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病证--中医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见病中医治疗课件

常见病中医治疗课件

证型 寒湿困脾 湿热内蕴 肝郁乘脾 肾阳虚衰
用药 藿香正气水/参苓白术丸
香连丸 逍遥丸 四神丸
五、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少渣、富含营养,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若泄泻较重,可与淡盐水、饭汤、米粥,以养胃气。 3、平时可进食薏苡仁粥。 4、保持心情愉快,加强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
失眠、咽干口燥;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肢冷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6页
二、单方验方 1、钩藤汤
钩藤30g,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阳上 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黄芪10~15克,加水500毫升,浸泡40分钟后煮沸,频频代茶饮,每日一剂。可益气升阳,治
适当用力恰按0.5~1分钟。 ③对急性胃痛可在背部的脾俞、胃俞周围寻找压痛点,每个压痛点用力按揉2~3
分钟。
2、TDP神灯 使用TDP神灯,照射上腹部疼痛处,距离30~40厘米,每次照射30分钟。
3、外敷法 食盐(原粗盐为好)500克,大葱白(切断)200克。共炒至食盐呈黄色时,倒入布袋
内,敷患处,上盖棉被保温,一般15~30分钟即可止痛。
因生气引起的胃痛,可见胃脘胀满、胸闷嗳气、喜长 叹息等
胃部受寒以后胃痛发作,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 痛甚、得食则缓
二、单方验方 1、浓盐水
取食用盐,用热开水调成浓盐水,咸度以能忍耐为度,痛时服下。消化性溃疡慎用。
2、胡椒葱汤
胡椒粉1克,葱白3克,姜6克。先烧开水,下姜、葱白,煮沸而成姜葱汤。用热姜葱汤, 送服胡椒粉放入姜葱汤中饮用。可暖胃行气止痛,适用于为胃寒痛症。胃热痛者忌服。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6页
眩晕
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低血压、神经性衰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引起的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医学中医内科常见病PPT培训课件

