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

合集下载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专业知识培训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专业知识培训
② 口服吸收好,进食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③ 合用于各型高血压患者。
④ 不良反应较ACEI少见。
22
2024/9/22
(二) 钙拮抗药
可选择性阻断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旳钙通道, 阻滞外钙内流,使兴奋性降低,造成心肌收缩力降低、血 管扩张。
常用旳药物有二氢吡啶类 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 氨氯地平等。主要是扩张血管(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 血压降低。还可扩张冠脉,增长冠脉流量,解除冠脉痉挛 产生抗心肌缺血作用。
15 000 10 000
16 135 14 360
5 000
0 基值
p<0.001 p<0.001
卡维地洛l (n=12) 美托洛尔 (n=12)
21 381 14 421
4周
32
Web2e02r4(/19/9292 6)
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 对高血压患者心输出量急性和慢性作用比较
心输出量 ( 升/分钟) 8
⑵ 克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局部组织中旳RAAS活 性,降低Ⅱ对组织细胞旳激活作用;
⑶ 克制缓激肽旳降解,增进舒张血管旳物质释 放(如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等),降低血压。
18
2024/9/22
2.降压特点: ⑴ 降压作用快而强;
⑵ 可口服,短期或较长久应用都有较强旳降 压作用;
⑶ 降压作用谱广,对肾素型及高肾素型高血 压疗效佳;
对危险度分别为0.75,0.76和 0.71。
15
2024/9/22
RAS系统及药物阻断途径
ACEI
克制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Ang I
ACE
旁路
Ang II

ARB 断
AT1受体
AT2受体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一、引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的排泄,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等。

2.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平滑肌紧张,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3.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ACEI有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

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ARB有氯沙坦、厄贝沙坦等。

三、药物临床试验的目的和意义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于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其主要目的如下:1. 评估药物在降低血压方面的疗效:通过临床试验,可以验证药物在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方面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2. 评估药物的安全性:临床试验可以观察药物在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3. 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临床试验,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在降低血压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

4. 探索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临床试验,可以探索药物在降低血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四、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1. 研究设计: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

PK基础参数浓度AUC=曲线下面积=药物暴露的时间

PK基础参数浓度AUC=曲线下面积=药物暴露的时间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 二〇〇七年三月 尚未颁布 34
举例:抗高血压药的耐受性研究
应该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耐受性研 究,研究中可以同时观察试验药物的降压效应、 主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等,试验中需要制 定明确的终止标准。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 二〇〇七年三月 尚未颁布 35
Day 8 B C A B C A
Day 15 C A B A B C
仍然12位受试者。分为6组,每组2人。 试验设计更加均衡。有利于减少给药顺序和试 验周期的影响。
54
设计
组号
1
2
3
A
A
B
C
B
D
A
B
C
B
C
D
D
C
D
A
55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将试验中测得的各受试动物的血药浓度-时间的数据 分别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求得新药的主要 药代动力学参数,其中口服给药包括:(吸收速率 常数)、(峰时间)、(峰浓度)、(血药浓度-时 间曲线下面积)、(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 常数)、t1/2(消除半衰期)、(清除率)等。静 脉注射包括:t1/2(a)、t1/2(b)、K12、K21、K10、、 (T)、等。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相关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中心 胡蓓
1
概念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治疗
剂量
血浆浓度 作用部位
效应
途径
2
基础 定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 = 药物在体内发生了什么
3
基础 定义
吸收
分布
+
消除
4
基础 吸收

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原则

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原则

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原则高血压,这个词可把咱们老百姓吓坏了。

有人说,高血压就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靠近我们。

那么,有没有一种神奇的药,能够让我们摆脱这个杀手的魔爪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聊抗高血压新药的临床评价原则,看看这些药物到底是真是假,能不能让我们真正告别高血压这个“瘟神”。

我们要明白,高血压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它会导致心脏、肾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评价,才能放心使用。

那么,什么是临床评价原则呢?简单来说,就是要把药物放到人体里进行实验,看看它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没有副作用,是不是安全可靠。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

前临床研究,就是让药物在实验室里和小鼠、猴子等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看看它有没有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

这个阶段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基本性质和作用机制,为后面的临床试验打下基础。

但是,这个阶段的结果并不能直接用于人体,因为人和动物的生理结构有很大差异。

接下来,就是临床试验阶段。

临床试验分为三个类型:第一期试验、第二期试验和第三期试验。

第一期试验主要测试药物的安全性和剂量范围;第二期试验则要在人体里测试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三期试验则是在大规模人群中测试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只有通过了这三个阶段的试验,药物才能获得上市许可。

