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分析心理学视角解析

合集下载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一篇: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摘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以来,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在近期的奥斯卡获奖作品中,更是囊括了几项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这部作品能够引起大家如此大反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信息的可解读性。

本文从影视美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本我与自我父法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其唯美的画面,缓缓的音乐以及富有哲理的话语赢得了广大观影者的喜爱。

片中的海洋,美极了、神秘极了,李安完全把我所能想象出的海洋的美丽以扩大十倍的手法勾勒出来:水母之夜鲸鱼出水,晚幕下晶莹剔透的绿色孤岛,电闪雷鸣的暴风雨等等,大海上的每一一个画面都是一副视觉佳作。

3D效果更是出色,感觉一切奇幻的美景就在你周围,看到夜晚静逸的海洋会让你也变的安静,看到猛虎出现,你也会忍不住闪躲,大叫。

有很多人说,这是继《阿凡达》之后又一部视觉盛宴。

一、剧情简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的是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皮辛·墨利多·派特尔(派)经历过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特意前来拜访他。

于是派开始讲他的故事。

他成长于1970年代的印度朋迪榭里。

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派整天与老虎、斑马、河马和其他异国动物为伍。

他从小就接触宗教信仰,并且信仰了不同的派别。

在宗教的影响下,他对动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然而当他试图与孟加拉国虎理查德·帕克交好的举动,却引来父亲勃然大怒。

派的父亲当场以血淋淋的教训让他知道:动物与人的思考模式不同,一旦忘记这一点就会送命。

这次的教训冲击了派对世界无止尽的好奇心,令他永远无法轻视。

在派17岁那一年,印度发生了全面性的改变,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以追求更好的生活。

派不得不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在选择移民加拿大之后,派的父母关闭动物园、收拾所有家当以及动物、搭上一艘日籍货船。

在船上,他们与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发生了争执,经一位佛教徒的劝阻下,才得以平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心灵之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心灵之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心灵之旅《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心灵之旅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以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富有哲理的故事情节,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心灵之旅。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印度,讲述了一个少年派在海难中幸存后,与一只孟加拉虎共同漂流的经历。

整个故事以派为叙述者,通过回忆和讲述的方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寓意的世界。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导演李安运用了精湛的特效技术,将海洋和野生动物的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

特别是在与孟加拉虎理查德的相处过程中,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派与理查德之间的情感纽带。

这种逼真的表现方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派一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与挑战。

然而,这部电影并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情节上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派在漂流的过程中,经历了饥饿、孤独和恐惧等无尽的煎熬。

但他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这种坚持和勇敢,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影片中的孟加拉虎理查德象征着派的本能和欲望。

在漂流的过程中,派与理查德之间建立了一种奇特的关系。

他们互相依赖,互相扶持,一同面对着生活的艰难。

这种关系引发了观众对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的思考,也让人重新审视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除此之外,影片还通过宗教和信仰的主题,探讨了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派同时信仰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他将这些不同的信仰融合在一起,寻找着自己内心的平衡。

这种对于宗教的包容和理解,让人思考了宗教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以及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不同追求。

总的来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

它通过视觉和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对于生命意义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影片中的派和理查德的关系、派对于宗教的理解,都让人对于人类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少年派 心理学分析

少年派 心理学分析

分析心理学
• 分析心理学是荣格所带头发展出的一支心 理学,又称荣格心理学或原型心理学。 • 荣格认为人的心灵包含有意识的自我 (ego)、无意识两大部分。 • 有意识的自我是由记忆而有连续性的。但 荣格认为自我只是整体心灵(psyche)的 一小部分,无意识才更具影响力。梦是无 意识对自我所开的窗子。 • 整合自己无意识的的特性会自然的发生而 发展个人的个性,这种程序叫做“自性 化”。
兽性、人性到神性的升华
当Pi在墨西哥海滩醒来之后,他看到老虎挣扎着起来,走向 的茫茫的森林,站在神秘的森林入口,他以为老虎会回头看 他,但是老虎最终头也不回的进入到森林。 • 分析心理学中,对森林的象征解析是人类的浩瀚潜意识,犹 如冰山的一角,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只是他露出的一小部分。 所以此时,老虎已经回归森林。被Pi唤醒的原始兽性本能也 平和的回归到潜意识当中。那时的Pi 非常的伤心,但他最终 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他明白,在的故事,就是 如何对付凶猛的老虎理查德-帕克的故事。 自知暂时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 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参照救 生艇中的求生手册,以及艇中的补给,使 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 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 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 在Pi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 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但奇迹的是他们 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 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竟是个食 人岛。Pi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 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而那只老虎却头也 不回地步入到茫茫的丛林中消失了。
• 故事到这里,相信很多观众已经开始自己意识到 了,Pi讲述的第二故事中的四个人与第一个故事 中的四个动物是一一对应的。 • 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而Pi自 己是老虎。

浅析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题思想

浅析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题思想

生存与人性的平行、冲突——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题思想倘若没有那次海难,也许人性善良的一面会在优越的条件下滋补生长,但将一颗纯善的心放在恶劣的环境之下与之搏斗,便会被现实的残酷一点点腐蚀。

人性丑陋的一面出于自保的本能被放大,生存与人性,可以平行却又不可避免的对立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执导的一部影片,根据扬·马特尔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极具冲击力的3D效果、隐喻颇深的镜头使这部影片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原创音乐奖,导演李安也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

他也当之无愧,他把现实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内,又在现实里放入残酷夹心,递给观众,向观众展示了生存与人性可以平行却又不可避免的对立冲突的深刻道理。

影片中的派是一个善良的人。

小时候他敢给老虎送肉,他说“动物都有灵魂,我能从他们眼睛里看到”,即使父亲为了让他知道现实的残酷送羊入虎口,告诉派“你看到的只是你的情绪”,但派仍然在心底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派是对的,但那时的他还不懂得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律,直至看到鬣狗把猩猩咬死、活吃了斑马,而老虎帕克又将鬣狗吃掉,直至全家人遇海难、唯他独活与一只成年虎漂流生活7个月后,他仿佛突然明白了父亲所告诉他的那些道理。

