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概论

合集下载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概论】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统觉答:统觉是莱布尼兹于17世纪首先使用的术语,是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

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而且使它为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赫尔巴特认为,统觉就是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统觉团”。

在统觉论的基础上,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提出了许多至今还在学校教育中有影响的教学原理。

例如,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收有关新观念中的作用,这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学生头脑中原有图式在同化新的学习任务中的作用的观点是一致的。

又如,根据统觉论,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这与当前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在教知识之前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知识的观点如出一辙。

冯特对其加以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有赖于统觉,并将思维、情感、意志等过程归入统觉,认为统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创造性地综合,把许多基本的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2.学校心理学答: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以指导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学习与情绪障碍作适当的分析与处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教育系统中有身心缺陷或学习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

根本任务是为中小学生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心理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其主要职责是:①心理预防,即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尤其是心理发展敏感期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心理卫生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②心理评估,即施行各种心理诊断测验,分析学生在智力、情绪、人格、学习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症状,提出排除障碍的措施。

③心理咨询,即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和障碍。

④行为矫正,即对学生语言、认知、人格、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帮助学习困难、情绪挫折、行为越轨、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获得正常发展。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连⽣《学与教的⼼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学与教的⼼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第⼀章⼀、填空1、最初运⽤⾓⾊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份及其⾏为的⼼理学家是⽶德。

2、⼼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D、纪律维护者,E、家长代理⼈等3、⽪格马利翁效应⼜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B、激励与想像 .等。

5、⼼理学家对教师⼼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 ,B、课中,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分析。

7、⼼理学研究提出的缩⼩新⼿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C、外部⽀持.。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

9、师范⽣从新⼿到专家⽔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平A、新⼿⽔平,B、⾼级新⼿⽔平,C、胜任⽔平,D、熟练⽔平,E、专家⽔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12 情境认知理论⼆、选择题1、.教师的⼼理品质主要包括:A.、⼼理过程与个性⼼理特征;B征;D、认知能⼒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法枯燥⽆味反映学⽣希望教师充当⾓⾊。

A.、家;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4、据西⽅⼼理学的研究,在西⽅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平、知识⽔平与学⽣的学习结果⽆重⼤相关。

对这⼀发现最合理解释是:A.、测量⽅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和智⼒达到⼀定⽔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的决定作⽤;D、研究取样少,不⾜以说明问题。

5、下⾯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他对学⽣⽆微不⾄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能及时帮助学⽣;C.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复习题答案完整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复习题答案完整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复习题答案完整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第一章一、填空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二、选择题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C)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 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

(B)A.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教语文的张老师下班回家时,学生看见他闯红灯,学生对老师很有看法。

这意味着老师充当了(A)角色。

A、模范公民B、家长代理 C、纪律维护者 D、知识传授者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解释下列术语1.知识答: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2.陈述性知识答: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答: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

4.默会知识答:默会知识是波兰尼划分的一种知识类型,指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

5.命题答:命题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命题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构成的。

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他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

6.命题网络答: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

7.神经网络理论答:神经网络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的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知识在人脑中以神经网络形式储存,神经网络由可在不同水平上被激活的结点组成,结点与结点之间有联结,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

8.双编码理论答:双编码理论是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陈述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方式表征,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

9.知识分类学习论答:知识分类学习论是一种解释不同类型知识学习过程和规律的理论。

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和知识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10.上位学习答:上位学习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

11.下位学习答:下位学习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

12.并列结合学习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但在横向上存在吻合或对应关系时所进行的学习。

13.同化论答:同化论是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一部分概论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1.1学习目标1.列举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著作;2.陈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所做的重要贡献;3.对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做出适当评价;4.比较教学实验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的联系与区别;5.根据本章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对提供的若干研究实例做出适当的分类。

1.2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创建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中国古代的观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分为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

(1)孔子:学习心理方面提出了“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学习阶段的思想。

在德育心理方面,“把品质的形成也看成一个过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阶段。

(2)孟子:主张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荀子:《劝学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

