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0ec743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3.png)
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第一篇: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所谓的公德意识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再人与社会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包括大学身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受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高文化群体,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是社会文明的引导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公德规范的实践者……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现象正日趋明显。
所以,该如何提高大学生这一群体公德意识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和后备,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先锋,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主力军。
他们的公德意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与提升都与国家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那么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呢?如今社会上的高等院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应着手于高校的教育,学生时代是培养和提高自身修养的最好的时间段。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一个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学校应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
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公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公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98607fd3da38376baf1fae25.png)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1)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
通过对社会道德活动中的社会公德相关知识和规范进行认知和体验,可以逐步形成公德判断意识与是非评价标准。
我们不仅要知道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还要有实践社会公德的感情。
在社会公德实践中,要培养自己以遵守社会公德为荣,以违背社会公德为耻的道德情感,正确地进行道德行为与活动的选择和判断。
另外,我们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
社会上也存在种种不良风气,但是我们要用自省和慎独等修养方法,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自觉、主动地选择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通过经常性的道德行为,体验遵守社会公德的乐趣,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2)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对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积极带动他人,做社会公德意识的宣传员。
我们可以参加社会公益组织,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社会公益组织或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
(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一些微小的事物中,甚至一举一动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样,在细微处我们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升华自己的社会公德境界。
另外,我们要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同时,时刻不忘用法律保护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
总之,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和环境,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履行社会公德规范,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遵守社会公德大学生应该如何做作文
![遵守社会公德大学生应该如何做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05b57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2.png)
遵守社会公德大学生应该如何做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遵守社会公德大学生应该如何做作文篇1星期天的早上,我与老爸去公园游玩。
公园里很热闹,人们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跑步健身,还有的围坐在石桌旁,观赏公园里的美景。
我与老爸跟着人们一起跑步,跑着跑着,我发现旁边的花坛里有很多零食袋、空饮料瓶、空盒子,影响了公园的美观。
但我没有太在意,继续跟着老爸绕着花坛跑步。
过了一会儿,一群人来花坛边打太极拳,但花坛里的垃圾让人看的不舒服,他们不得不换了个地方。
又过了一会儿,有两个人在花坛边谈话,他们一看见垃圾就说:“啧啧啧,瞧瞧这垃圾,怎么扔到这里面了?真没有公德意识!”说完,他们也走开了。
我看不下去了,心想不能让这垃圾成为影响人们心情的坏东西。
便跑到花坛里,把垃圾一个又一个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老爸拍着我的肩膀说:“儿子,你做了一件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事,美化了环境,幸福了大家。
”我恍然大悟,原来纠正别人破坏公共环境的行为,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呀!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是的,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一起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吧!遵守社会公德大学生应该如何做作文篇2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已经不再是小朋友了,要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公德心的成年人。
大学生活和小学、初中、高中不一样,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但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遵守社会公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时刻Trees遵守公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首先,我们要尊重他人。
尊重别人是公德的最基本要求。
在校园里,我们要尊重老师,虚心学习,不要对老师无理取闹;要尊重同学,不能欺负或歧视其他同学。
在社会上,我们也要谦逊有礼,尊重每一个人,不分老幼贫富、种族肤色。
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这样会影响和干扰到他人。
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其次,我们要诚实守信。
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
![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ed953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5.png)
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社会公德心是指个体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意识和行为准则。
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心,因为它对社会的发展和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方法来培养社会公德心。
一、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1. 增强社会凝聚力社会公德心是社会凝聚力的基础。
当每个人都有社会公德心时,就会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相反,如果个体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将导致社会的分裂和撕裂,进而损害整个社会的发展。
2. 增进个人品质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有助于提升个人品质。
具备社会公德心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谦虚、宽容和友善。
而缺乏社会公德心的人则可能因为自私、自利的行为而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影响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3. 促进社会进步一个充满社会公德心的社会能够更加稳定地发展和进步。
社会公德心包括对他人尊重和关心,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遵守法律法规等。
当个体具备这些素质时,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和繁荣。
二、如何培养社会公德心1. 培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公德心培养的最初阶段。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有责任感和公德心。
在家庭中,可以培养孩子爱护老人、尊重他人、关心社区等良好习惯。
此外,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参与公益事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强化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培养社会公德心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学校也要注重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
3. 增强社会责任感个体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和公益事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捐款捐物等方式,为弱势群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
同时,个体还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益,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4. 倡导社会公德心的价值观媒体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倡导社会公德心的价值观。
社会公德的培养演讲稿
![社会公德的培养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6cb5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9.png)
社会公德的培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谈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缺乏公德的行为,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等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努力的事情。
首先,培养社会公德,需要从小事做起。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开始,比如养成排队等候的习惯,不随地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其次,培养社会公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性格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公德意识的宣传教育,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培养社会公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最后,培养社会公德,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和努力。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做一个有品德、有素质的好公民。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培养社会公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去做。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让公德意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中开放。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
