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国土观念
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
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第一种讲课内容)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
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
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
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
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
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极有可能出论述,每条要自己扩展)
1.要有坚定的国家决心
2.有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3.在拥有的海域上进行有效管理
4.对权益纠纷有灵活的外交手段
5.最根本的是拥有制海型的海上力量
增强海洋国土观念:(注意简答题)
1.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
是一国的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的海域的总称。
2要树立海洋资源观念
3要树立海洋经济观念
4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海洋权益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安全利益和科学利益
5要树立海洋防卫观念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注意简答题)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具有综合性威胁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四)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威胁我国安全
(五)台湾问题,国家统一面临着现实而严峻的形势
国防历史的启示(同样极可能出论述,列出条目后要举例说明)
1.经济强大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海洋国土论(材料)
化工学院应用化学11-1 陈明星1101111103捍卫领海主权利用海洋资源摘要:目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动荡频繁。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而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又是重中之重,因为海洋资源的争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周边形势海洋国土.争议主权资源利用一、中国海洋国土观念1、海洋国土概况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
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2、海洋国土观念海洋国土,一个我们近年来从陌生逐渐熟悉的词语,中国海洋领土虽然广阔,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 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
这些管辖海域是中华民族长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础, 也是我国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库。
二,中国现在的海洋形势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但中国海洋面积有多少,却并非人人清楚。
答案是:中国海洋面积为299.7万平方公里,约为中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如今,现实是我国用7%的世界耕地面积养活了约占世界22%的人口,因此,海洋将随着科技的进步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能源、食物和其他可持续发展必备资源的重要来源的新领域,同时也是包围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中国所毗邻的“四海”,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于1996年7月6日正是加入该《公约》。
海洋国土教学设计
海洋国土教学设计海洋国土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国土意识,提高他们对于海洋国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海洋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设计,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海洋国土的概念,熟悉我国的海洋国土状况,掌握一些基础的海洋保护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喜爱与关心,树立保护海洋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海洋国土的概念及特征。
2. 我国的海洋国土概况。
3. 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4. 海洋国土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一些令人惊叹的海洋景观,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与好奇心。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教师介绍海洋国土的概念及特征,以及海洋国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海洋国土的主题(如海洋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并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
每个小组根据研究结果,撰写一份短文或制作一份海报,表达他们的发现和建议。
4. 分享与讨论:组织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深化对海洋保护的思考,引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些成功的海洋国土保护案例,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为海洋保护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的研究成果: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和研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 学生的互动与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在小组分享和讨论环节的积极性、合作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估对于海洋国土和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既可以通过听讲的方式了解海洋国土的概念和我国的海洋国土状况,同时也能通过小组合作、调查和研究,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海洋与环境保护的关心和责任感。
地理说课稿我国的海洋国土
学习与探究——我国的海洋国土课标解读:1、在中国地理的疆域部分,课标的要求是“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这一标准在“疆域”一节中基本都得到了落实,所以本节“我国的海洋国土”是对这一课标中“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的强化与细化。
2、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节以问题探究为主的课,便是既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结论呈现给学生,从而获得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通过了解我们的海洋国土,提升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既有辽阔的陆地国土,又有广袤的海洋国土,教材首先介绍我国海洋的面积,接着引出随着世界人口激增、陆地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移向海洋。
海洋以其富饶的资源、广袤的空间,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很自然的介绍了中国的“蓝色财富”——海洋资源。
