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编队飞行的协同控制
编队卫星姿态的自适应协同控制
中图 分 类 号 :V4 8 2 8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3 8 2 1 1 — 1 50 0 0 1 2 ( 0 1)0 2 2 —8
第 3 2卷 第 1 0期
21 0 1年 1 0月
宇 航 学 报
J u n l fAs o a t s o r a t n ui o r c
Vo . 2 13 Oc o e tb r
No 1 0
.
201 1
编 队 卫 星 姿 态 的 自适 应 协 同 控 制
李 贵 明 ,刘 良栋
( 北 京 控 制 工 程研 究 所 ,北 京 l0 9 ; 空 问智 能 控 制 技 术 国 家级 重 点实 验 室 ,北 京 10 9 ) 1 0 10 2 0 10
摘
要 :研 究 了 无 向 信 息交 互 条 件下 的 多卫 星 姿 态 同步 和跟 踪 问题 , 别 在 模 型 参 数 精 确 已知 和存 在 模 型 参 分
交 互条件下的姿态 同步 问题 , 涉及到 了同步跟踪控 并 制律的设 计 问题 。R n在文献 [ ] , e 6 中 将上 述结 论扩 展 到基 于修正罗德里格斯参数描 述卫星 姿态 的情形 , 同时利用无源特 性解 决 了绝对 角速 度和相 对角 速度
本节 在 卫星 姿 态运 动 力学 的基 础 上 , 引入 编 队 卫 星的姿 态协 同控制 问题 , 介绍 系 统设 计 过 程 中 并 涉及 到 的代 数 图论 的基 础知识 。
输入受限的编队卫星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
摘 要 研 究 了跟 踪 时变参考姿 态情 况下 的编 队 飞行 卫 星协 同控 制 问题 ,提 出 了一种 非
线 性 饱 和 的 分 布 式 协 同控 制 器 。在 控 制 器 中 引 入 了一 个 双 曲 正 切 函数 向 量 ,保 证 了连 续 控
制输入 的有界性 。采 用 B r aa ab l t引理 对姿 态跟 踪情 况 下 闭环协 同控 制 系统 的稳 定 性进 行 了 分析 ,得 出 了系统渐近 稳定 的结论 。通过 对 各种 条件 下 的仿 真 ,验证 了算 法的有 效 性 ,并 确 立 了编队卫 星信 息流 图的拓 扑结 构和控制 器增 益 等 因素 与暂 态过 程 中相 对姿 态保 持 性 能
文 中 稳 定 性 证 明也 需 进 一 步 研 究 。
考虑 到上述 问题 ,本 文所作 的主要工 作就是 针对卫 星编 队系统 的姿态协 同控制 问题 ,研究输入 受 限协同控 制器 的设 计及其 I a u o 稳 定性分 析 ,并 进行相 应 的仿 真验证 。 pnv y
阚家 8 3 划 资 助 项 目( 0 9 6计 2 0 AA7 4 o 4 05o) 收 稿 日期 :2 1 8 3 。 收修 改稿 日期 :2 1 10 0 0 0 1 0 0 1 4
中 国 空 间 科 学 技 术
2 基 础 理 论
2 1 编 队 卫 星 姿 态 控 制 模 型 .