医学中医内科常见病PPT培训课件

4. 肝火扰心 [证候] 失眠,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赤耳鸣,头晕头胀, 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
[治法] 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方药] 龙胆泻肝汤
[针灸治疗] 印堂、合谷、太冲、神门、太溪。用泻法。
5. 痰热扰心 [证候] 心烦不眠,胸闷痰多,脘痞纳呆,口苦,头重目眩, 舌苔黄腻,脉滑数。
※ 6. 胃阴亏损
[证候] 胃痛隐隐,烦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证候分析]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 益胃汤
[针灸治疗] 三阴交、太溪、中脘、足三里。用补法。
[方歌] 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 麦冬生地同煎服,温病需虑热伤阴。
消渴
• 【概念】以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或伴体重减轻甚至消 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证候分析]
[治法] 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 良附丸
[针灸治疗] 中脘、内关、足三里,内关。平补平泻,兼用灸法。
2. 肝气犯胃 [证候] 胃脘胀痛,攻撑连胁,每因情志因素发作,嗳气频 繁,或泛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 柴胡疏肝散
[针灸治疗] 阳陵泉、行间、中脘、足三里。平补平泻。
[证候分析] [治法]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 防风汤 [针灸治疗] 膈俞、肺俞、肝俞。平补平泻。
2. 痛痹 [证候] 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如针刺,部位固定,疼痛得热痛缓、遇寒 加重,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证候分析] [治法]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 乌头汤 [针灸治疗] 脾俞、肺俞、肾俞、关元。平补平泻,可灸。
(二)中消(气阴两虚) [证候] 多食易饥,口渴喜饮,乏力,精神困倦,消瘦,舌 质淡,苔薄白且干,脉细弱。 [证候分析] [治法]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 七味白术散 [针灸治疗] 足三里,三阴交、胃俞、脾俞、肾俞。用补法。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课堂PPT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课堂PPT
舌脉:舌质暗,苔腻;脉滑。 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 方药:解语丹加味:天麻10g 白附子10g 胆南星8g 全蝎 5g 羌活10g 远志15g 石菖蒲15g 木香5g 蝉蜕8g
32
舌脉: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大。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 方药:星蒌承气汤 :瓜蒌15g 胆南星8g 生大黄10g 芒硝10g 山 栀10g 黄芩10g 竹沥10g 天竺黄10g
29
八、中风后遗症
2024/6/28
30
1.半身不遂
主症:半身不遂,患肢瘫软不用,或肢体麻木,口舌喎斜,少气懒言 纳差,自汗,面色萎黄,或患肢强痉而屈伸不利,或见患肢浮肿。
2
2.风热感冒
主症:发热,微恶寒,汗出不畅,头痛,鼻塞流黄涕,口干而渴, 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黏稠。
舌脉: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 连翘10g 淡竹叶8g 荆芥10g 桔梗10g 牛蒡子10g 芦根12g 淡豆豉10g 薄荷5g 甘草5g
3
二、咳 嗽
5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 黄,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味:桑叶10g 菊花10g 连翘10g 薄荷5g 桔便10g 杏仁10g 芦根15g 甘草5g 鱼腥草15g
舌脉: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或弦数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泻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 钩藤15g 生石明15g 川牛膝15g 黄芩10g 山栀子10g 杜仲15g 桑寄生15g 茯神15g 夜交藤15g 女贞子15g 何首乌15g 生地黄15g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5章第1节内科常见病证护理7泄泻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5章第1节内科常见病证护理7泄泻
7、泄泻
目录
概述病因病机辨证施护健康指导
案例与思考
案例患者,李某,女,35 岁。患者 2 天前适逢大雨,又未及时添衣,晚间即出现 泄泻,腹痛肠鸣,泻下急迫,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 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问题与思考:1.该患者的证候类型是什么?有哪些依据?2.对该患者应采取哪些合适的护理措施?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辨证候类型:通过观察腹泻发作的原因,排便情况,大便次数、量、色、质、气味 以及伴随症状、全身情况等,以辨泄泻的寒、热、虚、实(表5-11)。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2)区分泄泻、痢疾:二者均表现为便次增多,粪质稀薄,故有必要进行鉴别。主要根据患者的便质、是否里急后重、有无腹痛等情况进行辨识(表5-12)。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3.给药护理寒湿泄泻者宜饭前热服,服后盖被静卧。湿热泄泻者宜饭后服用。伤食泄泻者宜饭后服用。脾虚泄泻、肾阳虚衰者宜空腹热服。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免损正伤阴。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4.饮食护理总的饮食原则为:饮食以清淡、少油、易消化、少渣及营养丰富的流质 或半流质为宜。忌食油腻、不洁、生冷、辛辣、多纤维、不容易消化等食物,因大量摄取可 以造成机械性刺激。忌食山芋、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泄泻较严重时,可频饮淡糖盐水,以确保水分的摄入充足。急性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呕吐者应禁食,待呕吐停止 1 ~ 2h 后再进食。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3)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留取大便标本送检。观察并记录体温、舌苔、脉象、神志的变化,有无眼窝凹陷、有无口唇黏膜干燥、有无皮肤弹性下降及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有无肌肉软弱无力、心律不齐等低血钾表现,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必要时静脉输液。

2024年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2024年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27
06
中医内科学养生与预防
2024/2/29
28
养生原则与方法
顺应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起居有序、饮食有节、运 动有度。
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重视饮食调护,保持脾 胃功能正常。
2024/2/29
形神共养
注重形体与精神共同调养,保持身心健康 。
保精护肾
肾为先天之本,节欲保精,避免过度耗损 。
29
预防思想与措施
02 移精变气法
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变环 境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对疾 病的影响。
03
顺情从欲法
04
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满足其 心身需要,以释却心理病因。
暗示解惑法
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 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 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 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 绪和行为,甚或影响人体的生理 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溃脓期
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状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苔 黄腻质红脉滑数。治以排脓解毒。
2024/2/29
成痈期
壮热汗出烦躁口渴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 腥味或痰带血丝或咯血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肺 解毒化瘀消痈。
恢复期
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少渐转清稀或见胸胁隐 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潮热心烦口渴面色少华 形体消瘦皮肤干瘪苔光剥或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无 力。治以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的诊断和治疗。
8
脏腑经络理论
01
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详细介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02
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阐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2024/2/29
03

