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纳兰容若词(之九)——临江仙(飞絮飞花)

合集下载

纳兰容若最经典的10首诗词,字字动人心,句句皆深情

纳兰容若最经典的10首诗词,字字动人心,句句皆深情

纳兰容若最经典的10首诗词,字字动人心,句句皆深情《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简析】这是一首拟古之作,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

02《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简析】康熙二十一年,纳兰容若随康熙出行至塞外,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从“夜深千帐灯”的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03《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简析】这首悼亡词是纳兰缅怀妻子卢氏的作品。

词人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

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词人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04《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简析】这是一首悲怆的爱情词。

纳兰仿佛在向天呼喊: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

全词直抒胸臆,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05《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原文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茫。

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

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翻译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

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蘋飘散着浓浓的香风。

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注释银蟾:月亮。

潇湘:潇水和湘水合称,均在湖南境内。

黄陵庙:即湘妃祠,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高唐:楚国台观名。

风飐碎:指风吹渔灯,灯光或明或暗,点点碎碎。

飐,风吹颤动。

白蘋:水中浮草。

灵娥:即湘灵。

湘灵即湘妃。

韵清商:音调哀怨,是清商怨曲。

朱弦:瑟弦的美称。

赏析毛文锡这首《临江仙》,取材于江湘女神传说,但表现的内容实是一种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胧感伤,主题与词题是若即若离,恰好反映了从唐词多缘题而赋到后来去题已远之间的过渡。

“暮蝉声尽落斜阳。

银蟾影挂潇湘”。

起笔词境就颇可玩味。

时当秋夕,地则楚湘。

从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时间绵延,带有一种迷惘的意昧,词一发端,似已暗逗出一点《楚辞》的幽韵。

“黄陵庙侧水茫茫”。

接上来这一句,便点染出幽怨迷离之致。

写黄陵庙,点追求怨慕之意,而黄陵庙侧八百里洞庭烟水茫茫境界的拓开,则是此意的进一步谊染。

“楚江红树,烟雨隔高唐”。

词境又从洞庭湖溯长江直推向三峡。

楚江红树,隐然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的意味。

而烟雨高唐,又暗引出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传说: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高唐赋》),襄王梦遇神女,实则“欢情未接”,以至于“惆怅垂涕”(均见《神女赋》)。

这与二妃追舜不及实无二致。

句中下一“隔”字,则词人心神追慕之不遇,哀怨可感。

《临江仙》赏析

《临江仙》赏析

《临江仙》赏析《临江仙》赏析1原文: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

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诗词赏析: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

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

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

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

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临江仙》赏析2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

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参考译文微风细雨催促着春天,寒食的节日快要来到了。

平原上,桃红柳缘一片春天。

我们散步在原野上。

来到了流水潺潺的溪边,在溪头,叫唤渡船渡我们过溪去玩。

风吹着红花乱飞,蝴蝶狂舞,初生的野蚕,吃着桑树的嫩叶。

我要学习绿野先生,清闲袖手,不管回家的大事,把诗酒当作功名去寻求。

不管明天是阴是晴。

今天晚上就算是我一个人醉了,但是我却看得清楚,可笑的是那些自以为清醒的人,却是糊里糊涂。

赏析:这是一首春游抒怀词。

作者在春游时,看农村的一片大好时光,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平原一片丹青。

”这是说农村的春天,桃红柳绿,麦稻青碧。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在这一派春光如画,生机盎然的平原上,作者却想自己罢职退居,而无法施展才能,为这美好的山河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在下片里以消极与牢骚来抗议和派对他的迫害。

他要学缘野先生的“闲袖手。

”不问国家事。

这虽然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但它是因南宋王朝的迫害而产生的。

国事的前途如何,这是作者始终最关心的大事,尽管是下决心向诗酒里寻功名,也难免流露出:“未知明日定阴晴。

”《临江仙》赏析3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原文、译文及赏析

临江仙•寒柳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译文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世被厚厚的冰雪摧残了。

五更时分夜阑风寒,这株柳树也显得凄冷萧疏。

皎洁的明月五私普照,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关怀。

最是在繁茂的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

梦里又见当年和她幽会的情景,但是好梦易断,断梦难续。

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注释(1)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

