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浆纱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3章 浆纱.ppt
非环保型的PVA退出市场将会成为现实
目前常规使用的PVA在环保性能上受到限制已是一个 不争的事实,少用与不用PVA已成为近几年来浆料生产厂 家和应用厂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实现的途径可有:
一是通过对现有PVA的改性,在难降解的长链中嵌入 易降解的结构单元,或通过改性引入有利于降解的官能团, 使结构较为稳定的PVA大分子能变为可降解的产品,从而 实现环保的要求;
但柔软剂对浆膜的机械强度也有不良影响,使浆膜大分子之 间的结合力削弱,机械强度下降。故柔软剂的加入量宜少。动 物油脂用量为淀粉量的2%~6%,植物油脂用量为淀粉的 3%~8%。
(四)抗静电剂
疏水性合成纤维吸湿性差,在浆纱和织造过程中容易静电积 聚,以至纱线毛茸耸立。为克服这一缺点,在浆液中加入少量 以消除静电为主的表面活性剂,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抗静电效果, 而且还有使浆膜平滑的作用。作为抗静电剂的表面活性剂以阳 离子型为好,如抗静电剂MPN、静电消除剂SN等。
浆纱所选用的粘着剂和助剂不仅要来源充足,成本低廉, 调浆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要易于退浆,退浆废液易于净化, 不污染环境。
织轴卷绕质量良好,表面圆整,排纱整齐,没有“倒断 头”、“并绞”、“绞头”疵点。
在保证优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浆纱生产效率,提高浆 纱速度,提高浆纱工艺过程的操作和质量控制自动化程度。
浆纱用的粘着剂分为天然粘着剂、变性粘着剂、 合成粘着剂三大类,如表3-1所示。
3-1
(一)淀粉
淀粉具有良好的上浆伏帖毛羽性能,且资源丰富,价格低 廉,退浆废液易处理,也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多用于短纤维浆 纱生产中。
(二)动物胶
动物胶属硬朊类蛋白质,从动物骨、皮等结缔组织中提取。 动物胶可分为明胶、皮胶、骨胶等。精制品明胶为无味、无 臭、无色或带黄色的透明体。皮胶呈棕色半透明状,骨胶呈 红棕色半透明状。动物胶主要在毛纱、粘胶丝或醋酯长丝等 浆纱生产中使用。
浆纱-1-08
• 浆纱主要应用于短纤单纱和无捻长丝纱。
This process is performed on single spun warp yarns and untwisted continuous filament warp yarns.
概述:
二、浆纱目的 —— 提高经纱在织机上的可织性
Objectives —— to adapt warp yarns to weaving on looms.
- 渗透性
Penetration
Penetration of the size into the yarn must be properly controlled.
- 吸湿性 - 均匀性
Hygroscopicity Uniformity
- 浆液粘性
Viscosity
The viscosity of the size mixture directly controls the amount of
penetration at a given temperature and roll pressure. Too little viscosity (too thin a mixture) will give excessive penetration
五、上浆后浆纱性能值得关注的几个指标 - 强力
Tensile strength
The greater the increase in tensile strength, the less
likelihood there will be of a break occurring,
particularly where weak places are excessive.
浆纱概述PPT课件
c. 粘附性:对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d. 成膜性:浆膜硬、脆,配方中应加入柔软剂。 e. 霉变性:易霉变,配方中应加入防腐剂。
30~40度不宜久存,20度以下80度以上细菌繁殖慢。
第35页/共168页
• 3.纤维素衍生物
1) 纤维素与淀粉相似。利用葡萄糖基环中羟基的特 性,可使纤维素发生酯化或醚化反应,以改变其物理 化学性能。
• 支链淀粉:除— 1,4甙键联结外,还有1,6甙键和少量 的1,3甙键,显分枝态。n=600~6000。(含量一般为 70-80%左右)。不溶于水,遇I2变紫色,在热水中膨胀,使 浆液变得粘稠,形成粘度的主体。浆液不会凝胶,形成的浆 膜脆弱,纱线吸附足够量的浆液,保证浆膜的厚度,在浆液 中起量的作用。
第32页/共168页
•当前,国际上纺织浆料中用得最多的仍然是变性淀粉浆
料。美国为了节省劳动成本,他们主要是用不同规格的变
性淀粉与聚乙烯醇混合的“组合浆料”形式。 而欧洲仍
然是使用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与丙烯酸类浆料
的混合浆。欧美主要国家所用的变性淀粉浆料中,酸解淀
粉仍占80%以上。
第33页/共168页
第31页/共168页
资料:我国变性淀粉实际使用量
应用的工业部门
造纸工业 纺织工业 饲料工业 食品工业 医药工业 铸造工业 淀粉塑料 其他工业
总计
1996年实际销售量 (万吨) 8 5.5 4 0.5
18.0
2005年需求量 (万吨) 20-30 10-13
8-10 14-16
2-4 3-4 10-12 5-8 72-100
后迅速发生水解反应,使甙键断裂, ▪ 上浆性能:淀粉的聚合度下降,粘度也降低,浆液的
30~40度不宜久存,20度以下80度以上细菌繁殖慢。
