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下肢静脉相关性疾病知识讲座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下肢静脉相关性疾病知识讲座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浅静脉血栓形成,是指皮下浅表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伴有静脉内血栓形成及管腔闭塞。
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
对于患有静脉曲张的人群,多数都具有形成血栓的三大因素:曲张静脉内血流瘀滞,创伤、吸烟、久立等原因导致静脉内皮损伤,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锻炼、肥胖等原因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所以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静脉曲张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浅静脉血管形成血栓后,可加重局部炎症,炎症反应也可加速血栓蔓延,故在未系统治疗的早期阶段,病情发展快,血栓蔓延至深静脉或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风险也最高。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患肢局部曲张静脉部位红肿、皮温高、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硬性结节,部分情况可合并细菌感染,出现发热等症状。
由于静脉曲张的存在,血栓性静脉炎可反复出现,伴有局部营养障碍性改变,如淤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静脉性溃疡。
急性期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肢体下垂,严禁按摩揉捏患处以避免血栓脱落。
局部采用物理治疗、微波治疗等以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
症状较重、血栓蔓延速度快,应加以药物治疗。
外敷金黄散、马黄酊、冰硝散等中药制剂或类肝素软膏、抗炎药物软膏,内服促进静脉回流、活血化淤药物。
必要时,需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
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根据感染细菌类型对应使用抗生素。
佩戴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曲张。
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四肢、躯干等好发部位的外伤。
此外,静脉穿刺过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及使用强刺激性药物。
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植入物造成的感染。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简介∙受累静脉局部红肿、疼痛、压痛,皮肤温度高,可触及条索状物。
多发生于下肢,常见的原因为静脉曲张。
∙一种良性疾病,但也可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乃至形成肺栓塞。
∙应该在所有怀疑该病时,进行双功能超声检查。
∙若复发性发作并呈游走性,特别是无静脉曲张的病人,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促凝血状态。
∙治疗上应用弹力长袜、制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定义∙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是指中等大小的浅表静脉自限性的血管炎。
常表现为浅表静脉的疼痛、压痛、硬结和/或红斑。
伴随皮肤温度高和红斑常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
最常发生于下肢的隐静脉及其分支。
也出现在上肢、前胸或者颈部静脉,常由于静脉曲张、高凝状态、静脉穿刺插管和给药引起。
一般SVT专指下肢的血栓静脉炎。
流行病学∙SVT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理状态,但是其确切的发病率很难正确评估,部分原因是由于本病为良性和自限性疾病,缺乏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
Tecumseh社区卫生研究显示,SVT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男性从三十几岁的每年0.05/1000增高至八十几岁的每年1.8/1000人,而女性分别为0.31/1000和2.2/1000[1]。
大多数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平均年在60岁以下[1]。
在中国尚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
病因∙病因诊断取决于本病的发生部位。
下肢的SVT,主要病因仍然是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局部损伤常为SVT发生的促发因子。
在特发性、游走性或者复发性SVT或者无静脉曲张时,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其它的病理状态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白塞氏病和伯格氏病)、恶性肿瘤和易栓状态[1],包括:因子V Leiden基因变异、凝血酶原G202010A基因变异、肝素辅因子2缺陷、蛋白S和蛋白C缺陷,抗凝血酶III缺陷、狼疮抗凝物和抗磷脂抗体缺陷、纤溶活性异常、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妊娠、肥胖、长期制动、最近的外科手术、创伤、硬化疗法、静脉血栓栓塞病史、静脉输注低张和高张溶液、使用药物(包括安定、胺碘酮、万古霉素、海洛因)和静脉插管[1]。
血栓性浅静脉炎
部僵直,适得其反。
11.坚持穿
循序减压弹力袜,因腿部肿胀,通常于下
床后站立几分钟就会发生。请于每日早起
下床前即穿上弹力袜。
12.保持弹力袜之清洁,并注意其弹性 功能是否改变。当弹力袜失去弹性之时应 立即更换。
下肢静脉曲张预防措施