《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2)层冰:厚厚之冰。

(3)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关:这里是关切、关怀之意。

(5)最是:特别是。

(6)繁丝:指柳丝的繁茂。

这两句里的“柳丝”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

(7)春山:春日之山。

春山山色如黛,故借喻女子之眉毛,或代指女子。

这里指代亡妻。

(8)湔(jiān)裙梦断:意思是涉水相会的梦断了。

湔裙,溅湿了衣裙。

见《淡黄柳•咏柳》,此谓亡妻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

李商隐在《柳枝词序》中说:一男子偶遇柳枝姑娘,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此词咏柳,故用此典故。

(9)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

临江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临江仙阅读答案

临江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临江仙阅读答案

临江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临江仙阅读答案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临江仙》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临江仙》诗词阅读原文临江仙冯延巳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②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临江仙》诗词阅读题目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1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

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6分)《临江仙》诗词阅读答案带解析14.【理解赏析】(5分)B、E(A项,冯延巳虽继承了花间词传统,题材较狭窄,但词风被王国维评为“深美闳约”,善于用大境写柔情,空间境界阔大,如“天长烟远”意境开阔,并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

C 项,“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申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赏析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赏析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赏析纳兰容若经典诗词赏析晓泓婕伊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1、薄情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2、读《离骚》。

洗尽秋江日夜潮。

——纳兰容若《忆王孙》3、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4、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5、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纳兰容若《木兰辞》6、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送荪友》7、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8、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萧。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纳兰容若《采桑子》9、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纳兰性德10、绿阔千红无处觅,缘何只遇凋残。

一声诗韵锁窗寒。

由来舟不系,因果总相关。

本是云台清净客,相逢怎在秋山。

来时容易去时难。

任凭风做主,长伴月儿弯。

——纳兰容若《临江仙?寒柳》11、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纳兰容若《如梦令》12、西风乍起,?励志,人间天上!除却我心而外,芸芸谁会秋凉。

不忍见萧萧黄叶,匆忙忙闭锁疏窗。

闭锁疏窗,几多旧事,几度思量。

当年春光窄窄,春睡足足,春意芳芳。

与你诗词时垒,酒浓茶醉,胜若为你梳妆。

而今只影空怀远,不解香魂何处。

只道是当时笑语,当时乐事,非是寻常。

纳兰性德诗词《临江仙·寒柳》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临江仙·寒柳》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临江仙·寒柳》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寒柳》清代: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译文】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的积雪冰层、严寒的风所摧残了,五更时这株柳树只显得凄冷萧疏。

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无论柳树稀疏还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给了它。

特别是在这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

如今斯人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

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注释】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

《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层冰:厚厚之冰。

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关:这里是关切、关怀之意。

最是:特别是。

繁丝:指柳丝的繁茂。

这两句里的“柳丝”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

春山:春日之山。

又,春山山色如黛,故借喻女子之眉毛,或代指女子。

这里指代亡妻。

湔(jiān)裙梦断:意思是涉水相会的梦断了。

湔裙,溅湿了衣裙。

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

【赏析】这是一首借咏寒柳而抒伤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可谓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纳兰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飞絮飞花何处是”,咏柳咏柳,开门见山:柳絮呀,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花儿呀,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咦,说柳絮自然应该,毕竟是咏柳,可这个”花儿”是从哪里出来的呢?谁见过柳树开花呢?明明是咏柳,怎么突然出来个扬花呢?的确,杨树、柳树本是两种不同的树,但由于它们的种子杨花和柳絮都带有白絮能飞,飞絮期又基本相同,因此杨花和柳絮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被认为是代表同一个意象,而纳兰在这里用到“杨花”的意象,估计是想要造成叠音的声音效果。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 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 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 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 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 (7月1日)溘然而逝 。
• 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 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 之思”。 •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 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 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 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 族布衣文人 。
纳兰容若
• • • • 人物简介 生平 性格 作品及赏析
• 纳兰性德(1655-1685),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 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 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 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 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易人,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 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 一生淡泊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 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上片由问句起,接以黄叶、疏窗、残 阳之秋景的勾画,由触着景物而勾起沉思,氛围已是孤寂 凄清。下片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李清照夫妻 和美的生活为喻,说明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结句的 “寻常”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 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 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

