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19例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引言部分介绍了胃癌的发病情况,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基本概念以及本研究的目的。
在详细探讨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临床病例分析、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治疗效果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疗效,强调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整体而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临床效果、诊断标准、临床病例、手术技术、治疗效果评价、根治术、安全性、可行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胃癌的发病情况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胃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胃癌的发病率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等。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胃癌的发病风险。
1.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介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可以用于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技术。
通过内镜检查,在早期发现并定位胃癌病灶后,可以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
这种手术技术可以在不开放腹部的情况下,通过内镜直接操作在胃黏膜下进行肿瘤切除,保留胃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传统胃切除手术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如消化道激烈消化液返流、吸收功能障碍、贫血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还具有更精准的病灶定位和更完整的肿瘤切除,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根治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术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疗效。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手术技术,在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其中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复发率高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通过内镜途径将病变组织切除,不但能够保留正常组织完整性,同时还能够实现确诊和治疗的一体化。
研究发现,该手术技术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影响。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纳入到治疗方案中。
对于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新技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以及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该手术方法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旨在评估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还希望通过本研究进一步完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技术和操作规范,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深入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效果,我们也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指导,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更广泛推广和运用。
1.3 研究意义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且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损伤。
寻找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
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周先生今年60岁,是一名退休教师。
最近几个月,他总是感到上腹部有间歇性的疼痛,有时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到医院检查后,周先生被确诊患有早期胃癌。
由于他的年龄较大,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
而且根据检查结果显示,周先生的肿瘤没有侵犯到深层胃壁,也没有转移到周围的淋巴结。
因此,医生建议他使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进行治疗。
周先生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后,没过多久便康复出院了。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是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发展而来的,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的器械,对早期胃肠道肿瘤进行切割的一种技术。
这种手术不仅能治疗早期胃癌,还适用于早期食管癌及大肠癌等病症。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是由日本人开发的,并最早将其应用于临床。
据统计,日本用该技术一共治疗了3087例胃癌患者,其中胃癌病灶切除不完全的病例仅为2.1%;在术后1年以上复发,并需要再次进行内镜下治疗或行剖腹手术的病例仅为1.9%;而其他使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被彻底治愈的患者,经过1年的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
那么,使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是如何切除早期胃部肿瘤的呢?患者在术前需通过胃镜及相应的器械,对胃癌病灶进行确定和标记。
然后在病灶部位的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和美蓝,待病灶明显隆起后,用针形切开刀将黏膜切开,再用相关器械对黏膜下的肿瘤进行剥离。
由于器械的限制,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对肿瘤的大小及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这类肿瘤应该是:①肿瘤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且没有转移至周围淋巴结。
这类患者可进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并能获得与外科手术同等的治疗效果。
②经超声内镜确诊的脂肪瘤、间质瘤及类癌等肿瘤。
其中位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且直径小于1.0厘米的肿瘤,可使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并可完整地将病变部位进行剥离;而位于固有肌层的肿瘤,若使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则易发生消化道穿孔等情况。