正是海洋资源背后的经济利益唤醒沿海各国的海洋意识。
与我国陆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
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所以教材设计活动,我国在南海设立海南省地级三沙市,探讨说出三沙市的设立对我国海洋管理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意义,旨在培养学生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陆地领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读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对于海洋国土,仅限于平时从生活中得到的有限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没有形成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及其开发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和数据,认识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增强海洋意识,强化海洋国土观念
增强海洋意识,强化海洋国土观念江西省兴国县平川中学地理组谢金亮一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就是这个国家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的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
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12海里范围的海域为该国领海,领海的主权地位与领土同等并且“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专属经济区是主权地位稍低于领海的国家管辖海域,它指的是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200海里但不包括领海的海域。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其中领海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
领海示意图2010年9月7日,在钓鱼岛海域久场岛西北偏北约12公里海域,我国一艘拖网渔船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最后日方逮捕中国渔船船长和船上所有渔民。
事后,经我国政府多次严正交涉,9月13日,日本方面才释放船上14名渔民,但仍扣留了该船的船长。
中日两国对钓鱼列岛主权存在争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而捍卫我国的主权是每个中国人义无旁怠的责任,针对钓鱼岛这一问题,本文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它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
钓鱼岛等岛屿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北大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1000至2000米的海沟,该海沟成为中国和琉球群岛之间的天然分界线。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4.3平方公里)、黄尾屿(1.08平方公里)、赤尾屿(0.154平方公里)、南小岛(0.463平方公里)、北小岛(0.302平方公里)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
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形成的诱因、过程及影响
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形成的诱因、过程及影响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海、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大国。
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
在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向海洋进军,积淀了丰厚的海洋文化,逐渐形成了以“大一统”“重农轻商”“重陆轻海”“和柔四夷”等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海疆观念。
鸦片战争以降,西方殖民势力东侵,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由原来的封建社会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急促转型的影响,特别是西方强势主导的海洋秩序的强烈冲击,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开始缓慢地形成,并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嬗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往一些学者大多从海疆危机与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海疆危机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构建、海权观的萌发与滞后等视阈来对中国传统海疆观念进行解读,而对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则研究较少,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诠释,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思考。
一、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形成的诱因中国传统海疆观念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质。
如果没有 15-16 世纪之交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殖民势力的东侵,中国传统海疆观念依然会按照自身的历史惯性和逻辑运行着,不可能向近代转型。
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萌发于鸦片战争以降,真正形成于 19 世纪 70 年代,发展与延续至清末,形成极其艰难和痛苦。
( 一) 西方殖民势力的东侵,诱发了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从 15-16 世纪之交起,由于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殖民国家纷纷浮海东来,频频叩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海疆危机,中国传统海疆观念受到了严重挑战。
西方殖民者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力向海洋发展,以海洋发展拉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拉动军事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明末清初的统治者原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自己的海疆观念,及时调整海疆政策,却反而逐渐从海洋上退缩,宋元以来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这一时期却停滞不前。
官方虽从事一些海洋贸易活动,但大多是“朝贡贸易”,以政治原则优先,宣扬国威,缺乏经济利益的互动。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
• 1、《公约》规定: 《公约》涉及海洋法几 乎所有方面的问题, 由1 个序言和17 部分 组成, 共320条, 另有9 个附件。其主要内 容包括: 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 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 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 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 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 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
