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案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2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区
别 地位、作用、
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 整体居于__________
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
功能不同
被支配 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________
相互联系 联
整体是由_______ 部分 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整体 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部分是_______ 关键部分 的功能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__________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1.系统的含义:是由__________ 相互联系 和__________ 相互作用 的诸要素构成的统 一的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 系。 • 2.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 • (1)整体性:即系统作为一个__________ 具有它的每一个 要素 __________ 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 (2)有序性:即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 一定的顺序和方向 作用的。 简单相加 , • (3)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即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__________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系
密不可分 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 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 2.方法论意义 • (1)应当树立__________ 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 想效果。 部分 • (2)必须重视__________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解析] 华盛顿合作定律从哲学上说是以无序、欠佳的部 分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少于部分功能之和。要破解 华盛顿合作定律,就应该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性和系统内 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选①③,②④不属于辩证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②④
9.(2012年江苏高考)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 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 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11. 【哲理串联】(原创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改革
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依法治国在
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
局。”据此,面对新的形势,我党要作出新的决策与举措,
这体现的哲学上的原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唯物辩证法
联 普遍性 系 客观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并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观 总 特 征发
展
观
实 质
矛
和盾
核 心
观
多样性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普遍性、实质
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6.战国时代,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三匹马,
齐威王的三个等级的马皆强,因此田忌三战三败。后孙膑给田忌 献策,以下马对齐王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结果 田忌2:1获胜。这启示我们:
A.改变事物内部的排列就能发生质变 B.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3课时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育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联系的广泛性、客观性含义;(2)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3)系统的含义与特色2、理解目标(1)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2)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想方式;3、运用目标(1)唯物辩证法是对于世界广泛联系的科学。
(2)运用有关原理,联合生活实例,解析生计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全部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b5E2RGbCAP(3)列举生活实例,依照有关原理,组织学生议论如何才能兼顾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4)运用所学知识,解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育和锻炼综合性思想,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p1EanqFDPw二、能力目标1、经过学习,侧重培育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解析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办理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DXDiTa9E3d2、使学生初步拥有从盘根错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实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看法看问题的能力。
RTCrpUDGiT3、使学生初步拥有坚持和掌握整体和部辩解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在办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差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想方式认识事物和办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5PCzVD7HxA 三、德育目标1、建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坚持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自觉保护人类生计的环境,确信全部以时间、地址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停获得成功的要点。
jLBHrnAILg2、建立整体意识,培育全局看法,正确办理好个人与集体或别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xHAQX74J0X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兼顾考虑,优化组合。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的联系和
的联系。
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1)从事物 固有的联系 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 ,调整 原有的联系 建立 新的联系 。
,
【判断】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 ) √ × ) × )
× )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存在着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冤家对头却相安无事。毒蛇、青蛙、蜈蚣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 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它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了利
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如果蛇吃了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
所杀,而蜈蚣若杀了毒蛇,自己立刻会成为青蛙的盘中餐,而青蛙如果贪 吃蜈蚣,毒蛇便会毫无顾忌地把青蛙吃掉。所以,它们相安无事。
核心解读
1.全面掌握联系的普遍性
(1)从范围上看,包括事物之间、事物内部、整个世界。
(2)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
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三角度理解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连线】
合作探究
知识探究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家,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 蛙。蜈蚣是一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 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以蜈蚣
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依赖 响、 相互制约 和相互作用。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目题(一) 联系的普遍性1.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有哪些表现?其方法论是什么?(1)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某某高考)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辨析: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辨析:事物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但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必然要承认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
[典例应用]据《神经心理学》杂志介绍,德国萨尔不吕肯大学医学院神经心理学科的科克霍夫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
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思维能够决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 德国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正确;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表达了联系具有普遍性,故②正确;③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存在决定思维,故排除。
高三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 必修4
知识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p114 (1)]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p114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114 2.(1)]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p114 2.(2) ]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考点) 知识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114
1.]
