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d372b92195f312b3169a575.png)
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南宋着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
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
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
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
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
杰出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杰出、影响深远的女词人。
她的艺术成就在历代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的。
后人曾以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来称赞她是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
她的词作,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后期多悲叹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悼亡思乡,沉郁感伤。
然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
崭露头角李清照出生于北宋神宗年间的一个士大夫家庭里。
父亲李格非中过进士,是个有名的学者,母亲王氏,也善于作诗词写文章。
在李清照家里,常常是贵客盈门,高朋满座,这些饱学多才的文人墨客往往饮酒赋诗,议论纵横。
李清照生平经历
![李清照生平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002f8d992cc58bd63186bda6.png)
李清照生平经历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日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
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父亲王圭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歧国公。
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
赵是金石家。
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
1107年移居青州。
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
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
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李清照古诗大全300首
![李清照古诗大全300首](https://img.taocdn.com/s3/m/b9be2d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4.png)
李清照古诗词(一)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 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古诗词(二)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栏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李清照古诗词(三)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433c3cdf04a1b0717fd5ddf7.png)
李清照诗词全集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朝诗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诗词全集:《夏日绝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如梦令》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武陵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去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一剪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的全部诗词
![李清照的全部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bb1ef4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9.png)
李清照的全部诗词
李清照(1084年—1151年),北宋文学家,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江南昆山(今属苏州市)人。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以其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于世。
下面是李清照的一些代表作品。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派为主,作品流传最广的是《如梦令》,下面是《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以细腻的描写、含蓄的意境展示了人们对于逝去时光的渴望和思念之情,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李清照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是《声声慢》,下面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以倾诉内心情感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于旧时光的怀念和对于逝去爱情的伤痛,将一段往事恰如其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李清照还有许多其他的佳作,如《如梦令》、《如梦令》、《行香子·述怀》等等。
此外,李清照的文论作品也非常独特,以《琴瑟和鸣谱》最为著名。
该文分析了词与曲的关系,并通过对琴瑟和谐演奏的比喻,强调了作品所要呈现的和谐美。
综上所述,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词人,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有着广泛的影响。
她的词歌扬爱情、讴歌生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生平解说
![李清照生平解说](https://img.taocdn.com/s3/m/5eb589b3ad02de80d5d840e7.png)
李清照生平解说李清照生平解说 01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华夏词坛盛开着一朵最为娇艳的女人花。
她就是人称神州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古往今来,人们颂扬她的才华,敬佩她的气节。
而女人们更是把她引以为荣,当作自己学习的楷模。
她生于公元一0八四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
她自小负有才名,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且精于琴棋书画,兼通金石篆刻。
据说在词坛,苏东坡、辛弃疾地位最高,南唐后主李煜和李清照次之。
其余的,如柳永、周邦彦、吴文英等,要排在后面了。
细细数来,能和男性大师比肩的,在中国的女人里,还真的是非李清照莫属。
下面,笔者就她的生平事迹,花分几支,逐一叙述。
文中如有不当,敬请方家指正。
李清照生平解说 02快乐幸福的李清照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富裕人家。
年轻的她是快乐的。
其作品流露出更多的闲情逸致,如闺中趣事、自然景物或少女情怀等。
她虽是大家闺秀,却没有恃才傲物的坏脾气,而是有着比寻常女子更多的的纯真与浪漫。
李家有女初长成。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曾经是“见有人来……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的腼腆小女孩;也曾是“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的开朗女子。
青春勃发的李清照,无忧无虑情窦初开,天真烂漫清雅美丽。
十八岁时,这朵靓丽动人的女人花被当朝才子赵明诚摘得。
两个才子,一对佳人,这段姻缘不知羡煞了多少当年以及后来的红男绿女。
多情的李清照,偶尔与赵明诚分别,总是特别感伤、格外牵挂,浓浓的思念挥之不去。
于是她便有了“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还有“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这些绵绵的相思、款款的深情,把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愿刻画的淋漓尽致。
和平年代的李清照,是幸福快乐的,即使是短暂的分离,淡淡的忧伤里仍然包含着甜甜的回味。
李清照生平解说 03才貌双全的李清照在李清照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照相机。
那时的人们,要想保留自己的容貌,只能借助于画师们的工笔素描。
1114年,三十大寿的李清照,对自己的天生丽质婀娜身姿,依然充满了自信,而且还很有些自恋。
李清照是怎么死的
![李清照是怎么死的](https://img.taocdn.com/s3/m/d902332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b.png)
李清照是怎么死的李清照是我国的第一位女诗人。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是怎么死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清照是怎么死的。
李清照之死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
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人物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高中语文优质ppt课件: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1)
![高中语文优质ppt课件: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1)](https://img.taocdn.com/s3/m/01809de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9.png)
叠 词 形容词
3.通过独特意象来表现别样情感
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情感提升】
欣赏音乐,用心感受 发挥想象,再现意境
声 声 慢
李 清 照
品读鉴赏,再现意境
借酒消愁——抵不过晚来风急 大雁南飞——追忆起旧时相识 黄花堆积——憔悴中无心堪摘 守窗盼黑——到黄昏梧桐细雨
特 凄惨悲凉 点 一种凄婉的美
国愁 家愁 情愁 亡国之恨 家破之痛 丧夫之哀 孀居之苦
沦孀亡
落居国 之之之
愁
苦悲痛
、、
.
