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流行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性病宣教ppt课件

性病宣教ppt课件
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勤 换内裤,避免不洁性行为。
避免再次感染
康复后应避免与感染性病的人 再次发生性关系,以免再次感 染。
增强免疫力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加 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预
防性病的复发。
05
特殊群体的性病宣教
青少年性病宣教
青少年性病宣教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性健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性病宣教有助 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预防性病的发生。
保持清洁
保持身体和私处的清洁,勤洗澡、勤 换内衣裤,避免细菌滋生和传播。
正确使用卫生用品
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
避免不洁性行为
了解性病传播途径
了解性病的传播途径,如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避免与感染 者发生性行为。
避免不洁性行为
避免与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发生性行为,避免在公共场所发 生性行为。
性病的传播途径
• 总结词:性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 婴传播。
02
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安全性行为
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病传播的有 效方法,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 低性病传播的风险。
避免非安全性行为
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 的口交、肛交等。
个人卫生习惯
和受害者,因此需要加强性病宣教。
02
针对流动人口的性病宣教内容
包括性病的传播方式、预防措施、早期症状和治疗方法等,同时强调安
全性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
03
流动人口性病宣教的途径
可以通过社区、医疗机构等途径开展,利用宣传册、讲座、互动游戏等
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

性传播疾病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ppt课件

1.4.2 儿童淋病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1(流行病学史)和 1.2.1.3(儿童临床表现)项。 确诊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 1.3.2(淋球菌培养阳性)或1.3.3(核酸检测 阳性)项。 1.4.3 有合并症并发症淋病 疑似病例:符合1.2.2.1(男性临床表现) 或1.2.2.2(女性临床表现)项,有或无1.1( 流行病学史)。
治疗
1 一般原则 及时、足量、规则用药。 据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意多重病原体感染,应同时用抗沙眼衣 原体药物。 性伴如有感染应同时接受治疗。治疗后应 进行随访。
2 治疗方案 2.1 无合并症并发症淋病 2.1.1 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 推荐方案 头孢曲松 250mg,肌注,单次给药;或 大观霉素 2g(宫颈炎4g),肌注,单次 给药; 头孢噻肟 1g,肌注,单次给药。 如果衣原体感染不能排除,加相应药物。
传播途径
1.性行为途径 2.间接接触途径 3.血液和血液制品途径 4.母婴垂直途径 5.医源性途径 6.器官移植、人工受精途径 7.其他途径
诊断
1.采集病史:除常规病史外,还应询问性伴 情况、性生活史和就诊前治疗情况等。 2.体格检查:应注意检查泌尿生殖器部位、 肛周、腹股沟淋巴结,必要时行全身系统性 检查;应注意采集各种标本供实验室检验。 3.诊断: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诊断过程中 应全面考虑。
4.4 其它部位淋病 疑似病例:符合1.2.3(临床表现)中任1 项,有或无1.1(流行病学史)。 确诊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 1.3.2(淋球菌培养阳性)或1.3.3(核酸检测 阳性)项。 1.4.5 播散性淋病 疑似病例:符合1.2.4(临床表现)项, 有或无1.1(流行病学史)项。 确诊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

《艾滋病流行与危害》课件

《艾滋病流行与危害》课件
《艾滋病流行与危害》 PPT课件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课件将介绍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病因、高危人群、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内容,希望能 引起大家对艾滋病的关注和重视。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
血液传播
2
血液接触、血液制品和共用注射器等
都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3
性传播
性行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不安 全避免任何性接触,是预防艾滋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3 预防母婴传播如何实现?
孕妇进行艾滋病病毒筛查、接受抗病毒治疗等可以有效预防母婴传播。
治疗与护理
医学治疗方法
艾滋病可以通过抗逆转录病毒 治疗(ART)来控制病情,并 延长患者的寿命。
营养保健
艾滋病患者需要保持均衡的饮 食,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提 高免疫力。
高危行为及其防范方法
不安全的性行为、共用针 具和注射器等都是高危行 为,可通过避免这些行为 来减少感染风险。
如何识别艾滋病症状?
艾滋病早期症状类似于感 冒,如有不明原因的持续 发热、乏力等症状,应注 意进行检查。
预防艾滋病
1 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与感染者的血液接触、接种疫苗等都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 提高人们的科学防范意识, 才能有效应对艾滋病的挑 战。
心理辅导与社会关爱
艾滋病患者需要心理辅导和社 会关爱,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和 改善生活质量。
结语
艾滋病对全人类的危害
艾滋病不仅对个体健康造 成威胁,还对社会稳定和 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防范艾滋病的传播
预防艾滋病是每个人应尽 的责任,只有通过科学预 防才能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常见的性传染病PPT课件