不过,即使药物通过了临床试验,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人体的反应千差万别,有些药物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所以,上市后还需要进行监测,看看有没有新的不良反应出现。

这个过程通常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那么,通过这些严格的临床评价原则,我们就能找到真正的抗高血压好药了吗?其实,这还不够。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所以同一种药物对不同人的效果也可能不同。

所以,医生在开药的时候,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

抗高血压新药的临床评价原则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

GCP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

GCP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受试者隐私,CRF中不应出现受试者姓名,按代码确认身
份及记录(知情同意书另放)
临床试验中各种实验室数据均应记录或将原始报告复印件粘贴 在病例报告表上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内容应与试验方案要求一致 临床试验中的资料均须按规定保存(附录2)及管理
记录与报告中的几个小问题
1、化验单上受试者名字错误,如何处理? 2、受试者为住院病人时,住院病历上如 何记录临床试验信息? 3、研究生和CRC能否填写研究病例及CRF?
第三十三条 申办者选择临床试验的机构和研究者,认可其 资格及条件以保证试验的完成。
第三十四条 申办者提供研究者手册,其内容包括试验药物 的化学、药学、毒理学、药理学和临床的(包括以前的十五条 申办者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 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件后方可按方案组织临床试验。 第三十六条 申办者、研究者共同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述明 在方案实施、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发表论文方 式等方面职责及分工。签署双方同意的试验方案及合同。 第三十七条 申办者向研究者提供具有易于识别、正确编码 并贴有特殊标签的试验药物、标准品、对照药品或安慰剂, 并保证质量合格。试验用药品应按试验方案的需要进行适当 包装、保存。申办者应建立试验用药品的管理制度和记录系 统。
药品的使用和管理
人员培训与合作 访视记录书面报告申办者
记录与报告
病历作为临床试验原始文件,完整保存,CRF数据来自原始文件,与原始文 件一致。任何观察检查结果均应真实、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记录于 病历中正确填写至CRF中,不得随意更改。确由填写错误,作任何更正时应 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辩,由更正者签名和时间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 后,对原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进 行了再确认。 1995年2月,卫生部,《卫生部 临床药理基地指导原则》 Step 1 1985,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和《新生物 制品审批办法》。新药审批管理进入了以法律 手段管理阶段。

抗高血压复方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抗高血压复方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H】GCL6-1抗高血压复方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稿)二○○六年一月目录一.概述 (3)二.组成固定剂量复方的总体考虑 (3)(一)各单药之间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影响 (3)(二)单药之间不良反应的相互影响 (4)(三)单药之间药效学上的相互影响 (4)(四)制剂中单药之间理化上的相互作用 (4)三.对抗高血压复方药物临床研究的考虑 (4)(一)临床药理学研究 (5)(二)剂量探索研究 (5)(三)确证性临床研究 (6)1.由治疗剂量单药组成的复方 (6)2.由低于最低治疗剂量单药组成的复方 (8)(四)生物等效性试验 (9)(五)长期给药的临床研究 (9)四.组成抗高血压的复方药物上市前必须符合的条件 (9)五.名词解释 (10)六.参考文献 (10)七.附录 (11)八.起草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抗高血压复方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文旨在为抗高血压复方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本文涉及的复方限定为已上市的抗高血压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

临床实践中,半数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

复方抗高血压药物通常应由不同作用机制药物按一定配比组成,因此应该具有提高疗效和/或减少不良反应的优点,同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另一方面,由于复方中单药的比例是固定的,剂量的调节不如单药方便,同时,由于作用机理之间或剂量配比等问题组成的不合理复方也不能起到研发复方降压药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抗高血压复方药物必须经过系统、严格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复方中各成分的最佳比例、给药方案、适用人群、短期和长期的安全性、有效性,并确定复方的特点。

二.组成固定剂量复方的总体考虑与各自的单药比较,复方通常应该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和/或安全性。

