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67

合集下载

朱维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朱维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第6章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6.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征1.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们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时期的产物。

2.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就是在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的革命风暴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2)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也有密切的联系。

3.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1)浓重的感情色彩,自由的理想抒发,强烈的个性张扬,是浪漫主义的一个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2)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

4.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最适于感情抒发的诗歌方面,但小说和戏剧创作方面也有相当的成绩。

浪漫主义小说和戏剧同样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因此,大胆地发挥作家的主观想象力,使用夸张手法,多以大自然为背景,情景交融地描写奇异的情节和情感化的人物,便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也不一样,因而,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发展的情况就不完全相同。

1.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1)在重新发现中世纪的研究热潮中,德国最先创建了浪漫主义的理论,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探索。

如以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诺瓦利斯、蒂克为代表的“耶拿派”就是以缅怀过去、歌颂中世纪为其理论和创作的出发点,后两人的作品还带有较重的宗教神秘色彩。

(2)霍夫曼主要是通过奇异和荒诞的故事来反映现实,对现实中的黑暗现象进行讽刺,代表作是《小查克斯》。

(3)沙米梭是是德国19世纪头20年浪漫主义作家中进步倾向较明显的一个。

他的代表作《彼得·史雷米尔奇异的故事》是德国19世纪最流行的小说之一,小说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倾向。

世纪浪漫主义

世纪浪漫主义

3.民主旳象征
主题:自我、发明、民主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麦尔维尔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 (1819—1891)当过银行 职员、农业工人、教师和捕 鲸船上旳水手等。其小说以 描写航海奇遇和异国风情闻 名,后来旳作品具有哲理深 度和象征意义,主题比较严 厉。他旳后期作品大多体现 锋利旳社会问题。
长篇小说《白鲸》
《草叶集》
出版于1855年,收入 诗歌14首;今后不断增 长新诗再版,至第九版 增至诗歌400首。诗集取 “草叶”为名,象征自 发旳生命力与发展;也 象征着民主理想,和广 大一般人民旳日常与神 圣。
惠特曼 WALT WHITMAN
惠特曼:美国民族诗人, 代表作:《草叶集》
草叶
1.生命力旳象征 2.发展旳象征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拜伦(1788——1824) 生于贵族家庭,成年后世袭 英国上议院议员席位。著有 长诗《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堂璜》等。其诗具有强烈 旳对抗意识和深沉忧郁且挖 苦犀利旳风格。因受到统治 阶级排斥而离开英国,后参 加希腊解放斗争牺牲。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雪莱((1792—1822) 与拜伦齐名。著有长诗 《麦 布女王》(1813)《伊斯兰 旳起义》(1817)等。诗剧 《解放了旳普罗米修斯》 (1819)塑造了一种不屈不 挠旳斗士形象,歌颂革命。 其诗《西风颂》《致云雀》 等预言美妙世界必将来临。
法 国浪漫主义文学:
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 旳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后者具 有民主倾向。
夏多布里昂旳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阿达 拉》、《勒内》;
斯塔尔夫人旳文艺批评专著《论文学》、 《德意志论》是法国浪漫主义最早旳理论 著作;
缪塞在小说《一种世纪儿旳忏悔》中塑造 了一种“世纪病”形象沃达夫。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死亡诗人”诺瓦利斯 (1772-1801)

《虔敬之歌》、短诗《夏青特和洛森 绿蒂》; 《夜颂》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 去的未婚妻索菲而写,歌颂黑夜和死 亡,否定人生,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 主义色彩; 崇尚中世纪天主教统治的社会。
2、海德尔堡派




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 》; 代表作家阿尔尼姆、布伦 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 奇异的号角》;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霍夫曼的小说选集; 海涅早期诗歌创作。
抒情叙事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诙谐的模仿斯宾塞《仙后》的庄 严史诗体,将主人公恰尔德· 哈洛 尔德的出游比作中世纪游侠骑士 的冒险经历。根本目的是反映拜 伦在欧洲等国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揭示他对欧洲大陆现实生活的真 实感受。 反对专制暴政和异族侵略、渴望 自由独立、歌颂民族解放斗争是 长诗的基本主题。

