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弟子规

合集下载

篇一:《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篇一:《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dìzǐ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译。不是圣贤的书籍,宁可摒弃不看,免得蒙蔽了耳目,坏了我们的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循至。
译:如此认真努力,不自暴自弃,成圣成贤的目标,一定可以按部就班到达的
篇二: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
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凡与取,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译。给人东西跟拿人东西,要清楚明白,给人家的可以多,拿人家的最好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要求别人必先问问自己,自己如果也不想要这样做,就得立刻停止。●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有恩一定想办法报答,有仇则想办法忘掉,报仇的心念时间要短,报恩的心念时间要长。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守丧完毕,逢年过节祭祀要竭尽诚意;对死去的父母亲,要如生前一样的尽孝。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译。作哥哥的友爱弟弟,作弟弟的尊敬哥哥;兄弟和睦,也就是尽到了孝道。●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事奉叔伯,要像事奉父亲一般;敬爱堂兄弟,要像敬爱自己兄弟一般。

弟子规全文解读与理解

弟子规全文解读与理解

弟子规全文解读与理解《弟子规全文解读与理解》弟子规,古代中国教育经典之一,是中国儿童学习礼仪和道德准则的重要读物。

本文将对《弟子规》的全文进行解读与理解。

一、学习目的与意义《弟子规》是为了教育儿童正直、遵守道德规范而编写的。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总结了儿童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通过学习《弟子规》,儿童可以培养自律、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的品质。

同时,这一经典文本也可以使年轻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文解读与理解《弟子规》共分为十二篇,每篇都有独立的内容和重点。

下面将对每篇进行解读与理解:第一篇:“弟子规·入则孝”强调了尊敬父母的重要性。

孩子们应该珍惜家庭中的父母亲人,尊敬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

第二篇:“弟子规·出则弟”教导孩子们在外面要尊重长辈,尊奉师长,并且彼此友爱、和睦相处。

第三篇:“弟子规·谦”强调谦虚谨慎。

孩子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学习,不夸大自己,也不诋毁他人。

第四篇:“弟子规·斯”教导孩子们要守时、守信,言行要一致,不说违背自己原则的话或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

第五篇:“弟子规·友”引导孩子们要选择良好的朋友,培养优秀的人际关系,以此影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第六篇:“弟子规·兄”教导孩子们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并懂得分享和宽容。

第七篇:“弟子规·弟” 强调了对年幼、伙伴或为人弟弟的人的关爱和照顾。

第八篇:“弟子规·臧”教导孩子们要懂得感恩,感激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也要珍惜努力赢得的成就。

第九篇:“弟子规·僚”引导孩子们学会与同学或同事相处,并且互相支持,鼓励彼此。

第十篇:“弟子规·谨”强调在言行举止上要谨慎,慎于言谈和出手,慎以守德。

第十一篇:“弟子规·节”教导孩子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沉溺于物质的追求,懂得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

弟子规全文教材解读

弟子规全文教材解读

弟子规全文教材解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被视为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教材。

全文共有360条规则,涵盖了对孩子们的行为要求以及对师长的尊重等方面内容。

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解读,并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教导。

第一章:弟子规总则第一节:弟子行规弟子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如遵守规矩、尊敬长辈、尊重师长等。

第二节:弟子心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心态,如谦虚、诚实、正直等。

第三节:弟子语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言语方式,如说话文明、不谩骂他人、不讲粗话等。

第四节:弟子色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仪容和服饰,如穿戴整洁、不穿太暴露的衣物等。

第五节:弟子财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财物的态度,如妥善管理个人财物、不贪婪等。

第六节:弟子戒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食宿的态度,如不挑食、不挑剔住宿条件等。

第七节:弟子敬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师长的态度,如尊敬师长、不违背师长的要求等。

第八节:弟子友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朋友的态度,如友善、互相帮助等。

第九节:弟子恭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如恭敬、礼貌等。

第十节:弟子廉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处理权力和财务的态度,如廉洁奉公、不贪污等。

