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合集下载

新加坡中央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及成效分析

新加坡中央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及成效分析

新加坡中央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及成效分析摘要:新加坡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融业收入占全国GDP的12%。

在本轮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新加坡金融市场总体遭受的冲击较小,经济恢复较快,主要得益于其不断发展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适时调整的金融管理政策。

本文在简要介绍新加坡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的基础上,总结新加坡金融监管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加坡,国际金融,金融监管体系一、背景2008年以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新加坡经济受到一定冲击,经济增速放缓,2008 年新加坡经济增速仅为1.5%。

2009 年,经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针对这一严峻局面,新加坡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积极应对危机.较快摆脱了危机影响,在短暂调整后.新加坡经济恢复迅速,2010年即实现14. 5%的高速增长,并创历史最好水平。

面对危机,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坚守了三个原则:一是对变化中的形势保持警惕:二是深思熟虑、立场坚定地做出决定: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并随机应变。

二、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一)积极采取措施,保持新币币值稳定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浮动汇率制所导致的汇率动荡,是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保持汇率稳定是维护经济及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新加坡在金融危机中能一直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一方面得益于新加坡对新元的严格监管。

新加坡金管局对金融体系内的新业务和交易设置了严格的监管指标,保证了新元市场的相对稳定和独立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金管局迅速做出政策调整,力挺汇率稳定,自2008年以来两次放宽货币政策,将新元汇率政策区间中心调整新新元名义有效汇率主要水平,同时升值速度维持在零水平。

此外.新加坡还宣布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达成300亿美元的换汇协议,以舒缓外汇流动性不足,稳定外汇市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

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

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

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

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

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

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

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

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

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

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

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

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新加坡和香港,不仅是亚洲,也是世界,两颗最璀璨的经济、民主和法制的明珠。

她们有两个共同点:(1)人口以华人为主,(2)法律和政治体系采用并修改了英格尔-萨克森的体系。

两个经济体经过50年高速而持续的发展,从原来相对落后的经济体,成长为超过英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新加坡(还有香港)的成功说明,中国人的勤奋、聪明,加上好的政府和政策,就能创造超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奇迹。

这就是新加坡经验对中国最好、最有说服力的启示。

那些认为新加坡小好发展,中国大不好发展的借口,只是为中国的落后找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而已。

】新加坡的发展道路1819年,英国人斯坦夫-拉斐尔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是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性标志。

英国人把新加坡当成远东地区的贸易枢纽,直到二次大战被日本打败。

1945年,日本投降,英国人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1959年,新加坡实现内部独立,尽管还是属于英联邦。

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直到1990年退休。

他的大儿子李显龙2004年以后接替吴国栋,成为该国的第三任总理。

1963年,为了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冲突,1965年,新加坡被赶出马来西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时,新加坡的人均GDP只有510美元。

到2011年,新加坡成为世界人均收入排名第三的国家,人均GDP高达6万美元。

全国人口518万。

其中,320万为新加坡居民,其它为外国人,包括永远居民和移民。

新加坡总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华裔。

新加坡由63个岛屿组成,其中新加坡岛最大,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

陆地面积701平方公里,其中,有118平方公里是近30年填海而成。

估计到2030年,新加坡还要填海100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318万的劳动力,超过200万从事服务行业。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27%,包括电子,炼油,制药,船舶维修和造船,等等。

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启示■吴育生 自去年7月份以来的金融危机像一阵急风暴雨把整个亚洲卷入了一片惨淡的愁云之中,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尤其经历了一场经济大灾难,它使亚洲各国经济实力大降,各国不同程度上货币贬值50_100%,外汇储备大幅下降。

曾经创造“亚洲奇迹”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及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自70年代经济腾飞以来所积累的财富,转眼间化为乌有,使泰国、印尼、韩国、菲律宾等国都要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大量的外汇贷款支持才能暂度难关,伴随而来的是一大串的经济改革要求、市场开放要求,条件都是十分苛刻的。

一、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这场亚洲金融危机,是由各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说“泡沫经济”的崩溃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催化剂,则各国经济模式和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亚洲各国经济突变的致命内伤,而泰国货币贬值则是导火线。