(4)《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教学原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

(5)朱熹: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时习旧闻,而每有所得”等。

2.西方的观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前,人的心理被称为灵魂或精神。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灵魂论》是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依据。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区分为适合其相应“自然等级”的三种不同水平。

如下表所示:(2)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

(3)夸美纽斯: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4)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1.1 复习笔记一、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孔子教育的成功,与他在实践中注意总结与运用哲学心理学思想分不开;《学记》也提出了许多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都体现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①在人类历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区分为适合其相应“自然等级”的三种不同水平。

即“有营养的灵魂”,“容易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为顺应这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即体育、智育、和德育。

他的《灵魂论》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依据。

②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据此,他又提出了一系列至今仍是教学实践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③在教育史上,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1806年)和《心理学教科书》(1816年)等著作;认为观念是活动的,提出意识阈和统觉团的概念;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a.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b.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c.系统——做出概括和结论;d.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2.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经历了如下发展过程:(1)19世纪下半叶,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心理学脱离哲学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产生了实验教育学派,即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ok《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ok《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感谢观看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育
笔记
第版
笔记
第章
内容
认知
笔记
教材
心理学 目标
知识
教育
学习
教学
复习
性质
习题
问题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皮连生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第4版)的考生,也 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 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 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 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 皮连生著《教育心理学》(第4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 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教育心理学》这一经典教材 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 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主要对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 育心理学》(修订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本书的 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师讲授教育心理学的讲义和上课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 参考书,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基本遵循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教材的章目编排, 共分17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主要根据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并参考其他教 育心理学教材整理了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结合该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对课后思考题进 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圣才出品】

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一、解释下列术语1.认知发展答:认知发展为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

具体地说,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2.图式答:图式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指行为和思维组织而成的有机整体。

3.平衡化答:平衡化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而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用其来解释儿童认知的发展。

4.运算答:运算是皮亚杰从逻辑学中借用的一个术语,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5.初级心理机能答:初级心理机能指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主要由生物特点所决定,人和动物都具有这种功能。

6.高级心理机能答: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的思维的有意识关注,对其行为的有效掌控,处理抽象的观念以及运用逻辑关系和概括的能力。

7.内化答:内化是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外部操作的内部重构,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实是内化了的社会关系。

8.最近发展区答:维果茨基把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在他人的帮助指导下能完成的任务范围叫做最近发展区。

9.支架答:支架指由更有能力的个体提供的、旨在帮助儿童成功完成最近发展区任务的支持机制。

10.学习准备答:学习准备又称“准备状态”或“准备性”,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11.布鲁纳的认知表征方式答: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儿童表征世界的方式分为动作式表征、图象式表征和符号式表征三种。

动作式表征是用合适的动作反应来表示对世界的理解,图象式表征是用知觉和表象来表示对世界的理解,符号式表征是用语言符号来表示对世界的理解。

这三种表征方式并没有相对应的特定年龄段,任何知识领域都可以用这三种方式表征,而且从动作式到图象式再到符号式暗含了一种最佳的教学顺序。

二、填空1.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1)、(2)、(3)、(4)四个阶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概论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1.1学习目标1.列举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著作;2.陈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所做的重要贡献;3.对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做出适当评价;4.比较教学实验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的联系与区别;5.根据本章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对提供的若干研究实例做出适当的分类。

1.2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创建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中国古代的观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分为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

(1)孔子:学习心理方面提出了“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学习阶段的思想。

在德育心理方面,“把品质的形成也看成一个过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阶段。

(2)孟子:主张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荀子:《劝学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

(4)《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教学原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

(5)朱熹: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时习旧闻,而每有所得”等。

2.西方的观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前,人的心理被称为灵魂或精神。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灵魂论》是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依据。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区分为适合其相应“自然等级”的三种不同水平。