编队 中任 意第 i —l 2 … , 颗卫 星 的姿 态 控制模 型为 ( , , ) q 一÷E( ∞ g)
. , 二 一 ∞ ∞ + = = J
() 1
题 ,近年 来 已经 得到 . 广泛 的研 究 ,如文献 [ —5 。但是 ,现有文 献多是 考虑控 制量不 受限 的理想 r 1 ] 情 况 ,而实际 的姿态控 制系 统 中 ,执 行结 构 能 提供 的控制 力 矩往 往 是 有 限 的, 即存在 输 入受 限问 题 。如果 不考虑 输入受 限而设计 控制器 ,那 么实际 闭环系统 的稳定 性就不 一定总 能得到保 证 。文献 E] s 虽然 针对控制 饱和 的 自适应 姿态协 同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但 是饱 和 协 同控制 器 中无 相对 角 速度 反 馈 ,这降低 了暂 态 中相对 姿态保 持 的性 能 ;由于 L S l a al 变原 理 只适 用 于 自治 系 统 的局 限性 _ , e不 6 ]
无人机编队飞行与协同控制技术
无人机编队飞行与协同控制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在无人机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人机编队飞行与协同控制技术指的是多个无人机在自主或受控的情况下,以某种特定方式组成队列进行飞行,并在某种特定的目标下,完成复杂的飞行任务。
无人机编队飞行与协同控制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提高无人机的任务执行效率和精度,增强无人机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成功率。
首先,我们来谈谈无人机编队飞行的优点。
无人机编队飞行能够充分利用多无人机系统的潜力,完成单独无人机无法完成的任务。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编队形式和队列模式,适应各种环境和任务需求。
此外,无人机编队飞行还可以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因为多个无人机可以相互协作,避免单独无人机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
同时,无人机编队飞行还可以降低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其次,我们来谈谈无人机协同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协同控制技术是无人机编队飞行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协调和控制多个无人机的飞行行为,实现整个编队的有效运行。
协同控制技术包括通信、导航、飞行控制等多个方面,通过精确的控制系统设计,实现无人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协同控制技术可以增强无人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高无人机的任务完成质量。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无人机编队飞行与协同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无人机编队飞行与协同控制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未来,无人机编队飞行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农业、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
同时,协同控制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通过更加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和信息共享。
此外,无人机编队飞行的安全性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保障无人机的安全和任务的成功。
总之,无人机编队飞行与协同控制技术是当前无人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为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无人机编队飞行与协同控制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价值。
卫星编队飞行输出反馈姿态协同跟踪控制
关键 词 :卫 星 编 队飞 行 ;姿 态 协 同 ;输 出 反 馈 ; 自适应 控 制 中 图分 类 号 :V 4 . 48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3 8 2 1 ) 0 2 3 —7 0 0 1 2 【 0 1 1 — 1 30
DOI 0 3 7 / .su 10 一3 8 2 1 1 0 6 :1 . 8 3 jis . 0 0 l 2 . 01 . 0.0
Abs r t An u p t e db c sr cu e att e y h o iai n rc n c nto lw i d v lpe fr he t tde tac : o t u fe a k tu t r d tiud s nc r n z to ta kig o r l a s e eo d o t at u i s nc o iain ta k n o to t xe na on tntd su b n n o s r a e a g l rv lc t. Sp cfc l y hr nz to r c i g c n r lwih e tr lc sa it r a cea d un b e v bl n u a e o iy e iial y,t o wo lw—
Out utFe d c tt e Sy hr ni a i n Tr c n nt o o p e ba k Atiud nc O z t0 a ki g Co r lf r
Fo m a i n Fl i a e lt r to y ng S t lie
MA G a gf un— u,Z HOU Ja k n i— a g,HU Qigli I a — i n — ,JN Xiowe e
第3 2卷 第 1 0期
编队控制方法
编队控制方法