谢谢大家!。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演讲稿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562ee8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6.png)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社会
公德意识的培养这一重要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
是指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包括尊重他人、守法守规、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
这些行为准则不仅是我们作为
个体应该遵循的,更是整个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
然而,当下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
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甚至不尊重他人的权利。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秩序,更伤害了
他人的感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呢?首先,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守法守规的重要性,让
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
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最后,社会环境的塑造也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公德意识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在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时刻牢记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性,做一个守法守规、尊重他人的好公民。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行列中来。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的责任担当者,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谢谢大家!。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feca91d650e52ea551898aa.png)
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它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言行,起着为序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程度。
一个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质。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长期遵循、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和习惯,因此它反映和维护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
社会公德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从具体内容上看,社会公德反映的不是某些个人、团体、党派、阶级阶层的道德要求,而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因此,它应当并且也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认可和遵守。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正常进行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所以,社会公德从其适用对象上看具有广泛性。
中共中央在2001年9月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根据《纲要》的精神,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德基本要求主要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即行为文明、礼貌待人。
文明行为是道德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社会公德,去处理一般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人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要求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特征。
礼貌待人强调的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文明行为。
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接济的时候。
爱护公物:——公共财物是劳动人们血汗的结晶,是社会发展、改善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爱护公共财物是爱护社会主义的物质财富。
有关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
![有关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af612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2.png)
有关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社会公德是我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公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公德的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究》摘要:当代大学生是肩负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2001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以德治国的思想写入了十六大报告,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德治提高到与法治并举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连续被写入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报告。
道德建设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有的学生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如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等也时有发生;上课交头接耳、谈恋爱、接打电话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也随处可见;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等等也时有发生。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16b5a87e53a580216fcfe78.png)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
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以便更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所以大学生当务之急是增强自己的公德意识。
如何增强公德意识?我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清楚“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即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
因为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它能够使我们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另外,我们应当了解我们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要求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其次,我们需做到以下几点:一、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而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它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要想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我们首先应了解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演讲稿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52928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a.png)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社会公德心的培养这一重要话题。
社会公德心,是指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是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培养和弘扬社会公德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心。
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不说伤害他人的话语。
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
只有我们做到了这些,才能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我们要从教育入手,培养孩子们的社会公德心。
学校是培养社会公德心的重要阵地,老师们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课堂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尊重师长、关爱同学,懂得遵守规则、爱护环境。
同时,家长们也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最后,我们要从社会治理入手,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公德心的宣传教育,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让人们知道违法行为的后果是严重的。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德心的培养中,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培养社会公德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人,用责任感和行动去影响他人。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论社会公德培养教育
![论社会公德培养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edc174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e.png)
论社会公德培养教育社会公德,指的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遵守法律、爱护环境等。
社会公德的培养教育,是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意义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公德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只有人人尊重他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2. 培养良好品质。
社会公德涵盖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诚实、守信、勤奋、爱护环境等。
通过社会公德教育,可以培养人们优良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3. 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品质,通过社会公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进步。
二、社会公德教育的实现途径1. 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将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将其融入到各个科目中,从小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良好品质。
2. 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基本品德,像尊重他人、做事给予他人帮助等,从家庭教育的开始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3.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一个广泛的范畴,通过社会媒体、公共场所、社会团体等方式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社会公德意识的认识。