如下表所示:低营养的灵魂植物体育高容易感觉的灵魂动物智育理性的灵魂人类德育(2)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第17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17.1学习目标1.根据图17-1和图17-2,比较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过程的异同点;2.对提供的熟悉的教学内容,能陈述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对目标中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教学策略提出建议;3.根据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编写适当的测验题;4.用本章习得的原理对一些公开课的设计思想进行适当评价。

17.2复习笔记一、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1.教学(1)概念分析“教学”包含两个方面,即“学”与“教”。

先有“学”,然后才有“教”。

(2)过程分析从系统论来看,教学是一个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弗斯特用图l7-1所示的教学过程流程图显示了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图17-1完整教学过程的流程图17-1有9个方框和一个菱形,表示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经历9个环节和一次评估的决策过程。

①确定教学目标;②分析任务;③确定学生的原有水平;④设计课堂教学策略;⑤教学。

狭义上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与反馈的过程,其一般模式为呈现教材——学生反应——强化与校正性反馈。

这一步是第4步的实施或执行;⑥评价;⑦找出成绩不良的原因;⑧提出补救教学措施;⑨修改课程。

(3)“教学”的两重含义狭义上,“教学”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师生双向互动;广义上,“教学”不仅包含狭义的教学,还包括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课前教学准备,如制定教学目标,开发教材、教具等,和准备课后的测量、评价与诊断以及补救教学措施等。

2.教学设计(1)“系统化教学设计”(迪克、凯瑞)用系统观看待教学设计,认为“教学过程本身可以视为一个系统。

系统的目的是引发和促进教学。

这一系统中的成分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以及学习环境”。

(2)教学设计定义(迪克、凯瑞)用系统方法描述教学,分析、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型:迪克和凯里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图17-2迪克和凯里的系统教学设计过程模型(1)确定教学目标其含义同图17-1中第一步。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第10章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10.1学习目标1.运用本章介绍的迁移实验与测量模型,设计一个实验,说明迁移是否存在以及迁移的数量;2.陈述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迁移理论的实验依据及其对迁移实质解释的观点;3.比较当代三种迁移理论关于迁移本质的观点,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10.2复习笔记一、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定义和测量1.迁移的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迁移的类别(1)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的学习的影响。

不论是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

(2)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3.迁移的测量必须区分经过练习而产生的作业变化与由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产生的作业变化。

后一种变化才是要测量的迁移。

迁移实验设计和测量主要有四个步骤:(1)建立等组(或班),一般设实验组和控制组;(2)进行教学处理;(3)测量与比较两组学习结果;(4)得出结论,说明迁移是否产生及其迁移量。

(二)迁移的分类1.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加涅依据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结果,分为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1)定义侧向迁移指已习得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不需要产生新概念或新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纵向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

(2)区别侧向迁移是概念或原理的简单运用,一般不涉及解决新问题;纵向迁移是概念和原理的纵向应用,一般需要解决新问题并得出新规则,得出的新规则被称为高级规则。

2.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布鲁纳依据迁移范围大小,分为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指概念或态度的迁移,其迁移范围大;特殊迁移指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其迁移范围小。

3.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如表10-1所示)代表人物势能所罗门、帕金斯。

表10—1低路迁移高路迁移比较低路迁移高路迁移定义高度练习过的技能自动迁移有意识地运用抽象知识到新的情境关键事件充分练习;练习或学习情境的变化;超额学习,技能达到自动化精心思考可以普遍应用的抽象原理、主要观点和步骤例子开不同类型的轿车如应用SQ3R读书法进行阅读4.近迁移与远迁移代表人物是珀金斯、所罗门,他们依据迁移前后情境的相似性,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第13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一、名词解释1.哲学取向教学论答: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一般以哲学、伦理学、价值论和认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为什么教”(教学目的)、“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么教”(教学方法)等问题,研究方法以哲学思辨为主,力图建构一套关于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理论体系。

这种哲学研究取向的“教的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和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是一种“目的-手段”范式的教学理论研究。