维克多· 雨果
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和政治倾向,它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 对封建专制主义。
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

在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中,“浪漫主 义”(Romanticism),含义比较固 定,特指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 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 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 权威和传统。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8世 纪60年代,Romantic一词传入德国 (德语称Romantisch)。 18世纪末,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恐惧法国革命 和接受德国古典哲学“自我中心论”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 为标志。


《唐璜》艺术特色:

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

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

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19世纪是欧洲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文学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风格的复杂化。

在这个时期,欧洲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多种文学风格的演变和碰撞,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尝试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

浪漫主义19世纪初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了一股“浪漫主义”的风潮。

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强调个性、情感和主观性,反对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和约束传统文学风格的规范。

浪漫主义文学着眼于超越惯常的感知和经验,强调恢弘、神秘、深远的史诗、传说和神话元素,以及创造性和幻想的特征。

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浪漫主义的文学巨匠,如德国浪漫派诗人歌德、肖乐、诺瓦利斯等,英国浪漫派诗人拜伦、雪莱、济慈等。

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情感、幻想和诗意,以及对理性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质疑和反叛。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对欧洲文学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推进,欧洲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面对的现实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的主流开始转向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客观性和生活常态,化繁为简,尤其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关注。

它对文学的写作方法和主题进行了根本的变化,以写实、自然和现实为基础,通过描述小人物的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反映社会命运和劳动阶层的处境。

而这些小说和作品的好处是它们讲述人们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和文学的风格和技巧相关。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英国作家狄更斯等。

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类的现实经验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反映了作品背后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现实主义文学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欧洲文学的主流方向,对后来的现代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主义文学迅速崛起。

自然主义强调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加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观察方法的运用,对写作技法和课题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强调“以事实为根据,以实验为方法,以科学的精神进行文学创作”。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懒散的时刻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拜伦的第一部诗集以及针对该诗集发表的评论的反驳性长篇讽刺诗东方叙事诗1取材于东欧地中海各国和土耳其等地的作品包括6部互相独立诗篇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那科林斯的围攻等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流行
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 诗歌主要表现大自然与宗法农村生活,名篇有 《丁登寺》、《不朽颂》、《孤独的收割女》、 《序曲》等。
华 兹 华 斯 故 乡
华兹华斯故居
§ 柯勒律治(1772-1834)
• 诗歌喜用异国题材与怪 诞情节,擅长渲染奇幻神 秘的浪漫气氛,语言绚丽 而富于音乐性; • 代表作是《古舟子咏》。 §骚塞(1774—1843) • “湖畔派”三诗人之一。
§ 斯塔尔夫人(1766-1817)
• 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
• 著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
的理论著作《论文学》 与
《论德国》;
• 小说《黛尔芬》和《柯丽
娜》写女性不美满的的婚
斯塔尔夫人画像
姻和戏剧性经历,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早探 讨妇女问题的作品。
§贝朗瑞(1780-1857)

是杰出的“歌谣诗人”;
浪漫主义绘画(透纳 英国)
•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 第一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湖畔派”诗 人。 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湖区,
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 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 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 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时代的“纯 朴”,以此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湖 区 风 光
• 雪莱的名作还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
《西风颂》、《云》、《致云雀》等。

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 第八章 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艺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 第八章  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艺理论

三、施莱尔马赫
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1768—1834)与施莱格尔兄弟的诗人群体关 系密切,并曾参与《雅典娜神殿》的活动。
第三节 英国浪漫派
一、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W Wordsworth,1770— 1850)在1798年与柯尔律治共同出版《抒情 歌谣集》以后,曾为1800年的第二版和1815 年的新版分别撰写了序言,这是其诗论的 主要内容。
复习思考题
1、施莱尔马赫为什么被称为“现代诠释学之 父”?
2、柯尔律治与华兹华斯对“想象”的论说有何 区别?
3、斯塔尔夫人划分“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 的文化依据何在?
4、雨果论说文学发展诸阶段的用意何在?
(一)诗歌的题材——“微贱的田园生活”
华兹华斯主张诗歌要取材于“微贱的田 园生活”,是与他对西方最早的工业文明 之感受相关的;乃至有研究者认为华兹华 斯的《抒情歌谣集》虽然远离了法国大革 命的政治背景,却表现出诗人对同样深刻 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反映。
(二)诗歌的本质——ຫໍສະໝຸດ 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认为:诗起源于原始的情感 流露,“一般说来,各民族最早的诗人都 是出于由真实事件所激发的热情而写作 的”,所以他们“写得自然”、“感 受……强烈”。因为诗歌就是“感情的历 史和科学”。
(三)诗歌的语言——“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
华兹华斯反复强调一种“更纯朴有力 的”、“从屡次的经验和正常的情感产生 出来”的、“人们常用的”、“由热情产 生的”、“接近人们的语言”的诗歌语言, 而刻意避免所谓“诗的词汇”。这在英国 诗歌史上可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诗人的特征——五种能力
观察和描绘的能力 强烈的感受能力 沉思的能力 想象和幻想的能力 虚构的能力