由于亚洲多个国家与美元采取盯住汇率的政策,一直以来汇率都相对稳定,然而,十多年来亚洲各国经济快速增长、低廉的劳动力、高回报的投资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进这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促使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更快发展,有如火上加油,这已经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去年5月份以来,国际大炒家们经过一番周密的策划后终于首先在泰国下手,外国投机者大量地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泰铢,使泰国外汇市场上美元十分紧缺,本国的金融机构及投机者也跟风抛售泰铢,市民为了保值,也争相买美元。

加上大量的到期进口单子要支付美元,使得泰国客商跟着卖本币换美元,造成泰国的银行、金融机构阵脚大乱。

泰国政府为了保持其汇率的相对稳定,不得不采取高利率及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的做法,其结果导致大量的套利短期资金的流入,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外债增加,企业成本剧增,资金严重短缺,外汇储备急剧下降。

泰铢兑美元的汇价也从原来的25:1最高峰时贬至70: ,外国炒家们一个来回,至少赚个翻番。

与此同时,泰国各家银行、财务公司因支付不了大量到期外债而纷纷出现财政困难、支付困难,外资银行此时利用很低的成本(单汇价已节约了超过一半价钱)收购,兼并了这些金融机构,很多老牌的华人经营的银行就是这样易主的。

思想上有突破行动上有作为学习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心得体会

思想上有突破行动上有作为学习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心得体会

思想上有突破行动上有作为学习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心得体会新加坡,一个国土面积仅710平方公里、资源匮乏依赖进口的小国家,从昔日的破渔村、被掠夺的殖民地、被马来西亚“踢开”的穷国,猛然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一见证了其无数的发展奇迹。

此次,我有幸参加了县委组织的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活动,短短数天的实地考察和现场授课,对这一小小岛国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尤其是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感同身受,也引发了我对本镇在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思考。

一、印象中的新加坡(一)城市的长期性规划、高标准建设和制度化管理。

通过听取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讲座,了解到该国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科学、高效,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规划设计,科学编制概念性规划。

新加坡在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4年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

二是注重人本理念,强调入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加坡为了营造舒适惬意的人居环境,共建有大小337个公园,包括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每个镇医建有10公顷的公园,居民住宅每隔500米建有1.51公顷的公园。

这种见缝插针、重视绿化的环保理念和人本精神引领当地社会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极为完善,注重发展公共交通,将土地面积的15%用于道路建设,使公路密如蛛网,地铁四通八达。

由于公共交通的快速、便捷,人们减少了对私家车的需求量,从而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塞车堵车问题,提升了城市的运载能力。

四是城市规划管理与保护历史文化有机结合。

在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中,十分注重对传统历史的保护和延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还突出体现在保护丰富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整个地区的氛围,东方和西方的完美有机结合,体现了承载历史的博大胸怀。

五是推行全民参与的“阳光规划”,新加坡政府认为,城市规划是一个理性推进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决策过程。

新加坡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

新加坡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

新加坡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一、新加坡三方机制协调体系的构成新加坡的劳、资、政三方具体是指新加坡职工总会(the National TradesUnio n Congress,简称NTUC)、新加坡雇主协会(Singapore National EmployersFedera tion,简称SNEF)和政府人力部(the Ministry of Manpowerl。

三方本着“合作、互信、协商”的精神,通过协商、调解或裁决等手段来解决日常的劳资纠纷。

新加坡按照三方合作原则,不仅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机构的建立,而且非常重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建设,具体体现在由法律约束调整机制、三方协商谈判机制和国家社团促进机制所构成的劳资关系协调体系上。

法律约束调整机制。

新加坡有两个按照三方原则建立起来的处理劳资纠纷的国家一级机构。

一是国家劳动仲裁法庭,又称工业仲裁法庭,于1960年建立,由专职庭长、10名雇主组织陪审员和10名工会组织陪审员组成。

该法庭成立近50年来,对牵涉到30余万雇主和雇员的1000余例案件进行了裁决,确认了覆盖80余万雇员的500 0余个集体合同。

在新加坡,劳动仲裁法庭是解决劳资纠纷的最权威的机构,其裁决对劳资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是劳资纠纷调查委员会,它是政府的非常设机构,由人力部授权组成,其作用是对劳资纠纷进行调查并向政府提出调查报告。

