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新技术的应用
新生儿护理创新项目
![新生儿护理创新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78e2df0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9.png)
新生儿护理创新项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生儿护理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新生儿的健康与幸福是每个家庭都关注的重点,因此,新生儿护理创新项目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生儿护理创新项目的例子,并探讨它们对新生儿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智能监护仪智能监护仪是一种结合了先进传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新生儿护理设备。
它可以实时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理参数,并通过手机或电脑应用向父母发送警报信息。
智能监护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安全性,减少了父母的焦虑感。
此外,它还可以记录新生儿的健康数据,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母乳喂养辅助设备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一些妈妈来说,母乳喂养可能存在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母乳喂养辅助设备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比如,一些智能吸奶器可以根据母亲的需求调整吸奶力度和频率,提高母乳的产量。
另外,一些母乳喂养辅助仪器还可以检测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帮助妈妈了解自己的营养状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婴儿安全床婴儿安全床是一种结合了智能科技与婴儿安全设计的床具。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婴儿的体位和呼吸情况,并在发现异常时发出警报。
此外,婴儿安全床还可以调节床的温度和湿度,为婴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这种创新设计提高了婴儿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让父母更加放心。
四、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为新生儿的护理提供了更多便利。
通过互联网和视频通话技术,父母可以与医生进行远程咨询和诊疗。
这种服务的好处是可以解决家庭所在地没有专业医生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前往医院的时间和费用。
远程医疗服务使得新生儿得到了更及时和全面的护理,避免了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的延误。
五、婴儿护理APP婴儿护理APP是一种结合了科技与育儿知识的应用软件。
它提供了丰富的育儿知识和婴儿护理技巧,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新生儿。
婴儿护理APP还可以记录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数据,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推荐。
这种创新项目使得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并与其他父母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新举措ppt课件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新举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97f3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a.png)
03
பைடு நூலகம்
与家庭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宝宝的护理和成长过程,提高
护理效果和家长的满意度。
04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实践
护理实践案例
案例一
个性化护理计划:为每个新生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其 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案例二
家长参与护理:鼓励家长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培 训和指导,增强亲子互动。
护理服务品质理念
持续改进
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服务流程和 质量,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追求卓越
树立高标准的护理服务目标,努 力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患者满意度
定期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和建议,针对性地改进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满意度。
03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
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定期监测,包括体温、 心率、呼吸等,以确保宝宝健康状况良好。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保 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为新生 儿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 服务。
统一护理标准
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护理标 准,确保不同医院、不同 护理人员之间的护理质量 得到保障。
护理效果评估
患者满意度
患者康复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患者 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估护 理效果。
关注新生儿的康复情况,评估护理措 施对患儿病情恢复的影响,及时调整 护理方案。
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新生科护士积极探索和创新, 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护理质量指标
根据新生儿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 理质量指标,如基础护理合格率、危 重患者护理合格率等,对护理效果进 行量化评估。
stable模式在新生儿转运护理中的运用
![stable模式在新生儿转运护理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21e64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f.png)
stable模式在新生儿转运护理中的运用新生儿转运是指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疾病的新生儿从胎儿、产房转移到新生儿科特别护理室、重症监护室等需特殊医学护理环境的过程。
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后生理系统尚不完全发育和免疫系统不健全,较弱的代谢和体温调节功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故需要特殊的转运护理。
稳定性是新生儿进行一系列技术操作的前提,而 stable 模式是一种更适合新生儿转运的护理模式,以下是关于 stable 模式在新生儿转运护理中的运用。
1. Stable 模式概述stable 模式起源于欧洲,现已应用于全世界各地。
稳定性是指一个人或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重大变化的状态,特指病人在急救护理中需要坚持一定的生命特征和环境状态以维持生命为基础。
