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的认识》课标解读、教材解读
2024年《认识面积》说课稿
1、情景引入法:通过创设认识新朋友的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小的。
3、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3、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主要通过观察法来比较。
(2)完成P62页做一做,启发学生比较方法。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区别面积和周长。
4、全课总结,反思得失
《认识面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时,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让他们直接使用“面积”这个词进一步观察、比较和描述,让学生结合实例体会面积的意义。
第三层次“说”学习了物体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活中物体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正确使用“面积”这个词。
第四层次是开放的,“比”,让学生指一指一些物体的表面,并比较这些物体面积的大小。进一步丰富对面积的感知,逐步学会用面积概念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分享的课例是《认识面积》,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是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的开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熟悉了一些平面图形。
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新旧学问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预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测量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2、经历用不同形图形做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并体会统一面积的必要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是:认识面积的含义,区分面积与周长。
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面积大小的比较。
二、教法学法:为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究,总结反思的能力,我积极整合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组织教学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六个环节开展教学过程(一)课前,在华发大数据平台上布置预习作业,观察中国地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把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室用3D立体效果进行出示,首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立体效果利于吸引学生的眼睛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个表面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在比较和观察中轻松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操作探究,师生互动。
在此环节中我采用8个步骤逐步让学生来认识面积。
1、说一说,课桌表面和数学课本表面谁大谁小?2、听一听,听懂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它们的面积,3、摸一摸,在教学面积概念这部分时,重点的操作就是摸一摸。
先摸--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在摸一摸课桌表面的面积,体会物体表面的面积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积的大小。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71~72页。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认识面积1.揭示面积的含义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呢?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评析: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
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
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
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摸一摸,说一说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
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评析: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
面积的含义说课稿
面积的含义说课稿面积的含义说课稿1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带出教室,带进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此前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中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当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以知识技能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两点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基于此,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区别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比较平面图形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探索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大小。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关键: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概念的表象。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设计中我主要采用:①观察法:通过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面,体会面积的含义。
②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认识面积是有大小的,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小学数学_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简便与合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幼儿园要举行涂色比赛,请你帮帮聪聪小朋友,他该选哪张卡纸?(出示三张大小不一的卡纸片),说说你的理由。
2.提问:你所说的“大”“小”是指纸片的什么大、小?生自由汇报。
师明确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卡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 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请同学们用摸一摸自己课桌的面,再摸摸课本、练习本等物体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桌面和书的封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3)再比一比,课桌和黑板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板书:物体表面)(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2. 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生边摸边说,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2)观察下面图形,说一说这些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
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课本按不同位置摆放(横、竖、斜),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面积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
《面积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面积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课程内容:《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2)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力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2)、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教法和学法(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
《面积的认识》课标解读、教材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面积的认识》课标解读、教材解读《面积》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 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 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 、分米 2 、米 2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课标解读面积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程实施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含义,建立概念,形成常用面积单位表象,并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1 / 9意识。
(一)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表象,渗透度量意识。
1.通过观察、触摸、比较学生熟悉的物体表面,使学生直观感知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含义。
例如,在例 1 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黑板、国旗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和面的大小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采用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描述的方式说明面积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模仿说出国旗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桌、数学书封面等身边实物的面积,进一步认识面积的概念;最后,让学生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使学生认识到侧面也有面积,进而完善面积的直观认识。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面积的认识》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面积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来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右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若干小正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教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
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教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互助教学法: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2024认识面积说课稿范文
2024认识面积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面积》,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认识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容量等有关量的概念和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面积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归纳法和启发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探究,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用于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和各种图形的实物或图片,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启发学生对面积的认识,我将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面积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会通过展示一个染色图案或者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或地图上的颜色是如何填充的?为什么有的地方要填充的颜色多,而有的地方只需填充少量的颜色?通过思考和讨论,我将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填充的颜色与形状的大小有关,而这种大小就是我们所说的面积。
