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规律的高考题—
气温和降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年变化
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温年较差: 同纬度地区,内陆大于沿海;同纬度的大尺度地区平原 (盆地)大于高原;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1 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①气温的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100米),气温越低(0.6℃) 正温:上冷夏热 逆温:上热下冷
①太阳高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削弱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 阳辐射强
④日照时间: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
地气系统受 热过程
下垫面状况 大气保温作用
19.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其原因是 C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注意:影响我国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部的高压脊,在其控制之下会出现高温干 旱天气,如我国江淮地区7、8月份伏旱天气
例题讲解 气温的影响因素
文字
以亚欧苔原带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气温对地 4分 理环境的影响
备考建议
通过对课标及考情的分析,建议如下:
1.高考这部分内容一般通过区域图、示意、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气 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等,难度较大。 2.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3.注重图解法和因果逻辑思维法的解题方法应用。 4.特别注意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体现综合思维。
A. 冷空气聚集多 B. 水汽蒸发强 C. 海平面气压低 D. 降水量较大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天气和气候专题真题解析1.(2004年湖南)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对应自然带。
解答:(1)由表中数据分析城市①1月均温 5℃,7月 29℃降水夏季多,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②1月均温 11℃,7月 27℃降水量集中在 1月应为地中海气候,城市③1、7月均在 20℃以上,降水集中夏季,干湿季分明应为热带季风气候,此三种气候对应城市应为 B 选项:上海、罗马、孟买,故选项 B 正确。
(2)城市②所属气候即地中海气候应分布在大陆西岸,故正确选项为 A。
(3)城市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故 D 选项正确。
[注意]气候类型判断及分布。
2.(2004年广西)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3)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及气候类型判断能力。
解答:(1)结合图中温度数值及①~⑦组气候类型中最高温、最低温数值推算各气候类型年温差可知年温差最大的一组应为④⑥⑦,即 C 选项正确。
(2)图①表示的气候特征:终年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多,应为热带雨带气候,即 A 选项正确。
(3)图⑦对应气温、降水数值,最热月气温在 10℃以下,最冷月在 -20℃,终年降水较少,其对应气候类型可能是苔原带,即 C 选项正确。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天津卷)解析版(1)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天津卷)解析版地理试题读图1,回答第1题。
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答案】1.B【解析】1.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气温最低。
所以从甲地开始气温逐渐降低,到达山顶后海拔降低,气温升高。
迎风坡气流上升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所以降水量先增多后减少。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2-3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 B.b处C.c处 D.d处【答案】2.C3.A【解析】2.绘制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的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判断:甲地海拔高于400米,从甲到乙的过程中海拔先降低,然后经过闭合的等高线部分,海拔大于300米小于400米,然后海拔降低,经过200米等高线后海拔升高,但一直小于400米。
由此可见沿线除甲地附近海拔都低于400米,都高于200米。
详细见下图。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可以判断a处为山谷,是集水区域,水源最为充足。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A.高速化 B.网络化C.大型化D.专业化5.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答案】4.B5.D【解析】4.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包括高速化、网络化、大型化、专业化。
2000-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非洲部分综合题节选
2000-2019年高考真题非洲部分综合题节选一、北非(2011.江苏)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1.(1)比较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并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哪些。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东非(2019·04浙江)材料一:图1为坦桑尼亚略图。
图2为图1中乙地降水量统计图。
图1图2材料二: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东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原。
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3。
该国经济欠发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坦桑尼亚实施经济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2.(1)甲地处于内流区,简述该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3分)(2)该国东部地区河流不宜发展航运,说明其自然原因。
(3分)(3)与开发水电相比,有人认为该国更宜利用天然气发电,请说明理由。
(5分)(4)简述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
(4分)(2017.新课标1)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
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3.(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2024年高考地理10月新题复习——大气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10月新题复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3小题)读甲、乙、丙、丁四种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四种气候类型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乙气候海洋性最强C.丙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D.丁气候雨热不同期2.下列关于图示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气候只出现在北半球B.乙气候除南极洲以外,其它大洲均有分布C.丙气候只出现在亚洲D.丁气候非洲、南北美洲均有分布3.(2023秋•新乐市校级月考)“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4.(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下列天气现象,与冷锋有关的是()A.长江流域的梅雨B.冬半年,云贵高原阴雨连绵C.东南沿海的台风D.冬半年爆发的寒潮5.(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图中甲地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欧洲的总研发机构所在地,也是该国的风电基地。
甲地盛行的风向为()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东南风6.(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7.(2023•海淀区一模)图为某年连续两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2日到3日()A.①地气压升高,持续晴朗B.②地经历暖锋过境,阴雨连绵C.③地吹偏东风,风力减小D.④地下沉运动为主,气流辐散8.(2023•端州区校级开学)高压、低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