1.此病有遗传倾向,有静脉曲张家族史, 一般在30岁左右发病,因此在儿童和青 少年时期应勤于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 防治。 2.肥胖的人应该减肥,肥胖虽不是直接原 因,但过重的分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 部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扩张加重。 3.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 人,最好穿弹力袜套,使浅静脉处于被压 迫状态。 4.妇女经期和孕期等特殊时期要给腿部特 殊的关照,多休息,要经常按摩腿部,帮 助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曲张。
血栓性静脉炎的运动护理要注意以下 三点:
1、在发病期应该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 和长时间坐姿,每次时间不宜超过半个小时, 以免形成下肢水肿,渗出较多,应抬高患肢, 如工作原因必须站立和长时间坐姿的,应半个 小时活动一次或者躺下把双足举高三分钟。
2、恢复期适当运动,运动以散步形式,每次 走路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路程不超过二公里, 禁止热敷,理疗和超过40°水温的泡浴,更不 能进入桑拿蒸房。
简述下肢静脉曲张
定义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 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 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 的病变。本病多见中年男性,或长 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下肢静脉 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 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
临床症状 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 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2.腿部有酸胀感,晚上重,早上轻,皮肤 有色素沉着,颜色发暗 皮肤有脱屑、瘙痒, 足踝有水肿; 3.有腹水、肝脾肿大、 呕血、黑便。双下肢广泛水肿,患肢疼痛, 运动时加剧,有时静止时疼痛,夜间加重; 4.肢体有异样的感觉,肢体发冷,肢体潮 热,患肢变细,变粗皮肤有针刺感.奇痒感。 麻木感.灼热感; 5.表皮温度升高,有 疼痛和压痛感; 6.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 止; 7.坏疽和溃疡产生。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英文名】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缩写】【别名】【ICD号】I80.9【概述】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
文献报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例中,约11%血栓蔓延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且可以迁徙性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
【流行病学】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浅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与浅静脉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等造成的静脉内膜损伤有关;也可因血液淤滞常发生在曲张的浅静脉;部分病例存在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的异常;口服避孕药和妊娠也可能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有关,但尚无确切证据。
此外,某些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胆管癌等,已证明能够释放一些促凝物质,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发病机制】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瘀斑。
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常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
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
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
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
血栓性静脉炎常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反应蔓延至踝部静脉壁和皮肤,可能发生显著皮下出血。
基于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静脉淤积性溃疡附近的静脉曲张部位。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健康指导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健康指导(一)血栓性浅静脉的基础知识下肢浅静脉的解剖是怎样的?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皮下浅静脉,在足背内侧起自足背静脉,在下肢内侧上行,直至腹股沟处汇入股总静脉。
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沿小腿后外侧上行至滕关节后部,汇入静脉。
浅静脉位于皮下疏松的组织之间,没有像肌肉那样的组织的支持,在浅静脉压力持续增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变形而扭曲或曲张。
特别是较瘦的人隔着皮肤可以清楚地看到,即所谓的“青筋”。
静脉瓣膜有什么作用?下肢静脉内有丰富的向心单向开放的瓣膜,用于阻止静脉血液逆流,保证下肢静脉血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回流。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位于人体体表的可视静脉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常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
血栓与炎症互为因果。