如果劳资纠纷无法通过集体谈判和依法裁定而顺利解决,劳资纠纷调查委员会可以出面进行裁决,调查委员会的裁决对纠纷双方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通过立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颁布和实施了《产业关系法》、《雇佣法》、《工会法》、《行业争议法》、《劳工赔偿法》、《中央公积金法》等一系列同劳工有关的法律,…将劳资关系协调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对劳资关系的法律约束和调整机制。

三方协商谈判机制。

新加坡三方协商谈判主要分为国家一级和企业一级。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近些年来,新加坡由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城市发达、社会和谐的先进国家,其发展的经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到新加坡学习考察,以借他山之石攻发展之玉,本文作者在2008年年末到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学习考察,此文即学习考察体会。

标签:新加坡;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和谐一、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原因探究新加坡为什么能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通过学习考察,笔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可资我们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新加坡经济腾飞,得益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

新加坡不仅面积小,而且没有资源。

然而,新加坡人却在李光耀的领导下,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抢抓机遇的能力,把生存危机变成了国家发展的动力。

为了生存,他们先后与马来西亚签订了两个从柔佛州购买淡水的协议,两个协议分别于2011年和2061年到期。

为了争取发展空间,他们悄然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由之前的由马来西亚进口的一个“水龙头”发展为现在的四个“水龙头”:购买马来西亚的天然水、利用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汇集的雨水、淡化后的海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

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危机,还将马来西亚进口的原水进行处理后反输送马来西亚赚取利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污水净化和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向国外输出技术和管理。

为了发展,新加坡总是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经贸往来关系的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夹缝中寻找生境、创造机遇。

在新加坡之前,国际上只有纽约、伦敦和东京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美金交易,但是,新加坡却利用了三个城市之间存在时差的问题大力发展外汇交易市场,在伦敦市场关门之后、东京市场还未开业之前的时间空隙进行美金交易,从而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和全球制造业向两国转移的趋势,新加坡又把开放和合作的重点锁定在中、印两国,除了加大向两国的投资和吸引两国投资外,明确提出要针对两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规划其产业和服务,提出要放弃之前禁赌的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胜地滨海湾和圣淘沙分别由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和马来西亚云顶国际集团投资50亿新元以上,新建两个赌场,以吸引中、印两国的中产以上阶级到新加坡旅游,计划到2015年,使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880多万人扩大到1700万人,每年解决6万个就业岗位,拉动GDP增长1.6%,推动新加坡成为国际会展中心。

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就业影响及对策分析

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就业影响及对策分析

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就业影响及对策分析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解决就业问题显得至关重要,为降低日益严重的失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新加坡劳、资、政三方合作推出职业再造计划,通过提升职业形象、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等措施来增加职业的吸引力,并发掘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增加就业。

标签:金融危机;就业;职业再造计划1研究背景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崩溃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一对孪生问题,目前正在不断发展和扩散,已经引起了一场严重的金融风暴,并波及到整个全球金融市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

第三个阶段是信用危机。

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本文以新加坡为例就金融危机对其就业影响及其政府对策进行分析。

2金融危机对新加坡就业影响2、1失业率新加坡面积640平方公里,人口270万,属外贸驱动型经济,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其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对美、日、欧和周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外贸总额是GDP的近三倍。

因此这次金融危机使新加坡就业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2009年3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如表1所示,2008年第三季度新加坡境内人员失业率比2007年同期开始出现上升,其失业率在2008年第3、4季度分别比2007年同期上升0.5%和0.8%,呈逐渐加大趋势。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社会动荡不安、频繁的种族冲突、失业严重等等。

西方评论新加坡是一个“勉强成立的国家”,并断言“独立的新加坡是没有前途的”。

然而如今,新加坡这个人口不足300万、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岛国,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励精图治,竟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国家,其经济腾飞被人们称为“新加坡奇迹”。

透视其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新加坡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道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965-1970年:发展工业出口阶段。

这一阶段工业发展方针从进口替代转变为面向出口,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并形成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

1971-1978年:产业转型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政府制定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型的过渡战略,新加坡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制造业、金融业、运输业、通讯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

1979-1984年: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

1979年政府开始实施“经济重组计划”,经济重组进一步改善了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巩固了以机械、运输、外贸、旅游和服务五大支柱为主的多元化国民经济格局,并使经济朝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1985-1990年:技术升级换代时期。

政府成立经济委员会,制定了工业生产向高技术、高增值转化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

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金融、交通运输、旅游、商业和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90年代新加坡特别重视信息产业,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新加坡是受冲击最小、恢复最快的国家,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得到世界称赞。