编队控制方法是指在航空、航天、水面、陆地等各种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多个运载工具组成编队的情况下,对编队进行协调、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编队控制方法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安全可靠。
在不同的领域中,编队控制方法也有着不同的应用和实现方式。
在航空领域中,编队控制方法主要采用自动化飞行控制系统和飞行计划制定系统,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雷达监测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对航班的精确控制和调度。
在航天领域中,编队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卫星编队控制和空间站运行管理。
通过航天器间的通讯、数据交换和导航定位等技术,实现对卫星编队的协调和控制。
在水面领域中,编队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船舶编队控制和港口运输管理。
通过船舶间的通讯、自动导航系统和流量控制等技术,实现对船舶编队的协调和调度。
在陆地交通运输领域中,编队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编队控制和城市交通管理。
通过车辆间的通讯、智能交通系统和路网规划等技术,实现对自动驾驶车辆编队的协调和控制。
总之,编队控制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提高各个领域的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技术领域。
- 1 -。
航天器编队的六自由度循环追踪协同控制
第3 8卷 第 2期
2 0 1 7年 2月
宇
航
学
报
Vo 1 . 3 8
N o . 2
J o u r n a l o f As t r o n a u t i c 7
航 天 器 编 队 的 六 自 由度 循 环 追 踪 协 同 控 制
中 图分 类 号 :V 4 4 8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 1 3 2 8 ( 2 0 1 7 ) 0 2 - 0 1 6 6 — 1 0
D OI: 1 0. 38 7 3/ .i s s n. 1 0 0 0— 1 3 28. 2 01 7. 02. 0 0 8
6 DOF Co o r d i na t e d Co nt r o l Us i n g Cy c l i c Pur s ui t f o r S p a c e c r a f t Fo r ma t i o n
L U O J i a n — j u n 一 ,Z HO U L i a n g 一 , J I A N G Q i 。 q i 一 , Z H A N G B o
2.Na t i o n a l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e r o s p a c e F l i g h t Dy na mi c s ,Xi ’ a n 71 0 0 7 2,C h i n a;
含时变时延的卫星编队姿态协同自适应滑模L2增益控制
关键 词 : 卫 星 编 队 ;时 变 时 延 ;自适 应 ;滑 模 ; L 2 增 益
中图分类号 : V 4 8 8 . 2
文献标志码 : A
H U Qi n g — l e i ,ZHg — f u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o n t r o l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H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Ha r b i n 1 5 0 0 0 1,Ch i n a )
( 哈 尔滨工 业大 学控制科 学 与工程 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 针 对 带有 时 变 通 信 时延 和 输 入 时延 的 卫 星 编 队 飞 行 姿 态 协 同控 制 问题 , 考 虑 卫 星 转 动 惯 量 参 数 不 确 定性及 干扰 , 提 出 了一 种 自适 应 滑 模 L 增 益 控 制 算 法 。该 方 法 首 先 利 用 自适 应 参 数 辨 识 技 术 对 由 转 动 惯 量 参 数
t r o l l e r i s d e v e l o p e d,i n wh i c h t h e a d a p t i v e t e c h n i q u e i s e mp l o y e d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u p p e r b o u n d o f t h e p e r t u r b a t i o n s u f — f e r e d f r o m p a r a me t r i c u n c e r t a i n t i e s o f t h e i n e r t i a ma t r i x . A Ly a p u n o v - Kr a s o v s k i i f u n c t i o n wi t h i n f o r ma t i o n o f t i me - d e — l a y s i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t o p r o v e t h e a s y mp t o t i c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c l o s e d l o o p s y s t e m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Th e n,t h e c o n t r o l l e r i s i m— p r o v e d t O e n s u r e h i g h r o b u s t n e s s i n t h e s e n s e o f L2 一 g a i n t o t h e t o t a l p e r t u r b a t i o n f r o m b o t h e r r o r o f p a r a me t e r e s t i ma t i o n a n d e x t e r n a l d i s t u r b a n c e ,i n wh i c h t i me — v a r y i n g d e l a y s a r e a l s o i n c l u d e d e x p l i c i t l y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 l a t i o n s d e mo n s t r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t h e p r o p o s e d a t t i t u d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c o n t r o l l e r .