这类病与感染、外伤、静脉内长期置管、注射高渗溶液和硬化剂、长期卧床、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血栓性浅静脉炎多见于下肢,是血管外科常见病。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有反复静脉穿刺、静脉内注射药物、高渗溶液或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病变静脉区呈红肿条索状,明显疼痛和压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急性炎症消散后,条索状物硬度增加,皮肤留有色素沉着,一般无全身症状。
反复发作者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少见。
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脉炎无明显的不同。
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以整个肢体肿胀少见。
临床表现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许多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或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呈线状,较短,有病变的静脉段偶尔可长达30Cnl左右,病变静脉触之坚硬似索状物,可分批出现,有些部位病变刚出现而其他部位则已消退。
本病的特征是,结节消退快,大多数仅持续7~18天,索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着,结节无化脓、坏死,受累肢体也无水肿形成。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西医治疗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西医治疗原发性浅静脉曲张系指小隐、大隐静脉异常扩张及延长的病变,同时不伴有深静脉病变,主要由先天静脉管壁薄弱、瓣膜功能不全及各种因素下浅静脉高压引起。
若曲张静脉迁延失治,静脉壁严重变形后可因代谢产物堆积易遭受缺氧、炎性损害和慢性感染,进而诱发浅血栓性静脉炎(SuperficialThrombophlebitis,STP),同时血栓又可进一步破坏静脉瓣膜,两者的发病互为因果。
据夏玉双等统计,STP在人群中发病率为3%〜11%,其中有4%〜59%的STP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由于统计主要依靠临床查体,一部分隐匿性STP可能被忽略,需要超声进一步诊断支持,因此STP发病率或许更高。
虽然本病呈良性、自限性发展,但血栓性静脉炎可因血栓蔓延累及深静脉而致病致残,甚而有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致死的风险,老年患者因血液流变学改变更易形成静脉血栓,应引起一定重视。
目前病理学机制研究发现STP发病初起以白细胞浸润为主,并与滋养血管密度增高有关,静脉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炎性因子逐渐延展至周围,复发多次的STP,可能引起皮肤及皮下发生轻度的蜂窝织炎,形成皮肤硬结与色素沉着。
依其发病形态,本病属中医学“青蛇毒”“恶月底”等范畴,病机主要为多种内邪因素下致筋脉不和,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久则瘀热互结,恶血积聚不散,热不去则瘀不除,故沿筋脉循行出现红、肿、热、痛,可触及痛性条索状或串珠样结节。
目前,本病的国内外文献获取量较少,且以回顾性研究为主,缺乏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报道,现将中西医正在发展和研究的疗法综述如下。
1西医手术治疗1.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浅静脉剥脱取栓术1.1.1常规手术联合术前术后辅助治疗邓汝淇等对47例患者术前采取2〜5d活血化瘀治疗联合早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除术治疗,麻醉恢复后鼓励早期活动,并继续活血化瘀治疗2〜4d,出院后口服迈之灵,拆线后改穿医用弹力袜6个月以上。
血栓性静脉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血栓性静脉炎的针灸治疗方法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腔壁的炎症,往往同时伴有血栓的形成,由于静脉内腔炎症,使管壁水肿、粗糙,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故容易形成血栓。
临床有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血栓性深静脉炎之分。
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则可见于任何部位,而以下肢深静脉为多见。
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原因往往是反复静脉输液或静脉曲张引起静脉内血液瘀滞,使血管内膜变性发生炎症。
深静脉炎多由创伤、烧伤、手术等所致。
血栓性静脉炎有些可发展成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性静脉炎的针灸治疗方法来源:吴学峰中医学将血栓性静脉炎分属于“脉痹”、“恶脉”等范畴。
由于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气血瘀滞、脉络滞塞不通所致,或气血耗损,运行不畅,以致瘀阻络道,脉管滞塞不通而成病。
辨证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见病变静脉处的皮肤有发红、肿胀、疼痛等炎症反应,压痛明显,呈条索状,以后红肿消退留下较硬的条索物和皮肤色素沉着,局部常有牵掣隐痛麻胀感。
急性期时,可有全身不适,轻度发热,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深静脉炎表现为患肢疼痛,步履时疼痛加重,局部压痛,肿胀,肌肤发热,浅静脉可见扩张。
深压用力触摸时可有条索状物。
治则血栓性静脉炎治宜清热化湿,活血通络为主,后期可见气血不足、寒湿痹阻之象,当温养气血,祛寒通络。
针灸主穴:1.上肢:曲池、少商、郄门、太渊、列缺;2.下肢:L1-L5夹脊、肾俞、箕门、血海、阳陵泉、承山、三阴交。
注意事项1.血栓性静脉炎针灸治疗有一定疗效,浅静脉炎比深静脉炎效果明显。
2.深静脉血栓如发生脱落,则可造成肺栓塞,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严重时伴有休克,此时应采用中西医急救治疗,急性期适当卧床休息1-2周,患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以利血液回流,患处热敷有助于血液循环。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静脉炎诊断标准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其病理变理化管壁变硬,腔内血栓形成,血管扩张成条索状。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比较更用的简称。
