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金融的新业态
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六种类别
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六种类别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涌现出新的业态,其中有以下六种类型:一、数字化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产业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如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等。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文化产品具有了更强的传播性、互动性和个性化定制性,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
例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字音乐销售,以及数字影视在网络平台的播放和付费观看等。
二、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将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
通过挖掘和发展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景区、文化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产品,以及提供文化旅游服务,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重价值。
例如,乘坐文化主题列车、参观历史文化古迹、欣赏民俗文化表演等。
三、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和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主要包括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
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不再是单一的文化内容,而是具有更多的创意和设计元素,更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例如,文化创意设计师设计出具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如文化衫、文化杯、文化装饰品等。
四、文化金融产业文化金融产业是将文化和金融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主要包括文化投资、文化保险、文化融资租赁等。
文化金融产业的出现,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例如,文化投资公司通过对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获得文化企业的股权,实现资本的增值。
五、文化教育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是将文化和教育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培训、文化教育媒体、文化教育机构等。
文化教育产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教育资源和便利,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例如,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各种文化课程,如书法、绘画、音乐等,满足人们的文化学习需求。
六、文化创新产业文化创新产业是指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改革,推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发展
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发展当前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是从技术、政策创新的角度提出技术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的最重要因素,或认为政策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具有重大引导力。
比如对两型社会与文化新业态关系的探索、1对数字文化革新的探寻2等,都旨在从技术或政策的角度分析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前景。
二是从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产生途径,例如“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资本”等。
3三是使用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理论,阐述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的动机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总的来说,当前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单方面因素的理论探索和产业间融合的个案分析。
本文将着重于对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的类别及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实行分析,梳理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新思路。
一、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类型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地。
不同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对不同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的类别实行探讨,能够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开拓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图1所示为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及创新模式结构图。
1.全新业态全新业态的产生一般通过需求创造和技术创新两种途径。
随着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新的资源也随之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少数群体的需求,这个少数群体慢慢积累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后,就预示着一种基于需求的新业态正在萌芽、成长。
这种因需求细分而创造的业态从传统文化产业业态中逐步脱离,形成独立的全新业态。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背景下,企业会根据人们在新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需求特点,创造出新的内容产品,培育出一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
比如数字化技术下诞生的微信、微博等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相关应用研发,开启了文化产品的微信支付、在线实景体验等新的消费体验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空间。
2.改造业态因为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着来自新兴业态和其他产业的冲击,市场被逐步蚕食,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而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实行改造升级是提升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突围发展的途径之一。
东城区:文化与金融融合更加紧密,文创高精尖特色凸显
东城区文化与金融融合更加紧密,文创“高精尖”特色凸显一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东城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创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十多年来坚持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文创产业一直保持较高增速。
近年来,东城区紧紧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主线,持续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在北京市各区中位列第三。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17年达到14.3%。
全区限额以上文创企业实现收入2029.9亿元,占全市的12.5%,位居全市第三。
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新闻出版及发行服务、艺术品生产与销售服务等行业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1],2017年行业总体收入分别占全市收入的21.8%、19.2%、25.7%、56.6%。