②以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为主,以研究“如何教”为主要内容,力图构建一个关于“如何教”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观、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观和以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观。

③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教学论以哲学和经验取向为主。

尽管哲学教学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哲学取向教学论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哲学取向教学论能对教学实践提供一般指导,能及时反映社会需要,许多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观点反映了教学规律。

2.科学取向教学论答:科学取向教学论是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

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目的)、内容、过程、原则、方法、形式、评价等,注重研究在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课程设计和教材选编、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的方法等。

科学取向教学论的应用价值有:①科学取向教学论概念经过严格定义,由这些概念构成的规则具有可操作性。

科学取向教学论建立在经过实证研究获得的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

从实证研究中得出的学习规律是具体的、有条件限制的。

建立在这些学习规律基础上的教学论也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②科学取向教学论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由于科学取向教学论较具体,易于操作,用该理论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助于教师较快掌握教学技能。

尽管与哲学取向教学论相比,科学取向教学论具有更具体、易于操作和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掌握等优点,但科学取向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局限也是明显的,特别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的研究尚无重大突破。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第十二章一、填空5、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包括两方面的一致性是:(1)学生在针对同一目标设计的若干测验上反应的一致性,(2)在不同时间测量的一致性。

6、在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中,检测“知识水平”的学习行为标准(或作业标准)是测验情境与原先的学习情境相同。

7、在布卢姆得认知目标分类中,检测知识(记忆水平)与能力(理解与应用水平)的操作标准(或行为标准)是测验情境与原先的学习情境的变化。

8、加涅要求课程设计达到的标准是 90%的学生能达到90%的目标的掌握,不同于布卢姆的掌握标准。

所含要求掌握 85%标准项目9、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掌握概念的行为标准是根据概念的定义给事物分类、掌握规则的行为标准是应用规则做事,用行为演示规则,掌握高级规则的行为标准是应用简单规则生成一种新的成品。

10、掌握动作技能的行为标准是将学生执行的动作技能与标准动作加以比较。

11、态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通过行为记录来测量和评价两种方式测量。

12、影响学习成绩的三个内部目标是:(1)智商水平,(2)学习动机。

(3)原有知识,其中(1)(2)决定学习快慢;(3)决定学习成败。

第十三章一、填空1.成就动机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家默里的研究。

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需要和避免失败需要。

2.韦纳概括了人们将成败原因归因的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是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

3.控制点理论认为,内控的人格特征是相信努力等内部力量控制自己;外控的人格特征是相信外部力量控制自己。

4.奥苏伯尔提出推动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6.动机的两种功能是:唤醒功能和指向功能。

7.对学习动机最常见的分类是将其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前者容易产生成绩目标定向的学习,后者容易产生掌握目标定向的学习。

8.柯维顿根据学生对学业成败的不同倾向将焦虑影响分为判断阶段,学习和解题阶段,回答问题阶段,阶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4.1学习目标1.用实例解释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2.举例说明本章介绍的几种陈述性知识表征理论的优缺点;3.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四种认知过程在课堂学习与教学中的体现;4.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规律,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提出建议或分析评价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案例。

4.2复习笔记一、知识的性质(一)知识的定义与类型1.知识的定义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2.知识的类型(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①陈述性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a.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b.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c.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②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a.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学习的是陈述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b.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规则由陈述性形式转化为程序性形式;c.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的执行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2)哲学的显性知识(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是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学公式、图表)等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就是显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中有些是个体不能意识到和用言语表达的,也就是默会知识。

(3)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广义的知识”是涵盖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知识概念。

(二)陈述性知识的心理表征1.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1)定义“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是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12 情境认知理论二、选择题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

