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专业

合集下载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050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该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较宽的专业口径与国际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较高的人文素质与科技素养,具备在科技界、工业界、行业机构及政府中承担重要工作的能力,能在能源、动力、制冷与空调、电力、化工、石油、轻工等部门从事热能与动力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基本素质要求: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与昌盛而奋斗的坚定意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和学习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技术环境。

2.知识结构要求:掌握一定的社会学、文化学、方法论、社会工程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管理和工具性知识;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

3.综合能力要求:具有获取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能够跟踪了解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不断扩展知识面及终身获取新知识,能够面对知识迅速更新与膨胀、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开拓创新;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胜任组织指挥、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构建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固体力学(含理力与材力)、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制冷工程原理、电站锅炉原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教学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教学计划
制冷空 调实验 学
入学教 ∨ 育
毕业鉴 定
创新教 育
军事训 ∨ 练
公益劳 ∨ 动
工程训 练A
制冷原
∨∨



∨∨
∨∨
∨ ∨
∨∨∨
∨∨
办∨ ∨
∨∨∨


∨∨

学∨ ∨ ∨ ∨ ∨∨


∨∨∨
∨∨∨∨
教∨

∨∨ ∨
∨∨

∨∨
∨∨∨

∨∨
∨∨
8
理课程 设计
机械设

计基础
课程设
计A
拆装实 验
综合实 验
空气调 节课程 设计
三 课内学分栏包括课内、实验和上机; 四 课程编码由开课单位制定,编码注意事项: 1.对于不同学期开课的课程要有相应学期的编码,例如高等数学由两个学期开课就要编两个编码 2.对于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时的课程要用A,B,C区别,如高等数学A 176 高等数学B 128) 3.对于同一学时有不同的实验上机等学时要用1,2,3来区分,如分析化学A1 40 分析化学
办 础专业知识,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运算、分析、测试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掌握独立
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 1、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
学 2、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企业策划、运行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教 修业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配置流程图
见附图。
合肥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低温方向)课程配置流程图

热能与动力工程就业考研指南

热能与动力工程就业考研指南

热能与动力工程就业考研指南一.专业概况1.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四个专业方向(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3.我院热动主要方向(1)制冷与空调装置及其自动控制(2)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本专业高度重视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面,与新乡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平顶山姚孟电厂等数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通过实验和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就业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等等1.郑大热动就业情况2007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31%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二名2008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28%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三名2009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31%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六名2010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15%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六名2011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39%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五名可见热动专业就业形势是很好的,就业率一直都很高。

而往往就业的单位也是非常好,包括一些大中型国企如: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南京三方化工中石化镇海炼化等,一些大型私企如:惠生集团,宇通客车,海信日立,广东格兰仕,美的等。

热能动力专业简单介绍

热能动力专业简单介绍

动力工程专业的简单介绍一、专业历史沿革与发展动态能源动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在各个领域的需求日益扩大,因而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有 120多所院校开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按照 1998 年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调整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工学 (08),对应的二级学科为能源动力类 (0810),是由旧本科的九个相关专业合并而成,它包括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W)、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W)、工程热物理(W)、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拓展空间很大。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流体机械、水力机械)和动力工程(如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水电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本专业息息相关。

我校的热能与动和工程专业分为制制冷工程和热能动力装置两个方向。

其中制冷工程专业方向是以工程热力学、传热热质学和流体力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制冷原理、制冷装置和其它发展中的其它制冷材料和新工艺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工程化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更有效、安全、环保、节能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好制冷装置、制冷系统和制冷过程,有效利用能源,保护环境,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保鲜的食品是本方向的重要任务。

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培养方向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能够从事制冷装置设计、开发、研究和制冷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营销、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描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描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描述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又名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电厂方向、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内燃机及汽车工程1、专业基本课程该专业所有方向均要学习的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基础、控制工程、测试技术。

2、不同方向专业课: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电厂方向:锅炉原理、热力涡轮机械原理、发电厂系统及设备、加热炉2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原理、容积式压缩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原理与装置3内燃机及汽车工程: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在我们学校主要针对火力发电厂,目前看还不错,毕竟是电力行业。

我们学校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更好,毕业进供电局什么的,应该说比电厂好。

河北科技大学:我们学校的热能专业主攻的是制冷方向,不是人们第一印象的电厂、内燃机方向。

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不好很客观的说。

如果你的弟弟、妹妹成绩比较好的话建议去西安交通大学吧,那里的热能专业方向比较全而且在全国里,那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东北大学:客观讲,学科实力在全国应该属于二流水平,和清华,浙大,上交,西交差一些。