人性与生存是不可避免的对立。

就像派所说的“饥饿能改变你,即使你觉得了解自己”。

猩猩、斑马、鬣狗的死反映了这个自然界与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律。

派为了自保,7个月里,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使用海上一切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使自己活下来。

所以信奉三个宗教从不吃荤的他开始杀生吃肉,尽管自责内疚,但为了生存,他没有选择。

影片中的食人岛其实暗喻的是母亲,派吃了岛上的植物实则象征着食母。

岛上白天生机勃勃可到了晚上,湖水里边漂着被酸水腐蚀的尸体,一颗被包裹在美丽的食人花中的牙齿令派不再迷失,离开这座小岛继续海上的漂流生活。

现实的残酷,虚伪总是被包裹在漂亮的糖衣之内,一不小心,便被迷惑误入歧途人性与生存也可以平行,人性在残酷的社会中仍可以延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生命的意义与启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生命的意义与启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生命的意义与启示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它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震撼,更在深层次上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心灵成长。

本文将从主人公派的的经历、电影的象征意义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三个方面来探讨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电影通过派的奇幻漂流经历,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派是一个年轻的印度少年,他在一次海难中幸存下来,却与一只孟加拉虎一同漂流在茫茫的海洋中。

在这个孤独而危险的环境中,派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存能力和乐观的态度。

他与虎建立了一种奇特的关系,他们互相依赖,互相支持,最终一同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这种坚韧和希望的力量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希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找到生命的意义。

其次,电影中的象征意义给了我们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派的奇幻漂流经历被描绘成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旅程,其中充满了象征意义。

比如,海洋象征着生命的辽阔和无垠,它既是派的囚禁之地,也是他的救赎之地。

虎则象征了派内心中的野性和恐惧,它既是派的敌人,也是他的朋友。

这些象征意义的存在,使得电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更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生命是复杂而多变的,我们需要去理解和接纳其中的各种可能性和矛盾。

最后,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给我们带来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启示。

在派的奇幻漂流经历中,他经历了孤独、恐惧、饥饿和绝望,但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探索和追求。

他在最绝望的时刻,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希望,这种勇气和坚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电影还通过派的回忆和对话,探讨了人类对宗教和信仰的追求。

派同时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他认为宗教是不同人类文化对生命的解释和理解。

这种多元的宗教观念给我们带来了对生命的开放和尊重,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而这些信仰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解读。

总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派的奇幻漂流经历、象征意义以及对生命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探索人性的旅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探索人性的旅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探索人性的旅程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我们跟随着主人公派在一次海难中漂流在太平洋上的旅程。

这个奇幻的漂流探索着人性的深层次,引发我们对自我、信仰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一、陷入困境:对人性的实验早期的电影画面展现了派在船只触礁后的生存挣扎,死亡与生存在这个岔路口交织。

他的毅力、勇气和自救的能力体现了人类的求生本能。

然而,这也是导演李安对人性的实验,试图探究人们在绝境中真实的自我。

这个过程中,派遇到了方丈、瑞查德以及各种野生动物,这些人物和事物不仅仅是在展现派的心理变化,更是在反衬出他探索人性的旅程。

二、信仰的意义:探索人性的驱动力在漂流的过程中,派的信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坚信自己会得到神的保佑,通过祈祷带给他一线生机。

信仰不仅在危难时刻让他获得了希望,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他力量。

当派逐渐失去信仰时,他变得绝望而颓废。

这一转变点明了信仰在探索人性中的重要性,它是人们在困境中找寻希望和存活的动力。

派最终选择相信的一种信仰,为他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同时也为他的旅程注入了力量。

三、动物的象征:通向人性的洞察电影中出现的各种野生动物,除了给派带来了威胁和艰辛,更寓意深远。

老虎理查、长颈鹿以及猎豹等动物在电影中成为了派对于自己内心斗争和欲望的象征。

派虽然在与动物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他也承认自己和动物一样,内心深处也有着野兽的一面。

这些动物既是派的敌人,也是他自己。

通过对动物的描绘,电影探讨了人性中的两面性和欲望的抉择。

四、与自然的和谐:重构人性的关系在派漂流的旅程中,自然界是他最亲密的伙伴。

他和海洋、鱼群的亲密接触中表现出了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的无私和敬畏之心使他得到了自然界的宽容和庇护。

电影中的奇幻镜头和色彩灵动的画面展现了派与自然的连接,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这种关系的建立也让派从个体的旅程逐渐转变为整个人类的象征,探索着人性和生命的意义。

结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派的奇幻漂流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意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探索生命的意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探索生命的意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探索生命的意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小说中,我们跟随着主人公派(Pi)的冒险旅程,随着他漂流在太平洋上的小型救生艇中。

这个故事探索了生命的意义,以及在困境中人类本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派的冒险经历和内心的探索,来探讨生命的真谛。

派是一个年轻的印度男孩,他的家庭拥有一家动物园。

然而,当动物园陷入困难时,派和他的家人被迫乘船移民至加拿大。

途中,船只遭遇了一场灾难,只有派幸存下来,并与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同乘一艘小艇。

派在艰苦的环境中、与野兽为伍,展示了人类面对极限状况下的求生本能。

在漂流的过程中,派不仅要与饥饿和寒冷抗争,还要与理查德·帕克展开一系列复杂的相处之道。

虽然派在初始阶段对理查德·帕克感到敌对,但渐渐地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们共同面对食物严重短缺的困境,派利用自己的决心和聪明才智来保护自己,并寻找食物供养两个生命。

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派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

他在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和财产后,抱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派不仅展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还亲身体验了孤独和绝望的极限。

他开始质疑人类的存在和信仰,并试图从动物的角度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通过与一只野兽一起度过漂流的日子,派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复杂性。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中同时存在着人性中的善良和残暴。

在绝望的境地中,派不得不杀死了一些海洋生物来满足自己和理查德·帕克的需求。

他发现自己被迫犯下了一些以前无法想象的罪行,这让他深入思考人类本性中的邪恶面。

尽管派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痛苦,但他从中汲取了力量和智慧。

他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希望和幸福,无论境况如何。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境,派始终不放弃,并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的坚持和勇气让他不仅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也在心灵上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总结来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探讨生命意义的深刻作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幻觉与真相的海上探险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幻觉与真相的海上探险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幻觉与真相的海上探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李安导演的电影,根据尤汀·马提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年派在海难中幸存下来后,与一只孟加拉虎一同漂流在广阔的海洋上,经历了一系列奇幻而又惊险的冒险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我们看到了一个小男孩派的成长故事。