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

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赏析一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

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最新范文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最新范文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欧阳修《临江仙》全词翻译赏篇一:宋词-欧阳修16首【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主要词作】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踏莎行(候馆梅残)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鹤冲天(梅谢粉)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玉楼春(樽前拟把归期说) 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简析】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不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忆在平滑的春波上移支。

【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简析】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的显著特点是构思别致,它打破了一般词作所采取的前景后情的寻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别描写与离别有关的两个方面,并用离情相思这根线索把二者紧密地穿连起来,揉成为统一的艺术整体,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运用于各片之中。

《临江仙》诗词翻译赏析

《临江仙》诗词翻译赏析

《临江仙》诗词翻译赏析《临江仙》诗词翻译赏析临江仙(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鹿虔扆:《临江仙》注释:金销重门:重重宫门都上了锁。

绮窗:有镂空花纹的窗子。

翠花:帝王仪仗中用翠色鸟羽装饰的旗子。

这里代指帝王。

寂无踪:了无踪影。

玉楼:华丽的楼阁。

此处指宫殿。

歌吹:歌声音乐声。

译文:宫门层层紧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

我靠着窗户,望着秋天的夜空,不禁悲从中来。

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不见皇帝的踪影。

宫殿里的歌舞之声,也早已随风而逝。

天空云雾笼罩的月亮,不知人事的变更,直到夜将尽时,还照耀着深宫。

在荒废的池塘中,朵朵莲花相对开放,滴滴清露滑落,像她们暗暗伤感亡国的泪珠。

赏析:鹿虔扆的生卒、籍贯、字号皆不可考,后蜀时登进士第,官至学士,广政间(约938~950)出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人称鹿太保。

鹿虔扆长于小词,特为后蜀主孟昶欣赏,蜀亡不仕。

《花间集》收鹿虔扆词六首,这首《临江仙》应推其最出色的代表作。

从格调的悲伤惆怅推测,此词当于蜀亡所作,尽抒作者的黍离愁情,亡国悲境。

上阕开篇二句,便酝酿了全章冷寂荒凉的基调:紧扣的铁锁、深闭的重门、萧瑟的荒苑、积尘的户牖、孤寂的秋空,一切都笼罩于无言之“静”中,既在视觉上造成了浑重沉闷的压抑感,又流露了几许饱含历史沧桑的悲哀。

此处“秋”字点明时为清秋时节,而“愁”字则可谓全词的词眼,整章的情景描写乃依此敷衍开去。

“愁”为何事呢?随后“翠华”三句即晓以明情,原来是人去楼空、歌吹声断之悲。

“翠华”意指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陈鸿《长恨歌传》就有“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句,这里“翠华”当做帝王的代称;“玉楼”谓华丽的楼台,辛弃疾词《苏武慢?雪》有云:“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

”可以想知,歌舞升平的玉楼作为欢娱的圣地,定曾觥筹交错,热闹非凡,这与当年鹿虔扆追随蜀主孟昶的宴赏快意生活,又有着如何的相似啊!然而世事无常,无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韵.doc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韵.doc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韵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拼音版作者:纳兰性德朝代:清朝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原文:【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1]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2]最是繁丝摇落后,[3]转教人忆春山。

[4]湔裙梦断续应难。

[5]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拼音版:【lín jiāng xiān 】hán liǔfēi xùfēi huāhéchùshì,céng bīng jīxuěcuīcán 。

