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孔乙己》的教案

合集下载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孔乙己》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1、理解__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__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__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

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

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现实主义小说,收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章通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坚持读书求知的书生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批判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但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独特,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语言、成语、典故等理解起来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难点:分析文章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对知识分子产生尊重和同情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资料的收集。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鲁迅先生的照片或者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起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语气、情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社会意义,讨论如何对待知识分子,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尊重知识分子。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2.学习鲁迅先生独特的写作风格,感悟作品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难点:把握鲁迅先生独特的写作风格,感悟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经典课文《孔乙己》。

这是一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的底层知识分子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悲惨的世界,感受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

2.自主阅读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谈谈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认识。

(2)讨论孔乙己的形象特点:他的性格、行为、遭遇等方面。

(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鲁迅先生想通过孔乙己这个角色传达什么信息?4.精讲课文(1)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①孔乙己的出场:身穿破旧长衫,头戴四瓣帽,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

②孔乙己的语言:谦卑、礼貌,但透露出无奈和自卑。

③孔乙己的行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偷窃,但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去,只能偷偷摸摸。

(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①揭示社会现实:通过孔乙己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困境。

②批判封建制度: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制度对底层知识分子的压迫和摧残。

③呼吁社会变革:鲁迅先生希望借助孔乙己的形象,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推动社会变革。

5.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乙己这个悲惨的形象,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关爱和呼唤。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社会现象,关心弱势群体,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

(3)预习下一课《藤野先生》,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四、课后反思1.你对孔乙己这个角色有什么新的认识?2.你认为鲁迅先生在作品中传达了哪些信息?3.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关注社会现象,关心弱势群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与情节。

2. 培养学生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孔乙己》的主要人物形象与情节。

2. 探究小说背景知识,了解小说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孔乙己》中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和命运。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孔乙己》这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与小说《孔乙己》进行联系。

Step 2 阅读与分析1. 向学生介绍《孔乙己》的作者鲁迅,并讲解其文学地位和影响。

2.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孔乙己》,解读其中的文学特点和人物描写。

3. 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探究作者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

4. 让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命运是否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改变,为什么孔乙己成为社会底层的一员。

Step 3 文本解读1. 教师指导学生解读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并展示人物情感。

Step 4 批判与欣赏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鲁迅选择以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为题材?作品中有怎样的寓意和思想?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作品,比如电影、舞台剧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文化背景。

Step 5 练习与评价1.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作品,深入探究鲁迅文学作品的风格和内涵。

Step 6 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乙己》这部作品对社会和人性的探讨。

2.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3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下面是小编今天为大家准备的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默读课文,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勾画描写句,分析人物,品读句子表现效果。

3、提炼主题,探究死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品读句子教学难点:提炼主题,探究死因,体会情感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趣从《范进中举》进入学习,范进是活悲剧,但他起码还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旧社会等级森严的考试制度下,比他更可悲的人(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的大有人在。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和他笔下的《孔乙己》。

二、学前检测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 。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分。

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______ 和________ 。

默读、通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给课后生字词注音(点生上台)2、划出课文中带笑的句子(读出来)3、谁为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如果请组一个带笑字的词来形容这些笑声,你会组哪些词?4、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含义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你发现什么规律?(孔乙己身上体现了很多自相矛盾的特质,他是一个很有用意思的人)(1)穿长衫却在柜台站着喝酒,(2)给孩子分豆,却又说不多也,(3)明明每次去都被人嘲笑,却每次都要“据理力争”不许取笑。

(4)明明身无分文,喝酒却从不赊账(5)结局:大约的确5、在笑声里,鲁迅写了关于孔乙己的哪些事儿,请你帮我归纳一下。

(字数越简洁越好)(1)偷书为窃书;(2)奚落考试不中;(3)教我认茴字;(4)给孩子分豆;(5)断腿买酒。

四、读懂课文,分析人物1、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用信息?2、鲁迅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孔乙己出场,连一个被掌柜责罚的小伙计都敢笑他,说明了什么?3、合作探究:孔乙己除了地位低下以外,还具备了哪些性格特点?请你找出你认为最生动传神描写句子加以品读。

《孔乙己》教案12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

《孔乙己》教案12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

《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下面是分享的《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以供参考。

《孔乙己》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语言目标:语言目标若干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思维目标: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导入语见ppt①勾连带入文本整体感知6分钟初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概述初读后对孔乙己的整体认知。

读书思考,总结概括把握内容,理清结构层次8分钟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和结构。

见ppt③思考:划分结构构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把握小说情节内容与结构层次;整体认识孔乙己形象特点18分钟朗读课文有关部分,完整认识孔乙己形象的特点;从孔乙己周围人的态度看社会,看与其命运的关联。