读图“北半球各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与图①天气系统有关B.图②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C.图③中乙地狂风暴雨,气温降低D.图④天气系统降水主要为锋前雨9.(2022秋•天祝县校级期末)图为某中学学生制作的三圈环流模型实物照片,关于此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极地东风带的箭头从极点画起B.风带的箭头应该统一偏向东侧C.中低纬环流的高度应相对更高D.可表示北半球全年的大气环流10.(2023春•宁波期末)2023年4月12日,受北方沙尘暴南下影响,宁波空气质量进入轻度污染状态。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频考点精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原卷版)
备战202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优质模拟试题精练高频考点精练8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一、气候要素:气温、降水(2020·湖北联考)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 473平方千米,人口1 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
岛上有一些农场。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2.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2019·成都摸底)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差异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4.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气压带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2020·河北沧州模拟)下图示意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单位:℃)。
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海南岛气温分布特点推断,影响海南岛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地形、降水B.纬度、地形C.地形、季风D.洋流、纬度6.图中甲地所在区域,1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河谷地带,河流向北注入海洋B.深居岛屿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C.地形低洼且狭长,狭管效应较显著D.南下冷空气影响大,海洋调节作用小7.与丙地相比,乙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形闭塞,大气保温作用强B.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C.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夏季降水少D.沿岸有季风洋流流经,增温效应显著(2020·福建宁德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图。
高考地理 中国的气候 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60 我国的气候[考点热度★★★★☆]一、知识整合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
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①我国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藏高原和天山、小兴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地势高吐鲁番盆地最热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湿润,愈向西北内陆愈干燥;从沿海向内陆地带性明显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9月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燥空气影响,降水少使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的强弱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降水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的锋面雨带进退规律产生的雨季决定: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二、重点考向考向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及其影响1.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如下图所示。
⑴“三停”①“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高考地理应用题复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应用题复习题集及参考答案题一:计算题1. 某地表面的年平均温度为18℃,年总降水量为800毫米。
已知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半年内为干季,半年内为雨季。
请问该地的干季与雨季每半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多少?解答:干季的半年平均气温 = 18℃干季的半年降水量 = 0毫米雨季的半年平均气温 = 18℃雨季的半年降水量 = 800毫米2. 某山脉上某地海拔高度为3000米,已知该地为高山气候。
根据国际惯例,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摄氏度。
请问该地表面温度为10摄氏度时,该地的平均气温为多少摄氏度?解答:根据高山气候的特点,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摄氏度。
该地表面温度为10摄氏度时,该地的海拔高度为0米。
根据比例计算:1000米高度差降低温度6.5摄氏度,则3000米高度差降低温度3*6.5摄氏度所以该地的平均气温为10 - 9.75 = 0.25摄氏度。
题二:图表题请参考下图,回答问题:(图片描述:城市A和B的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图)1. 城市A和B的人口增长速度如何?解答: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城市A的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呈现上升趋势。
而城市B的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呈现下降趋势。
2. 从图表中可以推断什么?解答:从图表中可以推断城市A的人口增长较快,城市B的人口增长较慢。
可能是由于城市A的经济发展较好,吸引了大量人口前往,而城市B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吸引力较低。
题三:实地观察题请根据以下实地观察表格,回答问题:(实地观察表格)1. 根据实地观察,该地与周边地区的气候有何区别?解答:根据实地观察表格,可以看出该地与周边地区相比,气温较低,降水量较高。
可能是由于该地海拔较高或者地理位置特殊,导致气温相对较低,同时也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
2. 该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解答:根据实地观察表格,可以得出该地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量较高。
可能是由于该地处于高山地区或者受到特殊地理条件的影响,导致气温较低,同时也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
2022高考地理微专题—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影响习题含答案
天气系统(2020·江苏)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A.①B.②C.③D.④2.此时①地最可能()A.暴雨倾盆水难排B.细雨蒙蒙衣难干C.烈日炎炎似火烧D.黄沙满天车难行(2020·衡水模拟)雷暴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
它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产生,积雨云的强烈发展,常伴有闪电、雷鸣、暴雨、大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
雷暴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甚至发生在两极和沙漠地带,但通常低纬度的地方发生较频繁。
据此完成3~5题。
3.雷暴发生时,地面物体有时会遭受雷击,雷击发生是由于()A.高、低云层间放电B.气流剧烈撞击C.气流剧烈上升D.低云和地面间放电4.我国雷暴天气发生概率最高的地带可能是()A.雷州半岛B.四川盆地C.河西走廊D.山东半岛5.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玛沙漠从未有过雷暴,主要原因是()A.过度干燥B.纬度较低C.地形平坦D.空间温差小,对流弱(2020·广东湛江模拟)江淮气旋通常是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锋面气旋,其形成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密切相关。
当其进入黄海和东海后会影响渤海海域,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
下图为江淮气旋的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江淮气旋多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7.随着江淮气旋的移动,东海海域的主要风向变化为()A.西北风→西风→西南风B.东南风→南风→西南风C.东北风→东风→东南风D.西北风→北风→东北风8.江淮气旋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与其相关性最小的是()A.海湾的形状B.气旋移动方向C.风力的大小D.海水温度变化(2020·湖南长沙模拟)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年10月5~6日某天气系统中心移动路径图。