三、社会公德教育的实施策略1. 加强对社会公德教育的宣传。
政府、媒体和社会团体应该加强宣传,将社会公德教育纳入公共意识宣传。
2. 通过教育活动弘扬优良风尚,如开展诚信活动、支持爱心公益事业等。
3. 开展社会公德培训。
通过开展公民伦理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社会大众行为准则,做一个文明的公民。
4. 积极推进法治教育。
积极推进法治教育,使公众了解法律的权威和约束作用,强化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四、结语社会公德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任何成功的社会建设都离不开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教育。
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社会公德教育的落实,让每个人都能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争做文明公民。
社会公德意识培养
![社会公德意识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218aa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1.png)
社会公德意识培养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一、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将社会公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通过开设公德课程、组织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评价和引导,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遵守公德规范,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
二、家庭的责任
家庭教育是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基础,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
首先,父母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注重自身言行的规范和道德修养。
其次,父母应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教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对人们的道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通过立法和宣传引导,加强对公德意识的弘扬和倡导。
同时,媒体也承担着引导和
塑造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媒体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总结: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建设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大学生社会公德培养思考探析论文(共5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培养思考探析论文(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7e25ee650e52ea5418982a.png)
第1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随着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视,高校德育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是: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高校中确实也有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和公共道德失范的行为。
这与社会对大学生寄予良好社会公德的厚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会对大学生自身造成危害,而且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应对社会公德失范的对策,以此教育当代大学生,才能为国家培养真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概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这一论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国家的形象。
同样,大学生公德建设作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外部指针。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因此,大学生在不断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公德水平,使自己成为社会公德建设的领航者。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多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德认知方面态度端正并且有维护社会公德的良好意识及行为,但也看到,不少学生存在文明礼貌素养缺欠、助人为乐观念淡薄、爱护公物意识不高、保护环境责任心不强、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淡化等行为。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演讲稿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583006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社会公德心的培养
这一重要话题。
社会公德心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品质。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而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利益,不考虑他人感受,那么社会就会充满冷漠和不信任。
因此,培养社会公德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关键。
其次,我们要谈谈如何培养社会公德心。
首先,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
小事做起。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培养社会公德心的重要一环。
其次,我们要注重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加强对社会公德心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明白什么是社会公德心,为什么要培养社会公德心。
最后,我们要以身作则。
领导要以身作则,老师要以身作则,学生要以身作则,每个人都要成为身边人的榜样,影响身边的人,让社会公德心在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中得到体现。
最后,让我们共同呼吁,让社会公德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让我们从
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社会公德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谢谢大家!。
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公德意识
![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公德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ed13c3aa00b52acfc7ca22.png)
1.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必然要求错位: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个人利益、金钱原则被逐渐肯定,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一些人思想认识混乱,为人民服务意识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甚至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见利忘义、惟利是图”。这与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的“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广泛宣传为人民为社会做好事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再次,一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责任感,尽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依然仅凭个人意志行事,无视社会利益和他人需要,具体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社会公益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等。清华大学的学生伤熊事件当属此类,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公众中的整体形象。
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视。有相当多的学生对社会公德教育不以为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相当紧迫的问题恰恰是如何学会做人。不懂得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准则,就难以谈及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要求而承担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1.净化社会道德环境,把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又未完全成熟,必须注意社会人环境对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要建立一个惩恶扬善的社会伦理机制。良好的道德环境离不开合理、公正的道德奖惩,这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威慑力,对丑恶现象予以鞭挞,使其中止恶行并改过自新;对崇高的行为予以褒奖和支持,使其发扬光大,树立道德榜样。
2.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立体教育模式
学校依然是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主战场,各高校要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规划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课堂,遵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目标体系,以“两课”教育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改进传统的只“教”不“育”的做法,少一些理论灌输,多一些社会实践。
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6f6296083d049649a6658c8.png)
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一.为什么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公德意识的培养?“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摘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P106—P108)要想创建有序的公共生活,必须依靠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范围。
因而其发挥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摘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P109)因此道德在创建有序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指的是社会公德。
所以准确的说,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试想,一个社会之中,如果作为社会文化传播者和践行者的群体都没有公德意识,那么其结果会怎样?如果作为社会未来发展主要力量的群体缺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素质,其结果又会怎样?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丧失其稳定发展的基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阻断社会继续发展的道路,继而造成社会文明的倒退。
因此,绝不能忽视对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二.怎样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首先,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始终把对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个人在他的人生之初是无法准确明辨是非的,或者说是不明白是非的含义。