他生长在一个动物园里,父母经营着这个园区。

他从小就对动物们充满了好奇心,与之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然而,随着动物园的经营不善,派的父母决定将他们一家搬到加拿大。

这段搬迁的过程中,派经历了一次海难,他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

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共同漂流在茫茫的海洋上,这也是整个电影的核心情节。

电影中的幻觉与真相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派的漂流过程中,他经历了一系列奇幻的景象,包括与孟加拉虎理性对话、与一只巨大的鲸鱼共舞等等。

这些奇幻的景象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让观众不禁陷入了一个幻境之中。

然而,导演李安在电影中通过一些细节的揭示,暗示了这些幻觉背后的真相。

比如,在电影的结尾,派告诉了一个更加现实而残酷的故事,他与另外三个幸存者一起在漂流途中饥饿、恐惧、绝望的状况下互相残杀,最后只有派一个人活了下来。

这个真相使观众对整个故事的解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通过幻觉与真相的对比,电影探讨了人类对于现实的认知。

派在漂流中的幻觉可以被理解为他对现实的一种逃避。

面对饥饿、孤独和死亡的威胁,他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以此来抵御现实的残酷。

这也是人类在面对困境时常常会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然而,电影通过派告诉的真相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如何逃避,现实终究是无法改变的。

只有勇敢面对现实,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脱。

除了幻觉与真相的主题,电影还涉及了一些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比如,在电影中,派与孟加拉虎的关系可以被视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象征。

派与孟加拉虎之间的互动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尽管派一度害怕孟加拉虎,但最后他们却成为了互相依赖的伙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心灵启迪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心灵启迪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心灵启迪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李安执导的作品,改编自尤狄·普特卡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以其美丽的画面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广受好评。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启发,对生命和信仰有了新的思考。

影片讲述了一个少年派的故事,他在一次海难中幸存下来,与一只孟加拉虎一同漂流在太平洋上。

这段漂流的经历不仅是生存的挑战,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少年派在漂流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困难和危险,但他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他与孟加拉虎的相处也让他明白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和共生关系。

电影中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美不胜收。

李安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摄影技巧,将太平洋的壮丽和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与孟加拉虎的对峙和互动场景,令人瞠目结舌。

这些画面不仅令观众陶醉其中,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影片中的哲学思考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少年派在漂流的过程中,面临着饥饿、孤独和绝望,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通过与孟加拉虎的相处,学会了与动物和谐相处,找到了生存的意义。

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让人深思。

电影中的宗教元素也是观众津津乐道的一部分。

少年派在漂流的过程中,同时信仰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这种多元宗教的融合给他带来了力量和勇气。

电影通过宗教的视角,探讨了信仰的力量和宗教之间的共通性。

这种对宗教的思考,让观众对信仰和宗教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

它通过美丽的画面、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宗教的探讨,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启迪。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信仰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应该像少年派一样,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乐观的态度,珍视生命的每一刻。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与他人共处。

总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其美丽的画面和深刻的哲学思考,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启迪。

它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信仰的力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应是个人的心理历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应是个人的心理历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应是个人的心理历程看到很多人,在对比老虎等几个动物,对应了船上的哪个人.还有更甚者,解读为沉船是为了骗保.现实世界里也许会有,甚至更惨烈,而且阴谋论从来不缺乏市场,但这个电影,宗旨显然不在此.在我看来,这个电影,更应该是描述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心理的历程.这个人是谁?最接近的应该是导演,李安自己.开始的环节,派小时候,不知道老虎的危险,要单独面对老虎,被父亲阻止.更像是在说,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不懂外面世界的危险,却又不相信父亲(或者经验丰富的其他人)的教导.尽管被老虎吃活物吓坏了,但内心深处他还是不会相信,他还是想尝试.然后是上船,与初恋的分手,更像是在讲,人生里,有多少次,要舍弃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美的东西,就在眼前,仅仅是因为生活所迫.这是电影里派第一次撕心裂肺的感觉,却毫无一丝力量改变这个结果.上船之后遇到暴风雨,沉船,逃命.家人,派唯一可以依靠的人,都死掉了,他只能一个人面对恐惧,也有欲望-到达岸边获生的希望,很近,又很远.很近是搜救队沉船附近找人,派只要返回沉船地点,就有很大机会获救,但派和船一次一次的努力都作废了.对照到人生中,多少次看似机会就在眼前,甚至稍微伸长一下胳膊,就够到了,可实际上,怎么努力,都得不到.派现在到了一个阶段,如果说小时候,尽管生活困顿,但还有家里人帮助,那么现在,派只能一个人面对这无边的恐惧,而没有一点点帮助.一个人身陷无边的大海,就像在社会中,到了一个陌生的行业,陌生的城市,一个人奋斗,看不到一点希望的灯光,周围全是黑漆漆的海和天,还夹杂着暴风大雨闪电,基本上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而在船上的这一段,与几个动物的相处,更觉得是代表了几种人性,豺狗的贪婪,老虎没出现前的跋扈,猩猩的幸运和善良,斑马的无助,任人宰割,在现实社会里,比比皆是,每天我们都跟这类人或者这类行为打交道.最后老虎出现,代表恐惧,现在派才明白真实的恐惧到底有多恐怖,本来已经身陷绝境,却又雪上加冰雹.这里能解读出很多东西来,实际上,电影很多地方都可以做多个解读,甚至是方向根本相反的解读.这也是电影好看的关键所在,个人观点.比如说老虎和恐惧,实际上在这样一个几乎0存活的环境下,最常见的方法,干脆结束欲望,不要生还,直接结束生命,也就没了痛苦和恐惧.现实里大部分人都这么做,因为太辛苦,付出太多,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混着生活,总之是躲开恐惧,逃避开.另外,恐惧又激发求生的欲望,老虎帮助派保持强烈的求生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代表恐惧的老虎救了派.其中有一段,老虎掉到水里,派开始不让老虎上船,想把它淹死,但后来还是吧老虎救上来了.也许这里有人性的慈悲,同病相怜的心情--只有两个活物,不忍心看着老虎死;也许是派意识到老虎代表的恐惧并不那么可怕,毕竟相处了一段时间,同时派也可能隐约的意识到,恐惧对他实现欲望的正面作用.帮老虎找食物,喂老虎鱼吃,更像是在说,在现实世界里,需要面对那么多恐惧,但为了心里的理想和欲望,逐渐学会了与恐惧相处的方法.另外一小段,大部分蓝天白云碧蓝海水之后,又一场狂风暴雨,派的呼喊和挣扎,内心深处看不到一点点希望的悲凉,几乎吧派弄疯,幸运的是,派还是坚持下来了,向着理想和希望.最后一小段,飞鱼跃过船,把派和老虎打的抬不起头来,派的身上甚至有了伤口,但最后发现,正是这些看似让他受伤的鱼,让老虎和派填饱了肚子.可以联想到谣言,强大的对手,这些看似来势汹汹,甚至对自己有伤害的东西,最终救了自己.小岛的片段,我的理解是,个人在社会一段时间的拼搏以后,总会获得一些东西,于是选择出现了,一个可能是很安逸,但有限的空间;另一个是狂风巨浪,但是自己的最终理想.选哪个?牙齿提醒了派,在莲花中.我不太确定牙齿和莲花的准确含义,我的看法是,死人的牙齿,让派意识到停滞不前的后果--跟死亡无异,莲花应该是代表着一个人最初的梦想,最美好的东西.而晚上的变化,让派进一步看清了白天华丽背后的腐朽.这些触动了派,重新出发,尽管路上那么大的风险.当然是一个几乎不能的任务,最后派就要失败了,但很幸运,派获救了.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做成功,有多难,按照常规逻辑是必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派做到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或者是欲望,求生的欲望.接下来一个问题,是需要跟别人解说这个过程.就如我们常见的,某某成功人士,讲述自己的辛苦成长史.派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修饰的.人们只希望听到他们喜欢的,所以,哪个是真实的,重要吗?况且,又怎样能确定,哪一个是真实的,哪一个是假的?派恐怕也在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个故事吧. 9视网整理。