1995年经合组织宣布,从1996年起,新加坡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

二、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治稳定,而政治稳定又依赖于廉洁高效的政府,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良好软性条件。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得经验教训一、亚洲金融危机回顾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首先爆发于泰国,而后蔓延到东南亚各国,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日本甚至俄罗斯.1996年之前,依靠推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得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泰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直至1996年,泰国出口增长率突然急速下跌,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国际投资者得恐慌.1997年1月,以索罗斯为代表得国际金融炒家开始通过做空泰铢套利,虽然泰国中央银行对此反应迅速,及时通过美元储备来挽救泰铢,但最终还就是因外汇储备不足而失败.7月2日,泰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与美元挂钩得固定汇率制度,停止维持泰铢对美元得固定比价,让汇率自由浮动。

自由浮动得汇率制度使泰铢在一天之内贬值16%。

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密切,泰铢得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其她东南亚各国,印度尼西亚得印尼盾、菲律宾得比索、马来西亚得林吉特纷纷相继大幅贬值,造成很大得金融恐慌,随后金融危机开始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及日本。

二、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分析1、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货币定价偏高固定汇率可以增强国际资本对该国货币得信心,有利于促进短期资本得流入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

但同时固定汇率降低了汇率变化得灵活性,实际币值同固定汇率下得币值往往会出现很大偏差。

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得币值被高估20%左右,韩国币值被高估10%左右。

货币定价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推动了进口得增长;同时,从1995年开始美元对日元与其她主要货币开始升值,致使货币与美元挂钩得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市场上得竞争力下降.在多种原因得作用下,危机国出现巨大得贸易赤字,引起国际投机者得恐慌,国际投机者开始对该国货币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大量跨国资本流出。

2、金融自由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危机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降低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同时允许金融机构境外融资。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新加坡利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但随着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工资增长率不断上升,新加坡经济再次进行调整,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了经济的”华丽转身”。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新加坡的工业化道路,对于目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同时新加坡的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但是其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交通要道和东西国际航线的枢纽。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在李光耀总理强有力的统治下,克服国土小、人口少、资源缺乏、国内市场有限的不利条件,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转变的历史,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从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到石油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经济结构,形成了特色的新加坡经济增长奇迹。

一、新加坡工业化进程(一)经济发展初期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中的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限制从国外进口工业品,同时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利用在国内生产的工业品逐渐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殖民统治下的新加坡经济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主要是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进行转口贸易,1960年的新加坡经济中,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为78%,同时也出口锡、橡胶、石油等初级产品。

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加坡人口快速增长,政府意识到传统的农业和转口贸易越来越难于无法维持充分就业,解决失业的办法在于制造业的扩张,为此当局针对劳动力过剩、技术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进口替代战略。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报告: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新加坡的开放战略新加坡现代化经济的基础是开放战略。

新加坡政府认为,与其依赖本地市场,不如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

为此,新加坡大力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建立了对全球经济的广泛联系。

这一战略的成功表现在新加坡拥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全球最重要的油气交易场所之一、亚洲科技中心之一,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航空枢纽和旅游业。

二、新加坡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维护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加坡政府的引领下,该国建立了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国家领导体系,以确保政治稳定。

因此,新加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并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投资目的地。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技术创新和投资,吸引人才和创新力量,并通过稳健的财政支出和公共投资,努力维护社会和谐和平衡性增长。

三、新加坡的资源优化新加坡资源有限,但政府通过对资源的优化和开发,建立了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新加坡优化电力、国土、水资源等,不仅优化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使新加坡成为供电可靠和水资源安全的国家,并积极发展水业和能源技术。

此外,新加坡大力发展企业和创新社区区,以吸引和保留海外人才和创新精英,建设高科技产业集群,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四、新加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新加坡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以确保其具备未来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建立了优秀的教育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新加坡鼓励人们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在各行各业设立学院和研究所,以吸引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支持。

五、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是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通过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新加坡建立了一套重视治理的机制,并对各项政策、计划和管理实施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新加坡还优化了行政机构,建立了高效的公共服务机制,积极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_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_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引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财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用于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支持货币稳定、应对金融危机等。