6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

6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学习提示]学习本章,要了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它的基本特征和它反对古典主义的斗争,要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倾向和流派及各国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重点掌握拜伦、雨果、普希金等作家的创作中所体现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进一步明确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第一节概述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欧美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征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自由、平等、博爱”传遍欧洲并深入到人们的意识当中。

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利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

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

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彷徨。

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

在德国的图宾根,为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大学里树立了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施莱格尔撰文指出大革命是当代三大事件之一。

大革命对英国湖畔派诗人也产生了影响。

法国大革命对这些作家浪漫主义倾向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三,文学史发展的必然。

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同现实主义一样,古已有之。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是一股文化思潮,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时兴起于欧洲,囊括了文学、艺术、音乐等多个领域。

这一思潮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强调自我意识和自由,引领了当时欧洲文学的发展。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和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得到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强调情感与感性的表达。

在此前提下,它对理性思维和常规道德观念进行了挑战。

强调个人情感、内心深处的感动与灵感,在艺术创作上逐渐增强。

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也是重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由、平等、人性、英雄主义等课题保持关注和讨论,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提倡人性的真善美。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在对社会存在不满的同时,对人类自然和精神世界反思和探索。

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数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源自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不同于大陆欧洲的浪漫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其独特性。

诗人Byron的作品歌颂自由和反对抑制的观念,Shelley的作品则更多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兴起,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相比有更深厚的哲学基础。

比如普鲁斯特,主张诗歌的合理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对18世纪绝对主义政治体制的批判也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华格纳的作品也呈现了对18世纪中期以来对哲学和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类似,同样强调个人自由、灵感、自然、爱情等。

代表人物维克多·雨果(Hugo)的作品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了极端复杂的人性和恢弘的宏大主题。

(四)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从19世纪初开始,代表人物包括普希金(Pushkin)和列夫·托尔斯泰(Tolstoy)等。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

德国后期浪漫主
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浪漫主义运动在
俄国(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向往自由和民主。

由于艺术上的成功,为俄国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以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的浪漫主义文学)
美国(争取和歌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解放。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

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

三、《唐璜》
《唐璜》(
1818-1823)
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 体小说,共16548行。

唐璜原型:唐璜本是一个传说 中的浪荡子,在莫里哀的喜剧、莫 扎特的歌剧都出现过,坏事做绝, 最后被打入地狱。
1、情节结构:
西班牙——茱莉亚 希腊——海甸 土耳其——苏丹王宫 俄国——叶卡婕琳娜 英国——腐败温床


拜伦灵柩运回伦敦安葬。 墓碑上的铭文是按照拜伦异 母姊奥古斯塔的意见起草的,铭 文说: “他在1824年4月19日死 于希腊西部的迈索隆吉翁,当时 他正在英勇奋斗,企图为希腊夺 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荣。”
没有一个美貌的女人 有像你这样的魅力; 我听到你说话的声音 与水上的音乐无异。 你的名字我不说出口,我不思索, 那声音中有悲哀,说起来有罪过: 但是我颊上流着的热泪默默的 表示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意。 为热情嫌太促,为宁静嫌太久, 那一段时光——其苦其乐能否小休? 我们忏悔,弃绝,要把锁链打破, 我们要分离,要飞走——再度结合
雨果故居贝尚松雨果的夫人阿黛尔雨果的情人愚人节歌舞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美丽动人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他命令教堂敲钟人伽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被弓箭队长法比救下抓住了伽西莫多置于广场上鞭笞吉上她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出于嫉妒刺伤法比逃跑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绞刑伽西莫多救埃梅斯拉达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妄图霸占遭拒把她交出绞死伽西莫多摔死弗罗洛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死去
鲁迅与拜伦