在新生儿转运中,stable 模式指在保持新生儿的基本生命特征稳定的同时,采用各种措施保障较为稳定的环境状态,以确保新生儿能够安全、平稳地完成转运过程。
稳定模式是以新生儿为中心的,旨在维持新生儿的生命特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营造稳定的环境状态。
① 严格监测生命征象:如呼吸、心率、血压等,确保不受转运过程的不利影响。
② 保持外部的稳定性:包括环境因素的温度、湿度、噪声、光照等,使得新生儿生活环境尽量与待转移前保持一致,避免对新生儿的影响和问题的加重。
③ 专业团队和设备: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设备和应用,构建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同时依托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转运工具,尽可能地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意外风险。
④ 建立新生儿应对机制:各种应急措施的应用,以及保证药品的安全和稳定。
所有转运物品都应预先准备且合适以避免过度激惹和不适。
stable 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在整体上做好了新生儿沟通和情况的交流,通过信息的共享和整合,确保护理团队的配合和协同措施。
首先做好新生儿评估,评估结论包括需要监测的重点生命征象和对胎儿身体的处理,包括了转运所需的护理和保障措施和各种协调铺垫。
其次通过温控系统、高科技的稳定性设备、降噪设备等技术整合,逐个解决环境因素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确保在转运过程中新生儿的舒适度和护理的安全性。
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1544d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7.png)
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2-07-06T05:39:37.02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0期作者:黄瑞雪[导读]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 (PICC)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领域及优势黄瑞雪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017000【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 (PICC)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领域及优势。
方法本组危重新生儿病例 45例,其中男 2O例,女 25例,均采用 PICC导管,PICC导管留置时间,最短 7d,最长 57d平均 (18.8O± 7.52)d。
通过严格的置管前、中、后护理,并详细记录应用 PICC 时出现的问题。
结果这些患者应用 PICC时出现了4例穿刺失败,4例局部渗血,3例导管阻塞,3例感染和 2例静脉炎。
结论 PICC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特点,但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通过加强穿刺技巧及日常护理,将会明显减少并发症,更好地发挥 PIC 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即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
美国自 1986年开始使用,主要用于新生儿病房、化疗病房、急救中心和重症监护室 (ICU)。
该技术在本院新生儿科 ICU 应用于早产极低体质量儿、超低体质量儿以及危重新生儿和外科术后新生儿的肠外营养。
深静脉置管和 PICC比,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穿刺难度大,临床不适合于新生儿;PICC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尤其适合于早产儿及需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患儿的补液治疗,可保留较长时间,避免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后果。
尽管 PICC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
本文将本院开展该技术 2年来出现的问题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45例,其中男 2O例,女 25例;出生体质量小于 999g3例,1000 1499g32例,1500~ 2500g6 例,>2500g4例;原发疾病:早产儿 3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8例 (6例为早产儿 ),消化道先天畸形 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1例为早产儿 )。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9568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a.png)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引言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原则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精细和细致的方式对管理进行落实的管理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细节决定成败”,要求管理者在医疗过程中关注每一个环节和细小的差错,以追求最完美和高效的结果。
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地要求医护人员做到细心、细致,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标准化:对医疗程序、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流程化:对医疗过程进行流程化管理,强调每一个环节的重视和细致。
(3)人性化:在规范化和流程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患者的需求,使医疗工作更具人性化和关怀。
(4)改进性: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反复总结和不断完善。
2.1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需要极其细心和周到,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可能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威胁。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标准化的护理程序和流程,可以有效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与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患儿的需求,实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总结,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新生儿病房是新生儿科的重要环节,对于新生儿的病情观察和治疗提出了高要求。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病情观察和记录,可以及时掌握病情动态,提高诊疗效率。
通过流程化的医嘱管理和药物管理,可以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安全。
通过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更好地把握患儿的情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于感染的抵抗力较为薄弱。
感染控制在新生儿科中至关重要。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洗手流程和消毒程序,可以有效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通过流程化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感染风险。