因此,该类肿瘤可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将其剔除,以免引发并发症。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早期胃癌是指肿瘤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及浆膜,病变范围较小,未见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胃癌。
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但是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会有很大提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最新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方法,其通过内镜下将肿瘤组织切除,保留胃壁结构,可以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康复时间,同时保证了术后的消化功能。
近年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普遍,但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1.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临床疗效。
3. 研究影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上述内容,本研究旨在为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这一治疗方法的效果和潜在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深入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影响因素,可以为进一步改进手术技术和减少并发症提供依据,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为早期胃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存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推动胃癌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早期胃癌定义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及深层组织的一种胃部恶性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5月第14卷第14期China Prac Med,May2019,Vol.14,No.14・5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孙荣霞【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3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例。
对照组采用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肠道通气时间、胃排空时间、术后24h镇痛药物使用次数、远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4.658,P<0.05)。
观察组术后肠道通气时间(2.13±0.88)d短于对照组的(4.91±0.68)d,胃排空时间(14.23±1.77)d短于对照组的(22.19±1.39)d,术后24h镇痛药物使用次数(1.37±0.34)次少于对照组的(3.11±0.77)次,死亡率0少于对照组的2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展开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促使患者尽快得到恢复。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早期胃癌D0I:10.14163/ki.l l-5547/r.2019.14.026在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中,胃癌属于发生率较高的病症类型,其因病症早期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很难实现早期确诊,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
在治疗上,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案,临床用于早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方案有多种,胃癌根治术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使用率居高的两种手术方案。
本研究就侧重两种手术方案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3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O c t o b e r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2 8
内镜黏膜 下剥 离E S D 治疗早期 胃癌 的临床价值分析
黄 杰 于鹏 飞 许 淼 王 豫 桐 孙 慧洁
( 吉化集 团公司总医院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吉林 吉林 1 3 2 0 2 2 )
【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 ;胃癌;治疗
中 图分 类 号 :R 7 3 5 . 2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2 8 - 0 1 7 8 - 0 2
内镜黏膜下剥 离术 ( E S D)是 目前临床公认 的对 病情处于 早期解 阶段 胃癌及癌 前病变患者 实施微创治疗一 种安全有效方法 。该项手术
黏 膜 下 剥 离术对 治疗 组 胃癌 患者 实施 治疗 。结 果 治疗 组惠 者早期 胃癌疾 病 治疗效 果 明显优 于对 照 组 ; 胃癌 手术操 作 时 间、 胃部症 状 消失 时 间、手 术 治疗计 划实施 总 时间 明显短 于对 照组 ;手 术期 间实 际 出血 量 明显 少于对 照组 ; 围术期 不 良反 应和 并发 症率 明显低 于 对照 组。 结 论 应 用内镜黏 膜 下剥 离术对 病情 处 于早 期 阶段 的 胃癌 疾 病患者 实施 治疗 的 临床 效 果非 常明显 。
上 ;④合 并患有其他 胃部疾病 ;⑤有肿 瘤疾病史 ;⑥各种药脏器功 能
2 . 1胃癌 手术 操作 时 间和手 术期 间实 际出血 量 :对照 组常 规 开放 胃 癌 手术操 作共 计实 施 ( 6 7 A1 ±5 . 3 7 )mi n ,手术 操作 前实 际 出血量 达到 ( 1 4 8 . 6 2 ±2 4 . 4 6 )m L;治疗 组 内镜黏 膜下剥 离术操作 共计实 施 ( 5 1 . 3 3 : 5 4 . 1 8 )m i n ,手术操作前实际出血量达到 ( 2 3 . 0 8 : 5 4 . 2 5 )mL 。 两项指标数据各组组 间比较差异显著 <0 . 0 5 )。 2 . 2胃部症状 消失 时间和手术 治疗 计划 实施总 时间 :对 照组实施 常规
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析
行 常规 开腹 根 治 性切 除 术 , 比较 2组 患者 手 术 用 时 、 住 院 时间、 术 中 出血 量 、 术后疼 痛评 分 以
及 术后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 手术切 除效果 , 随 访 1年 内分 化 与 否 及 不 同 浸 润 深 度 患 者 复 发 情 况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8 8 4 9 . 2 0 1 5. 2 7 . 0 0 8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3 5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8 8 4 9 ( 2 0 1 5 ) 2 7— 2 9 8 6一o 3
Ana l y s i s o n e f f e c t i v e ne s s a nd f e a s i bi l i t y o f e ndo s c op i c s ubm uc o s a l di s s e c t i o n f or e ar l y g a s t r i c c a nc e r