中医内科诊断与证型ppt

中医内科诊断与证型ppt
奇经八脉辨证
根据奇经八脉的功能及其与十二经脉的联系进行辨证。
经络辨证
常见中医内科疾病及证型
03
常见证型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
诊断要点
发病急、病程短,常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感冒
常见证型
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诊断要点
哮病
喘证
风寒束肺、痰热壅肺、肾虚不纳
常见证型
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咳嗽
诊断要点
中医内科证型与治疗
04
症状
治法
方剂
表寒里热证
发热恶寒、呕吐腹泻、脘腹冷痛、口渴喜热饮
表热里寒证
症状
解表温里
治法
大青龙汤加减
方剂
上部热象明显,下部寒象明显,喉中痰鸣,脘痞腹胀,大便溏泄
症状
清上温下
治法
黄连汤加减
方剂
上热下寒证
上寒下热证
治法
温上清下
方剂
黄芩汤加减
症状
上焦寒象明显,下焦热象明显,恶寒发热、呕吐腹泻、小便短赤
虚热证
症状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治法
滋阴清热
方剂
六味地黄丸加减
01
03
02
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大便溏泄、小便清长
症状
温中散寒
治法
理中丸加减
方剂
虚寒证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等。
饮食调理
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

最新中医学--课件--下篇第一章:内科常见病证(13至第22节)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医学--课件--下篇第一章:内科常见病证(13至第22节)教学讲义ppt课件

脉沉缓
行气利水
舌边红苔黄 清热利湿 中满分消丸 腻、脉弦数 攻下逐水
舌质紫红或 活血化瘀 调营饮 紫斑、脉细 行气利水 涩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三、辨证论治
3.辨证分型施治:
证型 脾身阳虚

辨证
舌脉 治法
选方
参考虚实 舌质胖淡
辨证
紫、脉沉
脾 肾 阳 虚 弦无力

温补脾肾 化气利水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三、辨证论治
3.辨证分型施治:
证型 气滞湿阻
实 寒湿困脾
湿热蕴结 证
肝脾血瘀
辨证 参考虚实辨证 气滞湿阻证 参考虚实辨证 寒湿证
参考虚实辨证 湿热证
参考虚实辨证 瘀血证
舌脉
治法
选方
舌苔白腻、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
脉弦
行气化湿
舌苔白腻、 温中健脾 实脾饮
附子理中丸
肝肾阴虚 证
参考虚实 舌质红绛
辨证
少苔、脉
肝 肾 阴 虚 弦细数

滋养肝肾 凉血化瘀
一贯煎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四节 鼓胀
课外阅读
《灵枢·水胀》:“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 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景岳全书·肿胀》:“少年终酒无节,多成水鼓。 ……饮酒者,身面皆赤,此入血之征,亦散血之征。扰 乱一番,而血气能无耗损者……,其有积渐日久,而成 水鼓者,则尤多也。”
❖ 3.辨证分型施治:
❖ 证型
证候特征
舌脉 治法 选方
急 起病急、黄疸迅速加深,明 苔黄 清热 犀角

《内科常见病证至》课件

《内科常见病证至》课件
咳嗽的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 抗过敏、止咳等。
哮喘
哮喘的防治
避免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哮喘的治疗
以控制症状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 体激动剂等。
03
循环系统疾病
心悸
总结词
心悸是循环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
重要性
内科常见病证治在临床实践中具有 重要意义,掌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 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内科常见病证治的分类
01
02
03
分类原则
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和 证候特点进行分类,有助 于对疾病进行系统化、规 范化的研究。
主要分类
感冒、咳嗽、哮喘、胃痛 、泄泻、便秘等,每类疾 病都有其独特的病因、病 机和证候。
详细描述
失眠的原因有多种,如心理因素、生活习惯 、环境因素等。失眠的症状包括入睡困难、 睡眠浅、易醒等。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心理治疗、放松训练 和睡眠限制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面 临许多挑战,如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 差异等问题。
02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感冒的防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 ,注意防寒保暖。
感冒的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发热可采用 解热镇痛药,咳嗽可采用止咳药 等。
咳嗽
咳嗽的防治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雾、 花粉等过敏原,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 。
分类的意义
通过对疾病的分类,可以 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内科常见病证治的研究现状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PPT课件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PPT课件
排不出,挣则汗出气短,苔薄,脉弱。
治法: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方药:黄芪汤(黄芪、陈皮、火麻仁、蜜)
加减:气虚下陷者 + 补中益气汤。
-
21
4、血虚便秘 证候:大便干结 + 血虚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健忘,舌质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
-
26
三、辨证论治 辩虚实 1、心脾两虚 证候: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
+ 血虚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健忘,
+ 气虚症状:神疲乏力,纳呆, 舌质淡,脉细。
治法:养心健脾 方药:归脾汤
加减:不寐重 + 柏子仁 + 夜交藤、合欢皮。 + 龙骨、牡蛎。
-
27
2、阴虚火旺 证候:心烦,失眠,
+阴虚症状:颧红、潮热、盗汗、 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加减:不寐重 + 夜交藤、合欢皮。 不寐且伴耳鸣 + 龙骨、牡蛎、灵磁石。 火旺甚 + 龟板、鳖甲。
-
28
3、心虚胆怯 证候:心烦,失眠,心悸多梦,
+ 易受惊吓,遇事易惊 + 气虚,舌质淡,脉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人参、龙齿、茯苓、石菖蒲、
枳实、 厚朴) 加减:肝火旺 + 更衣胶囊(芦荟、朱砂)
口干苔燥甚 + 生地、玄参、麦冬。
-
19
2、气滞便秘 证候:便秘,欲便不得,嗳气,腹胀,矢气则腹
胀减,苔薄,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通便。 方药:六磨汤(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PPT精选课件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PPT精选课件