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e5c96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b.png)
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9-03T09:41:34.17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作者:李雅梦[导读] 人性化护理是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同需求,以人文关怀为核心,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的医疗护理,李雅梦公安县人民医院湖北荆州 434300摘要:人性化护理是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同需求,以人文关怀为核心,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的医疗护理,现就其在早产儿方面的临床应用做探讨综述。
人性化护理可以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满足了新生儿的护理需求,做到了以新生儿为中心的理念。
临床中对于早产儿的护理,人性化加之专业化的护理。
关键词:人文关怀;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应用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得以救治存活,但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且住院时间长,经过医院精心治疗护理后处于康复期的早产儿身体机能及免疫力仍低于普通新生儿,出院后家庭护理难度较大,导致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支持和发育促进情况不容乐观,发病率和再入院率高,给早产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 37 周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
因此 ,早产儿身体各脏器组织尚未发育成熟, 故病死率较高 , 即使存活下来的早产儿, 其感染或非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也会大幅度上升, 并且预后生长发育也不容乐观 , 从而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
所以, 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干预是极为重要的。
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
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更适合患者治疗的环境,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使患者的疾病快速恢复。
所以护理工作尤其应当注意,从人性化角度予以特殊照看,让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好更优质的护理,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一、护理人文关怀工作1、明确护士关怀职责。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28801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8.png)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的头28天,这个阶段的婴儿是最脆弱的,也是最需要关爱和细致管理的。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就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精确的控制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的把控和全过程的管理,注重个案的分析和个体化的管理,以确保工作的精准、高效和可控。
在医疗领域,精细化管理更是要求医护人员从细微处做起,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以提供更加精准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二、新生儿科的特点和挑战新生儿科是一个涉及到新生儿生命的重要领域,其工作的特点和挑战主要有:1. 患儿病情复杂多变: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不同于成人,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体温调节不良、感染等情况,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医护人员实时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2. 患儿家属心理压力大:由于新生儿的特殊状态,患儿家属常常面临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需要医护人员关注和支持。
3. 医疗技术要求高:新生儿的诊疗和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且需要紧密配合,以确保患儿健康和安全。
4. 医疗事故风险大:新生儿的生命脆弱,医疗事故对患儿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需要极为细致的治疗和护理过程。
基于以上特点和挑战,新生儿科的医护工作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医疗机构也需要引入精细化管理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详细的记录、综合的分析和全程的监控来提高新生儿医疗服务的水平。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的记录与评估:对于每一个新生儿患者,医护人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记录系统,包括病史、生理指标、用药情况等,并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针对每个新生儿患者的特点,医护人员应给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喂养、身体护理、康复训练等,从细节上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PICC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新生儿PICC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b3d50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1.png)
新生儿PICC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摘要】本文分析了新生儿PICC在临床中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首先介绍了PICC的特点和定义,接着探讨了新生儿PICC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然后讨论了新生儿PICC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其并发症管理。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生儿PICC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新生儿PICC作为重要的血管通路管理方式,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进新生儿PICC 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新生儿PICC,发展,临床应用,特点,历程,优势,局限性,并发症,重要性,趋势,应用前景1. 引言1.1 新生儿PICC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新生儿PICC(经皮穿刺中央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肌肤和软组织将导管插入静脉来实现中心静脉通路的技术,旨在为新生儿提供充分的静脉通路以支持持续的治疗和监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新生儿护理需求的增加,新生儿PICC的发展和临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在新生儿PICC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的导管材料和技术使得新生儿PICC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新生儿PICC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输液、营养支持、药物输注等方面,为新生儿治疗和监测提供了便利和有效的手段。