多见与长期卧床、外科手术、肿瘤、肝硬化等病人。
病变累及浅在静脉,通常是在四肢的浅表静脉,如:足背、踝部、手背等。
该病症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一、临床表现1. 发病急,患肢浅静脉曲张,沿曲张浅静脉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
2. 沿曲张的浅静脉走行部位,可触及硬结并有压痛。
3. 全身反应较轻,可有体温升高或白细胞计数升高。
4. 患肢肿胀,有继发血栓形成时,可触及增粗的曲张静脉,应与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区别。
5. 患肢有皮肤色素沉着、疼痛及慢性溃疡。
6. 有家族史或遗传史。
二、鉴别诊断1.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下肢浅静脉的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常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典型表现为沿着浅静脉走行出现红肿、热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下肢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
2. 非血栓性浅静脉炎:非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起病较慢,病程较长,多无急性炎症表现,仅见病变静脉曲张、皮肤增粗、变硬等。
常因局部血供不足而导致炎症迁延不愈,甚至发生溃疡。
3. 深静脉炎:深静脉炎是指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沿深静脉走行可见索条状改变。
深静脉炎常发生于下肢,上肢深静脉也可发生,但较少见。
三、诊断依据与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
其中,以下指标对诊断有参考价值:1.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
2. 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病变血管内血流异常,血管内血栓形成。
3. 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
4.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在病变部位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
血栓性浅静脉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病因
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原因包括静脉损伤、血流 缓慢和凝血障碍。
常见的诱因有长期卧床、肥胖、妊娠及某些疾病 。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触痛及发热。 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高风险人群
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去除血栓。 手术风险和益处需与医生充分沟通。
谢谢观看
何时就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时就医?
症状加重
如果症状明显加重,例如剧烈疼痛或肿胀,应尽 快就医。
尽早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
何时就医?
并发症风险
如果出现发热、潮红或皮肤溃烂等症状,应立即 就医。
这些可能表明病情严重或引发其他疾病。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静脉检查。
定期监测可帮助及早发现问题。
长期卧床、手术后恢复期、妊娠及肥胖者是高风 险人群。
此外,静脉曲张患者也容易发生此病。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年龄因素
年龄越大,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风险越高。 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而容易出现静脉问题。
谁容易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吸烟及不健康饮食习惯均增加发病风 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和抗凝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和防止血栓 扩展。
遵循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其病理特点是先有静脉损伤,后有血栓。
范围比较广泛,在形成血栓2-3小时后即引起静脉壁和静脉壁周围组织明显的炎症反应。
病变的部位不同,病理变化亦不同,故有不同的病名。
在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发生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上肢常位于头静脉、贵要静脉。
胸腹壁常发生于胸、腹壁浅静脉。
所谓流走性类型,是指病因不明,可以迁移性地,此起彼落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地发病。
血栓性静脉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脉痹”范畴,由于湿热蕴结,瘀血留滞脉络所致。
一、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输液后或外伤后,浅层静脉呈条索状,临床上除局部轻微的疼痛外别无特殊症状。
1、病因病理:⑴病因: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
临床上分3类:①化学药物刺激引起浅静脉炎,静脉内输注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溶液,如高渗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导致较为广泛的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形成,续而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
②导管作持续输液,常可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致血栓形成,并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以及大手术等危重病人。