《2024年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空间隐喻》范文

《2024年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空间隐喻》范文

《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空间隐喻》篇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冒险电影,基于扬·马特尔的小说改编而成。

除了情节扣人心弦之外,该片也以复杂丰富的空间隐喻展示了人生与心灵旅行的深层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该片中空间隐喻的体现与作用。

一、空间的多元隐喻电影中,少年派与孟加拉虎在漂流过程中的生存体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空间的关系。

海面上的漂流,既是一种物理空间的漂流,也隐喻了少年派的心灵漂流。

其中,海洋空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隐喻元素。

海洋作为巨大的未知空间,既是生命的摇篮,也是恐惧与未知的象征。

电影通过描绘不同海洋场景,展示了空间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少年派内心世界的影响。

平静的海面代表着稳定与安全,而汹涌的海浪则隐喻着生活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同时,在空间构图上,通过远景、近景的切换,以及光影的变换,进一步增强了空间的情感表达和视觉冲击力。

二、空间与人物心理的映射电影中,少年派与孟加拉虎的关系变化是空间隐喻的重要体现。

起初,少年派与虎的关系是紧张和敌对的,但随着漂流的进行,他们逐渐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成长与变化。

通过不同的漂流场景和空间转换,电影展示了少年派从恐惧、迷茫到接受、成长的心理过程。

这些空间的变化,如夜晚的星空、白天的海面、暴风雨的来临等,都成为了人物心理变化的映照。

这些空间元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也深化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

三、空间与社会文化的隐喻电影中的印度文化背景也为空间隐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印度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宗教信仰的国家,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元素为电影的空间表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少年派的宗教信仰、家庭背景以及成长经历都与印度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

电影中展示的印度寺庙、街道、家庭等场景,不仅代表了印度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宗教信仰,也隐喻了少年派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惑。

点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

点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

点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点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一、《少》中的叙述视角具体呈视(一)暗隐叙述者“其实,任何叙事终归暗隐叙述者操作,不过有时暗隐叙述者尽可能不在叙事本文中显示其在场(所谓‘好像自我讲述’的透明性效果),而让作为人物出场的叙述者发言。

”③影片5分7秒至5分27秒童年派学游泳的段落由4个镜头组成:1.游泳池里的童年派拼命往水面上挣扎;2.仰拍胸膛宽厚的叔叔蹲下来伸出一只手;3.叔叔抱着童年派边走边教他游泳的诀窍,然后把他抛进水里;4.从水底仰拍童年派跌落水中的背影。

而从视角来看,这组镜头中只有第2个镜头是“我”从泳池里看见池边景象的主观性镜头,其余三个均是暗隐叙述者所看到的景象。

除了影像,人是不可能从别人的视点看见自己的,所以其余的有“派”出场的镜头属于“暗隐叙述者”在操控。

(二)叙述自我视角:中年派影片中,“中年派”以过来人的“叙述自我”的身份出现回忆岁月、讲述往事,此类镜头在影片中大多为三分钟以内时长,切换频率快。

其中有两种表达方式:1.声画同步:画面为中年派与作家对坐谈论“PI”这一名字的由来、谈论派复杂的宗教信仰等等,这些镜头偏向于表达解释、说明、评论、思考等内在理性思维内容;2.声画分离:画面为童年派或少年派,叙述声音为中年派,即画面与话音不同时态。

此类镜头与经验自我视角叙事圆滑拼接、揉合,推进叙事节奏。

(三)经验自我视角:童年派、少年派影片中,“童年派”与“少年派”身处漂流故事之内,以“经验自我”身份经历令人惊奇的事件。

经验自我视角呈现的段落相对较长,如少年派遇见各种神与喝圣水(时长4分30秒左右)、少年派饲虎、父亲给动物喂安眠药(时长12分左右)等,这些关键情节交待少年派的求生技能、精神信仰、爱情经历等种种人生体验,以经验自我视角直接展现给观众,外在感性场面视觉冲击力强,真实可信。