新生儿PICC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潜在的感染风险、导管脱落等并发症。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加强感染预防措施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PICC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新生儿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静脉通路,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完善,新生儿PICC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和治疗方案。
2. 正文2.1 PICC的定义与特点PICC是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的缩写,是一种介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导管之间的导管。
儿科新项目新技术汇总
![儿科新项目新技术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224ef1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d.png)
儿科新项目新技术汇总
以下是一些儿科领域的新项目和新技术的汇总:
1. 儿童远程医疗:利用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为不同地区的儿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包括在线医生咨询、远程诊断和治疗等。
2. 儿童健康监测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监测儿童心率、睡眠质量和运动量等健康指标的设备,帮助家长及时监测和管理儿童健康状况。
3. 儿童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儿童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根据结果为儿童制定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儿童仿真手术技术:借助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医生可以通过模拟儿童身体情况的虚拟环境进行手术演练,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并减少手术风险。
5. 儿童疫苗研发与创新:针对新发现的儿童疾病,研发新型的疫苗或改进已有疫苗的效果,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疾病预防能力。
6. 儿童心理健康应用程序:开发针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等服务,帮助儿童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
7. 儿童肿瘤治疗创新:研究和开发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案,包括基因治疗、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等,提高儿童肿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8. 儿童健康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儿童健康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儿童健康问题的规律和趋势,并为儿童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9. 儿童神经科学研究:研究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探索儿童脑科学的新知识,为儿童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0. 儿童新型药物研发:通过药物研发技术,研制适用于儿童
的新型药物,提高儿童的疾病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
以上是一些儿科新项目和新技术的汇总,这些项目和技术的出现将为儿童健康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机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临床应用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ac95277375a417866f8fa1.png)
持。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并与技术人员密切配合,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示意技术员停止注药。
2.4 准确设置输液泵的速度,控制药液泵入的快慢,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输入体内。
护理人员应先告知患者和家属:为了准确控制输液速度,根据医嘱将选患者使用输液泵进行静脉输液。
向患者介绍注射药物的目的、药品名称、剂量、作用,以及应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给患者简单讲解输液泵的工作原理,输液泵是利用机械推动液体进入血管的电子仪器,这种输液泵的优点是输液速度均匀、入量准确、使用安全。
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报警,常见原因有:气泡、输液管堵塞、输液结束等。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会定时巡视,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请患者及时按床旁呼叫器,以便及时处理。
患者、家属不要随意搬动输液泵,防止输液泵电源线因牵拉而脱落。
患者输液肢体不要剧烈活动,防止输液管道被牵扯拉脱出。
告诉患者输液泵接蓄电池,所以,当检查时体位需要要暂时拔掉电源线时告知患者不必紧张。
仪器仍在工作状态。
同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感谢患者、家属的合作。
2.5 严格控制造影剂用量,造影剂应用量应控制在能达到诊断目的的水平即可,尽量少用。
2.6 CT室应备有急救物品,包括急救药物和器械。
注射造影剂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有副反应者,立即停止注射或停止扫描,立即进行抢救。
3 渗漏的护理根据渗漏程度与相应的处理,轻度为穿刺点周围肿胀,较局限,范围不超过5cm,局部皮肤红肿、疼痛、麻木:中度范围>5cm,未明显超越关节:重度为肿胀范围广泛,明显跨越关节,重者引起皮肤组织溃疡、坏死。
对于轻、中度渗出都应予抬高患肢,促进外渗液体的吸收,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
3.1 若检查中发现渗漏,应立即停止注射。
3.2 长时间按压,轻度可立即用无名指、中指、食指与血管垂直按压在穿刺处以上(包括穿刺点在内),这样可以使按压的面积增大,至少需要按压10~15分钟,也可嘱其家属按压。
2024年儿科护理发展方向
![2024年儿科护理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d4c9f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2.png)
2024年儿科护理发展方向
1. 强化家庭中的儿童健康照护:儿科护理将会更加注重提供家庭中的儿童健康教育和支持。
护士将与家庭合作,通过培训家长提高他们的护理技能,教导他们如何为儿童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疾病的发生。
2. 发展儿科技术和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儿科护理领域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增加使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来帮助儿童理解和应对医疗过程的焦虑。