me nt a l g r o u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9 1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p . The pa t i e n t s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ES D i 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a nd wi t h
PENG Zh i h ua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孔文涛【摘要】目的探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33%、8.00%与对照组(29.33%、2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技术,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32【总页数】3页(P96-97,100)【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治疗效果【作者】孔文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南京 2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处于中晚期的胃癌患者,其预后比较差,因此,给予患者发病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十分重要[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属于内镜微创新型技术,最早应用于日本,由于该手术方式能够一次性将整个病灶进行切除,且术后复发率,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式[2]。
为探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该文将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5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得到确诊。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35~79岁,平均(55.3±7.8)岁,早期胃癌45例,癌前病变30例;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35~79岁,平均(55.3±7.8)岁,早期胃癌 46例,癌前病变 29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 胃癌 及癌前病变治疗 价值分析
孔 文 涛
江 苏省 南京 市高 淳人 民 医院消 化 内科 , 江苏 南京
2 1 1 3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析 内镜 黏 膜 下剥 离术 对早 期 胃癌 及 癌前病 变 治 疗 价值 。方 法 方便 选 取该 院 2 0 1 4年 1月一 2 O 1 6年 3
Chi n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s u b m u c o s a l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a n d p r e c a n c e r o u s l e s i o n s o f e a r l y t h e r a p e u t i c v a l u e
d i s s e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Co n v e n i e n t s e l e c t i o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i n J a n u a r y 2 0 1 4 t o Ma r c h 2 01 6 we r e t r e a t e d 1 5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e a r l y
Endo s c o pi c S ubm uc o s a l Ga s t r i c Ca nc e r a nd Pr e c a n c e r o u s Le s i o ns o f Ea r l y The r a pe ut i c Va l ue Ana l y s i s Di 治 的 1 5 0例 早期 胃癌 及 癌前病 变患 者 , 将其 随 机分 为研究 组 和对 照组 , 各7 5例 , 研究 组 采取 内镜 黏 膜下 剥离 术 , 对照组 采取 常规根 治术治疗 , 比较两组治 疗效果 、 并发症 及复发 情况 。结果 研究组 治疗有 效率 9 3 . 3 3 %与对 照组 8 0 . 0 0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和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学工作中的难点。
传统的胃癌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时间长且需长期随访。
近年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ESD技术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其临床效果和面临的问题等。
一、ESD技术原理ESD技术是指在内镜上通过特殊刀具切除病变部位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手术刀具更加精细和准确。
ESD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黏膜下注射:在内镜下将药物注射到黏膜下层,使其膨胀起来,进而剥离病变部位。
2.黏膜下解剖:在黏膜下剥离病变部位,尽量保留黏膜下层的完整性,为后续显微镜下病理学检查提供方便。
3.渗透剂局部注射:在黏膜下注射渗透剂并再次切割以达到彻底切除病变。
4.粘连破解:使用特殊型号的器械和技术对病灶进行割断和粘连,可大大降低手术后黏连的概率。
二、ESD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范围ESD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是切除小于2cm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包括下列病理类型:1. 肿瘤直径小于2cm,且仅局限于粘膜或黏膜下层,没有侵犯深层结构,脉管、组织等;2. 大于2cm但在黏膜下层的不侵犯深层组织的肿瘤;3. 癌前病变,例如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HGIN)、低级别胃上皮内瘤变(LGIN)等;4. 脱落性息肉。
ESD技术能够达到和传统手术治疗效果相当的水平,但是它手术创伤小,可减少患者的疼痛和麻醉反应,减少手术并发症,并且可以完整地保存胃黏膜,更加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三、ESD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效果ESD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主要表现为:1.手术创伤小:相对于传统的胃癌治疗方法,ESD手术的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19例分析
第1 2卷
第1 期
Ju om ̄ 0 Mit yS meni o tw s C ia V 11 N . . n a 2 1 f la u o nSuh et h , o.2.o 1j u ̄。0 0 ir n a
・7 - 3
成 病 人 的恐 惧 与 不 适 , 且 对 听 力 也 造 成 损 害 。因 此 , 人 进 而 病
向患 者 介 绍 磁 共 振 检查 的 原 理及 过 程 , 用 有 效 的 心 理 干 预 能 采 够 使 患 者 减 轻 或 消 除 因 各 种 因 素 引 起 恐 惧 、 虑 等 不 良情 绪 ; 焦
人磁体 间前 , 当给病人耳塞并嘱咐其塞紧 J 应 。 36 对 疼痛病人应 在检查前告 之患者在检查床上要 保持 同一 . 体位 1 5分钟 左右 , 要求患者 自己评估疼痛 耐受力 , 能坚持者 不 要提前服 用镇 静止痛药 或者 静脉 注射安 定等 。晚期肿瘤 病人 的痛阈值减低 , 此时光靠 止痛药 不能解 决 问题 , 时患者 应 当 这