第35页/共168页
• 3.纤维素衍生物
1) 纤维素与淀粉相似。利用葡萄糖基环中羟基的特 性,可使纤维素发生酯化或醚化反应,以改变其物理 化学性能。
• 支链淀粉:除— 1,4甙键联结外,还有1,6甙键和少量 的1,3甙键,显分枝态。n=600~6000。(含量一般为 70-80%左右)。不溶于水,遇I2变紫色,在热水中膨胀,使 浆液变得粘稠,形成粘度的主体。浆液不会凝胶,形成的浆 膜脆弱,纱线吸附足够量的浆液,保证浆膜的厚度,在浆液 中起量的作用。
第32页/共168页
•当前,国际上纺织浆料中用得最多的仍然是变性淀粉浆
料。美国为了节省劳动成本,他们主要是用不同规格的变
性淀粉与聚乙烯醇混合的“组合浆料”形式。 而欧洲仍
然是使用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与丙烯酸类浆料
的混合浆。欧美主要国家所用的变性淀粉浆料中,酸解淀
粉仍占80%以上。
第33页/共168页
第31页/共168页
资料:我国变性淀粉实际使用量
应用的工业部门
造纸工业 纺织工业 饲料工业 食品工业 医药工业 铸造工业 淀粉塑料 其他工业
总计
1996年实际销售量 (万吨) 8 5.5 4 0.5
18.0
2005年需求量 (万吨) 20-30 10-13
8-10 14-16
2-4 3-4 10-12 5-8 72-100
后迅速发生水解反应,使甙键断裂, ▪ 上浆性能:淀粉的聚合度下降,粘度也降低,浆液的
第三章 浆纱
鱼胶、明胶、骨胶、皮胶 • 甲壳质
蟹壳、虾壳等
2020/4/5
13
(一) 淀粉
淀粉(starch)作为主粘着剂在浆纱工程中 应用已有很久历史。它具有良好的上浆 性能,并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退浆 废液易处理,也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目 前,浆纱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淀粉粘着剂 一般为天然淀粉和变性淀粉。
2020/4/5
2020/4/5
34
酸解淀粉----上浆性能
酸解淀粉的外观和原淀粉基本相同。在水 中经加热后,酸解淀粉粒子容易分散,也 容易达到完全糊化状态。由于淀粉粒子膨 胀较小,分子量明显降低,故成浆后浆液 粘度低,流动性好,但粘度稳定性比原淀 粉略有下降。酸解淀粉浆膜较脆硬,与原 淀粉相似。
2020/4/5
2020/4/5
25
粘附力: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接触时, 相互结合的能力。
粘附力测试方法:粗纱法、剥离法
2020/4/5
26
(5)淀粉浆的成膜性
淀粉浆的浆膜一般比较脆硬,浆膜强度 大,但弹性较差,断裂伸长小。玉蜀黍 淀粉的浆膜机械性能优于小麦淀粉,其 强度较大,弹性也稍好,因此玉蜀黍淀 粉上浆效果比小麦淀粉好。但是,玉蜀 黍淀粉浆膜手感粗糙,上浆率不宜过高。
2020/4/5
37
氧化淀粉----上浆性能
氧化淀粉外观为色泽洁白的粉末。成浆 后粘度低,流动性好,浸透性强,粘度 稳定性好,不易凝胶。
2020/4/5
38
氧化淀粉----使用
与原淀粉相比,它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 性有所提高,形成浆膜比较坚韧,是棉 纱,粘胶纱的良好浆料。
2020/4/5
39
酯化淀粉----变性原理
粘度的表示方法(相对粘度)
在度量分散液体的粘度时,也可以使 用相对粘度值ηr,其物理意义是分散 液体的绝对粘度(η)与介质的绝对粘 度(η0)之比
蟹壳、虾壳等
2020/4/5
13
(一) 淀粉
淀粉(starch)作为主粘着剂在浆纱工程中 应用已有很久历史。它具有良好的上浆 性能,并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退浆 废液易处理,也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目 前,浆纱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淀粉粘着剂 一般为天然淀粉和变性淀粉。
2020/4/5
2020/4/5
34
酸解淀粉----上浆性能
酸解淀粉的外观和原淀粉基本相同。在水 中经加热后,酸解淀粉粒子容易分散,也 容易达到完全糊化状态。由于淀粉粒子膨 胀较小,分子量明显降低,故成浆后浆液 粘度低,流动性好,但粘度稳定性比原淀 粉略有下降。酸解淀粉浆膜较脆硬,与原 淀粉相似。
2020/4/5
2020/4/5
25
粘附力: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接触时, 相互结合的能力。
粘附力测试方法:粗纱法、剥离法
2020/4/5
26
(5)淀粉浆的成膜性
淀粉浆的浆膜一般比较脆硬,浆膜强度 大,但弹性较差,断裂伸长小。玉蜀黍 淀粉的浆膜机械性能优于小麦淀粉,其 强度较大,弹性也稍好,因此玉蜀黍淀 粉上浆效果比小麦淀粉好。但是,玉蜀 黍淀粉浆膜手感粗糙,上浆率不宜过高。
2020/4/5
37
氧化淀粉----上浆性能
氧化淀粉外观为色泽洁白的粉末。成浆 后粘度低,流动性好,浸透性强,粘度 稳定性好,不易凝胶。
2020/4/5
38
氧化淀粉----使用
与原淀粉相比,它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 性有所提高,形成浆膜比较坚韧,是棉 纱,粘胶纱的良好浆料。
2020/4/5
39
酯化淀粉----变性原理
粘度的表示方法(相对粘度)
在度量分散液体的粘度时,也可以使 用相对粘度值ηr,其物理意义是分散 液体的绝对粘度(η)与介质的绝对粘 度(η0)之比
第三章浆纱-PPT课件
4.PVA的上浆性能
(2)粘度 与聚合度、醇解度、浓度、温度有关: 温度一定,浓度越高,粘度越大; 浓度一定,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聚和度越高,粘度越大; 与醇解度的关系:dB=87%,粘度最小。