2017年,东城区新增2家上市文化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文化公司。
(一)产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2014~2017年,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速达9.8%,持续实现较快增长,充分发挥了拉动新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2017年,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5%,高于全区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
(二)“高精尖”特色日益凸显2018年,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高精尖”特色进一步凸显,产业融合、联动、集聚、创新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在2018年第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东城区内的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和保利文化集团入选。
在2016年第二届“首都文化企业30强、30佳”评选中,东城区分别有10家、6家企业入选,入围企业在坚持主流价值导向、落实国家规划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突出,成效显著。
(三)文化与金融融合更加紧密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四成,且文创企业中,内容生产企业占比较高,占据产业链核心环节。
据东城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抽样统计,区内内容生产企业占文创企业总数的20.4%,占据产业主导地位,具备产业优势;在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过程中,东城区吸引了大量文化金融机构的关注和参与,2017年新设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789家,新设金融行业市场主体30家。
“互联网+”催生“文化+”产业新形态word资料7页
“互联网+”催生“文化+”产业新形态社会发展的“大、智、云、移、自”和生存方式的“小、微、新、特、融”新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我把它概括为社会发展的“大、智、云、移、自”,即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移动网、自媒体,和生存方式的“小、微、新、特、融”,即小企业、微方式、新业态、酷特色、融思维。
大数据。
现代人都生活在网络中,凡是鼠标所能达到的地方,大数据就能够把各种各样零散的信息通过数据的方式搜集到一起,看似没有密切关联的信息也都会被集中起来。
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率先发现大数据的重要性,因此美国已经给总统配备了大数据分析师。
在未来的整体发展中,非常稀缺的人才是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管理师等。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包括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等。
云计算。
现在我们可以随时把自己的信息存到“云端”,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能接通网络都可以办公,甚至拿着手机就可以办公了。
移动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去我们需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事情,现在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了。
我们过去都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获取信息,而现在手机上的信息更快捷。
自媒体。
自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
最先出现的是博客,当初最出名的博主徐静蕾有2000多万的粉丝;后来有了微博,出现了很多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
现在,一个微信公众号,就会有几千人的朋友圈和几万、几十万人的粉丝。
自媒体打破了过去官方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过去那种由官方的大型传播机构来主导的传播方式已经变成了无数的自媒体竞相传播的新局面。
小企业。
现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小企业越来越多,发展也越来越快,更多的人投入到市场之中创办自己的企业。
小企业形态更适宜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发展,因为文化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运营方式,和过去的那种生产线制造业的方式完全不同,要求有更多的独特性。
文化产业发展的六个新态势
文化产业发展的六个新态势
◎范周
摘要:今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在政策体 制、产业结构、文化贸易、产业形态、产业内容和文化消费六方面。这六个新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映射 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 A
产业内容方面
科技推动促进文化产业外延不断拓展,为文化 产业研究提供新视野和新空间。“互联网+”是知识 社会创新驱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产生极 其巨大的影响。其对文化产业的表达和传播形态提 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对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提供了 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网络红人、网络直播、新媒 体、自媒体、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 现实和AI人工智能,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分享经济 的文化服务和商业模式等一系列新事物的诞生,不 断与文化产业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为文化产业从业 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新视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截至今年 上半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
文化贸易方面
文化产业呈突飞猛进发展态势,从数量到结构 再到文化产品内容,都取得明显进展。据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统计报告,自2013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 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近几年我国主要文化产品出 口额仍持续增长。同时,文化产品出口模式也朝着 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利用国际书展、电影节等国际 化平台来展示我国文化产品,已成为推动对外文化 贸易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通过直接投资、收购 兼并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文化市场,扩大我国文化 品牌知名度,也为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多 的机会。 据国家电影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国产影片海 外销售收入27.7亿元,比2014年增长48.13%。今年 年初,万达集团正式宣布耗资35亿美元100%收购美 国好莱坞中型制片公司传奇影业,成为迄今中国企 业在海外文化并购领域的最大一单。随后,万达集 团与索尼影视娱乐旗下Motion Picture Group宣布达成 战略合作,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与好莱坞主流电影 企业达成开放式的合作投资,创造全球电影产业新 模式。类似的中资企业还有好几家。仔细观察海外 投资项目,被收购的公司基本都位于产业链上游, 这些花费重金布局IP产业的大型公司,看中的正是 产品价值衍生与深度开发的无穷潜力。
心得体会:大力发展文化金融新业态(最新)
心得体会:大力发展文化金融新业态(最新)文化金融是文化产业和金融业融合发展下催生的新业态,是文化资源和金融资本的对接,它以现代市场机制融合更多的资源资本,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开端。
紧接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明确界定了文化产权交易的定义和范围,开启了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探索之路。
文化金融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文化金融市场需求与供给机制、文化产业范围经济倒逼机制和产业自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快速推进。
