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合集下载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的技术操作 ppt课件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的技术操作  ppt课件

20
课件
第三节 针刺肩痛穴的技术操作
一、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的治疗方法简介 1、针刺体位:患者取坐位。 2、针刺角度:直刺角度 3、针刺方法:以肩痛穴(BP-LE6)为主穴,采 用3寸无菌性毫针,直刺4cm(2寸)左右。局 部常规消毒后,采用28号3寸毫针一支,行直 刺法,进针约2寸左右,可行大幅度提插捻转, 以泻为主,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不留针。
26
课件
四、主治
颈源性肩周炎、外伤性肩周炎、偏瘫穴肩周 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颈肩肌筋膜炎、落枕 等。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高血压、高血 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 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 瘫痪、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中暑、休克、 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27
1、肩痛穴定位: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 1寸。 2、交叉取穴,即右侧肩痛取左侧穴位,左侧肩 痛取右侧穴位。 3、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0角向下直刺1.5 寸左右。 4、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
25
课件
三、功能
止痛消炎,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 调节神经,调节胃肠,调节内分泌。
23
课件
7、疗程:每日1次,21天为一疗程。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周以内者,针 刺肩痛穴,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 (2)中期患者,即发病2~4周者,针刺肩痛穴, 每日一次,21次为1疗程。 (3)晚期患者,即发病1个月以上者,针刺肩痛 穴,每日 1次,28次为1疗程。
24
课件
二、技术关键环节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的技术操作
1
第一节 概 述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 一、技术持有人
针灸中心主任、教授、博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观察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观察
3 讨 论
1 资 料与方 法
1 . 1临床 资料 本组 6 0例 ,其 中男性 3 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最 大7 2岁 ,最小 3 9岁 ;病 程 3个月至 2年 。早期 以疼 痛 为主者 4 例 ,中后期功 能 障碍 l 。 l 9例
1 . 2治疗 方法
肩 周炎 是 由于 中老年 人胶 原纤维退 行性改 变加上
多发病 ,多发于 5 O岁左 右人群 ,是肩 周肌群 、肌腱 、
疗程 。针刺 治疗 期间要求 患者每 日早 晚各进行 一次肩
关节 功能锻 炼 。 2 治疗 结果 21疗效标 准 . 痊 愈:症状 消 失,肩关节 功 能恢复正 常 ;
滑 囊和关 节囊等 软组织 因气血不 充 ,筋 力所养 ,复感 风 寒或 劳作过度而 导致 关节疼痛 ,关节 活动受 限等特
调整, 达到机 体恢 复新 的平 衡 的理论 。 笔者依 据此法 ,
效果颇 佳 。
放 射为宜 。个别 患者可传 导至肩 部 ,传 导肩 部者疗 效
最佳 。行针 时嘱患 者做肩 部功 能锻 炼 ( 屈 、后 伸 、 前
此法优点:穴位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高,
操 作简便 易行 ,安全 性较高 ,突 出了人体 的 自身平 衡
机体 内分泌功 能混 乱 以及 外伤 、劳损 、受凉等 诱因作
用 下所致 的一 种无菌 性炎症 ,早期 以疼痛 为主 ,后 期 炎症 加剧及 患 者畏痛 不敢活动 所致肌 肉萎缩 ,软组 织
取 穴 :肩痛 穴 ,位 于小腿 腓侧 ,腓骨 小头与外髁 高点 的连 线上 ,髌骨 中线下 5寸处 ,或髌骨 中线与躁 连 线 中上 1 / 。 以偏于腓 侧 1 3处 寸取穴 。交叉取 穴 ,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一、肩痛 (2)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2)皮神经卡压性颈肩部疼痛的铍针治疗技术 (7)二、肩关节周围炎 (10)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10)三、颈椎病 (12)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 (12)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14)髁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 (14)“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18)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21)牵弹三步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技术 (2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综合(电针)治疗技术 (27)五、中风 (31)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技术 (31)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技术 (33)急性中风病意识障碍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应急救治技术 (41)经穴电体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技术 (42)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技术 (44)电针健脑安神法治疗中风后抑郁技术 (47)六、骨折 (51)塑形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技术 (51)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技术 (54)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技术 (57)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技术 (59)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61)“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 (61)一、肩痛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疗法介绍【技术名称】平衡针灸针刺技术【技术概念】肩痛,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临床肩痛症状表现之一,以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在肩痛病变进展过程中,累及了较多的组织结构,疾病的初期、后期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诊断命名也较复杂。