shūshūyīshùwǔgèng hán 。

[1]ài tāmíng yuèhǎo ,qiáo cuìyěxiàng guān 。

[2]zuìshìfán sīyáo luòh òu ,[3]zhuǎn jiāo rén yìchūn shān 。

[4]jiān qún mèng duàn xùy īng nán 。

[5]xīfēng duōshǎo hèn ,chuībúsàn méi w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纳兰性德的诗词大全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写过的诗词《踏莎行·月华如水》《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摸鱼儿·午日雨眺》《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浪淘沙·夜雨做成秋》《风流子·秋郊即事》《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一丛花·咏并蒂莲》《踏莎行·月华如水》《南乡子·秋暮村居》《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卜算子·新柳》《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谒金门·风丝袅》《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风流子·秋郊即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洞仙歌·咏黄葵》《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生查子·鞭影落春堤》《琵琶仙·中秋》《临江仙·寒柳》《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点绛唇(别样幽芬)》《满庭芳·堠雪翻鸦》《沁园春·丁巳重阳前》《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鬓云松令·咏浴》《清平乐(风鬟雨鬓)》《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摸鱼儿·午日雨眺》《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点绛唇(小院新凉)》《赤枣子·风淅淅》《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金缕曲·赠梁汾》《鹧鸪天·离恨》《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好事近·帘外五更风》《生查子(短焰剔残花)》《望江南·咏弦月》《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清平乐·孤花片叶》《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琵琶仙·中秋》《金缕曲(德也狂生耳)》《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咏笼莺》《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淡黄柳·咏柳》《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沁园春·丁巳重阳前》《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眼儿媚·咏红姑娘》《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赤枣子·风淅淅》《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采桑子·当时错》《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长相思·山一程》《卜算子·新柳》《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河渎神·风紧雁行高》《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送荪友》《鬓云松令·咏浴》《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临江仙》原文、译文与赏析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临江仙》原文、译文与赏析

临江仙·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云簇疏棂,雾迷高阁,春天总是迟迟不来。

玉颜憔悴、芳姿瘦损,但是这番惦念、这番折磨又有谁知道呢?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

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

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注释】《临江仙·梅》:此首或为李清照效法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南枝:向南,亦即朝阳的梅枝。

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

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羌管休吹:意谓不要吹奏音调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暖风迟日:语出孙光宪《浣溪沙》词:“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

”迟日:春日,语出杜审言《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肥:这里指盛开。

【创作背景】学者陈祖美推断此词的背景和没收录于宋代《乐府雅词》原因:从《临江仙·并序》这首同调词的小序可知,李清照明明作了数阕《临江仙》,显然应该包括此首在内。

它之所以被怀疑,除了人们时常提到的原因之外,窃以为更主要的原因是曾慥所编《乐府雅词》只收了前一首而未收此首的缘故。

【赏析】《临江仙·梅》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现存版本最早见于明人的《花草粹编》。

此首《临江仙》的字面通俗易懂,但其寓意,则可能被认为是不雅的。

人把未出场的男主人公(赵明诚)比做春天的和煦东风(暖风迟日),而担心自己将成为芳姿憔悴、浓香吹尽的落梅。

结拍二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意谓春风离梅而去,却掉头(“别到”)吹拂杏花,遂使之“肥”!“梅”是公认的作者的化身,而“杏花”可喻指美女,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这首词以咏梅为题,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闺人幽独的离思与韶华易逝的帐悯,极其高华而深至地表现了出来。

《临江仙》诗词鉴赏(15篇)

《临江仙》诗词鉴赏(15篇)

《临江仙》诗词鉴赏(15篇)《临江仙》诗词鉴赏(15篇)《临江仙》诗词鉴赏1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释】①南枝:向南,亦即朝阳的梅枝。

②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

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③羌管休吹:意谓不要吹奏音调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④暖风迟日:语出孙光宪《浣溪沙》词: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

迟日:春日,语出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赏析细读这首赏花词,发现李清照选取的角度十分特别。