文化金融市场需求与供给机制。
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稀缺性和高经济价值性,是现代金融资本所追逐的对象。
文化金融既是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和机制的创新,又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文化金融资产定价和产品估值的不确定性打破了传统资产定价法则,非标准化的文化产品难以使用传统的市场模型来定价,从而催生了在金融科技下进行的文化艺术产品的确权、估值;文化产业收益期长、融资难等问题引致风险,使文化投资的风险收益难以匹配,从而催生了文化众筹、创意众筹等小而散的网络众筹模式。
这些均为金融市场交易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下的普惠金融提供了多样化发展模式。
同时,文化产品资产轻、附加值高,份额化后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更具备金融标的物的特点,为金融资本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渠道,能够分散金融市场上的系统性风险,降低投资成本。
并入文化金融的多元金融创新,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
文化产业范围经济倒逼机制。
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尤其是实现文化产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重要条件,就是发展文化金融产业。
文化金融是文化产业进入金融市场,参与现代金融的主要途径。
文化生产最核心的生产投入要素是包含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在内的文化资本。
其中,金融资本对吸引文化产业人才集聚作用显著,除了能够为文化产业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以外,还能为文化资本投资提供标的。
金融创新与新型金融业态
金融创新与新型金融业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金融创新概念的提出,成为金融业改革的重要方向。
金融创新不仅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还包括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金融创新与新型金融业态的关系,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与新型金融业态的定义金融创新是指通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等方式,创造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新型金融业态则是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打造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例如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区块链等。
二、金融创新推动新型金融业态发展金融创新是推动新型金融业态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互联网金融为例,其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取消传统银行贷款的繁琐流程,实现快速审批和放款。
这种新型金融业态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融资流程,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除此之外,移动支付、P2P借贷、众筹等也是金融创新推动新型金融业态发展的重要领域。
三、金融创新的风险与挑战金融行业的风险与挑战也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
一方面,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监管缺位和风险的聚合,例如P2P借贷、虚拟货币等,这些业务的流动性和资产质量风险较高,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更为严格的监管政策。
另一方面,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也带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挑战,如盈利模式受到新型金融企业的挑战,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来加强核心竞争力。
四、新型金融业态对经济的影响新型金融业态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广泛的。
它无疑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使一些小微企业和个人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从而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新型金融业态也带动了消费和投资方式的升级,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五、结语总之,金融创新和新型金融业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显著的。
然而,金融创新也不是一帆风顺,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支持和管理。
我们期望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在保证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前提下,促进金融创新和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概念 1.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事业定义:文化事业就是由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即文化行政部门来领导的、以公益性文化建设为内容的社会工作。
文化产业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功能:经济增长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满足人的需要、引导舆论宣传、防御文化殖民)文化传播功能审美与评价功能事、产业区别:生产目的不同、资本来源不同、机构性质不同、运营机制不同、调控方式不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产生:理论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文化传媒介质的三次革命革命内容:印刷术\电视技术\电影、录音、无线电原因:第一,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提供了发展空间。
第二,现代高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全球化趋势,产生助推作用。
第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的共同因素推动。
世界文化产业的理论流派法兰克福学派概念: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学术团体,是20世纪西方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
观点:“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发展及代表人物早期:1930年至1949年。
代表人物阿多诺、霍克海默、本雅明等。
鼎盛期:1949年至1969年,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施密特、内格特等。
末期:20世纪70年代末,走向解体。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提出时间地点人物:20世纪40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主要观点第一:金钱是文化工业存在的根源。
新业态是指什么
新业态是指什么新业态是指在当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以新兴领域、新产业和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的商业形态和经济活动。
与传统产业形态相比,新业态更注重创新、创造价值和提供新型服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新业态的类型1. 互联网经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经济成为新业态的重要代表。
互联网经济涵盖电子商务、分享经济、生活服务、在线教育、网络娱乐等多个领域。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3.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涵盖艺术、设计、音乐、影视等领域,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和创意思维,创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与审美需求。
4. 环保与新能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和新能源成为新业态的热点领域。