在组成固定剂量的复方时,应有如下总体考虑:(一)各单药之间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影响要通过文献资料和/或试验资料证明单药之间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影响的程度。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者:————————————————————————————————日期:指导原则编号:【】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七年三月目录一、概述 (3)二、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 (4)(一)、临床药理学研究 (4)1、耐受性研究 (4)2、药代动力学研究 (4)3、药效动力学研究 (4)(二)、探索性和确证性临床试验 (5)1、研究人群 (5)2、试验设计和研究周期 (6)3、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6)4、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6)三、有效性评价 (7)(一)、有效性评价的一般原则 (7)(二)、有效性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7)1、血压 (7)2、靶器官保护 (8)3、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9)(三)、有效性的研究策略 (9)1、药效动力学研究 (9)2、量效关系 (9)3、抗高血压绝对疗效的研究 (10)4、抗高血压相对疗效的研究 (10)四、安全性评价 (11)(一)、低血压和血压反跳 (12)(二)、影响心率(律)的作用 (12)(三)、对靶器官损伤的作用 (12)(四)、对伴随疾病的作用 (12)(五)、对伴随危险因素的作用 (13)五、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13)(一)、剂量探索(Dose-finding)研究 (13)(二)确证性临床研究 (13)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文件提供了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

抗高血压新药临床研究首先要遵循药品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同时也要遵循业已发布的其它相关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如:《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等。

固定剂量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制剂的详细内容请参见《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药物1期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药物1期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以下简称I期试验)的管理,有效地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提高Ⅰ期试验的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规范,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Ⅰ期试验,旨在为Ⅰ期试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提供指导。

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参照本指导原则。

第二章职责要求第三条申办者应建立评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程序和标准,选择、委托获得资格认定的I期试验研究室进行Ⅰ期试验。

第四条申办者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I期试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查和稽查,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

第五条申办者可以委托合同研究组织(CRO)执行I期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

委托前对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条件、能力、经验以及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

当合同研究组织接受了委托,则本指导原则中规定的由申办者履行的责任,合同研究组织应同样履行。

申办者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及质量负最终责任。

第六条Ⅰ期试验研究室负责Ⅰ期试验的实施。

研究者应遵循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导原则,执行临床试验方案,保护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七条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应在符合《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实验室管理指南》)的实验室进行。

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的实验室均应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伦理委员会应针对Ⅰ期试验的特点,加强对受试者权益与安全的保护,重点关注:试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试验方案设计和知情同意书的内容,研究团队的人员组成、资质、经验,受试者的来源、招募方式,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等。

第三章实施条件第九条Ⅰ期试验研究室应设有足够的试验病房,也可以设有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

试验病房应符合本指导原则的要求,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室管理指南》的要求。

关于治疗高血压等复方药物临床试验的要求

关于治疗高血压等复方药物临床试验的要求

关于治疗高血压等复方药物临床试验的要求审评四部复方药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成的制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于创新的复方药物研究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动物试验的要求方面,如应提供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而对于临床试验的要求,复方药物与单药没有明显差别。

长期以来,研制单位在开发新的复方制剂时,复方中单药的配比和剂量均是通过动物试验来确定,即在动物试验中通过药效试验筛选确定复方的组成,用确定的复方的组成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在获得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后,用动物药效试验确定的复方在人体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考察复方中单药的配比和剂量是否适合目标适应症的人群。

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等,复方的研究与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目标适应症人群的研究结果。

以复方高血压药物为例,其研发强调组成复方的单药一般应有人体联合用药的基础。

动物试验研究多寡的需要依据联合用药数据的多少,研发机构可以和药政管理当局讨论。

对于临床研究的要求明确区别于单药。

从FDA和EMEA颁布的复方药物或高血压复方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可以看出,临床研究要求一般包括:(1)确定复方中各成分的合适比例和剂量;(2)探索给药方案;(3)确定适用人群;(4)明确其短期和长期的安全性、有效性;(5)明确复方的优势。

治疗高血压的复方药物在获准上市时,通常有数个规格被同时批准,便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针对国内创新性复方高血压药物申报增加的现象,我们与专家和研发人员代表进行了充分讨论,各方人员均认为,第一,动物试验筛选出的复方中单方的配比和剂量并不能代表在人的合适比例和剂量。

第二,对复方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要求应为:(1)复方制剂应该进行剂量探索研究,以确定复方中各成分的合适比例和剂量。