怎样写愁?
诗歌鉴赏方法之三:通过把握意象内涵来把握诗 歌情感
问题3: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 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 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本 词选用了哪些意象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 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 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 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
内容:闺怨离愁
渡 前
词风:清丽柔媚
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细
雨 梧桐
黄昏
间接抒情
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 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酒是“愁”的象征
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 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李清照经典诗词翻译(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经典诗词翻译(李清照诗词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7a611b4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d.png)
李清照经典诗词翻译(李清照诗词全集)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译: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词人李清照简介
![词人李清照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9fa7c3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8.png)
词人李清照简介词人李清照简介中文名称: 李清照又名: 易安居士李易安性别: 女生卒年: 1084~1155?国别: 中国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一剪梅生平简介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
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
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
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
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
婚后不久,新党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
他们极力打击旧党。
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少卿。
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
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
当时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
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
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
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
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f77207e960590c69fc3761b.png)
李清照简介(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朱《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说》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朱《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词别是一家名词解释]词别是一家
![[词别是一家名词解释]词别是一家](https://img.taocdn.com/s3/m/211d7e7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7.png)
[词别是一家名词解释]词别是一家词别是一家篇(1):诗人李清照简介及作品引导语: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我们通过下文一起来了解一些李清照的人生简介与作品吧。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的声声慢就创建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生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
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她是在东京长大的。
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
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7李清照词两首之《一剪梅》(1)(2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7李清照词两首之《一剪梅》(1)(23)](https://img.taocdn.com/s3/m/b87b032d3968011ca300916c.png)
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不同。
布置作业:
1、用以意逆志、知人 论世的方法阅读其他 诗作。 2、背诵这首词。
言 有 尽 而 意 无 穷
词的下片以直接抒情 为主,抒发了词人对丈 夫的深深思念之情。全 词主要抒写作者的相思 离愁。
阅读《一剪梅》 和《声声慢》两词, 两篇中都写“愁” 绪,所谓“一般愁 字别样情”。细品 两词,体会两者之 愁有何区别?
小结:
《一剪梅》和《声声慢》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 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 内涵是不同的。 《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其时词人锦衣 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 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 。 《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 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 之作。
锦书
雁
月
西楼
“鸿雁传书” 表达游子的思 乡怀亲之情
古诗词中的明月与西楼总寄寓着 思念之情,常以“登楼远望”, “望月怀人”表达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秋”:秋凉、凉意, 点明了时节;“残”:凋残、 凋谢。透露出秋景的冷落、 萧条,渲染了环境气氛。对 作者的孤独闲愁起到了衬托 作用。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作用:开篇奠定了诗歌凄 凉、悲凉的感情基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 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一个 关键字。
独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一句中哪些意象指向离别 相思?