• 在优先发展海权时, 我们必须坚持二个原 则。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二是支持渐进原则。中国应通过自身的发展, 增强自身的实力和辐射力, 在增强我国军 事力量的同时, 必须坚持渐进策略, 避免 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慌, 同时防止自身被拖 入与有关国家的军备竞赛。 • 我们在把中国建设为海洋强国时, 要树立 有高度战略意识的海洋观: 不仅要有开发 意识, 还要有保护意识, 坚持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三、韬光养晦, 理性处理
• 1、 以国家利益为准则, 审时度势, 分步骤 实现海洋国土完整。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 基本动因和根本出发点。一国对外行为的目的, 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 目前,对我国有限部分的海洋国土的主权实行 “搁置”,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搁置” 并不是分割主权, 前提条件是主权属我。“搁置 争议, 共同开发”, 是目前中国处理与海上周 边国家的争议最现实的方式, 也是我国在处理这 些问题中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途径。
• 在南中国海, 直接卷入争端的共有6 国7 方,即 中国、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 南和印度尼西亚。 • 他们企图利用国际“先占”原则, 通过实际控制 来取得这些岛屿的主权。他们为了达到长期占领 的目的, 采取了各种策略和手段。用“一个声音” 对付中国, 把南沙问题国际化, 加强各国的海 军力量, 加强同美、日、印、澳等国的合作来抗 衡中国等。这种不待协商、单方面划界、强行占 领、强行开发的行径, 实际上是对中国国家主权 和海洋权益的严重侵犯。南海的争端已成为当今 亚太地区的敏感点之一。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策略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策略如果说中国的海洋事业正渐入佳境,那么中国的大洋开发则是初露锋芒,就像一艘刚冲出港湾的航船正全速前行。
短短20 多年,中国大洋事业的发展令人欣喜。
深海资源勘探硕果累累。
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大洋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
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出路,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和开发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运用高科技进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为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经济的增长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目前中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仅为3.4%,这不仅低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14%至17%的水平,而且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
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及有效利用无论在思想认识上、技术装备上、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科学管理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与科学管理已成为我国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选择。
1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初始条件1.1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海洋资源开发的整体开发战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并习惯的认为海洋资源是自然力量形成的,因此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实际上执行的是资源无偿或低价使用的政策。
近年来,我国虽然通过改革不断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海洋资源资产观念在社会上得到了强化,但适应现代海洋开发趋势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的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和体系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经济效益整体低下。
而且,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采取的是传统体制下分散在行业部门的计划性开发与管理,是传统的陆地式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式的延伸。
【免费下载】军事理论与训练教程
教师总结范文精选教学总结教研总结学年总结研修总结本资料由10级历史学基地班友情提供,禁作一切商用。
(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和剥削者阶级是人类战争的真正根源。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略(4)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略 2.战争方法论: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
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四)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 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3.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
4. 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是人民军队的特殊标志。
5. 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6. 人民军队自觉的革命纪律:略(五)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从性质上说,它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
1.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2.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略3. 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它斗争形式相结合:坚持以军事斗争为中心,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斗争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的海洋问题和海洋意识
中国的海洋问题和海洋意识[原创]中国的海洋问题和海洋意识[原创]南江渔夫中国不愧为一个世界大国。
中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国土,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陆地大国;中国还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100多年前的历史上,还曾有过被割占的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库页岛沿海等)等四大海域共近4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它又可称得上是一个海洋大国。
(二)然而,中国作为真正意义的海洋大国,严格地说,长久以来却是处于一种“有海无疆,有海无防,有海无军,有海无权”的不可思议的落后状态。
咋听起来,似乎觉得太过无视历史和现实了。
那麽,还是让我们大家来看看历史和现实的真相吧!除了渤海(我国的内海)以外,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相关临海的邻国今天这个说这块海面和岛礁是他们的,明天另一个又说那一块属于我的……请问,哪里才是我国得到公认的、合法、安全、稳定和真正的海疆界线?还是除了渤海以外,黄海,东海,南海等领海的有效控制和防卫,只及近岸和近海,稍远一点就鞭长莫及,防不胜防,任由他人随意游弋。
请问,哪里还有真正意义的海防?说到海军,只是到了晚清时期李鸿章办起了“北洋水师”,中国历史上才算有了真正意义的海上军事力量。
然而,我国的海军建设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力量弱小,技术落后,就连周边几个中小邻国都敢于肆意侵占和瓜分我国的岛礁,并挑战我国的海洋主权,而我们却不能进行有力的抵御和抗争,显得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