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pdf
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pdf 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是一个关键课题,它涉及到多个航天器之间的协同工作、飞行动力学以及控制算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针对该课题进行全面、生动且有指导意义的探讨。
首先,为了加深对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的理解,我们需要探讨航天器之间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航天器协同飞行可以实现多个航天器之间的任务分工与协调,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例如,在太空中,多个航天器可以协同完成探测任务,通过传感器数据的共享与融合,实现更加全面、精确的观测和分析。
而在地球轨道上,协同飞行也可以用于实现卫星编队任务,如全球通信和地球环境监测等。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航天器协同飞行的动力学问题。
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时会受到多种力的作用,如引力、浮力、姿态控制力矩等。
而在协同飞行中,各个航天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考虑进来。
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协同飞行动力学模型,包括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运动、相互作用力的计算以及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等。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动力学问题,才能更好地设计控制算法,实现航天器之间的协同飞行。
最后,我们需要介绍航天器协同飞行的控制算法。
航天器协同飞行的控制算法主要包括姿态控制、轨道控制和协同控制等。
姿态控制算法用于控制航天器的姿态变化,使其保持稳定飞行。
轨道控制算法则用于控制航天器的轨道参数,实现预定任务的完成。
而协同控制算法则是将多个航天器之间的控制策略相互协调,通过通信和协同操作实现共同目标。
这些算法需要基于动力学模型进行设计,并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对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协同工作的重要性、动力学问题以及控制算法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航天器协同飞行的原理,为未来的航天使命提供有力的支持。
无人集群编队协同控制的典型功能环节
无人集群编队协同控制的典型功能环节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无人集群编队协同控制就像一颗新星,正在空中闪耀。
这玩意儿听上去复杂,但其实想想,跟一群小鸟一起飞行差不多。
你想,鸟儿们在空中排成队,互不碰撞,形成一个优雅的队形,这其实就是一种协同控制的表现。
我们说的无人集群,简单来说,就是一群无人机、无人车或其他无人设备,它们齐心协力,像打了鸡血一样,合作完成某个任务。
想象一下,几台无人机在空中翩翩起舞,嗖嗖地飞过,简直就像一场空中芭蕾,令人叹为观止。
说到这个协同控制,首先得聊聊通信。
就像朋友之间的聊天,要能及时沟通才行。
无人集群中的设备就像一群小伙伴,彼此间要保持信息的畅通,才能做得风生水起。
想象一下,如果其中一台无人机跟不上节奏,或者搞不清楚状况,那可就闹笑话了。
每台无人机都得像个小侦探,及时获取周围的信息,分析环境,制定策略。
就好比你们一群朋友在逛街,突然有人说“这家店好像有折扣”,其他人瞬间就会行动起来,紧跟其后。
接下来就要谈谈队形了。
无人集群可不只是随意飞一飞,它们要在空中保持某种队形。
这里的“队形”可不只是花里胡哨,还是得考虑各种因素,比如速度、距离、甚至风的方向。
就像我们打篮球,要有战术,不能一拥而上。
无人机们必须要学会“心有灵犀”,才能优雅地变换阵型。
想象一下,几架无人机飞得那么整齐划一,简直像是在天上画出一幅画。
然后就是任务分配了。
大家都知道,任何团队都得分工合作。
无人集群也不例外,每台无人机都得清楚自己的“职责”。
有的负责拍照,有的负责监测,还有的负责传送信息。
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前锋、后卫各司其职,才能赢得比赛。
这样一来,整个团队的效率就提升了,像火箭一样飞向目标。
再说说决策能力。
无人集群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也得有“聪明才智”。
当周围出现障碍时,它们要快速做出反应,选择最优的行动路径。
这就像在路上开车,遇到堵车得想办法绕行。
无人机们之间的协同决策就像一场智力比拼,大家一起讨论,形成共识,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一致性理论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
宇 航 学 报
J u l fA t n uis o ma o s o a t r c
Vo . No. 131 1
J n ay 2 1 a u r 0 0
一
种基 于一 致性 理论 的航 天器 编 队飞行 协 同控 制 方 法
毕 鹏 ,罗建 军 ,张 博
( 北 工 业 大 学航 天学 院 ,西 安 707 ) 西 10 2
摘
要 :为 提高 航 天 器 编 队飞 行 控 制 的协 同性 , 研究 了基 于一 致 性 理 论 的航 天 器 编 队 飞 行 协 同控 制方 法 。 首