(2)复方制剂剂量探索研究的内容既包括单药不同比例的探索,同时也包括单药不同剂量的探索;(3)一般应按照析因分析设计方案进行临床研究,以同步比较按不同剂量、不同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与各自单药和或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4)根据析因研究的结果,选择合理配比和剂量组成复方制剂;(5)在确证性临床研究中进一步研究复方制剂在目标适应症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1.3 参考资料2.临床研究设计与方法2.1 研究类型2.2 研究设计2.3 受试者招募与纳入标准2.4 随访和观察期2.5 统计分析方法2.6 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指标3.药物选择与用量3.1 不同药物类别的选择3.2 药物用量的确定3.3 联合用药的考虑3.4 特殊人群的药物选择和用量调整4.治疗效果评估4.1 测量指标4.2 终点事件的确定4.3 样本大小的估计4.4 治疗效果的统计分析5.安全性评估5.1 不良事件的监测与报告5.2 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与评估5.3 特殊人群的安全性评估5.4 安全性的数据分析和汇报6.伦理和法律要求6.1 研究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批准 6.2 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权限与责任 6.3 受试者知情同意的获取与保护 6.4 数据保密与隐私保护6.5 不正当行为的防范与处理7.结论7.1 主要结论7.2 局限性7.3 发展方向和建议附件:附件1、抗高血压临床研究数据表格附件2、受试者知情同意书范本附件3、不良事件报告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研究伦理委员会:负责对临床研究计划进行审查、监督并提供监督保障的机构。

2.受试者知情同意:研究参与者接受充分信息后,自愿选择、明确表示参与并签署同意书的过程。

3.不良事件:在临床研究过程中,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或意外的医疗事件。

4.伦理委员会的权限与责任:研究伦理委员会在临床研究中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群的健康。

E12A 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原则

E12A 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原则

ICHE12A目前指导原则文件2000年3月2日该起草文件已达成一致,由相应的ICH专家工作小组同意,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程序由ICH指导委员会推荐给欧盟、日本和美国三方的管理机构以供内外咨询。

1E12A历史文件目前指导原则文件版本2ICH原则草案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原则2000年3月2日由ICH指导委员会签署目录前言 (4)1.有效性评价的一般原则 (5)2.研究人群 (6)3.抗高血压疗效的评价 (7)3.1 评价抗高血压疗效的研究 (7)3.2 药效动力学研究 (9)3.3 量效关系 (9)3.4 与标准治疗的比较 (10)4.安全性评估 (11)5.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11)6.固定复方制剂 (12)6.1 析因研究 (12)6.2 对单药无反应人群的研究 (13)附录 (14)3前言本文件规定了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

文中描述的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核心原则为ICH三方区域所接受,但存在某些地区性差异,这些差异今后可能会统一。

目前尤为重要的是,应参考现有的地区性指导原则,并在必要时与当地监管机构就特殊要求进行讨论。

本文件应与相关的ICH 指导原则一同使用。

E1:临床安全性评价时的人群暴露程度E3: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E4:支持药物注册的量效关系信息E5:影响外国临床资料接受的种族因素E6:GCP指导原则E7:支持特殊人群的研究:老年人用药E8: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E9:临床试验的统计原则E10: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的选择E11:儿科医药产品的临床研究此外,已有的一些地区性的指导原则及指导原则草案:CPMP:治疗高血压的医药产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FDA: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评价指导原则MHW: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评价指导原则1.有效性评价的一般原则抗高血压药物有效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药物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

过去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舒张压。

虽然目前所有的抗高血压药物均能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但由于认识到单纯性收缩压升高或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是重要的且可治疗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明确评价药物对收缩压的作用。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

抗⾼⾎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抗⾼⾎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抗⾼⾎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概述本⽂件提供了抗⾼⾎压新药临床评价的⼀般原则。

抗⾼⾎压新药临床研究⾸先要遵循药品临床研究的⼀般原则,同时也要遵循业已发布的其它相关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如:《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和⽣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等。

固定剂量复⽅抗⾼⾎压药物制剂的详细内容请参见《复⽅抗⾼⾎压药物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从抗⾼⾎压药物临床研究⼀般考虑、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固定复⽅抗⾼⾎压制剂等⽅⾯进⾏阐述。

本⽂说明了抗⾼⾎压药物临床研究主要考虑的相关问题,在有效性评价上主要涉及⼀般原则,评价指标和标准,证明有效性的研究策略,在安全性评价上提出了除常规药物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外,强调了⾼⾎压药物需要特别关注的主要安全性观察和评价内容,最后介绍了复⽅抗⾼⾎压制剂的有关内容。

本指导原则是建议性的,不是新药上市注册的强制性要求。

⼆、抗⾼⾎压药物临床研究⼀般考虑(⼀)、临床药理学研究1、耐受性研究应该进⾏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体耐受性研究,研究中可以同时观察试验药物的降压效应、主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等,试验中需要制定明确的终⽌标准。