但是整体而言,应该是不错的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就业形势很好,真的,本科生平均能找三份工作可以挑选。

这个专业对口的主要是钢铁行业,就业单位比如宝钢,赛迪等各大钢铁企业和设计院。

在钢铁行业,东北大学的热能还是响当当的,这些是别的学校的热能比不了的。

河科大专业

河科大专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支撑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
制冷与空调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制冷低温技术、空气调节方面的研究、设计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学习热工理论、机械设计、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控制理论、制冷与低温原理、空调工程、压缩机、制冷装置设计、汽车空调及制冷空调测试技术等方面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制冷空调工程、气体分离、换热设备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能力,毕业后可在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从事制冷、空调系统及空分装置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教学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工程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பைடு நூலகம்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就业面宽,继续深造条件优越。
河南科技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分汽车发动机、制冷与空调两个方向)专业介绍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分汽车发动机、制冷与空调两个方向) 汽车发动机方向主要培养能够综合应用机械、材料、热工、电子等基础知识,在汽车发动机设计制造等方面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热工理论、工程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控制理论、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与设计和内燃机测试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及其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相关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具备在汽车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等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在广泛的领域从事汽车发动机及动力机械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教学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推荐阅读)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推荐阅读)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推荐阅读)第一篇: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通过上网查询和老师的介绍,认识到热能与动力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流体工程、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动力机械、水利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能从事汽车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暖通空调,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厂热能动力、燃气工程、船舶、流体机械等方面的科研、教学、设计、开发、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设立了两个方向;制冷与空调方向和热电方向。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测试技术、制造工艺学、优化设计等。

制冷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

主要有制冷与空调测量技术、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技术、空气调节、制冷压缩机、制冷系统CAD、计算机绘图、泵与风机、制冷空调电气自动控制、冰箱冷库、制冷热动力学、热泵制冷空调故障诊断等有关课程。

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设计、科研、开发、制造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501)
The major of Thermal 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 offers five academic directions including Power Station Thermal 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 Thermal Heat Engine,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Refrigeration air-conditioning& Cryogenic Engineering and Thermal Process Automation. This major is committed to cultivating advanced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 engineering design, produc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fields correlated with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e.g.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power machinery, power engineering, thermal process automation,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二、培养目标(Ⅱ、Academic Objectives)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量转换与利用和动力工程领域具有宽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较高文化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能 源动力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能源动力、制冷空调、水利电力、石油化工、劳动安全等行业部门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设备运行、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

二、培养要求学生在3-6年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动力工程师与制冷空调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以使其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的设计、运行、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正确的文字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设计、控制理论、经济及管理等;3.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5.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力学2.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流体机械原理、制冷工程原理、锅炉原理、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液压传动与控制、能源与节能技术。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 3-6年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189.5学分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可在厂矿企业、设计院所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低温制冷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相关的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

六、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七、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暖通空调毕业实习报告

暖通空调毕业实习报告

暖通空调毕业实习报告篇一:暖通专业毕业实习报告学校:重庆交通大学学院:机电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暖通空调)班级:XX级1002班姓名:刘小伟学号:10290228指导教师:王建辉时间:一、实习的目制冷与空调技术是热能动力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冷技术已广泛的被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产品性能的实验、建筑工程、空气调节、食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物工程、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及日常生活等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为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从制冷空调模型的参观,食品加工厂的参观,制冷压缩机的拆卸和安装以及系统运行的实际操作,制冷、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等系统设计。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加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实际问题的思考增加了依据可靠性。

在进行制冷空调模型的参观时,使我们形象的看到了系统的各个零件和管道的布置。

系统的主要设备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另外还有一些辅助设备如油分离器、过滤干燥器以及各种阀门等。

压缩机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启动系统运行的动力,并吸入低压气体经过压缩,压缩为高压气体排至冷凝器。

冷凝器是将压缩机排气冷却,放出热量,将高压气体冷凝为高压液体。

节流阀是将高压液体经过等焓节流,节流为低压液体,从而为蒸发器供液。

经过节流后的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汽化吸取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达到制冷的目的,然后汽化的气体再被压缩机吸入压缩,如此循环实现系统的持续制冷。