2.]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考点)
知识点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 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考点) 知识点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考点) 知识点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 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 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 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考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113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 分。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 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 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 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系统优化方法 (考点) 知识点
⑴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 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 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学习指导(一)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学法指导1.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从而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认识不同事物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使自己在认识事物时分清主次,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运用心灵反思法,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某一项小发明、小创造或者是某一项成功的创意,反思当时的过程以及促成成功的各种因素,体验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以及积极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
由此得出结论:联系虽然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是成功的秘诀之一。
4.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联系,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高认识、运用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自觉性。
二、知识点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在唯物辩证法整个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不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就无法理解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准确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基本命题,必须掌握好以下知识。
(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归纳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明确整体与部分的 1.通过事例分析,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
辩证关系,系统的含 内部联系。
义与特征。
2.分析事例,理解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点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 功能起决定作用。 4.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点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 有的功能,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着眼于整体。
|问题探究| (1)丁谓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他是怎样运用这一思维方 法的? (2)《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对你的生活与学习有何启示?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提示:(1)丁谓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 识事物,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看待事物。丁谓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挖一条人工河;并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挖河用新土、运输 木材石材、废料填入沟内等内部结构有序性,因此,整体的功能 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 能就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否则就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丁谓准 确而机智地运用了这一方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 求最佳目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法,培养和锻炼综合 3.素养提升:培养科学精神,树立全局观念,
性思维。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统筹安排学习与生活。
栏目 导引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12张PPT)
有每个要素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各
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
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
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要素联 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 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 中,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 现实的
(2) 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不要违背联系的真实性,主观臆造 联系。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属性,可 以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方式,建立新的具 体联系。
本课 知识 重点
1 联系的含义 2 联系的特点
世界是 普遍联系的
3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4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3) 如何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直接和间
接;内部和外部;横向和纵向;本质和非 本质;必然和偶然;全局和局部;自在和 人为)。
方法论: ①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 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
多样性、条件性
(1) 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 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
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 样或那样的联系;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议题二 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 1 400 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 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 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 100 倍至 1 000 倍。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面积森林、草地、湿 地等环境被破坏;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城市地域和工 业区的大量发展;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等。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起成倍加快 的作用。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解析] 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 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说明人类能 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 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说明实践可 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错误,人为事物 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多样的,不能说哪个更高级、更复 杂;④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 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选 A 项。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提示:(1)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不是。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系 的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要求:一切以 10 _时__间___、地点和 11 _条___件__为转移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理解:(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二、【重点、难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方法点津】:(1)阅读教材,概括出联系观点的原理内容。
(2)结合联系的三特征,深入领会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搜集具体事例,说明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五、【课文导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世界是不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课时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设计从知识目标来看,本单元是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跳出“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
如果说第二单元是从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那么,本单元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用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壮丽画面。
这一内容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辩证法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
从能力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用唯物辩证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之,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全书的终结和归宿,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准备。
附: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整体设计教材分析在本课中,第一课时分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多样的。
第二课时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方式,是我们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前提和基础。
这两课时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理知识体系明高考趋向
考查
内容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
近五年全国卷高频考点。
材料
设置
多以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新提法、生活中的科学发现、技
术运用、古诗词等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
与生活息息相
关的话题、漫画、图示、领导人讲话等多样化的背景材料
屡有呈现。
题型
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多为体现类设问;主
观题以小切口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化考查。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认识——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
总特
征
联系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不
与任何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
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
运动、变化、发展。
联系是事物内部和
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
的关系,所以,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矛盾是唯物辩
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绝对静
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实质
与核
心
矛盾的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
方法。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
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与形
而上
学的
分歧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
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
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
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事物内部:
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
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
系。
二者都是客观的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
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
样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
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
系和偶然联系、原因和结果的联系等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特征侧重点
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3.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论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辩证法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
澄清错误认识
1.联系是普遍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不能认为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
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但不能认为其具有主观性,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都是客观的。
4.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多变的联系,也有稳定的联系。
不能认为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考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把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部分
区别含义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
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
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
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构成整体的部分单独存在时,只具有其自身的功能,甚至连自身原有的功能也会丧失,如离开人体的手不再具有手的功能,不能活动,不能抓取。
(2)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掌握——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方法
实践方面认识方面
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
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
整体的功能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来认识事物。
要着
眼于事物的整体,
从整体出发,把各
个部分、各个要素
联系起来考察,统
筹考虑,优化组合,
形成关于这一事物
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有序性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
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的各要
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
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结合使整体的功
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
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
部分功能之和
1.并非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不能认为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只有部分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3.着眼于全局有利于获得真理性认识,但不能认为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要获得真理性认识,除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外,还要将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4.办事情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而非局部利益,因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真题回顾】
(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27)“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
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窗”“景”“情”之间的联系是建筑师在事物原有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建设建立的一种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①说法错误;自然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中“征服自然”说法错误;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体现了人的创造性,③符合题意;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
这表明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18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23)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