2、药代动⼒学研究应该进⾏详细的⼈体药代研究,抗⾼⾎压药物常⽤于⽼年⼈,因此要对⽼年⼈进⾏特殊研究,对于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应进⾏特殊研究。

⾼⾎压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合并使⽤,应该进⾏相关药物的药代相互作⽤研究。

同时进⾏药代/药效研究,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

3、药效动⼒学研究应描述抗⾼⾎压药物的药效动⼒学特点。

药效动⼒学研究⼀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作⽤时间、⾎流动⼒学参数(如⾎压、⼼搏出量、体循环⾎管阻⼒)、⼼率和⼼律(⼼电图、24⼩时动态⼼电图)、神经体液参数(如肾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及肾功能。

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一)总则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肾虚”、“肝阳上亢”等证候的范畴,在脏腑多与“肝”、“脾胃”有关。

高血压病的新药临床研制过程中宜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观察新药对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症状疗效,制定本原则作为高血压病的临床试验和验证的技术证据,在临床实践中要保证各项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其病例选择:1.中医诊断辨证分型 参考1980年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内科学》,高血压辨证分为4型:(1)肝火亢盛: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阴虚阳亢:眩晕头痛、腰膝酸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而数。

(3)阴阳两虚:眩晕头痛、耳鸣如蝉、心悸气短、腰酸腿软、夜尿频、失眠梦多、筋惕肉瞤、畏寒肢冷,舌淡或红,苔白,脉沉细或细弦。

(4)痰湿壅盛: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2.西医诊断 参考1979年全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工作座谈会制定的《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分期。

3.研究病例的选择 作为研究高血压病的研究病例,除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外,作为疗效观察应分为,降压疗效及症状疗效两方面,均以2期高血压病为主要观察对象。

4.血压指标观察方法 受试者用药(新药)前,停用影响观察血压疗效的药物两周,以停药结束前非同日连续测3次血压,取其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

治疗结束时,取非同日连续测3次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后的血压。

(二)疗效判断参考1979年制订高血压病疗效评定标准。

(三)临床试验1.I期临床试验(1)目的意义:试验要求参见《新药审批办法》及《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说明》。

(2)试验内容:高血压I期临床试验以20例为宜,观察时间3周,至少一半为住院病例,观察受试者血压、症状疗效、感觉、皮肤、胃肠道、心肝、造血、神经系统等方面,以及未预料到的反应。

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高血压作为常见病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正确的控制高血压可以很好的避免病情进一步提升,从而保持良好身体,那你知道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或终身应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重要性不亚于或甚至更胜过药物的疗效。

2.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用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

3.联合用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

对血压≥160/100mm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4.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的用药误区误区一:难受了才吃药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误区二:宁可相信广告不肯相信医生高血压患者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延误病情的同时也蒙受金钱损失。

误区三:来回换药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降压太快的并不一定是好药。

误区四:老盯着副作用其实,副作用只是对一些特殊患者或特殊情况做出的“特别提示”,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

有时候药用得好,副作用也能成为治疗作用。

比如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能会使心率增快,引起心悸等副作用。

降压药物的常见知识1. 高血压为什么要服药?一般来说,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到目标水平(一般来说要求血压低于140/90mmHg),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如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及进展,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死亡风险。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

精品文档发布日期20040512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标题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作者康彩练部门正文内容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审评四部审评一组康彩练随着医学模式的变更和循证医学理论的推广,抗高血压药物在基本完成了药学、药理、毒理等方面的研究后,能否被批准上市,上市后能否被医生和病人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研究的结果。

因此怎样合理设计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试验,怎样评价临床研究结果成为抗高血压药物注册的核心内容。

以下就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评价的一般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应制定合适的受试者选择标准,包括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等,并在临床试验中严格施行标准。