见ppt④⑤思考:具体表述孔乙己有哪些特点;说出孔乙己活动场所的特点,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联。

小组研讨,集体研讨。

对主要人物孔乙己性格特征,以及人物活动主要场所特征,形成整体认知。

总结6分钟①一句话概述文本内容;②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外貌特征;③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生活环境。

见ppt⑥小组研讨,集体汇报:发表观点。

把握文本内容重点;提升总结概括能力。

板书《孔乙己》鲁迅一、前三段为第一部分。

(环境)二、第4段到12段是第二部分。

(主体)三、第13段第三部分。

(尾声)孔乙己:悲凉酒客:冷漠不幸掌柜:刻薄丁举人:残酷不争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解析小说语言的内涵,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性。

②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1分钟鲁迅先生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这节课继续研讨。

直接进入专题研讨30分钟思考1: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孔乙己性格的言行来品析。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篇一设计目的:《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

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

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

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

“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孔乙己初中语文教案

孔乙己初中语文教案

孔乙己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理解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 理解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孔乙己这个人物,了解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孔乙己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4. 学生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孔乙己》原文2. 相关资料:关于孔乙己的时代背景、作者鲁迅的生平介绍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课文内容、时代背景等4. 讨论话题:关于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处境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3. 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程度2.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3. 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4.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5.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九、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3. 采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十、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4.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提供针对性的帮助5. 定期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十一、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创作风格和社会背景。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本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课文《孔乙己》的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品析文本。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时代的图片和背景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
2.课文精读: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关键情节和语言特色,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和作品主题。
-设计意图:精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细节,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注重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激发他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2.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创作思维。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小说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情节梳理:详细讲解课文的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一《孔乙己》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运用“与手相关”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与手相关”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与形象。

【教学主要步骤】:【环节一】忆读明点;集体忆读有关手的文学作品,并出示细节的定义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面》竹枝似的手《甜甜的泥土》母亲“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的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小亮“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

”“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的凝望着。

一会二,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

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环节二】再读找点:请同学们再度《孔乙己》,找找文中有哪些“与手有关的细节【环节三】精读品点分组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分析其作用。

把写到手的相关内容加以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适当加入想象用具体的文笔描写出来,配图画。

老师板书主要的四种手,文图呈现。

剖析人物。

【环节四】熟读悟点:造成孔乙己如此性格命运的,难道真是这只“手”之罪吗?还有哪些无形的手将孔乙己推向死亡之路呢?挖掘主题。

出示“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上一堂关于“手”的课,崔老师有一双手,请前排同学观察,说说这双手的特点。

这是一双白胖的手,一双沾满粉笔灰的手,一双因长期写字变形的手,一双因粉笔灰而粗糙的手,一双温暖而有爱的手·····体型偏胖,职业教师,性格外向,可爱,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那么我们来看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手,你读出了手背后怎样的深意?《一面》一双为革命辛勤工作身体瘦削的手《甜甜的泥土》中离婚妈妈对孩子的思念,母爱的体现。

小亮对妈妈给的烫的喜爱珍惜之情,离婚后孩子的无助被虐待的情境,小亮友善可爱的心。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孔乙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理清情节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二、重点和难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说明: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

为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有意识地按照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过程来分步进行。

由于时代的差别,加上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学生比较缺乏,可能会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应对这方面内容作适当补充说明。

又由于这篇小说是以几个生活片断组材的,情节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时,可以以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解决情节结构问题。

要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说明:选定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的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文关注人物形象问题。

因为这一突破口涉及两个人物,提示学生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作用,与中心的关系等方面作思辨。

了解小伙计的作用,也就解决了情节结构问题;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学会确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

四、基本教学流程:(一)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默读单元教学要求,并作圈画、批注。

2、交流圈画批注的内容,教师作归纳、补充。

说明:这一过程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重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采用默读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初读课文,熟悉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提纲,以小伙计的口气叙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学生复述,全班补充、修正。

3、教师作引导,明确:(1)小伙计所见所闻孔乙己的遭遇,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小说要素之一)。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1.学惯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化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p 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化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分析^p 和考虑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拟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拟,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___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讽刺小说,发表于1919年。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坚持自己尊严的酒徒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封建势力的腐朽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文章语言幽默诙谐,讽刺意味浓厚,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习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接触不多,对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讽刺手法可能不太熟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能够分析孔乙己形象,理解文章的讽刺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形象,掌握文章的讽刺手法。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具有历史和地域特色的词语和习俗,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创作背景。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节走向。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气。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2)认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 深刻领会课文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了解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2)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孔乙己》,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并简要介绍阅读体会。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孔乙己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鲁迅讽刺手法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鲁迅同情底层人物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初中语文教案孔乙己