因此,积极管理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新加坡和挪威为例,探讨他们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启示,以期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一、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新加坡被誉为外汇储备管理的典范,其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汇储备多元化新加坡将外汇储备投资于多种资产类别,包括债券、股票、黄金、房地产等,以降低风险并提高回报。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新加坡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对股票和黄金等的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2. 外汇储备管理机构的独立性新加坡成立了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即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该机构独立操作,与政府其他经济部门相互隔离,确保外汇储备的专业管理和有效运作。

3. 透明度和公开性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保持外汇储备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定期发布外汇储备的规模和资产配置信息,向公众传递积极管理外汇储备的信息,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二、挪威的外汇储备管理挪威挪威国家财富基金(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以其丰厚的外汇储备而闻名,其外汇储备管理亦值得学习。

1. 资产配置的规则和原则挪威国家财富基金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则和原则,用于指导其资产配置决策。

其中包括分散投资、风险管理、环境和社会责任等原则,确保外汇储备的长期稳健增长。

2. 对冲基金和股票市场的投资挪威国家财富基金通过投资于对冲基金和股票市场等高风险资产,追求更高的回报率。

通过对冲基金的投资,挪威国家财富基金能够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获得收益。

3. 公司治理和透明度挪威国家财富基金注重投资公司的治理和透明度,并通过持有公司股票来参与和改善公司的管理。

这种做法不仅为挪威国家财富基金带来回报,也有助于提高全球企业的治理水平。

三、对其他国家的启示1. 外汇储备管理的多元化对冲风险根据新加坡和挪威的经验,外汇储备的多样化投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并提高总回报。

新加坡发展金融科技的实践与启示

新加坡发展金融科技的实践与启示
新加坡发展金融科技的实践 与启示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新加坡金融科技的发展概况 • 新加坡发展金融科技的实践 • 新加坡金融科技对全球的启示 • 新加坡金融科技面临的挑战与
前景 • 新加坡金融科技对中国的借鉴
意义
01
新加坡金融科技的发展概况
金融科技在新加坡的兴起
政策支持
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鼓励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为 金融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
管障碍。
建立合作机制
政府与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研 究机构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
用。
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在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方 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为金融科技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
1 2 3
建立创新平台
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多个创新平台,如新加坡金融 科技协会和新加坡金融科技投资基金,以促进创 新思今,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加大 对金融科技的投入,鼓励跨界合作和 创新,推动金融科技向更高层次发展 。
2008年至20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 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金融科 技在新加坡得到了快速发展。
02
新加坡发展金融科技的实践
政府政策支持
制定金融科技政策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全面的金融科技政策,为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提 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政策支持力度大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 科技的发展,出台了一 系列政策措施,为行业 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 障。
新加坡金融科技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市场的应用
完善法律法规
新加坡金融科技行业的成功得益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可以借鉴其经验,加强金融科技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

新加坡GIC的治理与启示

新加坡GIC的治理与启示

新加坡GIC的治理与启示作者:上官鸣刘婧曾微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04期一、GIC的设立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的东出入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紧邻马来西亚,南部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巴淡岛相望。

新加坡土地面积达716.1平方公里,人口553.5万人。

新加坡在独立初期,失业率高达10%,政府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去提高就业率,并决定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金融中心。

进入70年代,新加坡为了最大限度解决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开始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8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新加坡外汇储备持续增长,逐渐超出国际收支平衡。

为此,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建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公司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并不断为进军新加坡的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特别的优惠和激励,成绩逐步进展。

为更好的管理新加坡日益增加的外汇储备金,新加坡当时的财政部长兼金融管理局(央行)主席,已故吴庆瑞先生于1981年创办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下简称GIC)。

GIC宗旨是为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使国家和人民长久受益。

GIC肩负着特殊的职能:一是在境内代表国家对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注资以改善其资金结构,提升竞争力;二是在境外代表国家进由GIC负责监督其运营和操作,进行海外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保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可以说,GIC在肩负利用外汇储备在境外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实现风险调整后更高投资回报的同时,肩负着促进本国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重任。

其性质决定了它在实现本国经济战略性发展和国家货币政策稳定性的支持方面,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

至2014年7月,GIC总资产已达到3440亿美元,所管理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

公司投资于6个核心资产类别,投资组合的资产类别很广泛,包括公开市场、房地产、直接投资等。

其投资范围辐射新加坡之外的40多个国家。

GIC在全球投资的布局中,43%分布在美洲,25%分布在欧洲,30%分布在美国,2%分布在澳大利亚。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郑惠茹谢颖茵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之时,先后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后出现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四小虎”。