【技术特征】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突出人体信息系统、突出单穴疗法、快速针刺、突出即时效应、突出针感效应、突出离穴不离经、突出穴名通俗化、突出安全无不良反应、突出临床实用性【研究基础】早在1872年,法国医生Duplay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肩关节的病程变化主要是肩峰下滑囊的渗出变性及粘连,是盂肱关节以外的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肩痛和关节活动受限。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肩周炎针灸特效穴位集锦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附:1.奇穴(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一针治愈肩周炎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位于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3.肩周炎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针同侧取穴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愈.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试试吧各位.4. 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6、对侧找阳陵泉下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7、5个穴位,治肩周炎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指迷>>茯苓丸:肩周炎之神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五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肩痛穴配合传统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肩痛穴配合传统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了现代生物全息 原理 , 既属 于巨刺 法的范畴 , 又属 于远端取 穴 的 具体运用 , 充分体现 了“ 病在上 者取之 下 , 病在左 者取 之右 ” 的循 经远取和交叉取穴 的原则 , 过针 刺使人 体恢 复到 “ 通 阴平 阳秘 ,
精神乃治 ” 平衡状态 。 的 涂 国卿 等 通 过 临 床 观察 还 发 现 , 衡 针 灸 针 感 越 强 , 效 越 平 疗
的一种无菌性炎症 。
①多发 于中老年人 , 或继 发于肱二头肌腱 炎或 上肢创 伤 ; ② 肩部疼痛 、 压痛 、 射 痛 , 间疼 痛加 剧 ; 活 动受 限 , 放 夜 ③ 以上 臂外 展、 上举 、 后伸 、 内旋 最为 明显 ; ④可 有三 角肌肿 胀 , 期可 有肌 后 萎缩 ; x线检查 多为 阴性 , ⑤ 部分 患者 可有 肌腱 钙化 、 骨质 稀疏
采用传统针刺 治疗 法 , 取患侧 肩髑 、 肩谬 、 贞 、 肩 曲池 、 谷 、 合
后溪、 阿是 穴 , 穴 根 据 辨 证 选 取 : 寒 湿 邪 侵 袭 者 加 刺 大 椎 、 配 风 外
Hale Waihona Puke 关; 气滞 血瘀 型加刺 血海 、 腧 ; 膈 气血 虚弱 型加 刺足 三里 、 海 。 气 针刺 得气后 留针 3 mi, 0 n 1次/ t1 E ,0次为 1 个疗程 。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 . 5 00 。
4 讨论
肩周炎又称肩 关节周 围炎 , 中医学 “ 属 冻结 肩” “ 十 肩” 、五 范畴 , 因肩部感受风寒之邪 , 乃 阻滞经络 , 导致气 血运行 不畅 , 久 而久之 , 肩部 筋肉凝结不动 。故发病 时肩部不仅 疼痛 , 且伴 有活 动受限 , 多数在受寒 时加 重。现代 医学 则认 为肩周 炎是 在 内分 泌紊乱 、 肩关 节周围组织损伤或肩关 节制动 等多 因素 作用下 , 以 肩关节周 围滑膜 软骨 、 筋膜 、 肉等 组织 痉挛 、 肌 粘连 为病 理 改变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在平时,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方面的压力,因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以及劳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但是长期的过于的劳累也带来很多的问题的,其中很多人就出现了肩周炎的情况,导致手臂的活动出现不适的情况,很多人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那么究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穴位名称: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耳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

undefined【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穴位名称: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

②气喘。

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平衡针灸(教学):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

平衡针灸(教学):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

平衡针灸(教学):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

肩凝症取穴肩痛穴定位必须准确肩痛穴是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主穴,属经外奇穴之一,又称“中平穴”,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髁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

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取穴针刺方法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

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针刺手法以及针感手感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有效率统计突出即时效应,针刺当时见效率达90%;提出针刺神经支或神经干产生的针感效应假说采用单穴疗法;⑤针刺经验穴—肩痛穴,临床治疗380例,有效率94.1%。

肩痛穴治疗组疗效与传统取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无副作用。

本法安全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一、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陈某,男,60岁,美国某市针灸专家,1989年1月来京就诊。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年,以酸痛、胀痛、放射痛为主,影响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

检查:肩峰、三角肌处压痛(+++),上举150°,外展45°。

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二、颈中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赵某,女,5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就诊。

3个月前不明原因右肩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及内服中西药未效来诊。

查肩部无红肿,右上肢前屈小于30°,外展小于30°,后伸小于15°,内旋小于30°,肩贞、肩髃、天宗、肩前穴可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取物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肩周炎,针刺右“颈中”穴1次,患者自述肩关节活动轻松,当即右上肢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140°,后伸大于60°,内旋大于95°,后背上举能触到对侧后背及腋后线。