应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药物特点制定不同的选择标准。

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试验中,主要的受试人群为轻中度高血压,但应尽可能设立重度高血压、高龄病人、合并病人(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等亚组分析,以下是一般的抗高血压药物受试者选择标准:1.1 入选标准1.1.1 自愿参加并签署之情同意书1.1.2 原发性高血压受试者,不伴有严重靶器官损害,性别不限1.1.3 年龄18-70岁1.1.4 BMI1.2 排除标准1.2.1 高血压合并下列病变6个月内有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病史;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明确的心绞痛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症及其他恶性或潜在恶性心律失常2. 继发性高血压3. 有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4.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空腹血糖》11mol/l,或有合并症(肾病、周围神经病变)5. 胃肠病变或胃肠手术后有可能影响药物吸收6. 未治疗的甲状腺疾病7. 电解质紊乱,包括血钾《3.5 mol/l或》5.5 mol/l8. 肝肾功能受损9. 自身免疫病或任何严重致命疾病10. 血容量偏低11. 不能耐受降压药5个半衰期者12. 妊辰或哺乳期妇女13. 精神性疾病、无自制力,不能确切表达14. 试验前3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15. 有药物过敏者16. 其他临床医生认为应当排除的病例1.3剔除标准1 .3.1 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或严重的临床事件1.3.2 需要使用本实验禁忌的药物1.3.3 实验期间同时服用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1.3.4 受试者要求退出实验1.3.5 受试者在用药过程中怀孕1.3.6 其他研究者认为不适宜继续服药者2.避免偏倚的方法血压受到生理节律的波动和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采取严格的试验设计减少各种偏倚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临床实验设计原则

高血压临床实验设计原则

高血压临床实验设计原则引言: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病因、发展过程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高血压临床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遵循一些实验设计原则。

1. 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的明确在开始设计高血压临床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解决的研究问题。

例如,我们可能希望探究某种药物对高血压的疗效或者某种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

明确的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有助于指导实验设计的方向和步骤。

2. 受试者招募和随机分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来源招募不同背景的受试者,并进行随机分组。

分组的目的是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线特征尽可能均衡,以消除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临床试验的盲法在高血压临床实验中,尤其是对药物疗效的研究中,采用盲法是非常重要的。

盲法可以减少实验结果因主观干预而产生的偏差。

盲法可以分为单盲、双盲和三盲。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盲法。

4. 样本量计算样本量的计算是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的样本量计算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样本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预期效应大小、显著性水平、统计功效以及人力物力的可支配程度等。

5. 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分析在高血压临床实验中,我们需要明确采集哪些数据以及如何采集。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医学检查、问卷调查、血压测量、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等等。

同时,对于数据的统计分析也是不可忽视的。

合理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客观地评估实验结果。

6. 实验伦理的考虑在进行高血压临床实验时,我们必须遵守伦理规范和原则,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人身安全。

实验应该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

结论:高血压临床实验设计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目的、题目与问题的明确、受试者招募和随机分组、盲法、样本量计算、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以及实验伦理等因素。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的评估 此 类试 验 通 常 用 于 Ⅳ期 的临 床 研 究 , 试 验 时
间常规 >2 4 周, 进行 降压 疗 效 的有 效 性 和 安 全性 及 靶 器官 损害 [ 微量 白蛋 白尿 、 左 心 室 肥厚 ( 1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h y p e r t r o p h y , L VH) 、 血管 内膜 中层 厚 度 ( i n t i ma me d i a
压 药物 临床试 验 的有 效 性 评 价 中 国专 家 共 识 , 旨在 促
( 见 后文 论述 ) 。
我 国部分 从事 高血 压 临床药 理 的专 家 共 同起草 抗 高 血 2 . 2 安 慰剂 和活 性药 的药 物有效 性 的评估
1 ) 活性 药 物 与 安 慰 剂 对 照 临 床 试 验 , 常用于 1 . 1 进 我 国抗 高血压 药物 临床 试验 的设 计 水平 和 有 效地 评 或 1 . 2类创 新 药 物 的 临床 试 验 , 有 效 性 必 须 由优 效 性 估 抗高 血压 的疗 效 。 试验检 验得 出。
2 ) 活性 药 物 与 活性 药 物 的对 照试 验 , 用 于 Ⅱ或 Ⅲ
1 抗 高 血 压 药 物 临 床 试 验 概 述
期 临床 试 验 , 有 效 性 最 好 由 优 效 性 或 非 劣 效 性 检 验 目前 常用 的抗 高血压 药物 主要 有 肾素血 管 紧 张 素 得 出 。 系统 阻断 剂 、 钙拮抗 剂 、 l 3 受体 阻滞 剂 、 利 尿剂 以及 复 方 3 ) 活 性 药 长期 开 放 前 后对 照 , 多用 于 Ⅳ期 临 床 试 药 等 。近年来 , 随着 对 高血 压 病 因 、 发病机制 、 基 因 和 验 , 有效 性 常以 血 压 降低 幅度 的有 效 性 和 血 压 达 标 率 蛋 白质组 学 、 分 子遗 传 学 等基 础 学 科 的深 入 研 究 及 临 显 示 。 床 治疗学 的飞速 发 展 , 许 多 国家 竞 相 开 发 全 新 的抗 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文件提供了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