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借助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种所谓的“东亚模式”帮助了大多数亚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起步,吸引了世界关注。

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外表看起来激动人心,振兴了本国的民族工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南亚奇迹”,然而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外资,汇率制缺乏弹性、严重结构性问题等,这些都为97年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以至于等到危机真正发生后,让这些亚洲国家一招打回原形,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化为泡沫。

下面我们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揭开这场危机背后的面纱,以及说明中国应该从此次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固定汇率制、投机家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掀起的大量抛售泰铢风潮,导致泰铢贬值,引起周边国家连锁反应式的货币贬值狂潮。

实际上,早在那些国际投机家们选中泰国之前,泰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已显露弊端。

首先,泰国不应该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尤其盯住美元,一边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制度汇率,另一边为了解决经常项目逆差,开放资本项目,利用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这样的做法无疑导致国家外债高筑,市场稳定岌岌可危。

1997年的泰国,经济疲软,出口下降,汇率偏高,维持与美元一样固定汇率的泰铢已经严重高估,这让那些聪明的国际投机家从中看到有机可乘。

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远期套汇交易借入大量泰铢,然后抛售泰铢换取美元,这样一来泰铢就会贬值,最后再购入打压完的泰铢来完成远期合同。

其次,虽然泰国政府不甘示弱,坚守阵地,耗资大量美元来吸纳泰铢,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强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袭击的大背景下,其经济发展仍保持骄人的业绩,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

在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把“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这就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排斥的不是有效的调控,而是无能的政府。

因此,我们要学习借鉴新加坡政府从容应对危机的心态和积极引导市场、有效调控经济的一些好做法,以提高我们化解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要正确地引导发展方向2008年以来,由于受金融海啸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新加坡政府首先从稳定金融入手,不但采取了一系列“镇痛”的措施,而且还制定了有利于为复苏后的经济确立优势的政策。

虽然我国和新加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在发展经济理念、应对危机的策略、市场运行机制上还是有可学之处的。

一是要善于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正是这一“先天不足”,才迫使其从一开始就和国际经济保持了紧密的融合度,赢得发展的先机。

和新加坡相比,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属发展中国家。

因此,我们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着力培育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

二是要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要在提高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

三是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要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向城镇聚集,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

四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依据我国的实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潜力比较大的将是服务业。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把原来政府管的“事业”推向社会,尽快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原来的家务劳动社会化,尽快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9期
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强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袭击的大背景下,其经济发展仍保持骄人的业绩,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

在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把“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这就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排斥的不是有效的调控,而是无能的政府。

因此,我们要学习借鉴新加坡政府从容应对危机的心态和积极引导市场、有效调控经济的一些好做法,以提高我们化解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要正确地引导发展方向2008年以来,由于受金融海啸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衰
退,新加坡政府首先从稳定金融入手,不但采取了一系列“镇痛”的措施,而且还制定了有利于为复苏后的经济确立优势的政策。

虽然我国和新加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在发展经济理念、应对危机的策略、市场运行机制上还是有可学之处的。

一是要善于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正是这一“先天不足”,才迫使其从一开始就和国际经济保持了紧密的融合度,赢得发展的先机。

和新加坡相比,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属发展中国家。

因此,我们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着力培育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

二是要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要在提高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

三是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要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向城镇聚集,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

四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依据我国的实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潜力比较大的将是服务业。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把原来政府管的“事业”推向社会,尽快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原来的家务劳动社会化,尽快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同时,我们
还要放开服务领域,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

二、要有效地纠正市场失灵金融危机袭来后,新加坡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调控“杠杆”来实现自己的行政目标。

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采取有效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当社会出现通货膨胀苗头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采取稳定汇率的办法来稳定物价;当经济复苏后,为了调动雇员的积极性,新加坡政府就会以“花红”的形式使其国民共享社会所得。

总结其中经验,一是要加强市场咨询管理,防止信号失真。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失灵往往与咨询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关。

我们要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扩大网络覆盖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内外市场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银燕
54
的变化情况,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确保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二是要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使之符合国际惯例。

市场不仅是交换场所,也是交换关系。

要维持这种关系,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不断完善其运作机制,否则就会出现无序状态。