请问,这麽一拨儿海上力量也堪称为一个诺大中国的海军?我国的海洋资源任人掠夺开采,海洋岛礁任人瓜分,海域任由他人舰艇甚至航母横冲直闯,渔民常常在自己的领海被他国打死、打伤和扣留。
请问,哪里还有什麽海权可言?这一切,确实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家形象以及国际地位等是极不相称的。
(三)那麽,这一切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核心问题和根本原因就是:①自古以来,国家和民族从上到下和大众化的“海洋意识”淡薄和落后;②政治上专制和腐败;③军事上软弱和无能;④存在着严重的把棘手和困难问题延后和推留给“足够强大又极具智慧的后代”去解决的苟安思想和不负责任态度;⑤还有,就是列强的侵略和相邻临海国家的无理挑战;等。
论海洋国土安全
论海洋国土安全背景: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目前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动荡频繁。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1.中国海洋国土观念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
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
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2.中国海洋形势由于我国大量海岸线基点未最后确定,导致领海基线尚未确定, 所以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内海和领海的面积,因之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不好确定。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韩黄海划界问题黄海海域面临着同朝鲜和韩国的划界问题。
在这一带海域, 中朝、中韩之间的海洋距离均小于400 海里, 因此各方都不能单方依照《公约》划定“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
而是要依照《公约》的其它规定划界。
在这片海域的底部有一条明显的由北向南的海底谷线。
这条谷线是中国大陆架与朝鲜半岛( 包括朝鲜和韩国) 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外部天然接壤线,依照“沿海国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并不限于二百海里。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世界海洋中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而海洋国土,则是一个我们近年来从陌生逐渐熟悉的词语。
由古至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海上大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因海促成了阿姆斯特丹的繁荣;西班牙也曾凭借其无敌舰队攫取了无数财富;大不列颠的坚船利炮也为其打开了世界所有的门户;到如今,悬挂着星条旗的舰队随时都会出现在全球任何一处与“美国利益”有关的地方。
中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最大可管辖以下6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据此规定,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岸线总长3200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000公里。
在这片海域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就有65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8%。
有常驻居民的岛屿460多个,人口近4000万。
其中台湾、海南岛及港澳地区就有3000多万人。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
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
但是,除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外,其他海区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界线还都没有完全划定。
因此,出现了许多争端问题。
我国岛礁被占的情况中,以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形势最为严峻。
以南沙群岛为例,越南占了29个,是占据最多的国家;菲律宾占了8个,是占据最早的国家;马来西亚占了5个,是占据最肥的国家。
此外,还有印尼和文莱分别占了2个和1个。
一些邻国在南海本来应该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域实施海洋资源开发,年产石油数千万吨。
在东海,日本则极力主张以所谓的“中间线”划分界线。
前不久,日本政府首次向钓鱼岛派常驻可搭载直升机巡视船的决定,以及菲律宾国会通过把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入其版图的决议,进一步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我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和复杂。
海洋管理概论(专业论著)
引论“海洋国土”面积:我国管辖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毗邻区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在黄海,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km2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日本与我国有16万km2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有大约120万km2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海岛数量:我国沿海面积在500m2以上的海岛共有6961个,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台湾岛。
海岸线长度:大陆海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1.4万km。
在漫长的人类史上,早期的人类逐水草而居,依水依海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开始了对海洋资源的简单利用。
人类最初的海洋渔猎,航行和晒盐的行为。
经历了艰苦曲折的过程,人类对海洋的利用逐步形成传统的海洋渔业、海上交通运输和海洋盐业。
在我国的夏朝之时,海洋捕捞和海水制盐就有一定的规模。
沿海地区交纳的贡税主要是各种海货和海盐。
由于海洋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特别是随着商业的发达,航海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海上的军事活动也开始了。
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色诺芬(公元前430—355)就认定,控制海洋对决定陆战结局有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控制海洋对繁荣经济有重要作用。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
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整个地中海地区都在罗马帝国的控制之下, 并成为罗马帝国繁忙交通的枢纽。
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200年, 大概相当于我国的汉朝时期。
当罗马帝国衰落之后, 海上势力得到重新分配, 阿拉伯人通过伊斯兰教向西扩展, 占领了包括法国南部的大片土地, 控制了整个地中海, 到今天, 波黑仍有伊斯兰教盛行。
可见海洋在历史上是各个帝国进行扩展,运输贸易的主要渠道。
公元1200年左右, 意大利人处在欧亚交通线的中部,这是欧亚贸易的中心环节, 当时,意大利的航运业发达,意大利的小舟载着商品往来于塞浦路斯、君士坦丁堡等地,把巨额利润装进“载不动太多钱”的小舟运回意大利。
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研究—以福建某大学为例
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研究—以福建某大学为例摘要:近年来,海洋国土安全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国家的重视,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就不能忽视海洋。
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当代大学生是提升海洋强国的主力军。