话, 当患者 只能 听懂 方言时要请 家属在 旁传话 。
4 小
结
( 收稿 日期 :0 91 -2 20 —0 1 )
通过实践总结 , 认识 到运 用适 当的方 式方法 , 过简单 的 通
内镜 黏 膜 下 剥 离 术 治 疗 早 期 胃癌 ; 关 内镜 粘 膜 下 剥 离术 ; 疗 治
20 0 8年 1 月至 1 0月共 采用 E D治 疗 E C 1 , S G 9例 并取得 良好
疗效 , 将 其 治 疗 、 发 症及 预 后 分 析 如 下 。 现 并
愈性切除 ; 切缘可能存在癌 细胞为 可能 治愈性 切除 ; 以上两 非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早期胃癌是指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累及肌层的胃癌。
早期胃癌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难及时发现。
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胃癌的筛查和诊断越来越普遍,使得越来越多的早期胃癌患者得以及时发现和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在消化内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ESD通过内镜镜下操作,将肿瘤及其旁边的正常组织一起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比传统的胃癌手术,ESD术后对胃功能的影响更小,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更加适合早期胃癌患者。
本文旨在探讨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1. 术前准备ESD手术需要患者胃内细胞的清晰可见,因此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消化内科医生通过内镜检查对患者进行彻底的评估,确定病变范围、深度、大小等信息。
其次是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胃功能状况,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2. 手术操作ESD手术需要对患者的内镜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必须有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操作。
手术中需要充分清洗和吸引胃黏膜下层,同时通过适当的组织断裂技术将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离,最终将整个病变区域切除。
手术操作需要细致且耐心,以确保切除的范围准确,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过大损伤。
3. 术后处理ESD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术后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调理计划,促进术后的恢复和康复。
通过相关研究和临床观察,ESD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ESD手术创伤小、康复快,术后生活质量好,是治疗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术方式。
二、ESD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1. 出血出血是ESD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对黏膜下层的操作极易造成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内镜医生需要严格控制整个手术的过程,避免对血管的损伤。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开放性手术或胃部切除术存在着较大的创伤和术后恢复期较长的缺点。
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则可以在不开腹的情况下,通过内镜直接作用于胃黏膜下层,将病变局部切除,保留胃的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早期胃癌患者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适应症之一,该手术在治疗早期胃癌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经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康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了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通过系统地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技术原理、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更全面的风险评估。
本研究将探讨影响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以期找到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最终,通过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优势进行总结,我们希望进一步确认该治疗方法的重要性,并为早期胃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经临床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70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适应症,并已经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检查。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研究人员进行随访观察。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我们会排除有其他重要疾病或并发症的患者,以减少干扰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研究对象的选取将遵循研究伦理原则,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我们旨在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2. 正文2.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技术原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内窥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方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1 年 5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45 例胃肠道早期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胃癌患者12 例,结肠癌患者22 例,直肠癌患者11 例。
45例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术后随诊12 个月观察其疗效。
另外选取同期相同例数的早期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
结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一次性完整剥离40 例(88.9%);病理学治愈性剥离37 例( 82.2%) ;可能治愈性剥离5 例(11.1%);非治愈性切除4 例( 8.9%);并发症:出血1 例(2.2%),转为外科手术,无穿孔。
术后随访12 个月,无复发。
内镜粘膜切除术(EMR):一次性完整剥离23 例(51.1%);病理学治愈性剥离15(33.3%);可能治愈性剥离11 例(24.4%);非治愈性切除16 例(35.6%);并发症:出血8 例(17.7%)、穿孔3 例(6.7%),转为外科手术。