3. 加强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儿童的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儿科护士将更加关注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并在儿童发展方面提供支持和指导,例如早期发现和治疗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等。
4. 提供跨学科的整合护理:儿科护理将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如儿科医生、心理学家、社工等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实施跨学科的整合护理。
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照护。
5. 加强儿科护理师的专业发展: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儿科护理师将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此外,还将推动建立更完善的儿科护理师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护士人才。
总之,到2024年,儿科护理将更加注重家庭健康教育和早期
干预,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照护,同时也将推动护士自身的专业发展。
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5f18c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9.png)
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新生儿科早产儿施以舒适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2.7~2023.7就诊于我院新生儿科的40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分析,20例接受舒适护理模式者纳入试验组,20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者纳入对照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相比对照组患者,试验组睡眠时间、每天进食奶量、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好,P<0.05;相比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结论:对新生儿科早产儿施以舒适护理模式效果良好,可使睡眠时间、每天进食奶量、住院时间得以优化,可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科;舒适护理模式;早产儿早产儿在新生儿科较为常见,因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发育,早产儿需在新生儿病房中保持生命体征,身体器官功能要与正常新生儿同步才能出院回家[1]。
因早产儿呈现较差身体机能,具有较大的护理难度[2]。
因此为促进早产儿恢复,尽早出院,需为早产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干预。
我院经大量护理实践发现舒适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本研究选择于2022.7~2023.7就诊于我院新生儿科的40例早产儿,进一步确定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象选择于2022.7~2023.7就诊于我院新生儿科的40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分析,20例接受舒适护理模式者纳入试验组,胎龄:(31.76±2.26)周(27~36周),性别:12例男,8例女;20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者纳入对照组,胎龄:(32.11±2.24)周(28~36周),性别:11例男,9例女。
评估可比性: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结果P>0.05,可开展比较研究。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命体征严密监测,做好早产儿口腔、脐部、皮肤护理。
试验组:舒适护理模式,方法如下:(1)疼痛、心理护理,因早产儿在新生儿科需与父母分离,安全感会极度缺乏,护理人员要利用按摩、拥抱等方式安慰早产儿心理,对早产儿环抱,可予以非营养性吮吸相结合,使早产儿不良感受得以缓解,使护患间关系增进,以便顺利开展护理工作;(2)环境护理,对新生儿病房噪音和光线严格控制,病房环境保持安静,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入病房时,护理人员要轻声,使噪音降低,对护理实践控制,尽量不打扰早产儿;(3)生理护理,通过鸟巢式护理,对子宫相似环境建立,避免由于身体裸露导致不适感和不安感产生,防止惊跳反射发生;抚触护理,通过定时皮肤抚触,使早产儿安全感增加;做好体位护理,护理人员要合理调整早产儿睡眠姿势,防止姿势长时间不变而压迫心脏,对血液流动影响,对头部畸形生长和肢体发育等情况造成阻碍。
PDCA循环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91ecd479563c1ec4da710d.png)
PDCA循环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PDCA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结果护理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及三基考试合格率、护理差错率、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
结论实施PDCA后护理管理目标明确、有章有序,能及时反馈问题并及时修正,是提高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标签:PDCA循环法;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为无陪护病房,护理工作繁琐细致、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1],如何进行一种有效、安全、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一直是我们护理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自2010年7月以来,我们将PDCA循环应用于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新生儿科(NICU除外)共有床位56张,护理人员23人,主管护师及以上6人,护师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5人,专科8人,床护比为1:0.4。
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前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4%。
1.2实施方法1.2.1 P阶段—全科动员,统一思想在开展PDCA循环法前科室安排合理而足够的人员配置,新增护理人员4人,召开全科护理人员动员大会,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了解其目的及实施方案,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达到全员重视的目的。
1.2.2 D阶段—调整步骤,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点①制订本科室护理工作年度、季度和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和质量标准等具体目标;②健全并更新科室制度:调整各班职责内容、制定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认真履行告知宣教义务、嚴格交接班制度;③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认真检查并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特别是对重、危新生儿的护理要求观察、管理到位,护士须给予重点监护;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防止交叉感染;⑤注重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实行24 h封闭式管理,除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必须严格核对腕带标识,做到万无一失,科内规定每周四下午为探视日,家属可通过探视走道探视患儿1次;⑥加强设备管理,每台设备责任人明确,建立设备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定时检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⑦重视宣教和沟通,我科每周集体对患儿健康宣教和婴儿护理知识指导进行讲解,解答家长疑问,了解家长需求,对家属提出意见和建议整合上报,并作出回答,以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⑧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文件书,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护理人员的必须严格观察,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避免遗漏、错写等情况[2]。
