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概述(共 64张PPT)
教育和教育学课件
![教育和教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3014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a.png)
《论演说家的教育》
❖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 育》(《雄辩术原理》):系统总结了罗马 共和国最后一个世纪和罗马帝国第一个世纪 的教育观和教育经验,同时吸收了希腊人在 教育思想上的有益成果。由于该书集希腊罗 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被誉为欧洲古代 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 第一节 教育概述
❖ 一、教育的概念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 第二节 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一、远古教育即教育的起源
❖ 二、古代教育即教育的发展 ❖ 三、现代教育即教育的现状 ❖ 第三节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二、教育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四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从摇篮到坟墓)
现
代教育 发展趋势
(
一
全个
民
都 不
化
能 少
)
多元化
(文化融合)
民主化
(人人平等)
第21页,共31页。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 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 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终 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 生活方面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 外,终身教育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 密切联系。
第11页,共31页。
❖ 3、劳动起源说(或称社会起源说) ❖ 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有意识的
生产劳动之中。 ❖ 评价: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相关。
第12页,共31页。
❖ (二)原始教育的特征
❖ 1、原始的平等性; ❖ 2、内容的贫乏性; ❖ 3、方法的单一; ❖ 4、活动的非独立性.
2.2《红烛》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2《红烛》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0a99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b.png)
文本研读
3、第三节: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中的引号的用法及作用?
表特殊含义的强调:引号内的“烧”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动词, 它代表了红烛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的精神象征。这种精神在引号 的作用下被特别强调,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 的深意。
加上引号后的“烧”字在句子中起到了着重标明特殊含义、引 人注目、字义丰富且突出的作用。这种语言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 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内 心世界。
写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作为深受中西文化 影响的诗人,当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看 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 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 的中华,不对,不对!”也使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时代的批 判和对人性的探索。在即将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之际,他回 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内心充满激动与感 慨,创作了这首反映时代精神的杰作《红烛》。
文本研读
7.怎样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 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 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 心流泪”,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 耕耘者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 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 人的得失荣辱,有崇高的献身精神。
文学知识
歌——诗经体 诗经
诗
古典诗歌
古体诗
行——楚辞体 楚辞 吟——乐府体 古乐府
歌 分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1b040dad02de80d4d840aa.png)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 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 穿着中山装。由于中(Mao Suit),但中国却 从未有如此称呼。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 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 饰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 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 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 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 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 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 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 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运动。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态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
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 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 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 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 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 发不可收之势。
思考: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现在的婚纱照更上一层 楼,在追求个性与独特的 今天,新人不再满意于商 场出售的成品婚纱,开始 迈向订制的个性年代。化 妆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人更 加愿意面对镜头露出自信 的笑容,留下美好的回忆。
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a59c41e10661ed9ad51f3a5.png)
教育事业“十五”时期 2000年 主要成就
学前教育阶段:
2005年
2005年比 2000年提高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37.7
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 94.9
41.4
98.4
3.7
3.5
初中毛入学率(%)
初中三年保留率(%)
88.6
90.1
95
92.8 69.7 52.7 4031
改革思路:
•
• • • •
采取积极稳妥,分区推进,有条件的地方 先做,逐步推开。 要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把水平考试和 选拔考试分开。 区别不同类型学校,实行分类考试。 要改变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改革考试科目和内容。
(六)素质教育挑战现代学校功能
• 素质教育是一项教育的基本决策,人们希望通过素质教育 来改革目前学校中目前强调升学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 应试教育问题。 •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通过两种不同的取向功能:对个人发 展的促进功能;学校的选拔功能;要努力使两者之间逐步 的取得适度平衡。
(四)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在稳步推进
•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 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 意见〉,继续在550多个课程改 革实验区实施中考改革。
中考改革的三个突破点:
• ——是在学业考试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并要求以 等级制方式呈现考试成绩。 • ——是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坚决扭转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 学生、录取学生的做法,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对每位学生在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 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共43张PPT)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68ea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6.png)
猜一猜
以下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哪些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
国家宝藏
舌尖上的中国
经典咏流传
国家开展这些节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
P58页运用你的经验
下列图片分别是哪些民族的节日?