术后随访12 个月,复发5 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其疗效及预后方面均优于内镜粘膜切除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临床效果较好,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效果好,可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癌;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56-0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基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起来的内镜技术,是近些年来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微创治疗新技术。
ESD 用高频电刀及辅助设施整块剥离,基本可以完全切除病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较低[1]。
以往的胃肠道早期癌的方法常是开腹外科手术,病灶不能完全切除,创伤较大,且并发症多,容易出血及穿孔,预后效果不佳。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手术技术,利用内镜在黏膜下浸润并切除病灶,逐步发展成为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内镜检查的普及和技术的改进。
传统上,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相比之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保留胃肠功能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如操作技术难度较高、术后并发症风险较大等。
有必要对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具体包括:1. 分析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评估其对术后预后的影响;2.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比较,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3. 深入挖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中的适用性和临床价值,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影响。
通过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推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疾病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3 研究意义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一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微创手术技术。
其在治疗恶性病变方面表现出色,不仅有效率高,而且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这种技术的出现对于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进步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使得更多患者能够接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较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是全球第五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第三常见的癌症死因。
在中国,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且其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体中尤为突出。
胃癌的发病过程较为隐匿,症状不明显,常常到了晚期才被患者和医生发现。
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胃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饮食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家族遗传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一旦患上胃癌,治疗难度很大,因此预防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治疗早期胃癌的一种新技术,为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胃癌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治疗早期胃癌的一种新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治疗早期胃癌的一种新技术,是近年来在胃癌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一项创新技术。
传统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来说伴随着较大的创伤和术后恢复周期较长的缺点,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则通过内镜技术在不开放腹腔的情况下完成手术进而根治早期胃癌,避免了传统手术的许多副作用和并发症。
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其次,内镜下操作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变和周边组织,减少了误伤和损伤的风险;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易得到保障;最后,由于器械和技术不断创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和深入。
因此,可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治疗早期胃癌的一种新技术,为医学界和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并在未来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主流手段之一。
2. 正文2.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手术技术,主要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体会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
结果 46例病变完整切除,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对于在适应证范围内的早期癌,ESD能达到很高的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080-01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致死率高居第2位。
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疗效、降低胃癌死亡率、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起源于日本的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微创新技术。
因其具有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病灶,切除后复发率低;现已成为日本、韩国等地区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治疗技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优势是可以完整切除直径较大或溃疡型的EGC并且可以降低局部复发,对比外科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8岁~67岁。