⒈太息症
• 善太息应是现象,心系急、气道约是病机,忧思是诱因, 治疗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
• 邢老师认为心系急、气道约之根本应为宗气不足,气虚下 陷,故治疗补手少阴,心主,以补益宗气为主。
⒈太息症
• 临床根据病人所述,善太息主要表现为长吸气,吸为虚, 邢老认为此属以深吸为需,以长出必然,宗气不足应为根 本,创立益气升降汤。
⒉慢性心力衰竭
•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 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 的一组综合征。
•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 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临床 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 肿。
⒉慢性心力衰竭
• 主治:心肺气虚,痰饮阻滞,瘀血内停之喘证、心 悸、水肿,表现为胸闷,气短,喘促,腹满,心悸, 水肿,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滑或滑数。 • 西医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对于顽固性心 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疗效。
⒉慢性心力衰竭
• 临床化裁: • 气虚自汗者,加黄芪30g; • 阳虚者加黑附子4~6g,桂枝10g; • 水肿较重者加车前子至30g,冬瓜皮30g; • 合并肺部感染者加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0g, 芦根30g,桑白皮15,黄芩15g。
⒉慢性心力衰竭
• 左心衰——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呼吸困难。(劳力性 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半卧位、端坐呼吸、急 性肺水肿等)
• 以及心排血量降低(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少尿及肾 功能损害)
⒉慢性心力衰竭
• 右心衰——以体循环淤血为特征——水肿。 • 胃肠道淤血水肿——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等。 • 肝脏淤血水肿——肝大、压痛、黄疸、腹水等。 • 下垂部位水肿——足、下肢、腰骶部、阴囊、颜面 水肿及胸水等。 • 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 • 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中医学下篇第一章:内科常见病症(1至12节)