又针1次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肩周炎的食疗方1.白花蛇酒治疗制作原料:白花蛇1条,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治疗制作原料:丹参30g,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居家治疗肩周炎的妙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过度劳累和寒冷时加剧。

肩周炎治疗汇总

肩周炎治疗汇总

肩周炎1、肩周炎特效穴位:在足四五趾缝间可以找到一压之特痛点,该点是治肩部疾病的特效点.左肩痛压右足,右肩痛压左足,每次按十分钟.再按手对应部位,第二掌骨全息肩穴,耳肩穴,一次按摩即可止痛,可以自按。

2、毫针刺天宗穴治疗肩周炎在左侧天宗穴处,持针斜向上刺入1寸左右,寻找针感,待患者有明显酸胀感后,应用提插和捻转手法,使酸胀感扩散至肩胛部,患者并觉局部有温热感,留针30分钟。

针刺完毕后,配合肩周炎被动运动手法,缓缓加大肩部关节的活动度,治疗一次后患者就感觉肩部症状有明显缓解,治疗6次后基本痊愈。

3、肩周炎针灸特效穴位集锦针灸治疗肩周炎总原则是辨证治疗与循经治疗相结合,但是一些特效穴位也不容忽视。

下面是我总结的、经过临床验证的肩周炎的特效穴位,希望看过这个帖子者遇到此类病人时选择使用。

这些穴位即使单组使用也有立竿见影之效,也可以配合按摩、拔罐等。

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4、肩周炎的特效治疗汇总1.奇穴---一针治愈肩周炎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位于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92年,到新加坡的朋友家,正赶上朋友的大姨子来访.她当时提到自己患肩周炎多年.西医治疗不见成效.我问她愿不愿意试一试针灸疗法?她非常好奇,表示愿意试一试.我让她抬高右臂看看.她只抬到前胸上下就抬不上去了.我当即取出一支六寸长的毫针,在她患侧腿上的条山穴刺进去.由于针感强烈,病人大叫一声.我让她再抬臂试试,她一下就抬到头顶部位.在场的一片惊呼:神了!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为什么条山穴能治肩周炎呢?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部.两穴经气上行同交于肩,所以治疗肩周炎有奇效.从古人的著作中也可发现,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重要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谓:“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灵枢.终始篇》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功能运动的基本形式,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这样在治疗上就构成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凡是通过药物.针灸下取以治疗上部病证,上取以治疗下部病症的方法都属于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之列.它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人体经络.脏腑及气机升降的调节机能而确立的法则,不同于通常按疾病部位而因势利导的方法.3.肩周炎奇效穴肩周炎病程较长虽可自愈但患者痛苦难当.我治疗此病单取一穴我给命名为肩周炎穴<自创>.此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针同侧取穴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以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愈.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试试吧各位.4.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现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虽不为我所创,但用之临床,其效确如创制者所言甚佳,我并在“百度”中搜索相关内容尚未发现有此报道.辽宁王艳春以临床摸索发现的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前无记述,后有先赞奖.美国有《屯间报》.香港之《明报》均有报道,曾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个人体会: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近期连续治疗六位肩胛部疼痛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整理出来,请同道老师评议. 一位患者疼痛四个多月,吃药,针刺,贴膏,拔罐不见好转,一位患者疼痛两年多,诸法皆治未能奏效,四位急性发作第二天治疗,其中一位到医院拍片诊断为颈椎增生,经医院医生在颈部推按治疗,疼痛加剧,导致颈不能活动.我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很多,简取了一些取穴少适用性强的方法贴出来,希望能对各位有帮助!有的方法我亲自试用过,确实有很神奇之处!比如在对侧下找阳陵泉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5、针灸肩周炎1.针刺中平穴中平穴位于外膝眼下5寸,胫骨前脊向外一横指,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

肩周炎针灸治要(刘红云)

肩周炎针灸治要(刘红云)

肩周炎针灸治要(刘红云)
肩周炎,也叫五十肩、疑结肩、冻结肩,也就是说人到了一定年令,随着气血减弱,尤其是在最容易受寒的大关节肩部就会出现不适的感觉。

现在就讲一下治肩周炎的针灸要点:
1、健侧取穴。

2、首选三肩穴,第一针痛点进针(反后绝),上下三分各一针,治五十肩皆特效(贴骨进针4-7分)
3、肩三针:三间、中渚、后溪
4、长久风湿的,加艾灸驱寒湿。

5、一到阴天发作,加阴陵泉
6、一到晚上发作,加照海(日发申脉,夜发照海)
7、年老体弱加肾关。

8、固定时间发作,加当令经输穴。

肩周炎克星—肩贞穴

肩周炎克星—肩贞穴

肩周炎克星—肩贞穴
肩贞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能够治疗耳鸣、齿疼、肩胛疼痛、手臂不举、上肢麻木等多种疾病和症状,是临床的常用腧穴,穴位的操作均按常规操作即可。