4.PVA的上浆性能
(3)粘附性 不同dB的PVA对不同纤维的粘附性不同: 完全醇解的PVA对亲水性纤维具有良好粘 附性,例如涤纶; 部分醇解的PVA对疏水性纤维的粘附性好。
喷水织造用浆料
聚丙烯酸盐类:CH2CHCOORCH2CHCOONH4 烘燥:CH2CHCOORCH2CHCOOH 退浆:CH2CHCOORCH2CHCOONa 性能:有氨臭,粘附力较低,浓度低, 烘燥时脱氨不完全,影响浆膜耐水性。 聚丙烯酸酯乳液: 调浆、烘燥: CH2CHCOORCH2CHCOOH 退浆: CH2CHCOORCH2CHCOONa
上浆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耐磨性改善:abrasion resistance 2.纤维集束性改善,纱线断裂强度提高 (breaking tenacity) 3.良好的弹性(elasticity)、可弯性 (flexibility)及断裂伸长
上浆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4.纱线毛羽贴服,表面光滑 5.具有合适的湿度(humidity) 6.获得增重效果 7.获得部分织物后整理效果
变性原理:用强氧化剂对淀粉大分子中 的甙健进行氧化断裂,并使其羟基氧化 成醛基和羧基。 上将性能:成浆后粘度低,流动性好, 浸透性强,粘度稳定性好,不易凝胶, 与原淀粉相比,它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 性有所提高,形成浆膜比较坚韧,是棉 纱、粘胶纱的良好浆料。
酯化淀粉(esterified starch)
接枝淀粉(grafted starch)
第3章 浆纱
H | C └ O —
H | C ┘
1
4
1
4
顺式
β-1,4甙键
(纤维素)
CH2OH | C ─ O | H OH H | | C ─ C | | H OH
H | C └ O —
C | H
1
1
4
反式
4
(1.1.1)天然淀粉的一般性质 按化学结构分: 直链(linear chain) 、支链(branched chain)淀粉 直链淀粉(含量约 20-25%): - 1,4甙键连接; 聚合度低,线型分子结构; 溶于热水,浆液流动性好; 浆膜坚韧,弹性好; 浆液渗透性好,是形成浆膜的基础。 支链淀粉(含量约 75-80%): 除 - 1,4外,还有1,6和少量1,3甙键 聚合度高,树枝状分子结构; 难溶于水,浆液粘稠; 浆膜脆硬、耐磨; 浆液被覆性好,保证浆膜具有一定的厚度。
(6)增重效果:在不影响上浆性能的前提下,浆液中加增重剂(淀粉、滑石粉等),使织物具有厚重的手感。 (7) 后整理效果:浆液中添加整理剂,烘燥后,织物获得挺度、手感、光泽、悬垂性等风格。 3.浆纱工程及要求 (1)浆纱的任务:给整经轴(warp beam)上的经纱上浆,并卷绕产生织轴(weave beam) 。 (2)上浆工艺流程:退绕→上浆→压浆→烘干→卷绕 (3)浆纱工程包括:调浆(size mixing)和上浆(sizing)两部分,分别在调浆桶(size mixer)和浆纱机(sizing machine)上进行,产生的半成品称为织轴。
植物性
动物性
纤维素衍生物
变性淀粉
乙烯类
丙烯酸类
各种淀粉、海藻类、植物性胶
动物性胶、甲壳质
CMC.MC.EC.HEC
H | C ┘
1
4
1
4
顺式
β-1,4甙键
(纤维素)
CH2OH | C ─ O | H OH H | | C ─ C | | H OH
H | C └ O —
C | H
1
1
4
反式
4
(1.1.1)天然淀粉的一般性质 按化学结构分: 直链(linear chain) 、支链(branched chain)淀粉 直链淀粉(含量约 20-25%): - 1,4甙键连接; 聚合度低,线型分子结构; 溶于热水,浆液流动性好; 浆膜坚韧,弹性好; 浆液渗透性好,是形成浆膜的基础。 支链淀粉(含量约 75-80%): 除 - 1,4外,还有1,6和少量1,3甙键 聚合度高,树枝状分子结构; 难溶于水,浆液粘稠; 浆膜脆硬、耐磨; 浆液被覆性好,保证浆膜具有一定的厚度。
(6)增重效果:在不影响上浆性能的前提下,浆液中加增重剂(淀粉、滑石粉等),使织物具有厚重的手感。 (7) 后整理效果:浆液中添加整理剂,烘燥后,织物获得挺度、手感、光泽、悬垂性等风格。 3.浆纱工程及要求 (1)浆纱的任务:给整经轴(warp beam)上的经纱上浆,并卷绕产生织轴(weave beam) 。 (2)上浆工艺流程:退绕→上浆→压浆→烘干→卷绕 (3)浆纱工程包括:调浆(size mixing)和上浆(sizing)两部分,分别在调浆桶(size mixer)和浆纱机(sizing machine)上进行,产生的半成品称为织轴。
植物性
动物性
纤维素衍生物
变性淀粉
乙烯类
丙烯酸类
各种淀粉、海藻类、植物性胶
动物性胶、甲壳质
CMC.MC.EC.HEC
第三章纺织浆料优秀课件
1、一定的极性,增加水溶性;满足水溶性前提下,极性不可过 强 极性太强,柔顺性差,Tg高。
2、非极性基团体积小,空间位阻小,柔顺性好。 3、侧链基团位置分布均匀(如对称)为好。
聚丙烯酸酯的Tg随酯基中烷基的增长而降低,浆膜的柔软 性提高,如:甲酯、乙酯、丁酯的Tg分别为10℃、-30℃、 -70℃。
三、浆料的种类 天然浆料 半合成浆料 合成浆料
P112
有梭织机织造长丝使用的浆料
纤维
粘胶长丝 铜氨长丝
醋酸长丝 (p68)
涤纶加工 丝
锦纶长丝
涤纶长丝
1、骨胶浆 1、马来酸- 1、改性聚丙 1、无捻上浆 1、无捻上浆用
2、骨胶
苯乙烯共 烯酸酯浆料 用改性聚 改性聚丙烯酸
+CMC
聚浆料 2、PVA+聚丙 丙烯酸酯 酯浆料
混合浆 2、PVA+聚丙 烯酸酯混合 浆料
2、加捻上浆用聚
烯酸酯混 浆
2、加捻上浆 丙类酸类浆料
浆料
合浆
3、聚丙烯酸 用聚丙烯
酯浆料
酸类浆料
四、浆料的发展
公元1300年 ,我国用小麦淀粉作浆料; 二十年代英国开始使用糊精作浆料; 四十年代,使用淀粉,动物胶; 五十年代,合成纤维使用变性浆料及合成浆料,CMC、PVA等; 七十年代,聚丙烯酸类浆料; 九十年代,变性淀粉、变性PVA、改性聚丙烯酸类浆料; 目前:现成浆料(即用浆料)、喷水织机用浆料; 主要是淀粉、PVA和聚丙烯酸三大类 ,用量达几十万吨。