蒙古族 藏族
传
统
瑶族
文
化
独
具
魅
力
汉族
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 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 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 现代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 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
遵守交通规则、孝亲敬长、信守承诺、勤劳勇敢 P65页拓展空间
中华美德传承经典阅读(好书推荐)
《论语》、《与妻书》、《清贫》、《雷锋日志》
意义: 在读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
知识导图
中华文化根 延
续
文 化 血
精 髓
脉
美德万年长
中华文化的产生 中华文化的内容 中华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中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三种文化具有相同的血脉,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 种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不同发展时期的智慧成果, 它们促进了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发展。
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 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 神动力。
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PPT课件 人教版2
![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PPT课件 人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c00e0d26b7360b4c2f3f6430.png)
•
85、有梦就去追,没死就别停。
•
86、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
•
87、因为一无所有这才是拼下去的理由。
•
88、只要我还有梦,就会看到彩虹!
•
89、你既认准这条路,又何必在意要走多久。
•
90、尽管社会是这样的现实和残酷,但我们还是必须往下走。
•
91、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
79、别拿自己的无知说成是别人的愚昧!
•
80、天空的高度是鸟儿飞出来的,水无论有多深是鱼儿游出来的。
•
81、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
82、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大炮也不能打倒我。
•
83、我们要以今天为坐标,畅想未来几年后的自己。
•
84、日出时,努力使每一天都开心而有意义,不为别人,为自己。
•
24、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
25、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
26、没有热忱,世间便无进步。
•
27、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
28、青春如此华美,却在烟火在散场。
•
29、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
……
Our future...
•
1、最孤独的时光,会塑造最坚强的自己。
•
2、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
3、永远不要埋怨你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改变它,要么就安静的接受它。
•
4、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教育与社会发展PPT学习教案
![教育与社会发展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9d3233ad51f01dc381f1e3.png)
第12页/共69页
四、筛选假设理论
观点
该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标志 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已 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 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产力, 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 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
第13页/共69页
选作用。
在此,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过 程看成是根据个人先天能力进 行排序的过程,把教育水平看 成是反映个人能力或未来生产 率高低的有效信号。
第37页/共69页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文化水平影响教育发展水平 2.文化传统制度制约教育活动过程 3.文化变迁影响教育发展变革
第38页/共69页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四)社会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和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和教育发展战略重点 的选择
2.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年长一代对下一代的影响:遗传 养育 文化
生 产 力 水 平 低下
自 然 科 学 内 容及其 贫乏
近代社会
生 产 力 水 平 发展
代 数 、 三 角 、物理 、化学 、动物 学等
现代社会
生 产 力 水 平 快速发 展
第27页/共69页
计 算 机 科 学 、分子 生物学 、遗传 工程、 空 间 科 学 、 新能源 、新材 料 系 统 论 、 控 制论、 信息论
考察团这样写道——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的最
早、睡的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的同年级的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
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第文36页化/共方69面页 必将把美国远远的甩在 后面。”
历史给中美两个考察团开了一个玩笑,25 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 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 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 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
第1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第1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https://img.taocdn.com/s3/m/e507a7c98bd63186bcebbcca.png)
2.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 “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化起步;
•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工业化受 挫;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 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开始走上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依据
政策
50s(奠基时期)
政策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成就
与苏联等17 国建交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综合国力 国际环境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一边倒
1953年提出 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1954年参加 日内瓦会议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1955年参加 万隆会议
【重点解析】
★建国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涵义:
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 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 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与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实现社会的转型。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 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祖国统一
现 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代 中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国
【知识梳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史实(历史事件) 经济领域 史论(历史认识)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
教育外交
【知识梳理】
1、政治:
①创立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 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新中国建 国初,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 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c2ea29fdaef8941ea76e05f5.png)
中国近现代史1840年——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2、(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2年8月29日,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3、(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4、(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贯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5、近代中国的两个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6、甲午战争,1894年11月,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南京条约》将(英国岛)让给英国;1860年,英国《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7、1849年(葡萄牙)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8、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割去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俄国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9、(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赔款(2亿)银两。
10、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11、1901年,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银4.5亿两。
12、(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3、1861年,“辛酉政变”,肃顺等顾命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 和慈禧太后掌权。
14、(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是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分析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595e7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0.png)
李鸿章(1823 —1901 )
28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1)
奕訢
曾国藩 29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2)
李鸿章
左宗棠 30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3)
张之洞
31
洋务派
奕訢、曾国藩、 代表人物 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等