儿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大全
![儿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a1112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9.png)
儿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大全儿科护理是医护工作者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着整个社会的未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护理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儿科护理新技术和新项目,希望能够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1. 无痛输液技术。
传统的输液往往会给儿童带来疼痛和恐惧,影响治疗效果。
而无痛输液技术的出现,可以通过特殊的仪器和技术,减轻儿童的疼痛感,提高治疗的舒适度,是儿科护理中的一大进步。
2. 儿童静脉留置术。
儿童的静脉较细,传统的静脉留置术常常会出现失败的情况。
新的儿童静脉留置术技术采用了微创技术和特殊的留置器具,可以更精准地留置静脉,减少疼痛和并发症,提高留置成功率。
3. 儿童疼痛评估和管理。
针对儿童的疼痛评估和管理,传统的方法可能存在不够准确和科学的问题。
现在,儿科护理中引入了更科学的疼痛评估工具和疼痛管理方案,能够更好地帮助医护人员了解儿童的疼痛程度,并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4. 儿童营养支持。
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营养支持方案可能无法满足儿童的需求。
新的儿童营养支持项目针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提供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营养支持方案,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
5. 儿童心理健康护理。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护理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新的儿童心理健康护理项目注重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为儿童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护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一些儿科护理新技术和新项目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儿科护理领域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出现,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让我们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助力!。
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19daf4a33687e21af45a9da.png)
方法 , 如呼吸 、 松弛 、 音乐 、 转移止 痛法等 。随身携带 一个 P C A
泵样 品 , 详细讲解本科 室 P C A 镇 痛 泵 的 目的 、 作 用 原 理 和 使 用 方法 , 教 会 患 者操 作 要 领 。镇 痛 键 应 由 本 人 操 作 , 当感 到 疼 痛 时 按 压 镇 痛键 追 加 镇 痛 药 物 用 量 。要 使 患 者 了 解 P C A 镇 痛 虽 有效 , 但并非无痛 , 不 要 在 无 明显 疼 痛 时 随 意增 加按 键 次 数 , 以 免 增 加 药 物 的 不 良反 应 。通 过 对 患 者 的教 育 , 让 患 者 对 术 后 疼 痛有控制感 , 以消 除对 疼痛 的 恐 惧 、 焦 虑 和无 助 感 , 及 时止 痛 以 利于早期 活动 , 并 减 少 手术 后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术 后 耐 心 听 取 患 者 诉 说 并 表示 理 解 , 解 释 术 后 疼 痛 是 正 常 的 生 理 过 程 及 其 规
律, 以减 轻 其 焦 虑 程 度 。
妇 瘤 科 手 术 术 后 疼 痛 原 因 复 杂 多样 , 手 术 室 护 士 通 过 加 强
疼 痛 知 识 的学 习 , 充 分 了 解 疼 痛 的 生 理 学 和 止 痛 药 物 的 药 理
学, 为有 效疼 痛 控 制 奠 定 基 础 ; 术 前 疼 痛 知 识 教 育 能 提 高 术 后 患 者 对 疼 痛 控 制 的认 识 , 促使 其 主动参 与术后疼痛 控制 , 从 而 提高术后疼痛控制效果 ; 使 患 者 对 术 后 疼 痛 有 了心 理 准 备 , 能 够 以 较 为 平 静 的方 式 接 受 手 术 后 所 带 来 的 各 种 疼 痛 , 促 进 患 者 术后J J  ̄ , l j f 康 复 。本 文 结 果 显 示 , 两 组 疼 痛 程 度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P< O . 0 5 ) , 因此 , 实 施 疼 痛 管 理 干 预 措 施 能 减 轻 妇 瘤 科 手 术 患 者 的疼 痛 , 有效降低术 后应 激反应 , 使 患 者 舒 适 度 明 显 改善 , 以帮助其提高生存质量 , 使 优 质 护 理 工 作 在 手 术 室 得 到 了更 进 一 步 的 体 现 。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1d5b57be23482fb4da4cd7.png)
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了有力 的技术保证。进行急 根据当天护理工作量 ,护理人力在科 内调配 ,实行弹性
救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 ,提高每位护士的急救能力 。 排班 ,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b)对新护士的培训 。科室对新护士制定培训计划 ,指
在薄弱时间段增加护士人数 ,每天保证有一名高年
定专门的带教老师 ,一对一进行带教 ,每周 由总带教老 资的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审核,以确保临床护理质量。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有 陪 新 生 儿 科 开 展 优 质 护 理 服 务 的 效 果 。 方 法 :按 照 卫 生 部 对 优 质 护 理 的 要 求 ,全 体 护 士
通 过 相 关 文件 的 学 习 ,完 善 规 章 制 度 和 工 作 流 程 ,加 强 护 理 管 理 ,改 变排 班 模 式 、实 施 人 文 关 怀 、细 化 基 础 护 理 项
的新 生儿 均 为生后 有异 常症 状 的婴儿 ,大多 为早 产儿 。 量持续改进。C)利用晨交班的时间 ,由护士长或责护
这类患者病情变化快 ,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 ,且大多数 组长 对护 士进 行危 重患 者或 疑难 患者 的护 理相关 知识
家长对婴儿疾病的预后不了解。为保证新生儿的生存 的考 核 ,可 以激 励 护 士 自行 学 习。对 特 殊 疾 病 的 护 理
师进行理论和技能的考核。对成绩不合格 的护士再次
中午 和下 午都有 责任 护 士和倒 班护 士进 行床 头交
[作者简介 】张宏玉,女 ,主管护师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 56 ·
张宏 玉: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 的应用 2013年 第 23卷 第 6期