初中语文教案孔乙己

初中语文教案孔乙己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 能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批判。

3. 能够领会课文所表达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二、教学重点1. 孔乙己形象的分析。

2. 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的讲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和批判。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作者是如何描写孔乙己的形象的?(3)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什么?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批判。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实践运用: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重要词汇和句式。

2. 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短文,谈谈自己对他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正确回答问题。

2. 学生能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批判。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这篇经典小说,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孔乙己》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征,探讨其社会背景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讨论课文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梗概简要介绍《孔乙己》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概括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他的遭遇。

2.2 语言与描写手法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如对话、独白等。

探讨作者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孔乙己形象的方式。

第三章:孔乙己形象分析3.1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如善良、自卑、固执等。

讨论这些性格特点如何影响他的命运。

3.2 社会背景与个人命运探讨孔乙己所处的社会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人际关系等。

分析社会背景如何影响孔乙己的命运和发展。

第四章:幽默与讽刺手法4.1 幽默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的幽默元素,如对话中的俏皮话、夸张表达等。

探讨幽默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4.2 讽刺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物形象的讽刺等。

讨论讽刺手法在文中的目的和效果。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如关于封建社会的知识。

5.2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孔乙己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3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孔乙己形象的分析文章。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如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扩展对鲁迅文学风格的认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馈6.1 教学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手法的鉴赏和批判能力。

6.2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之后我们可得到回答。

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

二检查预习,点出传神之笔。

谁能准确地回答: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身份?学生回答后,点明:“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

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大意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姓名都不知道,以“绰号”代名字,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教学5篇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教学5篇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后编入《呐喊》。

该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迂腐不堪、四体不勤,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1一、讲读分析第二部分(第4节至第9节)。

1.交流漫画作业,加深对孔乙己的印象。

2.指名朗读第4节至第9节的内容,思考:(1)孔乙己一出场就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他为什么会成为嘲笑的对象?别人嘲笑他时,他怎样答对?表现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学生回答,点明:从他外貌特征看,他既穷困潦倒,又要摆读书人的架子,显示出比“短衣帮”高贵。

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毒害,总脱不下那件破长衫。

既穷又懒,衣服又脏又破,那件长衫十多年不补,不洗。

付酒钱时还要“排”。

一个“排”字,传神地刻画出他摆阔的情态。

“夹些伤痕”,又说明在他身上发生过某些事件。

从他语言特点看,满口“之、乎、者、也”,难懂,表现他的迂腐不堪。

当别人揭他“偷”的疮疤时,他的表现是“不回答”,逆来顺受;当别人再挑衅时,他“睁大眼睛”辩解;别人揭穿事实后,他窘得“涨红了脸……”自我解嘲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样抓住特征进行描绘,使一个心灵受到侮辱的形象,跃然纸上。

性格刻画入木三分。

比如,在他被侮辱之时,他仍要表现出高人一等,知书识理,满口“窃书不能算偷……”以表现自己的斯文。

可见,迂腐可笑到何等程度。

(2)孔乙己为何只好向小伙计说话?向孩子们说话?孩子对他采取什么态度呢?从教写字和吃茴香豆的事情中反映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孔乙己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和孩子们说话,以求得安慰。

他社会地位低下,和劳动人民一样处于社会底层,而又由于迂腐和品行不端,更为低下,连小孩都看不起他。

一个“配”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他十分低下的社会地位。

教写字和吃茴香豆二事,反映了孔乙己的善良,也进一步刻画其麻木不仁,迂腐可笑。

初中课文孔乙己教案

初中课文孔乙己教案

初中课文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有所了解。

然后简介《孔乙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的把握。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者为什么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来反映旧社会的黑暗?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讲解重点包括:(1)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6. 总结全文本节课通过学习《孔乙己》,使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人物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的教案内容预览:5 孔乙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 《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孔乙己》写于1918 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 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 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 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⑴注音:阔绰(chu o )羼(ch a n)绽出(zh a n)拭(sh i)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 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 孔乙己的地位(3) 孔乙己的结局教师提示:(1) 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 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 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 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六个生活片断是:(1) 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 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 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 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 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 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_________ 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_ 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______ 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___ 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 的人。

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2) 深入探因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 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 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1) 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 肖像描写: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

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

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

“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 语言神态描写: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

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 动作描写: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

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写人物片断练习。

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

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 她)的外貌、语言、神态。

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

合作探究:(1) 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 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

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提示:(1) 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

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 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 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 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第10 页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三、扩展引申,比照阅读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