C)介绍碳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讲解碳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如构成有机物、能量代谢等。
2.3 氢(H)介绍氢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讲解氢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如构成水分子、参与能量代谢等。
2.4 氮(N)介绍氮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讲解氮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如构成蛋白质、遗传物质的组成等。
2.5 钙(Ca)介绍钙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讲解钙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如构成骨骼、牙齿、参与神经传导等。
第三章:化学元素与健康的关系3.1 微量元素的作用介绍微量元素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如铁、锌、硒等元素的生理功能。
3.2 过量摄入元素的危害讲解过量摄入某些元素可能导致的疾病,如铅、镉、汞等元素的毒性作用。
3.3 平衡摄入元素的重要性讲解人体内元素平衡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保持元素摄入的平衡,如合理膳食、避免偏食等。
第四章:案例分析与讨论4.1 案例一:贫血病患者展示贫血病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
引导学生了解贫血与铁元素的关系,讲解铁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摄入途径。
4.2 案例二:骨质疏松病患者展示骨质疏松病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
引导学生了解骨质疏松与钙元素的关系,讲解钙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摄入途径。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024版医用化学教案共3
![2024版医用化学教案共3](https://img.taocdn.com/s3/m/509248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4.png)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回顾•有机化合物概述•无机化合物在医学中应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药物合成及作用机制探讨•实验技能培养及实验操作规范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医用化学课程简介医用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与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
课程内容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专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和技能,理解化学物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为后续的医学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化学物质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学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030201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讲解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实验教学则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方面。
基础知识回顾0102 03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旋转。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被归为一族。
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原子序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态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分子结构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分子结构决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等,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体系,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等特点。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 之间的分散体系,具有丁达尔效应、电泳等现象。
重要生命元素教案
![重要生命元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9933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4.png)
重要生命元素教案教案标题:重要生命元素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重要生命元素的概念、特性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了解重要生命元素的概念和特性;2. 理解重要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3. 能够识别和描述重要生命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4. 能够解释重要生命元素的相关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重要生命元素的概念和特性;2. 重要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3. 重要生命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4. 重要生命元素的实际应用。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 幻灯片或投影仪;3. 实验室用品和化学元素周期表;4. 视频和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些常见的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
知识讲解:2.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重要生命元素的概念和特性,包括碳、氢、氧、氮、磷和硫等元素。