我国当前正处于体制转型期,因此,我们要改革和调整我国的法制与行政管理体制,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

三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走私贩私、黄赌毒泛滥成灾是通病。

我国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不可否认问题依然存在。

所以,我们应像新加坡那样,始终保持对国内外市场的敏感和危机感,校正市场偏差,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四是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发挥“有形手”的作用。

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但市场机制不健全,而且调控市场的能力也不适应,致使“有形手”效应体现不充分。

因此,我们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切实转变职能,把“无形手”和“有形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化解市场失灵造成的冲击和风险。

三、要培育良好的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的状况决定社会的稳定程度。

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化解金融风险,与其和谐、稳定兼具灵活性的劳资关系密不可分。

当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当雇主和雇员之间分配失衡、矛盾突出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调整社会分配机制,通过政府的强制力完善社会保障功能。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要向新加坡学习,采取相应措施培育、改善劳资关系。

一是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择业能力。

在新加坡人看来,只要有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就视为就业(包括在饭店打工、开出租车等),而我们的观念是在企业或机关单位上班才算就业,加大了就业岗位和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因此,我们要从转变社会成员就业观念
入手,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其
自主择业的能力。

二是努力创造就业机
会。

在新加坡,公民基本实现了有房可
住,有活可干。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尚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
要大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以此来提供
就业岗位,把失业率控制在自然状态
下。

三是缩小贫富差距。

在新加坡,百
分之二十的居民是高收入者,其余百分
之八十居民的收入是基本平均。

在我
国,人们对收入差距已经能够认同,但对
贫富差别过大却难以接受。

因此,我们
在制定分配政策时,既要考虑适当拉开
收入档次,也要兼顾低收入群体的利
益。

四是提高综合素质。

新加坡舍得出
钱培训公务员、培训雇员,包括选送到世
界名牌大学去深造、建立技能发展基金,
资助企业培训员工。

我国一方面缺少就
业岗位,另一方面缺少高素质人才,我们
应加强对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培训。


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筑牢社会的稳定
基础。

新加坡政府从有利于调动社会成
员工作积极性出发,凭借国家的力量,建
立了中央公积金制度,完善了各种保险
制度和各种基金制度,为社会编织了一
个安全网。

而我国过去的社会保障主要
是依靠国家财政和个人家庭,社会保障
制度尚不完善。

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
国的实际,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医
疗、失业等保险制度,同时,充分调动个
人家庭储蓄的自觉性,以全面提高社会
保障水平。

四、要营造和谐发展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营造出能
够抗御风险的“小气候”,这是新加坡从
容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
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我国的环境
竞争力上来。

一是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
境。

为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新加坡政
府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以提高
人民的综合素质。

同时,还制定了严格
的道德行为规范标准,社会秩序井然。

我国目前信用资源匮乏,这是影响发展
环境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要在全社
会培育信用意识,努力提高社会的诚信
度。

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新加
坡的法律体系,一是全、二是细、三是
严。

和新加坡相比,我国的法律还不够
健全,特别是执法力度、执法环境还有待
提高和改善。

因此,我们要按照和国际
经济接轨的要求,努力构建起完备的法
律体系。

三是政策环境。

新加坡的发展
和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无关系。

新加坡
的金融政策非常灵活,吸引了许多世界
著名银行在这里展业;新加坡的对外开
放政策非常宽松,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
司来此建厂。

另外,新加坡的内部管理
政策也非常管用,使整个国家运行处于
最优状态。

而我们一讲政策环境,注重
的往往是减税让利,忽视了政策的整体
效应。

因此,我们既要制定政策,还要认
真执行政策,更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四是服务环境。

新加坡政府属于“精英
政府”,其政府官员不但自身素质高,而
且他们的敬业精神、工作热情、服务态
度、办事效率堪称一流。

我国在服务环
境建设上,还没有走出就服务抓服务的
误区。

因此,首先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
的素质,把重点放在提高政府工作人员
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工作能力上来。


是人文环境。

新加坡是由华人、马来西
亚人、印度人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具有东
西文化交融的特点。

特别是新加坡花园
式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和
融洽的人际关系,无不为这里的人文环
境增加色彩。

依据我国实际,我们要在
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消化人
类创造的先进文化,改变不良习惯,努力
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以赢得经济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

责任编辑/华雯文
55
2011年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