接 ,交接内容包括患儿病情 、治疗护理 、阳性体征、未完 每月 发放 护理 满 意度 调 查 表 30份 。护 理满 意 度 调 查
新生儿科护理操作项目有哪些
![新生儿科护理操作项目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7005d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1.png)
引言概述:新生儿是指在出生后的28天内的婴儿,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顾。
新生儿科护理操作项目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喂养、安全措施、温度调节和皮肤护理等。
这些操作项目是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并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科护理操作项目的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一、生命体征监测:1.体温监测:新生儿对温度的调节能力较弱,护士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监测和维持其体温,例如使用适当的衣物和被褥、利用保温箱等。
2.心率监测:新生儿的心率是评估其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护士需通过听诊器或心率监测仪等设备监测其心率,并及时记录。
二、喂养:1.哺乳与母乳喂养:母乳是最好的婴儿食物,护士需帮助新生儿正确吸食,确保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吮吸方法,并提供支持和鼓励母乳喂养。
2.瓶喂与配方奶粉:当母乳喂养无法进行时,护士需要正确准备和喂养婴儿配方奶粉,包括正确的奶粉配比和喂养频率等。
三、安全措施:1.新生儿安全床的设置:为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护士需要将新生儿放置在特制的婴儿床上,确保婴儿不会摔落或困于床缝中。
2.预防感染: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病菌,护士需加强婴儿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和洁净工作,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四、温度调节:1.保暖措施:新生儿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敏感,护士需保持适宜的室温,并使用保温箱等工具为婴儿提供良好的保暖措施。
2.体温调节:在新生儿发热或低体温的情况下,护士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退热药物、散热浴或保暖措施等,调节婴儿的体温。
五、皮肤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护士需要经常给新生儿清洁身体,提供适当的沐浴和清洁用品。
2.预防尿布疹:新生儿容易出现尿布疹,护士需定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干燥,并使用适当的护肤品。
总结:新生儿科护理操作项目涉及到生命体征监测、喂养、安全措施、温度调节和皮肤护理等方面。
通过严格的监测、正确的喂养、有效的安全措施、适宜的温度调节和专业的皮肤护理,护士能够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科年度护理总结(3篇)
![新生儿科年度护理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5c22c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6.png)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新生儿科全体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努力为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现将本年度护理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1. 护理团队建设本年度,新生儿科护理团队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加强团队建设。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学习交流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 护理质量提升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2)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准确。
(3)健康教育:加强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
二、工作亮点1. 抢救能力提升本年度,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成功抢救了多例危重新生儿,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奠定了基础。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配合,迅速、准确地进行各项操作,确保了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2. 护理技术提高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生儿护理技术:熟练掌握新生儿沐浴、喂养、换尿布等基本护理操作。
(2)新生儿监护技术:能够熟练使用新生儿监护仪,准确判断新生儿病情。
(3)新生儿护理新技术:学习并应用新生儿护理新技术,提高护理质量。
3. 科研成果本年度,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其中,一项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研究获得院级科技进步奖。
三、工作不足与改进1. 工作不足(1)部分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需要加强学习。
(2)护理工作压力大,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疲惫现象。
2. 改进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
(3)关注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提高护理人员的幸福指数。
四、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新生儿科护理团队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科护理新技术的应用
![新生儿科护理新技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f8272fd3b3567ec112d8a6f.png)
.
同领域
开拓创新 独树一枝
患儿 保证患儿营养 缩短住院天数
固定胃管新方法的应用
护士
减少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医疗成本 提升医疗质量
医院
. 新生儿抚触.qsv
总之,各种改进后的胃管固定方法均能有效增加胃
管的牢固性,防止胃管脱出,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寻求
2. 实行新制定——胃管固定 操作对策实施
王芳艳对科室护理人员 ----进行操作示范
.
对策二: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 排除影响胃管松脱之因素, 增加提醒标识
真 因:未及时巡视 问题点:固定胃管胶布松脱
改善前 1.分泌物较多的患儿未高度重视,固定胃管胶布经常
被分泌物浸湿未及时发现,导致胃管松脱 2.患儿自行拔管
统一规定,且患儿鼻唇部面积较小,所用的胶布面积也 小,固定不牢固
对策内容
1.制定新版新生儿插胃管操作流程及操作视频带 2.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首先以PPT的形式进行理论
授课,由老师现场操作及示范后,进行考试, 确认人员 的学习成效,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
科室培训
1. 操作:由总带教老师对科 室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示范 ,再有个操作组长考核, 操作考核及格成绩为90分
.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
———改善NICU患儿胃管固定方法
汇报者:李珍
.