本文以福建某大学为例,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海洋国土安全意识。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海洋国土意识;大学生;海洋观;建设海洋强国一、引言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领海就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洋领土不仅包括一个国家的内海和领海;它还包括该国管辖下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海洋领土是一个国家管辖的所有海域的形象总称,如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而海洋国土面积约占到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两者都是不可分割的。
二、培养大学生海洋国土意识的必要性(一)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这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和世界发展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1]。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还需要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海洋忧患意识,了解我国海洋国土的地理情况和历史情况,深刻认识到海洋国土安全的重要性。
(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国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领土不仅包括960万平方公里的黄色陆地国土,还包括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
在技术落后的古代,海洋是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随着地理大发现海洋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黄海海战、山东半岛战役等利用航海技术发动的战役出现,使得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这也使得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海洋与国家的安全有直接的联系,现今海洋国土安全被列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者,广大青年学生要做到守卫海洋国土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七章第三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学案(人教版)
第三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读海洋资源与开发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早期开发重要性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早期开发利用海岸和近海的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2.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连线)3.现代海洋空间开发方向:向深海及海底延伸。
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拓展国土空间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获取更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储存危险性资源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的海底利于储存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
既节省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三、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1.何谓海洋国土?提示: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海洋国土开发有何意义?提示:①海洋国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你知道海洋空间资源开发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处理原则吗?提示:问题:随着各国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范围的扩大,相关国家之间产生海洋利益争端的概率也相应增加。
原则: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相关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和平处理。
命题视角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演绎法学习一、海岸带的开发利用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原因特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原因要能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要能适应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要能抵抗海水的腐蚀和海冰的破坏(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的比较对比项交通运输围海填海造地海底储藏形式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废弃物处理场利用空间海洋上、海底、海面浅海海底优点连续性、广阔性—广阔、温度低且变化平稳、远离居民区、缺氧发展趋势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续航强人工岛、海上人工码头、工厂和作业平台海底仓库意义扩大了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扩大了物品的储藏空间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水资源(2)海水化学资源和生物资源(3)海底矿产资源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1.海洋权益的划分济区养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其底土自然资源等主权权力,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自由。
树立海洋观念 维护海洋安全
树立海洋观念维护海洋安全作者:彭建军来源:《中文信息》2016年第01期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
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离不开海洋,海洋成为中国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生命线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高度关注海洋安全,要充分认识海洋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强化全体公民树立海洋国土意识,这既是保障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期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国家海洋安全主要表现为国家海洋方向的活动、权利和利益不受到威胁,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利益。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海洋已成为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开发、利用、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重要的发展战略。
新时期,海洋安全在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意义更加重要。
1.海洋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濒海国家,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
中国这种海陆兼备的地缘特征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着来自陆地和海洋两个方向的挑战。
孙中山先生曾明确指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