A.、家长代理人;B、知识传授者;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 记和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育
学习
第版
笔记
知识
内容
问题
笔记
教材
心理学 笔记
性质
教育
复习
技能
习题
心理学
第章
设计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 习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 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 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 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 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皮 连生著《教育心理学》(第3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教育心理学》这一经典教材为 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 知识精华。2.补充典型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教育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 理了典型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本书的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师讲授教育心理学的讲义和上课笔记, 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参考书,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基本遵循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1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主要 根据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并参考其他教育心理学教材整理了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强化习题 详解,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

第二章二、填空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为三大领域:(1) 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领域。

4、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知识学习、(2)动作技能学习、(3)智慧技能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将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2)机械学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

三、选择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2)、(4)。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4)的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3、小明在2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1)。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文单词“book”。

按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1)。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6、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2)。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7、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4)。

(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8、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1.《学记》2.明了,联想3.注意,期待4.欧洲,实验5.美,桑代克6.19037.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8.学习者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9.学习,教学10.教师的教,教师教11.单向道,死胡同,双向道12.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3.《灵魂论14.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人类的灵魂15.德育,智育,体育16.统合,应用17.比奈,西蒙18.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三、选择1.⑴2.⑵3.⑶4.⑷5.⑵6.⑴7.⑷8.⑵9.⑶五、判断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错误;8.正确六、问答2.为顺应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

首先,人有植物的灵魂,对人体进行肉体营养和繁殖,它通过体育锻炼后,肉体不断完善起来:其次,人有动物的灵魂,人有感觉、愿望、知识,因智育而达到真理的大门;最后,人有理性的灵魂,它通过德育达到完善的境界。

3.赫尔巴特及其学派在其提出的教学过程模型中,根据其统觉理论,特别强调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收有关新观念中的作用,主张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

4.实验教育学派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5.桑代克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

6.二者都研究学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规律,但学习心理学还研究动物的学习,其成果可以用于动物训练、犯人改造、职业培训等,教育心理学除了研究学习之外,还关心学生的发展与个别差异,教师的教学以及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内容。

7.二者都围绕学校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进行研究,目前二者已很难区分开。

9.教科书的内容来自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但在组织教科书内容时,不同作者可有不同偏好。

第二章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

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

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

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

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

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

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二、填空1.行为的2.内在能力和倾向的3.认知、情感、动作技能4.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5.轴突,树突,突触6.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7.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8.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9.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10.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延伸技能,自我知识,动机形成三、选择Ⅱ.⑵,⑷。

本题考查学习的概念。

⑴是人具有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⑶是动物本能;⑵是人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条件反射;⑷也是后天环境中经观察而形成的。

2.⑷。

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3. ⑶。

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4.⑵。

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5.⑵。

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6.⑴。

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而且也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系,现在只是学习“书”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学习。

7.⑵。

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

8.⑵。

小学生能正确判断句子,说明他们头脑中形成了句子的结构,将“我”,“爱”,“梅花”三个相关联的言语联系起来,故属于心理模型。

9.⑷。

10.⑵。

排版需要一定操作,但这种操作是在头脑中完成的,而使用电脑所涉及的肌肉运动(动作技能)是早已学会的技能。

四、研究与设计1.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循的分类框架。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冯忠良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学习相当于加涅的态度学习。

两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

乔纳森的分类主要只涉及认知领域。

然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

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

冯忠良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于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

两者都涉及知识的简单与综合运用。

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当于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策略。

3.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于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

对四个分类系统的分析评论略。

4.略。

此题可作为学习这两节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方法。

五、判断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5.正确;6.错误六、问答1.学习现象十分复杂,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因而对学习的看法也不一样。

此外,研究者本人所持有的哲学观点(如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也影响对学习的看法。

2.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这里双生子C的行为变化应归因于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是学习使然。

4.长颈鹿的能力变化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不属于学习。

第三章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配对联想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

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

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

学习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自由回忆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

图式:这里指巴特利特的术语,是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观念,对个体的记忆和提取新信息会产生重要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指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趋平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无规则的知觉痕迹在保持期间向一个更熟悉的标准的原有记忆痕迹还原,遗忘了许多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