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 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原来学过的平面图形复习旧知,用“魔术”导入新课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变成角揭示课题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初步认识角:(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2)初步感知,指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3)观察角,认识角各部分名称。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4)找生活中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出示习题: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6)用手中的纸片折个角。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3、比较角的大小:
(1)老师出示活动角,演示角变大变小的过程,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2)老师用剪刀剪短角的两条边,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没有改变,得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3)课件出示习题,比角的大小(4)教师介绍角的比较方法: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大。(4)同桌之间做比比谁的角大的游戏。
(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4、画角:
(1)教师演示正确的画法。(2)学生用老师的方法画角。(3)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4)集体批改。最后教师小结角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作为角的两条边就画成了一个角。(画角教学中我将采用学生先自学,后师引导,再画再纠正等活动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5、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点。)6、布置作业:
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说板书设计
为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如下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简单明了。)
五、说媒体应用
幻灯片的使用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抽象的几何知识在幻灯动画的演示中变得更形象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将练习通过幻灯直接出示可以节约课堂上教师板书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练习变得更加多样化。
六、说预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触摸感知、操作发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及媒体的展示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让“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合作中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