四、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1、一定的相对分子量: 过大则流动性差,扩散、润湿困难,粘附力下降; 过小,弹性和强度小,粘附力不够; 满足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对分子质量低一 些 ,在2万-20万为宜。
2、非极性基团体积小,空间位阻小,柔顺性好。 3、侧链基团位置分布均匀(如对称)为好。
聚丙烯酸酯的Tg随酯基中烷基的增长而降低,浆膜的柔软 性提高,如:甲酯、乙酯、丁酯的Tg分别为10℃、-30℃、 -70℃。
三、浆料的种类 天然浆料 半合成浆料 合成浆料
P112
有梭织机织造长丝使用的浆料
纤维
粘胶长丝 铜氨长丝
醋酸长丝 (p68)
涤纶加工 丝
锦纶长丝
涤纶长丝
1、骨胶浆 1、马来酸- 1、改性聚丙 1、无捻上浆 1、无捻上浆用
2、骨胶
苯乙烯共 烯酸酯浆料 用改性聚 改性聚丙烯酸
+CMC
聚浆料 2、PVA+聚丙 丙烯酸酯 酯浆料
混合浆 2、PVA+聚丙 烯酸酯混合 浆料
2、加捻上浆用聚
烯酸酯混 浆
2、加捻上浆 丙类酸类浆料
浆料
合浆
3、聚丙烯酸 用聚丙烯
酯浆料
酸类浆料
四、浆料的发展
公元1300年 ,我国用小麦淀粉作浆料; 二十年代英国开始使用糊精作浆料; 四十年代,使用淀粉,动物胶; 五十年代,合成纤维使用变性浆料及合成浆料,CMC、PVA等; 七十年代,聚丙烯酸类浆料; 九十年代,变性淀粉、变性PVA、改性聚丙烯酸类浆料; 目前:现成浆料(即用浆料)、喷水织机用浆料; 主要是淀粉、PVA和聚丙烯酸三大类 ,用量达几十万吨。
四、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1、一定的相对分子量: 过大则流动性差,扩散、润湿困难,粘附力下降; 过小,弹性和强度小,粘附力不够; 满足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对分子质量低一 些 ,在2万-20万为宜。
浆纱
第三章 浆纱
浆纱的目的
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 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织造过程 的顺利进行 织造的“老虎口” 浆纱一分钟,织造一个班 浆纱工艺流程
浆纱的任务
上浆:完成浆液的渗透与被覆
• 渗透:部分浆液渗透到纱线内部,增强纱线纤 维间的抱合力,并牢固浆膜 • 被覆:部分浆液被覆于纱的表面形成浆膜,增 加纱线的耐磨性,贴伏毛羽
浆料组份的选择
纤维种类
• 据纤维与粘着剂的相容亲和性来选择主浆 料。——相似相溶; • 据纤维种类和粘着剂选用助剂
经纱特数和结构
• 细特纱:浸透、增强兼顾 • 粗特纱:被覆为主,兼顾渗透 • 捻度高经纱:加浸透剂,增强渗透 • 股线:上清浆或过水,完成并轴和稳定捻度
浆料组份的选择
织物组织与结构
调浆目的:使各种粘着剂和助剂在水中溶
解分散,最后调煮成均匀的、稳定的、符合 上浆工艺要求的浆液
调浆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浆
液质量的稳定
调浆设备
都放在调浆室内
• 浸渍桶:目前已不用,主要用于浸渍淀粉,减 少淀粉调煮时间,现在所用的精制淀粉无需浸 渍。 • 煮釜桶:煮滑石粉,乳化油脂或溶解防腐剂等 辅助材料 • 调浆桶和供应桶:现多呈对配置 • 输浆泵和管路
主要品种(P82)
丙烯酸类浆料
发展趋势
– 改变浆料形态:将其粉末化,提高含
固率, – 取代PVA浆料:通过聚合单体软硬搭 配和使用合成技术有望得到完全取代 PVA的聚丙烯酸类浆料,浆膜强韧 – 开发特定用途的丙烯酸类浆料:可调 性强,开发用于喷水织机的浆料,碳 纤维浆纱的浆料
丙烯酸类浆料
优点
– 对疏水性纤维粘着力较强,形成浆膜弹性、柔软
浆纱的目的
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 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织造过程 的顺利进行 织造的“老虎口” 浆纱一分钟,织造一个班 浆纱工艺流程
浆纱的任务
上浆:完成浆液的渗透与被覆
• 渗透:部分浆液渗透到纱线内部,增强纱线纤 维间的抱合力,并牢固浆膜 • 被覆:部分浆液被覆于纱的表面形成浆膜,增 加纱线的耐磨性,贴伏毛羽
浆料组份的选择
纤维种类
• 据纤维与粘着剂的相容亲和性来选择主浆 料。——相似相溶; • 据纤维种类和粘着剂选用助剂
经纱特数和结构
• 细特纱:浸透、增强兼顾 • 粗特纱:被覆为主,兼顾渗透 • 捻度高经纱:加浸透剂,增强渗透 • 股线:上清浆或过水,完成并轴和稳定捻度
浆料组份的选择
织物组织与结构
调浆目的:使各种粘着剂和助剂在水中溶
解分散,最后调煮成均匀的、稳定的、符合 上浆工艺要求的浆液
调浆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浆
液质量的稳定
调浆设备
都放在调浆室内
• 浸渍桶:目前已不用,主要用于浸渍淀粉,减 少淀粉调煮时间,现在所用的精制淀粉无需浸 渍。 • 煮釜桶:煮滑石粉,乳化油脂或溶解防腐剂等 辅助材料 • 调浆桶和供应桶:现多呈对配置 • 输浆泵和管路
主要品种(P82)
丙烯酸类浆料
发展趋势
– 改变浆料形态:将其粉末化,提高含
固率, – 取代PVA浆料:通过聚合单体软硬搭 配和使用合成技术有望得到完全取代 PVA的聚丙烯酸类浆料,浆膜强韧 – 开发特定用途的丙烯酸类浆料:可调 性强,开发用于喷水织机的浆料,碳 纤维浆纱的浆料
丙烯酸类浆料
优点
– 对疏水性纤维粘着力较强,形成浆膜弹性、柔软
浆纱工艺的设计与实施课件(PPT 114页)
浆纱用的粘着剂分为天然粘着剂、变性粘着剂、 合成粘着剂三大类。
三大浆料是指:淀粉类、聚乙烯醇(PVA)、 聚丙烯酸类.