1907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特别将拜伦 与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裴多菲等一起作为浪漫诗 人的开创者介绍给中国读者。他说:“就是他的助希腊 独立。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 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瞿秋白分析鲁迅的用意说:“鲁迅的叙说这些天摩诗 人,目的在于号召反抗,推翻一切传统的重压的‘东方 文化’的故国僵尸。”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布伦塔诺
前者抒情诗《催眠歌》、《罗雷莱》二人合作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
二人是“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团体,因以海德尔堡大学为创作中心而得名)
阿尔尼姆
格林兄弟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内含《白雪公主》、《灰姑娘》
语言平易、通俗、生动,其结构形成有代表性的'通话模式”
霍夫曼
代表作《小查克斯》以离奇手法鞭笞了19世纪德国乌烟瘴气的社会现实。
艺术特点
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作;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二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后者带有民主倾向。[这段时间形成欧洲浪漫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斯塔尔夫人
小说《黛菲妮》牵着封建道德和宗教偏见,用书信体写成。
拉马丁
《沉思集》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篇之作,描写爱情和自然的诗篇充满抑郁的情调。
缪塞
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一个“世纪病”形象沃达夫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国别作家代表作备注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发源地施莱格尔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浪漫主义主张三人都是耶拿派代表人物耶拿派是德国浪漫主义最早的团体因以耶那大学为创作阵地而得名诺瓦利斯诗人夜莺的颂歌悼念早逝的未婚妻蒂克民间童话集开创童话小说新题材布伦塔诺前者抒情诗催眠歌罗雷莱二人合作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二人是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团体因以海德尔堡大学为创作中心而得名阿尔尼姆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内含白雪公主灰姑娘语言平易通俗生动其结构形成有代表性的通话模式霍夫曼代表作小查克斯以离奇手法鞭笞了19世纪德国乌烟瘴气的社会现实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德国浪漫主义 文学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政治背景 2.哲学背景 二、德国浪漫主义的发展 (一)德国古典主义的余风——荷尔 德林
约翰· 克里斯蒂安· 弗里德里希· 荷尔德林 (1770-1843)
创作:1791年的颂歌(歌颂古希腊文化) 1799年书信体抒情小说《徐培里安》
(三)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海德堡派 1.海德堡派简介 1805年前后,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 与学者先后聚集在海德堡大学,创 办刊物,成为后期浪漫主义,称之 为海德堡派,其中心成员是阿尔尼 姆与布伦塔诺。 2.作家作品简介 (1)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
1806-1808年两人合编《儿童的神奇号 角》 (2)格林兄弟 1812-1814年两兄弟编写《儿童与家庭 童话集》 (3)亨利希· 封· 克莱斯特(1777-1811) 代表作品: 独幕喜剧《碎罐》(1808)和中篇小说 《米赫尔· 戈哈斯》(1810)
2.威廉· 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
1827) 作品: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 名篇:《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歌》、 《病玫瑰》、《老虎的赞美诗》
Spring Sound the Flute! Now it's mute. Birds delight Day and Night.
短诗:《布伦宁战役》《我在死者中》 《贝克莱的老妪》、《童尼卡》
(三)英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 1.拜伦 (1788-1824)
出生于贵族 10岁继承爵位和封地 13岁进入哈罗中学 17岁进入剑桥大学 21岁发表评论《英国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 1812年发表长诗《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1、 2章) 同年发表《编织机法案编制者颂》
理论主张: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沙威:冷酷的资产阶级法律的化身,维护 现存秩序的鹰犬。
雨果认为世间存在着两种法律,一种 是低级的,其代表就是沙威;一种是高级 的,其代表是米里哀主教。
米里哀主教:仁爱精神的化身
小说主要思想内容:
基本主题:宽恕、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 1、立足于人道主义,反映下层人民悲惨处境; 2、揭露资产阶级法律的不公正 3、歌颂劳动人民和共和党人的英勇献身精神,表现作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3.奇特的想象
情节的想象:
爱斯梅拉尔达母女在绞刑台重逢。
喀西莫多和爱斯梅拉尔达两人尸骨被分开,化为灰尘。 自然景象的想象: 《悲惨世界》写珂赛特到森林打水看见木星的描写:
“木星正卧在天边深处。那孩子不认识那颗巨星,她 神色仓皇地注视着它,感到害怕。那颗行星当时隔地平线 确实很近,透过一层浓雾,映出一种骇目的红光。舞作惨 黯色,扩大了那颗星的形象。仿佛是个发光的伤口。(第 2卷)
预言的云雀—雪莱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 英国19世纪20年代与拜伦齐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恩格斯誉为“天才的预言家”。代表诗作有《麦布 女王》、《伊斯兰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等。 《西风颂》: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二节 雨果
维克多·雨果( 1802—1885)是 法国重要的诗人、 戏剧家和小说家, 浪漫主义运动的领 袖。在各个文学领 域都有重大建树。
者共和、民主的政治思想。 4、宣扬以仁爱精神对抗恶,人道主义的感化(米里哀
对冉阿让、冉阿让对沙威);
艺术特点
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②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夸张手法
冉阿让:集中了卓越的体能智能、博爱善 良,大起大落的经历和命运。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四、英国文学 (一)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二)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雪莱和济慈 (三)司各特