因此学习过程中只需将学为的定位和功能作为重点。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
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筋膜、三角肌、肱三头肌、大圆肌、背阔肌。

皮肤由腋神经的下支臂上外侧皮神经分布。

皮下组织致密,富有脂肪。

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三角肌的后部,穿该肌表面深筋膜入肌质内。

以后,针可依序入桡神经肌支支配的肱三头肌长头,肩胛下神经支配的大圆肌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腱),可深达腋腔
简便取穴
臂内收时,腋后纹头直上1寸,三角肌后缘处,按后有酸胀感。

名称释义
“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

“贞”,古指贞仆问卦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

本穴物质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此气冷缩而量少势弱,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需问仆一般,故名“肩贞穴”。

功能主治
清头聪耳,通经活络
耳鸣、耳聋、齿疼、肩胛疼痛、手臂不举、上肢麻木、肩关节周围炎、瘰疬等
操作方法
1. 推拿:点按、按揉、推按、弹拨
2. 艾灸:艾条温和灸5~20分钟
3. 针刺:直刺1~1.5寸或向前腋缝方向透刺,肩部及肩胛部酸胀。

肩痛穴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60例

肩痛穴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60例

第 1 疗程治愈 3 例 ,占 6%;第 2 8 3 疗程治愈 1 9例 , 3 % ; 中 3例 为 病 程 超 过 1 以上 , 占 2 其 年 无
效占5 %。
5 讨 论
例, 右侧病变 2 例 , 6 双侧病变 2 例。 0 O 6 例患者经诊 断均排除颈椎病 、 骨质疏松 、 肿瘤等相关病例 , 为单 纯 肩周炎 收 治 。
幅度 活动 , 连续治 疗 7天为 1 个疗 程 。
4 治 疗结 果
41 疗效标 准 .
痊 愈 : 部疼 痛 消失 , 肩 肩关 节 功 能完 全 恢 复 ; 显
效: 肩部疼痛消失 , 肩关节活动轻微受限 , 能够正常 活动、 生活 ; 有效 : 肩关节疼痛减轻 , 肩关节活动 障 碍比较治疗前有改善 ; 无效 : 治疗前后无改善 。
信心 , 做到医患配合 , 坚持持续有效的治疗 , 才能缩
短病程 , 减轻痛苦 , 恢复肩关节功能。
( 收稿 日期 :0 0 0 — 9 2 1- 3 1 )
袭 络 型和气 血 不足 型 , 过辨 证 取穴 进 一步 提 高 了 通 疗 效 。此 病周 期较 长 , 过 程 中 , 治疗 必须 树立 病人 的
感 向足背 ,足趾和踝关节传导 出现 的麻胀感为宜 。
手 法 : 针手 法 , 滞 上下 提插 针刺手 法 。( ) 三针 : 2肩 肩
前( 位于前腋缝上 l )肩髑( 寸 、 位于抬肩肩峰前 凹 陷处 )肩贞( 、 位于后腋缝上 1 ) 寸 。风寒型配曲池 、 合谷 、 外关 ; 气血不足型配足三里 、 血海、 合谷。( ) 3 针刺肩痛穴 , 直刺 2 寸滞针约 3, s取针后刺肩三针
2 诊 断标准
肩周炎属 中医痹证范畴 ,素问・ 《 痹论》载 :所 “ 谓痹者 , 各以其时 , 重感于风寒湿之气 。” 本病多因 营卫虚弱 , 筋骨衰颓 , 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湿邪 , 或劳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8例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8例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8例肩痛,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临床肩痛症状表现之一,以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是影响中、老年人运动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笔者在最近两个月来临床应用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53岁。

其中7例是右肩痛。

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其中有3例患者伴有自感颈项强直,其中2例患者伴有自感患侧手臂麻木。

1.2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参考《外科学》第四版拟定:(1)40岁以上,缓慢起病;(2)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3)体征检查:肩部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4)X线检查阴性。

1.3治疗方法操作步骤(1)取穴:肩痛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肢。

常规消毒,交叉取穴。

采用2寸无菌性毫针,直刺法。

进针约1寸左右,可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针感向足面,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麻胀感为宜。