环节二、导入新知,引导学生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会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为例,逐步教授其面积计算的方法。
我会通过实物、图片和示意图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和内部关系,并帮助他们理解面积计算的原理和步骤。
《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面积的认识。
它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第五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我说课的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有“面”、“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面积”。
“面积”的前概念是“面”。
本节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所以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我从“面积”的前概念“面”来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的含义,即物体表面,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封闭图形。
然后在学生获得多种感性理解“面”的含义基础上,经过改造、加工、伸展,得出“面积”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等)。
学具:学生尺、硬卡纸。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1)直接引入法:从“面”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面”?见过什么“面”?这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合作探究法: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比较法(观察比较法、重叠比较法、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通过面积的比较,会选用恰当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5)、自学学习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认识》校级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认识》校级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的概念和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长度和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面积单位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2.难点: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测量和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3.巩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探索面积的更多应用。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面积的方法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面积的认识》课标解读、教材解读
第五单元《面积》课标解读解读人王凤琴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课标解读“面积”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程实施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含义,建立概念,形成常用面积单位表象,并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一)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渗透度量意识。
1.通过观察、触摸、比较学生熟悉的物体表面,使学生直观感知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含义。
2.创设“看一看,比一比”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产生用单位度量的需求;提供足够数量的正方形学具,让学生在自主拼摆、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到那个图形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多,那个图形的面积就大,同时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通过交流、自学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在“认一认”“画一画”“站一站”等数学活动中,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认识面积》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认识面积》。
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分析,先说教材《认识面积》是来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第五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有“面”、“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面积”。
“面积”的前概念是“面”。
本节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所以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我从“面积”的前概念“面”来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的含义,即物体表面,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封闭图形。
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面积这个概念。
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成直观形象的思维,发展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具的准备:平面图形纸片、小圆形纸片、小三角形纸片、小正方形纸片、网格纸片等。
教法和学法: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负责调控课堂,主要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实验探究法、讲解练习法。
学生是主体,需要主动学习和创作,因此需要他们1、观察、探索、交流2、合作、操作、发现3尝试、练习、运用面积这一概念是同学们初次接触,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孩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本次教学课程中我创设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理解含义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美术课上的手掌画进行导入,让学生观察找出画中唯一不同的手掌,通过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面有大有小。
第一部分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看通过观察手掌画上的手掌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面有大有小。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面积的认识》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难点: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前前测:关于面积,关于面积单位: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更好的利用课堂。
教学方法:激趣教学法:即以童话故事为基点,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
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具。
学具:学生尺、硬卡纸、剪刀。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积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认识面积》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己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学习面积的开端,后续学生还会接触到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其中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面积还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但缺乏理性认识的支撑。
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因此,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也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原有知识框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
本篇课题引导学生小组探究面积大小比较过程中进行感知统一面积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结合课程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教室情境图,并且提出关键性问题“黑板面和国旗面比较,谁更大”,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这篇课题与生活的联系。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说课稿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并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观念,他们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如长度、宽度等。
但是,对于面积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并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并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2.难点:面积的计算和比较,以及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教室、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他们的面积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面积单位,并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3.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家具的面积,设计房间的布局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_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游戏导入师:老师想对大家有一个了解,咱们班是男生厉害一些还是女生厉害一些?男生:男生厉害!女生:女生厉害!师:男生说男生厉害,女生说女生厉害,老师也不好做抉择。
我们通过一个涂色比赛来判断。
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要求:男女队各出一个代表,每组分得一个图形,看谁图的又好又快并且要把整个图片涂满。
男女各队给自己的队员加油。
二,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
师:通过刚才的比赛,女生队率先完成。
老师判定女生队取得胜利!男生你们服气吗?男生:不服气!师:为什么?生:因为分给女生的图形大,分给男生的图形小!师:你能仔细说说女生的图形什么大,男生的图形什么小吗?生:女生的图形面大,男生的图形面小!师:男生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我听到了一个关键的字“面”(板书)。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面?生1:书面。
生2:课桌面。
生3:地面。
师:同学们找的面都很好,我们既然找到了这么多的面,我们就来摸一摸这些面吧。
请同学们合上我们的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选择一个同学上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是怎样摸的。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摸法,把整个数学书的封面都摸完了吗?生:没有。
师:既然没有摸完还能准确的展示出课本封面的面积吗?生:不能。
再找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正确的摸法。