英国人的特点

爱家、爱自然 这个岛国的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 ——独立。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两种风格

田园式的温柔——温柔、缠绵 华兹华斯、济慈 海盗式的暴烈——激烈、反叛 雪莱、拜伦

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在创作上 的主要代表,在《夜的颂歌》中,他沉
湎于神秘的世界,否定人生,歌颂黑夜
和死亡。他的理想是回到天主教占统治
地位的封建时代(13世纪)。
(二)海德堡派

1805 年 左 右 , 一 批 作 家 在 海 德 堡 创 办 《隐士报》,形成了以海德堡为中心的 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阿尔尼 姆和布伦塔诺等,其成就主要在于对德 国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他们俩合编 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的号角》和格林 兄弟搜集、编写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都很有名.。
(一)“湖畔派”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文学中出现了最早 的浪漫主义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向往 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 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因此他们远离城市隐居 在英国西北部昆布兰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是 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制的 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 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四)所谓浪漫主义就是文学上的自由主
义 ——雨果 浪漫主义是在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 起来的。 理性的 感性的 想象的 主观的 自由的
致大海——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这是你最后一次在 我的眼前/滚动着蔚蓝色的波涛/闪耀着骄傲的 美色。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 别离时的呼唤,/我现在最后一次倾听/你悲哀 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 你的岸边,/一个人静悄悄地、朦胧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苦恼着! 我多么爱你的回音,/爱你阴沉的声调,你 悠远无尽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静寂,/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诗集《秋叶集》《微明之歌》《心声集》《光与影》《历代
传说》 ▲戏剧《欧那尼》打破三一律,奇异构想,浪漫主义与 古典主义决战,浪漫主义胜利。

俄国
第一位抒情诗人,宫廷诗人—茹科夫斯基:《俄国军营的歌手》 雷列耶夫:《致宠臣》《沃伊纳罗夫斯基》 莱蒙托夫:《童僧》《恶魔》《当代英雄》《诗人之死》 普希金:俄国文学之父 《自由颂》《童话》 《囚徒》《致大海》 南方诗篇:在南俄写的诗 《茨冈》 过渡到现实主义之前 的最后一部浪漫叙事诗 短篇小说《黑桃皇后》 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