3. 解释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碳在有机物合成中的重要性,氧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等。
实践活动:4. 分组给学生分发化学元素周期表,要求他们找出重要生命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并进行简要的描述。
5. 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重要生命元素的一些特性和反应。
应用拓展:6. 观看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重要生命元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碳的应用于材料制造、氧的应用于医疗等。
总结评价:7. 回顾所学的重要生命元素的概念、特性和应用,让学生进行小结和讨论。
8.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或小组评价,以检查他们对重要生命元素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9.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重要生命元素的其他方面,如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它们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含量等。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2. 学生的小结和讨论;3. 学生的个别或小组评价。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5486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b.png)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教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理解不同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影响;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化学元素与生命的关系;2.不同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影响;3.健康饮食与元素摄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元素与生命的关系(30分钟)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思考,比如人体属于有机化合物还是无机化合物?2.介绍化学元素与生命的关系:a.生命体内除了碳、氢、氧、氮等元素外,还包含其他化学元素;b.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有很多重要元素。
第二课时:不同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影响(40分钟)1.导入:通过示意图,介绍氧、碳、氮等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分别介绍以下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a.钙:强化骨骼、牙齿,维持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功能;b.铁:合成血红蛋白,传递氧气给身体各部位;c.锌: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d.碘: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e.钾:维持正常心脏功能等。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元素不足或超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课时:健康饮食与元素摄入(40分钟)1.导入:问学生日常饮食中有哪些食物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等元素?2.讲解健康饮食与元素摄入的重要性:a.利用食物摄取元素的方法保证人体所需;b.饮食搭配合理,摄入适量各种元素;c.避免过量或缺乏造成的健康问题。
3.引导学生设计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的饮食方案,保证各种元素的摄取。
四、教学评价:1.课堂小组讨论,回答与元素和人体健康相关的问题;2.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设计符合健康饮食标准的餐单;3.课后反馈与讨论。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相关化学元素的信息资料和实例分析。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通过实验和调查了解不同食物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和数量;2.学生可以了解其中一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摄入量的参考标准;3.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其中一种元素的丰富食物采集和分类,并做成展板或报告。
人体中的元素讲解教案
![人体中的元素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6ce3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5.png)
人体中的元素讲解教案教案标题:人体中的元素讲解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中的元素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人体中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特点。
3. 能够解释人体中元素的功能和作用。
4. 培养学生对人体元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PPT或白板、标志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幅人体器官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人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PPT向学生介绍人体中的元素,如氧、碳、氮、钙等。
2. 教师解释每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功能,比如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碳是构成有机物质的基础等。
3. 教师通过实例和图表展示每种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和重要性。