通过外界的影响,他会逐渐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于社会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内容代表了人类从古到今文明的结晶,得到了历史的验证和人类的普遍共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https://img.taocdn.com/s3/m/290797b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e.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公德心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社会公德心是指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权利和利益,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意识与行为。
而在学生时期,培养健全的社会公德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呢?一、加强思想教育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学校里,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班会、社团、辩论等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和遵守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共事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尤为重要。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或长辈应该以身作则,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风和模范。
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行为礼仪教育,引导孩子从小锻炼自己的公德心,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在孩子身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
三、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也是孩子塑造人格的重要环境。
学校通过创建健康有益的文化环境,引导和养成健康有益的趣味和爱好,使孩子内化并发扬社会公德心,帮助孩子在校园环境下感受并认同社会的规范,从而积极投入到社会中去。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师生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
四、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会社会公德心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谈论社会热点,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现象和社会规范,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文明和科学发展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内时间,安排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的魅力,感悟社会的价值,从而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总结
![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a30f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e.png)
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总结社会公德意识是指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保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以及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社会公德意识不仅需要教育机构的引导,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对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加强教育引导教育是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基础和关键。
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向上,遵纪守法。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环节,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
二、加强媒体引导媒体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媒体应积极传播正能量,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推广优秀的道德模范和先进事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公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媒体也应警惕不良信息的传播,杜绝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的出现,为社会公德的培养提供清朗的空间。
三、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让人们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公德行为的快乐和价值。
此外,社会奖惩机制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鼓励和表彰那些积极践行社会公德的个人和集体,同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对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社会共识。
四、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也是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尊老爱幼、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通过文学、艺术、故事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社会公德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于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演讲稿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200d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7.png)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培养社会公德心这一重要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社会公德心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首先,培养社会公德心需要从小事做起。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比如排队、让座、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些小事,才能够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其次,培养社会公德心需要从教育入手。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加强对社会公德心的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家庭也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公德心的宣传,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公德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最后,培养社会公德心需要从自身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做到心怀感恩、乐于奉献。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够让社会充满爱和温暖。
在培养社会公德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社会的影响。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社会。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社会公德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谢谢大家!。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6668776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0.png)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一,首先,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当今社会人们的公德意识极有待提高。
二,其次,大学生是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作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者,我们更应从小事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文明、更健康、更能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三,接着就要看看当今大学生有怎样的思想道德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1)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
(2)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
但是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
(3)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
四,针对上述问题,具体有下面几点关于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
作为一个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社会公德是较高素质的体现,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不由的让我们深深反思。
对于社会公德意识的认知和培养,应该成为每个大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对于社会公德意识的认知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
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
只有对社会公德有了自己的认知,才能指导大学生更好的养成社会公德意识。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
情操的起点。
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成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
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
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
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
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
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途径
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
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
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
高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
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
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不行的。
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
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
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
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
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
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
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
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
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
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