德国——浪漫主义策源地
柏林:霍夫曼——《小查克斯》 沙米索——《彼得·史雷米尔奇异的故事》 海涅——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 《乘着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
乘着歌声的翅膀
• • • • • • • • • • • • • 乘着这歌声的翅膀 亲爱的随我前往 去到恒河的岸旁 最美丽的好地方 那花园里开满了红花 月亮在放射光辉 玉莲花在那儿等待 等她的小妹妹 玉莲花在那儿等待 等她的小妹妹 (紫)罗兰微笑地耳语 仰望着明亮的星 玫瑰花悄悄地讲着她芬芳的心情
波尔金诺的秋天:普希金在波尔金诺居住三个月创 作最有收获的季节,完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塑 造小人物形象的作品《驿站长》。 诗体长篇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 多余人形象 达吉亚娜形象(P127—128)
伍 东欧
• 【波】亚当·密茨凯维奇 • 《塔杜施先生》 波兰的民族史诗 • 【匈】裴多菲 • 《雅诺什勇士》 • 《自由与爱情》 • “生命诚可贵, • 爱情价更高, • 若为自由故, • 两者皆可抛”
壹 德国——浪漫主义策源地
耶拿派:早期。杂志《雅典娜神殿》,提出浪漫主义。继承狂 飙突进,重视情感,寻求神秘感。理论家兄弟——大小施莱格尔。 诗人诺瓦利斯《夜的颂歌》歌颂死亡与新婚之夜,蒂克《民间童 话集》神秘色彩,民间文学,影响到安徒生。

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23页PPT

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23页PPT

5.卡西莫多的形象
卡西莫多是内心美好与外貌 奇丑相结合的艺术典型。他 被社会鄙弃,变得麻木冷漠, 对克罗德惟命是从,是爱斯 梅拉尔达的温情与友爱唤醒 了他的良知。他善良、真诚、 纯洁,怀着感激、爱慕、崇 拜之情抢救、爱护爱斯梅拉 尔达,并勇敢地与克罗德进 行斗争,最后徇情于爱斯梅 拉尔达的墓穴。卡西莫多形 象的意义在于说明心灵美重 于外表美,体现了善战胜恶、 真诚战胜虚伪的真理。
运用夸张的手法制造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浪漫主义文学的概念
[欧性的文学思潮。它是法国大革命和各国民主、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产物,也是对法国大革命和启蒙 运动的反响。浪漫主义文学打破了古典主义统治欧洲 文坛约二百年的现状,提倡重理想崇感情;讴歌大自 然;重视民间文学;使用夸张的手法;制造离奇的情 节。由于作家政治立场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存在保守 与进步两种倾向。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是英国 的拜伦。
欧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主讲 曾宪柱
1、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P77、78 (1)社会原因。 (2)德国古典哲学的流行和空想社会主义学
说的兴起,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 基础。
(3)受传统文学的影响。P78、79 2、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重理想崇感情 (2)讴歌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 (3)追求离奇的情节、非凡的人物和环境,
巴黎圣母院始建1163年,前后 历时四百年才完工,是哥德式 教堂的代表,精雕细凿,颇有 鬼斧神工之能,尤其是正门三 个大拱门上的浮雕,共有千余 人物,非常细致。巴黎圣母院 内部装璜,严谨肃穆,但以彩 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其 中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 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有九 公尺,俗称「玫瑰玻璃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 很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 下来藏起来了。自巴黎圣母院 完工之后,屡经风霜、战争与 破坏,目前见到的已是几度重 修了。不过它的传奇几乎等同 于巴黎的盛名,雨果的「钟楼 怪人」就是以它为舞台,脍炙 人口的小说人人爱看.。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因此,一般来说,浪漫主义文学带有鲜明的 情感主义倾向。由于这种自我扩张,浪漫主义诗人 把诗歌和诗人的地位提高到了超越一切之上。
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 文明社会的创立者,人生百艺的 发明者,宗教的导师和先知。 诗歌既是知识的圆心又是它的圆 周;它包含一切科学,一切科学也 必须溯源到它。 ——雪莱
古舟子咏
只有爱人、爱鸟、 爱兽的人祈祷才会 有效力。热爱一切 大小生命,祈祷才 有效力,因为热爱 我们的亲爱的上帝, 他创造并热爱一切。
四、拜 伦
“恶魔诗人”
乔治· 戈登· 拜伦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拜伦: 精神界的拿破仑
• “恶魔诗派”的自由批判精神 • 浪漫派的两极 ----“一个好象以马内利(救世主)温存而 强壮,坐在一辆霹雳和光明的车上周游他 的王国;另一个则象倨傲的撒旦,当他从 天国被贬谪的时候,拖带了一大群星星坠 落而去” ----雨果《论拜伦》
霍夫曼 (E.T.A. Hoffmann, 1776—1822)
《金罐》 (1814) 《侏儒查克斯》 (1819 )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1820-1822) 《魔鬼的万灵药水》
•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附出自废纸堆的乐队指挥约 翰内斯· 克莱斯勒的传记片断
第一人称 雄猫穆尔—“有教养”的市侩典型 第三人称 克莱斯勒—不通世务的艺术家 粗俗的市民社会 荒淫的宫庭内幕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序言》
斯达尔夫人《论法国》
夏多布里昂: 《阿达拉》(1801) 《勒内》(1802) 斯达尔夫人: 《论德国》(1810) 雨果: 《〈克伦威尔〉序言》 (1827) 《欧那尼》(1830)
产生背景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间: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起源于德国。