另外,一般的空调设备制冷剂大多数采用氟里昂,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对环境有危害的制冷剂正在逐步淘汰,已研制了和正在研制有害制冷剂的替代品,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冷剂的使用方案。

在氟系统中一定要有干燥过滤器,因为氟里昂不溶于水,在系统运行期间容易造成冰堵,影响制冷效果和危害制冷设备,油分离器可根据系统而决定是否设置。

家用空调的冷凝器大多数采用风冷式的,送风一般采用直接送风。

大连水产学院院(系)专业介绍

大连水产学院院(系)专业介绍

大连水产学院院(系)专业介绍大连水产学院院(系)专业介绍(以学校培养方案为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苗种繁育、水产生物学、渔业水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魄力的水产应用技术、管理、科技开发、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鱼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海藻栽培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遗传育种学、水生生物学、养殖水环境化学、养殖水域生态学等。

体检要求: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

毕业去向:水产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及教学单位。

注:本专业的辽宁省招生计划录取批次为“一批本科B段”生物技术专业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水产特色的复合型生物技术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水产增养殖学概论等。

体检要求: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

毕业去向:生物技术相关企业、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单位。

注:本专业的辽宁省招生计划录取批次为“一批本科B段”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掌握航海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能适应现代航运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航海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航海学、航海力学、船舶动力学基础、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仪器、航海英语、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船舶值班、操纵与避碰、船舶管理、船舶货运。