先 , 论 了航 天 器 编 队 飞行 中 的一 致 性 问 题 ; 次 , 立 了航 天 器 编 队飞 行 六 自 由度 动 力学 模 型 ; 后 , 用 一 致 性 讨 其 建 然 应
收 稿 日期 : 0.61 ; 修 回 日期 :091.9 2 90 6 0 20.00
第1 期
毕 鹏 等 : 种 基 于 一 致 性 理 论 的 航 天 器 编 队飞 行 边 指 向节点 , n = 1 否 i 则 , 则 a =0 如 果 a : a 对 所 有 的 i.∈ , ,= , , 『 , { ,: … , } , 均成 立 , 系 统 为无 向 图 , 则 为 有 则 否
队飞行要求 的协 同性 。
一
卡尔曼滤 波 的一 致 性 协议 在 传感 器 中的应 用 , 移动
机 器人 的聚集 和定位 问题等 。
1 2 图论知识 . 在 一致 性 问题 的研 究 中, 图论 是 重要 的 分析 工
致性 问题 (os ss r l 的研究起 源于计 Cne H o e  ̄ p b m)
多星卫星编队飞行中的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多星卫星编队飞行中的协同控制策略研究协同控制策略在多星卫星编队飞行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确保编队成员之间的高效协同和精确控制。
本文旨在探讨多星卫星编队飞行中的协同控制策略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1. 引言在卫星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多星卫星编队飞行在地球观测、通讯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然而,多星卫星编队飞行中存在的协同控制问题成为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2. 多星卫星编队系统建模在研究多星卫星编队飞行的协同控制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多星卫星编队系统进行建模。
通过建立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速度和姿态的动力学方程,可以准确描述多星卫星编队的行为。
3. 协同控制策略分类多星卫星编队飞行的协同控制策略可以分为两类: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控制策略将所有卫星的状态和控制指令集中到一个控制器中进行计算和决策,而分布式控制策略则允许每个卫星根据自身信息进行局部计算和决策,并与其他卫星进行通信和协作。
4. 集中式控制策略集中式控制策略适用于编队规模较小且任务相对简单的情况。
该策略通过中央控制器计算出每个卫星的控制指令,然后通过通信链路传输给各个卫星执行。
集中式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精确而高效的编队飞行,但对通信链路的带宽和时延要求较高。
5. 分布式控制策略分布式控制策略更适用于编队规模较大或任务复杂的情况。
在分布式控制策略中,每个卫星根据自身测量值和局部邻居信息计算出控制指令,然后通过通信链路与其他卫星进行交互和协作。
分布式控制策略减少了中央计算器的压力,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但也增加了通信链路的负担。
6. 协同控制策略优化为了提高协同控制策略的性能和效果,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优化方法。
如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可以考虑动力学约束和控制效果,进一步改善编队飞行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此外,强化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卫星编队飞行的协同控制中,通过学习和优化控制策略,使编队系统逐渐达到最佳性能。
7. 结论多星卫星编队飞行中的协同控制策略是实现高效、准确飞行的关键。
编队飞行卫星的协同指挥控制
的相对 6 自由度控制构成虚拟望远镜 , 个 其光轴 基于惯性空 间 ( 3个 自由度 ) 高精 度指 向 目标 天 体。图 1b 中虚拟望远镜 同样是基 于对反射镜 () 和探测器之间的相 对 6个 自由度控制构成 , 其光
制虚拟望远镜 的控制策 略进行 了讨论 , 表明通过灵活分配反射镜卫 星和探测器卫 星的控制权可能实现全面燃料最佳化 。 关键词 : 队飞行 ; 同指挥控制 ; 编 协 虚拟望远镜
中图分类号 :N 0 T T2 文献标识码 : A
C o e aieCo o p r t mma d& C nr l f o main Fyn p c cat v n o to r t lig S a er f oF o
根据卫星间结合 的紧密程度不 同, 编队飞行 可分为多种类 型 ( 如表 1 。其 中, 多个卫 星间 ) 对 的相对距离( 及相对姿态 ) 进行高精度测量和控制 的精密编队飞行方式 , 为可能 开辟 天文观测崭 作
应用虚拟结构的卫星编队飞行自适应协同控制
1 引 言
目前 ,卫 星编 队飞行 协 同控制 策 略主要 以主从结 构 、行 为结 构和 虚拟 结构 协 同控制 为 主 ] ,每 种 控制 策 略各 有特 点 。其 中 ,主从 结构 和行 为结 构 编 队飞行 协 同控制 策 略在星 间 的相对 运动 控制 方
7 6
中 国 空 间 科 学 技 术
2 0 1 5 年 6月
— , m 一 ~
r +, + d t
( 1 )
式中
m 为卫 星 i 的质量 ;r 和1 , 为卫 星 i在地惯 系 中的 位置 ;f 和d i 分 别 为卫 星 i 所 受 的控 制力 和
1
一
1
寺( q m I 3 × 3 +q ) t o , 奇 4 =一去口 T ∞
厶 厶
式中 q : [ q
q ] 一 [ q q q 。 q ] 为 卫 星 i 相 对 于地 惯 系的 姿态 四元 数 ,由矢 量 部
队整体 平 移和 空 间指 向性偏 转 为例 仿真 验证 了方 法 的有效 性 。
2 问题 描 述
2 . 1 轨道 动 力学模 型 近地 轨道 卫 星在地 心惯 性 坐标 系下 的轨 道 动力 学方程 可 以表示 为
收稿 日期 : 2 0 l 4 一 O 7 — 3 0 。收 修 改 稿 日期 :2 0 1 4 - 1 0 ~ 0 7
2 O l 5年 6月
中 国 空 间 科 学 技 术
Ch i ne s e S pa c e S c i e n c e a nd Te c hn o l o g y
小卫星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及仿真
