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标》修订教材(西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标》修订教材(西师版)
培
训
要
点
梁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郭培恒
2007年9月
说明
因小学数学《课标》实验教材(西师版)各年级均作了适当修改,为使老师们在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修改意图,特编写《小学数学〈课标〉修订教材(西师版)培训要点》,仅供参考。
另,教材修订仓促,各年级单元作业已印成册,尽管我们倾力弥补,但仍有少量个别内容来不及调整,对此带来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老师们深表歉意:“对不起”、“请谅解”!
2007年9月
一年级
总的修订思想:注重知识的落实,增加习题数量;注重数学本质的教学,减少非本质情境内容,图意更准确、贴切,直接切入数学内容;注重知识结构与儿童认识规律的有机结合,移出或删去不适合儿童的内容,如“统计”这一单元全部后移,租船、租车等被删去。
一、教材的变化
1.“上学了”增加了“比一比”内容(P5、P6),目的是建立基本的长与短,大与小,多与少,高与矮等概念。
2.“数的认识”中增加了数的组成与分解,目的是帮助进行加、减教学。
3.各练习增加了习题数量,通过训练落实知识、能力等目标。
4.删去了儿童不太熟悉的租车、租船等内容,删去了不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统计内容。
5.“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原为一个单元,现调整为两个单元:1~5的认识及加减、6~10的认识及加减。
6.“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由一个单元调整为两个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分类、认识物体”改为“分一分、认识物体”,意为“分类”对一年级(上)的儿童来说要求较高,故改之。
8.实践活动由原来“快乐的一天”、“环保小卫士”变为“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
9.数学文化在原来“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分类”两个的基础
上新增了一个“+、-的来历”,因此,本册教材有3个数学文化专题。
二、教学要点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注重“双基”(含知识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的落实,教学情景的设置为教学内容、数学本质服务,在张扬个性、培养创造思维的同时,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
三、单元题说明
第一、二单元教学结束后使用“第一单元”检测题,第三单元教学结束后使用“第二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结束后使用“第三单元”检测题,半期就可使用“半期题”,第五、六单元结束后使用“第五单元”题,期末练习就可使用“期末检测题”。期末检测题中的统计知识学生不学“统计”也能做,没影响,因为该题相当于看图填数。
四、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试题的命制以本期使用的教材为准,不会有超教材、超《课标》要求的题。
二年级
总的修订思想:降低难度,增加习题数量,增加习题与例题匹配比重,移出不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部分内容,明晰解决问题要写答语这一解题格式。
一、教材的变化
1.表内乘法原为一个单元,现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学1~5
的表内乘法,第三单元学6~9的表内乘法。这种两段式学习方式,避免了过于集中,学习疲劳,不易记住的弱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口诀、记住口决。
2.表内除法结束前新增了“解决问题”,单独用一个小节安排学习,并指明写答语的书写格式。
3.原教材中的“方向与位置”、“统计”被整体移出,因此新教材中没有这两个单元的内容。
4.实践活动保留了“小小测量员”、“庆祝元旦”两个活动,原教材中的“丰收”改为“走进田园学数学”。
5.数学文化保留了“乘号的来历”、“除号的来历”两个专题,删掉了“指南针”专题(因“方向与位置”移出了),新增了“米”的来历,因此,本册教材有3个数学文化专题。
二、教学要点
注重知识的落实,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
关于乘法,尽管一图(或一问)可列二式,但仍要凸显乘法的本质: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有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才能在今后正确运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练习题中也相应增加了类似练习题目。乘加、乘减的计算提前,目的是加强相邻乘法口诀的理解,便于儿童记忆。如:6×4=24,6×4+6=30(6×5=30)等等。
教材50页上第4题的人民币图案不够清晰,请老师告知学生各部分人民币的张数。
关于表内除法加强了从活动到图案到算式的抽象过程的教学(P76),“倍”的认识中加强了应用教学,倍的三种情形均已出现: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新增的,P98第10题、P105第7题),而后一种情形是新增的,此类题较难,作思考题处理。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新增了两个内容:一是用三角板画直角,但不总结画法;二是在与直角的比较中,初步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关于画角,均在方格纸上进行。
三、单元题说明
第一、二、三单元结束后,使用“第一单元”题、“第二单元”题,第四单元结束后使用“第三单元”题、“中期测试”题,第五单元结束后使用“第四单元”题,期末复习后使用“期末检测”题。
四、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试题的命制以本期使用的教材为准,不会有超教材、超《课标》要求的题。
三年级
总的修订思想:降低难度,解决问题的内容不超过三步,加大习题数量,部分习题与例题匹配,删掉与儿童认知规律不太相符的内容,如“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可能性”等。
一、教材的变化
1.“克、千克、吨的认识”从原二(下)移至本册,这是小学所有教材整体结构的需要,与知识本身逻辑结构和儿童认知规律没什么关系。
2.“年、月、日”由原教材的第五单元移至本教材的第八单元,
原因是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3.“方向与位置”修改为“东、南、西、北”,取消了根据方向、根据距离确定位置的内容,原因是此内容稍难,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4.“旋转与平移”修改为“旋转与平移现象”,取消了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的内容,原因是该内容稍难,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5.“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修改为“周长”,意为先理解“周长”的概念,再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概念,进而学计算、学运用。
6.“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原教材未总结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教材对此进行了明晰。
7.实践活动保留了“办数学小报”、“做一个家庭年历”两个专题,在“克、千克、吨的认识”后新增了一个“小调查”活动,因此,本册教材共有3个实践活动。
8.数学文化保留了“四面八方”、“平年、闰年的来历”两个专题,在此基础上新增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因此本册教材有3个数学文化。
二、教学要点
1.本教材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二(下)已学,老师们可视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上与不上。
2.知识、能力、方法并重,切实落实知识目标,通过一定练习提高能力,加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
三、单元题说明
第一、二单元上完后使用“第一单元”题,第三、四单元上完后使用“第三、四单元”题及“中期”题,第五单元上完后使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