③下肢静脉曲张时,无论是属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由于静脉血瘀滞、足靴区皮肤常因营养性变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
⑵病理: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等,不仅会损害内膜,发生血栓形成。
病变一开始就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
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一般经过7-12天后,随着炎症的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棕色色素沉着。
有些病历经过一段过程,局部可以重新建立血液循环;甚至在间隔相当长时间后,受累浅静脉再通,又可做为输液途径。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主要病变部位在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浅静脉。
1、病因病理: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肥胖的妇女,平时又缺乏劳动锻炼者,病因并不了解,由于上肢骤然用力而受牵拉,常常构成本病的诱发因素,很可能是在前胸壁和上腹壁受到应力时,静脉亦受影响,或因乳房手术牵拉所致。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好发部位如下:①胸腹上壁静脉。
由于乳头向下方,经过乳房皱壁,伸展到肋缘。
②侧胸腹静脉:由乳头向外上方,伸展到腋窝由乳头向下,在腹直肌外侧直达下腹部。
③腹壁上静脉。
腹直肌上浅静脉比较少见,上述静脉内膜受损害时,便有血栓形成,并引起血管壁炎症反应,甚至侵犯受累静脉的周围组织,可有渗出物。
静脉外形肿胀、色白,静脉内有血栓或无血栓,静脉内血栓能滋长、繁衍而扩展,可连累属支,包括小静脉丛。
待病理演变停止,炎症消退,血栓机化,可能再通,静脉处于部分或完全闭塞状态。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属“胸痹”等范围,由于湿热蕴结、肝气郁积、肝络外伤,瘀血留滞脉络所致。
2、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没有全身反应,仅有轻微的局部症状。
典型病史是在左手或右手用力牵拉后,骤然感到一侧胸壁疼痛,程度不等,高举上臂运动、咳嗽、深呼吸,或者无意中使病变部位受压,都会感到局部疼痛,病变2周后,疼痛逐渐缓解,4-8周后消失,个别病人局部疼痛可拖延1-2年。
受病变侵袭的浅静脉略显红肿,如索状物,呈银叉或串珠状,有压痛,索状物开始时柔软,稍晚即增硬,直径3-5mm。
受累静脉与皮肤呈疏松粘连,但与深部组织无粘连,易于移动。
在病变的两端,绷紧皮肤,可见覆盖浅静脉的皮肤凹陷,形如浅沟或索状物高出皮肤。
病变2周后,疼痛减轻,局部皮肤呈浅棕色。
3、辅助检查:全身反应轻,白细胞数稍增高,局部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辨证论治:患者一侧胸腹壁皮下出现硬性索条状物,长达15-40cm,有针刺样疼痛,皮肤上有紧迫感。
中医问诊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问诊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问诊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浅表静脉内壁的炎症,伴静脉血栓形成。
多发于四肢浅静脉或胸腹壁浅静脉。
常由化学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有刺激性溶液如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高渗糖等),或机械性损伤引起。
也可继发于感染性疾病。
中医学中无相应病名。
但其症状表现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恶脉”“青蛇毒”有相似之处。
(一)问诊要点本病常见于四肢、胸腹壁浅静脉,沿静脉走向可摸到硬索状物,周围皮肤有红斑、肿胀、疼痛。
发病前多有静脉注射史或静脉损伤史。
(二)分型问诊1.急性期问诊:局部静脉疼痛,沿静脉走向可摸到硬索状物,周围皮肤红斑、肿胀、压痛明显,可伴发热等全身不适。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加减。
2.慢性期问诊;急性期过后,遗留索条状肿块,长期不消,有隐痛、胀坠感。
可反复出现急性期表现。
日久病变处皮肤色素沉看。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消肿。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科普知识PPT
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保持理 想体重。
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和降低血栓风险。
如何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管健康检查,及时发现 潜在问题。
及早介入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基础治疗
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减轻疼痛和炎症,同时保持 患肢抬高。
通常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部位。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发病机制
此病一般由静脉壁的损伤、血液流动缓慢和血液 高凝状态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常见于长期静坐或卧床的患者。
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
分类
根据血栓的部位和性质,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分 为局限性和广泛性两种类型。
局限性多表现为局部红肿,而广泛性则可能影响 到多个静脉。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高风险人群
长期静坐、肥胖、妊娠、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等 ,都属于高风险人群。
尤其是在长途旅行后,患病风险更高。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病率也会 明显增加。
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更易发生此病。
谁会得血栓性浅静脉炎?