计
文 章 编 号 :0 6~ 3 8 2 0 0 10 9 4 (0 8)8—04 0 0 4~ 3
算
机
仿
真
小 卫星 编 队 飞行 姿态 协 同控 制 及 仿 真
李宏枫 , 建华 高 东 郑 ,
(.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04 ; 00 9
2 中 . j 北 0 0 0
摘要 : 针对具体的对地定向 三星编队成像高度计的姿态 同控制问题 , 基于 四元 素方法进行 了姿态控制系统 设计和数字仿
真研究 。首先定义 了坐标系及姿态误差变量。接着设计 了 种非线性 姿态 跟踪控 制器 , 并运 用 L au o vp nv稳定性 理论证 明 了该控制律的全局稳定性 。最后通过基于 Ma a t b的数值仿真和基 于 S K的可视化 , l T 进一 步验 证了该控 制律 的稳 定性 和有 效性 。数值仿 真结果表 明利用这种方法可 以保证编 队中的从星时刻跟踪 目标姿态 。也 就是能够实现合 成孔径干涉测 量的 任务 目标 。 关键 词: 队飞行 ; 编 姿态协 同控 制; 态四元素 姿
tm ee sd sg e s d f re rh — o e v to i tri e in d u e o at bs r ai n,t e att dec n r ls se i sgn d a d t e smu ai n r s a c s h tiu o to y tm sde i e n h i l to e e r h i
L n IHo g—fn , HE eg Z NG in —h a , Ja u GAO D n og
( . rd a nvri f hns cdm f cecs B in 0 09,hn ; 1G aut U iesyo ieeA ae yo S i e , eig10 4 C i e t C n j a
控制论在飞行器编队控制与协同中应用
控制论在飞行器编队控制与协同中应用控制论在飞行器编队控制与协同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飞行器编队控制与协同逐渐成为航空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控制论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方法,通过研究和建立数学模型,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与协同。
本文将探讨控制论在飞行器编队控制与协同中的应用,以期推动航空技术的发展。
一、飞行器编队控制的基本原理飞行器编队控制是指通过控制飞行器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关系,使飞行器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实现一定的任务目标。
在飞行器编队控制中,基于控制论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控制论主要涉及系统建模、控制算法设计、参数优化等方面,可以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以实现对飞行器编队的精确控制。
二、控制论在飞行器编队控制中的应用案例1. 飞行器编队的智能控制控制论的思想在飞行器编队中可以用于设计智能控制系统。
通过对飞行器编队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可以采用控制论中的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方法,实现对飞行器编队的智能监控和控制。
2. 飞行器编队的路径规划控制论在飞行器编队中还可以应用于路径规划。
通过对飞行器编队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可以设计路径规划算法,以实现对飞行器编队的路径优化和跟随控制,提高编队飞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 飞行器编队的动态协同控制论可以帮助实现飞行器编队的动态协同。
通过对飞行器编队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可以设计分布式控制算法,实现编队飞行中的动态协同,使飞行器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完成复杂的任务。
三、控制论在飞行器编队中的优势1. 精确控制能力控制论提供了一种精确的数学建模方法,可以对飞行器编队系统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实现对飞行器编队的精确控制。
这种精确控制能力可以提高编队飞行的精度和安全性。
2. 跨领域的应用控制论作为一种通用的数学方法,可以在不同领域中进行应用。
在飞行器编队控制中,控制论可以与航空学、自动化学等学科进行深入交叉,从而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迭代,推动航空技术的发展。
3. 可调优化能力控制论提供了一种可调优化的方法,可以通过对飞行器编队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飞行器编队控制的性能提升。
分布式卫星编队飞行队形保持协同控制
分布式卫星编队飞行队形保持协同控制
张世杰;段广仁
【期刊名称】《宇航学报》
【年(卷),期】2011(032)010
【摘要】针对分布式卫星编队飞行队形保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协同控制算法,并给出该协同控制算法与编队卫星星间信息传递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该协同控制算法以模型预测控制为基础,利用分布式编队卫星的自然特性以及编队卫星之间的信息传递拓扑结构,采用分布式的算法结构,设计分布式的模型预测协同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是一种在线滚动优化控制算法,同时能够较好地解决存在状态约束、控制输入约束等情形下的各种控制问题.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结果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当编队卫星星间信息传递拓扑结构中存在生成树时,提出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地应用到编队卫星队形保持控制问题上来.