抗高血压新药临床研究首先要遵循药品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同时也要遵循业已发布的其它相关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如:《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等。

固定剂量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制剂的详细内容请参见《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从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固定复方抗高血压制剂等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说明了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主要考虑的相关问题,在有效性评价上主要涉及一般原则,评价指标和标准,证明有效性的研究策略,在安全性评价上提出了除常规药物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外,强调了高血压药物需要特别关注的主要安全性观察和评价内容,最后介绍了复方抗高血压制剂的有关内容。

本指导原则是建议性的,不是新药上市注册的强制性要求。

二、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一)、临床药理学研究1、耐受性研究应该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耐受性研究,研究中可以同时观察试验药物的降压效应、主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等,试验中需要制定明确的终止标准。

2、药代动力学研究应该进行详细的人体药代研究,抗高血压药物常用于老年人,因此要对老年人进行特殊研究,对于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应进行特殊研究。

高血压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应该进行相关药物的药代相互作用研究。

同时进行药代/药效研究,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

3、药效动力学研究应描述抗高血压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特点。

药效动力学研究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作用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压、心搏出量、体循环血管阻力)、心率和心律(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神经体液参数(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及肾功能。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对以下参数可能有影响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冲动形成及传导、心肌耗氧量等。

通常这些研究采用安慰剂对照。

(二)、探索性和确证性临床试验应该进行探索性试验,探索药物的疗效强度和剂量范围等,随后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确证性临床研究中进行确认,并进行获益/风险的评估。

在探索性和确证性临床试验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研究人群参加抗高血压新药研究的应为各种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早期试验中大多数应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最好同时患有收缩期高血压和舒张期高血压。

在后期的试验中,患有伴随疾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的患者应参与研究,除非他们所服用的药物干扰疗效的评价(如:心衰患者的标准治疗需服用一或几种能影响血压,产生能与研究药物相似药理效应的药物)。

重度高血压患者在有些情况下也可参与研究。

通常,患有高血压所引起的继发性靶器官损害者不入选以安慰剂为对照的试验,除非是极短期的试验;但是这些患者可入选阳性药对照试验。

应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研究,包括不同性别、年龄、人种或种族等。

也可选择高龄患者(>75岁)进行研究。

为了方便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人群亚组的比较,通常在同一试验中应尽可能涵盖全部的亚组人群,而不是仅在亚组中进行研究。

如果要了解药物对继发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和儿童高血压患者的作用,则应分别进行相应单独研究。

2、试验设计和研究周期在疗效的探索性试验中,常在两周至四周的清洗期后,采用随机、双盲和对照药进行比较研究。

试验的时间应该根据各自药物的特点决定,一般降血压的作用在4-8周发挥。

在剂量递增试验中,对于每一个剂量水平,治疗时间都要足够长,每种剂量至少持续四周。

以估计出此剂量的效果。

研究可采用新药单一治疗,也可与基础治疗相结合。

在确证性临床研究中,药物治疗至少应持续两至三个月,以确认抗高血压的疗效,在以比较药物的长期不良反应为目的的试验中,使用对照药进行研究应持续至少六个月。

3、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由于抗高血压治疗常需联合用药,所以研究抗高血压新药在此情况下的疗效和安全性也是很重要的。

联合用药的信息可通过正规的析因研究或在长期或短期的临床研究中联合用药来获得。

对使用其他药物未能很好控制血压的患者,加入(add on)试验可提供试验药物作用的信息。

使用试验药时加入其他的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也是有用的。

4、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应注意新药与治疗中可能合并应用的其他药物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

如在非临床研究中提示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上存在可能相互作用,或临床试验中出现了可疑的相互作用问题,就应进行药代和药效动力学上有关相互作用的特殊研究。

三、有效性评价(一)、有效性评价的一般原则抗高血压治疗旨在降低由血压升高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通常将降压作用作为抗高血压药物有效性的主要疗效指标,有效性评价的基本内容是药物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

同时,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是抗高血压药物重要的评价内容,而对包括死亡率、心脑血管并发症、终末期肾病等临床终点的研究和评价对于新的抗高血压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效性评价的指标和标准1、血压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收缩压增高和舒张压增高都会增加非致命性或致命性冠心病、中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还会导致肾脏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过去大多数药物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舒张压,但近年的研究认为单一的收缩压增高或以收缩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在评价舒张压的同时,明确评价药物对收缩压的作用。