可用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扩展或并 发症发生。
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手术干预
若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 清除血栓。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和预防措施。
谢谢观看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永旺脑病高允旺:容易被忽视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周围血管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血栓性浅静脉炎会有什么表现?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症状非常明显:表现为浅静脉分布区的红斑和触痛,以及可触及的条索样血栓,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皮温高,可能会有肿胀。
症状常会反复出现。
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病情并且判断浅静脉血栓的范围。
为什么会发生浅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易感因素很多,通常可以归纳为Virchow三联症:即静脉内膜损伤、血液液滞缓慢和高凝状态。
通常由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发静脉血栓。
1、静脉内膜损伤:浅静脉内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外伤等都可能造成的浅静脉内膜损伤,从而引发血栓性浅静脉炎。
2、血流缓慢:下肢静脉曲张,制动(如骨科手术后的卧床)等情况下血液淤滞,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3、可造成血液高凝状态的情况:包括:大手术后或者较大的创伤后,先天性凝血物质异常,如抗凝血酶III、蛋白c和蛋白s异常,妊娠和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患者。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1、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因素,常发生在下肢曲张的浅静脉腔内。
其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
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
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
治疗方法:1. 浅静脉炎为无菌性炎症,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感染,可使用一些抗感染药物。
2. 较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局部使用喜辽妥。
下床活动时,应穿医用弹力袜。
3. 静脉曲张引起的浅静脉血栓往往会反复发作,并可能有蔓延到深静脉引起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同时施行浅静脉血栓取出术是最好的方法。
2、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住院或者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取决于不同的病因学和病理类型、浅静脉血栓的范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于一般性血栓性静脉炎仅表现为表浅的、局限的、轻度触痛的静脉炎症反应,可口服轻型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和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并鼓励患者继续参加日常的活动。
如因静脉曲张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且症状持续存在,做病变累及的曲张浅静脉剥脱,能加快缓解症状。
较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等,且往往以后者为最有效。
下床活动时,应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淋巴感染,可应用一些抗感染药物,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等抗血栓药物,在血栓性静脉炎中的疗效是不确定的,因为血栓性静脉炎主要是由于炎症反应和纤维蛋白凝固,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似乎只有极小的应用价值。
当血栓性浅静脉炎涉及大腿,如隐股静脉结合点或奈静脉处,可能蔓延到深静脉时,可使用抗凝治疗。
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剂,具有使用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为预防血栓可能向深静脉蔓延,特别是双向多普勒超声证明血栓累及范围比原发部位更大,并蔓延到股部大隐静脉时,应做大隐静脉剥脱或隐股静脉结合点结扎。
如果病变静脉不切除,血栓性静脉炎常易复发。
因此,应指导患者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避免长时期站立或制动,卧床时轻度抬高床脚,以防止静脉血液淤积。
当血栓性静脉炎与静脉置管有关时,应立即拔除导管,进行细菌培养,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如果怀疑为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应立即切除全部累及的静脉段,切口完全敞开待二期缝合,或者以后做皮肤移植。