第一个画面是描绘春天的来迟,梅花的不开放;第二个画面是描绘梅花的凋零,浓香之吹尽,而梅花盛开的场面只是在清梦中一闪而过。

在词人的眼中,梅花似乎没有经历过枝头烂漫的好时光。

这样苦心积虑、独具慧眼的艺术选择,只是要赋予咏梅以悲苦的含义。

事实上,南渡漂泊的词人也无心赏识灿烂绽放的梅花,只是躲在房中,空任大好春光在身边悄悄流逝。

一旦来到户外,梅花却又已经残败。

其中,憔悴损、玉瘦檀轻等形象的描绘,仿佛是南渡后在愁苦中煎熬的词人外貌形态的写照。

上下片为谁、有谁知的两度追问,又透露出世无知音的痛苦。

身为女人,李清照无法真正干预闺房外面的世界,徒唤奈何。

这样的托物言志法,与南渡前咏梅花之作,甚至是咏其他花卉之作,都有很大的差别。

【赏析】细读这首赏花词,发现李清照选取的角度十分特别。

第一个画面是描绘春天的来迟,梅花的不开放;第二个画面是描绘梅花的凋零,浓香之吹尽,而梅花盛开的场面只是在清梦中一闪而过。

在词人的眼中,梅花似乎没有经历过枝头烂漫的好时光。

这样苦心积虑、独具慧眼的艺术选择,只是要赋予咏梅以悲苦的含义。

事实上,南渡漂泊的词人也无心赏识灿烂绽放的梅花,只是躲在房中,空任大好春光在身边悄悄流逝。

一旦来到户外,梅花却又已经残败。

其中,憔悴损、玉瘦檀轻等形象的描绘,仿佛是南渡后在愁苦中煎熬的词人外貌形态的写照。

[清]纳兰性德《临江仙绿叶成阴春尽也》原文、注释、赏析

[清]纳兰性德《临江仙绿叶成阴春尽也》原文、注释、赏析

[清]纳兰性德《临江仙绿叶成阴春尽也》原文、注释、赏析[清]纳兰性德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2。

留将颜色3慰多情。

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4。

独卧文园方病渴5,强拈红豆酬卿。

感卿珍重报流莺6。

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双调小令,性德所用此格为六十字,上下片各为三平韵。

2、守宫:蜥蜴的一种。

古人用朱砂喂养蜥蜴,久之,蜥蜴通体呈赤红色,喂满七斤朱砂后,再将蜥蜴捣碎,点在女性身体上,其赤红色终身不会褪去。

只有在夫妻同房后,红色的守宫砂才会褪掉。

因此古人常用查看守宫砂的方式,检验女子是否还保有处女之身。

此处形容樱桃的颜色如朱砂。

星星:形容樱桃个小,色泽晶莹。

亦同“猩猩”,即猩红色。

3、颜色:樱桃的浓红色。

另,樱桃有益脾美容之功效。

4、玉壶冰:据说魏文帝曹丕爱上了一个叫薛灵芸的'美人,薛灵芸离开父母的时候,伤心欲绝,一路泪流不止。

泪水流到玉唾壶里,壶都被她的眼泪染成了红色,等到了京师一看,壶中的眼泪已凝结成血一般的鲜红。

此以红泪喻樱桃之色泽晶莹。

5、独卧文园方病渴:据说汉代才子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患有消渴疾(或即今之糖尿病,口渴消瘦为其主要症状),称病闲居,后文人常以“文园”自居,以“文园病渴”指文人患病。

此为纳兰性德自比。

6、流莺:樱桃的别名。

古时樱桃又称“含桃”,因这种小小的水果常常被莺含在口中。

赏析:此词曾一度被解读为爱情词,尤其是其中有些关键词如“守宫”、“红豆”等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实则此阕为谢师词,馈赠樱桃之人应为性德座师徐乾学。

康熙十二年(1673),十九岁的性德参与会试,一路奏捷,没想到殿试前夕因突发“寒疾”而功败垂成,徐乾学遂馈赠樱桃以慰之。

词中“守宫”、“星星”、“泪”、“冰”、“红豆”、“流莺”等均喻樱桃之色泽形体。

且在古典诗文中,樱桃还别有寓意。

樱桃价高,自唐朝始形成了一个惯例——新科进士会在庆功宴上用樱桃款待客人,谓之“樱桃宴”。

因此徐乾学“饷”性德以樱桃,实为安慰病中的性德:虽然他与进士功名失之交臂,但在老师心目中,已经把他当成名副其实的新科进士了。

2023年文学_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

2023年文学_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

2023年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篇一: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纳兰词》作者:纳兰容若《纳兰词》简介:纳兰词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纳兰性德的作品。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愣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