步骤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举人体中其他重要的元素。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解释所选元素的作用和重要性。
步骤四:知识巩固(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填空题或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或选择正确答案。
2. 学生完成题目后,教师进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人体元素相关的拓展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索。
2.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小组研究或个人研究等形式进行拓展延伸。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体中的元素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小组讨论、知识巩固、拓展延伸以及总结和评价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中的元素及其重要性。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人体元素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生命的元素教案大学
![生命的元素教案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a49231a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2.png)
课程名称:化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生命的元素及其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
- 掌握生命元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 理解生命元素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和化学学科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一、生命元素的基本概念1. 介绍生命元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讲解生命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二、生命元素的分类1. 非金属元素:碳、氢、氧、氮等。
2. 金属元素:铁、钙、镁、钾等。
3. 稀有元素:碘、氟、硒等。
三、生命元素的作用1. 参与生物体代谢过程。
2. 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3.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生命?生命有哪些基本特征?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二、生命元素的基本概念1. 介绍生命元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讲解生命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三、生命元素的分类1. 非金属元素:碳、氢、氧、氮等。
2. 金属元素:铁、钙、镁、钾等。
3. 稀有元素:碘、氟、硒等。
第二课时:一、生命元素的作用1. 参与生物体代谢过程。
2. 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3.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二、案例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生命元素的作用。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生命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元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体组织中含有的45种不同数量和浓度的化学元素,其中有26种被证明是动物必需的,据含量分为二类:
常量元素(>70mg/kg活重):C、H、O、N、Ca、P、K、Na、Cl、Mg、S共11种。
微量元素(<70mg/kg活性):Fe、Cu、Co、Mn、Zn、I、Se、Mo、Cr、F、Sn、V、Si、Ni、As,共15种。
过量Ca、P干扰其他元素的代谢,如吴晋强试验。
当地饲料喂猪、补Zn能生长良好,当Ca从0.61-1.02%,出现缺Zn症。
川农大(1986),缺Zn饲料喂猪,30%猪缺Zn病,Ca0.6-1.2%,100%猪出现缺Zn症。
一般Ca水平为需要量的2-3倍时,可能出现不良后果。
5.来源
植物饲料含Ca少,而P多,但P有一半左右为植酸磷,饲料总P利用率一般较低,猪20-60%,鸡30%,反刍动物可较好利用植酸P。
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食物链
五、矿物元素的需要量供应
1.需要:与动物种类、生理阶段、生产水平有关。
2.供应
常用植物饲料Ca不足,P过量,Na不足,K过量,Cl不足,Mg过量。
微量元素与地区性有关。
动物性饲料通常能满足元素需要,或比例适量。
矿物性饲料只能供给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元素需要。
第二节常量元素
Ca、P、K、Na、Cl、Mg、S
国外研究表明,补Mg有利于防止过敏反应和集约化饲养时咬尾巴的现象。无脂体DM含Na0.15%,K0.30%,Cl0.1-0.15%,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是细胞内主要阳离子,Na、Cl主要存在于体液中。
2.吸收与代谢
主要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肠,在以单胃、后段小肠和结肠,吸收形式为简单扩散。
4.缺乏与过量
不易缺乏,只在反刍动物大量利用NPN时可能不足,缺乏出现消瘦,毛蹄生长不良,纤维利用率下降,采食量下降,NPN利用率下降。日粮N:S大于10:1(奶牛12:1),可能出现缺乏。
S过量很少发生,无机S添加剂用量>0.3-0.5%时可能导致厌食,体重下降,便秘,腹泻等症状。
5.来源
蛋白质饲料S高,鱼粉、肉粉、血粉含S达0.35-0.85%,饼粕0.25-0.40%,禾谷类及糠麸0.15-0.25%,块根块茎作物缺乏,不足时可用硫酸盐或硫化物补充。
体内矿物元素的含量分布特点见书P58。(1)按100g无脂体干物质含量表示,多种成年哺乳动物之间含量相近;(2)体内Na、K、Cl含量从胚胎到发育结束的各个阶段均是恒定的,而Mg、Ca、P在胚胎中含量(无脂干物质)只有成年期含量的一半;(3)不同组织器官中元素含量,依其功能不同而异(表7-2,P59)。血清中的Ca、Mg、K、Cl水平维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不管日粮提供量有多少,但血中微量元素变化很大,没有一个机制来调节食物中的进食量。
2.吸收与代谢