第十一节:弟子耻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品行和道德标准,如不偷盗、不说谎等。

第十二节:弟子勤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学习和工作态度,如勤奋学习、不偷懒等。

第十三节:弟子忠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如忠诚、爱国等。

这些规则的宗旨是培养良好的品行,使弟子能够成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弟子规的教导不仅仅在古代适用,而且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教导,成为一个真正的弟子。

结语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准则。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践行其中的教导,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人。

《弟子规》完整版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解读《弟子规》完整版解读《弟子规》完整版解读一、《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dì zǐ 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弟子规原文与解读

弟子规原文与解读

《弟子规》解读第一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是依据中国古代伟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诲而形成的少年儿童生活行为规范,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是确立少年儿童从小如何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青少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说话办事要诚实守信;在与人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亲近有仁、有识之士;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篇入则孝概述百善孝为先。

本篇中心讲“孝”。

“孝”是“善事父母”,是“立人之本”。

孝,使家庭凝聚。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巩固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家,乃国之本”。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

一个不孝父母的人,何以爱人民?何以爱祖国? 培养少年儿童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要从爱父母、爱家庭做起,逐步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

本篇重点说的是,子女在家对待父母呼唤、教导、训责时的态度;与父母相处时的礼仪;避免做出让父母担忧、伤心的事情以及父母有病、有过错甚至去世时表示孝敬的行为规范。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明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神圣的,她给予了你生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恒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为子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所以,孝敬父母成为几千年来人们所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

父母是子女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亲人,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任教师。

他们的呼唤是亲人的心声,亲情的纽带,是关切,是慈爱;父母让子女做的事常常是对子女身心有益的,所以子女要遵从父母的教诲;父母对子女的教导,从根本上是为了子女好,所以要恭敬,认真听从。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叫应呼唤、听从训导是子女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事,但这是“孝”的起点。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材,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教化精神。

《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三十六则,每则均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

其中第一则提倡“孝悌平等”,教导孩子要尊敬长辈,亲近兄弟,对待
平辈要宽容友善。

这为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家庭关系观念,培养了孝
顺亲人的品质。

第二则强调“谨身节用”,教导孩子要节俭自律,不铺张浪费。

这为
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第三则提倡“爱人信民”,教导孩子要善待他人,勇于担当,不欺压
弱小。

这为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待人处世观念,培养了公正正义的品质。

依次类推,每则《弟子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

读者通过深
入解读全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儿童启蒙的传统,更能够从中汲取许
多宝贵的道德教化经验。

总的来说,《弟子规》全文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教育经典,值得
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
中的道德教化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更为优秀的人格力量。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第一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对于父母的召唤和命令,不能有任何迟疑和懒惰。

第二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诲和指导,不得轻视或反抗;同时,在父母的责难和批评面前,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第四篇:“出必告,反必面,事必问,错必改。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行动中要保持诚实守信,出门要告知家人,回家要面对家人;在做事情时要认真思考和请教他人,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第五篇:“有德之人,先难后获;无德之人,先获后难。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道德品质和修养的人才能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最终取得成功和成就。

第六篇:“言必信,行必果,硕学力行,不舍昼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言出必信,行出必果,同时要具备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锤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第七篇:“有始有终,无咎无誉。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或半途而废;同时,做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以责任和心态为先。

第八篇:“言必信,行必果,胜人一步,不可夺也。

”这句话同第六篇,重申了言行一致的原则,并强调了抢先一步的重要性。

第九篇:“事勿忙,访思定。

即思勿疑,有容乃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急躁,要冷静思考、周密计划,遇到困难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对于别人的言行要给予充分的容忍和理解。

第十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主闻之,资政育民。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作为领导者要听取不同观点的建议,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理和教育。

第十一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全文解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朱熹所著的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典籍。

全书分为十九节,共一百一十条,内容涵盖了人生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对《弟子规》的全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义和教诲。

第一节:弟子规首先,《弟子规》的第一节旨在教导子弟做一个好学守规的学生。

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子弟要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勤于思考,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同时,它还强调了要遵循学校的校规、班规,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节:父母呼第二节主要强调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它告诉子弟要尊重父母的命令和要求,听从父母的吩咐,时刻以父母的期望为准则。