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

《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

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关于纳兰词爱情名句,纳兰经典名句诗词名句1、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性德《纳兰词》2、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3、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4、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容若《纳兰词》5、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生平——纳兰性德《纳兰词》6、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纳兰词》7、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纳兰容若《纳兰词》8、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容若《纳兰词》9、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纳兰容若《纳兰词》10、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纳兰词》11、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临江仙_庭院深深深几许_宋_宋词鉴赏_李清照

临江仙_庭院深深深几许_宋_宋词鉴赏_李清照
临江仙 宋 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
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 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 没心情。
注释
1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双调 小令,上下片共六十字,平韵格。 2 欧阳公:即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蝶恋花》: 指欧阳修词作《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 予:我。酷爱:非常喜爱。 4 数阕:几首。阕,首。 5 声:指词牌、词调。 6 几许:多少。 7 云窗雾阁:云雾缭绕的楼阁。扃(jiōng): 门环、门闩等。在此谓门窗关闭。 8 萼(è):花萼,花的底托。
注释
9 秣(mò)陵:秦改金陵为秣陵,与下文“建康 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 10 人老建康城:一作“人客建安城”。建康,又 作“远安”。 11 感月吟风:即“吟风弄月”,指以风月等自然 景物为题材写诗填词,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12 无成:这里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事业无成,而 是承上词意,指对“风月”不感兴趣,也不敢去接 触,什么也写不出来。 13 凋零:飘零,指离乡背井,流落他乡。 14 试灯: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张灯, 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5 踏雪:谓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
赏析
此词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 念亲人,自怜飘零。“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 雾阁常扃”,首二句写词人闭门幽居。首句与 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 前两个“深”字为形容词,形容庭院之深;后 一个“深”字为动词,作疑问句,加重语气, 强调深。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貌 写闺情,实蕴国恨。
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读纳兰容若词(之九)——临江仙(飞絮飞花)未
2008-08-27 1023
古人离别折柳赠柳,折柳之地多在长安灞桥,因“柳”与“留”谐音,柳送友人大抵表达留恋、挽留之意,但往往折得下柳枝,也折损了心情。

韩翃,大历十大才子,以诗名扬天下,和柳氏相恋。

韩翃获取功名归家省亲,柳氏留居长安。

安史乱,柳氏流落出家为尼,被蕃将沙吒利所劫,韩翃做了平卢节度使侯希逸的书记。

后韩翃在京师偶遇柳氏,便寄诗给赠:“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得信则回:“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二人以柳喻多年来的忧惧和无奈。

侯希逸部将许俊被两人苦恋感动,帮韩翃夺回柳氏,唐肃宗怜悯二人遭际,终使破镜能重圆。

《章台柳》是最早以柳写人的诗,思恋、犹豫、关爱,担忧种种情感含而不露,有别于大多以柳写别离的诗。

容若的《临江仙》延续并发扬了韩翃的写法,以词的方式使离别之情更婉转深邃。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容若用经受冰雪摧残的寒柳,暗咏身在皇宫皇威重压的谢姓表妹。

句句写柳,句句写人,物与人融为一体。

委婉含蓄,意境幽远。

李商隐在《柳枝词序》中说:一男子偶遇柳枝姑娘,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溅裙来会。

容若咏柳,正合用此典故。

湔裙梦断指和恋人重聚的梦破。

《临江仙》词调仙姿超拔,原咏水仙,后来渐渐不拘限与此。

容若此调就是咏柳。

上阕写柳的形态,下阕写人的凄楚心境,借寒柳在“层冰积雪”摧残下憔悴乏力极写在相思痛苦中的孤寂凄凉之情,构思自然浑脱,意境天成。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里说:“余最爱《临江仙》“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言之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

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之作。

”历代文人写柳树柳枝柳叶,无论细柳、弱柳、病柳、残柳大多是春柳。

而容若却以寒柳入题,自是别具一格,别具风情。

陈廷焯发出明月有情的赞誉,正是品出容若心头那点与众不同的深意。

刘禹锡作《柳枝词》:“春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写出了柳的凄婉、香艳,而其意境较之韩翃和容若相去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