【产生背景】1.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2.思想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3.经历了历史的发展过程,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情感抒发的崇尚为其兴起铺平了道路浪漫主义一词来源于传奇,浪漫主义运动最早发端于英国和德国。

浪漫主义第一个浪潮: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发表了《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兴起的标志。

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施格莱尔兄弟创办《雅典娜神殿》,奠定理论基础。

法国浪漫派的先驱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

浪漫主义第二个浪潮:英国拜伦、雪莱、济慈,法国拉马丁、维尼,意大利白尔谢、剧作家曼佐尼,德国霍夫曼、艾兴多尔夫。

浪漫主义第三个浪潮:发生在法国,以雨果为首。

【思想特点】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2.从民主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分为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但思想武器都是人道主义)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艺术特点】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2.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尤其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和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撷取题材)3.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倡导想象4.忧郁感伤的情调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前驱:彭斯《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天真之歌》《经验之歌》长诗《四天神》真正开创:【“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古舟子咏》《忽必烈汗》(二人合编《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提出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点)、骚塞《书斋咏怀》。

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

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昆士兰湖区,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体魄健美,外貌非凡,经理充沛,才干出众,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形象反映了拜伦内心的矛盾。

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
艺术特点
1,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游记》把叙事与抒情自由、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以哈洛尔德游历的路线把长诗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抒情主人公的议论和抒情、插叙丰富长诗的内容,强化思想感情。

2,长诗广泛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有自然与社会的对比,各民族英雄的过去与屈辱的现在的对比,人民与统治者的对比,侵略者与被侵略人民的对比,哈洛尔德与抒情主人公的对比等。

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3,对大自然的描写是长诗中重要的内容。

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纯真的大自然的热爱,而且诗人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或抒发主人公的情怀,或寄托诗人的自由精神和美好理想。

4,长诗的语言生动、自然、简洁、流畅,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唐璜》是诗体小说,是一部内容深广的政治讽刺诗。

这部长篇叙事诗也是诗人创造天才的一座丰碑。

歌德称赞它是“一部绝顶天才之作”。

1827年10月,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这是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在这篇文章里,雨果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的贡献
1,从理论上阐述了丑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滑稽丑怪事物的描绘的审美意义,从而有益于文艺题材的扩大,使文艺能够更广泛,更真实地反映生活。

2,强调在美丑比较、对立和斗争中表现美,有益于加深文艺反映生活的深度和提高艺术效果。

3,为打破古典主义的悲剧喜剧不能互相混淆的清规戒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根据,有利于戏剧艺术的发
艺术特征与成就
1、情节紧张奇特、想象丰富瑰丽、场面宏伟变幻
2、强烈的戏剧性。

①运用戏剧结构组织情节,以广场为大舞台,因而带来了戏剧般的流动的叙事视角。

内视角集中于一点,外视角不断流动,这是戏剧手法。

②采用了戏剧意义上的悬念、发现、突转。

3、极度夸张的手法
4、主观抒情
巴黎圣母院:建筑史上“奇迹”、“巨大的石头交响乐”、“每一块石头都生动的体现出艺术家的天才加以修饰了的用千百种形式表达出来的劳动者的幻想”
5、对照手法:贯穿于始终、体现在局部、渗透于细节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