特别是整个海上漂流历程由66分钟的镜头组成,持续使用“经验自我”视角一气呵成,快速推动剧情发展,保证了少年派奇幻漂流的完整性,使其海上历险历历在目,惊险绚丽。

《2024年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空间隐喻》范文

《2024年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空间隐喻》范文

《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空间隐喻》篇一一、引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一部作品,它通过描绘一个奇幻的海上漂流旅程,引发了观众对于生存、信仰以及人生哲学等诸多层面的深思。

电影不仅通过演员精湛的演技和情节曲折的叙事技巧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和荣誉,同时也凭借其深邃的空间隐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该电影中的空间隐喻,解析其内涵与意义。

二、电影概述与空间背景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主人公少年派在一次海难后独自漂泊于大海之上为背景,展开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在这次旅程中,少年派与一只孟加拉虎共度难关,彼此依赖,最终共同生存下来。

电影中的空间背景主要是广阔无垠的大海,这一空间环境在电影中不仅具有实体性,同时也成为隐喻和象征的载体。

三、空间隐喻的分析(一)海洋的隐喻1. 生命的考验:在电影中,大海成为了一个严酷的生存挑战。

它象征着未知、危险和孤独。

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经历,隐喻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2. 心灵的洗礼:随着漂流日子的延续,少年派与孟加拉虎之间的关系逐渐升华。

这一过程体现了人们在逆境中成长、磨练心灵的过程。

大海这一空间环境也成为了心灵的洗礼之地。

(二)船舱与梦境的隐喻1. 船舱:在电影的初期,船舱作为一个封闭的空间,象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既定的生活模式。

然而,当海难发生时,这一封闭的空间被打破,人们被迫面对未知和危险。

这一变化也隐喻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突变和挑战。

2. 梦境:在漂流的过程中,少年派的梦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空间环境。

这些梦境既是他内心的反映,也是他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思考。

梦境中的各种景象和情节都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如象征着人生哲学、信仰和道德观念等。

四、结论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空间隐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如何通过独特的空间环境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真谛。

海洋、船舱和梦境等空间环境在电影中都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它们不仅为电影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思考和启示的空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哲学解读:一部人与人类信仰的奇遇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哲学解读:一部人与人类信仰的奇遇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哲学解读:一部人与人类信仰的奇遇记看完电影的第一时间,我突然想起了精神分析中那个著名的心理测验:有一个年轻人去旅行,他带了五个动物,分别是:狮子、猴子、马、牛、羊。

在他途经沙漠时,不幸被沙尘暴吹走了所有的粮食,此时他急需要杀死动物来获取食物,那他杀动物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在这一测试中狮子代表了爱情,猴子代表孩子,马代表事业,牛代表父母,羊代表配偶。

李安的这部电影的主题当然不只是寓意深刻的精神分析,也不仅仅是通过那美轮美奂的3D 效果而显示出的人与自然的神奇交响乐。

所以,如果Pi的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没出现,这部电影只能称之为精致,却格局不大,充其量是海洋版《荒岛求生》,人虎版《泰坦尼克号》,印度版的《鲁滨孙漂流记》,而在Pi讲述完第二个版本的故事后,电影情节急转直下,人物故事豁然明朗,草蛇灰线全部浮出水面,好比观众品了甘醇的酒,潜伏的酒劲此刻终于上脑,大家直呼后劲十足畅快过瘾。

这部电影的叙述风格和艺术效果在我眼里像极了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直到最后一刻你才从作者精心构造的迷宫里走了出来,真相恍然大悟,你却意犹未尽。

没错,Pi的第一个版本的故事是Pi自己虚构出来的,而第二个版本才是真实发生的一切,而正是这两个版本的冲突与一致,使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充满了复杂深刻的哲学解读。

这里面出现的哲学元素有:理性,欲望,宗教,克尔凯郭尔宗教的人,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科学,人的本质……————————————以下会有剧透————————————————如果,从第一个版本的故事层面解读这部电影,这又是李安讲的一个关于孤独的情感故事。

大多数人都感觉李安的故事细致缠绵,缓缓而来,但却容易忽视他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极为相似的背景:孤独。

《断背山》里两个粗鲁又细腻的牛仔在贫苦质朴的断背山牧场里放牧,远离人类文明,日子孤苦无聊,现实社会的历史经济背景早已湮没在断背山的暮色与山峦中,一切于是就那么自然的发生,两人相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性的荒诞与奇迹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性的荒诞与奇迹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性的荒诞与奇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想象力的作品。

它以一个少年派的经历为线索,探讨了人性的荒诞与奇迹。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它所传达的深层意义所震撼,思考了许多关于人性和生存的问题。

影片以一个印度少年派的故事展开,他在一次海难中幸存下来,但却与一只孟加拉虎共同漂流在太平洋上。

这个情节本身就充满了荒诞感,但导演李安却将这个故事讲得如此真实和有力。

派在漂流的过程中经历了饥饿、孤独、恐惧和绝望,但他从中学会了如何与野兽共存,如何面对生死,并最终获得了生存的奇迹。

人性的荒诞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派在漂流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希望和勇气。

他不仅与野兽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还与天空、海洋和大自然建立了一种灵性的联系。

这种荒诞的情节让我不禁思考,人类的存在和生存是否也是一种荒诞?在电影中,派与虎的关系也是人性荒诞的一种象征。

虎作为一种野兽,代表了人性中的原始本能和冲动。

而派则代表了人性中的理性和善良。

他们之间的斗争和合作,让我思考人性中的善恶之间的辩证关系。

虽然虎是野兽,但它也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派通过与虎的相处,发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奇迹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派在漂流中经历了许多几乎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奇迹让他重新获得了生存的希望。

奇迹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力量,它超越了人类的理性和科学。

在电影的结尾,派给出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一个是残酷的现实,一个是美好的幻想。

这让我思考奇迹是否真实存在,或者它只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幻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在故事层面上引人深思,它还通过精美的画面和音乐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导演李安将小说中的奇幻元素巧妙地融入了电影中,用绚丽的色彩和动人的音乐营造出了一个令人陶醉的世界。