【总页数】6页(P2140-2145)
【作者】张世杰;段广仁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12.41
【相关文献】
1.深空环境下卫星编队飞行队形重构实时重规划 [J], 黄海滨;马广富;庄宇飞;吕跃勇
2.卫星编队飞行队形重构防碰撞方法研究 [J], 田继超;荣思远;崔乃刚
3.基于STK的编队飞行队形保持控制及仿真 [J], 吴霞;郑建华
4.近地径向等质量共线三星库仑编队飞行队形保持研究 [J], 施强;袁长清;于海莉;孙云龙
5.基于Lyapunov最小-最大方法的卫星编队飞行队形保持 [J], 卢山;徐世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清华大学 航天航空学院, 北京 100084)
摘 要: 为了实现卫星编队飞行任务, 设计了卫星编队飞行 队形协同控制。 考虑控制精度以及小推力卫星变轨时间长等 特点, 采用了相对运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学建模, 并采用精度较高的相对轨道根数法设计了目标队形。 应用滑 模控制理论, 设计了跟踪控制器, 并通过L yap unov 稳定性理 论, 证明了控制系统全局渐近稳定性。通过一个 “1 颗主星与
3 颗从星” 编队的测量基线放大控制仿真, 验证了该控制器
在基于主从法的卫星编队协同控制中, 从星是 通过跟踪目标队形, 保持与主星的相对运动, 实现卫 星编队飞行。 由于摄动的影响或编队任务变更等原 因, 从星会偏离目标队形[ 6 ]。 这时, 队形跟踪控制器 应能将从星重新引导到目标队形上。 为此, 就需要设 计高精度、 强鲁棒性的跟踪控制器。 目前, 国内外多采用线性化的 C 2 W 方程 ( 主星 为近圆轨道的情况) 设计各种队形跟踪控制器[ 3, 4 ]。 线性方程虽为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也给控 制的精度、 能耗等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那 些使用微小推力的航天器 ( 如使用电火箭, 推力一般 为几mN~ 几千mN ) , 控制的时间一般较长, 这时非 线性项以及摄动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考虑到减小编队卫星机动控制的能耗, 目标队 形一般被设计为满足自然编队的条件。 相关研究结 果 表明线性化的 C 2 W 方程会给目标队形设计带 来较大的误差。 本文基于非线性的相对动力学模型, 设计了队 形跟踪滑模控制器。 在目标队形设计方面, 采用设计 精度较高的相对轨道根数法 [ 7 ]。 使用连续小推力控
uf = - C ( ) Θ - N ( ) ul -
Θd +
( 5)
T
). Κ( Θ - Θ k sa t (S , Ε d) 图 1 卫星编队飞行示意图
式中:
) = [ sa t ( s1 , Ε ) , sa t ( s2 , Ε ) , sa t ( s3 , Ε )] ; sa t (S , Ε ) = sa t ( s i , Ε
收稿日期: 2005210219 基金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刘辉 (19732) , 男 ( 汉) , 北京, 博士后。 通讯联系人: 李俊峰, 教授, E 2 m ail: lijunf@ tsinghua. edu. cn
3
多卫星协同控制是实现编队飞行任务的关键。 文 [ 1, 2 ] 总结了多种协同控制方法, 这些方法被应用 于自由飞行航天器编队的协同控制, 而对于地球轨 道卫星编队, 主从法则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 3 5 ]。
uf = C ( ) Θ + N ( ) + u l + Θd -
括摄动、 外扰以及参数不确定等) , u f ∈R 为从星的 控制矢量, 0 - 1 0 C ( Ξn ) > 2Ξn 1 0 0 , 0 0 0 ( ) N Θ , Ξn , r > Λ
x + ‖r ‖ 3 ‖r + Θ ‖
Κ( Θ - Θ k sgn (S ). d) -
1. 208 3
2 - 1. 774 7 2. 419 7 - 1. 370 4 - 1. 224 6 - 2. 737 7
0. 002 2
- 0. 001 7 - 0. 002 8 - 0. 002 4 0. 0计目标队形跟踪的滑模控制器。 首先, 假 设扰动D 满足 D i ≤ F i , i = 1, 2, 3. 式中 F i 为一正常数。 选切换面为
1924
清 华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表 1 主星轨道根数
2006, 46 ( 11)
a km
e
8 rad
制, 对卫星编队的测量基线放大控制进行仿真。
1 动力学模型
对于采用小推力电火箭的卫星, 由于电火箭的 比冲一般较大 ( 几百 s ~ 几千 s) , 燃料消耗一般可以 [ 3, 5 ] 忽略 , 因此本文将卫星当作质量恒定的质点处 理。 假设主星轨道为近圆轨道, 主从星距离较近, 轨 道周期相同。 图 1 中, {X , Y , Z } 为惯性系, 坐标圆点为地球 中心, r ∈R 为主星地心距; {X l, Y l , Z l} 为以主星为