同时使用合适的全身抗生素治疗。
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累及深静脉时,除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外,抗凝治疗十分必要。
(二)预后预后通常较好。
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后,一般可能持续3~4周。
浅静脉炎尽管可能蔓延到深静脉,但发生肺梗死罕见。
相反,浅静脉血栓常常继发于深静脉血栓,特别是踝部有溃疡的患者。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症状?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血栓性浅静脉炎症状,尤其是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早期症状,血栓性浅静脉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血栓性浅静脉炎会怎样?以及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血栓性浅静脉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症状:呈红色条索,游走的浅静脉、骨内损害、静脉栓塞、局部静脉硬索状*一、症状急性期静脉局部疼痛,发红呈条状或网状,沿静脉走向有压痛性索条,1~2周后红肿消退,代之以色素沉着,及硬如绳的索条。
部分病人可伴有全身在不适。
反复发作的静脉炎,伴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机化后变硬。
*二、诊断诊断通常不困难。
患者主诉沿静脉走向部位,出现疼痛伴有条索样结构或结节,常合并静脉周围炎症反应而引起累及静脉处发红。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与一般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无异,其表现为某一区域内,骤然出现线状或网状红肿条索状物,有疼痛和压痛,初时质地较软,随后逐渐变硬,红肿充血逐渐为色素沉着所替代。
在长期发病过程中,发作具有间歇性,呈迁徙性地、此起彼落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所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条物可布满全身。
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诊断较困难,诊断率为62.4%。
如果有置管输液史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败血症,行血培养2次同样菌株阳性,在排除酿成败血症的其他原因后,应探查静脉。
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和CT检查中可排除深静脉和腔静脉段血栓形成。
*以上是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发症,血栓性浅静脉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并发症:脓毒症和菌血症*一、并发病症脓毒性静脉炎可并发脓毒败血症,常可致病人死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症状,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中医外科血栓性浅静脉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血栓性浅静脉炎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外周血管病之一,在下肢以大、小隐静脉尤其是曲张的静脉为最多见,在上肢常见于头静脉、贵要静脉,其他为胸腹壁静脉。
原因是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和感染。
静脉内注射刺激性药物亦可引起。
下肢的浅静脉炎类似中医的“恶脉”、“青蛇毒”等病。
【诊断】1.急性期时,病变静脉表面皮肤红肿热痛。
一般性静脉炎呈条索状,多呈向心性篁延。
游走性静脉炎,多处静脉发炎,此愈彼起。
静脉周围炎是严重曲张的静脉发炎,局部呈片块状。
全身可能有轻度发热。
2.慢性期时,皮肤红肿消退,但静脉僵硬,并与皮肤粘连,表面色素沉着,牵拉静脉时呈沟状。
静脉周围炎在一片僵肿的皮肤上可触及很多结节,可伴有胫踝水肿。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一)急性期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举例:凉血四物汤加减。
当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地龙各IOg z忍冬藤、紫花地丁各20g,黄苓12g,五灵脂5g0病在上肢加姜黄,在下肢加牛膝,在胸壁加柴胡。
(二)慢性期治法:活血通脉,散瘀消肿。
方药举例: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当归、川苗、生地黄、赤芍、土鳖虫各10g,炮山甲、红花各5g,王不留行12g0临床上亦有根据气行血亦行的原理,不分急慢性期,通用五香流气饮,急性期加地龙,慢性期加土鳖虫,疗效显著。
二、中成药通塞脉片每次服8片,每日3次。
大黄魔虫丸每次服1粒,每日2次。
复方丹参片每次服4〜6片,每日3次。
三七总苜片每次服3~4片,每日3次。
三妙丸每次服6g,每日3次。
三、局部处理1.急性期敷金黄膏,以清热消肿、活血止痛。
2.下肢静脉炎应积极治疗脚癣和下肢溃疡。
有静脉曲张者,待炎症消退后,考虑手术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莫忽视
开 始是广泛 的整条
下 肢 供 血 和 营 养 状 态 预 防 下 肢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的形
.