1.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2.1手术适应症①分化型黏膜内癌表面未形成溃疡,则病变大小不受限制;②分化型黏膜内癌表面已经形成溃疡,则病变直径≤3c m;③分化型SM1癌,病变直径≤3cm;④未分化型黏膜内癌,表面未形成溃疡,且病变直径≤2cm;⑤对于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证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可视为相对适应证。
1.2.2术前准备术前常规禁食,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乙肝五项、输血前检验、血型、凝血四项、胸部CT、腹部CT、心脏彩超、心电图,评估患者一般状况。
术前常规行小探头超声胃镜检查,确定病变位置及浸润层次。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背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是一种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微创手术技术。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ESD已逐渐成为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之一。
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上消化道的癌症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ESD技术及其在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 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的优势和局限性;3. 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潜力;4. 分析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长期疗效。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实践指导,以及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推广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作出贡献。
2. 正文2.1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概述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微创手术技术。
它通过内镜下操作,从粘膜下将肿瘤或病变剥离下来,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ESD手术首先需要对患部进行彻底的观察和评估,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深度。
然后,医生通过内镜操作器械,在患部周围注射药物以提高粘膜的隆起度,便于手术操作。
接着,医生使用特殊的切割器械,在粘膜下逐层剥离病变组织,确保彻底切除。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ESD具有许多优势。
由于是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ESD的切除范围更精确,避免了过度治疗和损伤正常组织。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4 1 0 703
【 要】目的 总结 消 化 道类 癌 的 内镜 特点 及 治疗 方 法 。 方 法 回顾 分析 我 院 2 0 摘 0 4年 1月 ~ 0 1 1月 确 诊 的 1 21 年 9例 消化道 类癌 患 者 的资料 , 总结 其 内镜下 表 现特 点 、 疗情 况及 随访 结果 。 结果 消化 道类 癌无 特 异性 临 床表 现 , 理 治 病
u r 01 r n lz d rto p ciey n h n o c p e t r, h rp o d t n a d fl wi g u e ut r u ay2 we ea ay e ers e t l,a d t e e d s o efau e t ea yc n i o n ol n — p rs lswees m- 1 v i o maie . s ls Gatone i a acn i a o s e ilci ia nfsain wh c sd a n s d b n oc p ,te rz d Re u t sr itsn c ri od h d n p ca l c lma i tto , ih wa ig o e y e d s o y h n l n e afr d b ah lgc le a n t n c s swe emid a n sd wi oy n a ewa s ig oe t d n c r fime yp too ia x miai .1 a e r s ig oe t p lp a d 1c s smid a n s d wi a e o a— o 1 h h cn ma b fr f r e y p too ia x miain 4 c sswee gv n t ee d s o i rame ta d 5 c s swee gv n io eoe af m d b ah lgc le a n to .1 a e r ie h n o c pc te t n n a e r ie i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病理结果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病理结果分析刘小景(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的病理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内镜中心行电子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EGC并行ESD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差异,并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共切除病灶116处,提示高级别上皮瘤变13例,高分化腺癌46例,中分化腺癌33例,低分化腺癌21例,印戒细胞癌3例。
切缘/基底阳性3例;术前活检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相比,活检总准确率为75.00%(87/116),其中高分化腺癌的准确率为84.78%(39/46),中分化腺癌的准确率为81.82%(27/33),低分化腺癌的准确率为95.24%(20/21),印戒细胞癌准确率为33.33%(1/3),高估病情率20.69%(24/116),低估病情率4.31%(5/116);整块切除率为100.00%(116/116),完整切除率为96.55%(112/116),治愈性切除率为96.55%(112/116)。
结论ESD可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治疗EGC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病理结果;活检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仅次于肺癌[1]。
早期胃癌(EGC)是指病变仅仅处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根据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为Ⅰ型隆起型,Ⅱ型表浅型及Ⅲ型凹陷型[2]。
由于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检出率低,大多数患者容易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3]。
近年来,科技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情较轻或癌前病变的患者,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4]。
ESD 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具有切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手术费用低等优点[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19例分析【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