父母是子女成长的重要支持者,而孝敬父母则是维系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

第三节:父母教第三节进一步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它提醒子弟要虚心听取父母的教诲,不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言语上,都要谦虚虚心、虚怀若谷。

通过这种方式,子弟们可以不断接收父母们传授的生活智慧和道德道义。

第四节:晨起第四节让子弟们明白了一个良好的起床习惯对于健康和精神上的发展是有益的。

它鼓励子弟们要早起、整理床铺、洗漱梳妆,为新的一天做好准备。

养成这样的习惯不仅有助于个人形象的塑造,也展现了对自己生活的责任心。

第五节:洗脸第五节则强调了保持良好仪表的重要性。

它要求子弟们每日洁面,保持精神焕发和身心健康。

通过这样的个人卫生习惯,子弟们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增强自信心。

第六节:刮目第六节教导子弟们要多用眼睛读书、看周围的事物,并作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同时,它也提醒子弟们要避免浅尝辄止、浮躁心态,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思考,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第七节:行路第七节教导子弟们在走路时要保持庄重和安静。

它强调了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要有秩序和礼貌,不要携带玩具游戏或吵闹。

这样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律和公共意识。

第八节:坐车第八节则教导子弟们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不要占用他人的座位,让座给有需要的人。

弟子规儿童跟读版解读

弟子规儿童跟读版解读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根基,是待人接物、求学做事的基本行为准则。

它共有360句话,1080个字。

《弟子规》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作为孩子,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谨慎,言出必行,讲信用;要博爱大众,亲近有德行的人;如果还有余力,就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弟子规》中还包含了很多待人接物的礼仪和原则,例如“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意思是遇见长辈要主动打招呼、问候,如果长辈没有说话,就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此外,《弟子规》还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意思是即使事情再小,也不要擅自去做。

如果没有经过允许就擅自去做,那么就是违背了做人的道义。

总的来说,《弟子规》是指导儿童行为规范的读物,强调了
家庭伦理、尊重长辈、诚信、勤奋、恭敬等美德的重要性。

这些准则不仅对儿童的行为习惯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而且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标题:《弟子规》全文及解释一、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段总叙是《弟子规》的开篇,阐述了这部经典的核心精神。

"弟子规"意为学生的规范,是古代儒家教育的基础教材。

"圣人训"则是指孔子等先贤的教诲。

接着提出了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首孝悌,次谨信",即首先要做一个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其次要言行谨慎、诚实守信。

"泛爱众,而亲仁",强调我们要广泛地爱护众人,并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最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二、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对父母的孝道。

我们应该迅速回应父母的呼唤,立即执行父母的命令,恭敬地聆听父母的教诲,顺从地接受父母的责备。

三、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这部分讲述的是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

作为兄长,应该友善待弟,作为弟弟,应该恭敬待兄。

兄弟和睦,就是对父母的最大孝顺。

如果看重财物轻于亲情,怎么会发生争执呢?如果能忍让语言,怒气自然就会消失。

四、谨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这部分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早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因为人生短暂,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早上起来要洗脸刷牙,上完厕所后要洗手。

五、信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这部分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说话一定要讲信用,欺诈和虚伪都是不可取的。

话多不如话少,最重要的是说真话,不要花言巧语。

六、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这部分讲述了对所有人的关爱。

天地间的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去爱。

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人们尊敬的,不是外表的华丽,而是内在的美德。

七、亲仁同是人,类不齐。

弟子规全文翻译解读

弟子规全文翻译解读

弟子规全文翻译解读《弟子规》是一部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经典,被誉为儿童道德启蒙的宝典。

全文共计20节,每一节都包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下面就对《弟子规》全文进行翻译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教育意义。

第一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文言文中的“弟子规,圣人训”表明了这部经典是由圣人的教诲所编写而成的。