LI U Hui, L I J unfe ng
( School of Aerospace, Tsinghua Un iversity, Be ij ing 100084, Ch ina ) Abstract: T h is pap er con siders the p rob lem of coo rd inated con tro l fo r earth 2 o rb iting sp acecraft fo rm at ion flying. B ecau se of the long du ration of the low 2th ru st fo rm ation m aneuvers and the con tro l p recision, the analysis includes the non linear dynam ics of the m o t ion of the fo llow er relative to the leader. A relative elem en t m ethod w as u sed to design the relative fo rm ation s to generate a natu ral relative trajecto ry. A L yap unov2based design and analysis fram ew o rk w as u sed to develop a sliding m ode con tro ller to guaran tee global asym p to tic po sition velocity track ing erro rs. A “ one leader and th ree fo llow ers” fo rm at ion baseline en larging sim u lat ion dem on strates the con tro ller p erfo rm ance. T he h igh p recision, low com p u tational comp lex ity and good p erfo rm ance of the con tro ller m akes it su itab le fo r real2tim e app lication s. Key words: spacecraft fo rm ation flying; coo rd inated fo rm at ion con tro l; sliding m ode con tro l
从星 编号
1
Θ 0
km - 0. 000 5 3 0. 002
・ Θ0
km s
- 1
Θ T
km - 0. 000 8 5 0. 003 4
・ ΘT
km s1
- 0. 000 2 0 0. 003
- 0. 000 3 0 0. 005
图 3 (Yl , Z l) 平面测量基线放大 2-D 仿真曲线
・
4 仿真计算
仿真计算采用式 ( 5) , 通过M a t lab 的 Sim u link 实现。 不考虑扰动的影响, 做以下假设: 1) 编队中 采用种类相同的小卫星, 卫星质量m = 100 kg, 推进 器最大推力‖F m ax ‖ = 200 mN ; 2 ) 系统可在空间 不同方向得到理想的连续推力; 3 ) 任务满足推进 器的设计要求, 即不会使推进器出现饱和现象。 ( Y l, 根据多任务的要求, 考虑 “1 主星+ 3 从星” 主星轨道根 Z l) 平面圆形编队的基线放大控制问题。 数详见表 1。
( 3)
式中: k = d iag ( k 1 , k 2 , k 3 ) 为增益矩阵, k i ( i = 1, 2, 3) 为正实数;
sgn (S ) = [ sgn ( s1 ) , sgn ( s2 ) , sgn ( s3 ) ] .
T
( 4)
1
‖r ‖
3
2
- Ξn x
2 2
取增益
k i > F i , i = 1, 2, 3,
[ 5, 7 ]
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该控制器具有控制精度高、 实时性强等 特点, 可用于卫星编队飞行队形协同控制。 关键词: 卫星编队飞行; 协同队形控制; 滑模控制 中图分类号: V 412 文章编号: 100020054 ( 2006) 1121922204 文献标识码: A
Coord ina ted con trol of spacecraf t forma t ion f ly ing
398 600 km
3 3
( 1)
Λ ‖r ‖ 为 主 星 轨 道 角 速 度, Λ= T s , D = [D 1 , D 2 , D 3 ] 为扰动矢量 ( 包
- 2 3
V = S S= S [- C ( ) Θ - N ( ) T T
D + uf -
Θd + Κ( Θ - Θ d ) ].
令
0
i ′rad
Ξ rad
0
M
rad 0
7 378
0
1. 106 5
注: a 为半长轴, e 为偏心率, 8 为升交点赤经, i′ 为轨 道倾角, Ξ 为近地点幅角, M 为平近点角。
本文采用相对轨道根数法计算了从星在相对坐 标系中的初始、 终止位置速度矢量 ( 表 2) 。
表 2 从星初始、 终止位置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