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
(本篇为2009年中考篇目)2018年5月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课内还选入了他的作品《黔之驴》、《捕蛇者说》。2.作品:选自《柳河东集》,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创作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
二、课文分析
1.主旨:全文按作者的游踪来描写小石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写小石潭幽深凄清的氛围,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2.段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移步换景)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的活泼可爱。(动静结合)
第三段:写小石潭曲折的岸势。(比喻)
第四段:写小石潭幽深凄清的氛围和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三、了解写作特色
1、动静结合(表现潭中游鱼的活泼可爱)
2、借景抒情(借小石潭幽深凄清的氛围抒发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
四、习题
A套
阅读《小石潭记》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作品《》。(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心乐之”一句表现出作者听闻水声时淡淡的喜悦。
B.第②段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现出作者观鱼时内心的愉悦。
C.第④段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传递出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
D.全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
B套
阅读《小石潭记》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的作者是唐朝的(人名),本文选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并描写了它的概貌。
B.第②段描写潭中游鱼的活泼可爱。
C.第③段描写小石潭曲折的岸势。
D.第④段抒发了知音难觅,孤苦无助的苦闷心情。
C套
阅读《小石潭记》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的作者是朝的(姓名)。(2分)(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全石以为底……为岩”一句描绘出石头的形态各异,又点明了“小石潭”得名的缘由。
B.“皆若空游无所依”和“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两句表现出了潭水的清澈。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小石潭岸势的险峻幽深。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内心忧伤凄苦的心情。
五、考题链接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卷
1.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2015届一模卷A卷
阅读《小石潭记》第二、三、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3分)
2.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愉悦的,而后来的心情是的,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5分)
出作者的心情。(6分)
2017届嘉定一模卷
【甲】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文作者是(人名);【乙】文作者是(朝代)。(2分)
9.(1)【乙】文中作者描写“夕阳”和“树林”的景色的句子是、;(2分)
(2)【甲】【乙】两文作者均遭贬谪,但内心感受不同,其原因在于:(5分)2017届一模B卷
1.本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3分)
全石以.为底
3.下列不是表现潭水清澈的一项是(4分)
A.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C.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