浅 静 脉 血 栓 形 戚 迅 速 导 致 整 条浅 静 脉 壁 的炎 症 反 应
甚 至 累 及 静 脉 周 围 组 织 并 有 渗 出 液 因 而 在 受 累静 脉
.
成
。
饮 食 和 其 他 方 面 可 多 吃 素食 青 菜 水 果 避 免 或
,
体 腔 内 的静 脉 为 深 静 脉
、
一
。
些 原 因 引 起 沿浅 静 脉 走 行 的
.
位 置 突 然 发 生 红 肿 灼 热 疼 痛或 压 痛 出 现 条 索状 物 或
、
硬 结 急 性 期 后 索 条 状 物 变硬 局 部 皮肤 色 素沉 着
。
. .
,
李老 夸 年 6
。
0
岁 惠 有 高血 压 病 2 0 年 现 血 压
熊江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可 以 发 生 于 身 体 的各 个部 位 常 见
于
四
肢 其 次 是 胸 腹 壁 少 数 呈 游 走 性 发 作 人 体 内静 脉
.
。
血 管 按 分 布 部 位 可 分 为 浅 静脉 和 深 静 脉 走 行 干 皮下 组
。
织 内 的 为浅 静 脉 又 称 皮下 静 脉 走 行 于 深 筋 膜 深 面 或
。
.
.
同 时 葵 花 子 的熟 量 也 较
环 有 时急 性 炎 盎 可 被 慢 性 炎 症 状 态 替 代 血 栓 静 脉 发
.
高 有 助于 抵挡 寒 冷 的 气 候 女 性 当减 少 口 服 避孕 药 的
血栓浅静脉炎正威胁您的健康
落 。 注 意 保 暖 , 别 是 下 肢 血 流 缓 特
慢 。 经 常 不 锻 炼 不 活 动 的 人 , 肢 下
静 脉 血 液 容 易 淤 滞 , 脉 血 管 损 伤 静
后 , 易诱 发 血 栓 形 成 , 致血 栓 容 导
性浅 静脉 炎 。
为 没 有 其 他 症 状 , 老 李 没 有 及 时
诊 治 很 要 。 重
何 谓 血 栓 性 静 脉 炎
专 家 指 出 :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可 以 发 生 于 身 体 的 各 个 部 位 。 会
沿 浅 静 脉 走 行 的 位 置 突 然 发 生 红
肿 、 热 、 痛 或 压 痛 , 可 出 现 灼 疼 还 条 索状 物或 硬 结 , 条状 物 变 硬 , 索 局部 皮肤 色素 沉 着 。 血栓性浅 静脉 炎变 化广 泛 ,
~
脉 炎 , 色 素 沉 着也 可逐 渐 消 失 。 但
血 栓 性 静 脉 炎 的 预 防 出现 此 病 可 采 取 手 术 治 疗 , 一 般 预 防 可 口 服 双 嘧 哒 莫 或 阿 司 匹 林 。 对 大 手 术 后 、 后 或 慢 性 疾 病 产 需 长 期 卧 床 者 , 鼓 励 患 者 在 床 上 应
向 ,能 够 引 起 静 脉 周 围 组 织 发 生 轻 度 的 蜂 窝 组 织 炎 ,皮 肤 上 形 成 硬 结 和 色 素 沉 着 ,可 摸 到 一 条 或 数 条 血 栓 形 成 的 浅 静 脉 支 。 如 发 现 腿 上 出 现 红 、 热 区 域 ,伴 有 触 痛 ,在 牵 拉 患 部 时 疼 痛 加 剧 , 检 查 时 在 浅 静 脉 可 见 1厘 米 宽 的 红 线 , 长 短 不 一 ,局 部 皮 肤 温 度 增 高 , 皮 下 触 及 一 柔 软 的 索 状 肿 块 , 此 即 血 栓 形 成 的 静 脉 。 皮 肤 红 、 热 说 明 有 静 脉 周 围 形 成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