评价降压作用的主要指标是与基础血压相比,给药间隔末(谷值时)血压的降低幅度,血压的降低幅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必须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

通常,研究结束时血压的降低幅度是最主要的终点指标,但研究过程中降压作用的时程变化也很有意义,这可以通过检查每周或每两周的血压变化来获知。

评价降压作用的次要指标包括有效率、谷峰比等,这些指标的评价标准可以事先定义。

一般认为,有效病例是指血压达到正常(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或收缩压降低大于20 mmHg和/或舒张压降低大于10 mmHg的病人。

血压的测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因此除采用严格的随机、盲法等试验方法外,血压测量方法学和仪器设备的标准化也非常重要。

一般推荐使用经过校准的汞柱血压计测量血压,可以采取仰卧或/和坐位,体位变换而引起的血压变化可以通过比较站位和仰卧或/和坐位的血压变化来评估。

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于日常活动中血压的变化提供更全面的结果,重点关注在较长的给药间隔内,给药间隔末期是否对血压仍有足够的控制,而在峰值时没有对血压产生过度的降低,同时可以对谷/峰比值进行评价,抗高血压新药的临床试验中必须在一定病例数的患者中开展ABPM 的研究。

自测血压是血压测量的辅助手段,但所应用的设备必须是校准过的。

2、靶器官保护观察药物对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监测主要脏器和组织损伤的进展和恢复程度,可提供该药物疗效的更多信息,提倡在高血压药物的长期临床研究中应该进行靶器官保护的考察。

心脏超声、胸部放射性检查、血管多普勒超声法和血管造影、心肌核素显像(ECT)、肌酐清除率和尿蛋白(微量白蛋白)排泄,眼底检查等均成为靶器官保护的重要评价方法。

靶器官保护的评价手段正在不断地发展,药物研究中所采用的新的手段和方法要能被临床所认可和接受,并具有可评价性。

3、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即使试验药物的降血压效应已经证实,对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的益处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以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临床终点的临床研究对抗高血压药物在上市前不是常规要求,但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这种技术要求可能会随之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若药物有可能对死亡率和/或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不利影响,则需在上市前完成这种研究。

(三)、有效性的研究策略1、药效动力学研究参见本文第二部分“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2、量效关系量效关系可以通过平行的固定剂量组设计,也可采用剂量调整(滴定)的方法。

在试验中经常采用随机、平行组、固定剂量设计以很好地描述抗高血压药物有益作用(降压)和不利作用的量效关系(D/R)。

一般至少应采用三个剂量分组(除安慰剂组外)。

通过量效关系研究应明确量效关系曲线的关键部分,以此了解无效剂量、产生疗效的最小剂量、量效关系曲线斜坡部分的剂量、最大作用剂量。

如果量效关系存在正相关,则即使未使用安慰剂,该量效关系研究也能有力地证明药物的降压效应,只是对较低剂量提供的信息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如果所有剂量的作用都相同,则该量效关系研究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3、抗高血压绝对疗效的研究观察抗高血压的绝对疗效,通常通过安慰剂对照的短期研究(4-12周)来了解,在这些观察绝对疗效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如果同时采用阳性对照药进行比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如果研究药物的降压作用比较弱(与安慰剂相比),这种研究有助于了解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研究人群,或其他的试验因素有关(试验药和阳性对照药与安慰剂相比,作用均很弱),还是与药物本身有关(与安慰剂相比,阳性对照药的作用比试验药的作用强很多)。

4、抗高血压相对疗效的研究对新药与现行标准治疗药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观察到与现有药物相比,新药的相对疗效和特点,这种研究一定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试验的敏感性。

有多种办法可以帮助分析试验的敏感性,如在用于观察有效性的长期研究(也可了解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中,在给药末期可采用安慰剂对照的随机撤药研究以了解试验的敏感性,并评价可能的撤药反应。

另一种办法为阳性药对照的长时间试验在开始时即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试验药、阳性对照药和安慰剂),这种有安慰剂对照的试验也可支持试验敏感性,但安慰剂通常只使用较短时间(如一个月)。

为了明确长期用药是否有效及药物的撤药效应,一般应该进行长期研究(≥6个月),长期研究中常采用阳性对照药。

长时间的开放研究接着进行安慰剂对照的随机撤药试验也有助于观察药物的长期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