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从肠腔进入粘膜细胞,与运Fe蛋白和Fe蛋白结合,在浆膜表面再与转Fe蛋白结合,转移到血浆,Fe吸收率很低,成年动物5-10%,影响因素:(1)幼龄动物高于成年动物;(2)动物性饲料中的血红素化合物比植物饲料中的无机Fe盐更易被吸收。(3)螯合物,有些螯合物(如抗坏血酸Fe、胱氨酸Fe)提高其吸收,有些则抑制吸收,包括二价离子(Zn2+、Mn2+、Co2+)植酸盐。(4)Cu为铜蓝蛋白的成分,该酶可促使肠粘膜细胞中铁蛋白释放出Fe。
(2)生理衡稳区,其低限为最低需要量,高限为最大耐受量;
(3)超过最大耐受量出现中毒症状。
2.化学食物链
动物的矿物元素营养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岩石、土壤、大气、水、植物和动物、人之间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食物链,而气候、季节、施肥与田间管理、耕作、制作和环境污染等则是间接地影响动物矿物质营养。因此,动物矿物质有关疾病及矿物质营养本身都带有明显的地区性,有些还有季节性,人微量元素疾病大都属于地方病。
2.吸收与代谢
反刍动物在瘤胃吸收,单胃动物在小肠吸收,扩散吸收。
吸收率:猪禽60%,奶牛5-30%。
代谢随年龄和器官而异,幼龄动物贮存和动用镁的能力较成年动物高,骨Mg可动员80%参与周转代谢。
3.营养作用
构成骨与牙齿,参与酶系统的组成与作用;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调节N-肌肉兴奋剂;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和结构。
(4)再添加这种元素后即可消除撤去后的发生的异常症状;
(5)与体内一定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缺乏症状相关;
(6)有措施防止缺乏或治疗,防止缺乏或治疗后上述生物化学异常现象不再发生。
三、矿物元素的基本功能
三大功能:
(1)构成体组织,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Ca、P是骨和牙齿的主要成分,Mg、F、Si也参与骨、牙的构成;
P构成骨与牙齿,参与核酸代谢与能量代谢,维持膜的完整性,参与蛋白质代谢。
4.缺乏症与过量
典型缺乏症为骨骼病变,幼龄动物为佝偻病,成年动物为骨软病或骨质松疏症。P缺乏时,出现异嗜癖;Ca、P缺乏时,血检查可见,血清Ca、P水平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骨骼灰分及其中Ca、P浓度降低。
(1)反刍动物过量Ca抑制瘤胃微生物作用而导致消化率降低;(2)单胃动物过量Ca降低脂肪消化率;(3)过量Ca干扰其他元素的作用。
(2)少部分Ca、P、Mg及大部分Na、K、Cl以电解质形式存在于体液和软组织中,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膜通透性,N肌肉兴奋性等;
(3)某些微量元素参与酶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构成。
四、矿物元素的营养特性
1.剂量——反应曲线
矿物元素具有两面性:营养作用与毒害作用,取决于剂量。
(1)缺乏到一定低限后,出现临床症状或亚临床症状;
(2)参与物质代谢调节,Fe2+或Fe3+是酶的活化因子,TCA中有1/2以上的酶和因子含Fe或与Fe有关。
(3)生理防卫机能,Fe与免疫机制有关,游离Fe可被微生物利用。
Ca、P的补充料 骨粉(Ca31%,P14%),磷酸氢钙(Ca23.2%,P18.6%),磷酸钙、CaCO3,石粉等。
6.影响Ca、P营养的因素
(1)Ca、P比例,1-2∶1,生长育肥猪1-1.5∶1,母猪1.3∶1,种猪1.5∶1,比例不当,易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和碳酸盐。
(2)植酸(肌酸总磷酸)
谷物及副产物中植酸磷占总磷3/4,主要以植酸钙分类形式存在。
课程小结:
1.体内常见的生命元素
2.体内必须的生命元素
3.常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重点)
(10分钟)课程回顾
(30分钟)体内常见生命元素概述
30分钟:常量元素
(10分钟)做课堂小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1、必需微量元素、白肌病、皮肤不完全角化症、滑腱症的概念。
2、各种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及其机理。
3、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4、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课后总结分析:
本次课程的内容较抽象,所以尽量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现象来举例说明,尤其是与临床有关的例子来说明,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掌握所学内容。
第3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生命元素2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进入体内的Fe约60%在骨髓中合成Hb,红细胞寿命短,不断被破坏和代替,破坏后释放的Fe被骨髓质再利用来合成Hb,Hb的平均寿命在大多数动物为2个月,人4个月,Hb释放的Fe被再利用9-10次,因此再循环的效率很高。
主要排泄途径是粪,粪中内源Fe量少,主要是随胆汁进入肠中的Fe。
3.营养作用
(1)参与载体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
3、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4、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二、讲授新课(所有一级、二级标题板书,并在小结时标出重点、难点)
第三节 微量元素
一、Fe
1.含量及分布
各种动物体内含Fe60-70ppm,其中60-70%存在于Hb中,3%在肌球蛋白,26%为贮备。不足1%为Fe转运化合物。
缺乏时为一般症状,缺NaCl出现异嗜癖。
长期缺乏出现N肌肉(心肌)病变。
过量一般有耐受力,见书P66,表7-8。
食盐中毒:腹泻,口渴,产生类似脑膜炎的N症状。
K过量,干扰Mg吸收和代谢,出现低镁性痉挛。
5.来源
各种饲料Na、Cl少,以食盐补充,饲料饼粕含K高,玉米酒糟、甜菜渣含K少。
四、硫
1.含量与分布
(3)草酸
(4)脂肪 脂肪多或消化不良,形成钙皂,便少量脂肪可改善Ca吸收。
(5)VD,促进Ca吸收。
(6)肠道pH 胃酸缺乏,降低Ca、P吸收,添加乳糖提高Ca、P吸收。
(7)饲料种类 动物性饲料利用率高,植物以豆科含Ca多,禾本科含P多,猪日粮至少30%磷应是无机磷。
二、镁
1.含量与分布
体内含Mg0.05%,60-70%在骨中,Mg占骨灰分的0.5-1.0%,其余30-40%存在于软组织中。
体内约含0.15%的硫,大部分以有机硫形式存在,如组成S-AA,VB1、生物素、羽毛,毛中含S量高达4%。
2.吸收代谢
无机S在回肠以扩散方式吸收,有机S以S-AA在小肠以主动吸收形式吸收。
体内无机S不能转变成有机S,微生物可利用无机S。
排泄途径是粪尿。
3.营养作用
参与蛋白质、C·H2O代谢(S-AA、V、胰岛素)。
一、Ca与P
1.含量与分布
体内含量最多,占体重1-2%,99%的Ca和80%的P存在于骨和牙齿中,其余存在软组织和体液中。
骨中含水45%,蛋白质20%,脂肪10%,灰分25%,灰分中Ca占36%,P 18%,Mg0.5-1.0%,Ca∶P=2∶1。
2.吸收与代谢
吸收始于胃,主要部位在小肠,Ca的吸收需要VD3和钙结合蛋白的参与,形成复合物后经扩散吸收,P以离子态形式吸收。
第2次课学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