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天气系统中心的移动速度约为()A.80千米/小时B.60千米/小时C.45千米/小时D.25千米/小时10.由图推测,该天气系统为()A.高压B.低压C.锋面D.锋面气旋11.10月6日早晨,当地居民感觉天气转凉,其主要原因是该天气系统() A.西部为南下气流B.北部为寒潮南下C.中心气流上升D.中心气流下沉12.(2020·山西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地理高考真题()2010-2013)
图1
2.东北平原 A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图1
1.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 区的主要原因是 D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6.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 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D ) • A.地质条件 B.水文条件 C.土壤条件 D.气 候条件 • 27.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 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 天气系统是(B ) •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12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双选) 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 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BC A.热量更丰富 B.地形更平坦 C.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 径有 CD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14
18
24°N
①
北回归线
22
24
② ③
10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 水量最低的是 A A. ①地 B.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河流
等温线∕℃ ④
121°E 24
(2013高考题新课标2)图示意某地区 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4
18
10
24°N
①
北回归线
22
24
② ③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 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 是 B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河流
新高考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精选考点突破题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卷版)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
图K12-1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第1题。
图K12-11.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K12-2中最后十几年(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回答第2题。
图K12-2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2.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K12-2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深度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000年(图乙)和距今500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图K12-3)。
完成3~4题。
图K12-33.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4.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2018年1月7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38年来第三场雪(前两次降雪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
当地气象局解释,本次降雪是欧洲的高气压迫使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降水量线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降水量线1.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30°N一线7月月均温、7月月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导致图中气温、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说法,可信的是( )A.①区域海拔较低,交通运输较发达B.②区域水能丰富,经济较发达C.③区域的西部可能有洪积—冲积平原D.图示区域的人口密度与降水量正相关2.下图示意1979—2004年4月至9月期间110°E—120°E平均的逐日降水量(单位:mm/d)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月上旬水汽输送的前缘位于( )A.华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辽东地区(2)图中20°N地区8月的降水量约为( )A.120mmB.200mmC.280mmD.350mm(3)华北地区8月降水主要是由( )A.台风登陆造成的B.空气强对流产生的C.地形抬升形成的D.冷暖气团交锋形成的3.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2019年降水量(单位mm)逐月累计曲线图。
该地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题。
(1)该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影响当地降水的大气环流主要是( )A.盛行西风B.副热带高压带C.季风环流D.赤道低气压带(3)该地可发展的典型农产品加工工业是( )A.橡胶加工B.蚕丝纺织C.甜菜加工D.鲜奶乳业4.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1)该地区7月气温分布状况是( )A.各城市均高于24℃B.①处气温低于24℃C.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D.①与②处气温相同(2)关于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小于郑州B.④处的年均降水量大于③处C.山区、高原年均降水量大于平原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600mm5.下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
2023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5(山东专用)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5(山东专用)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6月23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我国领导人主持会晤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金砖国家达成共识,发展中国家需要更长时间应对温室气体排放达峰。
表为金砖国家首都经纬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保证本次视频会议均在当地时间8:00~21:00举行,会晤开幕最宜选择在北京时间()A.11:00 B.14:00C.17:00 D.20:00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金砖国家应()A.控制人口数量B.减少碳汇量C.鼓励碳排放交易D.降低能源消耗〖答案〗1.D 2.C〖解析〗1.由表格的经度可知,莫斯科位于东2区,新德里位于东5区,比勒陀利亚位于东2区,巴西利亚位于西3区。
如果选择在北京时间11:00,此时的莫斯科当地时间为11-6=5,不在8:00~21:00范围,A不适合;同时选择北京时间14,巴西利亚时间为14-11=3,不在8:00~21:0范围内,B不适合;同时,如果选择北京时间17点,巴西利亚时间为17-11=6,也不符合条件,C错误,选择20点时,计算可知,四个城市时间都在指定范围内,D正确,故选D。
2.控制人口数量,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用较小,A错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增加碳汇量,B错误;碳排放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能源,鼓励碳排放交易,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C正确;发展中国家能耗高,短期内难以实现降低能源消耗,D错误;故选C。
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流域内冰川广布。
左图示意该流域冰川分布,右图示意该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规律的高考题(—)————————————————————————————————作者: ————————————————————————————————日期:ﻩ(2014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4—5题。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答案】4、B 5、B【解析】4、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较低,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降得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