41
42
(1)天然淀粉
淀粉概述: 淀粉对亲水性的天然纤维有较好的粘附性,也
有一定的成膜能力; 淀粉的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其他化学浆料轻。
淀粉属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中多元糖类,由许 多 -葡萄糖缩聚而成(C6H10O5)n , n为聚 合度。
酸缩聚而成的天然高聚物,主要用于毛纱、粘胶丝、 醋酸长丝等浆纱生产。
51
上浆性能
水溶性:低温不溶于水,70度以上分子裂解能成为水溶液。 浸透性:浆液浓度的影响 -- 低浓时(1-2%),浆液粘度与浓度
成正比。浓度增大后,粘度增加的速度很快,浆液的浸透性较差, 需加入助剂以改善浸透性能。
浆液温度的影响 -- 低温时,粘度较大,浸透性能差;浆液温 度在65-80度之间时,粘度比较稳定;温度在90度以上时粘度下降。 因此,适宜的上浆温度范围是65-80度。 粘附性:对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成膜性:浆膜硬、脆,配方中应加入柔软剂。 霉变性:易霉变,配方中应加入防腐剂。
项目三浆纱工艺的设计与实施
1
任务一 认识浆纱机
2
任务二 浆液调制及指标检验
3
任务三 浆纱工艺设计与上机
4
任务四 浆纱质量检测与控制
1
任务一 认识浆纱机 学习目标:
1、了解浆纱的目的; 2、熟悉浆纱机的各部分组成及工艺路线。
2
任务提出:
根据自己对浆纱机的认识,在作图纸上画 出浆纱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进行标注,同时 要画出纱线的行进路线。
52
(4)纤维素衍生物 浆纱常用的纤维素衍生物浆料有羧甲基纤维素
三大浆料是指:淀粉类、聚乙烯醇(PVA)、 聚丙烯酸类.
41
42
(1)天然淀粉
淀粉概述: 淀粉对亲水性的天然纤维有较好的粘附性,也
有一定的成膜能力; 淀粉的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其他化学浆料轻。
淀粉属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中多元糖类,由许 多 -葡萄糖缩聚而成(C6H10O5)n , n为聚 合度。
酸缩聚而成的天然高聚物,主要用于毛纱、粘胶丝、 醋酸长丝等浆纱生产。
51
上浆性能
水溶性:低温不溶于水,70度以上分子裂解能成为水溶液。 浸透性:浆液浓度的影响 -- 低浓时(1-2%),浆液粘度与浓度
成正比。浓度增大后,粘度增加的速度很快,浆液的浸透性较差, 需加入助剂以改善浸透性能。
浆液温度的影响 -- 低温时,粘度较大,浸透性能差;浆液温 度在65-80度之间时,粘度比较稳定;温度在90度以上时粘度下降。 因此,适宜的上浆温度范围是65-80度。 粘附性:对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成膜性:浆膜硬、脆,配方中应加入柔软剂。 霉变性:易霉变,配方中应加入防腐剂。
项目三浆纱工艺的设计与实施
1
任务一 认识浆纱机
2
任务二 浆液调制及指标检验
3
任务三 浆纱工艺设计与上机
4
任务四 浆纱质量检测与控制
1
任务一 认识浆纱机 学习目标:
1、了解浆纱的目的; 2、熟悉浆纱机的各部分组成及工艺路线。
2
任务提出:
根据自己对浆纱机的认识,在作图纸上画 出浆纱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进行标注,同时 要画出纱线的行进路线。
52
(4)纤维素衍生物 浆纱常用的纤维素衍生物浆料有羧甲基纤维素
第03章 浆纱
浆膜强度高,断裂伸长小
是一种高强低伸、坚而不柔的浆料 适用于苎麻、棉、粘胶、涤/棉织物的上浆
3. 组合(即用)浆料
一个浆液配方由几种粘着剂和若干种助剂所组成
将配方中各组分定量混配形成的产品称为组合浆料
组合浆料的两条技术路线:
(1)以PVA为主,辅以变性淀粉 但PVA对疏水性纤维粘着力不高
PVA的一般性质
色泽:白色或淡黄色 形状:粉末状、片状或絮状 密度:1.21~1.34
PVA的上浆性能 (1) 水溶性
部分醇解PVA:在40~50℃温水中搅拌即能完全溶解
完全醇解PVA:水溶性很差,在低于75℃的水中不溶解,
所以,完全醇解PVA需高压煮浆,即在沸水中高速搅拌1~2 小时
(2) 粘度
PVA浆液粘度:
与浓度成正比 与温度成反比 与聚合度成正比 醇解度为87%时,粘度最小 随时间延长:完全醇解PVA的粘度上升,最终可 成凝胶状;部分醇解PVA比较稳定 PVA浆液在弱酸、弱碱中粘度比较稳定,在强酸 中被水解,粘度下降 浆
膜 粘 附 性 RH81% RH65%
(3) 粘附性
浆料分为:粘着剂、助剂
浆液性能要求:
⑴ 浆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均匀、稳定
浆液不起泡,不沉淀,遇酸、碱或金属离子时不出絮状物
⑵ 浆液对纤维的浸润性好、亲和力强 ⑶ 浆液粘度适当、稳定
浆膜性能要求:
F
纱线 浆膜
⑴ 浆膜坚韧、耐磨 ⑵ 浆膜的强度、弹性、吸湿性等与纤维相近
F
一、粘着剂
粘着剂的定义:
第三章 浆纱
浆纱的任务:给经纱上浆,并卷绕成织轴
上浆工艺流程:退绕→上浆→压浆→烘干→卷绕 为什么要浆纱:
3.浆纱-2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织造原理
第三章
浆
纱
织造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浆纱工序概述 浆料 浆液调制
第四节
第五节
上浆与烘燥
浆纱质量控制与检验
第六节
浆纱综合讨论
织造原理
第四节
上浆与烘燥
一、上浆工艺流程
轴架 浆槽 烘房 机头
织造原理
织造原理
国外:
织造原理
二、上浆机理
原纱与浆纱拉伸曲线比较
织造原理
5.浆纱的耐磨次数: 在纱线耐磨试验仪上测定
6.浆纱毛羽指数和毛羽降低率 浆纱毛羽指数:表示单位长度浆纱的单边上,超过某一投影长度 的毛羽累计根数。 由纱线毛羽测试仪测定。 毛羽降低率=(原纱毛羽指数-浆纱毛羽指数)/ 原纱毛羽指数 *100%