李清照详细的生平
![李清照详细的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bec509f8a6c30c2258019ed7.png)
那一年,赵明诚四十九岁,李清照四十六 岁。
赵明诚的离世无疑是对李清照的沉重痛击
。亡国之后又失去了自己的爱人。
兵荒马乱的年代,任何事都是变数。金兵
再犯,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带着书籍文物又
开始了逃难的生活。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与当时许多士大 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外,还发生了一连 串特殊的不幸事故。接着便是被人认为有 通敌之嫌。( 社会上流传李清照“颁金通
敌”的传闻。有人指责李清照的作品中有
对金国的赞颂之意,便就此宣称李清照通
敌)
后又转嫁与 张汝舟,婚后不久,清照便发
现张汝舟的本来面目,他是为了她身上的
与赵明诚遗留下的财物而迎娶她。后张汝
舟发现李清照不像自己想象中的富有,便
对清照横加虐待“遂肆侵凌,日加殴击”
。
之后,李清照得知了张汝舟利用欺瞒的手 段骗取官职,做出了一般世俗妇女想都不
敢想的事情: 向朝廷告发恶夫,请求与之
离异。
李清照改嫁和迅速离婚的消息很快就传开
了。赵明诚的姻亲、翰林学士兼兵部侍郎
綦(qi)崇礼得知后,仗义执言,觐见宋高
宗,代李清照陈诉冤屈。就这样,李清照
入狱九天后就被释放了。为此,李清照还
写了一篇 《投内綦公崇礼启》 ,向他表示
感谢。
之后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于绍兴二十
然还有一句“曾孙婿秦桧”。就是说,李 清照的母亲,有可能是秦桧夫人。 第三种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 家),其词作,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 ,被当世及后世一“体”名之,称为“易
安体”。其实李词留传下来的并不多,保
存至今也不过五十余首,从题材和内容看 ,李词主要描写的,一是“对自然景物的
李清照PPT作品介绍人物生平李清照如梦令人物简介1
![李清照PPT作品介绍人物生平李清照如梦令人物简介1](https://img.taocdn.com/s3/m/909da4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6.png)
A UNIVERSITY
人物生平 / 文学成就 / 主要作品 / 历史评价
ANCIENT CELEBRITIES
古代知名作家名人人物介绍PPT模板
PPT TEMPLATE FOR WORLD FAMOUS WRITERS AND CELEBRITIES
演讲人:XXX
某某高校 · 某某专业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 雅,提出词“别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PART 01
家世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 是济南章丘人 ,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 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 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 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 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PART 02
文学成就
LITERARY ACHIEVEMENTS
文学成就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 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 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又如《清平乐》中“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 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 括。
20XX.XX.X X
YOUR LOGO
A UNIVERSITY
PART 01
PART 03
主要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 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 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 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 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 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 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 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 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 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 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 愁,孤独,惆怅
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 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 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 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 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 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 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 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 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 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 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 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 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 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 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李清照
走近这位女词人,感受她的人,了 解她的词
李清照(1084-1155),济 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 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 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 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
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 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 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 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 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 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 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 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 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 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 死在江南
生平事迹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 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 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 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 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 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 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 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 《怨王孙· 湖上风来》
前期 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 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 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 ,大部分时间是在 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 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 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 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 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 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 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 门。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 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 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 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 词人”。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 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 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 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 春》等。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 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 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 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 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 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 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 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 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 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 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 较大影响。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 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 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 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 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 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 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 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 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 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 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 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 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 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 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 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 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 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 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 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 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 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 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 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 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 韵调优美。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 《声声慢· 寻寻觅觅》。
中文名:李清照 别名:易安居士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济南章丘 出生日期:1084年3月13日 逝世日期:1155年5月12日 职业:诗人、词人 主要成就:诗词创作代表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 觅》《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性别: 女 配偶:赵明诚,张汝舟
人物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李清照
宋代(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 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 (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 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 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 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 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一生,她的诗,她 的词。 ……
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 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 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 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 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 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 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 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 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 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 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 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 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 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 下风,就闭门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重山· 春到长门草青青》 《忆秦娥· 临高阁》 《多丽· 小楼寒》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念奴娇· 萧条庭院》 《转调满庭芳· 芳草池塘》 《清平乐· 年年雪里》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减字木兰花·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点绛唇· 寂寞深闺》 《点绛唇· 蹴罢秋千》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 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 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 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 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 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 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 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 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 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 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 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