第一句“首孝悌”,强调了尊敬父母和兄长的重要性。

而“次谨信”,则要求孩子们要言行一致,言出则准,行动要保持谨慎可靠。

第二节:泛爱众,而亲仁。

讲究泛爱众生,同时更要亲近善良仁爱之人。

这是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心和善良品格的重要教导。

第三节:有余力,而学文。

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

这一句教导了孩子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荒废学业。

第四节:上智下愚。

要向智者学习,避免与愚者交往。

这句话强调了与优秀人才为伍的重要性,避免不良的影响。

第五节:先正己,而后正人。

首先要自己端正行为,才能影响他人。

这一句教导了孩子们要从自身做起,不要总是指责别人。

第六节:致知力,格物力。

要不断追求知识,努力钻研。

这是在鼓励孩子们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第七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要任务是调养好自己的身心,然后才能顺利经营家庭,辅助国家治理,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从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第八节: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是孔子的名言,强调了人的天性本相近,但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可以使人们相互之间有所不同。

第九节:若小开,乃亲之。

这句话告诫我们,收敛小私利,才能关怀他人。

第十节:若无事,不操心。

人无事时,不要胡思乱想,保持内心的清净。

第十一节:口不言,身无动。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言行上要保持一致,言出则准,不要言行不一。

第十二节:言有物,行有终。

所言必须能够兑现,行动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第十三节:三思而行。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三思而后行,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解读《弟子规》

解读《弟子规》

以下是整理的解读《弟⼦规》,希望⼤家喜欢!⼀、简介《弟⼦规》1、《弟⼦规》创作背景《弟⼦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康熙年间的⼀名落第秀才,后在乡⾥创私塾,教弟⼦,晚年根据《四书五经》内容仿《三字经》编撰⽽成《弟⼦规》。

《弟⼦规》编成后,随即到处流传,并被列为蒙学经典教材之⼀。

2、《弟⼦规》的结构、内容《弟⼦规》共分为五⼤部分:第⼀章,总章;第⼆章,孝悌;第三章,谨信;第四章,泛爱、亲仁;第五章,学⽂。

全⽂三字⼀句,共1080字,读来朗朗上⼝,易于记诵。

3、《弟⼦规》学习⽅法见前⾯的“学习要求”“教学⽬的”⼆、第⼀部分总叙弟⼦规,圣⼈训;⾸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亲仁,有余⼒,则学⽂。

[注释]规:准则训:训⽰、教导孝弟:孝敬⽗母、尊重兄长,兄弟友爱弟通“悌”[译⽂]《弟⼦规》是古代圣贤的教导,告诉我们⾸先要孝敬⽗母、兄弟友爱,其次要做事谨慎,讲究信⽤。

做⼈有博爱的胸怀,亲近那些具有仁德的⼈;做好以上这些,还有余⼒就可以学习儒家经典著作了。

三、学习第⼆部分⼊则孝⽗母呼,应勿缓,⽗母命,⾏勿懒。

⽗母教,须敬听,⽗母责,须顺承。

[注释]教:读jiào,教导 责:训斥[译⽂]⽗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母的教导必须恭敬地听从;⽗母的训斥、教育,应该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居有常,业⽆变。

[注释]省:读xǐng,请安定:使……安定,在此可理解为侍睡出:出门反:通“返”,返回⾯:报告(作动词⽤)[译⽂]冬天替⽗母捂热被窝,夏天替⽗母扇凉凉席,早晨要向⽗母请安,晚上要侍奉⽗母睡下。

出门要告诉⽗母,回来了也要告诉⽗母⼀声,免得⽗母担⼼。

居住的地⽅固定,⼯作不要随意变换。

事虽⼩,勿擅为,苟擅为,⼦道亏。

物虽⼩,勿私藏,苟私藏,亲⼼伤。

[注释]虽:即使苟:如果亲:指⽗母(下⽂同)[译⽂]事情即使很⼩,也不要擅⾃去做,如果擅⾃去做,那么为⼦之道就亏⽋了。

弟子规全文理解

弟子规全文理解

弟子规全文理解《弟子规》,又称《士农工商兵法》,是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之一,流传至今。