包括节能环保技术、清洁能源发电、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5. 金融科技: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通过创新技术和金融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效率和服务质量,包括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
二、新业态的特点1. 创新性:新业态通过引入新的商业模式、技术手段和服务理念,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待,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颠覆性。
2. 信息化:新业态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紧密结合,在生产、销售、服务等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
3. 弹性与灵活性:新业态通常具有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状况快速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模式,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4. 融合创新:新业态往往是不同领域和行业的融合创新结果,通过各方优势资源的整合,形成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5. 引领未来:新业态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和创造就业的重要力量。
三、新业态发展的意义1.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新业态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加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文化金融: 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架构与视野
[ 中图分 类号 ] G 1 2 4
[ 文献 标 志码 ] A
[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4 9 1 7 ( 2 0 1 4 ) 0 l 一 0 0 5 0 . 0 8
方 面。
在新 的经 济形 态下 , 文 化产 业 日益 成 为各 国 国 民经济 的支柱 性产 业 。像所 有 的产 业形 态一 样 , 文
化 产业发 展 到 一 定 阶 段 , 必 然 需 要 金 融 的大 力 支
( 一) 产 业 的比较优 势 、 资 源整合 及互补 协 作 效
应 不 明 显
2 0 l 4年 1月
北京联合大学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a n .2 0 1 4
第 1 2卷第 l 期总4 3期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j i n g U n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o . 1 S u m N o . 4 3
文 化金 融 : 文 化 产业 新 的发展 架 构 与视 野
西 沐
( 上 海 大 学 中国 艺 术 产 业 研 究 院 , 上海 2 0 0 4 4 4 )
[ 摘 要 ] 文化 与金 融 的 融合催 生 了文化 金 融 业 态的形 成 与发 展 , 文化 金 融担 负着 文化 资 源 系
致 在产 业培 育初 期就 出现 了严重 的“ 泡沫 ” 现象。
证监 会 、 保 监 会 等 九部 门联 合 发 布 了 《 关 于 金 融 支
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发展
文化家产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发展目前对文化家产新业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
一是从技术、政策创新的角度提出技术是文化家产新业态产生的最重要要素,或以为政策对文化家产新业态的产生拥有重要指引力。
比方对两型社会与文化新业态关系的探究、 1 对数字文化改革的探访 2 等,都旨在从技术或政策的角度剖析文化家产新业态的发展路径和将来远景。
二是从文化家产与其余家产交融的角度商讨文化家产新业态的产生门路,比如“文化 +金融、文化 +旅行、文化 +资本”等。
3 三是使用经济学等其余学科理论,论述文化家产新业态产生的动机和限制其发展的要素。
总的来说,目前的研究多重视于对一方面要素的理论探究和家产间交融的个案剖析。
本文将侧重于对文化家产新业态形成的类型及中国文化家产新业态的创新模式推行剖析,梳理文化家产新业态发展的新思路。
一、中国文化家产新业态的种类文化家产新业态为文化家产新增加点的形成供给了重要契机,也为文化家产的创新发睁开辟了新领地。
不一样的文化家产新业态拥有不一样的发展特点。
对不一样文化家产新业态形成的类型推行商讨,可以为文化家产新增加点的开辟以及文化家产的发展方向供给新的思路。
图 1 所示为中国文化家产新业态形成及创新模式构造图。
1.崭新业态崭新业态的产生一般经过需求创建和技术创新两种门路。
跟着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新的资源也随之被开发出来以知足少量集体的需求,这个少量集体慢慢累积形成稳固的花费集体后,就预示着一种鉴于需求的新业态正在萌芽、成长。
这类因需求细分而创建的业态从传统文化家产业态中逐渐离开,形成独立的崭新业态。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改革背景下,公司会依据人们在新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需求特点,创建出新的内容产品,培养出一批文化家产的新业态。
比方数字化技术下出生的微信、微博等鉴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有关应用研发,开启了文化产品的微信支付、在线实景体验等新的花费体验模式,为文化家产的创新性发展供给了巨大的可发掘空间。
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其发展策略
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其发展策略中国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创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产业。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业态和模式。
本文将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创新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中国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互联网+文化产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在线视频、音乐、阅读等平台,提供付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进行在线艺术表演和文化交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广和销售文化创意产品等。
这种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和用户的参与,快速推广和开拓市场,同时也可以实现线下线上的深度融合和互动。
2. 创客文化产业模式:创客文化是指以创新、创意和创业为核心的文化。
创客文化产业模式是指将创客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创新创意和创业实践,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并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和销售。
创客文化产业模式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将小众的文化需求转化为商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促进创新和创业的活力。
3. 跨界合作模式:跨界合作是指不同行业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文化产业中,跨界合作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品与设计、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可以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文化创意服务与旅游、餐饮、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可以丰富和提升文化旅游和文化消费体验。
跨界合作模式可以带来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促进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1.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提供贷款、税收减免、培训和咨询等支持措施,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创业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和机构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和合作,提供资源和市场的支持。