这些细节让我对电影的制作团队和演员们的专业素养和艺术才华赞叹不已。

总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奇迹的探索,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生存的思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隐喻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隐喻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隐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隐喻的分析为:1、第一个故事是善良的编造,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

厨子是鬣狗,斑马是佛教徒,猩猩是母亲,老虎是派的黑暗欲望部分,而少年派是派的善良光明部分。

2、厨子干掉了佛教徒,被母亲打,并且最后干掉了母亲,以至于诱发派的内心黑暗邪恶出现,老虎出现,咬死了鬣狗,象征着派干掉了厨子。

3、人死光后,象征光明的少年派被迫进入浮岛,被代表黑暗的老虎给放逐了,老虎控制着整艘船,也就是少年派的躯壳,善良几次努力都没有办法接近船,也没办法在船上得到地盘。

这是黑暗邪恶面放逐善良的时期。

4、很快船上所有动物尸体不见了,被老虎吃了,这里隐喻派吃光了尸体。

5、当黑暗一面吃光了食物后,被欲望催逼着跳下了船,之后上不了船。

这代表着人性恶的一面常常会因欲望催逼而做出不理性的举动,最后摧毁自身。

而善良派趁机控制了船,本来想彻底干掉黑暗,但最后还是救了老虎。

这里面有两层意义,善良之所有善良,是因为无法对黑暗作恶。

另一方面善良存在的意义是黑暗也存在,这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6、代表着善良的派终于找到了驯服、训练老虎的方法,说明善良的人性正在影响邪恶黑暗的人性,善良的派上了船,并且划定了地盘,在吃光尸体后,正反不同的人性终于回到了身体里,并且正义善良的一面占据了上风。

7、善良占据上风后,就是胜利吗,人性如果这么肤浅就好了。

他们进入了那个食人岛,白天的美丽和安宁,使得善良派有了定居于此的打算。

但代表黑暗的老虎却一到晚上就回到船上。

白天安宁,晚上变质的小岛,其实就是人心的宁静和归宿,这种想法带给人停留的预约,却真的如食人岛一样,晚上会吃掉人。

一个人如果只有善良和安宁,那就是永远停留,一步也无法往前,最后被这个现实的世界给吃掉。

所以食人岛是善良和黑暗的再一次力量转换,善良想要停驻,而黑暗带给了善良前进的动力。

8、上海滩之后,老虎头也不回的进入了丛林,代表了黑暗是要藏入森林的,就像是森林里的莲花一样,而只需要把善良留给世界就可以。

《2024年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空间隐喻》范文

《2024年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空间隐喻》范文

《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空间隐喻》篇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

该电影除了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角色刻画吸引了观众外,还在空间表达上采用了隐喻的方式,从而传达出丰富的内在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思考。

本文旨在通过试析这部作品中的空间隐喻,探索其丰富的内涵。

一、海面:无边无际与生命的矛盾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海面的存在首先带给了观众一个空间的概念:它代表着无限的宽广与无尽的探索。

当主人公少年派踏上这艘救生艇,开始他的海上漂流之旅时,海面成为了他的主要生存空间。

而这个空间在电影中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存在,更是一个充满隐喻的象征。

海面的无边无际与生命的矛盾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在面对无尽的海洋时,少年派在精神上产生了孤独、恐惧、无助等复杂情绪。

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空间上的孤立也使得他开始深入反思自己的人生、信仰以及生命的意义。

这便是电影中通过海面这一空间所隐喻出的深层内涵。

二、救生艇:自我与世界的冲突救生艇作为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载体,也承载了丰富的空间隐喻。

它象征着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和自我认知。

在救生艇上,少年派经历了与猛虎的共存,这种共存既是一种生存的挑战,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救生艇的空间虽然有限,但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少年派却体验到了与猛虎的和谐共处。

这种共处的过程既是他对自我认知的深化,也是他对世界理解的拓展。

这一过程反映出个体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以及超越自我。

此外,救生艇的稳定性与海洋的不确定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个体在现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和挑战。

三、奇幻岛屿:心灵的归宿与超越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少年派发现了一个奇幻的岛屿。

这个岛屿作为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空间隐喻,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超越。

这个奇幻岛屿的存在为少年派提供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让他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和满足。

同时,这个岛屿也是少年派心灵成长和觉醒的标志。

在岛上,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和谐,这让他对生命、信仰和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神分析解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神分析解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神分析解读作者:李东晓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02期[摘要] 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来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可以看作人类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力量相互冲突平衡的动态过程的形象化。

在本我与自我的冲突中,当理性不足以驾驭本能以至人性邪恶占据主导地位时,人类将面临巨大的灾难。

在危机的境遇中,人类心灵中需要超我、需要宗教来引导或者压制本能,只有在宗教的引领下,保持人格结构的动态平衡,人性才是健康的,人类才有可能在唯一的小舟——地球上同舟共济闯过难关。

[关键词] 少年派自我本我超我精神分析作为著名导演李安的又一部力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着丰富的主题意蕴。

如果把该电影放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学说的框架内进行解读,其主题就会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把握。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为“本我”,它是人的本能和原始的内驱力,它不具备理性秩序的特征,具有强大的活力,目的是实现原始的生命冲动,按照快乐原则行动。

人格结构的第二层次为“自我”,它代表理性,属于意识的层面,是本我和社会现实之间冲突的联络者、调解者,并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其活动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为“超我”,它代表着良心,拥护追求完美的冲动,按照至善的原则行动。

本我、自我、超我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其中“本我”的原始本能冲动是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自我总是试图调和这对相互冲突的力量。

可以说,影片可以看作是派人格心理成熟的形象化过程。

一、父亲——少年派自我意识形成的驱动者人格结构的“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受现实影响而逐渐适应现实的部分,它能够根据现实情况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父亲是派自我意识形成的驱动者,幼年的派一直生存在别人的歧视中,他的自我主体意识也没有觉醒,当他能够在讲台上借助于“π”的特征自我介绍从而在周围树立起自己的形象的时候,派的自我主体意识才开始形成,而这也正是在父亲的理性和科学的启蒙下的结果。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分析心理学视角解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分析心理学视角解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分析心理学‎视角解析——Pi到底是谁‎——现实与信仰的‎共生兽性、人性到神性的‎升华——————————“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西格夫里•萨松“我总是感到,生活就象萌发‎于地下根茎的‎植株。