常见的性传染病PPT课件

不会传播艾滋病
(1 (2)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如:在一个教室上课,
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 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和影剧院、商场、游泳
(3 (4 (5 (6 (7 (8
精品课件
23
(四)窗口期与潜伏期
• 窗口期 健康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在两 周至三个月后才可以检查出HIV抗体。从受 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可以检查HIV抗体这一 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然检查不 出HIV抗体。但在血液、体液和阴道分泌物 等体液中已含有艾滋病病毒而且有传染性。 潜伏期:感染上HIV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 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
• 并发症---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龟头包皮 炎等
• 慢性---多由劳累、饮酒、性生活过度引起。症状 加重,会阴部坠账感,腰痛,性欲不振,附睾炎 可致不育等
• 女性淋病其尿道炎亦比男性尿道炎症状轻,生殖 道症状明显,外阴瘙痒、尿道口潮红、子宫内膜 炎、宫颈水肿、有黄色粘液性分泌。
精品课件
6
淋病诊断、预防及治疗
(5)其他消毒剂:碘伏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戊二醛用 于医疗器械消毒。
精品课件
19
(三)传播途径
三种: 性接触传播、血液(或血液制品)或体液接触传播、 (1)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 (2)输人含有HIV的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 (3)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 (4)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医疗器械,如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
精品课件
14
HIV外形
HIV属于逆转录 病毒科慢病毒属 中的人类慢病毒 组,为直径约 100-120nm球 形颗粒。
精品课件
15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 Carrier)是指被艾滋 病病毒(HIV)感染,仅血液中HIV阳性而无症状 和体征的人,亦称HIV携带者。

性病演示ppt课件

性病演示ppt课件
诊断方法
梅毒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 及血液检查(如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治疗措施及预后评估
治疗措施
梅毒的治疗主要采用青霉素类药物,如苄星青霉素等。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可选用头孢曲松或四环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 复查。
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梅毒
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可分为一期、二期、三期梅毒。一期 梅毒表现为硬下疳,二期梅毒表现为全身皮疹,三期梅毒 可侵犯心血管、神经等系统。
生殖器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水疱、溃疡等 病变,易复发。
淋病
由淋病奈瑟菌引起,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 染,如尿道炎、宫颈炎等。

不洁性行为
多个性伴侣、无保护性交等不洁性 行为是感染淋病奈瑟菌的主要原因 。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 童、孕妇等,更容易感染淋病奈瑟 菌。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有稀薄 黏液流出,严重者有轻度肿胀,引起排尿困难;女性患者主 要表现为宫颈炎,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偶有下腹痛及腰痛。
推广安全性行为
宣传教育中要积极推广安全性行为, 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行 为等,降低性病传播的风险。
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治愈率
建立完善的诊疗规范
制定性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准确诊断、规 范治疗,提高治愈率。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性病诊疗水平和意识,确保 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预后评估
大多数尖锐湿疣患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可痊愈,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定期随访和复查对于预防复发和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性传染病PPT课件