2. 推动产学研结合。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文化金融实习报告总结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金融作为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相结合的新型业态,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我有幸在文化金融领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文化金融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实习过程的总结和感悟。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文化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
2. 掌握文化金融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
3. 体验文化金融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初期,我系统学习了文化金融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文化金融的定义、发展历程、政策法规、业务模式等。
通过学习,我对文化金融有了初步的认识。
2. 业务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文化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包括项目评审、风险评估、融资方案设计、贷款发放与回收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文化金融业务的流程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我通过对多个文化金融项目的案例分析,了解了不同类型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融资渠道和融资策略,从而加深了对文化金融业务的理解。
4. 交流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与其他实习生和指导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同时也学习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实习感悟1. 文化金融的重要性:文化金融作为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相结合的新型业态,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为文化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还促进了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
2.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为文化金融的从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业务创新:文化金融业务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学习和创新。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创新的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文化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文化股权投资等。
4. 风险管理:文化金融业务涉及文化产业的特点,风险相对较高。
因此,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必须注重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5. 团队协作:文化金融业务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
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
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摘要】2008年,在政策驱动、资金导向、技术革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带动下,文化产业对经济开展的驱动力更为明显,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开展的新形势,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消费升级、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业态转型持续深入。
与此同时,文化开展不平衡不充沛、文化人才结构性失衡、文化金融成熟度较低、文化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科技含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开展的主要问题。
2008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增长点,在政策红利推动下,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的跨界合作将更加深入,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将愈加成熟,中华文化国际化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关键词】文化产业;政策;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带着人们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被正式写入党章,与制度、道路、理论、体制并列,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迈上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亿元,其中,根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4万家企业调查的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4.4个百分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
我国文化产业的开展正逐渐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增势强劲,产业开展集聚化、数字化、融合化、特色化趋势显著。
一、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开展整体概述2008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一年。
在政策驱动、资金导向、技术革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文化产业对经济开展的牵引力、驱动力更为明显,文化产业正以其日渐丰盛的产业形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作用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一)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服务性与营利性文化产业是将人类的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的商品,文化产业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的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
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改善自身的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在于将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的传播性也就体现的越明显。
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治国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的电影的内容的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的政策思想是保持一致的。
同时,经过审核也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的传播。
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知识性与创造性文化产业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因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定蕴含有文化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文化内容被称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又是文化内容产生的关键,所谓的创造性既是指“创新、原创”。
一个成功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
但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他人的东西。
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
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15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但是经过创作者的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
文化产业新业态究竟如何界定?