”广阔的蓝色国土,使中国海洋安全空间大大拓展。
同时,现代海上远程打击能力的延伸,要求海洋方向的安全边界进一步前移,以扩大国家的防御纵深。
2.海洋安全是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海上航运业日益繁荣,海上通道安全已成为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屏障。
中国海上战略通道主要集中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通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域,承担着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锰矿石等重要战略资源以及其他贸易品的重任,既是海上交通的走廊和枢纽,也是进攻的天堑、防守的依托、伏击的支撑、遏制和封锁的咽喉要地,直接关乎国家海洋利益,战略支撑作用显著。
3.海洋安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领土、领海、“海洋国土”的辩析[原创][特约]
领土、领海、“海洋国土”的辩析一、领土的辩析国家的领土是由几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它包括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和水域、陆地和水域的底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即领陆、领水和领空。
国家领土,首先是由其疆界以内的陆地组成,这就是领陆。
它是国家领土组成的基础部分,领水和领空附着于领陆。
由此可见误将“陆地面积”作为领土,忽视了领水和领空,虽是合乎传统称谓,但却是错误的。
“领土”一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名词,只有在必要时才可以使用。
把一个法律名词随处乱用,不仅显得不严肃,而且也会产生许多误解。
因此领土是空间立体形态,而不是平面的概念。
基于这种认识可知“领土”和“面积”这两个词不能并用,也不能混为一谈。
将“疆域”、“领土”和“领陆”混为一谈,相互代用,忽视其间的差别是不妥当的。
把“我国的疆域”明确为“我国的领土”更好些,可以避免概念混淆。
把“我国领土面积”改为“我国陆地面积”,这样既明确,又概念清楚。
领土的空间立体形态,是指沿边界上至高空,下至地层深处,是一种不规则的锥状。
由此可见,“领土的端点”是不存在的。
“国土”一词十分宽泛。
国土,既包括陆地国土,也包括海洋国土。
《中国统计年鉴》引用1984年农业部“农业资源区划”资料,在自然状况中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这一数据显然是“陆地面积”数,然而却冠以“国土面积”显然不合适,当直接称“陆地面积”。
领土是主权意义上的法律名词,而国土更着重海陆,含义也比较宽泛,尤其是“海洋国土”并不都有完全排他性主权(即领土的性质)。
因此说,二者法律性质不同、空间形态不尽相同、表述的意义也有区别。
二、领海的辩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内海(内水的一部分)如同陆地领土一样,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对其拥有完全的排他性主权。
领海也是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1995年5月15日,我国政府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标志着该公约在我国生效。
为此我们的地理教材也应从法律上明确:我国的内海和领海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国土观念
摘要:海洋是我国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支撑。
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在海洋战略环境方面形势严峻。
维护海洋权益是推进国家安全和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与崛起的时代使命。
面对新世纪的海洋形势,我们应当更新思想,提高全民海洋意识,树立现代海洋观念,构建国家海洋战略,这是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前提,进入新世纪,陆上资源面临枯竭,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人们把目光投向海洋。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使争取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成为新的焦点,而正确海洋权益观念的树立有赖于广泛、深入地开展海洋国土观念培养,强化海洋国土观念培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国土、观念、海洋权益
早有人预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向海则兴,背海则衰。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各国发展的瓶颈,而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围绕着海洋权益争夺的冲突日益加剧。
我国的海洋活动有着悠久历史,郑和于1405年—1433年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其船队规模之大,航行里程之长,出访国家之多(二十余国),可谓空前。
但是当前的大多数人的海洋国土意识淡薄,许多人都认为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对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一无所知,加强海洋国土观念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
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有关海洋国土的概念:
要增强海洋国土观念,必须了解有关海洋国土的几个基本概念。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我国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现将有关概念介绍如下:
1:领海基线:用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大比例尺海图所表明的沿岸低潮线。
内海(内水):领海基线向海一侧的所有水域。
领海:从领海基线向海一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
2:毗连区:沿海国在与其领海远离陆一侧毗连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即从领海。
线起不超过24海里的海域。
3: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一侧不超过200海里的海域。
大陆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从领海基线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
4:公海:沿海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全部海域。
5:国际海底区域:各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内海、领海及其它们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均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毗连区享有资源主权权利和环境保护保全权利,并对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可以行使管制权。
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对其自然资源和经济性的勘探、开发、养护、管理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大陆架享有勘探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主权;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有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
的自由,建设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它设施的自由、捕鱼自由、科学研究的自由。
国际海底区域,各国享有申请可供勘探、开发矿区的权利等。
二、加强海洋国土观念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海洋资源争夺日益加剧。
刚刚到来的新世纪里,人们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最主要的是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
调查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如淡水、燃料、土地以及各种矿物等,有的日益短缺,有的面临枯竭。