常见的性传染病PPT课件

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与建议
01
02
03
04
安全性行为
采用安全套等避孕工具,避免 不洁性行为,减少性传播风险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性病检查,及时发现 和治疗潜在的性传染病。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 内衣裤等,减少细菌滋生。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如毛巾、浴巾、剃须刀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性传染病的社会与心理支持
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工具,避免不 安全的性行为。
规范治疗
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早接受规范 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01
02
提高性安全意识
加强性教育,提高公众对性传染 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3
04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性病检查,及早发现和 治疗。
02
常见的性传染病种类
淋病
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症状为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尖锐湿疣
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症状为生殖器疣 状赘生物。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感染 后,会在生殖器部位出现疣状赘生物,通常无痛无痒。治 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和药物治疗(如 咪喹莫特乳膏、干扰素等)。
生殖器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症状为生殖器疱疹。
案例二:尖锐湿疣的预防与控制
总结词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 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降低传播风险至关 重要。
详细描述
尖锐湿疣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疣 状赘生物,具有高度传染性。预防尖锐湿疣 的主要措施包括避免不洁性行为、使用安全 套、注意个人卫生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治疗过程中需 注意防止复发和交叉感染。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三、艾滋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 流行趋势 1.1995年发现首例后,迅速发展 2.1995-2001 快速增长,年递增20%, 3.2002年后,年递增15% 4.全区HIV感染者和患者 ,死亡,占全国10% 乌鲁木齐和伊犁感染者占全区总数的80%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三、艾滋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局部地区疫情突出,蔓延趋势明显 2.吸毒人群的流行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向 性乱人群和一般人群扩散 3.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已经来临 4.感染者集中在青壮年群体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二、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 流行趋势 1.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广泛流行期。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艾滋病流行三个阶段 散发期 第1个时期(1982~1988年):全国只报告 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 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 浙江有4例血友病患者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 Ⅷ因子而被感染。
主要内容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分类艾滋病的流行状况红丝带标志红丝带标志第一节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发现简史1981年首例患者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周报上报道1983年艾滋病病毒hiv被成功分离1986年该类病毒被统一命名1984年早期hiv研究获得重大突破1985年第一个艾滋病诊断试剂药盒问世1986年第一种抗艾滋病药物问世1988年确定了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发展阶段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亦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蔓延速度快 2、疫情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 3、发展中国家疫情较重 4、亚洲HIV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 5、流行病学和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 6、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 出问题,全球每年因此耗资5000亿美元。

性病讲课PPT课件

性病讲课PPT课件
定义: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引起。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分泌物增多等。 传播途径: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共用毛巾、浴巾等物品间接传播。 预防和治疗: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及时就医治疗。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定义:由单纯疱 疹病毒引起的性 传播疾病
自责和内疚:患者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或生活方式而感到自责和内疚。
恐惧和担忧:患者可能会担心疾病的传染、治疗的效果以及未来的健康状况,产生恐惧 和担忧的情绪。
性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影响家庭关系:性病 可能导致家庭成员间 的猜疑、不信任和矛 盾,破坏家庭和谐。
增加社会负担:性病治 疗成本高昂,给患者带 来经济压力,同时也增 加了社会的医疗负担。
社会参与:性病患者应该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建立信任关系:医生、家人和社会应该与性病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积极治疗和 管理疾病。
Part Five
性病的健康教育
性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提高性健康意识和 自我保护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防性传播疾病和 不良性行为
促进性健康和生殖 健康,提高生活质 量
性病的症状: 生殖器溃疡、 水疱、皮疹、
赘生物等
性病的危害: 传染性强,影 响生育,心理 压力大,影响
家庭和谐
Part Two
常见性病介绍
淋病
定义: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 性传播疾病
传播途径:性接触、间接接触和母 婴传播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 红肿、流脓等
治疗: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非淋菌性尿道炎
打破性羞耻和歧视 ,促进社会性别平 等和人的尊严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 共8439例,死亡812例)
8/9/2020
16
8/9/2020
17
全民动员抗击SARS
8/9/2020
18
人感染禽流感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9/2020
19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
8/9/2020
37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疾病
空气传播
流感、肺结核
经水传播
伤寒、血吸虫
食物传播
痢疾、霍乱
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疟疾、西尼罗热
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
丙肝、艾滋病
垂直传播
梅毒、艾滋病
8/9/2020
38
1.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
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经飞沫传播 (droplet infection) ➢经飞沫核传播 (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 ➢经尘埃传播
8/9/2020
30
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
➢定义: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流行病学意义:
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 影响流行特征
8/9/2020
31
病原携带者 (carrier) 是指没有任 何临床症状 而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
8/9/2020
32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 触而导致的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艾滋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艾滋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1594例艾滋病病人和684死
人 亡病例)上报至卫生部; 数 • 估计目前中国实际感染人数
已过60万,现存活艾滋病病 人8-10万;如果措施不力, 截止2010年,实际感染人数 将达到一千万。
学习交流PPT
16
艾滋病流行特点
• 性别分布:男/女=3.4 :1,女性构成比上升。 • 年龄分布:20~29岁年龄组 79.2%,<15岁儿童所
• 这是我国诊断的首例AIDS病患者。
学习交流PPT
11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省份分布
(1985 - 2001)
HIV感染者数 1-50 51-100 10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0-10000 >10000
学习交流PPT
12