早期胃癌(EGC)是指胃癌病变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而无论病灶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近年来开展的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免除了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术后对生活质量带来的严重影响。
我院自2008年1月至10月共采用ESD治疗EGC 19例,并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治疗、并发症及预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10 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为EGC并行ESD治疗的患者共19例。
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3. 5岁。
病灶分布:贲门部6处,占31. 6%;胃角部4处,占21. 1% ;胃窦部9处,占47. 3% 。
所有病灶均经超声胃镜证实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达肌层。
病灶直径20~75mm,平均46 mm。
1. 2 ESD方法
1. 2. 1 器械采用Olympus XQ240型胃镜,针状刀、IT刀,Hook刀、Flex刀、透明帽、电止血钳、ERBEICC-200内镜治疗电子系
统等。
1. 2. 2 ESD步骤首先用针状刀沿病灶周边约0. 5mm进行标记,标记后用1:10 000肾上腺素美兰生理盐水进行黏膜下注射,使病灶均匀隆起,然后用针状刀行环周预切开,切开后用IT刀或者针状刀进行剥离,直至黏膜剥离完全。
用三爪钳取出病变。
手术过程中出血用氩气刀局部止血。
1. 2. 3 组织学检查及疗效评价切除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科进行进行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疗效评价根据Neuhaus H 等[1]报道的方法进行: 切缘无癌细胞可以视为完全治愈性切除;切缘可能存在癌细胞为可能治愈性切除;非以上两种情况为组织学非治愈性切除,因为分块切除无法进行组织学评估,因此分块切除被认为是非治愈性切除。
1. 2. 4 并发症分析及随访主要分析的并发症包括腹痛、出血、穿孔、消化道狭窄梗阻等。
随访方法:所有ESD患者均详细记录联系方式,于术后6月、12月通知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在原切除部位及其周围1cm范围内取材进行病理学检验。
2 结果
2. 1 手术情况本组ESD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1. 2 min。
19例患者中一次性整块切除的有18例(94. 7%)。
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的16例(84. 2%),可能治愈性切除的2例(10. 5%),非治愈性切除的1例(5. 3%)。
2. 2 并发症本组患者中术后出现腹痛的17例(89. 4%),多为轻度腹痛,经过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治疗后疼痛缓解。
术中发生出血的3例(15. 7%),出血量小,经抑酸治疗后出血停止。
术后未见大出血、穿孔及梗阻。
2. 3 随访情况成功随访17例,随访率89%,2例因移居它地失访。
17例随访患者中6月内切面愈合率88. 2%(15/17),2例因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而愈合不全,12个月内切面愈合率达100%。
手术部位经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者1例,表明复发,再次行ESD,目前正在随访中。
手术周围发现癌细胞者1例,亦再次ESD,正在随访。
3 讨论
ESD开展初期治疗<20 mm、20~ 30 mm及>30 mm的EGC 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6%、91%、83%,一次性完整总切除率为87%[2],随着ESD内镜操作技术及相关内镜附件的发展,2001~2004年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达到了99%,切除肿瘤大小最大达140mm。
日
本11家医院ESD一次性整块切除治疗EGC 3年累积肿瘤局部无残余和无复发率达到了97. 6%[3]。
上海长海医院ESD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5.2%(20/21),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为90.5%(19/21),可能治愈性切除率9.5%(2/21)[4]。
本组病例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4. 7%,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84. 2%,可能治愈性切除率10. 5%,非治愈性切除率5. 3%。
出血是ESD主要并发症,有报道发生率约7%[5],大多数为少量出血。
本组病例术中发生出血率15. 7%,出血量小,经抑酸及内镜下氩气刀治疗后出血停止。
延迟出血定义为术后30天内出现呕血或黑便等临床症状并且需要内镜下急诊止血者,发生延迟出血的病变大多位于胃体中、下部,与是否合并溃疡无关。
均可通过内镜黏膜下注射无水乙醇、氩离子凝固、电活检钳及止血夹等治疗而有效止血。
报道ESD术后溃疡面延迟出血发生率约3. 4%(13/382)[6]本组病例中未见术后延迟出血发生。
穿孔的发生率约3. 5%~4. 0%,随着内镜技术及治疗附件的进展,穿孔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
本组未见穿孔。
其他并发症如狭窄主要发生于贲门、胃窦及幽门部位较大面积ESD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约 2.5%,主要可能与术前、术中使用的镇静剂有关。
Tanabe S等报道自ESD临床治疗EGC以来,因ESD并发症而急诊转手术率为0.07%(1/1449),尚未见ESD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
通过本组病例的研究,我们认为ESD治疗EGC病变切除率高,复发率低,而且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ESD是治疗EGC的理想手段。
【参考文献】
[1] Neuhaus H,Costamagna G,Dcvi re J,et al.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of early neoplastic gastric lesions using anew double-channel endoscope(the “R-scope”)[J].Endoscopy,2006,38:1016-1023.
[2] Ono H.Early gastric cancer:diagnosis,pathology,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treatment outcomes[J].Eur J Gastroenteml Hepatol,2006.18:863-866.
[3] Oda I,Saito D,Tada M,et al.A muh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endoscopic re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 cer[J]. Gastric Cancer,2006,9:262-270.
[4] 施新岗,李兆申,徐丹凤,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11):574-577.
[5] Oda I,Gotoda T,Hamanaka H,et al.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Technical feasibility,oper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from a large series of consecutive cases[J].Dig Endosc,2005,17:54-58.
[6] Fujishim M.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stomach neoplasms[J].World J Gastroenteml,2006,12:5108-5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