它以简洁精炼的语言,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的指导。

下面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进宫、拜师、入学、出门和知礼。

每个章节都涵盖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于儿童的学习、日常生活以及社交行为等方面提供了指导。

下面将分别对每个章节进行理解。

第一章《进宫》主要介绍了孩子们作为礼仪学生进入宫殿开始学习的过程。

这一章指出了要端正自己的身体和心态,要学会对长辈恭敬有礼,要与同学友善相处。

通过进宫这个象征着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之旅。

第二章《拜师》强调了学生对师长的尊敬和敬意。

学生应当恭敬地向老师请教,虚心听取老师的指导,并且要遵守老师的规定和要求。

拜师的过程不仅仅是师徒关系的建立,更是培养学生谦虚、尊重他人的品质。

第三章《入学》详细描述了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要遵守的各种规定。

包括课堂秩序、学业要求、与同学相处等。

这些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律、听从指导、合作共事的能力。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四章《出门》主要涵盖了学生在外面与人交往和处世的规范。

这一章教导学生要表现出良好的品德和礼貌,要尊敬长辈、爱护小弟和其他人。

同时也教导学生要避免与坏人为伍,要有自己的责任感和勇气。

出门是一个学生独立面对社交环境的过程,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五章《知礼》对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各种礼仪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包括了学生与长辈、师长、同学、亲朋好友等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往礼仪。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能够养成恭敬、礼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总体来说,《弟子规》是一本以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主题的教育书籍。

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儿童进行道德和礼仪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学习这本书,儿童能够明确自己在学习、生活、社交中应该遵循的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全文经典解读

弟子规全文经典解读

弟子规全文经典解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由清代文学家李毓秀所编。

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经典解读,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其中的内容。

【篇首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题目之“篇首语”,正式引导读者进入全文的主题——弟子规,并明确了弟子的修养内容:首先是孝悌,然后是谨慎和诚信;在此基础上,培养齐整的精神态度和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

【一、父母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一部分强调了对父母的敬重和听从,无论是在父母呼唤时,还是在遵循父母的命令和接受父母的教诲时,都应该以敬畏心态服从顺从,不应懈怠或抗拒。

【二、家道忧】家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不学礼,无所归。

本部分强调保持家庭的稳定和事业的持续发展,不可随意改变。

即使面对一些看似微小的事务,也不要随意妄为主张。

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导致道德修养和学习礼仪的退步。

【三、友于兄】先友友,后敬友,友过侵,不怨反。

反躬自省,问自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一部分强调了与兄长的友善相处。

应先主动友好待人,然后要对待朋友保持敬意。

如果朋友犯错侵害自己,应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不应责怪。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反躬自省,自我反省,慎重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过错,并积极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

君子要展现出高尚的品质,而不是走上邪路。

【四、慎言谨行】过则勿惮,改则得善。

凡是人,皆须忍。

忍人所不能忍,言不可不慎。

这一部分强调了对自己的言行要保持谨慎和审慎。

遇到错误或过失,不要怕困难,要勇于改正,从而获得善果。

凡是人都需要忍耐,忍受别人难以忍受的事情,同时,自己的言辞也需要慎重选择,言行不可草率从事。

【五、因材施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朝与暮,每日改。

可则让,否则坚,温故而知新。

本部分强调根据不同的材料和情况进行教育。

如果有错误,及时改正;如果没有错误,就要加强努力。

弟子规的全文以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以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以及解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弟子规的全文以及解释弟子规的全文以及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教育经典,主要用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解释及译文,这里提供的是一种解释方式,不同版本的解释可能有细微差异。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第一篇:弟子规第一-三节1.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由圣人所教导的,首要学习孝道和悌道,其次要谨慎言行,保持诚信。

2.原文: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要广泛地关爱他人,尤其要亲近仁德之人,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就要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3.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释:在贫困的时候,要专注改善自己;在达到富裕的时候,要考虑帮助别人,共同造福天下。