文化产业新业态究竟如何界定?目前,国内关于“文化产业新业态”这个概念的解释和界定还有很多争议。
为此,我们有必要先对“三新”(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的含义和特点进行一次再复习。
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包括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从表现形式上,新产业主要分为: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
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
其表现特点是,指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
新商业模式: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
简单的讲,商业模式就是企业或公司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盈利和赚钱的。
构成赚钱的这些服务和产品的整个体系称之为商业模式。
结合对“三新”含义和特点的再认识,关于“文化产业新业态”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文化产业新业态是文化内容、资本和科技结合的产物,但是关键还是在于内容;二是文化产业新业态是先进技术糅合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因子,当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建立在高新技术的载体平台上;三是文化产业新业态要有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商业模式。
综合“三新分类”特点分析,“文化产业新业态”是在数字化、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支持下,当代时尚生活潮流推动发展的新文化业态。
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数字化高新技术推动传统、常态的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端变革,催生了大量的创意设计、动漫、网游、互联网经济、现代会展业、现代广告业、电子(数字)商务、网络电视台等新业态。
二是新媒体和新行业的出现,让互联网平台变成文化企业发展基础设施,使其实现了可移经营的目标。
新型金融业态2024年的金融科技创新
新型金融业态的特点
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 金融创新,提高效率和便捷性
区块链: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金融 交易的安全、透明和可追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大数据: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评估 和信用评级,提高金融产品的个性 化和精准性
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金融 分析和预测,提高金融决策的准确 性和效率
大数据在金融领 域的应用:如客 户画像、精准营 销等
云计算在金融领 域的应用:如分 布式记账、数据 存储等
05 未来展望
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 更加广泛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将更加深入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 域的应用将更加普及
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将更加 便捷和安全
大数据在金融创新中的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创新
大数据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
04
新型金融业态与金融科 技创新的融合
融合的必要性
金融科技是新型金融业态发展 的关键驱动力
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提高金融服 务的效率和质量
金融科技创新可以降低金融风 险,提高金融安全
物联网技 术:连接 各种金融 设备和服 务,实现 金融业务 的互联互 通
5G技术: 提高金融 业务的实 时性和响 应速度
数字货币: 改变传统 的货币体 系,实现 金融交易 的数字化 和全球化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金融科技创新可以促进金融行 业的创新和发展
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技术更新迅速,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 挑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机遇:金融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点 机遇: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什么是新金融业态
什么是新金融业态
金融业态代表着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所谓新金融业态,是相对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商业性金融或政策性金融而言的,是为弥补传统金融服务局限性而日益兴起的新金融机构类型、准金融机构,或者某类金融子市场或创新金融服务工具、模式及标准等。
如近几年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蓬勃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市场、黄金(1422.00,16.10,1.15%)交易市场,以及各类PE、VC、产业基金等。
同时,还包括传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经营业态,如资金交易中心、票据中心、银行卡中心、私人银行、航运金融、小企业专营机构、贵金属部等各类营运中心。