重 省
• 云南省(10,52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036)
学习交流PPT
19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途径分布图
1985 — 2005
静注毒品 68.0%
血液/血制品 1.5%
其它/不详 13.5%
异性/同性 7.2%
学习交流PPT
母婴传播 0.2%
采血 9.7%
20
20年间,艾滋病在全世界的传播过 程中表现出4个特点:
• 首先,它蔓延的速度快、范围广。 • 第二,艾滋病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 • 第三,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患病率高。 • 第四,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感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学习交流PPT
1
S



• 累计HIV/AIDS人数
6480 万
U
已HIV/AIDS死亡人数

性病PPT课件

性病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
编辑版ppt
1
一、性病与性传播疾病的概念
性病是指一组由性交直接传染,而具有明显的生 殖器官损害症状的全身性疾病。
1975年WHO决定,将各种可通过性行为或类似 性行为传播的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规定:
编辑版ppt
16
四、梅毒
(二)临床表现
先天(胎传)梅毒系由患梅毒母亲体内的梅毒螺 旋体经胎盆及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所致。受感染 的胎儿可发生死产、流产或分娩出先天梅毒儿。 先天梅毒的经过基本上与后天梅毒相似,但有以 下几点不同,即先天梅毒由胎盘传染,不发生硬 下疳;先天梅毒在胎儿期即受到感染致胎儿的生 长发育受到影响而引起一些后天梅毒所没有的症 状;先天梅毒早期症状较后天者重,晚期症状较 后天者轻。
编辑版ppt
7
三、淋病
(四)诊断 不洁性交及临床表现、体征 尿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敏感性:95%·100% 尿道分泌物的培养:敏感性:90% --98%
编辑版ppt
8
三、淋病
(五)治疗
1、四环素:每日四次* 七天
美满霉素:每日两次*七天
2、强力霉素:每日两次*七天
3、青霉素类:
1944年只需一万单位的青霉素可治愈90%的淋 病。现用480万单位。
编辑版ppt
6
三、淋病
(三)症状
我国最常见性病,约占STD的70%以上 潜伏期:3~5天
男性:膀胱刺激症状;尿道口红肿;溢黄 绿色脓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女性:宫颈充血;外阴刺痒;灼痛;阴道 有脓性分泌物;偶有轻度膀胱刺激症状。
并发症:淋菌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 炎、结膜炎、咽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性病课件ppt

性病课件ppt
消除歧视
消除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歧视和偏 见,建立正确的性健康观念,让 患者能够积极面对和治疗。
建立性病防治网络
医疗机构合作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性病 防治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
监测与评估
建立性病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 疫情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加强性病防治的国际合作
跨国交流与合作
性病是一类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人体的生殖器和肛 门区域,引发各种症状和体征。
02
性病预防
性病预防 安全性行为
•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的性交、口 交
03
性病治疗
性病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 治疗,以降低并发症的
防治意识不足
由于社会观念和教育的限制,许多人 对于性病防治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自 我保护意识。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有限,性病防 治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性病防治的展望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对性病防治的认识和
自我保护能力。
研发新型治疗手段
针对现有治疗方法的不足,研 发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风险。
足量足疗程
治疗时应使用足够的药 物剂量,并按照医生建 议的疗程进行治疗,以
确保疗效。
联合治疗
对于某些性病,可能需 要采用多种药物或治疗 方法进行联合治疗,以
提高治愈率。
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复 查,以Leabharlann 及时发现并处 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或
复发。
性病治疗方法
01
02