体检要求: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中海船船员体检的要求。

浅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

浅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
关键 词 : 热 能动 力工 程 ; 环 境 保 护; 发展
城市 大气 质量 的主要因素 , 由于对 大气的污染 , 近年来我 国很 多地 1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业专业包括水 利水 电动力工程专业 , 它的前身是 区出现长时间的雾霾天气 , 给人们 的身体 、 生活带来 了很 多负面影 因此 , 必须对热能动力生产过程 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 确 水 电站动力装 置专业 , 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那时候新中国刚 响。 保人类 的生存环境不受侵害 。鉴于 以上原 因, 环境 问题 已成 为热 能 刚起步 , 设立 了诸如华东水利学校 、 华 北水 电学 院等专 门院校 , 这些 院校的设立 , 对 国家水患的治理和经济 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一定的专 动力技术研究 中的首要 问题 , 不解绝环境保 护问题 , 再 先进 的技术 热能与动力工业 专业 包括水利 水电动力 工程 专 业技术人才 , 很大程度上解决 了建 国初期对水 电建设人才 的迫切需 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 求 。后来随着改革 的需要 , 水 利水 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 业 , 它的前身是水 电站动力装置专业 , 成立 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那时 工程专业 , 该专业包含了热力 发动机 、 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 、 热能工 候新中 国刚刚起步 , 设立 了诸如华东水利学 校 、 华 北水 电学 院等专 这些院校的设立 , 对国家水患的治理 和经 济的长远发 展培 程 与动力机械 、 制冷 与低温技术 、 水 利水电动力 、 能源工程等专业 。 门院校 , 从专业 的高技术上来看 , 热能与动力工程设备 系统复杂 , 集机械 、 电 养了一定 的专业技术人才 , 很大程度上解决 了建国初期对水电建设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 力、 电气 、 电子 、 液压 、 计算机等多学科与一体 , 自动化程度很 高 ; 从 人才的迫切需求 。后来随着改革 的需要 , 该专业 包含 了热力 发动机. 在实际应 用 以 生产上来看 , 热能与动力工程设备基本上 实现 了 自动 、 远动控制 以 人热能 与动力工程专业 , 及计算机监视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水平 , 完全 及经济长远效益上终将受到遏制 。 核能发 电虽然没有火力发 电那样 的问题 , 但是核能具有辐射保 护以及核废料处理等 问题 , 也 是与环 能适应 生产 的要求。 2我 国 热 能与 动 力 工 业 现状 境保护息息相关 。而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 , 它 由于具有清 洁和可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煤炭 占其他商品消 生 的特 点 , 越来越得 到重 视 , 在环境保护 与能源开发利用 中 占有很 费 的百分之七十六 。随着环境保 护意识 的逐步增强 , 我国热能与动 大优势 , 在我 国能源发展 战略 中具有不可替代 的地位 。 力工程专业 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社 会发展的巨大压力 , 煤炭生产与消 4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前景 热能 与动力工程专业 发展前景广 阔 , 毕 业生就业率 高 , 就业形 费也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 因。目前 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储量 及 可开采量 在世界能源储量 中十分有 限, 石油 、 天然气等优质 能源 势一片大好 , 近几年 出现了供 不应求 的局面。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十分 匮乏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 口国 , 随着汽车等新兴产业的 的普遍 情况下 , 很多学生选择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 业 , 充分说 明这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的学生就业门 兴起 , 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有增无减 , 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 我 国 个专业 的毕业生没有就业压力 。 的能源安全和能源危机面临着严峻挑战 , 比世界 总的能源形势 的潜 路广 , 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强 , 有较好 的发展前途 , 这个专业 的技 术人 在危机还要大。随着 国际间能源资源的竞争与考验 , 国家 间能源战 才广泛分布在汽车 、 发动机 、 能源 、 环保 、 航空航 天 、 船舶 、 空调 等行 略的冲突和斗争都有具体反应 , 例如中 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上 业 , 收入也很可观。 的问题 , 伊拉克 战争 问题等。这些 问题也使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开发 资料显示 , 近三年 的毕业生 中, 进入知名 汽车行业 的有上 海通 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实现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 的迫切性 。 事实上我 用 、 广州本 田、 上海大众 、 汇众汽车 、 长安福特 、 重庆长安 、 一汽集 团、 国能源资源有 限, 现有能源 的开发利用程度 和效 率都很低 , 高耗能 东风集团 、 长丰猎豹、 浙江吉利 、 柳州五菱 、 北汽福 田等 , 几乎全部囊 产品能源单耗 比发达国家平均值高百分之 四十左右 , 单位 产值 能耗 括 了国内所有知名的汽车公 司。 进入知名发动机公司与研究 的有玉 潍柴 、 东风康明斯 、 重庆康 明斯 、 上柴 、 上海 内燃 机研 究所 、 中国 是 国际平均水平的 2 . 3 倍 。长期 以来 ,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限制 了能 柴 、 源的发展利用 ,同时使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 间的矛盾 日益加剧 。 航空动力研究所 、 广州能源研究所等 。进入知名空调或热 电公 司的 如何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的开发 , 充分利用天然气 、 水 电、 核电 有格力 空调 、 远大空调 、 志高空调 、 春兰空调 、 唐 山热 电集 团等 国内 等清洁能源 , 是未来发展能 源中面临的重要选择 , 推广应用先进 的 著名 的公司。另外还有去华 为、 比亚迪 、 独资与合资企业等。随着世 洁煤技术 , 逐步降低煤炭消 费的 比重 , 实现 能源 、 经济 、 环境 的可持 界及我 国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以及环保行业 的飞速发展 的客观需 续发展 , 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 的 目的。核科技工业作为我 国国家的 求 , 热能与动力工 程专 业的就业前景将越来越好 , 就业之 路将越来 战略行业 , 既是国防科技工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 国家政治 、 安全 越 宽。 参考文献 的重要保证 , 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 系是我 国核大 国地位确立的基本 保 障。我 国也 非常需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 的热能动力类专 业人 【 1 ] 赵延 明, 兰进好, 严敏. 农业 高校教 师如 何处理科研 与教 学的关 系 才, 包括核军工 、 核能 、 核燃料 和核技术应用产业等 。随着科技 的进 [ J ] 滴 等农业教育, 2 0 0 8 , 7 . 步 ,新型高效的热动力设备逐步取代老式的低效率的动力设备 , 例 【 2 1 宋晔, 裴 维山. 浅议 大学专业课教 学改革【 J ] . 山西广播 电视 大学学 如大型流化床锅炉的研制成功 , 就是将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 电成 报 , 2 0 0 5 , 4 . 为燃煤发 电的主要技术 , 特点是能高效 、 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 , 这些 【 3 】 戴建军, 姜佰文. 浅谈 专业课教 学 中实施素质教 育的 一点体会[ J ] . 发 明创新 , 意味着我 国今后将需要 大量 热能与动力工 程专业 的新型 中国科技信 息, 2 0 0 8 , 1 6 . 专业人才 。 【 4 】 秦红.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教 学方法的思考 与实践 [ J ] . 广 东技术 3热能 与动力工程对环境 的影响 师范学院学报 , 2 0 1 0 , 7 . 我国 目前的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 等能源在整个 能源 中占主 导地 位 ,而且在今后相 当长一段时期 内这种局面也不会 发生本质 的改 变。 煤炭等这 能常规能源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 , 它产生的硫 氧化物 、 氮氧化物等造成大气污染 、 水污染 、 热污染等一 系列环境 问题 , 产生 的固体废弃物给人们的生产生 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每年 电厂 的烟尘 排放量 占全 国烟尘排放量 的百分之三十五 , 其 中的细微粒子是影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描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描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描述专业级别:本科所属专业门类:能源动力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当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