中医学下篇第一章:内科常见病症(1至12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三节 咳嗽
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风寒咳嗽
[证
候]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喉 痒声重,头痛,恶寒,无汗,或见发热全身 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杏苏散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列缺、合谷、外关、肺 俞,用泻法,可加灸。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辨证论治
三、外感暑湿
[证候]
身热,微恶风,有汗不解,肢体酸 重或疼痛,头重而晕,咳嗽痰粘,鼻流浊 涕, 心烦,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 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解表清暑,芳香化湿。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感
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定义
感冒是因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
塞、流涕、喷嚏、恶风寒、发热、脉浮等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情轻者称“伤风”;病情重者,且在一个 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的,称为“时行感冒”。 感冒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 有一定传染性。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病因病机
卫外不固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与感邪轻重和人体正气
的强弱有关。 体质偏弱,则卫外不固,若起居不当、或寒 温失调,或受凉淋雨,或过度劳累,皆易感 外邪为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润肺 消渴方 生津止渴
胃热 消谷善饥,口干欲饮,大便秘结, 清胃泻火 玉女煎 中 炽盛 形体消瘦,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养阴生津 消 气阴 口渴喜饮,多食易饥,精神困倦, 益气健脾 七味白
亏虚 肢体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生津止渴 术散
肾阴 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腰膝酸软, 滋阴固肾 六味地
审察脏腑虚实 •一般说来,内伤脏腑腰痛多为虚证,也有虚中夹实,伴有寒湿、 湿热、瘀血者.
2.腰痛与腰软的鉴别 腰痛:腰部一侧或两侧酸楚疼痛为主症 腰软:腰部软弱无力为主症,少有腰部痠痛,多伴 发育迟缓,头项软弱,手足瘫痿。
3.治疗原则:分标本虚实 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 的不同,分别予以散寒行湿、清热利湿。 外伤腰痛属实,治宜理气通络,活血祛瘀为主。 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为主。
泻白散 合黛蛤 散 百合固 金汤
第十节 胃痛
概述
•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 主症的病证。
• 多由外邪犯胃、情志不畅、饮食劳倦、脾胃虚弱所致。 • 基本病机:脾胃纳运升降失常,气血瘀阻不畅 。
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 • 外感寒邪 内客于胃 寒主收引 气血凝滞
胃痛。 2.肝气犯胃
肾精亏虚
髓海不足
房劳过度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辨证论治
1.眩晕在脏腑方面的辨证要点
眩晕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2.眩晕的治疗原则
虚者补之:气血虚者宜健脾益气养血; 肾精亏虚者宜补肾填精生髓。
实则泻之: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 肝火上炎宜清肝泻火; 痰浊中阻当燥湿祛痰。
证型
证候
气阴两伤
血瘀
阴阳俱虚

多饮 多食 多尿 消瘦 尿甜
变证百出
辨证论治
1.辨上、中、下三消之主次: 上消——口渴喜饮 中消——消谷善饥 下消——小便频数
2.治疗原则 应从养阴入手,燥热较甚时佐以清热,阴损及阳者阴 阳并补。
证型
上 消
证候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 方剂
第二十节 腰痛
概述
病证特征: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痠楚疼痛为主要 症状的病证。 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现代医学范围:腰肌劳损、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过程 出现以腰痛为主症者,可参考本节辩证治疗。
病因病机
感受 寒湿
感受 湿热
跌仆 外伤
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 劳汗当风,衣着湿冷
感受湿热或寒湿 内蕴日久郁而化热
饮食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 积滞 不消化之食物,吐后较舒,不思饮食,大
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脾胃 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饿时痛增,得食则 虚寒 减,呕吐清水,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大
便稀溏,舌淡,脉虚或细弱。
胃阴 胃痛隐隐,烦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 亏虚 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治法
方剂
温胃散寒 良附丸 理气止痛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 和胃止痛
活血化瘀 失笑散 理气止痛
消导行滞 保和丸 和胃止痛
温中健脾 黄芪建中汤 和胃止痛
养阴益胃 益胃汤
第十七节 眩晕
概述
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同时出现,统称眩 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 站立,或 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则昏倒等症状。
天麻钩藤 饮
①左归丸 ②右归丸 归脾汤
半夏白术 天麻汤
名词解释
1.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同时出现统称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 心、呕吐、汗出、甚则出现昏倒。 2.清阳不升:指水谷化生的清阳之气不能正常濡养头部, 肌表、四肢,可出现头晕、眼花、视蒙、肢倦等症。 3.头重如蒙:因痰浊之邪中阻,清阳不升,上蒙清窍而致 头部沉重感且头昏不灵。 4.掉眩:掉即动摇,多指手足震颤、头摇等症,眩即眼 花,皆为风动之表现。 5.眩冒:即眩晕
下 亏虚 头昏耳鸣 ,舌红,脉沉细数。
黄丸
消 阴阳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腰膝酸软, 两虚 形寒畏冷,甚则阳痿 ,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
温阳滋肾 金匮肾
固涩
气丸
• 忧思恼怒 肝郁气滞 横逆犯胃 胃失和降 胃痛。 • 病程日久 瘀阻络脉 不通则痛 胃痛。
3.饮食伤胃
• 饮食不节,饥饱无常 损伤脾胃 胃痛。 • 或恣食肥甘,嗜酒过度 湿热中阻 壅滞胃脘 胃脘
作痛。
4.脾胃虚弱
• 禀赋不足,或劳倦内伤 ,或久病不愈,或用 寒从内生 虚寒胃痛
药不当 损伤脾胃 胃阴受伤 阴虚胃痛
标本兼顾为主。
证型
证候
治法
风寒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头痛, 疏风散寒 咳嗽 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宣肺止咳