织造原理
7. 浸透率、被覆率、浆膜完整性
压浆力越小、浆液粘度越大、浆液对纱线浸透率越低——浸 透速度越低,浆液对纱线浸透不力。 ∴ 高粘度浆液上浆时,要采用高压浆力,以增加压力梯度。
织造原理
2.经纱覆盖系数与多浆槽上浆 经纱覆盖系数——经纱对上浆辊的覆盖程度,即浆槽中纱线 排列紧密程度。
nd0 CB 100 % B
n——总经根数(根) d0——经纱直径(mm) B——片纱宽度
织造原理
本章习题
1. 浆纱的目的与要求*。 2. 浆料粘着剂的分类,淀粉、PVA、丙烯酸系的浆用性能,助剂的主要 种类*。 3. 浆液配方的原则、调浆方法、浆液的质量检验指标及检验方法*。 4. 浸浆长度、浸浆时间、覆盖系数的概念*。 5. 湿分绞的作用与要求。 6. 烘燥装置的种类、影响烘燥速度的因素、衡量浆纱机烘燥能力的技术 经济指标。 7. 浆纱速度计算方法。 8. 上浆率、回潮率、伸长率的控制和检验,增强率、减伸率、增磨率、 毛羽降低率、浸透率、被覆率和浆膜完整率的检验*。 9. 浆纱疵点形成原因及影响。 10. 新型上浆技术。 11. 浆纱机产量计算。
织造原理
第三章
浆
纱
织造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浆纱工序概述 浆料 浆液调制
第四节
第五节
上浆与烘燥
浆纱质量控制与检验
第六节
浆纱综合讨论
织造原理
第四节
上浆与烘燥
一、上浆工艺流程
轴架 浆槽 烘房 机头
织造原理
织造原理
国外:
织造原理
二、上浆机理
原纱与浆纱拉伸曲线比较
织造原理
5.浆纱的耐磨次数: 在纱线耐磨试验仪上测定
6.浆纱毛羽指数和毛羽降低率 浆纱毛羽指数:表示单位长度浆纱的单边上,超过某一投影长度 的毛羽累计根数。 由纱线毛羽测试仪测定。 毛羽降低率=(原纱毛羽指数-浆纱毛羽指数)/ 原纱毛羽指数 *100%
织造原理
7. 浸透率、被覆率、浆膜完整性
压浆力越小、浆液粘度越大、浆液对纱线浸透率越低——浸 透速度越低,浆液对纱线浸透不力。 ∴ 高粘度浆液上浆时,要采用高压浆力,以增加压力梯度。
织造原理
2.经纱覆盖系数与多浆槽上浆 经纱覆盖系数——经纱对上浆辊的覆盖程度,即浆槽中纱线 排列紧密程度。
nd0 CB 100 % B
n——总经根数(根) d0——经纱直径(mm) B——片纱宽度
织造原理
本章习题
1. 浆纱的目的与要求*。 2. 浆料粘着剂的分类,淀粉、PVA、丙烯酸系的浆用性能,助剂的主要 种类*。 3. 浆液配方的原则、调浆方法、浆液的质量检验指标及检验方法*。 4. 浸浆长度、浸浆时间、覆盖系数的概念*。 5. 湿分绞的作用与要求。 6. 烘燥装置的种类、影响烘燥速度的因素、衡量浆纱机烘燥能力的技术 经济指标。 7. 浆纱速度计算方法。 8. 上浆率、回潮率、伸长率的控制和检验,增强率、减伸率、增磨率、 毛羽降低率、浸透率、被覆率和浆膜完整率的检验*。 9. 浆纱疵点形成原因及影响。 10. 新型上浆技术。 11. 浆纱机产量计算。
《棉纺织工艺浆纱》课件
4
底部浸渍
在浆纱生产中,底部浸渍是为了增加纱线的强度,使其更加适应织造工艺。
5
活动送浆
通过活动送浆的工艺,可以使纱线中的浆料充分分布,提高纱线的整齐度。
三、浆纱的质量控制
浆料浓度的控制
控制浆料浓度是确保浆纱质量的重要因素, 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进行调整。
浆纱的物理指标
浆纱的物理指标包括线密度、线细度等,需 要进行精确测试,以确保符合产品的要求。
浆液的性能指标
浆液的黏度、流动性等性能指标对浆纱质量 具有直接影响,需要进行精确测量和控制。
浆纱的外观质量
浆纱的外观质量是产品的重要标志,需要检 查和控制纱线的颜色、形态等外观特征。
四、浆纱的应用
棉纺织品
浆纱广泛用于棉织品的生产,提高织物的强度、美观和手感。
工业用纱
浆纱也被应用于工业领域,用于制作工业纺织品、过滤器等。
浆纱的生产流程
浆纱的生产流程包括选棉、 纱条结构分析、纱条的开 放、底部浸渍等多个环节。
二、浆纱生产的工艺
1
选棉
在浆纱生产中,选取高质量的棉花进行加工是确保浆纱质量的重要步骤。
2
纱条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纱条的结构,可以了解纱线的质量特点,从而优化生产工艺。
3
纱条的开放
通过开放纱条,使纱线中的纤维更加均匀分布,提高纱线质量。
棉线制品
浆纱是制作棉线的重要原材料,用于制作各种家居用品、装饰品等。
五、总结
浆纱的优点和缺点
浆纱的优点包括提高纱线质 量和织物品质,但也存在浆 纱损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浆纱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浆纱工艺 将更加高效、环保,并且能 够满足不同织物的需求。
浆纱的市场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浆液性能:化学物理性质的均匀性和稳 定性;对纤维材料的亲和性及浸润性; 适宜的粘度。
n 浆膜性能:对纤维材料的粘附性;强度、 耐磨性、弹性、可弯性;适度的吸湿性, 可溶性;防腐性。
n 浆料分类:粘着剂、助剂。
9
粘着剂分类
10
一、粘着剂(adhesive)
(一)淀粉(starch)(五)其它粘着剂
22
酯化淀粉(esterified starch)
n 变性原理:淀粉大分子中的羟基被化学 活泼性较强的酯化剂(有机酸或无机酸) 酯化的产物。
n 上浆性能:疏水性酯基的引入,对合纤 的粘附性、亲和力加强;浆液粘度稳定, 流动性好,不易凝胶,浆膜较柔韧,可 用于棉、毛、粘胶、涤棉混纺纱上浆。
23
醚化淀粉(etherified starch)
形成织物3000—5000次程度不同的反复 拉伸、屈曲和摩擦作用。
4
浆纱(warping sizing)的目的
1. 增强:浆液浸透(soakage)到经纱内部, 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强力增加。
2.减摩:浆液在经纱表面被覆(coverage) 形成浆膜(sizing film),贴服毛羽,纱 身光滑。
20