茂名学院所有专业介绍汇总

茂名学院所有专业介绍汇总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工艺方向)(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炼油工艺、油品应用、化工安全等方面得到初步专业技术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石油炼制、乙烯生产、石油化工、油品应用、精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商品检验、工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及科研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组成、合成制备、结构与性能关系和加工应用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与改性、复合材料和塑料制品等企业以及研究单位从事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环境工程(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与环境管理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规划、经济管理、环保等部门和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管理、设计、教育和科研等工作。

给水排水工程(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加工、输送、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城镇、工业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运营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培训工作。

油气储运工程(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与省、市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部门与设计部门、石油石化企业与城市燃气企业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油品应用、石油营销及管理等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工科门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

目前我国的很多工科院校都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但设置的专业方向有很大差异。

大连水产学院自1991年设置本专业以来(自2001年开始又招收了本专业的专升本学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渔业水产和船舶行业培养了400余名工程技术人才。

近几年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船舶行业服务,面向上海、山东和辽宁各大船厂形成了较好的就业群,连续几年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

大连水产学院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是为渔业水产和船舶行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专业。

经过近几年的就业走向,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渔业水产和船舶行业特色的、体现第一线工程师思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

本专业主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适应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胜任“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并具有一定专长的“宽厚、复合、开放、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设有“船舶动力装置”专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动力工程、船舶工程、热电工程、汽车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教学、科研和开发等工作。

专业课程体系由课内教学、课外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

其中课内教学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选修课、专业任选课五部分组成。

课外教学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学、举办各种讲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竞赛等科技活动等环节完成,并制定有相应的考核办法。

集中实践教学主要由军训、公益劳动、各类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

其主要优点和特色是:“船舶动力装置”专业模块是水产院校的特色,根据近几年的就业走向和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调研,在课程体系上增设了许多船舶类课程,如:船舶辅机、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船机维修技术、船舶原理与设备、船体建造工艺等。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专业由来制冷机械与空调设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及国防装备保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压缩式制冷循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制冷压缩机就成为倍受关注的对象。

上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材料、机械加工、电机、信息与控制、测试等工业的技术进步,制冷与空调压缩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制冷系统的整机能效比有了很大提高。

但由于能源供应的日益趋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总结历史、放眼未来,探索新世纪制冷与空调行业的技术发展,以适应中国“节能优先”的能源战略的发展要求和“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的社会发展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冷与空调行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制冷技术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及国防等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的技术型产业一样,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要求也是制冷空调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目前制冷空调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说最大的挑战与机遇就是如何实现环保与节能的产品发展目标。

在环境保护方面,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由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引起的日趋恶化的地球环境。

蒙特利尔协议书的签署及其后相继通过的修订条例,都表明了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普遍认知和国际上政府间的共识。

这些协议的直接效果就是停止以及限制CFCs和HCFCs的使用,从而可以降低非环保型制冷剂的排放对大气的影响。

在能源方面,自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开始,全球的能源供求矛盾不但没有减轻,而且日趋突出。

储量有限却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依然控制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原油价格的飚升,战争的频繁出现,无不与能源的供求有关。

在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与规模化利用的力度的同时,各种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制冷与空调行业又是关注的重点之一。

以家用空调为例,在中国一些大城市中,空调的用电量已占居民用电量的40%-50%,刚刚过去的夏季电慌,再次敲响了节能的警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各类制冷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制冷工程、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调试、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技术和基本技能,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从事各类制冷产品研制、开发设计与制造、制冷工程、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调试、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工程热物理和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
4.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技能训练,具有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掌握文献、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专业特色:
1.专业培养风格上能体现先进知识和实用技术的相互融通,能突出锤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2.专业培养体系上能注重经典理论传承与创新理念培育的合理传递,能突出雕琢学生的专业设计创新思维;
3.专业培养过程上能始终力求制冷、空调技术强化与电、控基础扎实的有机整合,能突出实时满足社会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压缩机原理、冷库设计、制冷装置制造工艺学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表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表三:专业课程平台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卓献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