以泻为主,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10~20分钟以增强针效。

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

本组8例患者都以针刺“肩痛穴”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1.4.1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外科学》第四版及《黄家驷外科学》进行四级评定标准(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肩关节功能活动轻度受限。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较严重。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1.4.2治疗结果本组8例中临床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2.讨论肩痛是由于中老年人胶元纤维的退行性改变加上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外伤、劳损、受凉等诱因作用下所致的一种无菌性炎症,早期常以疼痛为主,日久因炎症加剧及患者畏痛不敢活动致肌肉萎缩,软组织粘连,活动受限。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ppt课件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ppt课件

针刺手法:采用28号2寸毫针1支,行直刺 法或斜刺,进针约0.5-1寸。
取穴原则:患侧取穴。
学习交流PPT
17
九、技术关键环节
• 1、定位准确 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 外踝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 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也可根据 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 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
关节,是导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
因。因湿性重浊粘滞,是气血运行迟涩,
易使肩部诸筋粘连。学习交在流PP日T 常生活中,患者
7
四、适应症
• 1.符合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 • 2.年龄在40-69岁。
学习交流PPT
8
五、诊断标准
• 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 寒湿邪所致。
• 2.疼痛:本病发病较慢,少数病员可能有急 性发作,病程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疼痛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 现的针感为宜。
针 感:以触电似学针习交流感PPT向足背,足趾和踝
14
针刺手法: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 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待出现针感即可快速出针,整个针刺时间 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病情较重、病情较长 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 当配合肩部运动。
1.取穴少,痛苦小 2.见效快,疗效高 3.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4.安全无副作用 5.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的特点
学习交流PPT
12
(一)、肩痛穴之一中平穴 (见下图)
学习交流PPT
13
定 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 1/3处。
解 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
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 浅神经。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PPT课件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PPT课件

病变取右侧穴位。 • 针刺方法:3寸毫针平刺1.5寸左右。
•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法。 •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
神经。
疗程: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周以内者,每日一次, 14次一个疗程。 (2)中期患者,即发病2-4周者,每日一次,21次一个疗 程。 (3)晚期患者,即发病1月以上者,每日一次,28次一个 疗程。
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 节前凹陷中。
• 解剖: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
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 (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右病取左,左病取右,即上下左右 交叉为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是平衡针法的特色之一, 来源于《内经》的巨、缪刺法。巨刺即左刺右,右 刺左,缪刺即交叉取穴。
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 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 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
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
则。
二、诊 断 要 点
1、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常于肩部受寒后发 病。 2、肩部疼痛,活动时加重,昼轻夜重,多不能卧向患侧。 3、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有上举、外展、后伸摸 背和穿衣受限。 4、压痛。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日久可 见肌肉萎缩。 5、肌肉抗阻力试验阳性。 6、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骨质疏松肱骨头上 移或关节腔变窄。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 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 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 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 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 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课题名称: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承担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
项目负责人:王文远教授
项目简介:
通过对比肩痛穴,传统穴两种不同方法对治疗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症状和体征及疼痛指数的临床观察,客观分析判定快速针刺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其进行诊疗的规范化研究。

本项目将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神经解剖及神经调控理论相结合,以传统中医巨刺、远道刺和缪刺针法为指导,采用交叉取穴法,针刺经验穴-“肩痛穴”,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该穴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穴位。

疾病简介:
肩周炎是医院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指肩部关节囊、肌腱、肌肉慢性或受凉等原因引起的损伤,也可以因其他间接原因,引起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或撕脱而造成。

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充血、渗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等变化。

1、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

2、40-60岁
禁忌症: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特色:
1、取穴少,痛苦小;
2、见效快、疗效高;
3、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4、安全无副作用;
5、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治疗方法简介:
取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足三里穴下两寸,偏于腓侧。

采用快速针刺的手法(不留针),刺激腓浅神经强调针感,五日一个疗程,治疗四个疗程。

针具选择为苏州生产的28号3寸无菌针灸针。

技术关键环节:
1、肩痛穴定位: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

2、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3、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4、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

5、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准。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无副作用。

晕针是针灸常见的副作用,针刺“肩痛穴”,只需3秒,时间极短,发生晕针的概率很小。

经济学评价:
本法安全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配套材料:
技术操作规范文本
临床研究结论:
1、找出了治疗肩周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的专病专穴——“肩痛穴”。

2、突出即时效应,针刺当时见效率达90%。

3、提出针刺神经支或神经干产生的针感效应假说。

4、采用单穴疗法
5、针刺经验穴——肩痛穴,临床治疗380例,有效率94.1%。

经统计学处理,肩痛穴治疗组疗效好于传统取穴对照组(P<0.01),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果,为揭示针刺原理、效应过程提供客观依据。

6、无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