顽固派 倭仁等
相同点
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不同点
主张因循守旧,
主张利用外国先进 原封不动地维护清
19
。
20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
训
21
好色洪秀全毁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从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 全为首的领袖人物就丧失了进取心,实行 无为而治。他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 1864年6月52岁时自杀(一说饥饿病死), 11年中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只一次 坐64人抬的大轿出宫,去看视生病的东王 杨秀清。其余时间都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 坐享荣华,其帝王生活的威仪和气派,是 相当排场的。
23
到了南京以后,洪秀全到底有多少个美女?太平天 国失败以后,有一本书叫做《江南春梦笔记》的, 说是王后娘娘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十 六个名位共二百零八人;二十四个王妃名下辖姹 女、元女等七个名位共九百六十人,两者共计一 千一百六十九人。以上都属嫔妃,都是要和洪秀 全同床共枕的。天王府不设太监,所以另外还有 许多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六十人各辖女 司二十人计算,合计为一千二百人。各项人数加 起来,总计有两千三百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洪 秀全一个人。
9月1日,韦率三千多人回到天京,当夜就与秦日纲包围了东王府。9 月2日凌晨,对杨及亲属、东王府的官员、部将、士兵进行屠杀。第 二天又在天京城内进行了大搜捕,死于韦之手者前后达二万余人。9 月中旬,石回到天京,劝韦停止滥杀,但遭拒绝,韦又想杀石,石当 夜逃出,韦杀了石全家。石逃出天京后,在安徽集结十万多人的队伍, 上奏洪秀全,要回师“靖难”,韦也引起天京城内外官兵的不满。11 月初,洪杀死了韦昌辉,石达开回京辅政。但洪又对石产生猜忌,让 其兄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同石共掌大权,牵制石,并要加害石达 开。1857年6月,石达开带队伍十余万离开天京,更令太平天国雪上 加霜。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64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6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5d230a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8.png)
四、受教育情况 8岁时开始在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10岁时开始给家里记帐,学珠算。13岁 时,离开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 帐。16岁时,他去离家50里以外的湘乡县的一所新学堂学习。后来,他去了长沙,进入 了一所中学待了半年。1912年,他进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获得了社会行 动的初步经验,1918年毕业。 五、情节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②剪辫子、参军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④他的财物 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⑤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 件,他眼睛湿润⑥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⑦对当前世界政 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从毛泽东剪辫子、参军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革命性特点;从他选 择学校及进行自修的情节可以看出他好学进取、富有恒心毅力; 从团结周围人的情节可以看出他已经慢慢形成领袖气质。
师范毕业后,毛泽东到了北京,在老师杨昌济的帮助下,获得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 员的工作,并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思想也越来越激进。 回到长沙后,毛泽东更加直接投身到政治中去,成为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主笔、 帮助创办文化书社、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组织反军阀运动、和陈独秀讨论“改造湖 南联盟”的计划、领导了一次对军阀赵恒锡当政的省议会的冲击。从此,毛泽东越来 越相信,只有经过群众行动取得群众政治权利,才能保证有力的改革实现。1920年, 毛泽东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从而建立起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温文尔雅、忠心耿耿、 吃苦耐劳、不屈不挠、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 推理、爱护士兵、平 易近人、有卓越的组 织和领导才能。
一、外貌形象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共36张PPT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96529f915f804d2a16c10e.png)
我们要千方百计,即使在别 的方面忍耐一些,也要把 教育问题解决好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 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 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 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 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 进步的基石。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Why?
经济发展
依靠
科技发展 人才竞争
教育
依靠
依靠
把经济建设转 到依靠科技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 质的轨道上来, 把教育摆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 。
经济发展 科技发展 人才是一切工作的 中心,发展是硬道理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 伟目标就是把经济建设转 到依靠科技进步轨道上来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 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 底是人才的竞争
★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为什么)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 技的进步 (2)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 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3)总之,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 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呢?
• 依据目前国情必须以谁为中心? • 经济建设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教育人才又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所在
这说明了什么?
神州系列飞船发射升空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 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 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 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 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我国的科技现状:
• ①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 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的领域 已走在世界前列。
• ②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 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 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课件5: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课件5: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4c1a6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1.png)
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基本原则: (1)“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 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 由和创作自由。 (4)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与发展。
2.遭遇挫折: (1)1957 年__反__右__斗__争__扩大化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 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2)文艺界呈现出“__百__花__凋__零__”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2)表现: ①文学艺术领域:以“_伤__痕__文__学__”“反思文学”为先锋的 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 争奇斗艳。 ②学术科技领域: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许多社会 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学科。
——《共和国走过的路》 材料二 ②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 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 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③“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 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 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4.“神舟”号飞船: (1)发射:2003 年 10 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 __杨__利__伟____顺利地送上太空。 (2)意义: 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 的里程碑。 ②在未来的 5—10 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 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教育的现状
![我国教育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e8f7e44b307e87101f696b5.png)
三、入世后中国的教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教育的现状
1、我国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2、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求相比,我国教育整体仍然十分严峻 3、城市与农村教育水平差距很大 4、加入WTO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教育的成就
材料一:20世纪末,我国完成了大规模的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 文盲的任务(两基)。到2005年,“普九” 人口覆盖率达9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达99.15%,比2000年提高了0.05个百分点;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比2000年提 高了6个百分点以上。“十五”期间全国共 扫除文盲971.73万人,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4%左右。2004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 受教育年限已达到8.3年,劳动力平均受教 育水平由小学毕业提高到初中毕业。
二 我国教育形势整体严峻
2
!