(二)说一说师:大家对比一下书的封面,和黑版面,书的封面怎么样?黑版面怎么样?生:书的封面小,黑版面大。
师:也就是说面有大有小,面的大小就叫面积(板书)。
请大家看屏幕,你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出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
生:面积。
师: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物品的面积吗?生1: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生2: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看老师准备的道具。
你能从这里面选择一个物品说一说这个物品一个面的面积吗?生1:字典侧面的大小就是字典面的面积。
生2:牙膏盒封面的大小就是牙膏盒封面的面积。
生3:球表面的大小就是球面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课标解读“面积”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程实施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含义,建立概念,形成常用面积单位表象,并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一)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渗透度量意识。
1.通过观察、触摸、比较学生熟悉的物体表面,使学生直观感知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含义。
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黑板、国旗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和面的大小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采用“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描述的方式说明面积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模仿说出国旗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桌、数学书封面等身边实物的面积,进一步认识面积的概念;最后,让学生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使学生认识到侧面也有面积,进而完善面积的直观认识。
2.创设“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产生用单位度量的需求;提供足够数量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等学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拼摆、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到正方形“既能密铺所测图形,且拼摆方便”的特点,明确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合适。
3.通过交流、自学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在“找一找”“画一画”“站一站”“估一估”等数学活动中,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例如,在例3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接近1平方厘米手指甲面的面积”“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站满学生”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可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扑克牌、课桌面和教室面积等活动,丰富学生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面积单位观念;可以让学生估计手帕、黑板等物体表面的面积,再对照标准学具进行调整,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通过“描周长、涂面积”“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计数不同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面积概念,借助多样化的直观材料,让学生在用面积单位测量并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体验单位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与能力。
1.创设“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度量面积的知识与经验,借助“画格子”或“用面积单位测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再通过“用面积单位拼摆多个长方形,并用表格记录长、宽和面积”的活动,探究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在应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理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上述的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动手实践,初步感知是什么──深入探究,理解为什么──沟通联系,形成认知结构”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创设“下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度量知识与经验,通过“画1平方厘米的小格子”“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选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大正方形面积”等方法,得出平方厘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关系;通过展示交流不同的探究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法”探究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比较简捷方便;通过推理与直观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出平方分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在上述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深化所学的相关面积知识,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体会“制定的计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铺地砖”“粉刷墙面”“洒水面积”等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例如,在例8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解决“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砖”的问题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也可以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用乘法计算。
从而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定解题计划,感受“制定的计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面积概念是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删去了面积的定义,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
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要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要注重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要注重估测策略的运用,要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另外,在教学中要适时进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抽象概括,避免过早进入形式化计算阶段。
《面积》重难点突破一、理解面积的含义突破建议: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学书、课桌、黑板等学生熟悉的物体的面,感知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
2.借助具体事物,采用描述的方式说明“面积”的概念。
例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3.通过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使学生认识到侧面也有面积,从而完善对面积概念的认识。
4.通过“描周长、涂面积”“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计数不同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二、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突破建议:1.通过“观察接近1平方厘米手指甲面的面积”“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站满学生”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通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扑克牌、课桌面和教室面积等活动,丰富学生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面积单位观念;3.通过让学生估计手帕、黑板等物体表面的面积,再通过测量计算出实际面积,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计算所得的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逐步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4.通过组织学生脱离参照物,动手画、用剪刀剪或手拉手围出所认识的面积单位,再对照标准学具进行调整,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清晰的表象。
《面积》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安排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建立面积的概念,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删去了面积的定义,一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二是也避免教师将功夫用在指导学生叙述面积的定义上,而忽视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真正理解。
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往往更关注“面”,而忽视“面”的大小,将“面”等同于面积。
因此教材从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
在此基础上,教材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例1中呈现的4个说明面积的样例,都是学生身边触手可得的事物,其目的就是用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观察(看一看)、动手感知(摸一摸)的基础上,对认识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积累充足的感性经验,进而很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在“做一做”中,通过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使学生认识到侧面也有面积,从而完善对面积概念的认识。
例2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有单位以及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
教材由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引入,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
并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导学生“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从而达到唤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需求。
教材提供了圆、正三角形、正方形这三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让学生经历拼摆和选择的过程,体会到正方形“既能密铺所测图形,且拼摆方便”的特点,感悟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例3介绍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最基本的面积单位,学生最容易感知,在日常生活中也最常用。
教材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认识的编排基本相同,都是先用文字介绍数学上是如何规定的,再通过一系列如“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纸制作1平方米的正方形”“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站满学生”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
这样安排既可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又为今后进行面积的估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