第二篇:弟子规第四-六节4.原文:有德不孤,无德免共。

解释: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没有德行的人宜避免共处。

欲养正气,所安在何?解释:要培养正直的品质,关键在于在哪里寻找安定。

6.原文:孝悌顺友,斯可谓良朋友矣。

解释:孝顺父母、悌亲兄弟,遵从长辈,这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朋友。

第三篇:弟子规第七-九节7.原文:所过何事,有善后之。

解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事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

8.原文:人不见亲,久不见兄,亲之恩,或可忘也。

解释:人们常常见不到亲人,长时间不见兄弟,对亲人的恩德有时会被遗忘。

9.原文:不见亲,如思父母,见亲如呼在。

解释:在不见父母的时候,要像想念父母一样;见到父母时,要像呼唤在身边一样。

第四篇:弟子规第十-十二节10.原文:身有伤病,虽全不言。

解释:身体有伤病,即使全好了也不要大肆夸耀。

身有伤病,言可者也。

解释:身体有伤病,可以向医生诉说。

12.原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解释: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黄金无法完全纯净一样。

这里提供的是对《弟子规》部分节选的简要解释及译文,全文较长,如果有需要,可以找到完整的中文文本并逐句进行解读。

不同的解释版本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弟子规解读《弟子规》《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不是经典,却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称不上经典。

《弟子规》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距今200来年的历史。

所以在动辄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创办了学校敦复斋,很多人来听课。

李毓秀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本书。

后来,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把它改名叫《弟子规》,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渐流行。

整部《弟子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押韵,用了360句、1080字的篇幅,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

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传统教材。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八句的意思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

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文”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这个总序讲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它还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学习《弟子规》?现在,家长们都会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但往往忽略了教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

孩子们终将进入社会,应该从小学习懂规矩,守规矩,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为社会服务。

那么,如何学规矩、守规矩?祖先留给我们的《弟子规》就是一本好教材。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不是经典,却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称不上经典。

《弟子规》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距今200来年的历史。

所以在动辄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创办了学校敦复斋,很多人来听课。

李毓秀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本书。

后来,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把它改名叫《弟子规》,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渐流行。

整部《弟子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押韵,用了360句、1080字的篇幅,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

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传统教材。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八句的意思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

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文”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这个总序讲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它还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

《弟子规》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 《弟子规》在总序以后,就进入了第二部分,也就是“入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则孝”的部分。

孝是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核心概念。

传统的启蒙读物强调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弟子规》当然不会例外。

入则孝的部分,是八句四组:“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字面意思根本不用解释:父母在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能迟缓不答。

父母有事情要命令你去做,你要马上去做,不要懒惰拖沓。

父母在教训你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父母在责备你的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时候,你要顺从地接受。

《广州日报》在母亲节随机采访了一些母亲和孩子。

怎么样来对待你的母亲?儿女都说,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我的母亲。

这个话没错。

但是,母亲希望子女为自己做什么呢?没有一个母亲提到钱字,96%以上的母亲讲,希望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

网络上“贾君鹏,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点击率之所以很高,就是因为这句话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楚国有一个孝子叫孟忠,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妈妈病了。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妈妈说,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

孟忠马上跑到山上竹林里拼命去刨。

冬天哪里会有竹子?孟忠急得大哭,眼泪滴到了雪地上,融化了积雪,长出了碧绿的笋,他赶快采回家做了一碗笋汤,伺候母亲喝了,母亲的病就全好了。

这个故事违反自然科学常识,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是真。

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孝感天地。

只要真心有孝,你是可以感动天地的。

这个故事叫哭竹生笋,见于晋朝的楚国先贤传。

另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叫卧冰求鲤,这是晋朝王祥的故事。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这个儿子的不好。

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

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的伺候。

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拼命满足。

有一年冬天,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个故事也就列入了二十四孝。

对于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尚且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需要,也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当中,有一种信念,孝是无条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件的,孝不是交易,孝不是交换。

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

不让父母担心也是一种孝“冬则温,夏则?? 。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接下来,《弟子规》的八句话是:“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这是更具体地讲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冬温夏清,用的是一个典故。