生活的真正生‎命是不可见的‎,它深藏于地下‎根茎中,而显露出地面‎的可见一斑部‎分只能生存一‎个夏季。

我们所见到的‎是将会消逝的‎花簇,而根茎长驻。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人若不制服自‎己的心,就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

”——《圣经》(箴言 25:28)“对最强烈冲突‎的克服,使我们获得一‎种稳定超然的‎安全与宁静感‎。

要获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与宁静,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强烈冲突‎的大暴发。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昨天下午看了‎3D《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很多人一样‎,在片名、海报还有3D‎效果的宣传背‎景下,意识中将这部‎电影归类到了‎奇幻冒险一类‎中。

我对3D视觉‎大片的效果一‎直没有太大的‎感受性,因为近视再加‎3D眼镜,让我每次看的‎很是受累。

但就个人整体‎感觉而言,电影效果还是‎非常炫目的——的确很奇幻。

虽然电影剧情‎没有非常大的‎波动,但在摄影和特‎技的承合烘托‎下,还是让我感觉‎非常震撼。

剧情交代,若看过此片,这里可以直接‎跳到下个分割‎线。

故事开始于蒙‎特利尔,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的传奇‎故事并前去拜‎访,在与Pi的互‎动回忆中开始‎了剧情的步入‎。

Pi是成长在‎印度的一名少‎年,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在少年‎时期建立了3‎种不同的宗教‎信仰。

Pi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这使得他从小‎就很了解动物‎的习性。

在Pi17岁‎那年,他的父亲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并在那里卖‎掉动物园里的‎动物,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分析心理学视角解析——Pi到底是谁——现实与信仰的共生兽性、人性到神性的升华——————————“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西格夫里•萨松“我总是感到,生活就象萌发于地下根茎的植株。

生活的真正生命是不可见的,它深藏于地下根茎中,而显露出地面的可见一斑部分只能生存一个夏季。

我们所见到的是将会消逝的花簇,而根茎长驻。

”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人若不制服自己的心,就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

”——《圣经》(箴言 25:28)“对最强烈冲突的克服,使我们获得一种稳定超然的安全与宁静感。

要获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与宁静,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强烈冲突的大暴发。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昨天下午看了3D《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很多人一样,在片名、海报还有3D效果的宣传背景下,意识中将这部电影归类到了奇幻冒险一类中。

我对3D视觉大片的效果一直没有太大的感受性,因为近视再加3D眼镜,让我每次看的很是受累。

但就个人整体感觉而言,电影效果还是非常炫目的——的确很奇幻。

虽然电影剧情没有非常大的波动,但在摄影和特技的承合烘托下,还是让我感觉非常震撼。

剧情交代,若看过此片,这里可以直接跳到下个分割线。

故事开始于蒙特利尔,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的传奇故事并前去拜访,在与Pi的互动回忆中开始了剧情的步入。

Pi是成长在印度的一名少年,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在少年时期建立了3种不同的宗教信仰。

Pi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这使得他从小就很了解动物的习性。

在Pi17岁那年,他的父亲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并在那里卖掉动物园里的动物,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一家人还有他们的动物登上了去往加拿大的轮船。

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和拥有佛教信仰的东方水手。

不幸的是,他们的轮船在暴风雨中沉没,除了Pi,所有的人都遇难了。

随后便开始了Pi的“奇幻漂流”。

Pi和救生艇被船上掉落的斑马砸进海里,他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

于是,他开始了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与他同时处在救生艇中的,除了那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外,还有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由于海关官员的失误,这只孟加拉虎注册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绅士的名字:理查德•帕克。

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活吃了斑马,咬死了猩猩,老虎理查德•帕克又杀死了鬣狗。

接着,17岁的少年Pi海上生存的故事便开始了,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凶猛的老虎理查德-帕克的故事。

自知暂时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

7个月中,他参照救生艇中的求生手册,以及艇中的补给,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

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

在Pi 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

但奇迹的是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

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竟是个食人岛。

Pi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而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步入到茫茫的丛林中消失了。

在Pi获救后,轮船所属的日本企业来向他调查沉船事故的经过。

Pi向他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但是他们却无法相信。

他们希望Pi讲一个没有奇幻小岛,没有动物的,“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展到这里,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与动物的纠结求生历险记。

但剧中当Pi为了应付日本企业调查而杜撰出第二故事之后,电影过往中的那一个个带有意像呈现的镜头便被赋予了意义。

另一个看起来血淋淋且残酷无情的故事也被Pi讲述的了出来(虽然电影中没有在去描写)。

用来应付检查的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他说其实救生艇上没有动物,只有那个法国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还有Pi和他的母亲。

水手断腿感染,眼看没救,厨子便杀了水手并吃了他。

Pi的母亲怒斥并打了厨子。

厨子非常的生气,将母亲杀死。

Pi非常的恐惧,最终在忍无可忍下杀掉了并吃了厨子。

最终他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伴随着两个日本人惊恐的表情讲完了,也许我们理所当然的会以为他们会选择这个第二个故事。

但是当那位找寻灵感的作家打开当时事件的档案时,写在后面的却是“最后他和这只动物共同相伴走到了最后”这样一句话,显然他们采用了第一个不那么残酷而残忍的故事。

接着Pi又问来访的那位作家,这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个?作家说,有老虎的那个(第一个)。

Pi回答:所以你跟随上帝。

故事到这里,相信很多观众已经开始自己意识到了,Pi讲述的第二故事中的四个人与第一个故事中的四个动物是一一对应的。

导演还让拜访Pi的作家再次发问强调以一一对应: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而Pi自己是老虎。