酸解淀粉(acid hydrolysis starch)
n 变性原理:加无机酸于淀粉悬浊液,降 低淀粉分子甙健活化能,使大分子断裂, 降低聚合度。必须控制水解程度。
n 上浆性能:浆液粘度低,流动性好,但 粘度稳定性略有下降;浆膜较脆硬,与 原淀粉相似;对亲水性纤维有很好的粘 附性,可代替10-30%的合成浆料。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1、主浆料的性质、化学结构和上浆性能。 2、浆纱机的上浆理论。
1、主浆料的化学结构与上浆性能的关系。 2、浆纱上浆机理。 3、浆纱烘燥机理。
3
织造过程中经纱受力
n 开口:拉伸、弯曲、摩擦 n 引纬:与梭子的摩擦 n 打纬:冲击、与筘齿等的摩擦 n 单位长度的纱线从织轴上退绕下来直至
11
(一)淀粉(天然淀粉)
1.淀粉的成分 淀粉:65%-85%,白色或微黄色,细腻粉末 粗脂肪: 粗蛋白:微生物良好的培殖基,可溶性蛋白质 易使浆液起泡。 灰分: 纤维素: 水分:
12
2.淀粉的化学结构
n 分子式 (C6H10O5)n 按大分子形态分: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聚合度n 200-4000
600-6000
酸解淀粉 氧化淀粉
解聚反应 氧化反应
降低聚合度及 粘度,提高水 分散性,增加 使用浓度。
第二代 —淀粉衍生物
第三代 —接枝淀粉
交联淀粉、淀粉酯、 各种接枝淀粉 淀粉醚
引入化学基团或低分 接入具有一定聚合度
子化合物
的合成物
提高对合纤的粘附性, 兼有淀粉及接入合成 增加浆膜柔韧性,提 物的有点,代替全部 高水分散性,稳定浆 或大部分合成浆料。 液粘度
21
氧化淀粉(oxidized starch)
n 变性原理:用强氧化剂对淀粉大分子中 的甙健进行氧化断裂,并使其羟基氧化 成醛基和羧基。
n 上将性能:成浆后粘度低,流动性好, 浸透性强,粘度稳定性好,不易凝胶, 与原淀粉相比,它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 性有所提高,形成浆膜比较坚韧,是棉 纱、粘胶纱的良好浆料。
17
6.淀粉的上浆性质
①浸透性,呈水分散性糊化成浆,能浸透, 欠佳 ②成膜性,聚合度高、强度大、耐摩好、 粗而硬弹性差 ③粘附性,用于棉、人棉、富棉上浆,合 纤差 ④易退浆,环境污染小 ⑤易腐败
18
(二)变性淀粉
19
1.各种变性淀粉的变性方式及变性目的
变性技术 发展阶段 品种
变性方式
变性目的
第一代 —转化淀粉
4.纱线毛羽贴服,表面光滑 5.具有合适的湿度(humidity) 6.获得增重效果 7.获得部分织物后整理效果
7
本章主要内容
n 浆料 n 浆液的调制和质量控制 n 经纱上浆 n 烘燥原理 n 浆纱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n 上浆工艺 n 浆纱综合讨论
8
第一节 浆料(sizing materials)
接枝共聚
15
4.淀粉在水中膨胀糊化三阶段
n 吸湿阶段:常温水渗透压力下,少量水分扩散到颗 粒内部,体积略膨胀,粘度无明显变化。
n 膨胀阶段:t↑,渗透压↑体积膨胀相互挤压粘度增 大。
n 温度一定时,粒子开始破坏变成半透明的分散液, 粘度最大,开始破坏的现象叫做开始糊化。
n 糊化阶段:温度升高直链分化、分支链破坏、粘度 下降并趋于稳定状态成完全糊化。
3.保伸: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
5
上浆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耐磨性改善:abrasion resistance 2.纤维集束性改善,纱线断裂强度提高 (breaking tenacity) 3.良好的弹性(elasticity)、可弯性 (flexibility)及断裂伸长
6
上浆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浆纱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本章内容安排
本章授课时数
本章的目的与 要求
10
授课次数 7
每次授 课时数
2
1、熟悉各种主浆纱的上浆性能和应用。 2、掌握经纱上浆原理和浆纱质量控制。
水溶性 冷水分散,溶于热水 热水分散,水中膨胀
特点 低粘度,浆膜弹性好 高粘度,浆膜粘附力大
13
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化学结构式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14
3.淀粉的化学性质
n 氧化,用次氯酸钠氧化成氧化淀粉,用于棉、 棉/富,与PVA混合使用于T/C。
n 酸化,在无机酸的作用下生成酸化淀粉。 n 醚化,和环氧乙烷反应生成醚化淀粉。 n 酯化,和酯化剂反应生成酯化淀粉。 n 接枝淀粉,侧基上加长链结构,与丙烯酸类
16
5.浆液粘度(viscosity)的概念
①定义:浆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的物理量。 ②单位:动力粘度,泊(P),1P=100cP(厘泊) 1P=0.1Pa.S(帕秒),1cp=1mPa.S(毫帕秒)。 ③影响因素 (A)浓度增加、粘度增加(B)聚合度增加、分子 量增加、粘度增加(C) 温度增高、粘度下降(D) 搅拌快、粘度下降 ④测定方法:旋转式粘度计(viscosimeter) 恩式粘度计 漏斗式粘度计
n 浆膜性能:对纤维材料的粘附性;强度、 耐磨性、弹性、可弯性;适度的吸湿性, 可溶性;防腐性。
n 浆料分类:粘着剂、助剂。
9
粘着剂分类
10
一、粘着剂(adhesive)
(一)淀粉(starch)(五)其它粘着剂
22
酯化淀粉(esterified starch)
n 变性原理:淀粉大分子中的羟基被化学 活泼性较强的酯化剂(有机酸或无机酸) 酯化的产物。
n 上浆性能:疏水性酯基的引入,对合纤 的粘附性、亲和力加强;浆液粘度稳定, 流动性好,不易凝胶,浆膜较柔韧,可 用于棉、毛、粘胶、涤棉混纺纱上浆。
23