性病艾滋病病例报告ppt课件

性病艾滋病病例报告ppt课件
2. 临床表现
① 硬下疳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 实验室检查
①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 ②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RPR,或TRUST,或USR)阳性 ③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TPPA,或TPHA)阳性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1(流行病学史) 和
2(临床表现) 和
3中的②(非螺旋体试验)
确诊病例
• 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艾滋病、淋病、梅毒、 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 疑似病例-----淋病、梅毒 • 病原携带者-----沙眼衣原体 • 临床诊断病例-----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1. 流行病学史
① 有不安全性行为,或 ② 多性伴史,或 ③ 性伴感染史,或 ④ 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
验阳性 ④ 组织病理检查有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1(流行病学史) 和
2(临床表现)中任1项 和
3中的①(非螺旋体试验)
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 和
3中②(螺旋体试验) 或
③(脑脊液异常) 或
④(组织病理)
三期梅毒的病例报告要求
无临床诊断病例
• 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 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
•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 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
• 硬下疳、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 实验室检查
• 血清筛查试验(RPR/TRUST)阳性,未做确证试验,未做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或梅 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阴性
1. 流行病学史
① 有多性伴,或 ② 不安全性行为,或 ③ 性伴感染史,或 ④ 输血史(早期梅毒病人为供血者)
无病原携带病例 无阳性检测病例
• 病期2年以上,皮肤粘膜损害:结节梅毒疹、树胶肿,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 清筛查试验(RPR/TRUST)阳性

性传播疾病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ppt课件

Ⅲ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以上)
除腹股沟以外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直径1cm以上,对称,柔韧,无压痛,活动, 部分1年后消散,可再次肿大。 淋巴结活检为反应性增生。
Ⅳ期:艾滋病
1.体质性疾病(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S)
发热,乏力,盗汗,腹泻,消瘦,肝脾 及淋巴结肿大,贫血等。
2.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癫痫,痴呆,瘫痪 3. 严重的免疫缺陷
(1)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2)继发肿瘤(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
(3)其它并发症(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口腔白念珠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卡波济肉瘤
皮肤单疱病毒感染
三、防治措施
1.加强性道德,性安全教育。杜绝嫖娼、 同性恋等行为。 2.控制性病人群的蔓延,对预防艾滋病 有重要意义。 3.加强对艾滋病的监测、检疫,防止经 输血、器官移植和母婴传播等。 4.及时发现艾滋病感染者,采取抗感染、 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三)高危人群(易感人群)
1.男性同性恋、性乱者(妓女、嫖客) 2.静脉吸毒者
3.血友病及多次输血者
4.已感染HIV人群的性配偶及所生的婴儿
5.我国来自本病高发区的外籍人员、涉外婚姻等
6.20-45岁轻壮年(联合国调查死于艾滋病人群的 85%年龄段)
二、诊断要点
潜 伏 期 6个月-14年
临床分期 (四期)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 所引起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 床特征为继发免疫功能缺陷而导致条件性、 机会性感染和某些罕见肿瘤。本病病情凶 险、病死率高,目前无有效的根治措施。
我国
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 1989年以前:病例以国外传入为主 1989年至1994年:感染人数达5万-10万,