东汉年间,黄襄母亲早亡,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家里穷,根本就没有被子,所以冬天黄襄就自己先睡到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先把席子暖一下。

夏天天热,黄襄就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先扇得凉快一点。

今天,很多家里都有空调。

然而,有多少孩子会先给父母的房间打开空调,让父母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这不是一个难不难的问题,本质上是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是有没有这个意识的问题。

“晨则省,昏则定。

”昏,天刚黑;省,就是探望和问候。

晚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间服侍就寝,早上省事问安,这是在传统社会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季羡林先生留学回来,已经是鼎鼎大名的博士、教授,他回济南探亲,季先生的叔父只要没有睡觉,季先生就垂着手、半躬着腰站在叔父床前等叔父睡着,再到自己房间。

这就是“昏定”。

现代社会,大家工作或者应酬一般都比较晚,父母通常比我们早睡,没有必要生搬硬套“昏则定”。

但“晨则省”应该是能做到的。

早晨起来,问爸爸妈妈一句,昨晚休息得好不好?这个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出必告,反必面”,出门前禀告一声,回来后在父母面前打个照面,让父母知道你回来了,免去长辈为自己不必要的担心。

能够让父母少担很多心,实际上也是孩子的孝心。

“居有常,业无变。

”这是对不和父母同住的人讲的。

说的是,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住址,也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职业。

现在,很多人通常是租房子住,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搬家。

然而,你是不是每次搬家都把自己的准确地址告诉父母了?至于“业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无变”,确实和我们今天的时代有点脱节。

人往高处走,跳槽是司空见惯的。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而他们有时候甚至会做出巨大的牺牲。

有个故事叫弃官奉亲。

在晋武帝的时候,潘岳在一个地方担任县令,父亲去世了,他就把母亲从老家接过来侍奉、孝顺。

母亲年纪大了,生病了,就想回老家,但又舍不得儿子。

潘岳看出了母亲的心思,他不愿意让母亲担心,就选择了辞官,奉母回乡。

母亲回老家后心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里比较畅快,病居然好了。

潘岳耕田种菜,做点小买卖,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伺候母亲。

他还养了一群羊,挤羊奶给母亲喝。

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无疾而终。

这个潘岳就是潘安,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美男。

小辈面对尊长应有礼节、守规矩“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接下来,《弟子规》有这样几句:“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什么意思呢?一件事情,哪怕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最好跟长辈打个招呼,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

如果你擅自做的话,那么你做子女的这个方面你就有点亏,有点做得不够,不是最好的做小辈和做子女的方式。

一样东西哪怕再小,你也不要瞒着长辈偷偷把它藏起来。

如果你把它藏起来,那么尊长的心里有时候会有一些忧伤,会感到不妥。

这些事情说起来都很明白,但实际上我们今天做小辈的或者做孩子的,往往很容易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忽略。

老人有老人的习惯,老人的习惯往往不大容易改变的,你没有任何理由强迫尊长去改变他的习惯。

比如有些东西他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做晚辈的就不要擅自移动,以免老人着急。

老人也有一些自己非常珍惜的纪念物,比如一张旧照片,一张老奖状,泛黄了,被水泡过了,缺个角了,但是老人家还视如拱璧,做晚辈的绝不可以擅自把这样的东西给扔了,这对老人家来讲是一种伤害。

中华传统国学亲子读经班讲义主讲:祝建文前一段有过一件事情,媒体上都报道过,完全可以印证《弟子规》的这段话。

有一家理发店,顾客很多。

这时候,进来了一位老人家。

年轻的理发师傅就主动请老人家坐下来,先为他服务。

理着理着,老人家就打起瞌睡来。

小伙子发现老人家下巴有颗痣,痣上面长了一撮毛,比较长,小伙子觉得影响美观啊,就给剃了。

这一剃,老人家哇哇大哭。

因为老人家有一点小迷信,他认为这是他的“长寿毛”,你给我剃了,这还了得啊?这件事情最后还上了法庭呢,法官也很为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