上述新金融业态代表着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新金融业态与传统金融是一种有效互补关系,不仅可以增强金融市场活力,拓展完善金融产业链,而且可以支持、反哺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及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金融业整体附加值,支持并服务于经济转型。
从上海金融业发展实践来看,上海虽然是国内金融市场中心和改革开放前沿,但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发展并不匹配,还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要求。
从引领国内金融创新发展、加快“两个中心”建设,支持上海及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角度来看,需要从战略上对新金融业态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
文化金融是虚拟金融的无形延伸,既以净资产的物质形态存在于经济基础,又以品牌信用等无形资产形式存在于上层建筑。
因此,“文化金融”既是软硬兼顾的新金融,更是智慧型新金融。
中国文化金融创新者将成为创造出“价值创新”产业的先行者。
摘自“网易财经”
□卢文成
根据人的基本需求发展阶段论,社会进入中等收入阶梯后,消费者趋向于追求享受、教育、自尊及自我发展。
将与精神满足、享受需要、发展需要相关的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便催生出新型文化金融业态,文化金融不仅满足人性的高层次需求,还满足投资需求。
随着时空转换,事物也不停变化,今是昨非,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金融虽然是新生态的金融,但也需根据消费者、投资者的需要使产品创新可持续化。
产业发展史表明,新产业的兴起,投资规模庞大,资金需求巨大。
当文化成为新兴产业时,金融创新如何支持文化创新,成为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
文化产业有些是具有实物净资产性质的,文化金融具有传统产业融资的“实体”金融性质,是传统金融的有形延伸;文化产业有些是以品牌、信用等无形资产性质存在的,文化金融是虚拟金融的无形延伸。
文化金融既以净资产的物质形态存在于经济基础,又以品牌信用等无形资产形式存在于上层建筑,因此,“文化金融”既是软硬兼顾的新金融,更是智慧型新金融。
文化金融的创新发展,在产品要素方面,需要有公平、公开、公正的文化交易平台,以实现主体平等、运行有序、流动规范,定价合理,资源优化。
鼓励规范、守法的文化交易市场展开文化产品及要素的产权、股权、期权、债权等金融化创新,借用金融创新的力量,实现文化产品及文化要素的产权、股权、期权、债权的资本化运作,由此实现文化资源优化组合。
由此,在经营主体方面,推动以混合所有制为方向的包括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内的文化经营主体的资本化改革,激活包括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内的国有文化机构或平台的活力,实现管理创新;释放国有文化机构的文化资源,通过资源创新,实现产品创新,扩展市场边界,创造文化金融的蓝色海洋。
在市场建设方面,可考虑建立一级、二级、三级文化产品交易市场,一级文化市场(如画廊、拍卖行)保持商品现货交易,二级试行证券化交易(仓单、股权),三级以文化金融衍生品为主体的期货交易,提高文化金融产品的流动性,满足不同投资或消费者的需要。
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金融创新方向,是建立二、三级市场兼容的创新性的交易平台,从而为文化产权、股权、债权、期权的价格发现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处于从混乱向有序过渡状态,经过治理整顿后,文化产权交易市场需要重新进行资本化创新。
由于政策创新供应不足,文化金融的资本化创新举步维艰。
因此,无论是产品金融化创新,还是文化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交易方式、风险管理等,都需要政策创新保驾护航。
当下文化交易定价机制一级市场为主,信息不透明、定价体系混乱、价值泡沫严重,无法形成具有公信力的价值评估体系,无法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金融机构无法进行标准化的估值与授信,这严重拖累了文化机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的金融化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推广独立运作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产权鉴定、评估体系,已成文化产权交体系“特别重要”的历史任务。
文化产业要实行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通过文化金融创新,快速实现文化创新在资源、制度、管理、技术、产品、市场上的创新与创新融合,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产品,塑造中华文化品牌,为中华优秀文化进入全球市场提供金融创新支持;同时,吸纳世界上先进的文化产品、文化要素、文化品牌、文化金融、交易机制、风控机制、产品创新进入中国市场,填补、丰富、满足中国文化市场的需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谓为天地立心,是为社会建立一套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精神价值系统;为生民立命,是为民众选择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往圣继绝学,是继承传统学习先进创新中华文化,开创中华文化繁荣昌盛新格局;为万世开太平,在今天可以理解为把中华文化的和平仁爱理念推向世界,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再进一步,中原文化交易所是金融创新平台,扩展了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边界,创造出无形、无边的新的文化金融市场空间,实现价值创新。
所以,文化金融创新者放弃固有的文化与金融边界观念与定义,才能发现、掌握、创造“有情有义”的新市场空间的机会,这种新市场既有内部的文化金融双创新交融形成的,也有对外对内双开放产生的新市场。
诚如是,则中国文化金融创新者将成为创造“价值创新”产业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