第二节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PPT

第二节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PPT
第二节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
一、感染链
(一)传染源
1、病人 2、隐性感染者 3、病原携带者 4、受感染动物 5、病原体生存得场所
传染源
❖ 1病人---重要传染源 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其某些症状 又利于病原体得排出。 Eg 咳嗽、呕吐、腹泻…均可使病原体播散
❖2、隐性感染者
无症状与体征,不易被发现
1、空气传播 2、飞沫传播 3、接触传播
一、感染链
(二)传染途径
▲带有病原微生物得微粒子(≤5μm) 通 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传播。 ▲肺结核、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
▲带有病原微生物得飞沫核( > 5μm) 短距离(l m 内) 传播。 ▲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SARS、病毒 性腮腺炎等。
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 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血体液传 播、母婴传播等。
切断传播途径
❖最有效得措施
一般卫生措施 Eg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空气新鲜。灭四害(老鼠、 蚊、蝇、臭虫)
消毒
传染途径
❖1呼吸道传播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2消化道传播 病毒污染食物、水源、食具等导致
易感者通过进食而感染 Eg伤寒、菌痢 ❖3直接接触传播 Eg性病、狂犬病 间接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Eg传染源得分泌物或排泄物所污染 得日常生活用品,如手,毛巾,餐 具,门把手,玩具等所造成得传播
传染途径
❖4虫媒传播 就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 得 感染。
Eg节肢动物:蚊、跳蚤、人虱、恙螨、蝇… 传播疾病:疟疾、斑疹伤寒、恙虫病…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传染途径
❖ 5血液、体液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得血液、体液当 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性交等传播。 Eg 乙肝,丙肝,ARDS