、 我国地区间的差距
发达城市、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已 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地区、经 济不发达地区,教育水平、教育条 件与前者相比,差距还很大.促进 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 务.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 上爬100米,然後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我们中学生应该转变以往的追求目标,不 仅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更应该让自 己做一个完全的人、健康的人、具有自我 发展意识的人 。换个角度看,学生也应该 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寻求自我发展、 自我提高、自我提升,实现自我的全面发 展。
知识总结:
我国的教育现状
一、我国教育成就--喜人成绩 二、我国教育形势--严峻 1、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其他国家,劳动 者素质偏低,高新技术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我 国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城市人口的受 教育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木草堂修葺一新,对外开放。
谭嗣同
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合影 梁启超
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公报》 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9年2月的《万国公报 》
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 馆内珍藏的《时务报》、《公车 上书》、《大同书》。
北大在蔡元培 任校长以前, 官气较重,因 为自国子监、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捷 径。1917年, 蔡元培接任北 大校长,对北 大进行了大规 模的改革,使 北大呈现了完 全崭新的气息。
的地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提倡国防教育,实行文化教 育工作中统一战线方针。“干部教育第一,国民 教育第二”
第三节:中国近代学制的沿革
一、清末新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
了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统称《钦定学堂
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并未实施。 分为三级七段(小学九年、中学四年、大学六年) 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 张之洞重新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
• 京师同文馆: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院。 • 特点:它是专为培养“译员”“通事”而设, • 课程侧重“西文”和“西艺”; 京 • 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度 师 • 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同
文 馆 旧 址
2、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制造学校。 它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还有 “英国学堂”和“法国学堂”)它是由左宗棠奏 请设立的。 二)派遣留学生: 派遣留美幼童。1872年在容闳极力倡议下,首批 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派出四批120名留美儿童, 后因在留学生管理上出现分歧,于1881年被全部 撤回。但即使是这些尚未完成学业的留美学生, 也仍然成为了我国近代科技、实业、管理、外交、 军事和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代表人物:詹 天佑、容尚谦、黄开甲等) )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第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教育
•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 (一)地主阶级内部提出改革,向西方学习: •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以龚自珍、魏源 和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和知识分子率先 发出了要求变革和学习西方的呼声: • 一是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 二是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龚自珍) • 三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即向西 方学习。 • 魏源还编写了《海国图志》,林则徐是开眼开世 界的第一人。
1872年首批小留学生
中国留学之父容闳
三、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
(一)戊戌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 戊戌维新又称“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6月 11至9月21日,共103天。以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盛宣怀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所从事的教 育改革活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二)新式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 时务学堂(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陈宝箴创 于湖南)、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
京师大学堂匾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校钟
红楼旧校址
三、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办,1900年毁于战 火,1902年复办);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 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
• 四、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元培于1902年创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
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澳门著名的马礼逊教堂
二、洋务派“新教育”和“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至90年代,其基本内 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奕忻、曾国 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在 教育上采取了改革措施,开辟了传统教育之外的另 一番天地。 一、洋务学堂的创办 洋务学堂的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培养翻译、外交、 工程技术、军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 “西文”和“西艺”为主。它大概分为外国语学堂、 军事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平民、工读、职业、实用主义思潮。
教育实验:黄炎培《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
划》 陶行知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团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晏阳初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定县
实验区。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党化教育:先进步后反动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工农教育:北方最早成立的工人教育机构是长辛 店劳动补习学校,湖南是最有计划最能反映工人 教育发展实际的学校,广东是农民教育开展最早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教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民主和科学教育被重视
2、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3、对女子教育的推进(1922年女子获得了平等的教 育权) 4、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 北大的办学方针: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 5、勤工俭学运动
二、资产阶级教育思潮、教育运动和教育实验:
(二)外国人向中国输入 西方文化,建立新式学 英国传教士——罗伯特· 马 堂。 礼逊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基督新
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 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200年 前,他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 典》。他第一个把《圣经》译 成中文,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在 澳门开办了第一个中西医合作 的诊所。他揭开了基督新教在 中国的传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