醚化淀粉(etherified starch)
形成织物3000—5000次程度不同的反复 拉伸、屈曲和摩擦作用。
4
浆纱(warping sizing)的目的
1. 增强:浆液浸透(soakage)到经纱内部, 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强力增加。
2.减摩:浆液在经纱表面被覆(coverage) 形成浆膜(sizing film),贴服毛羽,纱 身光滑。
20
酸解淀粉(acid hydrolysis starch)
n 变性原理:加无机酸于淀粉悬浊液,降 低淀粉分子甙健活化能,使大分子断裂, 降低聚合度。必须控制水解程度。
n 上浆性能:浆液粘度低,流动性好,但 粘度稳定性略有下降;浆膜较脆硬,与 原淀粉相似;对亲水性纤维有很好的粘 附性,可代替10-30%的合成浆料。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1、主浆料的性质、化学结构和上浆性能。 2、浆纱机的上浆理论。
1、主浆料的化学结构与上浆性能的关系。 2、浆纱上浆机理。 3、浆纱烘燥机理。
3
织造过程中经纱受力
n 开口:拉伸、弯曲、摩擦 n 引纬:与梭子的摩擦 n 打纬:冲击、与筘齿等的摩擦 n 单位长度的纱线从织轴上退绕下来直至
11
(一)淀粉(天然淀粉)
1.淀粉的成分 淀粉:65%-85%,白色或微黄色,细腻粉末 粗脂肪: 粗蛋白:微生物良好的培殖基,可溶性蛋白质 易使浆液起泡。 灰分: 纤维素: 水分:
12
2.淀粉的化学结构
n 分子式 (C6H10O5)n 按大分子形态分: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聚合度n 200-4000
600-6000
酸解淀粉 氧化淀粉
解聚反应 氧化反应
降低聚合度及 粘度,提高水 分散性,增加 使用浓度。
第二代 —淀粉衍生物
第三代 —接枝淀粉
交联淀粉、淀粉酯、 各种接枝淀粉 淀粉醚
引入化学基团或低分 接入具有一定聚合度
子化合物
的合成物
提高对合纤的粘附性, 兼有淀粉及接入合成 增加浆膜柔韧性,提 物的有点,代替全部 高水分散性,稳定浆 或大部分合成浆料。 液粘度
21
氧化淀粉(oxidized starch)
n 变性原理:用强氧化剂对淀粉大分子中 的甙健进行氧化断裂,并使其羟基氧化 成醛基和羧基。
n 上将性能:成浆后粘度低,流动性好, 浸透性强,粘度稳定性好,不易凝胶, 与原淀粉相比,它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 性有所提高,形成浆膜比较坚韧,是棉 纱、粘胶纱的良好浆料。
17
6.淀粉的上浆性质
①浸透性,呈水分散性糊化成浆,能浸透, 欠佳 ②成膜性,聚合度高、强度大、耐摩好、 粗而硬弹性差 ③粘附性,用于棉、人棉、富棉上浆,合 纤差 ④易退浆,环境污染小 ⑤易腐败
18
(二)变性淀粉
19
1.各种变性淀粉的变性方式及变性目的
变性技术 发展阶段 品种
变性方式
变性目的
第一代 —转化淀粉
4.纱线毛羽贴服,表面光滑 5.具有合适的湿度(humidity) 6.获得增重效果 7.获得部分织物后整理效果
7
本章主要内容
n 浆料 n 浆液的调制和质量控制 n 经纱上浆 n 烘燥原理 n 浆纱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n 上浆工艺 n 浆纱综合讨论
8
第一节 浆料(sizing materials)
接枝共聚
15
4.淀粉在水中膨胀糊化三阶段
n 吸湿阶段:常温水渗透压力下,少量水分扩散到颗 粒内部,体积略膨胀,粘度无明显变化。
n 膨胀阶段:t↑,渗透压↑体积膨胀相互挤压粘度增 大。
n 温度一定时,粒子开始破坏变成半透明的分散液, 粘度最大,开始破坏的现象叫做开始糊化。
n 糊化阶段:温度升高直链分化、分支链破坏、粘度 下降并趋于稳定状态成完全糊化。
3.保伸: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
5
上浆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耐磨性改善:abrasion resistance 2.纤维集束性改善,纱线断裂强度提高 (breaking tenacity) 3.良好的弹性(elasticity)、可弯性 (flexibility)及断裂伸长
6
上浆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浆纱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本章内容安排
本章授课时数
本章的目的与 要求
10
授课次数 7
每次授 课时数
2
1、熟悉各种主浆纱的上浆性能和应用。 2、掌握经纱上浆原理和浆纱质量控制。
水溶性 冷水分散,溶于热水 热水分散,水中膨胀
特点 低粘度,浆膜弹性好 高粘度,浆膜粘附力大
13
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化学结构式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14
3.淀粉的化学性质
n 氧化,用次氯酸钠氧化成氧化淀粉,用于棉、 棉/富,与PVA混合使用于T/C。
n 酸化,在无机酸的作用下生成酸化淀粉。 n 醚化,和环氧乙烷反应生成醚化淀粉。 n 酯化,和酯化剂反应生成酯化淀粉。 n 接枝淀粉,侧基上加长链结构,与丙烯酸类
16
5.浆液粘度(viscosity)的概念
①定义:浆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的物理量。 ②单位:动力粘度,泊(P),1P=100cP(厘泊) 1P=0.1Pa.S(帕秒),1cp=1mPa.S(毫帕秒)。 ③影响因素 (A)浓度增加、粘度增加(B)聚合度增加、分子 量增加、粘度增加(C) 温度增高、粘度下降(D) 搅拌快、粘度下降 ④测定方法:旋转式粘度计(viscosimeter) 恩式粘度计 漏斗式粘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