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四合院(邓云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的四合院》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细读文本,挖掘民俗文化,感受老北京四合院的民俗味和浓浓的京味。

2、通过学习,掌握对比鉴赏阅读这一方法,体会其表现主题,展现不同作家写作风格的妙处。

3、培养热爱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的情操,号召他们走进社会生活,感受风土人情,积累写作素材。

2、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感受作者邓云乡在行文中展示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2、学习掌握对比鉴赏同一角度不同作品的写作手法,提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拓展

探究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法、对比鉴赏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邓云乡作者简介及作品推荐

作者介绍:

邓云乡教授,学名邓云骧(1924.8.28----1999.2.9)山西省灵丘东河南镇人。上海红学界元老,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

邓云乡教授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深厚文史功底。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勤于撰述。退休后,以其亲身经历的事件或与他有涉的人,或事缘为诱因,或描绘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之变化,或明清以来文人文事钩沉,探究众说纷纭的历史文化现象,潜心著书。邓先生是极个别能让历史“活”起来的学者,既渊博厚重,细研历史文化,又细致闲情,深通民俗风情。云乡身后,谁能继之?呜呼,先生生前,默默无闻,如今人们才愈来愈觉出他的价值。

代表作推荐:《文化古城旧事》(中华书局一九九五年版)

•《春雨青灯漫录》(新华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

•《增补燕京乡土记》(中华书局一九九八年版)

2、京派文化简介

京派文化,泛指具有北京历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它不仅包括以老舍为代表的文学,还包括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建筑,及以京剧为代表的戏剧等。

京派文化是对田园与人情的深情回眸。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这两种文化风格在中国现代以至于当今依然并行存在。如果说海派文化是阳春白雪,那么京派文化就是下里巴人。如果说张爱玲代表了海派文化,那么沈从文、老舍就代表了京派文化。京派文化描写了小人物,贴近了底层生活画卷,无比眷恋地遥望了湘西世界,展示了人性之中的美。

【前置性学习课前预习阶段】

①制作课前预习PPT《走进四合院》,从建筑学的角度了解四合院的构造、布

局、功能

②作为课前阅读,提供阅读散文《民俗作家——邓云乡》、林徽云《老北京四

合院风情》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并从不同角度感受四合院的独特魅力。

③学生自主深度挖掘课文中风土民俗,传统节日,人情世故等知识,分组利用

平台资源查找资料,自制PPT。

【课中学习阶段】

一、旧课复习反馈,检查预习题导入:

课前预习题:

①老北京四合院的哪一点最有“京味儿”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单谈谈。

②有人说:《老北京的四合院》这样的标题太大众,太普通,凸显不了本文想表达的意思,请根据上一课时的学习,给本文拟写一个你认为更鲜明突出的标题。

③课文第二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四合院的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

二、阅读文本(3段—9段),思考主要问题

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来突出四合院中富有诗意的春天?

三、阅读文本(20段—25段),思考主要问题

邓云乡笔下的“四合院的秋”和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相比,有何异同?明确:

四、阅读文本(25段—31段),思考主要问题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思考邓云乡《老北京的四合院》中描写的冬景和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描写的冬景,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明确:

五、合作探究——从阅读走向写作,获得新知

【课堂微写作训练】

以“成都的街头巷尾”为对象(比如锦里、宽窄巷子,安仁民俗风情街)写一段具有浓郁“川味”的文字片段,以展现巴蜀文化的魅力,字数150字左右。

答:

【拓展阅读】

未名湖冰(邓云乡)

北京冬天溜冰,当年基本都是在旧时的皇家禁苑中,不论是北海还是南海,实际都是当年的“西海子”,说的文一点,就是太液池。三四十年前,什刹海是比较僻远的,而且水面多是稻田、荷塘,只宜于夏天开荷花市场,并不宜于冬天溜冰。万寿山昆明湖冬天一平如镜,自然可以溜冰,但路太远,当时西郊人很少,城里没有人大老远地跑到那里去溜冰。说到城外的溜冰,那自然要数未名湖上了,这是有诗为证的:

“寒光刀影未名湖,北海稷园总不如。哈得西山冰雪气,龙头一浴热呼呼。”

一首打油诗念罢,再说正文,这“寒光刀影”不是什么剑侠小说中的场面,这寒光,不是什么青霜剑的剑光,而是雪光、冰光;这刀影,也不是什么青龙偃月的刀影,而是溜冰的青年们的花样刀,跑刀的冰刀之影也。“寒光刀影未名湖”,就是燕园冬日未名湖上之溜冰风光也。燕园有湖,妩媚玲珑,朔风一吹,零下十度,湖面结冰如镜,闪闪蓝光,淡淡日影,男

女同学,换上冰鞋,各显身手。初学乍练者不知要摔多少个“大马趴”,但是越摔越勇。弯腰背手往前闯,快如疾风者是冰上骄子。手拉手翩翩滑翔,那是冰上爱侣,亦如冰上鸳鸯,形影不离。溜的人固然有趣,看的人却也眼馋,亦有“冬烘夫子”不少人,围在湖边,操手在袖筒中,顶着寒风呆看,清鼻涕从鼻孔中流出浑然不觉。当年,年年寒冬被这一团欢乐揉在一起的莘莘学子,而今都在何处呢?几人两鬓苍然,几人儿孙绕膝,几人飘泊异乡,几人飞黄腾达,多少人已是“渐行渐远渐无书,水宽鱼沉何处问”了,安能不黯然乎?

冬天一到,北京溜冰场上,也都热闹起来了。在当年,如果嫌城里北海漪澜堂冰场、公园筒子河冰场冰不平,或者嫌人太多、太乱,那就请到清华园荷塘边上,或者到燕园未名湖。尤其是燕园未名湖的冰场,那是当年北京最高级的、最美丽的冰场。且不说那西山的雪影多么妩媚,万寿山佛香阁的朦胧多么痴情,燕园水塔的重檐多么典丽;也且不说那滑冰的人多么欢欣,多么彬彬有礼,风度翩翩,单止那冰,就是北京任何冰场都比不了的。为什么呢?玻璃板一样光滑的冰场,被许多人滑上半天,被冰刀滑起的冰碴,聚在冰上,晚上要扫干净,(不扫,明天结在冰面上,冰便坎坷不平了。)然后,再拿橡皮水管一冲,明天冰又像镜子般平滑了。其他的冰场虽然也这样作,但无此细致考究。

溜冰的运动量是很大的,溜完就是一身汗,脱掉冰鞋,赶紧回宿舍或体育馆浴室中,热水龙头一冲,真是比佛家所说的醒醐灌顶还舒服,城里的冰场,那里有这种设备呢?

未名湖畔的刀光冰影,想来在今天一定更为热闹了。可惜光阴易逝,学生时代早已去我而远,渺乎不可追矣。那冰影,那人声,那笑语,那冬日西山的钝色,只能系以遥思了。【课后反馈阶段】

1、自主学习汪曾祺《胡同文化》,进一步感受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2、在网上查找资料,比较海派文化和京派文化在建筑风格和文学领域上的不同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