我之前已经谈到,当第二个故事讲述之后,整部电影之前所有的意象和伏笔便开始解析呈现出来。

似乎在暗示我们,第二个故事才是真正发生的:1、大船遇到风暴,当Pi跳上救生船之后,在中国船员用汉语大喊“斑马!斑马!”后,斑马掉进了救生船。

此处暗示中国船员的角色对应。

2、当Pi的母亲想换素的菜品时,厨子表现的极为恶劣戏谑,刚好符合鬣狗穷凶极恶的品性。

3、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后才找到救生船并在Pi的帮助下上船,并且只有猩猩是在Pi的帮助下上船。

4、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后,老虎才突然出现反扑了鬣狗。

这与第二个故事中Pi的母亲被厨子杀了之后Pi终于忍无可忍杀了厨子的出场顺序一致。

——————————电影在成年Pi对自己成长和特殊的冒险经历的回忆中展开。

出现了大量的古神话的故事,同时也借很多的意象象征埋下了大量的伏笔。

还记得之前俩个故事的角色对应之后,Pi所对应的角色就是那只老虎。

那么影片中漂流的Pi又会是谁呢?电影中的Pi为何有3个宗教的信仰?我们知道,这在现实的宗教信仰中是绝不被允许的。

当求生的本能让我们放下一切的时候,信仰在哪里?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当生存被发展和欲望所替代时,信仰又是什么?所以整部电影传递给我一个反思:信仰到底是一种心理现象还是一种宗教内容,我们追求信仰的过程,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是局限在某种信仰的形式中(如:宗教式素食主义)因为信仰而信仰,还是我们自身内在心性的整合,那种超脱的安然与宁静。

当我们真正把信仰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让我们看清生命的本质时,我们是谁?我不敢妄下定论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单从我的视角出发,正如我标题所言——现实与“信仰”的共生兽性、人性到神性的升华。

Pi ——到底是谁?电影中Pi是信仰多种宗教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他认为这些宗教是可以兼容的,他认为自己这样就接近了神,了解了神。

但Pi的父亲不是这么认为的,他希望Pi拥有自己理性的思维,甚至与老爸信的冲突都没关系,只要是出于理性的。

电影中的父亲是现实与理性的象征,对Pi来说,是父性权威的象征。

影片的开篇很多部分体现出了现实对宗教信仰形式所传达的评判和讽刺(父亲的信仰观:信仰就像房子,可以有很多房间,同时信不同的宗教就等于什么教都没信。

别被这些事物和光景蒙骗了,孩子们,社会很复杂;船上厨子对于信奉宗教素食主义的Pi和母亲的调侃,指着肠和肉汁说:它以前是吃素的,它以前也是吃素的,随后引起了父亲的不满并险与其大打出手;中国船员过来安慰Pi 全家时的说词:我是信佛的,但是这个肉汁我也吃。

因为在船上,肉汁不算肉,只是调味品;当漂流中的Pi饿极之时,与猛虎相争摒弃信仰杀鱼而食)当Pi在危难之时,神并没有对他伸出援救之手(可能伸了,毕竟他没挂掉),于是Pi对神产生质疑,并开始相信父亲所说的话。

就此理解的话,影片中的现实与信仰不是冲突的吗?那为什么最终Pi还是选择了信仰,这个信仰到底是什么?还记得之前俩个故事的角色对应之后,Pi所对应的角色就是那只老虎。

那么影片中的Pi又会是谁呢?这个讲故事的Pi又是谁呢?现在看来,这个Pi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是这“奇幻漂流”的产物,是电影中一切故事的产物(无论是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是电影想要传递给我的答案—— Pi是一个从兽性和人性中挣脱出来,最终回归到神性的自性化的结果(自性化: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特别术语,也是其核心性的概念。

荣格在一次回答提问时曾这样说:“自性化是一种神性的生活,正如曼荼罗心理学清楚地表现的那样。

自性化并不与世隔绝,而是聚世界于己身。

”上帝便是自性的原型之一)所以最终的Pi是一个真正经过内在自我整合的人,一个具有神性的人。

这种神性便是在他漂流中克服最强烈冲突之后带来的升华,同时这种特质也是我们人类本身所具有的一部分,我们只不过身处在电影中的某个阶段,而Pi却经历了生命的洗礼,得到了人性的升华。

无论是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甚至是这部电影的原著。

这些故事仅仅只是一个过程,不管用血淋淋的现实去定义还是用和谐的奇幻漂流去定义,都是局限的,都只是我们所能看到的。

因为最终讲述些故事的,是那个活下来并成长起来的Pi。

在分析心理学意象中,老虎是万兽之王,凶猛残暴,攻击是他的本能。

电影中老虎代表了Pi人格中兽性的一面,也是他本我驱动的冲突一面,是为了生存而存在的一面(电影中老虎被披上的绅士的名字:理查德•帕克,象征着人类自我中被压抑和掩盖的原始兽性一面;而在西方语境里,这个名字也常与漂流、食人、自相残杀等暗喻联系在一起);而那个小Pi以及漂流者Pi便是讲述者Pi中的人性(自我)部分(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电影中用他来代表人性,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投射——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这个自我是成长发展的,后面我们将会讲到);讲述这俩个故事的成年Pi便是达到自我整合后神性(自性化)的Pi。

是我们人性成长超越后最终无限靠近的结果。

所以整个漂流的过程,就是Pi克服最强烈心理冲突并最终整合自我达到自性化的一个过程。

最终Pi选择的信仰是他不断追寻和靠近圆满的一个过程。

电影中出现三次毗湿奴,三次出现莲花。

在印度教里,梵天(Brahma,创造者),毗湿奴(Vishnu,维护者)和湿婆(Mahesh,毁灭者)三位一体。

传说中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莲花里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

这里的三位一体非常重要,这代表他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就像我们主题说的那样,现实与信仰是共生的,兽性到人性最终到神性是升华的结果,这三者是一体的,是共生在我们心中的。

我想电影中毗湿奴便是Pi人格层面中自我的部分。

也正是在毗湿奴指引下Pi 找到了基督(自性的原型),找到信仰并开始追寻。

传说中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就像Pi离开那个小岛时,回头张望,画面是一个女人躺在空灵的海面上。

而莲花则被赋予了生命的象征(毗湿奴在莲花中孕育梵天并创造了世界)电影中Pi喜欢的女孩子(阿南蒂)在舞蹈中的手势也是莲花,并且这莲花象征着开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