5、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2014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年份2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 1.00 1.00 1.001.00草本植物11.18 1.20 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 1.091.101.12 1.11草本植物11.471.55 1.52 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 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 1.21 1.29 1.421.58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答案】7.A 8.D9.D【解析】7.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随着时间发展,除了地下生物灌木植物略有减少,其他都是增加,简单计算可知,生物量为增加,即①对。
柱物密度即植株数量,从表中可知,数量呈递增趋势,即密度增加,即③对。
8.从表直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发展,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但是草本植物增加,符合了题目此消彼长的设问。
9.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上和地下的灌木植被相加呈减少趋势,草本植被呈增加趋势。
(2013高考题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5~6题。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6时B9时 C 12时 D 14时.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答案】5.B6.B【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的日变化、等温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第5题,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
根据材料信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A;“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D;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C。
该题选B。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N,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N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
(2013高考题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①B. ②C.③D. 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
从题中可以得知,要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是促使空气不断的流动。
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从图中的四种气温分布图来看,②、③、④三中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逆温不利于空气的扩散。
只有①图中的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故最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故选A。
.((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ﻫ图6 图7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6分)(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0分)【答案】13题:(1)(6分)图6:图示地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
图7: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
(2)(10分)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
(3)(10分)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命题立意】本题首先通过距平这个概念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信息提取的能力,接着又通过等值线图考查学生的地图判读能力,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来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本题看似简单,其实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高。
【解题思路】解题的第一步是完整提取地理信息,由题干可知地点是东北地区,时间为冬春季节,距平指与同期多年平均相比的差值;由图例可知气温比常年同期低,降水比常年同期多;同时也可读出气温及降水距平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多;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西部地区为平原,地势平坦。
影响地表径流的速度。
这样就能够顺利的解答1、2小题了。
第3小题,应当明确是从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两个方面去思考和分析“气温比常年低”和“降水比常年多”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3高考题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7~8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成因分析。
从图中可知,拉萨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
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
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
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
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故本题答案为C。
7.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④防治湿地退化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旅游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拉萨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可以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提升文化生态景区的品味和内涵,同时可以实现开发中保护。
利用河滩低地受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此处作为水源的保护地带,应该采取保持原有形态的措施,而不应该布局文化建筑。
在开发利用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应该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河流湿地退化,从质量的角度着手。
吸收外来文化,但不应该改造当地民俗,这样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故答案选B。
(2013高考题天津卷)读图1,回答第1题。
【解题思路】从图1中可以看出,气流由甲到乙是先爬坡再下坡,因为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应先下降再升高,由此便可选出B;甲侧为迎风坡,故降水逐渐增多,乙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受气流下沉影响变化明显,亦可选出B。
(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 C. 局地水域 D. 植被分布【答案】1.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生可以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再就是考查对图中海拔曲线和降水量曲线的认知。
【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和降水量曲线,可以得出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对应就高。
可得答案为B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 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答案】2.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东北区域气候特征的了解。
也突出了中图版选修5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是由于东北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而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极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所以选B。
【易错点拨】该题目容易选D洪水,因为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不一定就形成洪水,但是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突出的,寒潮冻害比洪水形成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