性传播疾病 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 PPT课件

镜下: 1 棘层高度肥厚 2 粒层挖空细胞
3 真皮慢性炎性浸 润 4 上皮脚延伸
临床 潜伏期3周到8个月,多数患者一般无 症状。 中晚期病人自觉病变部位瘙痒或疼痛, 可出现尿血和排尿困难;直肠内尖锐湿 疣可发生疼痛、便血、里急后重感。 少数可转变成鳞状细胞癌、原位癌等。
梅 毒 syphilis 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本病的特点是病程的长期性和潜匿性,病 原体可侵犯任何器官,临床表现出各种不 同的症状。 病因及传播方式 95%性交传播,少数因输血、接吻、医 务人员不慎受染等直接接触传播。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 梅毒螺旋体可 自患病母体的血液经胎盘传给胎儿。
3.恶性肿瘤 (1)淋巴瘤 (2)约有30% 患者可发生 Kaposi肉瘤。
一.淋
病gonorrhea
是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在男 性,病变开始于前尿道,可逆行蔓延至后 尿道,波及前列腺、精囊和附睾;在女性, 病变可累及外阴和阴道的腺体、子宫颈粘 膜以及输卵管。 本病有极强的传染性,本病主要通过 性交传染, 也可借污染的手指或毛巾感染结膜。
病理变化
早期 侵入前尿道 粘膜和尿道的附属腺 体。继而附属腺体的 急性卡他性化脓性炎。 约 1 ~ 3 %的患者 可发生菌血症。临床 上常见关节炎—皮炎 综合症,甚至发生急 性心内膜炎和脑膜炎。
基本病变
1. 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 见于各期梅毒。浆细胞恒定出现。 2 树胶肿 仅见于第三期梅毒。类似结核结节。 类上皮少,坏死不彻底,含血管炎,无 钙化。 常见于皮肤、粘膜、肝骨、睾丸。 纤维化后使组织器官变形。
后天性梅毒
分一二三期。一二 期有传染性;三期称 内脏梅毒。 第一期梅毒 下疳(chancre) 侵 入3周发生,1月消退。 直径1cm,表面糜烂, 底、边质硬 硬下疳。 底部血管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6 第一节 概 述
表 25-3 2005 年全国 7 种性病报告例数的性别分布
病种
男性
女性
中英文统一 起来,要么 中文,要么
英文
病例数
构成比 (%)
发病率 (1/10 万)
病例数
构成比 (%)
发病率 (1/10 万)
淋病
131,183 34.70 19.46
38,532 11.86 6.08
非淋菌性尿 56,588 14.97 8.40
57,100 17.57 9.01
道炎
尖锐湿疣 103,449 27.36 15.35
155,087 47.73 24.48
梅毒
66,456 17.58 9.86
66,068 20.33 10.43
生殖器疱疹 19,831 5.25 2.94
7,855 2.42 1.24
三、流行概况
流行趋势
低估
地区分布
全球、中国
人群分布
年龄、性别
第一节 概 述
流行趋势
2000年WHO正式公布STD估计数,世界上每天有 100多万人感染性病,每年约有4亿新STD患者
梅毒1200万
淋病6200万
衣原体感染8900万 滴虫病1.7亿
尖锐湿疣3000万 生殖器疱疹2000万
从2001年开始,我国STD疫情出现了 趋势 2001年共累计报告8种STD795,612例,较2000 年(859040例)下降了7.38% 全国STD总报告发病率为62.89/10万
一、传染源
性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高危人群
卖淫嫖娼者 吸毒人员
嫖客等“桥梁人群”
HIV隐性感染--冰山现象
第二节 流行过程
二、传播途径
性行为传播 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 医源性传播和血源感染 垂直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第二节 流行过程
性病传播方式
非婚性接触 (72.03%)>>>>配偶传播 (17.98%)>>>间接传播(9.8%)>>母婴传播 (0.16%)>血液传播(0.03%)
第一节 概 述
表25-2 1995年不同地区15~49岁成人4种STD的估计患病率(%)
-1 0 第一节 概 述
地区分布
STD在世界分布差异较大,南亚和东南亚是全球STD 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每天至少有40万新病例发生 我国报告的STD分布特点
沿海开放省市>内地 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 内地、边远地区报告率受监测系统影响较大
年份
图 25-1 1985-2005 年度全国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情况 地区分布图
第一节 概 述
人群分布
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广泛 近些年,女性病例逐年升高,男女比例差距逐渐减小, 可能与女性就诊人数增加,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性活跃人群为感染性病的危险人群
年龄 STD好发于性活跃人群 性别 多数发病以男性为多
-1 5 第一节 概 述
160
148.47 152.57
140
120
报告发病率(1/10万)
100 74.12
80
60
40
25.68
20 4.69 1.71 1.26
18.83
0 0- 1月- 10- 15- 20- 30- 40- 50-
图25-3 2000年我国人群STD的年龄分布图
软下疳
342 0.09 0.05
121 0.04 0.02
性病淋巴肉
195 0.05 0.03
194 0.06 0.03
芽肿
合计
378,044 100.00 56.09
324,957 100.00 51.30
(中国 CDC, 2006)
第二节 流行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图25-4
第二节 流行过程
毒螺旋体,杜克雷嗜血杆菌,沙眼衣原体(性
病淋巴肉芽肿菌株),肉芽肿夹膜杆菌
生殖器疣
人乳头瘤病毒 (可致生殖器感染的各型)
艾滋病
HIV-1,HIV-2,多种条件致病性病原体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特别是 16,18,31 和 45 型)
肛门癌,外阴癌,阴
道癌,阴茎癌
卡波氏肉瘤
二、社会因素
第二节 流行过程
三、人群易感性
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 无先天性免疫力 无稳固的后天获得性免疫力
第三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因素
第三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无症状感染或不典型临床表现 人群因对STD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至今尚无有效针对STD的人工免疫方法
第三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人疱疹病毒 8 型
淋巴肿瘤
HIV,EB 病毒,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 I 型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热带痉挛性瘫痪
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 I 型
疥疮
疥螨
阴虱病
阴虱
第一节 概 述
二、危 害
劳动力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 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 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第一节 概 述
男性尿道炎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阴
道毛滴虫,单纯疱疹病毒
附睾炎
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粘液脓性宫颈炎
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外阴阴道炎
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
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细菌
急性盆腔炎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相
关细菌
生殖器溃疡
单纯疱疹病毒 2 型,单纯疱疹病毒 1 型,梅
第一节 概 述
全国4个性病高发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京津地区
东北三省
发病率较低的地区
河北
内蒙
山西
陕西
少数民族所在地区
新疆梅毒发病率为全国首位
发病率(1/10万)
第一节 概 述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STD 0.56 2.24 4.64 7.04 12.3213.8515.4817.6221.2426.0230.73 34.6 37.3451.3867.6468.9162.9858.1556.6662.4256.87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流行过程 第三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四节 艾滋病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 概 述
病原学 危害 流行概况
第一节 概 述
一 、
病 原 学
表 25-1 常见性传播疾病及其病原体
疾病
主要性传播病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