仅在几十年前人们还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淡水资源,今天已面临严重短缺局面,用水紧张和为争夺水源而爆发的冲突层出不穷。
燃料,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高热值燃料的陆上储备已接近底线。
专家预言,目前的陆上油气,30年内将开采殆尽,加上今后可能发现和陆续探明的新油田,50年后陆上也将无油气可采。
与石油、天然气相仿,陆上的各种矿物资源也同样而临枯竭危机。
以我国为例,最新评估显示,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我国现有矿山生产能力中,铁矿的10%,铜矿的20%,铅锌矿的40%,金矿的70%,将因资源枯竭而闲臵。
同样,环境恶化导致的各种危机也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带来的危机必将促使人们去开发新的空间,寻求新的资源。
根据有关资料估计,地球上石油储量有一半在海底及地壳以下,大部分尚未被发现。
近几年专家们通过在海上开采石油后,估计全球海底石油储量约在2500亿吨以上,大陆架海底可开采储量是陆地储量的3倍,按目前的消耗计算,约够人类使用250年以上。
海上天然气的储量也很大,总储量虽尚未探明,但目前各国每年海上天然气总产量已达350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8%。
在不久以后,世界油气需要量约有一半来自海洋。
同时,海洋中还有陆地上所有的各种矿物资源,而且储量极为丰富。
为了争夺海洋资源,各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我们必须加以重视,早作准备,这样才能在即将来到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臵。
2: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海上冲突不断。
由于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资源,有人称之为“蓝色的聚宝盆”,而且海洋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因此,海洋问题历来就是关系国家兴衰的战略问题,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斗争日益突出,海上冲突不断,海上热点问题明显增加。
世界上有八大海权之争,南沙问题、钓鱼岛问题、西沙问题、英阿马岛(福兰克)之争、俄日北方四岛之争、里海之争、韩日独岛(竹岛)之争、苏尔特湾之战。
其中我国涉及到的就有三个,还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问题等。
这些问题我们许多人甚至大学生都不了解,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形势,认识到加强海洋国土观念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战略指导思想上转变观念,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海洋国土观念的培养。
3:海洋国土观念培养的途径300多万平方公里蔚蓝的海洋国土,与96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国土一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基地和重要依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中国腾飞的新起点。
三、海洋国土观念建立的方法
1、强化海洋国土观
“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国的内海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
因而,可认定是严格定义上的海洋国土。
从广义上讲,“海洋国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海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一国内海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关于“海洋国土”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海洋学家、国家海洋局前任局长罗镜如的论著中,后被人们广泛引用。
这里指的海洋国土,应当是广义的国土。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后,世界大洋水体与底土的法律意义均发生变化,领土和国土概念的内涵和法律意义已经广义化。
用海洋国土来表述国家的新领土——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并把领海也包括在其中,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但由于种种原因,“海洋国土”这一概念还没有得到我国法律的认同。
要把海洋国土面积和陆地领土面积一样写入宪法,要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
在我国与邻国海上划界没有完成前,无法获得确切的海洋国土面积。
最终得到海洋国土面积的准确数字,需要有一个过程。
海洋国土这一法律概念,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专家呼吁,我国目前流行的国土观念亟待更新,国民尽快树立新的海洋国土观。
海岸带、海岛土地及其地下底土资源、内海、领海和海岛上层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水文气候资源、海域中的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水及其化学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底文物及其他遗弃物等都是国家国土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
2:加强海洋宣传教育
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民的海洋观念相对淡薄,对海洋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不深。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未来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海洋观教育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加以贯彻,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开展海洋观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与海洋主权观念。
特别要从青少年抓起,把海洋观的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科书中,对下一代进行灌输,引导国民从小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熟悉海洋、关注海洋。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要承担起引导公众增强海洋意识的社会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开展海洋安全和海洋国防教育,普及海洋历史和地理知识,加强中国海防历史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国民对近代以来因海防弱化而导致国破家亡历史的认识,形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坚强国民意志,以“寸土不失、寸海不让”的决心和意志对待岛屿与海域争议,形成“爱我海防,强我海防”的国防观念。
近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对于发扬和推动我国的海洋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海洋文化建设,完善海洋文化设施。
总之:要实现强国梦,必须走向蓝海洋!这既是历史的结论,更是现实的呼唤。
当前,我国海洋开发和海上国防建设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只要全民族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海洋国土观念,像热爱黄土地一样热爱蓝海洋,像开发黄土地一样开发蓝海洋,像保卫黄土地一样保卫蓝海洋,中华民族将会以全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
(2)《海洋中国[M]》. 倪建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3)《海洋国土论》,徐志斌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4)《论中国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政策》; 刘新华,秦仪;2005年03期(5)《中国海防史研究述评》; 高新生;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