感 风热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发热恶风,头痛咽痛, 疏风清热
咳 犯肺 汗出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宣肺止咳
嗽 燥热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粘难咯,或痰带 清肺润燥
降; • 或肺、肾气亏虚 不能纳气。
肺不肃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辨清外感和内伤之所属。 • 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短,并伴有外感表证,属
于邪实。 • 内伤咳嗽,发病较缓,病程较长,伴它脏见证,多属
邪实正虚。 • 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在临床上可相互转化或兼夹。 • 外感咳嗽治疗以祛邪利肺为主;内伤咳嗽以调理脏腑、
证型
证候
寒邪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口不渴 客胃 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肝气 胃脘胀痛,攻撑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 犯胃 作,嗳气频繁,或有泛酸,大便不畅,舌
苔薄白,脉弦。
瘀血 胃脘刺痛,痛有定处,痛时持久,或只痛 停胃 不胀,拒按,食后痛增,或伴有呕血,黑
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虚痛 腰 痛
脉弦细数;
②偏阳虚:舌质淡, 脉沉细
②温肾壮腰
方剂 甘姜苓术汤
三妙散
身痛逐瘀汤
①左归丸 ②右归丸
第二十一节 消渴
概述
病证特征: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 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现代医学范围: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可参考 本节辨证论治。
鉴别诊断:
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 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 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 伴见多食、多尿、尿甜、消瘦等消渴的特点。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嗽 肝火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痰粘难咯,咽干口 清肝降火
犯肺 苦,咳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泻肺止咳
阴虚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少而粘,或咳痰带血, 养阴清热 咳嗽 咽干,低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苔少, 润肺止咳
脉细数。
方剂
杏苏散
桑菊饮
桑杏汤
二陈汤
清金化 痰
舌脉
治法
方剂
肝阳 上亢
肾精 不足
气血 两虚
痰浊 中阻
眩晕耳鸣、头痛 舌红苔黄,脉弦 且胀、急躁易怒、 恼怒加剧
平肝潜阳
眩晕耳鸣、腰膝 ①舌红苔少脉细数 ①补肾滋阴
酸软、精神萎靡 ②舌淡脉沉细
②补肾温阳
眩晕、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 神疲纳减、劳累 即发
补气养血
眩晕、头重如蒙、舌苔白腻,脉濡滑 燥湿祛痰 胸闷痰多
伤肺 血丝,咳引胸痛,鼻燥,咽干,喉痛,舌尖红,
舌苔薄黄,脉细数。
痰湿 咳嗽痰多而白粘,胸闷脘痞,纳呆便溏,身重 燥湿健脾
蕴肺 易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化痰止嗽
痰热 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色黄而粘, 清热化痰
内 壅肺 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或咯痰有腥味,胸胁 宣肺止咳

胀满,咳时引痛,或有身热面赤,口渴欲饮,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临床上胃痛的辨证须辨别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实证多剧痛,痛 有定处,拒按,脉盛;虚证则痛缓无定处,喜按,脉虚。
• 遇寒痛甚,得温则舒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得寒痛减为 热证。
• 在气者多见胀痛,痛无定处,时痛时止;在血者持续刺痛,痛有 定处,舌质紫黯。
• 治疗以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 激动,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 出,颈前生长肿物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 多尿、尿甜等症。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 嗜食无度
情志失调 气郁化火
劳欲过度 素体阴虚
病因病机

热 伤
肺燥 上消

胃热 中消
阴虚燥热

肾虚 下消



阴 虚 火
跌仆闪挫或体位不正, 用力不当
经脉
气血

运行
受阻
腰痛
先天禀赋不足, 或久病失治 年老体衰, 或房劳过度
肾精亏虚
经脉
筋骨

失濡养

病机要点: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是标。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腰痛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与外伤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 的症状; •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痠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虚损 症状,多见于肾虚; •外伤者,起病急,疼痛部位明显,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 可鉴。

证候

舌脉
治法
寒 腰部冷痛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 散寒行湿
湿 着,转侧不 沉而迟缓 腰利
温经通络

湿 腰部疼痛,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 清热利湿
热 重着而热 数 腰
舒筋止痛

瘀 腰痛如刺,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活血化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