新生儿的守护者
.
患儿非计划性拔管项目汇总表
○
.
患儿非计划性拔管柏拉图
.
固定鼻唇部胶布松脱要因分析
要因 1.口鼻分泌物多 2.患儿无意识抓挠 3.固定部位面积过窄 4.胶布粘贴不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前.中.后的成果数据
.
附加效益
• 我科每年留置胃管人次约11,460,拔管率约37.5% • 以每根胃管价格为4.86元计算;
– 每年因非计划性拔管将增加胃管材料支出20,886 元(11,460 * 37.5% * 4.86 = 20,886)
– 胶布增加支出约500元 – 改善前因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成本约21,386元 • 使用新法固定后,拔管率降至6.7%; – 每年因非计划性拔管增加胃管材料支出3732元 – 更换粘贴胶布材质每年支出约1,756元 – 改善后因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成本约5488元
对策内容
1.如患儿分泌物多及易呕吐,在床旁挂上“麻麻口水”
醒目标志,引起大家重视
2.治疗或护理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更换
被浸湿的胶布
3.选择合适约束带,有效约束患儿双手,防止自行抓
脱胃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室培训
1. 学习正确正确约束患儿双 手的方法
2. 对分泌物多或者容易呕吐 的患儿床头悬挂醒目标识
3. 治疗或护理时及时清理分 泌物及呕吐物,更换被浸 湿的胶布
2. 实行新制定——胃管固定 操作对策实施
王芳艳对科室护理人员 ----进行操作示范
.
对策二: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 排除影响胃管松脱之因素, 增加提醒标识
真 因:未及时巡视 问题点:固定胃管胶布松脱
改善前 1.分泌物较多的患儿未高度重视,固定胃管胶布经常
被分泌物浸湿未及时发现,导致胃管松脱 2.患儿自行拔管
一种实用、经济、安全、有效、可靠的胃管固定方
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今后,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
及科研的进步,必将会出现更多更好的留置胃管的
固定方法。
.
.
.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
———改善NICU患儿胃管固定方法
汇报者:李珍
.
新生儿的守护者
.
患儿非计划性拔管项目汇总表
○
.
患儿非计划性拔管柏拉图
.
固定鼻唇部胶布松脱要因分析
要因 1.口鼻分泌物多 2.患儿无意识抓挠 3.固定部位面积过窄 4.胶布粘贴不牢固
.
固定胃管处胶布松脱要因分析
要
因
1.未及时巡视
• 改善后每年节约成本约:15,898元
.
同领域
开拓创新 独树一枝
患儿 保证患儿营养 缩短住院天数
固定胃管新方法的应用
护士
减少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医疗成本 提升医疗质量
医院
. 新生儿抚触.qsv
总之,各种改进后的胃管固定方法均能有效增加胃
管的牢固性,防止胃管脱出,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寻求
留置胃管是 NICU 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因新生儿鼻 道狭窄、鼻黏膜血管和淋巴管丰富,经鼻留置胃管会造成 局部黏膜水肿。因此,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经口留置胃管。 虽然经口留置胃管可避免胃管对鼻黏膜的机械性刺激,但 临床上经口留置胃管常发生意外脱落而导致重新插管。再 次插管一方面增加患儿痛苦和交叉感染的机会,另一方面 也增加护理工作量、影响工作效率。
2.胶布固定位置处过窄
3.固定胃管部位力度不够
4.未指定统一裁剪标准
.
改善前胃管的固定方法
.
对策一:优化固定方法,规范操作流程 真 因:胶布固定位置过窄,胶布粘贴不牢固,患儿分泌物多 问题点:固定胃管胶布松脱,鼻唇部胶布松脱
改善前 1.粘贴硅胶胃管的胶布是粘贴性一般的布胶布,裁剪不便 2.按照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用于粘贴的胶布裁剪方式无
统一规定,且患儿鼻唇部面积较小,所用的胶布面积也 小,固定不牢固
对策内容
1.制定新版新生儿插胃管操作流程及操作视频带 2.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首先以PPT的形式进行理论
授课,由老师现场操作及示范后,进行考试, 确认人员 的学习成效,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
科室培训
1. 操作:由总带教老师对科 室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示范 ,再有个操作组长考核, 操作考核及格成绩为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